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光穿梭
-
2 # 古海遊
祟禎二年,皇太極率兵偷襲北京,袁崇煥緊急救援,於廣渠門擊敗清兵,隨後,皇太極施反間計,崇禎皇帝中計,逮袁崇煥入獄。但崇禎沒有袁崇煥通敵的證據,有一天,崇禎皇帝看了一部小說《鎮海春秋》,終於對袁崇煥通敵謀款殺毛文龍信之不疑。隨後下令磔殺袁崇煥。《鎮海春秋》這部小說極端美化毛文龍醜化袁崇煥,說袁崇煥與滿清有密約殺毛文龍,朝野人士大多也看了,後來流傳開來,被寫入歷史書,當作事實流傳。以上事實來自黃宗羲《海外慟哭記》大學士機山錢公神道碑銘一文。以下節選該文:亡何,而毛帥之事起。毛文龍者,錢塘人,遼撫王化貞之千總也。遼陽陷後,逃至皮島,招流民、通商賈,數年遂為巨鎮。然不過自營一窟耳;而掠沿海零丁、稱為斬獲,獻俘欺朝廷,以牽制遼瀋。參貂之賂貴近者,使者相望於道;官至都督,掛平遼將軍印。索餉歲百二十萬,稍不應,則跋扈恐喝曰:臣當解劍歸北韓矣。而於廣寧、旅順、鐵山之失,寧遠、錦州之圍,顧未嘗有一蚊一虻之勞也。其不能牽制明矣,識者無不謂為疆場之蠹。督師袁崇煥出山,公(公即錢龍錫)亦以為言。崇煥入皮島,大閱軍士,以計斬文龍。其奏報之疏雲:臣出京時,已商之於輔臣錢龍錫矣。己巳之冬,大安口失守,兵鋒直指闕下,崇煥提援師至。先是,崇煥守寧遠,大兵屢攻不得志,太祖患之。範相國文程時為章京,謂太祖曰:昔漢王用陳平之計,間楚君臣,使項羽卒疑范增而去楚;今獨不可踵其故智乎?太祖善之。使人掠得小奄數人,置之帳後,佯欲殺之。範相乃曰:袁督師既許獻城,則此輩皆吾臣子,不必殺也。陰縱之去。奄人得是語密聞於上。上頷之,而舉朝不知也。崇煥戰東便門,頗得利,然兵已疲甚,約束諸將不妄戰,且請入城少憩。上大疑焉,復召對。縋城以入,下之詔獄。上雖疑崇煥,猶未有指實,止以逗留罪之。而逆黨之恨公者,以為不殺崇煥,無以殺公;不以謀叛,無以殺崇煥;不為毛帥頌冤,則公與崇煥不得同罪。於是出間金數十萬,飛箝上下,流言小說(小說即《鎮海春秋》),造作端末,不特烈皇證其先入,朝野傳告亦為信然。崇煥之磔,酣謳竟路;逆黨遂議一新逆案,以洩舊案之毒。以崇煥為大逆,比魏忠賢;公為次逆,比崔呈秀;以及東林諸君子,悉比魏廣微、徐大化、劉志選之流。謀既定矣,乃逮公入獄。時相主其事者,恐公入廷辯,真偽不可掩;傳語公其趣和藥,毋為崇煥續也。公仰天嘆曰:我無愧於心,若冒昧自裁,皆謂我實有罪,後世誰白我者。時相聞公就道,愕然曰:彼竟來耶?公至,廷辯侃侃,上密遣人詗(偵聽)其語。及讞(定罪判詞)入,芟(刪)公辯辭,而鍛鍊文內,擬不時處決。且令有司設廠於柴市,蓋用夏文愍故事也。上見讞詞與所詗異,持其疏未下。明年,右中允黃公道周自田間來,上疏救公。反覆久之,黃公降級去,上亦無意殺公矣。是年六月,釋公戍定海。崇煥為人粗豪,不持士節。然甲士精強,邊備修舉;自熊襄愍(熊廷弼)以後,未見其比。關兵之在城外者,聞其下獄,鬨然稱亂,矢集皇城,兵部從獄中出其手書止之。其得士心如此。顧使之誣死,從此精銳盡喪,士卒不可以經戰陣矣。
-
3 # 贊蓮郎
認為袁勾結滿人是對袁的誤會。如果他不忠於明朝的話,他怎會傾心打寧遠、寧錦之戰呢?特別是北京保衛戰,他身先士卒,中箭如刺蝟!差點喪命。恰恰相反,滿人為了除掉袁而用的反間計!此計是範仲俺的後裔出的。不過,袁之所以被誤會,也有他箇中原因,他避開明府,擅自與滿人議和,為他的“造反″創造了誹謗條件,而慘遭誤失。一直被人間貶斥了一百年,幸好乾隆帝英明,高舉義旗,為英雄——而且是滿清勁敵,平反昭雪!否則,他可能永不翻身,汙名永代。從此故事中告訴我們,凡事不能看標而結論!我曾多次來到東莞石碣袁崇煥紀念園,瞻仰英雄,對他的事蹟相當佩服,對他的下場——處凌遲感到受冤枉,好心無好報而傷心落淚!令人可喜的是最後喜劇。
-
4 # HannibalLecter
有一句俗話,叫做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其實這句話並不完全是批判,因為且不說政治、經濟的需要,任何真理、史實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認知的改變,受眾心理的需要,在流傳的過程中,都會與時俱進。針對同樣的人,同樣的事,一個時代,一個說法。
