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叨咣簡影
-
2 # 誤入凡間
網飛了解下,就是囧媽在線上放,不用走影院,或者線上和影院同步上映,影院和傳統勢力利益受損,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奧斯卡當然不可能給愛爾蘭人獎,很久以前大家都知道了,要能得獎才是出乎意外。
-
3 # Davidivad
愛爾蘭人是一部娓娓道來的黑幫題材的電影,該片根據查爾斯·布蘭特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改編,男主角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送貨員,成長為一個職業殺手,說實在本片敘事風格很不錯,回憶穿插在敘事主線中,畫面感很棒,也是它能十提奧斯卡的原因,可是今年湧現出來的影片,一部部也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只能說評委的評判標準沒有把重點放在這一類的影片上。
-
4 # 娛樂彩虹橋
《愛爾蘭人》為什麼在全球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也獲獎無數,但為什麼在奧斯卡顆粒無收?
我們要分析《愛爾蘭人》在奧斯卡顆粒無收,就不得不探討《愛爾蘭人》的背景。
《愛爾蘭人》是Netflix斥資1.4億美元打造的黑幫、殺手題材的劇情片。Netflix的發展毋庸置疑,近幾年來拍出了大量的電影,電視劇,這個新興的影視行業巨頭動了其他傳統影視公司的乳酪。
為了延緩或者遏制這個“毛頭小子”崛起的步伐,傳統影視公司當然要用在其控制下的奧斯卡給予《愛爾蘭人》和Netflix當頭一棒,這顯然合乎那些傳統影視劇公司的利益。
自然,再嚴厲的打擊也無法去埋沒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無論某些人如何詆譭也無法動搖它在觀眾心中的地位。
典型的例子,最被中國觀眾所熟知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小李子),拍攝了眾多的影史經典影片《泰坦尼克號》,《禁閉島》,《盜夢空間》,《貓鼠遊戲》,《華爾街之狼》但都依舊一路陪跑。
2016年才憑藉電影《荒野獵人》獲得第73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19年12月,被“衛報”評為 “2019年度十佳男演員”。
《愛爾蘭人》是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根據查爾斯·布蘭特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改編,聚焦黑幫殺手“愛爾蘭人”的人生故事。該片於2019年11月1日全美公映,11月27日在Netflix上首播。
2019年12月5日,該片獲第85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YFCC)最佳影片。2019年12月17日,第92屆奧斯卡公佈了部分獎項入圍短名單,《愛爾蘭人》入圍最佳視覺效果獎提名名單。2019年12月,被“衛報”評為 “2019年度十佳影片”。
相信只要看過《愛爾蘭人》的觀眾都會讚歎本片的質量及高完成度。
對於奧斯卡中國觀眾和全球其他地方的觀眾都應該理性的看待。畢竟世界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天真。
《愛爾蘭人》你看了嗎?感覺能拿奧斯卡嗎?
-
5 # 壹科影視
世界電影的獎項,奧斯卡無疑是最重量級的。而金球獎是除了奧斯卡之外,第二含金量的獎項。一度是奧斯卡的風向標。
所以對於各位電影人,也是非常在乎的。
但是這次呼聲很高的《愛爾蘭人》居然顆粒無收。 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部片是流媒體巨頭奈飛(Netflix) 投資拍攝的。 這也是傳統院線式的電影和網路電影的一次較量。 畢竟在娛樂圈混的人,對圈層的概念是十分敏感的。
不過隨著網路技術的進步,這種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發展迅猛。可能過不了幾年,無論是金球獎還是奧斯卡都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重新考慮給網路電影機會。
-
6 # 隨風TzZ
群星璀璨的第92屆奧斯卡典禮已經舉行完畢,各個獎項的獲獎結果終於正式公佈。
恐怕誰都沒有料到,南韓電影《寄生蟲》竟然會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有人風光無限,自然就有人黯然神傷。
好萊塢傳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攜新作《愛爾蘭人》得到10項奧斯卡提名。
依照常理,《愛爾蘭人》起碼能捧回一座或者兩座小金人。
但現實總是讓人猝不及防,《愛爾蘭人》全程“陪跑”,未能斬獲一項奧斯卡獎。
十提零中!
