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次元異聞錄
-
2 # 火金菱
《別對映像研出手!》頂著湯淺政明的名號不負眾望成功變身黑馬,輕輕鬆鬆拿下豆瓣9.7的評分,各大論壇也是好評如潮。
雖說是頂著“映像研”這個具有迷惑性的名號,但是主人公team做的卻是動畫製作相關的工作。
PA社曾經做過一部同類型的作品名為《白箱》。但是與白箱治癒清新的風格不同,《映像研》更加硬核與熱血,對於討厭“雞湯式”作品的觀眾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映像研》中描繪的,正是現在無數的坐在螢幕前對animate保持著極大熱愛的各位的身影。
擅長設定的淺草綠、擅長人物畫的水崎燕與頭腦清醒威嚴並濟的金森沙耶香,組成了名為“映像研”實則“動畫研”的社團。為了透過動畫展現出自己腦內構成的世界,而展開的一場挑戰......
《映像研》僅僅播放了兩集正片,就有大量neta和致敬出現在了作品中。
在淺草綠的童年中,有一部名為《未來少年柯南》的動畫作品。該作對其影響至深,乃至升上高中淺草依舊能清晰的敘述出該作每一個片段。可以說這部作品堪稱淺草的“人生導師”。
而《未來少年柯南》的監督就是在日本動畫史上鼎鼎有名的巨匠——宮崎駿。主角團共同設計的飛機等內容更是直接致敬了《天空之城》的經典橋段。
在之後的社團宣傳中,有男子高中生高喊著“機器人是主流”。從上世紀70年代末高達誕生以來,《魔神Z》、《超時空要塞》、《EVA》等機甲動畫的陸續誕生奠定了“蘿蔔片”在動畫歷史裡不可磨滅的地位。
而第一話的結尾,水崎聲稱要趕回家觀看井上、大平和磯三位老師的作品。這三位分別代表的是井上俊治、大平晉也和磯光雄三位動畫製作人,產出了《電腦線圈》、《黑色殘骸》等優秀的作品。雖然中國觀眾對於這三位並不是很熟悉,但是對於日本的“宅”們來說,卻都是耳熟能詳的動畫製作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淺草搬家後就讀的芝濱高校,連同淺草居住的居民樓,全部建在水上。同時樓盤之間錯綜複雜,有軌電車會從樓道中間穿過,倒是和山城重慶有幾分相似。
在剛剛更新的第二話中,出現了大量老式的動畫製作工具,包括傳統的畫紙、鉛筆、旋筆刀,乃至更高階一點的分鏡卡紙、“賽璐璐”、透寫臺。
這些場景對於曾經接觸過動畫製作的人來說一定再熟悉不過了,同時對於那些想要從事動畫製作工作的年輕人簡直就是天堂!
好的動畫作品評判的標準之一就是看是否能讓觀眾有臨場感。《映像研》採用了虛實交錯的故事模式,主人公在設計並作畫時常常會直接進入自己創造的故事之中。
身份也常常會由作者轉變為“角色”——為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安上翅膀,進行改裝,再親自試駕。
現實與虛擬部分採用兩種不同的畫風:現實部分是較為基礎簡單的動畫作畫,對比人物本身反而花了大量精力在環境效果創作上面;而虛擬部分則融入了大量線稿草圖,進行簡單清新的水彩上色。簡潔卻不簡陋,作畫流暢而細膩。
最後,相當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的監督——湯淺政明。他上一次負責的作品,是去年年底在國內上映的《若與你共乘海浪之上》。
湯淺政明的風格很多變,有重口的《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有“非傳統”風格運動番的《乒乓》,更有血腥暴力更上一層樓的《惡魔人》,但是都是主打“現實”這一主題。
