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媚雨傳說
-
2 # 廣西楊妹Vlog
避免圍著孩子轉。溺愛是禍根,有的家長買回 好吃的東西 ,看到孩子興奮異常,父母往往感動萬分:你自己吃吧!我們不捨得吃。就是這種不捨得,久而久之,便沒有別人的份了,你家長不吃,那只有我吃了。為什麼我們當父母的,不多花一點錢,買回同等數量的東西,讓孩子主導分配呢?
加強感恩教育。孩子理解別人,富有同情心,需要一個過程。首先要從孝敬父母開始,這需要創設情境,尤其在家裡,不要老把孩子當孩子,是獨苗百依百順不說,什麼也不讓孩子去做,缺乏體驗。正確的做法應該讓孩子做家務,全家人一起共事,這樣,孩子的內心就會感到,我爸爸很累,媽媽對我付出很多,都是為我好……只有內心產生觸動,才能產生孝心。
其次,多引導孩子參加情感體驗,比如主動打掃樓院衛生,孩子就會體驗到清潔工人的辛苦,炎熱天出去走走,孩子就會感覺到交警的勞累……等等,這種體驗就是讓孩子產生共鳴,從而懂得感恩。
訓練分享。有的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給小朋友玩,主要是擔心怕丟失了,或被別人搶去。應該說,這種心理是正常的,要糾正的話,其核心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互利,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先奉獻自己的“好東西”,然後約定,下次別人來的時候,也要拿著自己的“好東西”,或者提前約定,來的時候帶著,這樣,大家取長補短,互相見識,就很容易產生快樂。
家長的榜樣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自私、小氣、狹隘、算計的家長,顯然對孩子是有感染的,所以,家長要注意生活細節,孝敬雙方老人,有好吃的首先想著老人,經常陪伴,洗衣做飯……所有這些,孩子肯定看在眼裡,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
-
3 # 太平有象007
大方的孩子人人喜歡,也會誇讚家長做的好,會教育孩子,如何讓孩子養成大方、大氣的好習慣,其實很簡單,讓他知道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會很快樂,被分享的人也會很快樂就好了!孩子天性善良,正確引導事倍功半!
-
4 # 伊佳育兒
對於孩子而言,不能用“小氣”這個詞來形容他不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屬於自己的好吃的!他只是對自己東西比較在乎。
孩子不願意分享給別人他的玩具和食物很正常,他的思想很單純,自己的就是自己的,為什麼要給別人?如果是自己特別喜歡特別在意的東西,就更不想去分享給別的小朋友!
可能有的時候是大人太不好意思,就覺得不分享給別人太沒面子了,自己的孩子小氣,很多時候是我們成人自己賦予了這種行為不好的色彩!
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懂得分享:
首先,不要強迫孩子!孩子不想分享,遵從孩子的意願。
其次,多帶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讓他逐漸懂得分享著玩、一起玩的樂趣!慢慢的他就會不經意的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慢慢就會分清哪些可以給別人,哪些不可以給,懂得越來越多。每個人的成長都如此,不用過度糾結這個問題,也不能給孩子標上“小氣”的標籤!
-
5 # 家有一寶dyf
現在的孩子。都很愛發脾氣,很正常的,平時注意對寶寶加強引導,寶寶聽懂話了,可以多給寶寶講道理,他還是聽得懂的,慢慢就好了。在寶寶發脾氣時,可以儘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要糾結在這件事了,寶寶也會很容易就被引導到其他事情上的。一定要讓孩子多接觸小朋友和她們玩,鍛鍊孩子的交往能力,讓孩子懂得分享
-
6 # 家庭教育桂林磊媽
怎麼讓孩子平時不小氣?
平時怎麼去教導他?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有困惑,磊媽的建議,是從兩個方面來解決。
1
從父母的認知來解決這個問題。更全面地認識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更科學地育兒。
很多寶媽覺得孩子“小氣”是不對的。
怎麼才是小氣呢?
