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魚LeoBian
-
2 # 山之行
最關鍵的是餵食。都說養魚其實就是養水,但養水養的是什麼?最關鍵的是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如果養不好,那麼氨氮、亞硝酸鹽飆升對魚造成傷害是不可避免的。硝化細菌培養需要一定的條件,水溫、水溶氧量、菌群平衡、自身培養的時間週期等等,水溫好控制,也可以透過溫度計直接觀察,水溶氧量也好解決,加增氧泵就可以了,在硝化系統不穩定或者沒有建立完善的時候,合理正確的餵食就至關重要了,這也是養水的關鍵!過量餵食,勢必造成食物殘渣和魚的糞便增加,給硝化系統帶來巨大的壓力,過多的氨氮不僅不能被硝化菌消化,反而會造成硝化系統的癱瘓,氨氮、亞硝酸鹽急劇飆升造成魚生病甚至死亡,其實很多魚都是被喂死的。所以,根據水質適量餵食,是養水的技巧,也是關鍵。
-
3 # 幸福汪汪隊
聽你的描述,你那一條魚是兇悍的草金魚或是琉金金魚,這類魚最好單養/獅子頭魚可以和珍珠魚,以及水泡金魚混養,有條件的話/一個品種一隻缸,萬無一失/龍睛魚可以和虎頭魚一起飼養,龍睛魚有的時候也挺兇的,,就寫這些,你自已經常觀察一下,時間長了,有了經驗,就知道怎麼養了/本人也是養了二十多年的魚丿才有此發言權,絕不虛假,真材實料也o
-
4 # 二次元葉羅麗
養魚一年,聽我說,包你少走彎路!
①儘量不選樓主這些普通的金魚,吃得多拉得多,夏天還好,冬天易得白毛病,豎鱗病,加藥消毒都不行,折騰人!
②不要自己DIY虹吸,做了之後發現影響美觀,花的錢不值!
④不建議草缸!懶人不適合!草缸適合精養幾條,不然魚餓了就翻泥倒屎一樣,別信那些屎被植物吸收!水草儘量少買單一種水榕就行了!
⑤不買那些草塊!不買蝦蟹!蝦蟹會抓魚吃的,還會順著泵爬出來!不養螺,我的底缸生滿都是螺!不買那些水草種子,不買浮萍,都被魚啃光了!不買水草泥!建議買沙就好!不買什麼青什麼石!我都丟了石頭,公園一堆石頭可以撿!
⑥魚缸燈就買藍白,不要遙控!不買變色!硝化細菌要買!不要買什麼藥什麼藥什麼水變清的一瓶瓶!換魚划算,不如換水!
⑦如果想換缸,建議一步到位,買底濾!買大缸!建議養一些皮實好看又便宜的魚,例如雜雕!能共處!養魚養一種就行!又不要打氧!大缸底濾不要搞那麼複雜那麼多東!不要炭,不買貝殼作為過濾
-
5 # 小白評
小白如何養魚——探討概括和混養建議(水族魚蝦蟹螺等)
養魚前,先豐富自己的基礎知識,以後少走彎路。養魚需要注意的地方網上有很詳細的介紹,也有很多專業的,但是小白一開始不懂,這裡抓幾個重點概括強調一下,先養活一批魚,再在養的過程中慢慢學習、實踐和深入瞭解,從中體驗出樂趣是為上策。
一、現上概括(懶人看)
養魚至少需要特別注意的幾個方面:慢性子、魚缸、過濾器、好水、光、植物、魚等等。二、養魚步驟
步驟一:準備或購買
不急躁的心、有自制力——養水和過水的前提首先必須先克服自身現買魚的衝動,市場上、網上或是朋友家看到漂亮的魚缸,悠然自在的魚蝦蟹螺,恨不得隨手拿個缸湊合一下,自來水一倒,直接"撲通撲通"下魚,自己欣賞的同時,殊不知缸裡的魚卻難受的看著你,可能過幾天就說拜拜了。養魚先養水。
魚缸大小看個人喜好,當然大一點、適合較好。魚缸這個東西,可能會越買越大,熱彎缸較便宜,一般情況選擇方形超白缸,注意儘量不要買圓形缸(或者選擇大型圓缸),避免影響魚視力。
