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惪州元良1978
-
2 # 沐九評論
孔子是帝王之後,其先祖是商朝的王族,曾被封到宋國,後因避禍而離開宋國,遷往魯國。家族日益衰落。孔子是私生子,地位很底下的,什麼麒麟兒都是後人的強行描述,孔子周遊列國的錢基本都由弟子出,其思想當時也未得到廣泛認可
-
3 # 頭號看電視
孔子在魯國不是貴族,是叔梁紇的私生子,而叔梁紇是士。所以人們不承認他的身份。但是有一點,孔子的先祖是宋國的貴族,殷商王室的後裔,所以孔子的血液裡流淌著貴族氣息。他當然不是一個農民,但他的確是布衣出身,18歲取了亓官氏,也是高攀進入貴族了。
孔子的出身就是這些。由於這些看似不是貴族而沾惹著貴族的氣息,才促使孔子從一個官吏走向了一個聖人。他不如一般庶人的目光短淺,而又不可以平步青雲直接步入政壇。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孔子算得上貴族之後嗎?當然算!在史籍之中,孔家的世系是最為清晰的,甚至超過了歷朝歷代的帝王。據史籍記載,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第二任國君、商紂王帝辛胞兄微仲衍的後代。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始,孔氏成為了宋國子姓的一個正式分支,而孔子之所以叫孔丘,就是因為這個孔氏。換言之,孔子不姓孔,他和商紂王帝辛同姓,姓子!之所以後世的衍聖公們都姓孔,完全是因為秦漢時期姓氏不再分家、以氏為姓造成的。
庶出的貴族之後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舉家遷徙到了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並擔任了陬邑大夫之職。換言之,孔子家雖然背井離鄉,卻依然算得上是小康之家!叔梁紇娶了一位施姓女子為妻,卻接連生下了九個女兒,只有小妾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孟皮,也就是孔子的庶長兄。可孟皮天生殘疾,史籍記載為足疾,大概其就是腿腳不太利索。在中國古代,殘疾之人是不能登堂入室、立於朝堂之上的。直到清王朝亦然,清聖祖康熙帝的皇七子胤祐之所以沒有捲入所謂“九子奪嫡”,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天生殘疾,根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
因為彼時唯一的兒子天生殘疾,叔梁紇很不滿意,年近七旬了還不安分……六十六歲時,叔梁紇納了一位年齡不滿二十歲的小妾顏徵在,這位顏徵在不是別人,正是孔子的生母!換言之,孔子並不是叔梁紇的正室所生、而是庶出。因為年齡差距懸殊、與彼時的禮制不合,叔梁紇只能將顏徵在安置在尼山、與之同居,差不多就有些類似於現在的外室“二奶”。這就是孔子為“野合”所生的出處,並不是說孔子他爹喜歡“野戰”,而是指他是外室所生、生於“荒郊野嶺”……
刻薄的嫡母畢竟叔梁紇已經年近七旬,在孔子三歲時,叔梁紇便去世了。失去了靠山的孔子母子和庶長兄孟皮不久便被嫡母給掃地出門了……後來,顏徵在帶著孔子兄弟遷居到了闕里,過著清貧的日子,直到孔子長大成人。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孔子兒時為何為經歷磨難了。父親亡故、又被嫡母掃地出門,失去了生活依靠的兄弟二人就靠著母親一個弱女子撫養,其中艱辛可想而知……但孔子畢竟是叔梁紇唯一可以繼承家業的兒子,在那個男權社會里,就算嫡出的姐姐有九個,她們也沒有資格繼承家業!這也是孔子能夠最終躋身魯國政壇的一個最大前提條件。當然,因為庶出的身份,年輕的孔子也不曾經不止一次遭到過白眼。有一次魯國“三桓”之一的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就曾經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但不管怎麼說,孔子畢竟是魯國士一級貴族叔梁紇的唯一法定繼承人。而這,正是孔子躋身魯國政壇的一張“入場券”。
娶妻出仕孔子十九歲時娶了宋國丌官氏之女為妻,一年之後生下了兒子孔鯉。同年,孔子也正式步入仕途,擔任了委吏、管理倉庫。後來,孔子或許是覺得做一些俗務沒有太大意義,在擔任了一段時間基層官吏之後便放棄了,開始辦起了“私立學校”、教書育人。因為學問大、門生廣,孔子也很快成為了魯國乃至列國的名人。當然,在此期間,混飯吃的職位應該說還是有的,只是孔子並沒有拿他當主業而已……
再後來,曾經讓孔子難堪的那位季氏家臣陽虎弄權擅政,孔子頗為不屑,稱之為“家臣掌政”。陽虎知道今日的孔子早已不是當年被他拒之門外的年輕人了,想要啟用孔子,但孔子並不想為陽虎所用,一直避而不見。一日,孔子偶遇陽虎,陽虎重提讓孔子出仕之事,孔子沒有正面迴應。不久之後,陽虎升任孔子為小司空。數年之後,孔子又升任魯國大司寇、攝相事,差不多就相當於代理魯相。
在成為代理魯相之後,孔子便開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了。可他選錯了對手,將矛頭指向了掌握魯國政治命脈的“三桓”,孔子與“三桓”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不久之後,主政的季氏果斷放棄了孔子……孔子只得交出“相印”,帶著一群學生踏上了“周遊列國”的旅程。說白了,孔子並不是想做這一次“全國旅行”,而是被季氏“辭退”、在魯國混不下去了,這才到列國巡遊、兜售自己的那一套治國之道。
周遊列國平心而論,孔子的這一趟“全國旅行”並不輕輕,孔子所到之處,要麼孔子看不上眼、要麼國君看不上孔子的那一套治國之道、要麼自己內部打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誰願意接受孔子的那一套儒家思想!
