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媽熊娃

    很多爸爸媽媽都很煩惱自己的孩子不愛閱讀,說孩子只喜歡看電視,玩手機、看ipad。應該說引導孩子閱讀,要遠遠比給孩子閱讀要更重要。那麼我是如何引導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且沉迷於閱讀的呢?

    01/ 要吸引她的注意力,親自動手創造一個書的天堂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看完我很受觸動,讓孩子愛上閱讀,會讓孩子受益終生,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作者在家裡到處堆滿了書本,我也效仿這位聰明的媽媽,從孩子出生起,我就不斷買回大量的圖書,家裡到處都堆滿了這些書,書架上,床頭櫃上,椅子上,甚至在窗臺上,到處都有書本的影子。

    不但在我家放滿了書,甚至孩子姥姥那,我也特意購置了小書架並且還有一些紙箱子,裡面都放滿了書。從她六個月剛會爬就會湊到書本前,用她稚嫩的小手來翻看那些圖畫書了。

    02/ 爸爸媽媽要以身示範,放下手機拿起書本來看

    在孩子一歲半左右有一段時間孩子去了親戚家幾天,回來就不愛看書了,我內心焦急,但是表面不動聲色,看她在玩玩具,上躥下跳的時候,我只是默默的拿起一本書來讀。

    在這期間,我也跟爸爸商量要一起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回家都把手機收好,各自拿出報紙或者是雜誌來看。

    幾天下來,孩子看我總是拿著那個大部頭,就覺得好奇,就跟我搶書看,她不看自己的書卻拿著我的書在那煞有介事的翻看。我知道她上鉤了,就索性讓她看。

    這時候她會嘴裡蹦出很多亂七八糟的字元,好像是在講故事的樣子,其實她什麼都不懂。只是對書已經開始慢慢的喜歡上了。

    03/ 要不厭其煩的陪伴孩子讀書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她要求你講故事就是愛閱讀的前提。

    如果孩子連故事都懶得聽,大體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爸爸媽媽已經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在孩子有可能愛上閱讀的最佳時期,其他的事物奪走了她的注意力,比如學習機、遊戲機等等。

    其二是爸爸媽媽上班工作很累,多次以辛苦為由多次拒絕孩子聽故事的訴求,造成孩子內心對閱讀的抗拒。

    在孩子一歲開始,我堅持在晚上陪伴孩子讀書,我會給她讀故事,不厭其煩。記得有一天孩子拿來了一摞書,大概有二十幾本讓我給她讀,我本來是有咽炎的,硬是含著咽炎含片挺著給她讀完所有的書,這段時期我付出了很多的辛苦。

    爸爸媽媽們不要因為自己累就錯過了孩子閱讀的敏感期。錯過了這段時期可能她就會放棄閱讀了,之前的努力也就功虧一簣了。

    04/ 鼓勵孩子給自己講故事,培養自主閱讀的興趣

    聽故事只是引導閱讀的開端,如何讓孩子喜歡自己去讀才是關鍵。

    睡前我讀完故事,都會讓孩子簡單描訴下今天所有講過的內容,她會很開心的給我講,講的過程也是美妙的親子時間。這也是引導孩子自主閱讀的一個關鍵步驟。要讓孩子對這個故事產生興趣,她才有興趣進一步的去自己閱讀。

    一旦這個故事她講過一遍記憶就會深刻,她也會主動的去看她曾經聽過故事的那本書了。慢慢的孩子識字量提高,她就會自己主動去讀那些她曾經聽過的故事,享受自主閱讀的樂趣。

    這個階段爸爸媽媽也可以結合故事機和手機裡的app來配合家裡有的現有的故事書或者繪本書來培養孩子的自主閱讀興趣。

    我通常會結合孩子的興趣去選擇一些繪本故事,選擇之前會在手機app裡尋找相關的音訊,在孩子睡前或者玩耍的時候給她聽,看她到底是不是喜歡,觀察孩子喜歡,再去購買相應的圖書,往往會更加會引起孩子的興趣。

    這種先聽故事,再看對應圖書的方式可以讓孩子瞭解故事的基礎上,想要自己嘗試自主閱讀。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在一邊輔助她,鼓勵她自己去讀,先是少量讀一行、兩行,然後再接在勵的讀一段、兩段。慢慢的,孩子就會讀大段的文章,然後就是簡單的繪本故事了。

  • 2 # 希媽育兒

    剛好我前兩天寫過一篇怎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文章,總結一下有如下幾點:

    1.父母要每天給孩子讀書聽,固定時間,10-20分鐘即可;

    2.可以給孩子下載幾個聽書軟體,如喜馬拉雅、荔枝fm等,裡面有海量的兒童故事可以收聽;

    3.家裡要給孩子設定閱讀角;

    4.要少買玩具多買書;

