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藥師談健康
-
2 # 減肥醫生劉博士
正常空腹血糖上限6.1mmol/L,正常餐後2小時上限7.8mmol/L,一般空腹7mmol/L以下和餐後2小時10mmol/L以下基本算達標。
血糖會有波動,只看幾次血糖是有偶然性的,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關注血糖外更重要的是看糖化血紅蛋白是否達標。糖化血紅蛋白代表近期3個月血糖的整體控制情況,其正常範圍是4-6%,一般7%以下算達標,建議每3-6個月複查評估近期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對於新發的年輕的患者要求更嚴格,而年老的併發症或者伴發症較多的患者對糖化的要求相對放寬。一般說長期血糖和糖化達標的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就很低,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我們在臨床上也看到血糖控制很好的患者也出現了併發症。
除了上述指標外,血糖波動幅度,即血糖是否平穩對併發症是否出現也是有影響的,因為研究也發現血糖波動幅度過大也對臟器造成損害。
-
3 # 醫學莘
人體主要依靠胰島素降血糖,部分青少年患者存在免疫異常,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被大量破壞,以致胰島素絕對缺乏,血糖可高達數十毫摩爾每升,易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這類患者即我們所說的1型糖尿病。部分中老年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他們可分泌足量的胰島素,但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以致血糖的攝取、儲存、利用發生障礙,空腹血糖逐漸高於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逐漸高於7.8mmol/L,這類患者即我們所說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並不會發生併發症,但會出現靶器官的微小損傷,若未採取及時的降糖措施,血糖升高幅度會逐漸增大,也可高達數十毫摩爾每升。血糖升高幅度越大,病程越長,發生併發症的風險越高,其中急性併發症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狀態為主,慢性併發症以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腎病、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為主。
部分朋友會問,血糖達到多少才會發生併發症?請注意了,血糖超過16.7mmol/L時易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超過33.3mmol/L時易發生高滲高血糖狀態;慢性併發症無確切數值,超過正常範圍(空腹血糖逐漸高於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逐漸高於7.8mmol/L)均可能發生,風險與機率均是相對的。是否發生併發症除開與血糖升高的幅度、病程的長短有關,還與其它心血管危險因素有關,比如合併高血壓、高脂血症的患者,血糖超過正常範圍後,即使血糖升高幅度不大,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的風險也較高,因為糖尿病與這些疾病可協同損害心腦血管,增加併發症發病風險。部分患者可能會問,餐前血糖達到多少易發生併發症呢?除開空腹血糖,多數糖尿病患者很少監測餐前血糖,之所以需要監測餐前血糖,是因為部分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較低,透過監測餐前血糖,可調整胰島素用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綜上,血糖達到較高水平時易發生急性併發症,超過16.7mmol/L時易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超過33.3mmol/L時易發生高滲高血糖狀態;血糖達到多少會發生慢性併發症尚無確切數值,與血糖升高的幅度、病程的長短、合併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均相關。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4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有糖尿病的人控制血糖的最終目標是阻止與延緩各種併發病的發生發展,毫無疑問高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是併發症發生的主要原因,但是並不是把血糖控制下來就可以,還要講究血糖的平穩性,從空腹血糖(餐前血糖)與餐後血糖來說,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的控制要求。
空腹血糖(餐前血糖)理想控制目標:小於6.1mmol/L,一般控制目標小於7.0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理想控制目標:小於7.8mmol/L,一般控制目標小於10.0mmol/L
第二,餐後2小時血糖達標的時間
人體一天中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處於餐後狀態,因此餐後血糖控制的如何更為關鍵,三個餐後2小時血糖都能處於理想目標範圍之內顯然是最希望的結果,最低也應控制在一般控制目標內。
第三,血糖波動的情況
瞭解了這些知識,再來看血糖對併發症發生的影響,從影響大小來看,從高到低依次是:
血糖的波動 這是危害最大的因素,波動的血糖對血管內皮的衝擊比單純的高血糖大得多。
餐後血糖控制不佳 上面已經說到了全天大部分時間受餐後血糖的影響,一般控制目標也達不到的危險性將會很大。
空腹(餐前)血糖控制不佳 相對於上述兩種情況危害性要小一些,但它是全天血糖的基線,控制好它全天血糖得以良好控制的基礎。
此外,在關注血糖控制效果的同時,還要關注血壓的高低,血壓超過130/80mmHg將促進併發症的發生;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高低在併發症發生中的作用不亞於高血糖的危害,至少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否則也將加速併發症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併發症的防治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並不是只看血糖的高低,這就要求有糖尿病的人要做定期檢查,對可能引起併發症發生的各種因素及時監控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
5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血糖餐後餐前達到多少易有併發症?