大概是題材所限,湯淺政明負責的大多數作品畫風並不會貼合大眾所認知的“美感”,為了凸顯主旨反而會更加獵奇或綺麗,這大概也能說明為什麼他選擇製作《映像研》吧。
如果已經不滿足於學院派動畫創造的美滿善良的世界觀,那麼湯淺政明的作品一定會讓你在感官與心靈的獲得雙重的刺激。就像原作大童澄瞳老師說的,當《映像研》的監督決定為湯淺政明時,這部作品就已經大獲全勝了。
此外,由同原作改編的真人電影也即將於今夏上映,飾演女主淺草綠的是所屬於乃木坂46的人氣idol齋藤飛鳥。比起動畫版,真人版的形象明顯美型了許多。不知道最終呈現的效果能否完美展現出原作的精髓。
-
3 # 渲雲渲染
整個製作組太有想法了。整部作品給我衝擊最大的並不是原畫的流暢度,或者是機械動起來的精細程度;而是作品的“上色”。作品在三人想象的環節中,用一種特別風格化的形式表現,即用未上色的背景和稍微有點髒的線條來表現,而上色是類似於毛筆上色的質感,在色彩與線條銜接的地方經常有過界和留白。這種“未完成”的粗狂感帶來一種之前前所未有的觀感。
分享一款面向三維設計師的自助式雲渲染工具(渲雲)。它可以大幅提高設計師工作效率,不論是影視渲染、動畫渲染,都能hold住。現有的特惠模式:免費渲染活動,最高8元封頂。由16核升級至32核,效率提高3.2倍。
回覆列表
內容專業,切入點和角色設計也非常棒,可以說是最近幾年裡少數非常優秀的動漫作品之一。
但是,就像《白箱》和《動畫製作進行黑美》一樣,這部動漫的題材相對比較小眾,因為它講述的是一群動漫從業者的職業日常和做動畫的專業流程,雖然重點在於科普以及反映動漫業界生態,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小門檻,比如一些專業術語和動畫的藝術表達手法,即便借人物之口說出來,但如果不對這些術語有基本瞭解的話,可能會很難get到精彩的地方。
所以,我想在扒一扒這部動畫精彩設定的同時,再簡單介紹一下動畫的基本製作流程,希望大家能跟我一樣體驗到看這部動畫的樂趣o>_<o
製作陣容
這部動畫改編自大童澄瞳的同名漫畫《別對印象研出手》,原作漫畫和動畫都非常精彩,之所以特意拿動畫部分來說,是因為這部動畫的製作陣容非常強大,導演湯淺政明是業界公認的頂級動畫導演、編劇、製片人。
那麼,在挖彩蛋之前,我們就先來介紹一下湯淺政明這位傳奇導演。
湯淺政明在進入動漫行業之前,就讀於九州產業大學藝術系的美術科(與北條司是校友),因為作畫水平和構圖能力都極其優秀,所以他在25歲那年就被拉入《櫻桃小丸子》的製作隊伍負責整部動畫的美術設計,《櫻桃小丸子》不僅深受觀眾喜愛,也一致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湯淺政明憑藉在小丸子中出色的專業水準表現,在兩年之後,又被請去當《蠟筆小新》的作畫監督、設定和原畫,這三個崗位可以說是製作一部動畫的靈魂,湯淺政明一人包攬了幾十個專業人員應該乾的活,不但沒有落下進度,還將整部動畫的水準都提高了一大截。
從此之後,湯淺政明開啟了開掛之路,他所負責導演和製作的動漫,每一部都堪稱精品,其中的《乒乓》、《海馬》、《獸爪》、《心靈遊戲》、《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四疊半神話大系》和《惡魔人 Crybaby》,可以說是教科書級的優秀作品。其中的原畫、構圖、設定、演出、分鏡和layout(後面會說到)等部分,可以供專業人士研究個幾年。
湯淺政明已經和宮崎駿、大友克洋、今敏和押井守等頂級導演、監督、製作人共同成為動漫業界的行業標杆,所以當我在製作陣容中看到湯淺政明的身影后就打算吹爆它!