更何況,明史被帶著私心的清朝人改得差不多了,後來又經過了民國、抗戰、文革、改革開放……每個時代都要樹立典型,需要極端的英雄和漢奸。我們一味較真,亦不能窺得全貌。
根據西方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提出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其實可以透過分析一些事件的相互關係,尤其是因果關係,自己來判斷一些事情,推出結論。
史料可以作假,可以被篡改,而大家都承認的史實足以暴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這就夠了,在這裡,我只根據史實,提供一種思路。英雄也好,漢奸也好,如果我們把這幾件事聯絡起來看,就能發現一些符合邏輯的行為決策。
天啟六年,(1626年)袁崇煥升遼東巡撫,開始經營關寧錦防線。天啟六年八月,後金首領努爾哈赤病逝,袁崇煥派使者悼念。皇太極表示願意議和,但是沒事偷襲偷襲袁崇煥,偷襲北韓。天啟七年一月,皇太極渡過鴨綠江,袁崇煥被王之臣彈劾。然而王之臣被召回,袁崇煥繼續修防線,袁崇煥表示接受議和,但是沒事就拼命修工事。天啟七年四月,防線建築完成,袁崇煥上奏拍馬屁,要求在寧遠、前屯為魏大太監修建生祠。天啟七年五月,皇太極進攻錦州,久攻不下。天啟七年六月,皇太極撤退,寧錦之戰以明朝大勝結束。魏忠賢義子封侯,袁崇煥只升一級,還被魏忠賢彈劾了。崇禎元年,魏忠賢被除掉,袁崇煥復出,平臺對策,慷慨不已,誇下海口五年平遼,獲得尚方寶劍。崇禎元年,寧遠兵變,需要整頓。崇禎二年一月,袁崇煥提出了殺毛文龍的想法。崇禎二年六月,(1629年),袁崇煥殺毛文龍。(從想法到實施起碼有半年)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聯合喀喇沁,繞境蒙古朵顏部地盤破長城喜峰口進入關內。崇禎二年十一月十六夜,袁崇煥趕在後金部隊前到達北京左安門,要求入城修正整,被拒。崇禎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決戰廣渠門,雙方不相上下,各自退兵。崇禎二年十二月,崇煥下獄,清軍得到訊息再次組織進攻崇禎三年(1630年),經過半年多的仔細審判,袁崇煥仍被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被凌遲處死。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乾隆為袁崇煥平反。透過1-6,我們可以看出來,袁崇煥和魏忠賢有矛盾,袁崇煥怕魏忠賢,確實魏忠賢也讓袁崇煥下課回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袁崇煥根據其師傅,修塔大師孫承宗的戰略,完成了關錦寧防線。至於這中間和皇太極眉來眼去,其實兩方都沒有誠心,都是在拖延時間。
透過7-8.我們可以看到,袁崇煥被魏忠賢搞下去的這一段時間,自己在遼東建立的威信沒有了,前線亂了。雖然新皇帝崇禎很支援袁崇煥,他不再被魏忠賢掣肘,然而於戰事而言,皇帝的信任並沒有卵用。
透過9-10,我們可以知道,袁崇煥殺毛文龍,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精心策劃。
透過11-13,我們可以知道,後金發動的是突襲,袁崇煥得到訊息的時候清軍已經入關,袁崇煥不知道該顧哪一頭,疲於奔命,最後沒有選擇聽孫承宗的,而是選擇了保衛京城,帶著疲憊的軍隊趕回北京,以為可以得到補給。然而,歷來外軍不得入京畿,崇禎同學不信任他。
透過14-15,我們可以知道,崇禎殺袁崇煥,也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仔細審理和嚴格審判的,袁崇煥也是認罪的。
透過16,我們可以推斷,乾隆可能是得了便宜在賣萌。