魯哀公十一年,孔子的弟子冉求率魯軍大敗齊國,憑著這份軍功掙來的臉面,冉求替老師孔子出頭、請求魯國主政的季康子允許孔子回國。不久之後,季康子派人接回了已經年近七旬的孔子。
雖然允許孔子回到了魯國,但季氏對那位曾經想要削弱自己權勢的“孔代相”依然心有餘悸,終究也沒有讓孔子重返魯國政壇……五年之後,孔子無疾而終,結束了他並不算太輝煌的一生。恐怕連孔子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去世若干年之後能夠成為文宣王,更加沒有想到自己的嫡脈後代會成為“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
綜上所述,孔子必須是貴族之後!他是商王帝乙的後代、也是宋國第二任國君微仲衍的後代,是如假包換的商、周貴族之後!而且還是商代的國姓子姓後裔……孔子一生命運多舛,幼年時是因為父親早逝、嫡母不賢,年輕時是因為庶出的身份,出仕之後則是因為自己的治國理念與“三桓”的擅權背道而馳,最後只能落得個背井離鄉、“周遊列國”。直到晚年,才在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回到了魯國,但在政治上已然是沒有任何前途可言了。至於後來的什麼文宣王、什麼衍聖公,和孔子本人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
5 # 聖道傳承
孔子是前朝貴族,所以在當時情形下屬於沒落貴族。儘管他是前朝貴族,但在當時以血統為尊社會環境下,即便是前朝貴族,也是會受到人們尊重的,所以孔子他老人家生活上還是比一般老百姓要好的多。何況孔子的老父親還是魯國的將軍,家境肯定夠殷實。也就是孔子生活上應該不會太難過。
孔子之所以一生困頓,多災多難,其根本原因在於他所持的政見不為當時執政者所接受。而孔子一直以來又立誓輔佐賢明君主,教化民眾,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謀求官職,登堂入室。而孔子主張以禮治天下,主張恢復周朝舊制,在當時諸侯紛爭的春秋時期,無疑是逆潮流的,但凡聰明一點的君主,都不會接受。所以即便是做到魯國司寇聞相事這麼高的官職,也只能落得個被逼出走的下場。
以後的時光裡,孔子和弟子走到哪個國家,都會受到禮遇,但是想要進入國家樞機參與政事,免談,因為當政者都明白,孔子的主張,在當時不合時宜,並且會削弱國家的實力。而孔子要想盡展所學,實現理想,又必須要政權的支援,抱負難以施展,怎麼能不鬱郁不得志。所謂的一生困頓,就源於此。周遊列國而不得之後,只好回鄉全力治學授課,成就聖人之偉業。
-
6 # 人者仁義也
首先孔子肯定是貴族之後,而且他本人還是一個小貴族。
孔子是春秋時期宋襄公的後人,宋襄公有個兒子叫做子何,子何的後裔繁衍五世,傳到了孔父嘉。這個時候孔氏一家屬於宋國的公族。孔子本是子姓,是宋國的國姓,但孔父嘉屬於宋國的支脈,而且出了五世。所以孔父嘉以他的字孔為氏,所以孔子的氏為孔。這個姓氏分離是春秋時期的特色,孔子屬於子姓孔氏。
孔父嘉在宋殤公時期和華父督內鬥喪生,孔父嘉的曾孫防叔害怕華氏一族的逼迫,於是逃出了宋國,去了魯國定居。防叔孫子就是叔梁紇。他就是孔子的父親。孔氏一族屬於春秋時期的貴族,所以在魯國也被接納,只是地位沒有以前那麼高,屬於小貴族。在魯國,叔梁紇隸屬於魯國的三桓孟孫氏手下的一個小封君。
叔梁紇本人是一個很勇武的人,公元前563年,晉國帶著包括魯國在內諸侯聯軍進攻偪陽國,聯軍的部隊進入偪陽城,結果被偪陽人拉下城門,在這個時候,是叔梁紇一手舉起了城門,讓聯軍計程車兵跑了出去。公元前556年秋季,齊靈公攻打魯國邊境,齊軍把魯國大貴族臧武仲圍困在防地,又是叔梁紇與臧疇 、臧賈率領三百名甲士夜襲齊軍,掩護臧武仲回到旅松。
而叔梁紇本人身高十尺,把春秋時期的的度量衡換算到現在,大約有近2米的身高,可以說已經很高大勇猛了。孔子本人身高九尺六寸,也差不多有1.9米高,當時的百姓都叫孔子“長人”,可見遺傳的強大性。
孔子的母親叫做顏徵在,但是顏徵在不是貴族,她是一個平民,春秋時期平民沒有姓氏,但是孔子母親所在的村子很有可能是魯國貴族顏氏的封地,所以封地的人隨著封君一起姓氏為顏。要知道在春秋時期貴族和平民基本上不可能結婚。而叔梁紇之所以和顏徵在生下孔子也有原由的。
叔梁紇的正妻是貴族施氏,施氏連生九個女兒。叔梁紇的小妾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孟皮,字伯尼。但是這個孟皮天生腿腳有問題。叔梁紇也不滿意,最後在外面和顏徵在在外面生了一個私生子,也就是孔子。當時叔梁紇六十四歲,顏徵在不過二十多歲。這裡面貴族和平民在一起於理不合,年齡不對比也於理不合,所以叫做“野合”。孔子還未出時,叔梁紇便去世了,他在當時只是私生子。
但是孔子母親去世後,孔子把母親的棺材放到了大路“五父之衢”邊,五父之衢是魯國都城曲阜東郊外的一條大道,常舉行集體政治活動,比較熱鬧。如此叔梁紇的後代被迫承認孔子,而孔子也成為了叔梁紇的繼承人,獲得一個小貴族的身份。