寶媽們覺得,不跟小朋友分享零食和玩具,就是小氣
其實,孩子在兩歲左右,會有一個物權敏感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兩個情況出現:
第一種:這也是我的,那也是我的。孩子沒辦法分辨東西的歸屬。
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這代表寶寶進入了物權敏感期。
第二種情況,是能夠區分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但是不願意分享給別的小朋友。
物權敏感期過渡到第二種情況,就代表孩子第一次開始決定:自己的東西如何處理,自己說了算。
這是孩子人生獨立自主的關鍵一步。
當孩子從一開始只能決定自己什麼時間尿、什麼時間拉,到他能掌控翻身、走路、說話,都是走在獨立的路上。
孩子能夠決定自己的東西給不給別人、什麼時候給別人、給別人多少?給哪個?也是一種獨立自主的表現。
只有當孩子這時候如果寶媽要求孩子把東西分給別人,孩子會非常反感,也會影響到他敏感期的過渡。
2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物權敏感期呢?1、如果孩子還不能區分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區分。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我們不能要。
孩子也許會聽不明白,也許會暫時無法理解,但是沒關係,耐心多解釋幾次,孩子慢慢就能明白。
如果孩子暫時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區別,爸爸媽媽也別急,慢慢來,把握一個原則就可以了:溫和而堅定。
爸媽目光平視孩子,聲音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
2、孩子能區分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
這種情況下,其實寶寶就是很想要別人的,或者自己的東西就是不想分享給別人。
如果是孩子想要別人的東西,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很想玩那個玩具,你要問那個玩具的主人:你可以把這個玩具借給我玩一會兒嗎?
或者說:你可以跟我分享你的零食嗎?
如果對方不同意,那我們就不能拿。
因為這是人家的東西,他也有權利不分享。
如果孩子自己的玩具或者零食不想分享給他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而不是強求孩子,要求他必須分享給別人。
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分享是很快樂的事情,能讓你有更多的朋友。但是如果你暫時還不想分享,也可以暫時不分享給別人。
我相信寶貝做好了準備以後,會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的。寶貝到時候會更加體會到跟別人分享的快樂哦。
-
7 # 杜杜321
可以多給他看點愛分享的書,看動畫片的時候也給孩子講講分享的快樂,多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玩的時候可以試著慢慢讓孩子交換玩具玩,這個得慢慢給孩子溝通,不能強求。玩的多了,溝通的多了,慢慢都好了。俺家大寶之前就是從不讓別人玩她的玩具,後來我經常帶她去同小區的朋友家玩,跟她說你看你來阿姨家,玩的多開心,哥哥的玩具都讓你玩,哥哥如果不讓你玩,你肯定也會難過,這樣慢慢跟她說幾次,好了,現在特別願意讓別人來家裡玩。
-
8 # 恆媽微生活
大人一定要做出表率,平時待人也要大方,當著孩子的面送東西給朋友親人,或者拿著東西給孩子,讓孩子送人,讓孩子體驗被感謝帶來的愉悅。
當有朋友或親人送東西過來時,一定叫上孩子,讓孩子將東西接過來,並告訴孩子別人別人對他有多好,叫他也要對別人好,用實際行動告訴他禮尚往來的道理。
不管吃什麼東西,只要旁邊有人,就一定要他分享,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要用相同的方法“以牙還牙”,叫親人配合一下,故意在孩子面前吃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孩子即使很想吃,也不給孩子吃,讓他體會一下別人小氣時他的感受。然後跟他講道理,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小氣的毛病能改掉。
小孩子有段時間是“自私的”,這個年齡階段在2-3歲之間,我記得我大的孩子在2歲時,電視機裡面播放片頭曲,那首曲子正好是孩子喜歡唱的歌,旁人也跟著旋律唱,他就不樂意了,不許別人唱,說這首歌是隻能他唱。別人一唱,他就捂住別人的嘴。但是稍微大一點就不這樣了,現在長大了,很大方,跟同學一起經常主動買單,跟長輩出去也是主動買單,有表弟表妹過來都會從外面帶吃的回來,我想,這是因為言傳身教的影響吧。
-
9 # 傅馬媽媽的絮絮叨叨
我家孩子也總被人說小氣,可我一點也不著急,下面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
