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喵喵歷史君
-
2 # 門後的雨衣
官渡之戰曹操贏在哪?這個恐怕要問袁紹咯!
首先,袁紹打曹操的理由說不過去。曹操好歹手上握著皇帝嘞,袁紹呢?曹操在道義上更好做動員工作,他可以大呼袁紹耍流氓要來篡權了,然後別人還沒話可說。事實確實是這樣的,袁紹曾經想立別人當皇帝,結果曹操不同意。請問,袁紹和董卓有什麼區別?曹操雖然奸詐,但是他至少還不敢公然說我要立誰當皇帝。當然,曹老闆也很壞,他悶聲發大財獨掌朝綱,嘴上卻說自己是齊桓公吧。
其次,袁紹選擇的時機不對。自家順風局,打得對面龜縮塔下,所以此時最重要的當然是繼續發育擴大經濟優勢啊!大龍、小龍、紅藍buff通通捲走,靠兵線就壓死對方了。袁紹說這個太low,我不要!我要正面硬剛!然後硬是塔下開團,結果即便雙方人頭比5比15,但是曹操還是憑藉一波團滅推了袁紹的水晶。
事實上袁紹集團內部,還是有人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的。《三國志》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
這個建議其實很不錯,袁紹彼時坐有四州之地,實力是北方諸侯中最強的。因此他需要做的,是極力去削弱曹操,壓制曹操的發展,而不是畢其功於一役,想要跟一舉滅掉曹操。曹操滅呂布、降服張繡、征討徐州,是因為對手的實力都比較弱,或者勢力單一。後期打荊州比較順利,也是因為曹操手上捏著天子,可以明目張膽。可是,袁紹沒有這些優勢。袁紹的優勢是勢力大,但是政治是比腦子不是比拳頭。
最後,說一下用人。袁紹比較悲催,在官渡之戰最為關鍵的幾場戰役中,袁紹都出現了用人失誤的情況,這個很要命。其實曹、袁兩家之爭不是一場戰役決定的,而是雙方在邊境摩擦了很多次,大小戰役打了好幾回最終爆發的。比較有名的比如關二爺怒斬顏良(替顏良心疼一下),這個就是白馬戰役的一場。另外在延津之戰、汝南、原武、雞洛山、獲嘉、烏巢都還爆發過軍事衝突。其中烏巢失守要了袁紹老命了,沒了糧食也直接導致袁紹內部軍心瓦解。我們看曹操的用人模式,他是任人唯親、任人唯賢、任人唯德的矛盾綜合體。曹操的組織架構中,本姓夏侯氏和曹氏是基石,是核心團隊。然後各種謀士、賢才為中流砥柱,曹操都能攬在身邊為之所用。
而袁紹呢?不得不說,袁紹也很強,大家不要笑話他。我們任何一個人穿越成袁紹,絕對都是幾集就領便當的。袁紹是豪門出生,身上自帶王八之氣(手動捂臉),那種氣度不是我等屌絲能比的。並且袁紹僅靠早期一點資本,逐漸混到中原最富庶的四州行政長官,這樣的人沒能力?怎麼可能?
但是,但是……袁紹輸給了曹操。曹操早期對袁紹的一段評價很貼切:“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當然,在得知袁紹佔據四州之後,曹老闆也菊花一緊,趕緊端正態度和袁紹幹。
陳壽在先主傳中對劉備的評價,我認為放在袁紹身上也很適用。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
機警、權謀、才敢、謀略,袁紹和劉備一樣,在這四方面都不如曹操。但是劉備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也!袁紹嘞?
-
3 # 客棧裡的包打聽
官渡之戰曹操贏在能納他人之言,懂得運用人才。而袁紹卻恰恰相反。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最後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敗袁軍十萬,成為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中的輝煌一頁。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衝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並最終大獲全勝,其取勝之道是值得後人很好地深思的。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於用人之道。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由此觀之,人才任用應該可說是一計敵萬人。曹操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為懼,正所謂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調遣得當。
-
4 # 龍之怒2
“道”根據原文“令民於上同意也。”說的通俗點就是,一面足以令天下人信服的“旗幟”。眾所周知,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天子就是曹操手中最大的王牌!不管他打誰那都可以以漢天子的名義出兵,那是維護國家統一,這是名正言順。就連後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也說“曹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與之相對,袁紹卻只用一難辯真偽的“衣帶詔”未免給當時之人你袁紹是偽造詔書之感。兩者相比曹完勝!
