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漩渦鳴人yy
-
2 # 愛看愛思考
啥意思?說的很清楚了,法國一旦出現了邊界要隘失守?就會投降認輸。所以巴黎(法國的首都)根本就不用擔心什麼守衛戰之類的事情發生。事實上這個就是法國的國家戰略,所以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巴黎保衛戰之類的事情。
-
3 # 樂學讀書會
這是諷刺法國二戰投降速度快。實際上當時的歐洲大陸各國都沒用大規模抵抗,德國的裝甲力量實在太出乎意料了,但因為法國一直給人的印象是Continental強國,所以他的投降就格外引人注目。
但是不能偏頗地看待這個問題,法國軍隊並沒有像我們想象中那麼窩囊,德國把握住了坦克的戰爭風口,而且那時候的德意志民族已經從谷底爬起來,正處於上升階段。沒有哪個民族能長期輝煌,法軍曾在拿破崙帶領下橫掃Continental,也曾一戰與德軍硬鋼,成就凡爾登絞肉機。但一戰的確讓法軍精銳損失殆盡,二戰面對德軍毫無招架之力,投降是最理智的決定。相信大家都知道敦刻爾克大撤退,大量法軍撤退到了英國,後來諾曼底登陸才回來,這種撤退是戰略性撤退,戰爭是靠人打的,法國沒有蘇聯那樣的戰略縱深,沒有長期抵抗的資本。當被寄予厚望的馬其諾防線被突破後,堅守就毫無必要了。巴黎這座城市,從沒有作為戰爭意圖來考慮過。
另一方面,法華人也不希望巴黎被戰爭摧毀,或許歐洲人都不希望如此,他們寧願放棄抵抗,日後德軍撤退時,也沒有破壞巴黎。戰爭不是我們這些外行理解的喊兩句“堅持就是勝利”的口號就能打贏的,戰略撤退看似窩囊,但有時也很有必要。法軍沒有把握住時代賦予裝甲部隊的戰爭機會,不代表法軍真的很弱。曾經成吉思汗憑騎兵橫掃世界,拿破崙倚仗炮兵橫掃Continental,希特勒則是裝甲部隊的時代。還有民族上升期和衰弱期的問題,要討論的命題範圍很大,不能一兩句話就草率結論。
-
4 # 靜夜史
這是對法軍的莫大的諷刺,因為二戰期間的法國,抵抗可以忽略不計,投降比兔子還快,德國還沒怎麼著,法國就高舉雙手迎接新生活了,然後躺著等二戰的勝利。
眾所眾知,二戰前的法國是歐洲公認的第一陸軍強國,有超過300萬的常備軍隊,坦克裝甲車等裝備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優於當時的納粹德國。
然而,自一戰以來,被戰爭殘酷蹂躪的法國,已經全然沒有了高盧雄雞的氣勢。戰後的法國,反而比戰敗國德國還要恐懼。所以他們除了在凡爾賽會議上拼命壓制德國,還在法德邊境建設了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
但歷史證明,法國的做法不僅沒有避免自己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反而將自己推向萬丈懸崖的邊上。
因為馬奇諾防線的存在,法國認為不會受到德國的直接威脅,因此在納粹德國迅速崛起時,法國夥同英國推行“綏靖政策”,一步步坐視希特勒的膨脹,最終成了法國的噩夢。
按照英法的美好設想,自己將東歐的小夥伴餵給了希特勒,所以感恩戴德的希特勒應該按照英法的意思向東進攻蘇聯去,好讓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事實上,希特勒也確實高喊著“打倒共產主義”一步步向蘇聯靠近,但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突然和斯大林秘密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劃定了東歐的勢力範圍。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隨後9月17日蘇聯出兵,波蘭亡國。而後在1940年5月,德軍突然出現在西線,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紛紛淪陷,法國危在旦夕。
因為德軍繞過了法國北部的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從背後出現在法國境內,因此馬奇諾防線淪為擺設,成為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笑話。
而德軍的突然出現,除了讓驚慌失措的英法聯軍被包了餃子,急忙進行了史詩般的敦刻爾克大逃跑後,剩下的殿後法軍忠實履行了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曲線救國政策,放下武器向德軍投降。
1940年6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法國政府垮臺,一戰元勳貝當元帥組成和平派政府,即維希法國,法國正式亡國,同時期由戴高樂建立的流亡政府則不被大多數國家承認。
1940年6月21日,維希法國正式向德國投降。法國戰役法軍共傷亡350000人,1900000人被俘。德國則共傷亡155000人,其中陣亡45000人,受傷110000人。
法國的失敗,固然有西歐地形平坦總體平坦,適合坦克裝甲部隊推進,且法國基礎設施發達,交通網密度極高,難以形成有效縱深的因素。但法國的消極迎戰(比如此前的“靜坐戰爭”)以及指揮失當才是導致法國戰敗的根本因素,而最諷刺的是,一旦發現自己處於劣勢,不用等德國勸降,法國自己就準備好投降了。
作為西歐大國,法國的投降使高盧雄雞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而最尷尬的是,這樣一個跑得比兔子還快,投降比戰鬥還積極的國家,竟然還成了戰勝國,擁有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席位。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對法國不屑一顧,所以才有了諷刺法國沒有戰鬥意志的種種俗語,比如“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在世界性的大戰再難爆發的情況下,法國的這個恥辱也許永遠都不能洗白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5 # 跟你我
首先這句話說明法國當局,對自己防禦還有特別有信心的,作為二戰時期的國家,法國被滅了國,顯然是低估德國的實力,不過也說明法國自我的優越感,巴黎作為法國的首都是一個國家國魂所在,如果首都被佔,也就以為國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也說明法國抗戰的決心。
回覆列表
那巴黎公社怎麼算呢?
