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嵐博士的育兒屋
-
2 # 囡囡131691065
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問題,因為在婆家我從懷孕到生小孩都是我自己照顧自己的,小孩出生5、6天就要自己幫小孩洗澡,坐月子期間有時候要自己做飯吃或自己燒水洗澡,小孩一個13.4歲了一個也6.7歲了都是我自己帶大的,曾經他們叫個我把孫子女給他們帶好讓我出去工作,我說可以,然後小孩放給他們在家帶了,可是怎樣,還沒帶3天就說幫我帶不了小孩,讓我回去自己帶,(其實我小孩很好帶的,餓了給他吃飽就放床上安安靜靜的睡覺了,也不用你老抱著什麼的,要尿啊什麼的我小孩就動手動腳嘴巴就會發出嗯嗯嗯的聲音提示大人他要怎樣怎樣的,所以我小孩婆婆沒幫帶過,而我在婆家要一邊帶好小孩,一邊幹家務活,燒火做飯、煮豬食餵豬、挑糞水淋菜、洗衣服、收玉米花生等等,最後事做了還說你沒做,在孃家自己媽媽會照顧好我,會幫帶外孫,會幫外孫洗澡餵食,所以就在孃家多點
-
3 # 真善美燕兒
這是一個家庭教育問題,孩子上幼兒園老師就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中國傳統道德百善孝為先,照料自己孩子本來就是作為監護人的義務,假如有公婆幫忙帶那更好點,你可以安心上班工作,也有的公婆因為年齡方面,身體方面等等……不方便帶孩子我們作為子女也得體諒一下,不能因為這個就教育孩子沒有正能量的觀念,要以身作則教育下一代,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家庭裡生活,不要因為成年人一些做法,影響下一代價值觀!個人見解。
-
4 # 福馬靚奇典181859
我們照料外孫女,
隔代親情血濃水。
一日不見如三秋,
誰也不願離開誰。
-
5 # 佳和月圓
現在的社會是正常現象,婆婆代與外婆代這裡面原因大有文章,此不作探討。孩子一般親爺爺奶奶的,這是華人的血統。如果是自己條件可以宜自己代,不好就請長輩白天代,晚上自己代,教育不宜隔代,為了孩子著想,自己努力才行
-
6 # 側身天地我蹉跎
這個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樣。有的孩子誰哄起來的就和誰親,而有的孩子心裡叛逆,誰管他他跟誰有仇。因為他還不能理解管他是為了他好的道理。
現在人們的心態也不一樣,有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爭著哄孩子,誰爭不上還急得哭鼻子。而有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則雙方都找理由拒絕哄孩子,都有一堆理由證明應該對方去哄。
說真心話,我覺得誰親自哄孩子,看著孩子一點點地長大,那真是一種幸福,更是一份親情。誰陪孩子長大,誰就和孩子最親,那是發自內心深處的那份牽掛,那是由衷的疼愛,那份親情是裝不出來的,那是超過了血緣關係的人間真情!
我的小外孫,我看著他長到了三歲,現在我想他想到時常地暗自垂淚!沒有這個經歷的人,他是斷然不信的!我還是經常與他影片呢,隔代人分外親,這種親和對兒女不一個心情。隔代人更多的是親情,而是少了那份責任心。心裡是滿滿的寵愛和呵護,是對隔代人的滿眼的慈祥!
對那種找遍天下理由,不願意哄孩子的人們,我表示不能理解!