-
7 # 電影聽ge說
只能歸咎於誰動了誰的乳酪問題!
《愛爾蘭人》,打破規則沒有錯誤第92屆奧斯卡落幕,真的心疼老馬丁,10提0中。馬丁.斯科塞斯《愛爾蘭人》慘敗,單單這部影片討論,能做到十提名足以證明其優秀之處。這次的《愛爾蘭》讓我想起電影史上最黃金的1994那部被稱作奧斯卡歷史最大的冤案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影片要符合時代要求,特殊的另類會被擱置,《肖申克》在當時不符合主旋律!所以被《阿甘正傳》打敗!今天《愛爾蘭人》也是犯了類似的毛病,它由流媒體巨頭網飛出品的電影,而流媒體現今與傳統電影模式衝擊產生的矛盾越來越大,所以它被現實規則打敗!其實,老馬丁並沒有失敗,《愛爾蘭人》是成功的!當局的我們都能看出這個問題,時代不斷變化,規則我相信也會改變!打破規則,推陳出新,不斷嘗試新的事物我覺得挺好!
結語年前,看了部電影《葉問4》!裡面就有個看點也是類似情況!老派江湖的乳酪李小龍動了,但是李小龍是成功的,中國功夫也發揚光大了!同樣,我相信如果有更多類似《愛爾蘭人》這樣的電影來打破來衝擊,規則是可以打破的!
-
8 # 2fifty
科學界評獎也有誤差,這種人文類的需要關注但代表不了全部。歷史滾滾向前,很多東西當下看不見也看不透。至於口味方面可信,要說無干擾因素?都沒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的你看不見。奈飛很不錯
-
9 # 力勇橫侃電影
看到有些回答在說這片質量不行,真的笑了
甚至還有什麼喬佩西,帕西諾這次的表演不去不如皮特,笑的又大聲了一點。笑完以後認真說幾句吧。
愛爾蘭人0中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奈飛和院線的戰爭。這自不必說,不遺餘力的降低和拖延奈飛這類流媒體的影響力可能是院線給奧斯卡的一個任務。
2.老馬丁頒獎前樹敵漫威。這是我的一個猜測,漫威給一些評委打個口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3.老馬丁早已不需用奧斯卡來證明自己,所以得不得獎對評委來說不那麼重要了。評委們想著應該扶持年輕導演,美國以外的導演,尤其是亞洲導演,還跟我們好萊塢合作過的那位導演,對,就是奉俊昊導演,不是更好嗎。
說點題外話
奉俊昊拿最佳導演的頒獎詞是我感覺奧斯卡歷史上最佳導演致辭底氣最弱的一位,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討論其他幾個對手,這一點讓我對奉俊昊稍微沒那麼反感,他自己心裡還是有點逼數的。另一個比較有趣的場景是,應該也是奧斯卡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最佳導演致辭的時候,全場起立為另一位導演鼓掌。
這屆奧斯卡留給歷史評判吧,個人認為,愛爾蘭人在剪輯,攝影,表演,導演這幾項均為當屆最佳
-
10 # 如此乾淨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得之所幸不得我命。能得我們就高興。不得也別喪氣,生活嘛,追逐的那個過程才是我們應該認真享受的。加油
-
11 # 影視兵鑑娛樂匯
個人認為《愛爾蘭人》所代表的好萊塢可以說繼承延續發展壯大了莎士比亞的傳統,莎劇的文雅粗俗暴力血腥雙關語三角戀男扮女裝子報父仇都可以找到對應,你甚至可以把弗蘭克比作一個生了幾個女兒的李爾王。
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如同馬洛的《馬耳他島的猶太人》一般被人遺忘——但這對我來說並不重要,因為我見證了電影的黃金時代並且是其中的一部分。
嚴格說,《愛爾蘭人》是Netflix投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萊塢夢工廠。科波拉盧卡斯斯科塞斯們剛出道時想拍藝術電影對抗傳統的好萊塢,但最終被大多數人記住的很可能是《教父》《星球大戰》和《好傢伙》。《愛爾蘭人》結束我繼續看演員表直至最後,看到製作特效的是盧卡斯的公司,而盧卡斯本人已經把《星球大戰》的IP以四十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迪斯尼。斯科塞斯最近批評當代電影已經變成主題公園引起軒然大波,而迪斯尼正是主題公園的最大製造商。
