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同成長
-
2 # 四川工商學院魏老師
體罰和虐待孩子,是絕對錯誤,也是這個社會不允許的,作為老師要有師德,要有仁愛之心。否則,不要踏進教育的門檻。
家長教育一兩個孩子,和老師教育多個孩子,還是有所區別,我談談其他方面的看法,希望對於有的家長有所借鑑。
1.核心。家長教育孩子和老師教育學生,從根本上講,是距離產生美、側重點要對。
2.距離的把握。在弄村,很多家裡都有養狗,農村的土狗一般不像城市裡的寵物狗隨便哪個都會搖尾巴隨便哪個都可以摸。在農村,如果你對一條土狗還不熟悉,你不要一直盯著他看,它會認為你在挑釁它,如果在它的地盤,它會不顧一切的來咬你,如果在野外,它來咬你,你本能的撿石頭打它,它敵不過就會灰溜溜地跑,然後它心裡會記著你,哪天碰巧你到了它的地盤,它就會偷襲你,捍衛它的尊嚴。如果你要給你不熟悉的土狗一根骨頭,你看著它,它看看你然後看看骨頭,就知道你可能給它骨頭吃,但它不會馬上就來,因為它覺得跟你不熟悉,可能會套路它,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你要給不熟悉的土狗吃的,你叫它名字或喚它,它看到你的骨頭後,你放地上或扔到它身邊,然後你走開,或者繼續做事情,你不要看它,它看你沒有看它,它就放心的啃骨頭了,然後這個過程持續幾次,或持續幾天,狗就認你,最好你不斷縮短距離,最後你拿手上它都敢來吃的時候,你就可以摸它了,但是才開始,你只能摸摸它的頭,不能一開始就去摸它屁股那一截,它會立馬給你翻臉,因為你們還沒到那個度。
3.規劃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很多孩子反感家長,就是家長把孩子當傀儡,稍微有點個性有出息的孩子都不希望家長以為你好的名義,各種打擊,各種叨叨叨,你越說他越鬼火冒,跟本不得關注你說的對與錯,然後習慣性的反感你說的話。如果有的家長不注意情感的培養,孩子一旦大學畢業經濟獨立了,有了女朋友,租了房子了,他就會慢慢跟你實質上保持距離,還有的學生在初中高中,就不讀書了,源於一些家長經常說給你花那麼多錢,成績還是差(其實花錢習慣在孩子五歲前的習慣培養非常有關係),一直這樣說,孩子初中高中嚴重逃課最後輟學,他覺得“老子就是餓死也不求你”,然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依然走上輟學道路。何其悲哀。在大學曾經有這樣傾向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只是他們忍了十幾年,集中在單親、再婚家庭,父母沒常識沒見識還聽不進意見覺得我是你老子你就得聽的,還有就是情商特別差、家長本來就不愛學習吊兒郎當的人。
4.總之,術業有專攻,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教育不好,有的孩子老師或者是孔夫子在世都不可能教好的,因為他的行為習慣很糟糕,他的思維已經很混亂。呼籲很多家長,重點在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品行、禮儀禮貌上多加教育引導,已經就成功了,那些習慣養成好了,一般差不到哪裡去。否則,有的家長帶著功利思想去教育孩子,以上說的行為習慣等基礎功不紮實,孩子就會煩,一個孩子煩十年以上,加加上在學校人際關係不順,他的壓力大,思維結構就很容易混亂,上了高中以上就難以轉變過來。
我們很多家長,不是在教育孩子,他是在教唆孩子過別人家的幸福日子,全然不顧及孩子自身條件、家庭資源、孩子感受、家庭親情。這樣的家長培養孩子的方式很武斷,也很無情,最後老了回報的也是無情和良知的憐憫。
最後,請一些家長放過孩子吧,不要塞給孩子沉重的包袱和各種名義,讓孩子健康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
3 # 宸媽碎碎念
事實上,老師的工作不易。一名好老師,一定是有著極其深厚的教育情懷的老師。現在教師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遇到一位良師,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幸運。老師教孩子,是工作,是責任,是義務。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愛心、耐心、敬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呵護著長大。
而為人父母,首先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學習的意識,幾乎所有的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都沒有經過相關的崗前培訓,就那麼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父母。好在每一位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還飽含著熱愛,愛,足以彌補那些經驗的缺失,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熊孩子的不斷試錯,讓一部分家長的愛和耐心消磨殆盡,可是孩子的成長本來也就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的呀!
