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投之以木桃

    孔乙己是個善良的人。從他給孩子們分茴香豆就能看出來。

    他多多少少也有學問。一個字四個寫法他都記得。很多人笑他迂,這等迂腐本事也不是人人皆有。

    可他最終和他認為下等階層人的區別僅僅是那一席長衫,是慢慢喝酒的稍有做作的態度。其實,那些做力工的人也並不看得起他。

    孔乙己,這世上芸芸眾生的一個縮影,拼盡力氣,未必反轉人生。仍然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

    一線城市的白領,考究的套裝,精緻的妝容,可大部分也就是地鐵大軍中的一員。以為天賦異稟,其實,就是一顆螺絲釘。現代孔乙己。

  • 2 # 思樂林

    魯迅先生寥寥幾頁活生生地刻畫了孔乙己這樣一個讀書人,生活在封建社會,以讀書人自居,卻一生只是一個“童生”,連秀才也不中,落寞窮苦,嗜書如命,卻礙於情面不承認他偷書的事實。初讀《孔乙己》,感覺孔乙己“可笑”“迂腐”,是周圍人尋開心的笑料。再讀孔乙己,感覺他可憐可悲可嘆,彷彿那是我的影子。

    孔乙己

    孔乙己是眾多喝酒人中唯一的“讀書人”,且“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從這幾句肖像描寫看來,可以斷定,這是一個窮困潦倒、窮途末路“討飯一樣的人”,他愛擺“讀書人”的臭架子和窮酸相,滿嘴“之乎者也”,以表明自己是讀書人,比其他酒客高明幾分。可是,所有的人不把他這樣的“讀書人”不當回事,反而他成為別人的笑料。當眾人問為何偷何家的書被吊著打一事的時候,他“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並且替自己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聽到這些辯詞,酒客眾人便鬨笑起來,頓時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孔乙己是誠實善良的,真心誠意地考小夥計“茴”字的四種寫法,給孩子們每人一顆茴香豆,可是在孩子們中間,孔乙己仍然是笑料,得不到小孩的認同,更得不到他們的同情。

    多麼可憐可悲!一面是孔乙己痛苦和不幸;另一面卻是酒客逗笑和取樂,人與人之間是如此冷漠和無情,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基礎上,一部喜劇卻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劇,孔乙己生活在這樣的世間,從來沒有感受到人間的陽光,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和摧殘。

    我自己

    讀罷《孔乙己》,掩卷沉思,其實我們現在有更多的“孔乙己”,房貸二十年,一年四季兩套衣,捨不得多花一分錢,生怕得個感冒,再別說更厲害的病,蹬著腳踏車,時不時的被領導用“問責”兩字嚇唬,有限的權力下放著無限大的責任,得不到社會的扶持,得不到別人的尊敬,還一不小心被徒弟用“燒餅”報答,在這個唯錢是圖的氛圍裡,我們只能做一個時常做夢的“阿Q”,古人早就說了“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現在來看,確實如此。

  • 3 # 風轉了幾個彎

    因為當初讀《孔乙己》時,我們是咸亨酒店的看客,如今再讀孔乙己,才發現我們也是孔乙己。

    故事從咸亨酒店小夥計的回憶裡開始,我們隨著小夥計的第一視角想起了這個可笑的人,彷彿溫了一壺酒,就著茴香豆和茶幹,當起了咸亨酒店冷漠的,哈哈大笑的看客。

    故事中的孔乙己迂腐又善良,有幾分可笑又有幾分可悲。會給小孩分茴香豆,也會教小夥計“茴”字的四種寫法,潦倒的時候也不能丟掉“讀書人”的架子,作為“站著穿長衫的唯一一人”還要假裝闊綽的排出九文大錢,寫得一手好字,又不憑此吃飯,偷書後又自我辯駁“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

    這樣子可厭可笑,可憐又可悲的形象,儼然一個封建思想,封建倫理道德的盲目維護者,淪落下層,受到黑暗社會的迫害而不覺悟,慢慢腐蝕自己的一生。幻化的當今世界的我們,你品,你細品。

  • 4 # 卿卿說書影

    再讀《孔乙己》,哂然一笑中,為何會有懷疑人生的感覺?