太多細節不必再考究,電影終究是要靠商業資本才能運營,奧斯卡也不例外,你越界了即使你的電影再優秀,結果也只能落個陪跑的下場…
-
12 # 馮霖1997
首先 ,它不像歐式電影那麼反型別化與前衛,導演將精力更多用在了怎麼把故事講好上;其次,《愛爾蘭人》用到的主觀敘述與閃回事件交錯進行的手法以及蒙太奇剪輯,是美國型別片發展一百年的東西了,這種型別化的東西擱到馬丁·斯科塞斯這位近八十歲的老導演身上,更是被駕馭的爐火純青;最後,《愛爾蘭人》是一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可別小看這個數字,這如果是一部100分鐘的電影就簡單了,按照型別片的套路走什麼麻煩都沒有。如果是一部電視劇更好辦,導演可以把它拆成N個主題分集拍攝,集和集之間的遞進關係可以消除觀眾的審美疲勞;可當電影超過三小時,那麻煩就大了——如何在一個主線下一氣呵成跑到終點,同時還要讓電影始終保持它的鮮活性,諸如此類難題接踵而至。這就像馬拉松和短跑的差別:它往往考驗的是導演和編劇的功底、技法、毅力、專注度,而非天賦。
另外關於該片時長再說一句:你若能堅持把此片看完,會發現能用一個故事把整個美國近代政治史都涵蓋進來的電影,206分鐘真的是不算長,更何況故事還講的那麼緊湊、井井有條(這點也足以彌補電影“老齡化”的硬傷了)。
一、《愛爾蘭人》的故事型別
▼ 型別一:傳記
馬丁·斯科塞斯大部分犯罪題材電影都是“傳記”色彩的。換句話說,他的電影視角以及故事軸線通常是在某個特定角色身上的(從《計程車司機》到《好傢伙》再到《華爾街之狼》都是如此)。這一型別特徵決定了他電影的“反主流價值觀性”——犯罪者、作惡者成了發聲、被聆聽的一方。
《愛爾蘭人》更是此類典型,從開頭的養老院,到老人回顧起轟轟烈烈的往事,再回到終點的養老院,觀眾幾乎得堅持到最後才能醒悟過來:原來這個講故事的老頭是個“混蛋”!原來回憶並沒有那麼幸福,那更像是一場懺悔。
型別二:黑幫
當一部傳記電影的主體變成了“黑幫”,那麼它便和《阿甘正傳》、《國王的演講》這類電影形成了本質上的差別——後者是在借主角去樹立某種主流價值觀(比如說執著,比如說努力奮鬥),而前者則是在顛覆和瓦解主角的價值觀。
我們再回頭來看“黑幫”的型別,與它捆綁在一起的還有另一個型別:犯罪。從電影的角度來講,“黑幫”顯然是為商業性杜撰出來的,而犯罪則是社會性的。
一個導演在黑幫和犯罪“度”上的把握程度決定了“黑幫片”思想的高度。
回到《愛爾蘭人》上,我認為品這部電影價值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便是在導演對黑幫性和犯罪感火候的拿捏上。
換句話說:我們在看這部電影時,如果完全陶醉在它“黑幫”的愛恨情仇中,那它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娛樂片(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教父》系列更側重於商業性)。
而觀者若是因那些犯罪場面連看都看不下去了,那它便是現實主義。顯然,《愛爾蘭人》的型別介於兩者之間。
型別三:歷史
歷史不存在絕對的和純粹的,但如果講的太過天馬行空脫離事實依據,那就叫“傳奇”了。我認為《愛爾蘭人》在故事和歷史兩個型別概念間拿捏的很均衡,來看——
在縱向上,電影故事線橫跨了半個世紀的美國,涉及到了戰前、戰後、尼克松、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遇刺、古巴導彈危機等等事件元素。
橫向上,導演編劇從史料中挖出了政治背後的很多黑幕與關係網,包括政治家與黑幫的幕後交易,包括洗錢、武器交易等等。
而這些現實素材縱橫交錯形成的“歷史”線被合理地套在了黑幫、傳記的故事線上,最後用一個人的講述和幾個人的愛恨情仇關係網帶了出來。
總結以上,《愛爾蘭人》的型別化色彩自然是很突出的,它所涵蓋的黑幫概念也好,傳記歷史概念也罷,都足以單挑出來以供喜歡電影的人學習研究了。而導演能把這些型別合到一起講好一個故事,更是需要紮實的電影基本功!