“天”原文“陰陽寒暑時制也”即天時。這一點兩軍應該各自佔半。
“地”原文“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即地理。官渡之戰從地圖上看袁紹不僅是長途奔襲,而且要渡黃河。是“輕地”作戰。而曹操是本土作戰,佔有先天優勢。
“將”原文“智、信、仁、勇、嚴也”將即指主將。曹操曾評論袁紹,好謀無斷、猶豫不決、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有功歸己,有過委下。且袁紹還聽不進不同意見,就說沮授僅僅因勸袁紹“我軍勇猛不如彼軍,彼軍糧草不如我軍。我軍有糧利在緩守。”而被袁紹所囚,試問這樣的人怎能成功?!所以袁紹身邊臣將不少,武將如張郃、高覽等,文臣有郭圖、審配、田豐、沮授等。但袁紹不但不能人盡其用,反令他們相互掣肘。而曹操唯才是舉,虛心聽從別人的議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帳下人才也大都能和睦相處。並且曹操有大氣魄有功歸下有過歸己,其帳下文武無不敬服。
“法”原文“曲制官道主用也”即是否賞罰分明。就像前面說的,袁紹有功歸己,有過委下,且帳下派系凌亂。如此怎能賞罰分明!而曹操有功都歸下了,又會賞罰不明!
綜合以上五點,已能看出曹操獲勝決非偶然!但除此五點外,還有一點也決定了袁、曹之間的高下。那就是《孫子兵法》中講的“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矣!”“勝兵先勝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正所謂算在敵先!!早在呂布未平時,曹操就已經在考慮袁紹問題。多次與臣將商議,更引出了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論。由此可見曹操準備之充分!也充分證明了曹操獲勝實非偶然!!
-
5 # 每日趣評
官渡之戰是一場非常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曹操一方只佔了一個優勢,就是兵員戰鬥力強。在其他方面都不佔優勢。然而之所以最後曹操取得了最終勝利,就是因為曹操用兵如神,再加上上天眷顧,本來拿的一手臭牌,應是被曹操打成了王炸。
究竟曹操贏在哪裡?曹操都做了什麼事情,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
官渡之戰的背景官渡之戰開打之前,袁紹擁有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四洲之地。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後方的公孫瓚已經被袁紹消滅,因此袁紹攻擊曹操沒有後顧之憂。而曹操呢?自從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雖然在名義上佔據了權利的最高點,但是同時他這種火中取栗的行為也給他帶來了麻煩,曹操成為眾矢之的。張繡、劉表、袁術、呂布、劉備、袁紹都成為了他的敵人。曹操在官渡之戰開打前已經和張繡多次激戰,最終降服了張繡,他也和呂布因為兗州大戰近半年,最終殺死呂布,奪回兗州。他還和陶謙、劉備的兵麓戰多日,和袁術多次爭雄,總體來說,曹操在官渡之戰開打前已經是身經百戰,戰鬥經驗豐富。他計程車兵也是英勇善戰。但是曹操的敵人太多,他在官渡之戰開打前,劉備在後方虎視眈眈,因此曹操後來決定先打劉備,解決後顧之憂。後來曹操擊潰劉備,返回許都,與袁紹展開大廝殺。
雙方戰略意圖公元199年6月,袁紹舉步兵十萬,騎兵一萬,南下征討曹操。袁紹的戰略意圖是速戰速決。找到曹操的主力,以兵力優勢包圍消滅。很簡單,也很實用。這一招也是袁紹屢試不爽的一招。曹操兵力四萬。除去南下防範劉表和側翼防禦的軍隊,正面作戰隊伍只有不到兩萬。因此曹操的戰略意圖為防守反擊,第一步在黃河邊設防,尋找機會消滅袁紹一部分主力。第二步在官渡設防,與袁紹進行正面較量。最後一步,也是逼不得已的一步,在許都打城市防守戰。我們都知道戰爭的程序基本如曹操所料,在官渡差一點守不住,曹操當時已經有回許都打城市防守的打算了,後來被荀彧阻止。