超白缸
硝化細菌好氧厭光,養水關鍵成員,心急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購買,有朋友已經有養定了的水或濾材可以分享更好。
過濾——魚缸的靈魂簡單概括有(對於魚缸來言簡單分“上”“中(內)”“下”):
1.“上”(缸內往上送水。增氧,CO₂逃逸,容易影響美觀)
①瀑布過濾器(入門,較便宜,不怎麼佔空間,不大影響美觀,可放濾材較少,適合小缸;出水口固定,關於噪音其實有DIY能力的可以加些海綿或者網片等導流,減少噪音,另外也跟水面高度有關)
②上濾/滴流(容易維護,較重,滴流氧氣足,聲音大,影響美觀,部分外殼透明與硝化細菌厭光相悖,且時間久了內部產生附著物影響美觀)
2.“中(內)”(缸內往缸內送水。一般無氧,容易佔位置)
①內建式過濾/沉水式過濾器(靜音,CO₂保留,佔位置)
②背濾/側濾(美觀,專業,佔位置)
④底沙過濾(美觀,維護難度較大)
3.“下”(缸下往上送水。美觀)
①下濾/底濾(專業性高,美觀,處理能力強,佔位置,容易受潮)
②濾筒(一般放置於魚缸外部的中或偏下,至於底櫃方便收納,乾淨整潔,較為美觀,草缸用或配合增氧泵或加裝雨淋管等;可靜音(出水口低於水面,但是氧氣不足,若配合增氧泵,最終結果仍然是噪音大),可噪音(出水口位於水面之上(可加裝雨淋管),增氧,噪音大))
底沙方便造景、固定綠植、豐富菌群、別有他趣。部分工具魚喜歡翻底沙。注意清洗有難度。
這些參考原理咱也不好看懂,先整一個過濾器便是了,再慢慢研究唄...
水草綠植養水關鍵成員。注意前景、中景、後景的分類,避免部分水草長勢兇猛影響美觀。推薦生長較為緩慢的水榕一類和莫斯一類等(懶人或不善於修剪的好選擇)
水榕
莫斯
蜈蚣草
魚缸燈光合作用、方便看得清缸內景色,有條件的可以買個漸變燈,減少對魚的刺激。
或可購買無極調光裝置(前提是燈具支援無極調光)
其他造景石頭(注意軟硬水)、沉木(煮一煮)等。
同時不買魚劃重點,不買魚!
增氧泵自來水需要先除氯後才能養魚,心急的小夥伴可以買個增氧泵。
儘量先不買人工造景和藥人工造景品質不一,難免有害;藥這個東西有講究,新手建議暫時先不碰。
其他溫度計(最好有)、PH測試裝置、加熱棒(冬天太冷的話還是會死魚的,南方如此,相信北方更需要。
步驟二:期初養水
養魚先養水,這個可以說稍微瞭解的魚友都會清楚的一個常識,但是卻很難自覺遵守,就像網購來收到包裹後迫不及待的想立馬拆包一看究竟一樣。然而,要想讓魚活下去,想解開經常死魚的的問題,同時也是對生命的尊重,養魚先養水這一步在一開始真是萬萬省不了的步驟。養水時間越久越好,主要是除氯。當然已經有一桶放好久的的水更好,但是一般開缸的魚友可能都心急如焚,沒有準備這一手,所以還是現老老實實養水。步驟三:買少量的魚
儘量選擇皮糙肉厚容易養活(能吃能拉)的闖缸魚。小金魚蠻適合。步驟四:過水(關鍵詞:慢)
仍然需要一顆不急躁的心,剛買來的魚過水必不可少,時間越久越好。將心比心一下:類似像讓人在空調和炎熱的房外之間跑動難免容易感冒一樣,魚從魚店買來,千里迢迢(還要受各種丟砸)來到家,平穩過渡最重要。連同裝魚的袋子一起放入魚缸(這裡有個小細節,有條件、較為謹慎的,可以清水沖洗下袋子外部,畢竟無法排除魚店包裝時外部是否有沾染寄生蟲卵或藥物甚至少部分泡沫包裝碎屑),儘量放久一點,可以分多次少量用缸內水替換袋內水,讓袋子裡的水溫和水質逐漸接近缸內的,讓魚慢慢適應,波動太大魚容易掛。魚入缸,袋內水不入缸,有條件的,甚至可以檢測是否有魚病、是否攜帶螺卵(常見的囊螺、蘋果螺等)、寄生蟲、渦蟲、魚蝨等等再入缸。過水後繼續養水步驟四:繼續養水