在介紹完整部動畫的靈魂人物後,我們再來挖一下這部動畫的人物、精彩劇情及設定。
人物
故事開展主要以三個人為主:淺草綠、金森、水崎燕。
淺草綠從小就喜歡研究動畫,已經到了不成魔不成活的地步,周圍的各種建築和機械都是他靈感的來源,他可以心無旁騖的全力投入。每當發現優秀的動畫作品時,眼裡會放光,嘴巴會停不下來的瘋狂解析動畫的精彩之處,想象力天馬行空的同時,他又是一位行事謹慎的人,雖然他所設計的構圖、背景、道具已經有了大師的雛形,但只要不做好完全準備,他就不會去想製作動畫的事情。這種魔怔的狀態讓他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交朋友,只有一個同樣奇葩的同學一直在她身邊–金森。
金森是一個又高又瘦的女生,平常的愛好就是喝牛奶、睡覺、數錢,雖然經常吐槽淺草,對淺草嘮嘮叨叨解說個不停這種行為非常不滿,但她還是把淺草當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除了陪淺草去動畫研(類似於動畫愛好者協會),聽淺草解說各種關於動畫的專業知識之外,她腦袋裡一直思考的就是:如何投資,如何積累資本,如何賺錢。然後,再一次動畫放映會中,她與淺草遇到了足以改變一生的另一個小夥伴–水崎燕。
水崎燕是財團家的千金小姐,加上形象極佳,周圍的愛慕者層出不窮,但她有一個說不出的煩惱:自己非常喜歡作畫,但她的父母對她的管束極其嚴格,每天都會派一些保鏢和傭人來監督她的日常生活,禁止她去參加與動畫有關的一切活動,並且父母已經給她安排了未來的職業出路,想讓她進娛樂圈當演員。某一天在躲避保鏢的監督時,水崎燕闖進了放映室,在經歷了一些小插曲後,她與淺草和金森達成了共識:創立一個動畫製作協會,利用在學校的時間製作動畫,就這樣,印象研成立了。
淺草擅長構圖和設定,水崎擅長人物設計,而金森則是口才出眾,思維敏捷,總是能發現商機,是一個出色的財務管理師。
淺草的能力對應著企劃、設定、背景、印象板設計和道具,而水崎燕對應著人物設計、演出、分鏡和原畫,金森對應著製作人、監督、製作進行和第三方的獵頭,這三個人在無形之中恰好組成了製作一部動畫的核心陣容。
精彩劇情及設定
動畫第一集中,淺草告訴金森,學校的佈局和建築如同藝術王國:層層疊加的結構、不明高低差的建築、位置奇怪的階梯、時鐘及觀察視角。她打算以學校為模板製作之動畫,每天都在天台用畫本進行各種構思和設計,乍看之下雜亂無章。實際上,製作者將這些做的非常精細,我去找了一下淺草的設計草稿,簡直就是專業的線稿。
而在放映會的時候,螢幕上播放的動畫很明顯是在致敬宮崎駿第一部作為監督的動畫–《未來的少年柯南》,這部動畫在各方面的專業程度不下於後期吉卜力工作室的幾部高光電影作品,這部動畫是1978年出品的,但其中的構圖、分鏡、原畫以及layout都是教科書級的專業,可以說是奠定了宮崎駿後期成為動漫界大師的基礎。
而在之後的淺草的想象世界裡,駕駛的機械飛行器穿越水面和各種建築的畫面則是與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如出一轍,很明顯也是在致敬(作者大童澄瞳應該是宮崎駿的超級粉絲)。
後期有很多致敬鏡頭和彩蛋,奈何我才疏學淺,一時對不上號,但我在劇情裡挖出一個有趣的地方,水崎燕離著趕回家的時候說了一句:動畫師井上先生、大平先生和磯先生的作畫回要播了。
我立馬就想到了,井上俊之、大平晉也和磯光雄這三位大師級的人物,後來發現,動畫的左上角已經非常體貼的嵌入了三位大師的名字。