眾所周知,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療核心就是控制血糖,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它是致殘、致死的直接兇手。如今,真正影響糖友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的是慢性併發症。只有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或接近正常範圍,才能將糖尿病併發症降低到最低水平。那麼,血糖多高會有併發症呢?如何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血糖多高會引起併發症?首先來了解一下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併發症可以分為兩類,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顧名思義,急性併發症就是指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所誘發的蛋白質、糖、脂肪代謝紊亂或高血糖導致高滲透性昏迷,這些疾病發病都很突然,且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血糖標準——16.7mmol/L,超過這個數值,就很容易引發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一旦出現急性併發症,需要立即送醫緊急救治,否則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
另一類併發症是慢性併發症,也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面板病等,這些疾病的發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並且,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血糖值可以區分慢性併發症的臨界點,只能說,血糖控制得越好,慢性併發症出現的機率就越小。
如何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預防急性併發症相對比較簡單,就是控制好血糖,不要使血糖失控,超過16.7mmol/L這個標準,就可以避免發生急性併發症。
對於慢性併發症的預防,糖友要做的就是儘量把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內,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10.0 mmol/L,且還要注意一個重要指標,糖化血糖蛋白。
如果說血糖水平是反應當下血糖控制情況,那麼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就是兩三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控制情況,它更能反應長期血糖控制水平,有利於糖友瞭解自己的血糖是否平穩,目前各個國家的糖尿病指南和專家共識都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7%以下,更有利於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但是,也不是說血糖控制在了標準範圍內,就一定不會發生併發症,只是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會大大降低,每個患者的體質不同,發生併發症的時間和程度都有很大的差異,即使血糖控制好了,也應該提高警惕,觀察是否存在併發症。
-
6 # 小護士老胡
問題一:血糖達多少會有併發症
這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問題是機體本來就有自我適應和代償機制,打個比方就像機體就像氣球,血糖值就像充氣球的空氣一樣,適量的空氣只能使氣球長大,我們用手捏也不容易捏爆,而空氣越多,捏爆的可能就越大,直到最後自己都會爆炸,血糖值一樣,在確診糖尿病後,氣球稍微充氣,可以使氣球長大,但是這個時候氣球是可以承受的,你們應該可以發現,吹個氣的氣球是不能還原的,即使機體可以接受或者能維持相對正常的數值,但機體已經發生了變化了,隨著血糖增高,機體會分一部分經歷或者機體不能承受血糖升高帶來的壓力,這個時候就會加速併發症的發生。
有的人可能承受能力或者自我調節能力較好,可能會延遲併發症的發生,但是從確診糖尿病開始,併發症程序已經啟動!
問題二:血糖值達到多少易有併發症上面已經提到,從確診糖尿病後,併發症程序已經啟動,所以後面就是併發症程序的快慢,現在醫學基本規律是血糖越高,併發症程序越快,併發症的嚴重程度越高。也可以用氣球來表示,空氣越多,血糖越高氣球爆炸的可能就越大,機體發生變化的程序及機率就越大。
至於具體到數值的話,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長期在8-9就開始有外在臨床症狀,而有的人10多肯定沒有什麼症狀,這和個體的血管耐受程度及機體調節有關,還和糖尿病患病的時間有關,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疾病,就像毒藥,拋開劑量來說都是耍牛盲,糖尿病拋開時間來說也就是耍流氓,一次高血糖不算什麼,長期高血糖才致命。所以我們需要規律的控制血糖。
-
7 # 心血管黃醫生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長期血糖過高會引起心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以及足部潰瘍。那麼,問題來了,血糖高到多少會出現併發症呢?