最近給傅馬買了個新玩具,他非常喜歡,吃飯要放在邊上看著,睡覺的時候也要抱著,生怕別人搶走了。
姐姐想要玩,剛一碰到玩具他就撲過去抱著。姥姥勸傅馬和姐姐一起玩,他就是不同意。姐姐趁著傅馬不注意偷偷去玩,傅馬知道後嚎啕大哭起來。
我經常聽到家人吐槽傅馬小氣。壞掉的玩具甚至是玩具盒子都捨不得扔掉,收拾出來已經不能穿的衣服和鞋子,就是不讓送人,非說還有用呢。給傅馬買的吃的,他也會藏起來省著吃,上次就剩下一顆草莓了,他從冰箱裡拿出來舔了舔,又放了回去。
鄰居也說過傅馬小氣,有一次幾個小朋友在樓下玩,別人玩傅馬玩具的時候,他死死盯著,光怕別人拿走。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把傅馬的玩具摔地上了,他就不讓人家繼續玩了。鄰居說,現在物質多豐富啊,孩子們玩具也多,很少看到你家傅馬這樣的。
二
家人和朋友的擔心也很正常,我卻覺得沒那麼著急“改正”。像傅馬這麼大的孩子,小氣是普遍現象,這是他們的自我意識在發展,物權意識也在建立。
姥姥常說,我們都這麼大方,傅馬卻這麼小氣,這是為什麼呢?我說,正是家人過於大方, 傅馬才這麼小氣的。
傅馬小時候一直是姥姥帶著,姥姥待人熱情大方的。有時候別人來串門,看到傅馬的玩具或者衣服想要拿走,姥姥就大方送人了。傅馬不願意,姥姥就覺得傅馬小氣,硬從手裡搶過來給人帶走。
我小時候就被姥姥這樣對待過,自己珍愛的東西別人也喜歡,姥姥就送人了。多少次我哭鬧著想要回來,姥姥就指責我小氣。我有一次去別人家裡,看到自己心愛的小熊玩偶就丟在院子裡,已經髒兮兮的了,我心疼得大哭起來。
所以,我能理解傅馬的“小氣”,他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怕被家人送給別人,也不願意拿出來和別人一起玩。這種被逼迫的分享,對孩子來說是被掠奪。他不僅感受不到分享的快樂,還會對奪走自己東西的人懷有敵意。
我們期待孩子大方,學會分享,但給出的理由孩子卻無法理解和認同。
你是哥哥(姐姐),要跟弟弟妹妹分享。
這個玩具你都不怎麼玩了,送給別人玩吧。
這是爸爸媽媽買的玩具,我們想送給誰就送給誰。
熱情大方的孩子,別人才願意和你一起玩哦。
他是你的朋友啊,他想玩你的玩具,你不讓他會不高興的。
這些指令和要求,都是大人對孩子的期待,大人希望孩子能長成自己期待的樣子,卻忽略了孩子真實的感受。
這樣的要求會有兩種不良的後果:第一,讓孩子缺乏界限感,別人喜歡我的東西,我就得送給他,那我喜歡別人的東西,我也必須要求他送給我。如果得不到,我就哭鬧甚至去毀掉。第二,孩子可能會為了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權益,他是我的朋友,想要我的玩具我就得送給他;他是我的朋友,讓我做其他事情我也得做,要不讓他會不高興的。萬一交友不慎,被朋友慫恿著做一些壞事,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傅馬的表現還和家庭的養育方式有關係。給傅馬買玩具的時候,我會告訴他這個要好好珍惜,弄丟了、弄壞了我不會給他再買,所以他自己玩的時候很小心,別人要玩的時候也生怕弄壞了。我給他買玩具不算多,每種玩具他都充分創造出各種玩法,我們還喜歡用廢舊物品做手工,裝玩具的箱子和家裡一些瓶瓶罐罐都是他的玩具,當然不捨得丟掉了。
三
所以,雖然很多人吐槽傅馬小氣、摳門,我卻並不著急。
孩子物權意識剛建立的時候,他們會覺得什麼東西都是“我的”,所以不願意分享。而四五歲的孩子,已經能明白分享的意思,他們不喜歡分享,只是不喜歡“沒有尊重的分享”。比如,爸媽沒有經過自己的允許就把玩具拿給別人。
屬於傅馬的東西,我會明確告訴他這是屬於你的東西,你擁有決定權,你可以選擇分享,也可以選擇不分享,別人都不能強迫你。我需要用的時候,也會經過他的允許才會用。而對於爸爸媽媽的東西,他想使用的時候,也要經過允許。
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玩的時候,傅馬會把自己特別喜歡,不想要別人玩的玩具收起來。這樣沒什麼,我們成年人也不會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隨意拿給別人使用啊。其他的玩具別人想要玩,只要提前詢問,他都會很痛快地答應。幾次因為爭搶玩具而吵架,都是因為別人沒經過他的允許就玩了。
傅馬有個好朋友叫晨晨,他是個熱情大方的孩子。去他家裡玩,他會把所有玩具都翻出來隨便玩。晨晨去了我家,剛開始總和傅馬爭搶玩具,經過了解我才知道,晨晨的物權意識沒有傅馬這麼強烈,他自己很大方,就認為別人也會像他自己一樣。他沒有經過傅馬的允許就拿起玩具,傅馬就不依不饒,倆人表達和溝通能力也有限,就打起來了。
我會常常和去家裡玩的小朋友溝通這些,要動別人的東西必須要經過別人的允許,別人同意了要感謝,別人不同意也不能埋怨。這種規則感看起來繁瑣,但只要建立起後,孩子之間的爭搶反而少了。而且,對孩子物權意識的足夠尊重,他感受到掌控感和支配感,也更願意分享。
有些東西要帶到公共場所了,我會在這些東西上貼上有傅馬名字的標籤,或者做上明確的記號。這樣會讓孩子知道,這些都是你的東西,借給別人使用之後,還是會還給你的,這樣他就會放心地和大家分享了。
四
大方和分享都是一種很符合社會期待的品德,但前提是自願的,如果逼迫就是掠奪。