這裡先不做具體介紹了,因為井上俊之,大平晉也和磯光雄這三位是整個日本作畫和構圖界的TOP5,要詳解的話,三天三夜說不完(先立個flag,後邊專門開篇文章或問答來介紹)。
在專業術語解說這部分,動畫借淺草和水崎分別解釋了:律表、攝影臺、layout、演出、張數與幀數的區別、透視與鏡頭視角、自動中割軟體、visual art 、影像描募和數碼繪圖等概念。
但如果不將具體的動畫流程對應進去,可能比較難理解,所以我打算以《白箱》中的動畫製作流程為模板來簡單來簡單介紹一下一部動畫的製作流程及各個流程的崗位職責。
企劃
企劃就是動畫製作之前的各種準備,企劃人會負責與各大公司的動畫企劃負責人討論合作的事宜。然後就是提前幾年尋找出資方和版權方,因為一部動畫的製作太燒錢(一部普通的12集番劇至少需要2億日元的基本費用),需要找幾個合作方來分散風險,當然最後也會分攤利潤,這種方式就叫做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由各大投資方出具一定的資金來決定之後的分成比例,各自獲得對這部動畫的一定權利。
比如音樂公司佔據發行動畫唱片的收入以及OP、ED和插曲的銷售版權;音像公司佔據CD的版權和收入;原作方希望透過動畫來推動漫畫、輕小說或者遊戲的人氣和銷量;資訊服務商優先拿到內部的活動企劃與製作訊息,利用資訊與各大媒體建立合作關係,並向媒體收取一定的諮詢費。
再來就是商討動畫的受眾和風格;確定投放的細分領域;如何建立上游和下游的銷售產業鏈;成立公關部門負責宣發;與電視臺敲定初步的放映協議;風控人員和法務人員做好必要的準備。
總而言之,企劃就是關於錢的那些事,沒有錢,所有的流程都無法啟動,而負責企劃的核心人員,一般就是監督,指令碼家,劇作家,製作人以及動畫人物設計。
指令碼
動畫中有哪些角色出場,出場的背景怎麼設計,具體的道具、材料和裝置的確定,簡而言之,就是敲定角色的出場順序與角色所處的背景,一般負責這一個流程的製作人員就是系列構成、監督以及指令碼家,系列構成負責一步一步的跟進設計;指令碼家負責故事發展方向;監督負責整體的銜接與監察,有時候也需要親自下手去畫。
設定
就是為了後期做準備,製作動畫的過程需要注意事項統一標準,比如在一些SF(科幻向)動畫裡,機械的構造和細節,或者是魔幻向動畫裡,異形和魔獸的外形該怎麼設計、顏色怎麼定、人物的動作甚至要自己模擬著來畫,所以常常會見到這些人在工作室裡手舞足蹈,各種比劃,而負責這些的通常是人物設計、色彩設計、美術設計以及監督(監督是個累活,哪裡不好補哪裡)
分鏡
國內也有叫故事板的,在原畫師繪製之前,用律表將連續畫面的每一次運鏡進行分解,然後再標註上時長、順序、對白、哪裡需要插入特效等,除此之外還要敘述鏡頭的內容,比如場景和人物之間的銜接關係、人物的表情;需要達成遠景近景而要標註鏡頭的推拉轉移、上下趨勢;說白了分鏡就像語言中的語法、文章的結構,讓人看懂其中的影像構成和講了個啥故事,而負責這些的通常就是系列構成以及監督。
中期製作
演出和製作進行
相當於排程和管理者,演出並不是上臺表演,而是要確定中後期的製作內容,對於內容擁有一定的指導權利。而製作進行只負責跟進進度,在各部門之間進行串聯,比如去看看原畫師做到哪裡了,上色情況如何,重修的分鏡咋樣了,專案完工大體要多長時間,也就是與各部門之間進行溝通,起到一個在資訊方面上傳下達的作用。
作畫
作畫的過程就是Layout(日本喜歡用L/O來表示),也可以叫做設定稿或者是構圖,這一環節需要原畫師、演出以及作監來負責,目的就是根據分鏡決定畫面內容,確定所有細節。原畫師會確定分鏡的內容,然後將人物動作和背景的關鍵幀畫好,畫面中的角度和再進一步的運動鏡頭需要在這裡敲定。
