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雲我輩之漫步科研路

    大家好,我不是權威,我是漫步科研路。

    在談魏坤琳(1978年生)的科學成就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教育經歷:2000年北京體育大學生物力學學士學位;2003-200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運動控制和電子工程碩士學位;2007年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運動控制博士學位。2007-2009年美國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康復醫院博士後;2009年加入北大心理學系;2013年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支援。目前擔任清華-北大聯合生命科學中心中心外博導。看這個教育經歷的話,他的專業背景非常的廣,涉及到生物學,物理學,還有醫學等領域,看來是位全才。

    然後看看他的科學研究成果:在 Current Bi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nature neuroscience等高水平雜誌發表論文包括2018一篇 Nature neuroscience;2016年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和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各一篇;2014年 Current Biology 一篇。除此以外,2019年10月,魏坤琳教授團隊還獲得菠蘿科學獎·心理獎。雖然文章數量不是很多,但是文章質量還是不錯的。我想獲得菠蘿科學獎·心理獎也是對他的科學成就的肯定。

    2013年12月,魏坤琳加盟江蘇衛視科學勵志節目《最強大腦》,身份是科學判官。他將從技術角度,對選手們的腦力展示給予綜合預判打分。這個也與他的專業水平相關。這也比較合理。魏坤琳總共參加了五季《最強大腦》的錄製,憑藉著豐富的學識、帥氣的外表以及那句經典的“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讓他迅速成為很多人的粉絲,也成為節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嘉賓。大多數情況下,他的判斷還是非常具有科學性的。

    但是魏坤琳對鮑橒質疑王易木作弊事件的發聲讓原本被節目組澄清的事件變得愈發迷離。而魏坤琳的言論以及關於他和製片人桑潔的花邊讓他迅速成為本次風波中的主角。緊接著有網友扒出來了他和製片人桑潔存在不正當關係,桑潔也曾經在微博上回復某網友稱:“你家教授不是我發掘,現在還是個窮教書先生!”這樣的傳聞更是讓此次風波的矛頭直指魏坤琳,魏坤琳的形象因此也一落千丈。桑潔就更不用說了,她的那些“黃暴”微博被曝光後更是讓其雞毛一地。魏坤琳和桑潔之間到底有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還沒有最終定論,但魏坤琳人設的崩塌似乎已經不可避免了。那句“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現在看來也成了一句赤裸裸地嘲諷。

    所以拋開娛樂圈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來說,他的科學成就還是不錯的,也有非常全面的專業背景。但是生活往往難以預料,當你從科研界分身到娛樂界,那你就要做好站在聚光燈下的準備。科研本該一心一意投入,遠離社會的各種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但是總有人經不住各種誘惑,最後身敗名裂。

  • 2 # 胡建狼在加勒比

    應該這麼看,

    Dr.魏 肯定可以算一個科普工作者,但不一定是科學家,所以,我們也不應該用各種高度標準要求其他人。

    科普工作者也太非常重要,說實話,最強大腦這個節目還有有一定正面科普效果!!!!! 總不能,讓所有人都跑去唸人文,經濟學,工商管理……都是虛的玩意兒。

    真正在金融,經濟學領域有所建樹的專家,絕對是半個理學家、數學家,都要靠資料科學佐證!! 不然,所謂的經濟金融類專家,估計基本都是在吹牛逼、胡說八道的!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 3 # 張玉建PhD

    剛才查了下他是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也是國家青年長江學者,從這兩個標準判斷,青年有為,絕對不是水貨,有一定實力的!

  • 4 # njzq1210

    科學家不是人啊?有點錯誤怎麼啦?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評判任何一個人,再說了,魏是有真才實學的,不要羨慕嫉妒恨,不要拿私生活來評判否定一切。有本事你也拿個長江學者再來批判人家!