戰爭程序我們可以從戰爭過程瞭解到勝利的天平是如何一步步滑到曹操這邊的。
袁紹點齊十萬兵馬,選顏良、文丑擔當主帥,浩浩蕩蕩朝許都撲過來。在黃河岸邊,袁紹選擇白馬這個地方作為渡河地點,爭取在渡過黃河後在白馬集結軍隊,然後南下。後來白馬被圍後,曹操領兵來救,這是雙方第一次軍事接觸,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首站勝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曹操因此拼勁全力也要來個旗開得勝。曹操的用兵在這一次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在白馬的西邊有一個延津的地方。曹操沒有選擇直接去白馬解圍,而是選擇了在延津這個地方洋裝渡河攻擊袁紹的後方部隊,袁紹於是分兵延津去戰,曹操這時將騎兵主力快速移動到白馬,來了個聲西擊東,將袁紹圍白馬的兵力打敗,而且在這次戰役中有一個最大的收穫就是關羽斬殺了顏良。袁紹初次作戰就損失了一個主帥,全軍震動。曹操解白馬之圍後就南撤,途中曹操為了防止袁紹追擊,將輜重都丟棄在路上,袁紹的軍隊於是都上來哄搶,曹操率兵殺了一個回馬槍,在亂軍中又斬殺了文丑。至此袁紹與曹操初次交戰就損失了全部主將,勝利的天平開始傾斜。
後來,袁紹和曹操相持於官渡,袁紹意識到速戰速決的戰略不可行,於是調整戰略和曹操打持久戰。期間袁紹不斷派兵襲擊曹操兩翼的防守區域,無奈南方的曹兵英勇善戰,幾次都沒有得手。在官渡,袁紹聯營四十里,用了許多辦法攻擊曹操,例如挖地道、建高射臺等,這些都被曹操化解。曹操命令士兵截斷地道,用霹靂車摧毀高射臺,瓦解了袁紹的進攻。至此兩軍誰都不能獲勝,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這時候曹操是最苦的,中原地帶,常年打仗。百姓無法正常耕作,因此糧草就少。而袁紹所佔地方大而廣,糧草充足。因此曹操幾乎陷入絕境。
戰爭有時候不是戰術的較量,不是士兵的較量,有時候是意志力和運氣的較量。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死戰不撤。就在曹操絕望時運氣來了,上天送給了曹操一份大禮,袁紹的賬下謀士許攸因為家人犯事被袁紹責罵而出走投奔曹操,他給曹操獻計,奇襲袁紹的後方糧草基地烏巢,斷了他的軍糧。曹操又一次發揮了他的天才軍事才能,以騎兵五千去截糧,留下重兵防守大本營。後來袁紹聽說烏巢糧食被燒,做了一個他這一輩子最糟糕的決定,偷襲曹操的大本營。結果張郃、高覽率軍攻打曹軍大營失利,後來聽到烏巢的糧草被燒,曹操的援軍已經快要趕到,索性就投降了。至此,戰局開始急轉直下,曹操開始反攻袁紹,袁紹在亂軍中竟然不顧自己的部隊,率先逃跑,結果被曹操斬殺了七萬人。至此官渡之戰結束,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到了曹操這邊。
袁紹也真是輸不起,沒過多久就生氣而病死。從此曹操成為了北方的霸主。
最後總結,曹操之所以能夠戰勝袁紹,是因為曹操一開始就堅決貫徹自己的戰略構想,並且運用自己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一開始就打擊了袁紹的銳氣,進而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把戰爭拉入相持階段,最後在相持階段捕捉到稍瞬即逝的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指揮才能,扭轉了戰爭的局勢,最終戰勝了袁紹。從此曹操一站成名,曹操真不愧為一代軍事家。
-
6 # 厚土高天識君