我知道你這個說法是基於大資料得出來的一個道理,畢竟法國巴黎這座城市歷史上面能夠發生戰爭的次數很少,但是法國這個國家歷史上面發生的戰爭次數卻很多,這就造成了每次法國投降以後,侵略者總是要到法國巴黎去轉悠一下,然後寫下如果國家到此一遊,這樣的小號接著全世界宣揚,接著法國就形成了這樣一句話說沒有人能在法華人投降之前佔領巴黎,其實那你這話的意思我懂,就是諷刺一下,法華人不抵抗運動。
無論是拿破崙戰爭還是普法戰爭,亦或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這座城市都沒有遭到戰火的荼毒,這一點是全世界的幸運,大家想想一個《巴黎聖母院》鬧了一場火災,為什麼全世界的人都揪緊了神經?原因不就是這個《巴黎聖母院》內部那麼多的文物吧啊,別跟我說文化啊,文化這東西那些文盲根本就不懂。倒還不如這些文物來的實在呀!
包括《巴黎聖母院》本身或者是整個巴黎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文物,這些文物伴隨著人類將近數百年的歷史,從人類文明開始步入工業化革命,一直到現在,巴黎就是一個見證者,而這座城市所承載的文化以及那些思想家,教育家,歷史家等等一系列的人,厚重就是很多人所承受不起的。
你要是敢把法國巴黎作為一個堡壘進行抵抗,那你是等著與全世界為敵的節奏!所以說不是這些勢力或者這法國不願意把巴黎作為一個堡壘,而是巴黎這座城市本身不適合作為一個堡壘,就算你能夠贏得戰爭口誅筆伐,國際上面的口水仗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打贏了這場戰爭你還不如不打贏呢。
但你要說歷史上面巴黎一直都是處於這種狀態,那肯定是沒有啊,你之所以想不起來是因為你還沒有想到,請問這個巴黎公社你總是下意識的忽略一下子。
巴黎公社運動開始之後,當時的法國國王從普魯士那裡把俘虜的軍隊全部給調了回來,然後派出大軍猛攻巴黎公社,並且最後把他們包圍在了巴黎,然後巴黎就立刻成為了一座由鮮血染成的城市。
還記得我在文章的前面說的那句話吧,要想把巴黎作為自己的堡壘,你要做好與世界為敵的這樣一個理念!想要獲得十個人的認可,你只需要跟周邊人做的一樣,想要獲得成千上萬的人的認可,你就必須要與眾不同,想要獲得一個時代的人的認可,你就必須得要對抗舊的時代。
巴黎公社雖然從我們現在人的角度上來講,可能她的某些想法是幼稚的,並且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它是失敗的,但是正是因為這些人的抵抗和最初新思想與舊思想的碰撞,才有接下來人們不斷奠定新的思想,不斷地從舊的經驗裡面汲取自己想要的那些養分,讓新思想不斷的壯大發芽,然後成為人類歷史的一部分,沒有了這些先驅者,你這些東西都無從說起。
所以我說要把巴黎這座城市作為一個堡壘,你必須要有對抗整個世界的覺悟,巴黎公社的那些人確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