可以說孔子是叔梁紇的繼承人,確確實實是一個小貴族。
孔子的磨難並不是小貴族的身份造成的,而是他自己選擇的道路。孔子在世的時候,魯國發生生了大亂,也就是陽虎之亂。魯國的三桓也就是實際上控制魯國的三大家族,他們讓孔子擔任大司寇成為魯國的執政人,相當於公司的總經理。孔子在這期間舉行了“墮三都”行動,他號召三桓家拆掉自己統治中心的城池城牆。之後孔子“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成為魯國的最高決策者之一。
但是位置越高,越容易產生矛盾,三桓扶持了孔子,孔子卻支援魯定公。於是三桓和孔子的矛盾爆發,孔子被迫辭職,才有了人們後來熟知的孔子周遊列國。
唯一說磨難的只有周遊時候幾次被人圍困危害。在鄭國匡城被人當成陽虎圍困住了,最後是衛靈公派人解除了誤會,孔子得以順利離開;在宋國,宋司馬桓魋想殺孔子,最後孔子逃離;在蔡國被蔡人圍困,最後是孔子的弟子子貢說動了楚昭王迎接孔子,孔子才平安來到楚國。
其實這些也能說是磨難,都是有驚無險,可以說孔子的一生還是功成名就的。
總體而言,孔子是一個小貴族,他憑藉自己的努力當上了魯國的最高官職,因為政治鬥爭失敗而失去權利,他反而周遊列國傳播他的思想,在這期間受到了各個國家君主的尊重,可以說孔子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至於磨難在他的一生其實很少。 -
7 # 青衣散人3
嚴格意義講孔子不算是貴族之後,最多算是有貴族血統。至於他一生有很多磨難,其實和他是不是貴族之後關係不大。
一、孔子家世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紂王(微受,也叫子受)的哥哥,因為微子的母親地位卑微(妃子),所以帝乙立子受為君。因此孔子的遠祖是標準的貴族。後來,周武王滅商後,封微子到宋國,成為了周朝的諸侯國。當時諸侯國國君是可以“世襲罔替”的,傳了四代以後,到了宋泯公,泯公長子弗父何把國君的位置讓給了弟弟鮒祀,自己當卿大夫。此時,孔子先祖遂由諸候家轉為公卿之家。因為在古代只有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才算得上是貴族。同時,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也就是說到孔子的先祖在這個階段已經脫離了貴族行列,到了孔子六世祖孔父嘉,雖然任宋國的大司馬,依然不能算做貴族,只能算做公卿行列。後來孔父嘉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華人。這個時候孔子先祖的卿位已經沒有了,下降為士了。孔子的曾祖父防叔曾任魯國防邑宰,也就是地方官。祖父伯夏的事蹟歷史書沒有記載。孔子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很明確是“士”了,所以到了孔子的父親這一代已經和貴族沒有一點關係了。
二、孔子身世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了9個女兒,可能是考慮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封建思想,所以又娶了一個妾,生了個兒子,叫孟皮。但是孟皮從小腿上有病,是個殘疾人,在古代殘疾人的地位很低。叔梁紇很不滿意,所以又娶了一個妾叫顏徵在,也就是孔子的母親。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所以很多人都理解為孔子是非婚生子或者說是私生子,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當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徵在還不到20歲。根據周禮禮制,當時男性的結婚年齡是二八到八八,也就是16歲—64歲;女性的結婚年齡是二七到七七,也就是14歲到49歲。可是,叔梁紇迎娶顏徵在的時候已經是66歲了,年紀太大而且超過了限制,明顯不合禮法,即“非禮為野”。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比如25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國家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82歲的時候娶了28歲的翁帆為妻,還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何況是2500多年前封建禮制繁瑣的時代,所以司馬遷說了“野合”二字就不足為奇了。孔子三歲時,叔梁紇死了,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徵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回孃家了。