謝謝邀請。官渡之戰曹操是僥倖勝利,袁紹敗在內部人的手裡。根據雙方勢力權衡利弊,曹操無論兵力還是後勤補給和社會地位都不及袁紹。唯一有底氣的是以朝廷名義討伐袁紹。大戰之初雙方均有勝負,不足以定輸贏。長時間的軍事對峙,曹操終因後勤不濟和許都空虛撤軍罷兵,就在曹操慌恐不決之機,袁紹的重要謀士許攸給曹操提供了重要資訊,曹操親自鋌而走險火燒烏巢摧毀了袁紹的後勤基地。這些也不足以讓袁紹慘敗,據《三國志》資料就在曹操攻擊烏巢的時候,袁紹依郭圖計襲擊曹軍大營,大將張郃、高覧率精銳部隊攻擊曹軍大營時遭遇襲擊被包圍,郭圖因計敗怕受問責便吿袁誤陷張、高二將投曹,被迫二將臨陣投曹,至此袁軍全無鬥志,全線崩潰以致慘敗。縱觀曹操一生用人識人相當敏銳,沒有一個將領或謀士背叛投降敵人。而袁紹用許攸一個小人,因個人貪汙受袁紹譴責、驅逐,便不顧多年的俸養之情而出買老闆重要資訊,而郭圖因怕受袁紹的問罪,便不顧集團利益而維護私利,誣陷害人,害老闆。袁紹用這些毫無道德底線的人焉能不敗。袁曹都是英雄,而在用人方面和掌握機遇方面,袁不如曹。僅己愚見。-
-
7 # 火器工坊
作為三次決定三國命運戰爭的首戰,官渡之戰的意義是基本決定了黃河流域的控制權和大漢北方歸誰。但這次戰爭在開始的時候,是曹操弱,袁紹強。曹操在軍事上可以說不是很佔優勢。曹操出兵2萬,而袁紹出兵10萬(三國演義見鬼去吧),怎麼看都是曹操要輸了,但曹操其實在當時是有很多優勢的。
第一個,就是出師有名,別認為這東西沒啥用,在古代,誰打仗佔理誰計程車氣就要更高漲,曹操手裡有皇帝這張王牌,就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雖然敵方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誰握皇帝誰說的算),袁紹打曹操,就好比袁紹打皇帝,你說清君側,贏了才有資格說清君側。相反,曹操可以以袁紹有謀逆之心為由來討伐他。讓袁紹在道義上陷入被動。
第二,因為袁紹比曹操強了太多,所以輕視曹操的心理自然是佔了大多數。古語云:驕兵必敗。袁紹沒了後顧之憂,又軍力強大,自然是自信心膨脹,傲嬌的認為自己可以一局定乾坤。而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南有劉表、張繡、孫策,西有馬騰、韓遂,處於如此困境的他自然是每一道命令都是深思熟慮的,無時無刻不懷著警惕的內心。謹慎小心去戰驕傲自滿,考過試的人都知道結果如何。
第三,就是兩個人的性格問題,袁紹是表面寬宏大量,雄心壯志,實際內心非常的小心眼,而且隨著實力的壯大,他也表現的越來越優柔寡斷,此前,袁紹的敵人基本上除了公孫瓚都是渣渣,而消滅公孫瓚也是在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不得幽州人心,而袁紹以仁義之師討伐自然是順水推舟。而曹操在這些年來前後消滅呂布、袁術、李傕等大頭棘手的人物,還好幾次身犯險境,戰鬥心理要比袁紹成熟,而且目光比袁紹長遠。最重要的一點,曹操能做到人盡其才,而且儘量團結大臣,就像漢高祖劉邦一樣,我就是個拿主意的,但關鍵出什麼點子怎麼打細節得看你們。而袁紹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謀臣要順著他的思路說,武將要按著他的指揮打,不然就得入獄,這樣使得袁紹陣營各大臣勾心鬥角,再加上袁紹優柔寡斷,所以在戰爭期間,一直錯失良機。
第四就是曹操的指揮能力遠強於袁紹,對於糧草問題,曹操在缺糧之後經常偷襲袁紹糧道,而重兵保護自家糧草,給袁紹軍帶了不小的影響。而當許攸獻策時,能夠馬上做出判斷,並落實於行動,這才火燒烏巢,徹底擊垮了袁紹的軍心。這樣子兩萬熱血戰士打10萬已經放棄的人,絕逼打得過啊。
-
8 # 歷史春秋網
《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問劉備當世有誰可稱英雄,劉備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勁虎踞冀州之地,能人者極多,可為英雄?”