綜合以上所有的情節,我們可以有以下推論——
1. 崇禎是個好大喜功的急性子,心機深,性子急,敏感,沒有耐心,喜歡殺人,殺了又後悔。然而袁崇煥是個比較固執跋扈的英雄,常常幹出格的事。比如說聽不進建議,擅作主張。
2. 大家都知道袁崇煥和清軍眉來眼去的,但是最開始是沒有當真的。可是皇帝省吃儉用供你在前線打仗,你卻和敵人做生意,崇禎是不臨其境不能理解的。
3. 袁崇煥復職後,需要立威和整頓。
4. 袁崇煥策劃半年,專門跑去殺毛文龍一定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5. 袁崇煥沒有用工事把清軍堵在關外,在崇禎二年年底的防禦戰中決策失誤,讓清軍兵臨城下。
6. 袁崇煥的三條罪名是“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第一條可能言重,可能是崇禎老闆覺得,我這麼信任你,結果你居然把敵人引到家門口了,所以要洩憤,但是“擅主和議”、“專戮大帥”是一點都不假,完全做實的罪狀,一點也不冤枉。“擅主和議”在早期很好理解,可能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在後期,很可能是經濟上耗不起了,無法實現自己吹牛說五年平遼的計劃,只能另想這個解決手段。而爭議最大的還是“專戮大帥”。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覆盤——
第一種可能性——
袁崇煥最開始就是按照師傅孫承宗的意思,修建工事,要塞,把清軍擋在關外,這樣做很有效。
結果袁崇煥被魏忠賢搞掉了。雖然只歇菜了2年,但是這兩年,前線鬆弛,當他需要返回前線的時候,發現自己需要立威,整頓,於是殺毛文龍,但是殺完以後,被清軍偷襲了。最後打阻擊戰判斷失誤,沒有死在前線,而是想回北京城,崇禎不敢信任他。再加上以前自己的種種行為,最後被定罪。
第二種可能性——
袁崇煥返回前線的時候,發現漏洞很多,重修工事耗不起了,但是又誇下了海口,於是殺毛文龍,想表態議和討好清軍,然而清軍沒有鳥他。然後自己又是逐步得到全部指揮權,當清軍突襲成功,快速入關以後,自己疲於奔命,有苦難言。
實際上清軍即便是給了袁崇煥只要殺毛文龍,就議和的許諾,然後再反悔不執行,欺騙袁崇煥,那麼入關建國也一定要把所有相關罪證都銷燬。否則一個王朝在這些下三濫的手段面前面子過不去。所以我們是無法從史料上考證了。但是後來清人使勁抬高袁,必然是此處無銀三百兩的做法——等於是昭告天下,袁崇煥是大大的正人君子,是不會和我們私下媾和的,那麼也就不存在我們騙他這種說法了。
殺袁崇煥,殺得並不冤,他能力有限,卻給老闆許了願,只不過他並不知道自己效力的是奇葩公司,面對的是經融危機。
一個時代的悲劇,讓一個人去扛,魏忠賢,孫承宗這樣的政治老油條都扛不了,袁崇煥哪裡又扛得了呢?但是之所以今天有那麼多人歌頌他,可能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幾個勇敢,理想的人,明知道扛不了,卻偏偏願意向死而生,這種氣節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該丟掉的。
-
5 # 解藥21
1.如果你是朱由檢,你當時面對那個情況會不會殺,或者起沒起殺心,如果真的如此,說明袁殺的有道理了,只不過什麼什麼殺,或者怎麼殺的問題2.給他平反的是清朝。在樹立典型不能沒有政治考慮,而有選擇性的。但清朝是有感激和愧疚成分3.袁不至於背叛,可以理解為現實戰鬥派。4.袁能力不強!至少沒有遠見和大局觀。
-
6 # 靜151851750
勾結滿人?除非他腦子有問題!崇禎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權給權為什麼要勾結滿人,難到吃飽飽撐的啊?至於是錯殺了,不過這也跟他自己有關係!第一誇口5年收復遼東,沒做到:第二招呼都不打一個把守皮島的毛文龍給殺了:第三跟皇太極玩戰術讓滿人軍隊在崇禎眼皮底下轉,你是崇禎是京城的大臣百姓怎麼想?