逐步建立硝化系統,達到生態平衡,減少氨氮、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等。正常情況下(非大神養魚)以及沒有用藥和其他捷徑(有老缸相助)的情況下,新開缸想要僅一週即養好水並不大容易,實際情況大概是一個月左右魚的成活率趨於穩定。養水養得好,有時候隨意(不推薦)過水都能存活。換水與大自然不同,魚缸的水沒有流動性,積累的有害物質除了靠自身生態系統的消化,也需要透過換水消除。用來更換的水需要先除氯(方法有困水、爆氧、加藥等等),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屯幾桶水擱那過好幾天就可以用,有條件的加個增氧泵。除了魚缸,最好能一直準備著用來更換的水,困水和曬水等措施都需要用時間來實現。
餵食儘量不過量餵食,對魚造成負擔,同時影響水質。餓死的情況少見。
步驟五:買喜歡的魚或其他生物
觀察魚的情況,覺得活下來了,即可繼續買心儀的魚(控制魚缸內生物的數量,結合過濾裝置和缸大小的情況,儘量保持硝化系統的穩定性),過水下缸。三、關於混養
屬經驗之談為了“嚐鮮”,養魚可能會越來越傾向於往缸內新增新物種,或者頻繁更換新物種,但是容易造成衝突,死傷就難免出現。缸內生物可以先簡單遵循一個原則:體形大小相近宜混養。大傢伙大機率喜歡欺負小傢伙,有的還很有領地意識。另外往缸裡丟奇奇怪怪的物種,也是要冒著把各種病原體和寄生蟲等帶入缸的風險。米蝦喜歡米蝦(工具蝦,除藻、清理殘渣,易繁殖)的,可以飼養小型燈科魚、孔雀魚等,注意躲避的地方要多,黑殼蝦價格低廉。
黑殼蝦
小精靈魚小精靈是一種很推薦混養的工具魚,兢兢業業除藻。配合米蝦和適量光照,懶人甚至可以不用刮藻刀除藻。
小精靈魚
螃蟹混養螃蟹的,體形儘量小,一定要有高於水面的陸地,還要做防逃逸措施,餓的時候確實會欺負其他小動物,陸蟹比較笨重,不容易抓到魚,它們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但是晚上也有可能出現意外。提醒一點,網購出鏡率高的辣椒蟹屬於汽水蟹(簡單理解就是需要一定鹽度),個頭小迷你可愛,淡水不容易存活,生命可畏,儘量買淡水蟹。螃蟹需要高溶氧,有增氧泵的,螃蟹能在深水待久一點,但仍然偶爾需要上陸地,曬曬光,思考下蟹生。蜘蛛蟹屬於深水蟹,但是不推薦,因為個頭實在太小了,不容易發現,也許哪次翻缸時才會發現它。
將軍蟹
辣椒蟹
鰲蝦普通鰲蝦觀賞性強,但是容易成為水草推土機,但是甚至比小螃蟹還更有攻擊性,並且領地意識極強,躲避少的同種之間都會相互打架,缺氧時會浮出水面,甚至一“彈”彈到缸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小一點的例如特薩努稍微會溫順一點,可以考慮,個頭雖小但是也有長大的時候,攻擊性也會稍微增長一點,但不多,同樣躲避要夠。
白玉鰲蝦
特薩努
烏龜相對大的烏龜不好混養,烏龜容易成為霸主,魚蝦蟹螺皆不是其對手,另外烏龜的生活環境較為不同,需要水陸環境、冬眠條件和光照(當然也有大神營造複雜生態環境另當別論)。養好了要麼你燉了它,要麼它送你走...