當然,被導演加以利用的不光是那些歷史素材以及專業技法,“明星”效應是這部電影不可否定的因素之一。
二、“明星”對故事結構所起的作用
我們前面提到了《愛爾蘭人》的一個硬傷——主角老齡化(幾個老演員不得不從年輕演到年老)
慶幸的是,電影的故事性彌補了這一硬傷。
當然我覺得還有另一重要因素,那就是導演對幾個老演員在戲份上的“排兵佈陣”,我們把四位重量級演員(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喬·佩西、哈維·凱特爾)的角色、戲份列出來,便可知其佈局之妙:
羅伯特·德尼羅他是整部故事的講述者,戲份最多。然而,他在劇中的地位卻始終處於下手,他依附於其他的“大老闆”,說不好聽的,他只是個幹活的狗腿子。(注意角色戲份與地位的搭配)
阿爾·帕西諾他是劇中的政治領袖(這也附和演員的氣質),同時他也和黑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換句話說他在劇中是絕對的焦點人物(或者說老大)。然而,阿爾·帕西諾的角色在劇中遲遲拖五十分鐘時才出現,又在兩小時五十分鐘左右消失了,戲份時長佔總電影比例才一般多一點。(注意角色戲份與地位的比例搭配)
喬·佩西
喬·佩西的角色相對於阿爾·帕西諾能多一點,比羅伯特·德尼羅少一點,他在劇中的角色地位也介於兩者之間,他更像是吸附於羅伯特·德尼羅所扮演角色的一條隱線。(注意角色戲份與地位的搭配)
哈維·凱特爾哈維·凱特爾是位重量級的演員,可他在劇中的戲份不多,甚至連幾句臺詞和近景鏡頭都沒有(他更像是個客串演員),然而,他劇中的地位卻是絕對的“大哥”,他甚至都沒起過身,擱那一坐就氣場十足。(再次注意角色戲份與地位的比例搭配)
我們看這四位人物在劇中戲份、身份比例搭配的均衡性,便知導演編劇的用心良苦以及高超技法了——他在沒有降低演員形象的前提下,讓每個大碗在故事結構中起到了恰到好處的層次拉伸作用。他們或是戲份比較多,導演用角色身份地位來平衡,或是地位較高,導演又用減少戲份來中和,手法極其高明!
作為電影“人設環節”,這足以當電影教科書了!