    5.家長也要保持學習,放下手機多讀書。

  • 3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想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首先就要做好榜樣,給孩子營造出一個書香濃郁的閱讀氛圍。讓孩子看到愛讀書的爸爸媽媽,受到良好的薰陶。

    其次,堅持親子閱讀,多多與孩子進行互動,充分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

    最後,把選擇書的權力交給孩子,讓他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閱讀,而不是強迫孩子來閱讀我們自以為很好的作品。

  • 4 # 魚兒愛上貓6

    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主要是家長如何做好榜樣來引導孩子。如果能夠給孩子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薰陶,自然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另外,尊重孩子的讀書意願,不強迫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來閱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 5 # 芳FX欣

    應該在孩在會說話起就堅持給他講故事(睡前故事每天必備)他從你故事中會產生對故事情節嚮往,思考從而入門於文學,在孩子上幼小認得字,會拼拼音時就先給他買些小人書(帶圖片拼音內的,也可以是童話故事書藉,他可以自己在書中去找故事了,證明他開始愛上閱讀的好習慣了。你可以在他快要看完時提前又買書,開始是童話後可看一些科幻類的小說、散文…

  • 6 # 來不及153273840

    首先要製造讀書氛圍,比如父母和孩子在業餘時間一起讀書,父母也要多多領著孩子去書店。孩子問父母的問題,父母回答不了,可以對孩子說,我去書上看看再告訴你,會增加孩子對書的好奇心,不論孩子喜歡看漫畫書也好還是故事也罷,家長不要去幹涉,只要不看那些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書,家長就可以讓看,以此提高孩子看書的興趣。

  • 7 # 販賣吃喝的老八

    【寫在前面】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裡跳出來的第一個想法是,我家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讀書的,第一本書是哪一本?我個人覺得讀書,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因為書籍可以給人帶來很多你不知道的知識,古詩不是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嘛,在現在這個資訊化時代,因為很多人,想知道什麼東西都是透過網路就可以知曉,雖然網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是沒有網路時候,你又會怎麼樣?是不是會很無聊又或者說的難聽一點,閒的難受。

    現在讀書儼然成了一種奢侈,所以我比較主張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給他養成一種讀書的習慣,在我看來,讀書是種習慣,讀書是種樂趣,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讓人在煩躁的靜下心來,還可以增長知識,豐富了自己的視野。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能讓孩子喜歡上讀書,養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呢,這裡面是有方法的同時也是需要家長和孩子配合在一起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我分享一下我家孩子讀書習慣養成的方法,可能有些地方還不夠成熟,僅供參考哈。

    【嬰兒期】

    我家孩子在7.8個月時,我就開始給他讀三字經又或者是弟子規,撕不爛書是他的第一本書,那時買來只是為了讓孩子認知顏色,增強記憶,因為孩子活潑好動,所以會拿著書玩,在他眼裡就是一種玩具,三字經是我在跟他說話時會背誦或者是讀給他聽,總之就是讓他多聽多看,鍛鍊一下他。(不知道這種方法對不對,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方法來)漸漸的孩子到了一歲,開始學說話,開始叫人,有了自己的小情緒,這時就給孩子買繪本,圖象大,字小,每天和他玩耍十幾分鍾,逐漸增強孩子的說話能力。

    【幼兒期】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開始了探索周邊世界,對於他來說,他身邊的一切都是新鮮充滿好奇。這時我給孩子準備的是大書繪本,每天晚上睡覺前選擇一本,然後在床上和孩子一起看,我讀,給他講解,然後給他提問題,讓他回答,這期間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錯怪了就不會再重來了,不要留下遺憾哦。

    孩子長到三歲時,還沒入園時,給他準備了小本故事書,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從這時才開始,給他講的第一個完整故事為《三隻小豬》,令我驚奇的是,孩子現在7歲,竟然還記得這個故事,有時會拿出來講給我聽。聽到故事時,我欣喜若狂,突然間發現孩子的記憶力竟然會是在三歲。同時也慶幸那時陪著孩子讀書,而不是一味的讓孩子玩電子產品。之後孩子開始入園,開啟了他的幼兒生活,對於幼兒生活,我又給孩子買了一些行為習慣的養成的書籍。每天都會抽出15-30分鐘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期間因為孩子大一點了,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他選擇他喜歡的書時,我也拿我自己的書,小看一會。就這樣慢慢的渡過了他的幼兒園生活,然後畢業,順利升入小學了。

    【小學期】

    由於進入小學,孩子的課程很緊張,但是這讀書的習慣,我家孩子也沒有丟,也許是從小時候就培養起來了,這時他會在完成作業後,自己去書架上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開始閱讀。因為幼兒園學過一部分知識,這時候,給孩子選擇的書籍就變成了帶拼音的故事書了,一來讓孩子練習拼讀能力,二來加強孩子讀書能力,學會組詞,三來我覺得書讀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好,孩子在學習,做題目時可以快速的理解題目的意思,進而可以好好的完成作業,而不是因為不認識這個字造成對題目產生誤解。