    《孔乙己》是魯迅所著的經典短篇小說,發表於“五四”運動前夕。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和封建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和身體的毒害。

    《孔乙己》是學生時期的課文,一直記得孔乙己說的“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而等到長大,經歷過事情後,才發現很多人把自己活成了孔乙己。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落井下石的人,而且人們總喜歡嘲笑不如自己的人。

    咸亨酒店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穿著短衣勞動的短衣幫,只能在酒店靠櫃外站著喝酒。而“我”是咸亨酒店的夥計,掌櫃嫌長的傻氣,人也不機靈,只能做個溫酒的職務。都屬於社會的底層人士,但是孔乙己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笑柄。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著長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讀過書,但是一直沒有考中功名。這對於當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來說,人們從孔乙己身上找尋沒有讀書的平衡感。孔乙己一直不忘自己讀書人的本質,但是卻是個迂腐的讀書人,不僅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也不會經營自己,只能穿長衫站著喝酒,來保持自己的尊嚴。

    人們會取笑孔乙己“你當真識字嗎”?“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字字扎心,人們靠取笑孔乙己來當“下酒笑話”。

    孔乙己問夥計,知道茴香的茴怎樣寫?夥計心裡想的,一個討飯的也配考問?

    每個人都對孔乙己表現的很冷漠,人們看不起孔乙己,甚至拿他當討飯的。

    孔乙己是個善良的人,有書生特有的清高,但是不善於經營自己的生活。

    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

    孔乙己自命清高,所以穿著長衫。但是不善於經營自己,有一手好字,本可以養活自己。可惜好吃懶做,連書帶紙都拿走,最後沒人在找他抄書。

    孔乙己可以說是個死板的讀書人,滿口的之乎者也,既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又前途無望。

    書是孔乙己全部生活的希望,也是孔乙己的精神支柱。而讀過書是孔乙己最大的驕傲。他遊離在讀書人和勞動者的中間,找不到知音,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只能不斷的靠“竊” 得書中,來找尋自我。

    孔乙己是善良的,在自己都生活困難的情況下,還將自己的茴香豆分給孩子們吃。而孔乙己的善良與丁舉人恰似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孔乙己到丁舉人家偷書,同為讀書人,應該“英雄惜英雄”,但是反而私設公堂,將孔乙己腿打折。

    孔乙己最後的悲劇不止是當時科舉制度與封建制度的原因,不止是冷漠的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孔乙己自身。迂腐,不知變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真正的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現實社會,很多人把自己活成了“孔乙己”。

    每年高校畢業的學生有很多,但是待業在家的更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老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那些低等職業怎麼配得上高貴的我們。慢慢的變成了吭老族。

    人一定要認清現實,不要一味的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不要自命不凡,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人要學會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一個人,要先學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你才有資格談夢想。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你才不會成為“孔乙己”。

  • 5 # 一葉風吹

    卑微的人生。,其實也是每個人另一面的寫照。笑孔乙己的同時,折射出我們自己。 其實我們也不過是個凡人。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有著普通人的心理。

  • 6 # 裴觀世界

    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小時候看孔乙己基本上就把它當做一個有趣好玩的故事來看只是覺得他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很怪異。

    現在再來看孔乙己,發現他離我很近!不僅僅是我,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就好像在看電影的時候,看著看著,覺得自己就是那個主角。

    說到孔乙己很容易令人想起去年在網上大火的上海的沈先生。被人譽為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民間的沈先生形象氣質多像孔乙己啊!

    其實沈先生何嘗不是現代版的孔乙己。只是他自己麻木了。當然,我們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他的內心世界,也可以認為他在追求一種純粹而簡單的人生。

    我想沈先生之所以能夠火遍網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代人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不滿意。在沈先生看來,我們所謂的中產階級,現在都是揹負著非常沉重的負擔。說句老實話,有多少人其實很羨慕沈先生的生活方式。

    沈先生經常對著崇拜他的人侃侃而談,旁徵博引,如數家珍。很多人問沈先生,怎麼會知識如此淵博?沈先生回是其實不是,他說獨得多是你們書讀少了。這個讓人非常愕然。我們自認為的文明人,其實就把自己給捆綁住了。

    現在看看反思一下孔乙己最後的結局,讓我覺得很震驚那個時代的人居然對死亡可以這麼輕描淡寫,連孩子都那麼自私就像文章剛開始說的,酒店的老闆想起孔乙己,只是為了那19文錢罷了。

    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穿著長衫又站著喝酒的人。在社會動盪時期,面臨巨大的變化,可以已經不能夠適應他的環境,她繼沒有勇氣,也沒有力量去改變,只能成為社會轉型文明發展中的一個loser。

    一個被封建禮儀思想,深度洗腦了的人。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去問別人,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以此來賣弄自己的一點可憐的知識。

    孔乙己這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人。他姓孟,經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們都叫他孟夫子,這個就是魯迅筆下孔乙己的原型。

    好吧,孔乙己也好,沈先生也好,魯迅先生也好,我們也好,到底是誰被洗腦了呢?