-
4 # 大海142581829
現在的學生很聰明,知識面廣,這就要對老師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學識上,品德上學生敬你,才會畏你,只有你愛他,他才會愛你,家長也一樣,沒有敬與愛,孩子也管教不了。這 個不是多少的問題,而是會不會的問題。鴨子過馬路,會者幾千只整整齊齊,不會者幾隻也夠嗆,關鍵是方法。幼兒有幼兒的心理,青年有青年的心理,不同的家境心理性格也不同,這就要求老師多觀察,多與他們交心,交友,學業品德上讓他們敬,相交卻以朋友相知,相識,相助,我看沒有學生教不好。據我觀察,對好的老師學生還是尊敬的多
-
5 # 夢卡拉
父母難以教好自己的孩子,是很多父母的共識。
走在街上,總能夠看到父母在管教孩子。在學校旁邊,又總能看到父母在教導孩子。
父母的教導與管教的背後,帶來的卻是孩子的反抗與違背,為什麼父母總難以教好自己的孩子呢?
從大部分孩子家庭教育來看,很多家長都會犯以下幾種錯誤:
1、 過於溺愛
初為人父母,有些父母會對孩子過於溺愛。
不管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會無條件滿足,慢慢的讓孩子養成了養尊處優的習慣,而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糾正了。
2、 過於嚴厲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打不成材,也有很多父母過分理解這句話,以為一直對孩子嚴厲,孩子就會成材,但卻萬萬沒想到,孩子卻越來越逆反,而在外面又較為懦弱。
3、 只管教孩子,卻不以身作則
嚴格的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自己卻一直再犯,讓孩子不能夠明白父母的心意。
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平時讓孩子尊重父母,自己卻不盡贍養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自己卻一年也不摸書本,甚至沉溺於麻將桌上;一邊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邊卻又幫孩子打掃教室衛生,恨不得連勞動課都要替孩子上……這種充滿矛盾的家庭教育,讓不明世事的小孩感到很為難,甚至無所適從。他們往往學家長樣子,一方面從學校接受文化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從家長身上仿效“說一套,做一套”的圓滑世故的處世哲學。
這些種種錯誤的做法,往往會讓孩子過分的驕縱或叛逆,又或者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孩子難教。
-
6 # 新視角279
有一句老話:孩子是要別人來教的,醫生有病也需要別的醫生來疹治的,所以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送到學校去,這是古今中外的教育方法。家長的教育有很大的缺點和不足,高高在上(是長輩)訓斥孩子,孩子心裡不悅又說不出口。很多家長往往不會教,大部分孩子上了初中後,教學內容家長自己就一知半解不會作,你管孩子而孩孑說老師不是這樣教的,能輔導孩子功課的家長不多。家長應該做的是孩子的飲食起居,懂禮貌會做家務,衛生自理,品行端正,安全注意事項,品德素養。學習成績如何在學校主要看老師水平,在家裡家長主要是負責孩子身體成長,品德教育,孩子走歪道責任主要在父母身上。大部分家長只是望子成龍而缺少育子之道,不但當長輩,最好以平等身份對待孩子,如能與孩子成為好朋友則是父母的最佳標準,做朋友式的好父母而不做高高在上只會嚴歷訓斥孩子的長輩。上了初中孩子就懂事了,在家父母要教孩子懂是非知好賴,在學校要跟老師學知識,家裡學校缺一不可。
-
7 # 李六子
在最近疫情期間,孩子們已經被部分家長稱之為“神獸”了。
部分家長甚至盼望學校早一點開學,讓“神獸”們早一點歸校,還自己一片“清淨”。
在平常的日子裡,不乏有家長和孩子“鬥爭”的場面。
一般是媽媽的咆哮,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咆哮,有時連“去你孃的”“老子怎生下你這樣笨的孩子”也罵出口了,甚至拳腳相加,一陣痛打。
最讓人想不通的是前段時間,有一個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太生氣了。
可能是忍受很久了,實在氣不過去想不開,從自家陽臺躍身一跳,自盡了。
想想也恐怖。
的確的,教育孩子是個大事,是我們大部分人推卸不掉的大事,卻也犯愁,感覺自己總也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超過了孩子的成長。
家長從生下孩子的那一刻開始,便有如買了一張彩票,總也想的中獎,而且美夢不斷,遐想不停。
學前班,孩子考了幾次一百分,就琢磨娃娃上了一年級會是班裡前幾名;小學時小孩前了幾名,已經在幻想也許將來沒準考個北大清華……
家長有了這種下意識趨好的心理預期,便會想的孩子不需家長費力,就會聽話,講衛生,不犯錯,學習好,思想健康等等。
但現實很骨感,於是不平衡的心理,加上小孩成長的結果確實與家長心中的榜樣有差距,於是家長便心急如焚,焦慮重重。
2 家長的對於孩子的成長,設計好了一個目標,一個方向,甚至是未來。
由於有些家長盲目自信,自認為自己閱歷多,學歷高,啥也見過,啥也經歷過,便也很自信地給小孩設計未來一切了。
從思想,從學習,從日常的習慣總也想讓小孩按家長自己設定的套路往前走。
比方從小便讓小孩上各種的興趣班,很小便讓小孩去讀好多的世界名著,為了讓小孩喜歡讀書便早早的帶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薰陶等等。
這些做法都沒錯,只是你做完這些事情的結果與你的套路目標不一致時。