曹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歷史上曹操對袁紹的評價: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
官渡之戰,曹操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不僅是曹操卓越的指揮才能,更是兩個軍事統帥,軍事素質的較量。曹操能夠能夠認識到對方統帥,優柔寡斷,不能聽納諫言。曹操手下的荀彧、許攸都是人才,曹操能夠在不利的條件下轉敗為勝的制勝的關鍵。
在與袁紹相持的狀況下,曹操本是要退兵的時候,聽納荀攸諫言,偷襲白馬,派關羽斬殺顏良,大破袁軍。
建安五年八月,聽納許攸諫言火燒袁軍烏巢軍糧,使得袁軍不戰自敗。
甚至是在官渡之戰的僵持階段的時候,曹操有打算放棄的心思,曹操聽從荀彧的提醒:“在戰爭雙方都疲憊不堪時,誰後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戰機就在這時出現。”最後幫助曹操尋回信心,繼續堅持。
曹操在官渡之戰,充分的體現了他作為一個統帥的基本素質,充分任用賢臣,善於聽納諫言,利用人才優勢彌補了軍事力量的不足。
回覆列表
第一是劉備的離開。袁軍一方作戰連連失策,所以劉備就跟袁紹說我們應該聯絡南方的劉表,讓劉表在南方出兵攻打曹操,這樣曹操腹背受敵,我們的勝算也大,袁紹覺得有道理,就讓劉備去聯合劉表。
第二是許攸的叛逃。許攸跟袁紹說趁著兩軍相持,如果派奇兵攻打許都,劫持天子,曹操將不戰而退,但袁紹根本不為所動。這樣僵持下去袁軍勢必覆滅,許攸為了長遠打算,投奔了曹操。而許攸的到來也為曹操解了燃眉之急,因為許攸的第一條建議就是火燒烏巢。為什麼要火燒烏巢?因為烏巢是袁紹屯糧的地方,要是一把火燒了,袁軍必定大亂。
第三是張郃的反水。張郃是袁紹手下的大將,有勇有謀,比顏良、文丑有過之而無不及。前面提到許攸獻計曹操火燒烏巢,這時候張郃就建議袁紹派兵增援烏巢,但郭圖不贊成,郭圖認為現在應該攻打官渡,這樣曹操就會回來增援官渡,烏巢之危也就解了,而張郃認為官渡是曹操的大本營,要是能打下來早就打下來了,何必拖這麼久,始終認為應該派兵增援烏巢。在兩人的建議下,袁紹派重兵攻打了官渡,只派一小部分去增援烏巢,結果可想而知,烏巢失守,軍糧全部被燒,而官渡也沒有打下來。這時候郭圖慌了,就跟袁紹說張郃在聽到我們丟了烏巢後正在後方幸災樂禍,證明自己的建議是正確的。袁紹一聽這還了得,就準備回去斬了張郃,張郃走投無路下投降了曹操。
官渡之戰進行到這裡,袁紹大勢已去,軍心已亂,曹操率軍猛攻之下袁軍潰敗而逃。建安七年,袁紹發病吐血而死。建安九年,接班人袁尚(袁紹幼子)被擊敗。建安十年,袁譚(袁紹長子)被殺。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袁紹次子)被殺,至此袁紹一方算是徹底滅亡,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官渡之戰,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也由此一統中國北方,確立了不可動搖的政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