  • 7 # 甜甜X檸檬

    孔乙己是一個自卑而又自負的人,也是一個孤獨的人

    這幾天心情特別不好,感覺自己做人很失敗,總是考慮很多人很多事,所有的委屈自己都忍了,到頭來卻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_→。唉可能過於在意別人的感受吧。

    覺得自己就是像孔乙己一樣是個尷尬的存在(︶︿︶)

  • 8 # 李娜娜85

    孔乙己是封建社會制度下,無數中國讀書人的一個縮影,自命為“長衫”人,不願與“短衫”人相提並論,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滿口之乎者也,卻連個秀才也撈不到,寫的一手好字,本可以作為一門營生,卻是寫幾天就見不到人影,作為讀書人,自己買不起書,卻要透過“竊”來滿足讀書的需求,最終卻因為竊書被打斷腿,然後潦草了此生,這是魯迅先生筆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典型代表人物,孔乙己是個可笑的人,明明沒有作為“長衫人”的資本,卻總是放不下“長衫人”的架子,他也是可憐的,明明想讀書卻只能透過偷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且還總成為別人取樂的物件,他也是可氣的,面對別人的嘲笑和調侃,他卻無力辯駁,不去努力改變,最終被人打斷腿,為什麼要這樣呢?這應該也是魯迅先生的發問吧,這可能就是人性中的悲哀吧,明明知道自己的不足,生活的殘酷,人性的悲涼,卻不去改變,又無力改變,這就是作為“人”的無奈和悲哀吧。

  • 9 # 四月木棉

    《孔乙己》收錄在魯迅先生短篇小說集《吶喊》裡,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才開始去日本時是學醫,夢想著學成歸來拯救更多的國人。可後來他發現,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身體再好也只是一具行屍走肉,沒有靈魂,能做一個木然的看客或者不明不白的示眾材料,於是他下定決心從思想上改變國人,引領國人走出混沌,於是變成了一位衝在前方的吶喊者。

    記得上學時學習這篇課文根本看不懂,老師一再強調這篇小說的背景,我當時只是被強行灌注到腦海裡:《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禮教及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殘害。

    後來我進入社會後,再次讀《孔乙己》我發現了一個新的解讀視角:一切夢想都需要在基本的生存條件上建立,否則你可能連尊嚴都失去。

    孔乙己是封建科舉制度下的畸形產物,他遵循著當時的社會法則而活著,他拼死也要儲存著讀書人的那點清高自傲,不肯為鬥米折腰。就算淪落到家徒四壁無法揭開鍋的地步,也依然只一門心思想著透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受一定的磨難,吃一定的苦是必要的且有益的,可是在溫飽這一生存需求前提都無法滿足的現狀下,試問還有多少精力去讀聖賢書做學問?更別說走向金榜題名的光明大道的夢想了,所以這就註定了孔乙己的悲哀。此時的短衣幫,為什麼那麼懼怕丁舉人而能肆意嘲笑孔乙己呢?我想可能在短衣幫眼中的讀書人就是丁舉人之類的,擁有舉人頭銜,趾高氣昂,不可一世,使短衣幫們又懼怕又羨慕。再看孔乙己,有了對比,有了活生生的例子,短衣幫們還會承認孔乙己是讀書人嗎?孔乙己的自持的僅有的一點自詡為讀書人的尊嚴被毫不留情的踐踏在腳下。

    後來,在我畢業的時候,有一位經歷諸多的長者跟我說:我們能熬過苦難,但是我們不讚美苦難,先把溫飽問題解決再談夢想,否則你就是瞎想。

    所以,我覺得,無論你的夢想還是尊嚴都建立在你解決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下。

  • 10 # 大腦策馬奔騰

    人要贏得他人尊重要靠身份地位,更要靠自身的品行。讀書要明白事理,講求經世致用。這是我看完《孔乙己》的感受。 因為你提的這個問題,我再回頭看了一下我那本魯迅作品集,剛好收錄了《孔乙己》。孔乙己又是一個讓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人物形象,孔乙己是一個沒有在科舉考試獲得任何功名的讀書人,但是喜歡還擺著讀書人的架勢,和沒文化幹體力活的短衣幫一樣站在櫃檯旁喝酒,他又是個無權無勢,滿口不通世務的之乎者也,想維護個人尊嚴卻沒有夠硬的人設,成為大家嘲弄的物件,連酒店裡的的小夥計都看不起他。