你便會開始懷疑自己了,感覺到迷茫、失望。
3 家長對自己的不自信。
家長對自學歷,自己的能力,自己現在所處的社會角色等狀態不滿意;
覺得教育孩子是個大事,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教育不了孩子;
再加上家長自己各方面認知的欠缺,更是對教育孩子這個事迷茫。
甚至有的家長把教育孩子這個事全盤託付給學校,直接讓孩子很小的時候便上了全日制寄宿學校。
4 因為大部分家庭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把大部分的愛傾注在孩子身上,方方面面,點點滴滴。
潛意識有付出必有回報的想法,總也想的自己事無鉅細的愛回報錯不了,但結果卻大跌眼鏡,心裡便充滿了疑慮。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導致了我們對教育孩子這個事的焦慮,困惑,無奈,覺得自己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實則,只要家長對教育孩子這個事舉重若輕;積極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認知;把握好愛的分寸,該放手就放手;糾正自己的心態,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教育孩子這個事也就不是個問題了。
-
8 # 馮國華的發言
教育者在學生心裡一定要有崇高的權威,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才能記得住,學得好。許多家長是有體會的,老師講的話就是聖旨,一定要不折不扣的照辦。
古人早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才有“易子而教”的道理。即使是相聲大師的兒子,自己也教不了,還得拜別的相聲演員為師。
我一個普通人同樣也教不了兒子,因為我說的任何正確的話都不當回事,處處反著來,嘻皮笑臉的。看來,自己的孩子由別人去教是非常正確的!
-
9 # 關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方法不當效果不佳
父母,誰不願自己的子女,好學上進?當今,競爭激烈時代,人們茶餘飯後,談得多的是孩子學習之話題。這中間,分三種情況:
一.教育方法得當,孩子學習認真,學習成績優秀,佔比少數。教和學也要講究科學性,"因才施教",這裡面有科學,不可千人一樣。當家長的,對孩子從小得仔細觀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父母怎麼引導?千萬不可壓抑喜愛,而要發揮其特長。不歡喜的,善誘孩子之興趣,慢慢地培養孩不偏科,使各科均衡進步。
二.兩個"極端"的教法,使孩子學習犯冷熱病。這類家長佔多數,孩子考了好成績,一家人高興,又是大會歺慶祝,孩子要啥就買啥,這叫龐愛。孩子一次考得不好,全家人責怪,冷落孩子,孩子心恢意冷,士氣難振,學習成績平平。
三.與孩子形成對立,教育孩子之事,完全依靠學校老師。這叫甩手管教,這部份佔比是少數。這類家長,孩子小時的管教方法,是吼叫嚴厲,甚至棍棒伺候。等孩子大了,一是礙於情面,二是人大性大,怕出意外,乾脆拜託學校老師了。殊不知,教育孩子,是個社會工程,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僅靠老師教育,遠遠達不到教育孩子全部任務。
奉勸為人父母的,事業要搞好,因要養家餬口唄!下一代也不可放任哈!”一代勝一代",好好思量囉!
-
10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過去的父母在溫飽都沒有能夠解決的情況下,沒有時間專門教育孩子,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在跟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人際交往學會了社會規則。在自己的摸索中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方向和職業。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中培養了抗挫折能力和耐力。
現在這個社會環境和以前不太一樣。如果把過去形容成是一個比較自然的環境,那現在的環境就人工多了。人們過分看重教育,忘了教育是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把需要全面發展的過程當成了只發展學校學習一個部分。學校學習只是人未來人生中的極小的一部分。在學校學習中所掌握的技能只是停留在會做作業,會考試。當然這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可是讓這個人的人生失去了其他所有的意義。失去了與同齡人交往獲得友誼的樂趣;失去自己在摸索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得到的錘鍊的機會;不能夠自己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
當所有的寶都壓在學習這一條路上時,讓人感覺到的是巨大的壓力和無意義。
做父母也很為難,因為在當今社會,大家都在這麼“雞娃”的時候,可能你也很難獨善其身。父母內在充滿了巨大的焦慮和擔憂,這讓他們也很難靜下心來去思考怎樣培養孩子才是最合適的路?也讓父母們很難能夠有耐心去等待自己的孩子,很難去靜待花開。
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可以真的去思考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隨大流?讓所有的孩子都走一條路?還是可以允許孩子去尋找適合他自己的路?