血糖餐後餐前達到多少易有併發症?說起糖尿病併發症,可以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是由於短時間內胰島素缺乏、嚴重感染、降糖藥的使用不當,血糖過高而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滲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
對於急性併發症,有一個明確的血糖值——16.7mmol/L!當血糖值超過16.7mmol/L,機體對血糖的利用遠遠不足,這時身體就在一個崩潰的邊緣,很容易出現酮症酸中毒、高滲性糖尿病等急性併發症。
而對於慢性糖尿病併發症,是由於經年累月的血糖過高引起,並不是達到一個點就發生的,只要血糖高於正常標準,高血糖的損傷就會一直存在。要評估慢性併發症的風險,還要關注以下3個指標。
1、糖化血紅蛋白: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也是診斷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療中,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評價血糖總體控制、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指導治療方案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能比較穩定地反應出過去3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控制水平。如果超過8.5%,則屬於血糖控制較差,若糖化血紅蛋白>9%說明患者持續存在高血糖,發生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併發症的風險就會升高。
2、餐後血糖: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預警
患者老徐,患糖尿病12年,2年前因為血糖控制欠佳,出現視物模糊,經過檢查提示微血管瘤形成。2個月後出現“飛蚊症”。就診當天檢查餐後血糖高達16毫摩爾/升,經過詢問,老徐患病這些年,僅僅檢查了空腹血糖,並沒有檢查過餐後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餐後2小時血糖每升高1毫摩爾/升,死亡的威脅相當於高血壓病人收縮壓升高7毫米汞柱。但血糖的升高通常呈緩慢上升狀態,很多糖尿病患者逐漸適應高血糖狀態,所以,平時看似健康,但是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突發心梗和腦溢血猝死。
那麼,餐後血糖控制在多少範圍內是合理的呢?
年輕或病情較輕:餐後5.5~7.8是達標,再高也不能>10,再低也不能<4.4;
年老、易低血糖、疾病多而且重的可以放寬一點,但最差也不能到11;
孕婦餐後2小時正常血糖值規定不超過8.5mmol/L。
3、血糖波動:於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息息相關
血糖波動指三次餐後與餐前血糖之差的平均值,這個值最好控制在2.2mmol/L以內。日間血糖波動指一天中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而這個值則不要超過4.4mmol/L。
今年有研究表明,血糖的波動過大會帶來氧化應激,於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相關,增大糖尿病眼病、腎病以及糖尿病足等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糖尿病出不出現併發症,跟治療和重視程度有關係。想要糖尿病不出現併發症,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總的原則是:儘量做到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重視疾病的預防,要積極學習糖尿病的防治和治療知識。再次,糖尿病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煙、酒一定要戒掉,並且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飲食、運動方式。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規律服藥,做好血糖的監測,達到血糖的良好控制。很多人可能覺得吃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比較麻煩,就隔天注射或者隨意停藥,這是很危險的,很容易造成血糖的波動,如果合併有高血壓、血脂紊亂以及心臟病其他慢性併發症的疾病,就會出現嚴重心血管事件。
-
8 # 小曉醫生
一般建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1~6.9mmol/L,餐後2小時的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超出範圍值可能就引起糖尿病併發症機率增高。如果不控制血糖,血糖越高,且血糖的波動較大,其發生併發症的機率越高,越嚴重。而且會有幾種併發症同時發生。
糖尿病患者是很容易引起一些併發症,如果血糖控制好的話,會使引起併發症的機率變小,但不能確保不會得併發症。
這是因為雖然血糖控制平穩,但長期來看,血糖起伏波動大,會造成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導致這些病的原因不僅僅是血糖高,還有血脂在血管壁的沉積,高血壓的血管內影響,胰島素的抵抗,以及有害細胞因子和各種代謝產物對血管的影響。糖尿病伴有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等,均是高併發症的危險因素。
綜合很多因素都可導致併發症的發生,必須要把所有危險因素都控制好了才能減少併發症,至少可以延緩併發症。
-
9 # 每天講糖
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並不是以血糖的具體數值來表現的,血糖只要控制的好,併發症機率就低,如果長時間控制不好,併發症出現的機率就高。而且,併發症的發生還受到患糖尿病的年數以及個體化等因素的影響。
有些人血糖超過6.0就可以有併發症出現的,有些人空腹血糖在10以上才出現併發症的,而且併發症跟糖尿病患病年齡有關,患病5年以上就容易出現併發症。不過一般來說血糖越高,發生併發症的機率越高。
我們常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是潛移默化,慢慢發展而來的,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值等長期控制不佳,不在正常範圍內時,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 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就可能越大。
比如有資料證明,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對危險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以合併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慢性併發症可以全身從頭到腳,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由表及裡如糖尿病腎病、病足、心臟、腦梗、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眼部病變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及危及生命。
所以,預防併發症,首要任務是要控制好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值,只有讓血糖保持穩定,並且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併發症的時間是會明顯延遲的,希望大家都能控制好血糖,將空腹血糖儘量控制在6.1以內,餐後在7.8以下。
-
10 #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專科醫生為大家解答。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
有患者和我聊天,說起糖尿病併發症,恨恨的說,血糖高怕什麼,無非是多喝水、多上趟廁所,能吃有什麼呀,我又不是吃不起,可惡的就是併發症,還不知道這個併發症什麼時候來,會怎麼來?