作為父母 ,尤其不能因為物品是自己付費買的,就強迫孩子去分享,更不能不經過孩子的允許就拿走送給別人。
一個人願意分享,是因為他在分享中收穫了好處,比如他願意分享給別人,別人也願意給他,或者在分享中感受到了快樂。大方和分享乃至其他的優秀的品德,都是用來約束和要求自己的,而不能去強迫別人。現在很多人指責和攻擊那些有錢人不大方,寧可自己去享受消費了也不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分給別人,這樣的言論不僅沒有道理也沒有道德。屬於別人的東西,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別人是可以隨意支配的。
除了教孩子分享,我們還應該告訴孩子,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別人的私有財產,我們不能強迫別人分享,屬於我們自己的私有財產,也不允許別人隨意侵犯。
e=v�uU��#
-
10 # 了凡育兒教育
孩子小氣如何做
不能被迫選擇
①被迫式的無私和分享對孩子來說不是雙贏的選擇。通常以犧牲自我需求為結尾的。孩子自我邊界不斷被侵犯,這樣的孩子不會維護自己的利益
舉例:媽媽給其他孩子玩具、家裡孩子多的老大比較遷就
如何引導
①尊重孩子。家中兩個孩子的也是先到先得。②心中要有別人而不是隻考慮自己。不是讓別人痛苦的給予。舉例:吃乳酪棒,給她一包。
小故事分享
①講一些大度的歷史小故事
②肯定孩子的分享行為
-
11 # 御貓老師
分享確實是一種美德,孩子如果從小沒有學會分享,只是守著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也是不快樂的,所以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很重要。
但是,分享是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物品權利的基礎上的。很多家長就搞不懂這兩者的區別,比如說某些家長朋友,就會指責幼兒“小氣”,可越是這樣“教育”就越讓孩子不願意和別人分享。
有時候,是大人不懂得幼兒的心理,才會“好事壞辦”。
給孩子扣“小氣,不懂分享”的大帽子,有一棒子打死之嫌,孩子會因為這種強制分享導致產生逆反心理,以後越發抗拒“分享”。
如果大人們從來沒有徵詢過孩子的意見,只是看到孩子拒絕給別的小朋友提供自己心愛的玩具,就自作主張認為自孩子小氣,只會起到反作用。
大人們應該做的是:當孩子哭鬧不願給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寶寶,你的玩具你自己支配,如果你不願意給別人玩沒關係,可以自己玩這個玩具。如果你願意和新來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玩具的話,我相信他一定會非常高興,他以後也會把自己的好玩的給你一起玩的。”
孩子其實通常是能通情達理的,但是很多時候大人們因為他是個孩子就無視他的權利,甚至替他做決定。
我相信沒有一個大人會願意在沒有被徵詢意見的情況,把自己的心愛之物給他人強迫式“分享”的,那為什麼就要求孩子這麼做呢?
大人有時候因為孩子不願分享,或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權威又或是在朋友面前好面子,為了表現孩子教育的懂事,而設法去說服孩子“聽話”。一旦勸說無效,就給孩子貼上“小氣”的標籤,並且威脅孩子“如果你不分享,別人就不理你了。”這樣的後果就是,越讓孩子分享,他就越會不安,反而把自己的玩具看得牢牢地,潛意識裡覺得所有小朋友都要來奪走他的物品。
一旦有了這種不安,孩子就容易會在性格上形成孤僻、自私。
所以跟孩子要強調哪些是屬於他自己的支配權,哪些是爸媽寶寶共同公共的支配權,屬於孩子自己的東西,大人們不可以擅自做主給別的孩子玩、用。
如果小朋友來做客,想玩什麼物品,就告訴他們,這是屬於自己寶寶的,要去問寶寶他自己。
回覆列表
如何讓小朋友不要那麼小氣,這位媽媽提到的問題,我也來分享一下個人觀點。
第一,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慢慢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是我的,宣誓主權。其實這個也挺有趣的。這不是孩子的錯,反而我們要肯定孩子是棒棒的,知道保護自己的東西。
第二,引導孩子,學會分享。這個問答,不是強硬逼迫,而是要掌握方法,。比如,從最熟悉的夥伴開始,來一場分享快樂的遊戲吧。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媽媽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今天非常開心,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反覆多次練習。
第三,讓孩子不那麼小氣,這只是結果。但過程中我們要做什麼呢?沒錯,反覆多次感受分享快樂。這是一個過程,不要強求孩子馬上就能做到,也適當允許孩子保留自己心愛物品的權力。
寓教於樂,幸福相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