    【陪伴+解答困惑】

    很多家長會問我,你家孩子在家讀書嗎?我說:“會”,然後家長就會問,為什麼你家孩子這麼喜歡讀書呀,我家孩子就不喜歡”,我接下來的問題,家長就不在說話了。我問,你有給孩子買適合他年齡的書籍嗎?買回來之後,你會和孩子一起看書嗎?告訴他這書裡有什麼故事發生?又或者是根據故事內容,你們一起角色扮演,用不同的聲音模仿故事裡的人物?還有就是你平時自己看書嗎?如果平時你自己都不看書,為什麼要求孩子喜歡看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會模仿你的一舉一動,你的行為習慣。如果你想讓孩子愛上讀書,你就得先讀書才行,而不是命令式的讓孩子去拿書看書。如果上面的你都能和孩子做到,你覺得孩子會不喜歡讀書嗎?

    【寫在最後】

    培養讀書好習慣個人總結如下:

    1:陪伴+呵護,要知道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每天抽出15-30分鐘和孩子一起閱讀。(不管你工作多忙,只要回家看到孩子,工作的事情放一邊,要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最最主要的是你要放下手機,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放到讀書身上,孩子才會感覺到,也會潛移默化的學習你、模仿你)

    2:堅持+付出,要知道堅持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堅持一天很容易,兩天也容易,但是十天,一個月,三個月,一年,這是需要毅力的。所以我們家長要持之以恆才能看見效果,如果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你懂得。

    3:寬容+興趣,和孩子一起看書時,一定要寬容,因為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明白,也不理解,會問為什麼,如果這時你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是罵罵咧咧,你覺得孩子還會喜歡讀書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慢慢來,從最簡單的做起,相信加以時日孩子會逐漸養成這個好習慣的。

    以上是根據我家孩子從嬰幼兒到小學一年級時讀書習慣的養成,這期間可能會有很多意向不到的發生,也帶給我很大的觸動,我始終覺得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我們做家長的陪伴。讀書習慣要靠方法,切勿心急,慢慢來,才能養成好習慣。希望寫的這些對其他家長有所幫助。以上只是我個人意見哈。

  • 8 # 薇愛米多

    讀書能讓人受益終生,因此讀書要從娃娃抓起,愛讀書愛學習能拓寬孩子的知識範圍,陶冶孩子的情操,但是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手機電腦電視的誘惑,讓孩子愛上閱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愛上讀書,做父母的就得起到帶頭作用,做個好榜樣,放下手機,放開電腦,拿起書本,多陪陪孩子,陪著孩子一起閱讀。

    孩子在小的時候,他還什麼都不明白,不懂得,只是看著別人這樣做他就這樣跟著學,因此孩子所處的環境很重要,“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正是最好的寫照。首先父母要先學會閱讀,不僅豐富自己的頭腦,還能增強自身的氣質,同時做好孩子愛上讀書的好榜樣。其次要學會親子閱讀,比如睡覺前給孩子讀一段小故事,這樣還能加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等孩子大一點就讓孩子給自己講他讀的書中的故事,要多鼓勵他開口,給予他讚揚,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還能讓孩子愛上讀書。

    父母與孩子一起讀書,可以不讀同一本書,讓孩子看到父母在安靜認真的看書,孩子的好奇心會讓他慢慢的放下玩具和遊戲機,慢慢地安靜下來,來到你的身邊,看看你在幹什麼,從而我們要進行引導,告訴他我們在讀書,書中有什麼有趣的東西啊等等的,讓孩子也想讀書,引導他開始閱讀,進入書的海洋。也可以讀同一本書,和孩子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多傾聽孩子的見解,鼓勵孩子說出他們的想法,跟孩子探討讀書的方法,從而和孩子進行交流,達到讓孩子愛上這本書進而愛上閱讀的目的。

    節假日的時候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進行閱讀,那裡有很好的閱讀環境,那樣的閱讀氛圍能慢慢的影響他,讓他看到有這麼多人陪著他一起閱讀,使他感到讀書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同時父母也要捨得為孩子買書,藏書,在孩子的房間裡整理出一小方天地,擺個書架,供孩子閱讀,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讓孩子產生主動閱讀的意識。

    引導孩子讀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讀書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一本好書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處事。讓孩子將來發展成為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 9 # 明月入懷618

    我的兒子劉豐源,還沒過8歲。他非常喜歡讀書,如今他已經讀了100多本兒童讀物,能背誦弟子規、笠翁對韻,三字經、很多唐詩。他每每看到新書,都鬧著讓我買。一拿起一本新書,他都愛不釋手,津津有味,全神貫注地讀起來,讀過之後,還喜歡給我講一遍,並能記住裡面的很多成語和片語,用在生活中。我是怎樣讓兒子喜歡讀書的呢?