原畫一般分為第一原畫和第二原畫,第一原畫相當於最初的草稿,往往是非常粗糙的,比如ONE老師畫的《一拳超人》,老賊富堅義博也曾經把第一原畫直接當完成稿交上去,第一原畫負責角色的大體輪廓、人物的動作和時間等。而第二原畫則是根據設定細化角色,讓這個角色像個活人,有個人樣。
原畫這一部分需要原畫師和作畫監督共同來完成,在這一過程中,演出會敲定內容,但不一定會親自繪畫,但作畫監督是必須會繪畫的,而且技術還不能太低。
最後再有監督和總作畫監督來檢查成果,通常按照順序來說就是:原畫→演出→作畫監督→監督→總作畫監督,動畫的要求越高,分工越細。
動畫
對原畫進行描述以及新增中間幀,也就是所謂的中割,除了中割外,動畫師還需要對原畫進行描線,因為原畫太粗糙了,雖然資訊量巨大,但在外人來看跟狗扒地沒什麼區別。現在的動畫環節有些是透過電腦軟體來完成的,比如《別對印象研出手》 裡金森提到的自動中割軟體,就是負責捕捉關鍵幀,插入中間幀,不過這樣帶來的後果往往是動作銜接不夠流暢,人物會出現僵硬的情況,所以追求細緻的一部動畫,往往還是會採用傳統手繪的(比如吉卜力工作室)。
上色
一般是由專門負責上色的人員和色指定來完成,所謂的色指定就是負責決定什麼地方上什麼色,搞出一個上色本,而最後就是要過色彩監督這一關,色彩監督會對整體的色彩效果進行檢查,上色完成後幾乎就是一部動畫的雛形了,不過現在的上色流程,有不少是透過電腦上的軟體來完成的。
後期製作
攝影
攝影由攝影師和攝影監督來完成這一流程,讓背景和人物結合起來,也就是背景素材和作畫素材的結合;新增某些特效,比如爆炸時的火光以及平常的光線效果;對原畫的鏡頭時間進行進一步的敲定總結。
錄音
這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聲優環節了,但聲優並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樣聲音好聽會配音就行了,聲優必須也要有一定的動畫知識,因為他們在配音的時候,螢幕上顯示的大多數時候都只是沒有成型的動畫甚至原畫!讀不懂鏡頭運作的話,配音是無從進行的,很容易造成“棒讀”的效果。聲優對著原畫大聲配音的部分,通常叫做AR(不是虛擬現實技術而是After Record)。
聲優配完了或者配音當中,需要音響監督來負責現場的收聲和裝置檢查,而背景音樂和音效則是在這之後或者同時進行的。
編集
很電視臺敲定放映的集數和放映時間後,需要將整部動畫的時間進行補充或壓縮。
V編
其實就是新增片尾製作人的名單,我們在動畫結束後通常會看到一大堆的人名,這個過程就叫做V編了,V編的進行意味著整部動畫製作即將結束,動畫人員可以視情況出去嗨皮了!
所以總結來說,大體動畫的製作流程就是企劃→指令碼→設定→分鏡→作畫→動畫→上色→攝影→錄音→編集→V編,中間由演出和製作進行串聯,監督隨時修訂。
但實際上,這只是簡化後的大體流程,真正要做起來,還要隨時進行修訂等一大堆事情,中間有一步出錯就要推倒重來,而且到了最初一集快到後期製作的時候,第二集就要抓緊開始前期的動畫準備工作……
所以說動漫從業人員的壓力非常大,而且由於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的確立,工資水平也在逐年降低,只憑一腔熱血很難堅持下去的。
這些製作流程在《別對印象研出手》的動畫中都有體現,而且由於是三個人的製作,比較容易看明白他們到底幹了些啥。
最後,希望這樣優秀的動畫可以越來越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