-
7 # 梅蕪菁
魏忠賢是好人,至少為國著想了,只要查一下戚家軍怎麼沒的,就知道東林黨是個什麼狗東西。這就是讀書人從政的嘴臉。袁崇煥就是一個孔乙己,毛文龍,滿貴都是怎麼死的?都是袁親手害死的,毛文龍部下為什麼投清?不是袁逼的?文臣看不起武將,tmd一群雜碎你倒是打的贏啊。袁是不是清朝狗,但是不妨礙他借刀殺人啊,為了自己權勢國家民族,皇帝他都不在意的。
-
8 # 劉馳95757431
首先,袁崇煥會覺得滿人會得天下嗎?我想不會,就連滿人自己都不相信,所以我覺得袁崇煥是要養寇自重,以為有城堡擋住皇太極就沒事了。然後就可以向朝廷要錢要糧食,擁兵自重,但是一山不能有二虎,所以殺了毛文龍!但是沒有想到黃太極棋高一著,跑到北京城來了!
袁崇煥是被錯殺的嗎?不是,但是是以他犯事的理由殺的嗎?個人感覺有點牽強!回到剛剛說的,他不會會覺得滿人得天下,就不會去叛國,殺毛文龍那也是爭權奪利的結果,至於賣糧食,也只是手段用錯了。那為什麼要殺呢?第一,必須有人為這個事負責,剛好,袁崇煥是第一責任人。第二,妒忌,袁崇煥升的太快,太高,有很多人不服氣,有這麼好的機會肯定要落盡下石啊!第三,崇禎要殺他,你說的五年平遼,結果平到北京城來了,感覺自己被忽悠了!
總結起來,就是袁崇煥只是一個凡人,不是有太大的能力的人,然後被放到了一個高位上去了,但是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沒有能力站在高位!所以他是個杯具,而且也是整個國家的悲哀!
第一次回答,寫的不好請大家見諒!
-
9 # 秋空夜寂
正史是得到絕大多數人公認的,也經過歷史學家考察的。但現在總有一些人對明朝充滿了感情,把明朝的滅亡歸咎於袁崇煥,這是認知的淺薄和不負責任的表現。任何一個為民族大義而奮鬥的人都值得我們後人去崇敬。
-
10 # 不老的老法師
為了維護白痴天啟,無能崇禎,有人還是夠拼的。所謂太監能強國,所以東林只能誤國了,至於袁督一定是殺對了。有道是:滿城爭啖袁督肉,轉臉喜迎八旗兵。懸繩望穿秋水兮,再無遼東勤王師。赫赫大明關內關外皆反,朝堂不見幾人陪殉,人心都哪兒去了?萬惡的乾隆,踩什麼二臣洪奴,敬什麼袁敵!