    《孔乙己》篇幅不長卻意味深長

    科舉制度雖然在歷朝歷代提高社會各階層人員文化水準、遴選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也耽誤和埋沒了一大批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借王冕之口說出了明朝八股取士的缺陷:“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文行的出處都看得輕了。”也就是會形成了學用分離,無法經世致用的導向。不少讀書人耗盡一輩子的心血也獲取什麼功名,也耽誤了謀生技能的培養,成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和社會上的人正常交往技能都很欠缺的書呆子,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員。

    《儒林外史》講了科舉制度下的各類讀書人故事

    科舉考試的魅力在於讓一個一無所有的人突然功名利祿應有盡有。說到孔乙己,我就感覺他的社會地位就像《儒林外史》裡面的那個還沒中舉的范進,范進平日裡被人看不起,考試考了二十年也沒考到一個秀才,他也沒有練出過硬的謀生本領,帶著母親老婆住在破草房子裡,飯也吃不飽,還經常挨他那個當屠夫的老丈人的辱罵。當他考上秀才後再想去參加鄉試時,被老丈人罵個狗血淋頭“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來!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趁早收了這心,明年在我們行事裡替你尋一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孃和你老婆是正經!你問我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不著門。”但是范進還是偷偷地去了參加鄉試,回來老婆老孃餓了兩天,又被老丈人痛罵一頓。後來得知中舉了突然狂喜發瘋,因為一旦考上他家不用住破茅屋了,該有的名利地位頓時湧來。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同縣的舉人張鄉紳立馬過來巴結,先送了五十兩銀子,又送一套城裡三進三間的房子,還帶著他到鄰近的高要縣打秋風要錢要利。連經常罵他的老丈人改口稱他賢婿 ,說他是文曲星下凡,范進翻身成為一個體面的鄉紳,再也不是那個人人都看不起,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困書生了。這就是科舉考試的魔力!

    范進得知中舉後狂喜發瘋

    孔乙己和沒有還沒中舉的范進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區別。首先孔乙己沒有什麼親眷,有錢就喝酒,沒錢就賒賬喝酒,沒有承擔什麼家庭義務,也沒有享受家庭的溫暖。其次,范進有魏好古等一班同案朋友,有空做做文會,有的精神交流的平臺。而孔乙己孤身一人,不見得有什麼朋友,在咸亨酒店曲高和寡地向一些沒文化的幹力氣活的人說一些之乎者也的話,還想教酒店小夥計茴香豆的“茴”字四種寫法,顯得不合時宜又搞笑。最關鍵的一點是相比於范進,孔乙己為人品行不好。范進沒中舉時,也就是過得窮一點,沒有什麼不良品行,為人老實本分,時不時挨老丈人訓斥。孔乙己品行不端一步步地斷了自己的生路。他雖然有一手好字,提別人家抄書,幫人家抄寫,卻好吃懶做,沒過幾天就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起失蹤,以後沒有人找他抄書,就開始偷別人的東西,最後偷盜本城的舉人家裡去了,被打斷腿,最後不知拖著斷腿流落在哪裡,死在哪個角落。科舉考試的考試級別多,每個級別都會淘汰絕大部分人,越往上,難度越高,有的人一輩子也止步於秀才。雖然如此,有的人科舉不順暢,但是透過努力,也在人生路上留下了不凡的業績。蒲松齡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他在業餘時間精心撰寫《聊齋志異》讓他文學史上流光溢彩。左宗棠的科舉之路止步於舉人,他就乾脆斷了考進士的念頭,在教學之餘涉獵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至寶,為他不俗的軍政生涯儲備了有用知識,後來就有了他收復新疆等歷史功績。我比較贊同左宗棠對科舉考試的態度。左宗棠經歷過科舉考試的苦楚,他在教育兒子的時候對兒子參加科舉考試看得比較開。他在咸豐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寫給長子左孝威的信中說“爾今年小試,原可不必,只要讀書明理,講求作人及經世有用之學,便是好兒子,不在科名也。”

    左宗棠的家書中和兒子談了他對科舉考試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兩個孩子婆婆都不管,又懶脾氣還大,我特別討厭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