回覆列表
  • 1 # 是非本空

    《弟子規》就算了,《三字經》比較好些。

    因為現今社會,很多老規矩已經不合時宜,也就沒必要為學而學。《三字經》包含了很多歷史知識的內容,可以同時學習歷史和文化,三個字的結構也比較適合幼兒。

    如今一提國學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篇,弄得一群家長一頭霧水,不學吧,好像缺點什麼。學吧,難道國學就是《弟子規》《三字經》?國學是綜合修養,如果不是主觀的喜好,沒必要跟著起鬨。那些教人《弟子規》《三字經》的所謂老師,又有幾個明白的呢?

  • 2 # 遼南霞客

    背誦經典對於幼兒的早期教育記憶力培養,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也為國內外不少幼教專家學者所公認的。但個人以為,隨著年輕父母們本身文化素質的日漸提高,背誦內容不必侷限於《弟子規》《三字經》之類,其它的中國古代優秀經典、甚至國外經典及外文經典都可以選擇,不必拘泥。

  • 3 # 甄成83880053

    小孩子讀一讀也可以,當作增加見聞,《弟子規》要審慎選擇學習,小孩子如果完全以《弟子規》為行事標準,那從另一方面講,也就失去了創造力。

  • 4 # 雪雪的姐姐

    我覺得三字經可以學一下 ,裡面包含了很多歷史典故,讓孩子有個初步印象,國學的東西,多接觸可以,但不一定深入。

  • 5 # 融融

    我覺得沒必要,三字經作為孩子剛學會說話,練練口齒吐字還可以,裡面的內容呢有選擇性的講講經典故事也可以,弟子規就徹底算了吧,有點老跟不上現在人際交往了。尤其有些內容會把自己憋成內傷的,太隱忍太規矩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了。至於兄友弟恭尊敬長輩之類的,平時潛移默化就行了,從書本里學是學不成習慣的!反正我覺得沒必要讓孩子太過壓抑規矩的長大,只要知道是非就行了,我自己本身很喜歡和孩子當朋友,而不是當古代那種大家長,一言堂孩子小也許還行,等他大了呢?不如讓他習慣和你有商有量的,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去解決一些事,孩子各方面能獨立才是家長最大的成功不是?

  • 6 # 手機使用者57474607246

    國學《三字經》,是最為簡單明瞭易學的文字,適宜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學習。可以薰陶心性,培養正氣。但這裡有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有合格的老師來教。合格老師,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對國學有一定的見解或經驗。是需要真正愛好國學的人,才能教好國學。否則,流於形式,泛泛而已。

    我是比較贊成國學《三字經》從幼兒開始教學的,最好是家長自身先學習與實踐一下怎麼學習,然後,就能更好的直接在家教學。切不可有把教育丟給學校就可以的想法。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家長的綜合素質對子女的傳承。《三字經》是大眾共通的簡易文字,故非常適宜。在此基礎上,進階再學其他更高階的國學,就會有生命力!丘隅文化城,我們是非常看好《三字經》的學習與應用的。

  • 7 # 遇見未知的自己27695129

    我在的就是國學幼兒園,小班的是《三字經》,《弟子規》,中班《千字文》,《孝敬》,大班的《中庸》,我教的是小班,《三字經》還好點,《弟子規》我教他們,一部分一部分的讀,讀不了一半,就會出現煩躁的情緒,而幼兒園規定,要在學期末讓小孩會背,說實話,給小孩的壓力有點大,我自己也很苦惱,,我不是很支援,

  • 8 # 貼心媽媽

    當然支援了,國家現在倡導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弟子規》、《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喜歡讀。比如家長做錯了,就可以教給孩子: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告訴孩子意思是: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勸導時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親子學習過程中既教育了孩子,又大人孩子都從中學到了做人的原則。

  • 9 # 九皮皮

    幼兒園如果不作硬性規定,是可以適當學一點的,就當是給孩子國學啟蒙,我覺得還不錯。國學流傳幾千年,雖然有些不適用,但大部分還是蘊含了很深的道理的,值得慢慢體味。如果硬性規定孩子每天要讀多少遍,背多少,那就算了。這樣不僅大人痛苦,還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失去一個學習國學的機會。