-
11 # 風的導航
謝邀。平心而論,說袁崇煥是名族英雄也不為過,因為我們沒有看到袁崇煥和吳三桂洪承疇之流一樣引清入關,但是崇禎作為皇帝首先想的大臣是否忠誠自己?崇禎雖然剛愎自用,但不是傻瓜,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期處決這麼一個重量級人物,肯定他也深思熟慮權衡利弊的一個充分考量。我們肯定感受不到當時崇禎的心情,一個國家最精銳的部隊(寧遠軍)在袁崇煥手裡,每年給袁崇煥的軍餉最多,就是因為袁崇煥的五年平定計劃。可是袁崇煥除了遂寧之戰幾乎沒有什麼有價值的建樹,毛文龍鎮守江東鎮,利用突襲游擊戰術給滿人造成了很大牽制,滿人恨不得把毛文龍碎屍萬段,但是終不得手,可是袁崇煥並沒有向崇禎請示,私自斬殺毛文龍,由此他替滿人摘除了眼中釘,使得毛文龍手下尚可喜,耿精忠叛亂投降大清。滿人缺糧之際,袁崇煥不知出於怎樣的心裡私自把軍糧賣給滿人,崇禎下旨,但袁崇煥幾次違旨我行我素,把這個要亡國的皇帝明顯的沒有放在眼裡。袁崇煥和清軍打了五年,不但沒有看到成效,而且突然清軍六萬鐵騎圍住了北京城,袁崇煥領五千騎兵馳援北京,結果獲大勝,清軍迅速撤兵,這也是讓崇禎懷疑的地方,讓崇禎驚恐萬狀,袁崇煥作為平遼總司令,怎麼會沒有注意到清軍這麼大兵團的動向?只是歷史沒有讓袁崇煥走到最後,所以我們沒有看到真正的結果,但是,崇禎是當事者,當時的氛圍環境,我們不敢揣摩,殺袁崇煥,崇禎肯定是覺得沒有退路了。
-
12 # 其實我很淘氣
他當然做的不夠好,崇禎傾全國之力讓他平定遼東,看看他都做了什麼?和衛青霍去病相比,就就不說了吧!和大唐名將薛仁貴也比不了,就連明朝的幾個開國將領也大大不如。如果這都不算什麼,那麼讓滿清圍困京師絕對是他的失誤。只不過他罪雖大,但不該被凌遲!也不該被分屍分食。和他相比我更討厭那些動不動就把人千刀萬剮還美滋滋吃人肉的畜生。不管這畜生是黃帝樣還是平民百姓樣。所以明朝亡就亡吧!所謂的賤民死就死吧!這是他們應得的!
-
13 # 腳踏一枝梅
袁崇煥確是被冤殺,宋有岳飛,明有袁崇煥。殺袁的理由不能說空穴來風(三條),但皇帝不信任要他死是肯定的。袁比嶽死得慘烈,三千多刀凌遲處死,百姓爭食其肉,應是最悲壯的"長城″了。連大清的皇帝都看不下去了,主動為其評反昭雪,特別奇葩開掛吧?
-
14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這個問題,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兒事兒中早有了明確的分析,袁崇煥作為漢人=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在當時明朝尚不落後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去勾結滿人,自毀前程。
但是袁崇煥這個人確實沒什麼真本事,胸襟也小的很,不能容人。
-
15 # 051698
歷史已經遠去,很難復原當時的鬥爭環境,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一些史實中瞭解到明未明朝與後金的軍事鬥爭的大概情況。
明朝在薩爾滸一敗後,精兵良將死傷敗亡數萬,大明前期最精銳之師就此毀滅,軍力士氣均遭到嚴重創傷。明軍各部均不敢再與清軍野戰,兵士有激烈的畏敵情緒,
袁崇煥出任薊遼督師時的明軍是一支腐敗嚴重、畏敵如虎、軍令不暢、軍紀敗壞、士氣低落的以步兵為主的軍隊,上任之初就因軍餉問題發生了嚴重的十五個營士兵譁變之事,明軍在對後金作戰中多次發生一觸即潰,甚至不戰而潰的事。而袁崇煥面對的敵人則是後金八旗精銳,統帥皇太極、多爾滾等人都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隊以騎兵為主,其機動性、戰鬥力、戰鬥意志、士氣、團結性都遠超明軍。在這種敵我態勢下,袁崇煥制定了符合國情、軍情的復遼戰略:"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且守且戰,且築且屯。袁崇煥的平遼方略是:儘量與後金議和,爭取時間整軍備戰,以時間換空間、以空間換取強大戰力,最終剿滅後金復遼。
因此,袁崇煥與後金私下議和是有可能的,但這是一種鬥爭策略,是為了贏得時間整軍備戰,不是與後金勾結。
-
16 # 東方大狂俠