-
7 # 善小而為之
現在,確有很多孩子被父母交給外公外婆養,對不對呢?視具體情況而說吧,如果本身孩子有爺爺奶奶,且具備養孩子的能力,為什麼要讓外公婆去養呢?這裡要判斷:是不是兒媳婦和公婆關係不好?是否看不起公婆?認為她們帶不好孩子?其實這是最不應該的,因為爺爺奶奶總是把孫子孫女當成心頭肉,那怕自己死了也要護著他們。老人們怎麼會不盡心呢?更多的是,做兒子媳婦的沒有把公婆父母和孩子的外公婆一樣對待。
如果爺爺奶奶身體狀況或居住不便等其他原因不適益照料孫子孫女,而孩子的外公婆適應孩子的照顧則另當別論了。
總之,只要視外公外婆一樣高貴看待,又視爺爺奶奶為外人,這樣的兒子媳婦,肯定是有問題的,雙方都是老人,都是雙方父母,為什麼要有高低貴賤親疏之分呢?既便公婆有不盡人意之處,完全可以協調處理,一家人一家事心不能離情不能改,那才會家和,家和才會萬事興。外公外婆與公婆另眼相待更會傷害子孫後代,這樣做將來肯定會自食其果。
-
8 # 使用者zhuangjiahan
筆者以為,題主的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子女教育的話題。
對於隔代(子女)由外公婆照料。視公婆如局外人,這對隔代價值觀有影響嗎?
題主的話題,很有意思。
筆者以為,隔代(子女)由誰照料,對隔代價值觀影響,不是很大。
不管怎麼說,爺爺奶奶也好,外公外婆也好 ,他們都是自己的親人。他們對於隔代的疼愛,甚至要能超過他們的親生父母。不是兩句話這樣說的嗎?
說爺爺奶奶是“攢金子攢銀子,不如看孫子(女)”。
說外公外婆“姥爺姥娘看外甥,累死都不哼”。這種親情真是難分難解!有人這樣形容他們對隔代的疼愛“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也是現實社會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筆者以為,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感恩老人對隔代的辛勤付出。但我們也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父愛和母愛,則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從孩子教育成長的整個過程來看,隔代教育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比如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把孩子嬌詐壞了”,就是對隔代教育的審視和反思。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隔代教育成功的案例的存在。基於此種認識,起碼可以說明一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隔代,對隔代的價值觀,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從孩子成長的一般規律分析,誰對隔代的投入大,或者日常生活接觸的多,往往在隔代的行為表現上,顯得格外親近,但這並不能影響隔代價值觀的形成。
那麼,什麼是影響隔代價值觀形成的關鍵呢?
隔代由誰來帶不重要,重要的是決定選擇爺爺奶奶,或者是選擇外公外婆的人的心理傾向(好惡心理)。
在當今社會的現實生活中,如果孩子的父母,人格健康健全,視雙方父母為親生,體貼孝敬,信任依賴,親如一家,就不會存在“局外人”的現象,更不會有“局外人”的感覺。
由此看來,孩子父母健康健全的人格,是家庭和諧的穩定器。健康健全的家庭生活氛圍,傳遞的是積極向上能量,對形成隔代價值觀的基礎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相反,就是反作用。
——
最後算是閒話閒說。
退休之後,相對與老年人接觸比較多一點。聽到個別老人說兒媳的事、說親家的事。
①對話:
“你沒去看孫子(女)”?
“想去,人家不讓去。親家公親家婆,看呢”。
“你兒媳,有點個別”。
“俺兒媳,不讓我走。叫他姥爺姥娘稀罕兩天,俺歇兩天”。
“你有福,修的。俺,就是一個‘局外人’”。
②叩問一下自己的良心,老人是不是“局外人”?筆者想起當地的一首兒歌:
喳喳郎,喳喳郎,
娶了媳婦不用娘。
喳喳郎,喳喳郎,
添了孩子忘了娘……
至此,筆者還能有妄論的話嗎?!
回覆列表
我自身就是由我的外婆養大的,和我的爺爺奶奶一直不親,這主要取決於我的家庭環境,我的父親與母親不和,離婚後我跟著母親,所以情感上也更偏向母親,與外婆相處時間更久一些。但我的外婆是一個很明事理的人,她教我該做和不該做的,雖然家裡情況不是很好,但我一直成長的很健康,心理也沒什麼問題,成績也一直不錯。
所以我認為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並不是取決於是否由外公婆照料,而是要看外公婆是否明事理,性格是否良好。如果他們品行,性格沒什麼問題,那孩子和誰親是孩子的意願,大人也管不著。如果說外公婆性格和事物認知方面有著明顯缺陷,那我建議為了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塑造,還是遠離較好,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