  • 5 # 偽裝的觀點

    魏坤琳,他是一個科學家,但是轉行做科普了。

    不過他的科學精神是不需要懷疑的,做科普的人一點也不差。

    至於說上節目,說話給人感覺不好,那隻能說他一是需要渠道,二是情商需要繼續練。

    至於利益輸送什麼的,我覺得大可不必擔心,他的身份,一般情況下不會缺錢,如果他堅持的論點你覺得不同意,很可能是他更支援某一個有依據的論調。

    當然,人無絕對,他有出問題的可能,但是我們看人不能總是用陰謀論,就看他的履歷,看他有沒有被人持續曝光做壞事,如果沒有,大機率不會有問題。

  • 6 # 書山衛士嶽明堂

    一個人如果對專業專案的研究和探討,處於現狀自居的心態,這就搞不出什麼出色的成績。尤其科學的發展是無至境的,如果以“自居”為榮,等於半途而廢,難能攀登科學高峰。知識大海勤是岸;科學高峰志為梯。

  • 7 # 陪伴工作人

    娛樂大眾的一個棋子罷了,沒啥好品頭論足的,所謂的大牛在現今社會可以說如過江之鯽,真正能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基本不是這種拋頭露面的戲子一流!

    功過訴說在歷史的洪流中一定會有體現,而此類角色恐怕還不足以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真的只是個戲子一類人而已,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大家是否期待過高了。

    在說回此次事件,對於一個混跡於娛樂圈中的人來說,吃喝嫖賭不是樣樣都得會麼,他的事件小巫見大巫,只是大眾硬是要套上科學的大旗才覺得嚴重和無法接受,事實是兩件事。

  • 8 # 老李有刀

    魏坤琳,可以說是清明節最大的一個瓜了,直接“解救”了趙立新的“危機”。

    作為北京大學心理學的老師,魏坤琳進入大眾視野就是透過“最強大腦”這檔節目的,因了還不錯的外表形象,以及起碼是塑造出來的比較Sunny的形象,魏坤琳,成了大眾眼裡的Doctor魏。

    出名後,魏坤琳並未“含蓄”自己的鋒芒,而是繼續參加各種節目,並以一副導師的姿態,同時還出書。

    行的正,出風頭也可以理解,但魏坤琳這次的“危機”是出在了他自己身上,從已發出來的各種瓜線來看,Sunny的人設基本是崩了,再看他過往的表現,大眾可能會產生不適感。

    賺錢沒問題,但儘量不要高調包裝自己,而且還是自己行的並不正的情況下。

    如果說魏坤琳這次給大家一個教訓的話,就是儘量還是要低調,特別是自己行的並不正的情況下,就不要那麼高調。

    至於說到科學成就,那魏坤琳則完全沒有什麼科學成就,他只不過是把心理學的一些知識進行了包裝,看似很科學的樣子,拿出來當幌子罷了。

  • 9 # 走走跑跑蹦蹦跳跳

    最噁心的是總拿科學當幌子 拿科學愚弄吃瓜群眾 跟希特勒似的的蠱惑 因為他代表科學 所以反對他就是反對科學 我尼瑪 你怎麼不說你是君權神授呢 偏偏好多蠢貨 還跑出來當科學的捍衛者 跟那紅*兵有區別嗎

  • 10 # 鴻蒙科學院

    最強大腦最初應該是定性為科普類節目,後來為吸引眼球,硬是把一堆明星加入進來,使節目變了味,這也導致魏和郭的矛盾,秀才遇到兵,怎麼講得清呢

  • 11 # oO喵小姐Oo

    第一季的時候很迷他的,長的好而且學識高,顏值不是那種超帥的,但是看著很舒服很溫柔的那種。現在不太喜歡了,不是因為他不好,是因為我喜歡羅雲熙啦,啊哈哈哈。

  • 12 # 白與黒

    感覺不怎麼樣,做節目作做。也許這是節目需要的安排。講學識,真正的科學界大神也不會去上為了提升收視率什麼都策劃的節目。當然這也不是誰誰誰的錯,觀眾愛看市場需要嘛!至於他的真實水平,拿節目性質這個標杆去衡量自然就明白了。我就認一點,能說會道之人,要說真有多厲害多牛逼,俺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 13 # 渤海林大發

    他簡歷確實很牛,雖然節目中表達不出來,但是看他的專業,本科到博士的專業都沒什麼共通性,甚至後來到北大讓人稱奇,若他不是像達芬奇那樣的全才,就是……

  • 14 # Richard147249556

    誰說清華北大教授就一定要第一學歷必須是北大清華畢業的?陳寅恪,沈從文,華羅庚,他們的成就比本科是清北畢業的差嗎?英雄不問出處!