這種不確定性讓大家很是恐慌,不光是糖尿病人,也包括很多醫護人員。
大家聞併發症色變,那麼到底血糖達到多少才會出現併發症呢?
英國大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經過幾十年的觀察,得出了結論,血糖值的控制標準設定在了7.0mmol/L,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在這個數值以上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在大幅的攀升,所以要求血糖儘量控制在7.0mmol/L以下,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率。而餐後血糖比較理想的控制是8.0mmol/L,儘量也要控制在10.0mmol/L以下,這樣併發症的發生機會就會小很多。
這是大型的調查資料結果,當然是最科學,最有權威性的。目前世界上基本上都是採取這一標準來控制血糖,當然年齡比較大,預期壽命不長的人不按照此標準執行。
在臨床上也可以發現很多人血糖控制的比較差,得病時間也比較長,但是也沒有併發症或者嚴重併發症的出現。但也有一部分人血糖控制的還可以,但是併發症出現並且進展也比較快,這些應該屬於個人體質的問題。
對於大部分病人來說,還是不要存僥倖心理,按照糖尿病控制的標準,認真做好飲食、運動、服藥、檢測等,保持血糖的平穩,做好自己該做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
11 # 醫者良言
1.我們先來看看醫學上對於血糖的控制的目標值:
目前醫學上對於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標是空腹血糖4.4~7mmol/L、餐後血糖控制<10mmol/L、隨機血糖是<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
這裡需要注意一下,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個小時以內的不進食任何食物,但是不包括水,達到這個標準的才能稱為空腹血糖,否則就是隨機血糖或者餐後血糖。
這些資料並不是某一個專家說的,而是根據大量的調查和研究來制定的一個目標值,如果能控制血糖到這個目標值,那糖尿病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就會很小。
2.為何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略微高於正常人呢?可能會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會有這種疑問吧,這個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得糖尿病是體內的調控血糖的這種能力出現了異常,既然容易高血糖,那自然也容易出現低血糖。
正常人的血糖值是3.9~6.1mmol/L、餐後血糖是<7.8mmol/L的,從這能看出,糖尿病的控制目標是略微高於正常值的。
可能很多人對於低血糖反應沒有什麼概念,其實這個併發症還是挺嚴重的,因為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大腦是需要葡萄糖來提供能量的,如果出現了低血糖反應,也會使大腦功能不足,容易導致人死亡。
3.為何有的人血糖控制不好也沒有什麼併發症呢?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問題,人確實是存在差異性的,有的人基因就是很強大,雖然血糖平時控制的不好,但是也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併發症。
這時候估計會有人反駁我說這些所謂的目標值都是騙人的,我想說的是這些不是我制定的,那些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沒有併發症相當於從三樓跳下去沒有事一樣的道理,難道我們看別人跳下去沒有事,就能得出所有人從三樓跳下去都沒事的結論嗎?這個肯定是不行的,我們不能從特殊案例去推出一般結論。
另外,我們需要注意,有些人血糖控制不好也沒有併發症可能是因為時間不夠長,你們看看5年後、10年後這個人又是什麼樣子。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它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出現。
最後小結:如果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7mmol/L、餐後或者隨機血糖>10mmol/L就容易出現併發症。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有問必答…… -
12 # 蝸牛兒愛吃肉
正常人的血糖空腹血糖是不超過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是不超過7.8mmol/L。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血中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或者胰島素所作用的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進而導致血糖升高,當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時,就能診斷為糖尿病。
可以說只要血糖達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都有可能發生併發症,但是併發症有急性及慢性併發症的區別。
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果發生後,血糖常顯著升高,多數在16.7mmol/L;高滲性糖尿病昏迷,血糖可高達33.3mmol/L
慢性併發症,像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血管病變,糖尿病性腎臟病變,眼部病變,神經病變,面板肌肉關節病變等,這些病變,不是說血糖達到多少點就會出現,它是慢性形成的過程,只要血糖控制不正常,它就會不斷加速這些病變的形成。
所以說,如果血糖升高了,可以透過控制飲食,加上鍛鍊,或者加用藥物進行干預,努力使血糖控制正常。
-