老袁雖然不是勾結滿人,但用的緩兵之計顯然不敢對外人說。說了就沒戲了!不過他殺毛文龍確實是得不償失。他當然不能完全說是洩私憤,主要他是駕馭不了毛文龍。不聽軍令的毛文龍令他害怕,沒有那個指揮官可以忍受部下的無視軍令。於是毛文龍必死!這是袁崇煥迫不得已的做法。但部隊是毛文龍的,袁崇煥殺了毛文龍顯然達不到震懾的目的,反而令軍心渙散,於是一盤散沙的部隊怎麼可能抵擋得了鐵騎滿清呢?然後就被鑽空兵臨皇城腳下,袁崇煥沒有堵住清兵,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還要求進城休整,這不明顯政治幼稚嗎?加上滿人還行了反間計,被崇禎問罪就很必然了!換哪個皇帝能原諒袁崇煥的幾大罪過呢?當然說袁崇煥是奸臣我絕對反對。如果他勾結滿人,何必不顧性命跑到京城外與滿人死戰?如果他勾結滿人,他不是可以直接和滿人一起攻打京城嗎?何必送上門讓崇禎凌遲?結論:中了滿人的反間計,還有崇禎惱怒過頭被某些對袁崇煥有個人成見的人利用的結果。袁崇煥自己有過失,崇禎性急,都是被殺的根本原因!
-
17 # Faded
我認為袁崇煥根本沒有必要勾結滿人。所有當時的可能性前面的回答都已經提到了,我這裡只講一下我認為的原因。
1、假如袁崇煥想要勾結滿人,他完全沒必要拼了老命去修築著名的關寧錦防線。
2、袁崇煥之前,李成梁鎮守遼東三十年,然而正是李成梁打擊蒙古,偏袒後金,讓努爾哈赤有機會發展壯大。袁崇煥在位,只不過想依葫蘆畫瓢,做一個李成梁第二,在遼東做自己的土皇帝罷了。
3、袁崇煥性格孤僻,沒有和魏忠賢搞好關係,導致朝內無人,被栽贓陷害。
-
18 # 簡族
說到袁崇煥,就不得不提毛文龍了。
毛文龍是明朝後期,坐鎮遼東,抗擊後金軍隊的大將。坐鎮東江之時,取得鎮江大捷;明朝與後金在寧錦大戰的時候,毛文龍襲擊昌城、遼陽,才迫使了後金再次回師,袁崇煥的寧錦大捷毛有很大的功勞;毛文龍在整個明對後金的戰略佈局中起到的是一個釘子的作用,他緊緊的咬住了後金的尾巴,牽制後金軍隊南下。但毛文龍本人,怎麼說呢,有一點恃功自傲,每年浪費的軍餉數量極大,他又在兩島徵招商賈,販賣禁物,儼然成了一個割據勢力。使得遼東戰事無法統一事權,有尾大不掉的隱患。
袁崇煥作為主將,自然不希望有一個不聽命令,枉自行權的將領,這對於總體戰事是不利的,再加上毛文龍這個人恃功自傲,袁崇煥就歷數12罪狀殺了毛文龍。從整合事權,雙路出兵來看是對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這樣是錯的,袁崇煥殺毛文龍是錯誤的,毛文龍死後,縱然袁崇煥反而提高了兩島的軍餉,毛的部下卻反叛了(就是尚可喜和耿金忠這兩個清朝的三藩)。毛文龍死後,清軍也是多次入關。所以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在自毀長城,就算是要殺也殺早了。
袁崇煥本人也是在抗後金有者卓越貢獻的人,先後取得寧錦大捷與寧遠大捷。擊敗後金多次。但是袁崇煥和岳飛他們不同,袁崇煥對待後金的態度是和大於戰,明朝當時的國力雙線對抗後金和李自成的起義軍是不現實的,對於後金,他認為不會暫時危及到大明的統治,而李自成的起義軍是以推翻明朝建立新政權為目標的。
毛文龍死後,金軍數次入關,袁崇煥得知金軍入關,千里救援京都,長途奔波,將士疲憊,袁崇煥請求入京休整,遭到拒絕,遂據守於城外,與後金戰鬥,互有勝負,最終擊退金軍。然而金軍退之時,就是袁崇煥死之時。
你可以說袁崇煥殺毛文龍殺錯了,但袁崇煥自己的抗金貢獻也是不可抹滅的,毛文龍是被錯殺或是說被早殺,袁崇煥是被錯殺。袁崇煥一死,明朝再無可與金抗衡的將領。說通敵的,袁崇煥需要費那麼大勁麼,放一道口子,金入關之後,任由金攻打京都而不回援,不是美滋滋,整那麼多事情幹嘛。
-
19 # 這些歷史要讀
個人認為,這要分兩個階段來分析。
第一個階段是天啟年間,當時袁崇煥在抗清作戰中,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這時候的袁崇煥絕對是忠君愛國的。
但在這以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但袁崇煥卻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彈劾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論功行賞時,只給袁崇煥增加一級官階。
因此,憤而辭官回鄉。一個在邊關立下大功的名將,不得到優厚的封賞,反而落得辭官回鄉的結果,怎能讓人不寒心?