    下面,我班門弄斧地談幾點看法:

    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就像吉姆·崔利斯所說:“如果你沒有得感冒,又如何將感冒傳染給別人呢?如果你自己不喜歡閱讀,你又如何影響別人去喜愛書本呢?”因為我是一名教師,回到家我幾乎不開電視,一有時間就讀書看報,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這些在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孩子。孩子在中班的時候,我每天睡前給孩子講一個故事。讓孩子離開電視,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理解力,並且有利於孩子日後的成長。還能加深母與子之間的交流與聯絡,從而使孩子產生一種安全感。另外,睡前是人類的記憶高峰期,在這個時候聽到的東西更容易被孩子記住並再現。

    -二、心靈的陪伴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起初,寶寶天天纏著我講故事,我有目的、有選擇地找有意義的故事。比如孩子遇到問題不願意自己動腦筋,我就可以選擇《烏鴉喝水》、《小馬過河》、《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等來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我選擇《狼來了》、《孔融讓梨》、《喬治·華盛頓和他的斧子》、等;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則可以透過我們身邊常見自然現象、生活百科……後來,我當寶寶的聽眾,讓寶寶給我講,我每次都帶著新鮮感,甚至可以一邊聽、一邊好奇地發問。例如孩子在講《小馬過河》時,我聽到小松鼠被淹死時,故意高聲附和:“不能過河,危險!”;在聽到老牛說水淺,很容易過河時,也藉機提問:“為什麼小松鼠淹死了,而老牛卻沒事?”這時,寶寶很得意地告訴我:“這都不懂,因為小松鼠個子小,老牛個子大啊!”。這樣的小互動不僅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更能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成就感。我經常這樣提問,不久,寶寶就會愛上閱讀了。-並且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他一本書讀完後我們母子倆再交換讀,劉豐源出問題考媽媽,媽媽出問題考劉豐源。透過我們母子的共讀,孩子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有了大量的閱讀積累,學習語文感悟能力強,記憶力強,語文學得非常輕鬆,而且很快就在讀書中找到了快樂。現在他能自己獨立閱讀課外書了,老師說:相當於三年級孩子的閱讀水平了。

    三、逛書店參加活動必不可少。

    每週末我都和孩子一起逛商場逛書店。書店有品種豐富、質量一流的兒童讀物,開始孩子是喜歡去那裡玩,因為書店環境很優美,後來他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在認真地讀書,也拿起書一本本地讀起來,漸漸地寶貝特別喜歡去那裡,經常留連忘返。孩子看到有那麼多自己還沒閱讀過的書籍,會刺激他閱讀的慾望,另外很多小朋友一起在看書,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感染,氛圍比較好。《親愛的漢修先生》裡作家漢修給小讀者鮑雷伊寫信說他成為作家是因為他把圖書館裡的每一本書都讀完了,我與寶貝一起讀這本書時,我鼓勵他,如果把書店的每一本書都讀完,長大後也會成為一個寫童話的人。 

      四、設立閱讀小天地。國外有調查顯示,如果書架上的書達到200本,孩子看書的興趣會增加60%。當然不是一下子去買兩百本書放著,孩子就能愛上讀書,家長還是需要引導。孩子上小學後,我給他購買了一個專門的書架,藏書已達近100多冊。家中無論是床頭櫥、衛生間、沙發還是枕頭邊、地板上,只要是觸手可及的地方,我都隨意地擺上書,讓他隨時都可以捧書閱讀。

      我認為,閱讀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讓我們所有的家長都做孩子閱讀的點燈人,在與孩子的親子閱讀中共同成長!

  • 10 # 綠丹藍三色

    你好:首先作為父母應該更多的去陪孩子一起閱讀。因為孩子小時候還是比較好動的,所以家長在旁邊為孩子解釋,這樣孩子也會有興趣的聽取講解。

    其次家裡儘量讓孩子多接觸書本,而不是電視以及電子產品。目前很多家中的小孩子都會玩電子產品,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從孩子小時候就應該讓他學會愛看書。其次就是學會去與孩子多做書本上的互動,可以買一些繪畫本讓孩子塗塗畫畫,父母就仔細的介紹,那麼孩子也會樂在其中的。

    再就是讓孩子帶上書本去旅行,在外旅行還是比書上學到更多,不僅在旅行中見識,同時也同樣用書本來解決閒暇的時間。然後就是把書中的大致內容介紹給孩子,讓孩子產生其興趣,所以激發孩子的興趣是最為重要的。讀書習慣是需要日積月累漫漫養成,所以作為父母當堅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子線雙鉤的距離一般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