13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提起糖尿病併發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經管過的一位患者:
70歲的王大爺是因為足底部破損半個月入院的,追問病史得知,王大爺患有糖尿病二十餘年,平時血糖控制並不理想。當時正值冬天,王大爺足底面板起初只是出現一些乾裂現象,一個大老爺們,當然不把這當一回事。誰知,半個多月過去了,足底面板乾裂現象並未好轉,反而開裂破損,並出現感染現象,而且疼痛明顯。這才引起老人的重視,急忙過來住院。
老人還算比較配合,經過正規治療,堅持換藥,2個月後,老人的腳終於痊癒出院了。這時王大爺握著我的手感慨地說:原來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
糖尿病的併發症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血糖長期失控所致。而血糖達到多少時才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這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所關心的問題。
其實,糖尿病有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之分。急性併發症主要和瞬時的高血糖有關,當血糖超過16.7毫摩爾每升時,則很容易出現急性併發症;而慢性高血糖則與長期的高血糖有關,與瞬時的高血糖關係則不大。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是:空腹血糖4.4-7.0毫摩爾每升,餐後2小時血糖4.4-10.0 毫摩爾每升,超過這個範圍的血糖為高血糖。
慢性高血糖其實沒有明確的定義,主要指血糖長期控制不好。這雖然看似溫和,然而對人體的危害卻不亞於急性高血糖。
一、糖尿病急性併發症
當血糖超過16.7毫摩爾每升時就要小心了,這可能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正處於急性併發症的邊緣,會容易出現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併發症。因為此時機體對血糖的利用率非常差,就會分解脂肪和蛋白質來供給能量。
而血糖一旦超過30.0毫摩爾每升甚至更高時,患者會出現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但一般來說血糖高到這種程度是相對罕見的。
對於血糖控制不平穩,動不動就飆到十幾的人一定要當心了,應加強監測,及時控制。
二、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高血糖容易出現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引起如冠心病、中風、下肢血管閉塞、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
高血糖還會累及微血管,如糖尿病腎病,表現為蛋白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減退等症狀;還會累及視網膜,這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糖還會累及神經系統,出現周圍神經病變,這種神經損害很難逆轉。臨床上常見糖尿病足(文章開頭提到的王大爺就是糖尿病足),表現為足部潰瘍和感染,導致深部組織破壞。一旦發生後很難治療,有些人甚至為了保全生命而進行截肢。
這些慢性併發症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長年累月的高血糖作用下導致的,一般需要幾年甚至上十年不等。
所以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就要積極控制,不僅控制餐前餐後的高血糖,還要儘可能保持血糖的穩定,減少血糖波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到來的。
-
14 # 腎判官
按醫學上的資料來說餐後血糖高於7.8都容易引起併發症,但是我們總不能說長期的血糖在7.7就不會得併發症,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我們都不能相提並論,所以血糖還是保持在4點多和5點多比較適合的。
我認為三高中的血糖是最讓人煩惱的而且特別危險,雖然血壓和血脂同樣重要但是他們容易控制,血糖它就不那麼容易把握,雖然吃藥和打胰島素都能把血糖下降,但是吃錯點東西一樣會升高,所以比較令人煩惱也讓很多的糖尿病人很痛苦,血糖控制不好會引起身體很多疾病,比如眼睛,爛足病,腎病等。
糖友們還是要從飲食和鍛鍊做起,一定要戒口,我認為要少吃飯,粥,面,多吃青菜,只要餓不死就可以了其它的都要做到少吃,甜的東西不要沾。
-
15 # 使用者4975373037211
我06年檢查血糖高的,至今14年沒吃藥,只是控制飲食加運動,仍然沒任何不感情況。每次檢查也差不多,餐前65一74,餐後8一11左右。
回覆列表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控制好血糖,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當然是重中之重。經常會有朋友這樣問:血糖超過多少,就會出現併發症?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一個確定的血糖值,只要超過這個值,就會發生糖尿病的併發症問題,對於血糖的控制,保持長期達標,而且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先來介紹下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可以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兩大類。
急性併發症是指高血糖失去控制,血糖水平嚴重升高時引發的蛋白質、糖、脂肪代謝出現紊亂(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導致的高滲透性昏迷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屬於需要緊急救治的急性問題,一般不管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如果血糖水平超過16.7mmol/L,就會有出現上述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風險。