  • 10 # 頑女當媽

    支援啊,我的孩子快三歲了,已經會被《三字經》的前面幾排。

    平時都是以遊戲的形式讓他說著玩,我們大人念,他就跟在後面念,這麼一來二去他竟然不知不覺中背會了好多。

    當我從來不給他解釋其中的意思,因為他還太小,理解能力太有限了。

    當他背熟《憫農》時,我曾嘗試給他解釋,吃飯要珍惜糧食,不然農民伯伯的辛苦汗水會掉到地上,浪費了別人的勞動成果。

    結果他聽進去了,每次背誦憫農時,第一句,鋤禾日當午,第二句,農民伯伯的汗水掉土裡了……怎麼教都無法再回歸正常,到了第二句就自動變。

    說實話,我很驚詫,但卻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他能聽懂我的解釋,但卻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句話有兩種說法,而且詩歌中一定是字數相等的。

    所以我決定不再解釋,只是陪他玩遊戲,一邊拍手一邊念,就像小時候我們玩的遊戲:你拍一、我拍一,大家一起穿新衣。

    而且不只是《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韻》都能很好地用來玩遊戲。

    當然,前提是要有人陪著玩,如果只是一味讓他讀,很快他會覺得無聊,萌生出討厭的情緒。

  • 11 # 轉行之路

    以前的時候,我們的老祖宗,教孩子的第一堂課就是這些。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能學習這些呢?

    《三字經》《弟子規》是我們老祖宗經過長久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來,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利的東西,上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說是經典。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那麼浮躁,為什麼我們現在連尊師重教的傳統都丟失了?

    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因為我們丟棄了我們傳統文化,看看現在在西方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孩子,都成了什麼樣子。

    現在還有多少人理解這些?

    為什麼中華文明能夠傳承,是因為我們老祖宗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育他,有哪些事情可以做,有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但是現在呢?大部分人眼中只有“利益”。

    如果這麼持續一兩百年,哪裡還有中華文明?

    我們親手把自己的文明給毀了!

  • 12 # TT元媽

    《弟子規》和《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兒童啟蒙讀物。對現在的孩子仍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讓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學習這些國學的精華是切實可行的。《弟子規》是根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主要講述為人處事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行為規範。是培養孩子存誠守信,恪守人倫道德品質的優秀作品。《三字經》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弟子規》和《三字經》都是三字一句,行文押韻,膾炙人口,容易背誦。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少年強則國強。讓孩子從小接觸這些好的國學文化,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大有裨益。知道哪些行為是為人稱道的,哪些是為人所不齒的;要向哪些先哲賢任學習他們的行為規範,心中樹立美好的榜樣。從娃娃抓起,提高整個社會的人文和文明素質。

  • 13 # 溫蒂小屋

    不支援。

    第一,我不確定教孩子的老師是不是看過這些書,分不分得清這些內容裡面的精華和糟粕;

    第二,不確定教的方法。如果只是讓孩子死記硬背,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我家孩子小時候聽兒歌聽會了一些,但是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也基本上忘完了。

    第三,中國的傳統禮儀和道德不是僅在這些文字上,而是需要我們在行動中進行傳承,所以與其給孩子學這些他們理解不了的,還不如教他們學一些近現代的兒歌,或者講述一些中國的傳統故事,身體力行地給孩子做榜樣。

    第四,不要打著國學的旗號誤人子弟,與其背這些,還不如多去一些博物館和紀念館,讓孩子從歷史中感受祖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很多大人都不願意讀的東西,非要強加給那麼小的孩子去讀,難道就為了讓人覺得自己很學識淵博麼?!

  • 14 # 一夕一晨

    從內心講,我是不太支援的。首先,我們需要探討一下,什麼是國學。對於國學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解釋,但值得認同的,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但傳統的東西卻有好有壞,比如《弟子規》和《三字經》,有值得肯定之處,卻也侷限於時代,我們要批判性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二,教導之人亦是幼兒園老師是否具有豐厚的國學基礎,是否具備相應的教育素養和文化學養,是否具有獨立思考和辨析能力,這些對於能否正確引導孩子認識《弟子規》和《三字經》都很重要,如果前面三點不具備,很容易誤導學生。

    第三,《弟子規》和《三字經》具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與時下的孩子生活差距甚遠,特別是《弟子規》隸屬文言文,孩子理解困難,也不符合現代文明的規範。

    第四,《弟子規》中多處屬於封建糟粕,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父母權威,禁錮孩子思想,限制孩子行為,扼殺孩子天性,不利於孩子獨立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它是封建統治階級培養順民的教科書,試問唯唯諾諾、膽小怕事、謹小慎微、沒有平等意識、毫無個性、沒有主見、不會思考、缺乏創造能力的人如何適應這個社會,如何跟上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何實現強國夢?