  • 15 # 夜色裡的狐狸

    小編我想你的問題是不是太無聊了,你自己明明都有數還問我們答案。我就談一點。這個所謂的科學家對我們人類,或者對我們祖國,再或者他們村或者社群是否做出什麼可改變的科研成果。現在這種所謂的科學家出軌了倒成了熱搜。試問你不是在助長這種不考科學靠緋聞博人眼球的科學家嗎。你們媒體為什麼不報道或者跟蹤那些為改變我們生活方式或者生活質量的科學家哪,

  • 16 # 知足常樂者笑對人生

    我覺得是好事,老百姓你說平時有多少機會能見到科學家,也不知道他們背後的付出。有個人能把這個領域的東西帶給觀眾,讓更多的人瞭解科學。我覺得是好事

  • 17 # 毛妞囡囡

    我覺的最強大腦就是以普及科學的綜藝節目,有必要互撕嗎?既然芾有普科學知識的節目,總有人來偉授,傳達,魏就擔當了這個角色。

  • 18 # 守衛華夏正統

    這個問題本就有問題。以科學自居誰說一定要有很高的科學成就。動不動就以科學自居。是一種講科學的態度而已。這個國家需要這種科學的精神

  • 19 # 那一條大河

    中國綜藝最缺的是有科學精神的節目,魏教授無疑是其中的出類拔萃者。是人都會有點不足,或者說有點毛病,只要大的方面,如誠信、公德沒問題,別人就不必過責。特別是在很私人的問題上。挺魏坤琳。

  • 20 # 搞笑biubiu

    點進來看了一些答案,決定來答。

    回答之前想說一句,有些人,真的不用來強答的。。

    首先明確觀點,dr魏是中國一流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尤其是在運動控制這個分支上面,幾乎是國內做的最好的。

    另外的答案已經明確列出了google scholar上dr魏的publication,這種問題就是直接甩資料乾貨,有什麼好胡亂評價的。在這個答案之外,補充幾點。

    首先,dr.魏09年入職北大心理系,一進來就是副教授職稱,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另外的答案只截了Google scholar的圖,沒有包括他近期工作,反而我認為回國後獨立做出來的科研成績更有說服力。在2014年,dr.魏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和Current Biology這兩個傳統意義上的高影響期刊上連續發表文章,也正是這些高水平工作,於2014年末被北大提升為正教授。難道你們以為是因為上節目了,當網紅了北大就會給你正教授?此後,2016年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就運動學習又發文一篇。2016年,還榮獲了國家優青。

    再次,說以上這些外行人可能看不出什麼門道。做個比較好了,認知神經科學界目前全國加起來十來個長江學者,從09年到16年,算髮表高影響因子的文章,只有大概一半的人比dr魏強。考慮到一個新入職的教授最初幾年還要摸索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然後才能走上正軌, 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附上文獻

    Wei, K., Glaser, J. I., Deng, L., Thompson, C. K., Stevenson, I. H., Wang, Q., ... & Kording, K. P. (2014). Serotonin affects movement gain control in the spinal cord.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4(38), 12690-12700.

    Wei, K., Yan, X., Kong, G., Yin, C., Zhang, F., Wang, Q., & Kording, K. P. (2014). Computer use changes generalization of movement learning. Current Biology, 24(1), 82-85.

    Yin, C., Bi, Y., Yu, C., & Wei, K. (2016). Eliminating Direction Specificity in Visuomotor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6(13), 3839-384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能把自己的瘦身板兒練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