自從搬家以後,孔子家境已經很落魄了,可以說從士族行列降到了庶民。孔子17歲時,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去世。孔子19歲的時候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三、孔子生平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30歲的時候已經學有所成,開始開門講學,逐漸名氣越來越大。到51歲的時候才被任為魯國的中都宰,由於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績,遂被升為小司空,53歲的時候升為大司寇,攝相事。55歲的時候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氏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孔子一氣之下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先後用14年的時間拜訪衛、宋、陳、蔡等國。他宣揚了自己的那些政治信仰,但並沒有哪國去實施。孔子68歲回到魯國後,魯華人尊以“國老”,剛開始魯哀公與季康子經常諮詢國家大事,但是始終沒有被重用,所以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73歲時去世。孔子雖然在仕途上沒有取得他自己滿意的成就,但是他開創了私學,弟子3000人,賢者72人,被後世譽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成就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堪稱千古第一聖人。
孔子的一生可以說磨難比較多,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鬱郁不得志,滿腔治國之策沒有一個國家能推行。在魯國的時候升為大司寇,代理宰相事,算是位列公卿,始終算不了貴族。雖然後世歷朝歷代多有追封,那也是後話了。
-
8 # ORACLE
孔子屬於沒落貴族之後!
孔子出生時,家境已經沒落!但比一般的百姓,家境還稍微好一點點!
孔子一生,受盡千辛萬苦,跟他的大願力有關,不忍看百姓受苦!周遊列國,講經說法,吃盡苦頭!
釋迦牟尼,王子出身,家境殷實,但他不忍看百姓受苦,自己獨享榮華富貴,於是他也發大願力,歷盡生死不測之苦,自己終於悟道,然後開始講經說法,自覺覺人!
回覆列表
孔子是中國的大聖人大人物,擁有很多的粉絲和信徒。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母親是顏徵在。叔梁紇是魯國的大夫,出名的大將。叔梁紇祖上是春秋時期宋國的貴族,祖先是商朝的君主,因為宋國戰亂不斷,叔梁紇帶著家族來到了魯國。所以如果從血緣關係上面尋根,孔子是商朝貴族的後代,但是因為是前朝,這種血緣關係卻常常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而叔梁紇也以自己的血緣為恥。
在大多人的影響中,孔子是個文人,是個讀書人,應該是文質彬彬,外貌端正的白面書生。其實事實恰好相反,因為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現如今山東曲阜),現代人都知道北方人或者山東人都是身材高挑的,而孔子也是這樣,據《史記》記載孔子外貌“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這兩句話基本對孔子的外貌和身高做了描述,換算成現代人的身高就是1米9,這樣一個大高個子完美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武人身材。
叔梁紇和顏徵在尼丘山生下了孔子,因為孔子外貌“生而首上圩頂”,又因為在尼丘山的緣故,所以取名孔丘。按照古代的風俗習慣,兄弟姐妹們按照“伯仲叔季”來排先後,剛好孔子排名第二所以取“仲”字,加上尼丘山的“尼”,這就是“仲尼”的來源。在孔子20歲“戴冠禮”的時候,他的授業恩師給孔子“賜子:仲尼”,這就是孔子名丘,子仲尼。
孔子雖然是貴族後代,但是他的成長環境都是非常貧困的,再加上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全靠這母親和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並且活成了讓世人千古敬仰的聖人,所以後天的的努力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