    第五,古時提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相比死記硬背,探究、理解、感受、體驗、想象和創造更符合現代的讀書形式,也更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有時間在家搖頭晃腦背誦經典,何不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汲取力量?

  • 15 # 敏學

    堅決反對讀《弟子規》,《三字經》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史,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將中國文化中的“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 識揉合在一起,天文地理、歷代帝王、古聖先賢,悉皆備載。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借聖人之名,以“愚忠愚孝”為藉口,販賣清朝統治階級的愚民之實。

    《弟子規》總敘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所以很具有迷惑性。

    《弟子規》通篇都是告誡孩子要聽話,無條件的服從。只強調無條件的服從,就會產生十分有害的後果,人的本性會因此而受到嚴重的壓抑,虛偽將取代真誠,根本不會有氣宇軒昂的駿馬,只會有溫順聽話的蠢人。

    儒家學說從漢朝董仲舒以後,開始變質和扭曲,尤其到宋明時期,程朱理學的發展,存天理,滅人慾!

    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同時成為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成為禁錮思想的統治工具之一。

    《弟子規》全文1080字,用得最多的一個字是“勿”,有43處之多。這種教訓、誡條式的口吻,與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樂學原則相反。

    《弟子規》倒是能教出老實聽話的孩子,但卻很難培養一個孩子健全的人格

  • 16 # 蘋果1771372

    支援,為了長記性,九年義務教學也得加上這些課,做人的根本,不求快學完,只求學了就會了。

    九年義務教學還得強加跳舞課程,加鋼琴課程,加鋼筆字,同樣是花錢,花在刀韌上,社會才有進步,地球才有人才。

  • 17 # 譯文8887

    支援。我是80後,30歲因為單位的一次培訓第一次接觸了弟子規。或許是我自己不學無術,為30年來第一次接觸這種國學而為之慚愧。三天的培訓受益匪淺,對我自己的影響也很大。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會變成這樣?人心會變成這樣?是不是因為我們太少接觸這樣的國學而變得如此浮躁?想說的不多,他的好與不好自己可以去接觸下體會下再做評論。我家寶寶還小,不過我想做媽媽的我會讓她從小接觸並且學習這樣的國學,做個有信仰的尊重父母的內心健康的孩子。

  • 18 # 童瓣爸爸

    學國學的主要目的是傳承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和積極的價值精神,這也是國家大力提倡,納入必考科目的原因。 國學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以一是積極的普世的價值觀和優良品德,二是語言和文化知識。 國學背後的核心思想來自於儒家,講究積極的入世精神,經世報國,仁義友愛,溫,良,恭,儉,讓。 這些精神值得長久傳承。 但同時,國學裡也存在很多過時的,封建的思想糟粕,愚忠愚孝,壓抑人性等。

    因此,在鼓勵孩子學習國學時候,一定要精挑細選,一是國學經典教材的選擇,要慎之又慎,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積極的內容,同時去除不合時宜的思想。這和讀任何書籍的方法都是一樣的。

    因為孩子比較小,對於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所以家長和老師科學合理的引導國學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國學是中華民族的價值根源,作為中國人,不可不學,但也不能亂學,要帶著獨立思考的精神去積極的學習。

  • 19 # 與幼成長

    幼兒園的小朋友的年齡3-6歲(週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大部頭的書本了,他們要怎麼學呢?每天背?背不出來要抽打手心?背不出來不給飯吃?

    對這些國學類的書,作為大人的我們學習了嗎?會背了嗎?讓孩子去學習的理由什麼?為了孩子好?既然這麼好你為什麼不學?

    不懂孩子的科學教育,不懂孩子的年齡特徵,不懂孩子的學習特點,看到了一個聽說好的,就去了,傳銷人員還是1040工程很好呢(不懂的請百度,非常非常惡劣的事情),你要不要帶著孩子一起做這件事情呢?

    對不起,一想到有家長想要帶著孩子去學國學,情緒有一點激動,我激動的原因是學習的物件是幼兒園小朋友,如果是青少年的話,我一點都不會激動,我反而會很支援。

    所以,我現在給你一個明確的我的答案:

    我不支援幼兒園小朋友學習《弟子規》、《三字經》這類的國學!!!

  • 20 # 船家6

    國學,說明白了,就是儒學,孔家禮教,那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奴才塑性,僅僅個別內容還將就。抹去了國人的虎狼性,血性,影視作品中盡見娘炮!為什麼儒學受歷代王朝的重視?(元朝除外)其主要原因就是為皇朝,權貴階層服務!(不喜勿噴,觀點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和男朋友快結婚了,他卻只想拿兩萬塊做彩禮,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