那是不是作為糖尿病人,把血糖水平控制到16.7以下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的!血糖控制到16.7以下,只能說減少了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但對於控制慢性併發症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
比起糖尿病的疾病併發症來,更值得注意的是長期高血糖控制不良導致的慢性併發症問題,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又包括大血管併發症和微血管併發症兩大類,糖尿病的大血管併發症,主要是指糖尿病高血糖危害動脈血管健康,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而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則是指糖尿病對小血管、毛細血管形成不良影響,而引發的相關的併發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引起的面板病,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等,都屬於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範圍。
由此可以看出,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不管是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是糖尿病引起的腎功能下降甚至衰竭,視網膜出血甚至失明等等問題,一旦出現,都不是小問題,都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是預期壽命,因此,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水平,減少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機率,是非常重要的。
血糖控制到多少,能夠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人類對於糖尿病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很多涉及樣本量大,持續時間超過十年幾十年的大型臨床研究的進行,也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於糖尿病的認識,對於科學的干預和控制血糖水平,減少併發症風險,也逐漸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
目前各個國家關於糖尿病的指南和專家共識都指出,大多數的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標,都應該以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0%以下為目標,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它反映的是我們在兩三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控制情況,與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點測定值相比,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更能夠反映我們長期的血糖控制水平,因此,建議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在日常做好血糖監測的同時,最好也能定期的去測下這個值,瞭解自身的綜合血糖控制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0%以下,當然也有對應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後血糖控制目標,想要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0%的水平,要求我們的空腹血糖值一般應該控制在7.0mmol/L以下,而餐後2小時血糖不應該超過10.0mmol/L。一般情況下,如果能夠把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都長期的控制在達標範圍內,就可以大大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對於血糖控制目標的設定,也切忌死板,雖然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應該達到這個要求,但對於已有嚴重併發症,發生低血糖機率大,自我管理能力喪失的糖尿病患者,就應該適當的放寬血糖的控制水平,這種情況下,如果還一定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可能帶來的就是出現低血糖次數的增多,高血糖危害健康,低血糖同樣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低血糖還會危及生命。對於這樣的情況,保證患者生活質量和控糖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血糖控制,提高患者預期壽命,才是最終目的。
最後還要給大家強調的一點是,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控制,不要僅僅盯著血糖值這一個值,要控制好相關的併發症,是一個對於身體健康綜合調理的過程,比如說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控制,血糖要控制好,而血壓血脂同樣要控制好,同時還應該在生活上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狀態,吸菸酗酒、久坐不運動同樣會影響心腦血管健康,因此,千萬不要說,我血糖控制的好好的,怎麼還是有了心臟病?想要做好心血管的健康調理干預,就應該從生活,慢病控制多方面進行,而不能僅僅控制好了血糖就認為萬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