是焦灼的,不斷逼迫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還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去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是盯著孩子眼前的成績分數?還是去陪伴孩子,一起發現他人生的使命和意義?
是用我們的思維觀點和框架來框住孩子的可能性?還是給孩子無限多種可能性?給孩子一個大的人生格局?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
11 # 阿娥你好
‘父母總是難以教好自己孩子’這話有些武斷了,我和我孩子相處的還可以,我家孩子是獨生女,女兒小時候我引領她學習、瞭解環境和世界,現在她引領我學習、瞭解環境和世界;她小時候我願意傾聽她的童言稚語,現在她願意傾聽我的老母親碎碎念(其實很少,每天各有各的事忙,顧不上唸叨);我包容她小時候的笨拙和慢熱,她包容我現在的遲鈍和急躁,我們對對方的要求不高,所以總能感受到對方的好。
我對給孩子當媽有三點心得。
一、育人先育己
年長不等於啥都懂,孩子叫我一聲媽,我得對得起這個稱呼,學習如何成為好媽媽的知識。我從《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裡,學習了正向陪伴,學會了積極解讀各種際遇;從《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裡,學習了父母不能滿臉猙獰卻滿口言愛,想讓世界對孩子溫柔以待,先自己做到溫和從容;從《學習改變命運》這本書裡,學習了只有提升個人價值,才有機會拿到開啟新世界的入場券。
二、修身先養心
講真,人家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一點兒錯都沒有,在沒孩子之前,我還真沒覺著改正某些缺點的迫切性,不就是脾氣有點大麼,誰著急上火了能不急眼,都是自家人,計較個什麼,一天天操心勞肺的,發個脾氣怎麼了,不好意思,現實就這麼殘忍,別人受用了你的好,卻不願意承受你的壞脾氣是人性,不改,誰愛發脾氣誰最吃虧,所以我硬生生的改掉了自己的暴脾氣,學會了耐心傾聽、正面解讀、辯證分析、邏輯推理、後果評估、責任劃分等等溝通實用技巧。
三、關係是教育的底色
拙於相處、毀於隔閡是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根源。父母失去孩子的信服,教育就無從談起,和學習成績相比,我更重視孩子的心情好壞,情緒是否平穩,願不願意訴說心事,有沒有把我和孩兒爸當成“自己人”,有沒有把家當成可信賴的backup,否則孩子每天面臨知識難度的挑戰,每天在外面的世界經風見雨,而父母只關心成績和排名,如此冷酷,孩子如何把我們當親人。
女兒說我是個好媽媽,我卻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教育孩子太難了,因為總想著“青出於藍卻勝於藍”,“青出於藍”成立的話,那父母也得先是“藍”才行,話說有多少父母敢說自己是合格的“藍”,養孩子容易,育孩子真難。
-
12 # 永遠要還手
因為情緒把握不好,容易情緒化,不專業以為很簡單,但是事實確不是這樣,把握不到重點,要害,不備課,不備孩子的接受能力,一廂情願,打著為嚴格抓質量之名過分要求小孩。如果不反思,輔導作業真的很影響親子關係,就像今晚我輔導小孩讀一年級的英語,就十句話,先介紹名字,然後說這是什麼,它的顏色,我喜歡這件東西。沒了就這幾點,我輔導她兩小時就是讀不好here這個單詞,其它很難的詞都會了。只有這個教了很多讀了很多,重頭開始讀又錯,我就火大了,然後她還特委屈,在哭,這時,我情緒就失控了。然後睡前跟小孩商量了一下,決定無論我輔導哪科作業時間不能超十五分鐘,否則只會兩敗俱傷。明天看看效果如何。就為找一樹洞發洩一下剛剛的鬱悶情緒。
回覆列表
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當教師的有一本課叫《兒童心理學》(還是就《心理學》?),這門課就是是針對孩子的,讓老師瞭解理解孩子心理,同時做出相對應的措施。
如果拿老師單純的跟家長比,那我們還送孩子去學校幹什麼?自己帶好啦!
術業有專攻,這句不是空話!
當然,老師也是人,是人就會有脾氣。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可以理解和接受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和懲罰,但是絕對不包括虐待和辱罵!
請提問者不要偷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