-
13 # 01娛樂
值比時刻有完美的影片我想說就是<愛爾蘭人>,前幾天剛看完《愛爾蘭人》我不敢說,我想說它重新定義了黑幫影片。給我們不同視角呈現了這部電影?就是說為黑幫題材提供了新的視野和角度。
回想一下如果說上世紀70年代的人,他們很慶幸擁有了《教父》這部電影的話。
那麼我們大家現在也應該慶幸,我們有屬於自己的《愛爾蘭人》。
回覆列表
至於《愛爾蘭人》為何在本屆奧斯卡獎上“戰績為零”,大致可以歸類為以下3種原因。
第一,奈飛與傳統電影公司的利益之爭
現如今,好萊塢的各大電影公司早已不再是各自為敵,它們迎來了共同的“敵人”Netflix,既我們俗稱的奈飛。
馬丁·斯科塞斯當初籌拍《愛爾蘭人》時,根本找不到一家電影公司願意為他投資。正處於飛速發展階段的奈飛向馬丁·斯科塞斯丟擲了“橄欖枝”,兩者共同締造出了這部黑幫史詩鉅製《愛爾蘭人》。
而《愛爾蘭人》絕不是奈飛投資的唯一一部電影,事實上,許多不願意向超英電影“低頭”的好萊塢電影人,都投向了奈飛的懷抱。久而久之,奈飛的實力愈發強勁,甚至威脅到了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地位。奈飛與傳統電影公司的利益之爭,難免會影響到奧斯卡等權威獎項的頒獎結果。
作為商業上的競爭對手,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當然會想方設法地“制約”奈飛旗下電影作品的影響力。
第二,奧斯卡獎尋求突破創新
奧斯卡評委會把最重要的四個電影獎項“破天荒”地全部授予《寄生蟲》,說明奧斯卡獎正在尋求突破創新。
奧斯卡獎的全名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歸根結底,它是針對於美國本土電影人的一種獎項榮譽。只不過好萊塢電影聞名全球,奧斯卡獎的知名度自然要遠勝其它國家的電影獎項。但當前的好萊塢電影商業化過於嚴重,奧斯卡獎不得不擴大頒獎範圍。把獎項授予相對純粹的電影人手中,更能證明奧斯卡獎本身的含金量,以及它對藝術的鼓勵與追求。
儘管《寄生蟲》的品質並不比《愛爾蘭人》高明,可它的出現恰好吻合了奧斯卡獎當前的需求。讓一部南韓電影變成“最大贏家”,誰還好意思諷刺奧斯卡獎喜歡搞“小圈子主義”?
況且這一舉措極大增強了亞洲電影人對奧斯卡獎的熱情與好感度,為獎項日後的發展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換言之,《愛爾蘭人》等同於奧斯卡獎革新過程中的“犧牲品”。
第三,布拉德·皮特獲獎“水到渠成”
在《愛爾蘭人》的十個奧斯卡獎項提名當中,阿爾·帕西諾和喬·佩西共同入圍了“最佳男配角”的角逐。兩人都曾獲得過奧斯卡獎的認可,且都稱得上是好萊塢的殿堂級演員。但恰恰是因為他們都囊獲過至少一座小金人,反倒削弱了此次獲獎的可能性。
原因很簡單,布拉德·皮特也入圍了本屆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作為好萊塢標誌性的一線巨星,布拉德·皮特在全世界範圍內有著廣泛的影迷基礎。但如同小李子當年的“衝奧之旅”一樣,布拉德·皮特也始終未得到奧斯卡獎的認可。
如今布拉德·皮特已經56歲,無論從哪個角度考量,他都該以演員的身份捧回一座小金人。而且昆汀執導的《好萊塢往事》在國外好評如潮,布拉德·皮特此次獲獎可謂是“水到渠成”。
這份榮譽對布拉德·皮特而言至關重要,對阿爾·帕西諾或者喬·佩西來講無非是錦上添花。因此,奧斯卡評委會沒有理由不把“最佳男配角”的獎盃,頒給布拉德·皮特。
綜上所述,《愛爾蘭人》十提零中涉及到諸多潛在因素,影迷們絕不該將其全部歸咎於奧斯卡獎存在“黑幕”。縱使《愛爾蘭人》全程“陪跑”,它都不失為一部銀幕佳作。
或許該片在這次頒獎季中的“運氣”較差,但它絕對是許多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