不過,不久後崇禎即位,再一次重用袁崇煥。這次,崇禎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一連串的頭銜,讓袁崇煥感激涕零。同年七月,崇禎在平臺召見袁崇煥時,他對崇禎說自己可以“五年復遼”。
於是袁崇煥又上奏說:“五年復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託給臣,臣怎麼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這明顯是袁崇煥給崇禎的託辭,然而皇上還是讓四部都按照袁崇煥的話去辦了。皇帝給的恩賜越大,給的信任越大,就越需要看到成效。你袁崇煥誇下海口說的話,崇禎是很傻很天真的信了,但五年後袁崇煥做不到呢?怕是隻有以死謝罪了,君無戲言啊!
再看看他到任後的表現:
1、要權,讓崇禎收回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將其賜給袁崇煥。
2、殺毛文龍,毛文龍對明朝來說是很重要的。他就像一把尖刀一樣,時刻盯著清朝的後方。但是袁崇煥順便找個藉口就將他殺了,沒有皇上的旨意,私斬大將,本來就有違法度。而他這麼做無疑是給清軍送上了一份大禮!
3、和清廷以議和為名,往來書信。先不說他的動機是什麼,但與清廷議和,根本是與他的復遼計劃背道而馳的。很多人或許會說,袁崇煥是為了爭取時間,但是清軍在軍事上處於優勢的情況下和明朝議和,會順便開個條件就和了嗎?
怕是議和後,不過是給了清朝積聚力量和他割據一方的時間罷了。
4、在京師告急時,袁崇煥的表現也是有諸多不解的。其中,那詭異的行軍路線,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最後,總結來說,袁崇煥雖有勾結滿人但可能和嫌疑,但他最終並無勾結之實。所以,袁崇煥的歷史地位還是值得肯定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0 # 我心與明月
袁崇煥勾結滿人是當今袁黑的汙衊。昏君崇禎,奸佞溫體仁,挖空心思才想出了九條罪名:“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這些罪名嚴重點的就是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市米資盜是賣糧給蒙古人,崇禎也答應過計口賣糧,即使罪名成立也是資盜,不是資敵。謀款斬帥,謀款是崇禎讚賞過的戰略“款為旁著”。斬帥也是崇禎嘉獎過的,崇禎還給毛文龍增加了“顯著逆行,通夷有跡”等等罪過。袁崇煥在獄中時,崇禎也曾感嘆:“守遼非蠻子不可”!是大奸臣溫體仁為了黨爭,自己好上位,鼓動好面子的崇禎找人背黑鍋,才製造了千古奇冤。袁公高風亮節又屢挫後金,還親自上陣血戰八旗,可謂是忠心捧日。即使是溫大奸臣也沒敢在袁督師頭上扣通敵叛國的帽子,而是別出心裁以潛攜喇叭,堅請入城等等罪名讓大家猜。可想而知中國老百姓就是喜歡在沒真憑實據的情況去聯想意測,喇嘛是不是奸細、刺客,入城是不是逼宮、謀反。要知道在明朝“意欲”也是死罪。于謙就是死在“意欲”上的。
回覆列表
袁崇煥沒有勾結滿人。他之所以被殺,是因為崇禎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誤以為袁崇煥勾結滿人,意圖叛變,所以才傳旨把他騙回來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