鱉這個生物很有意思,脖子長長,非常喜歡"遁地",即鑽入泥沙裡藏起來,伸縮脖子探頭探腦。無論大小都很兇,會咬人,與部分烏龜倒是能和平共生。
...
小鱉
淡水河蚌貝類部分可以混養,自己能活下去就行,也不欺負別人,也不被別人欺負。
河蚌
螺類爭議大,有好處有壞處。鬆土、除藻、盤活底沙,觀賞,爆缸時很"壯觀(貶義)",對部分螺類有個處理辦法可以嘗試(增氧),使其不爬滿缸壁。田螺其實也可以養著玩試試
蘋果螺
潛水艇牛逼,吃螺,但是威脅性挺大。
蠑螈、壁虎等注意有毒品種,可能需要營造雨林環境,另外沒缸蓋的就算了,容易逃逸。
東方蠑螈
青蛙青蛙挑戰性太高,有種水生青蛙可以嘗試——爪蛙,不會呱呱叫,不會跳出缸外,不過與小魚養可能會比較危險。
爪蛙
水蠆(蜻蜓幼蟲)“啪啪啪”,這種你也敢混養?!這種水中的小昆蟲會捕食小魚,主要是注意經常對外開放通風或者直接置於室外的魚缸,小心蜻蜓下崽,哪天你發現缸裡有不速之客又不認識的生物出現,說明你的小魚可能不保...
小強(蟑螂)是的,你沒有看錯,小強也會光顧魚缸,特別是水陸缸,有水有陸有遮蔽甚至還有食物碎屑,簡直是小強的天堂...經常注意家庭衛生、除蟲是為上策。(隔壁蚊子:我剛下卵就變成魚食了,還富含蛋白質,我又不傻所以沒我什麼事)。
這裡就不上圖了...
...四、寫在最後:
-
6 # 小哥說魚
養魚病害預防!
在魚生病的原因中,魚的體質較差,遺傳特性不好,抗病能力差,魚的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這些都是魚的自身條件!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手段把魚的體制調整到最佳狀態!使其健康成長
預防觀賞魚生病有幾種方法:加大水體過濾。儘量減小放養密度,種植綠色水生物,會大大減緩水質敗壞速度,增加我們發現問題的時間!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過濾的效率。根據水體的質量、魚的數量來計算過濾體積,絕不能簡單的過濾來應付碩大的魚缸!
勤於觀察,及時發現問題。魚兒如果身體不適的話,一定有一些症狀會凸顯出來。喂餌時觀察魚的食慾,對那些厭食不愛動的魚兒要及時採取措施單獨照料!觀察魚糞便的顏色與性狀也能發現魚的健康狀況。一般正常的糞便呈棕色或黑色而且整齊成條狀!若有腸道疾病消化不良,則糞便呈白色、黃色透明,沒有固定形狀。有時魚體內有寄生蟲,蟲體還會從肛門處漏出一部分來,我們要及時用藥驅蟲!
做好殺菌工作!我們對魚缸的各種硬體裝置要定期殺菌消毒。可以高溫防毒也可以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的餌料也要清潔殺菌,餌料是最主要的病因來源。就是買來的新魚也要先隔離殺菌幾天,再與其他的魚混養!魚缸水體可以透過紫外線殺菌燈來消毒,其殺菌效果非常顯著!
一旦發現病魚,應及時撈出,避免交叉感染,若救治無望,還不如儘早棄之,千萬不能任它在缸中死後再撈出,這樣將損失更多你心愛的魚!
-
7 # 養魚老道
養魚需要注意什麼,養水選魚就不必說了,我現在就和大家講講新魚初期入缸,我們應該去注意些什麼吧!
過溫過水之後,緩食是我們所要注意的最關鍵得一步。比如說燕魚。分為幼魚,亞成期和成魚期。這三種時期的魚兒進入魚缸的狀態和表現那都是不一樣的。
幼魚期可能入缸後就會主動的去找食吃了,我們可以在當天下午就開始投餵,然後逐次加量。直至正常餵養。活得豐年蝦和小魚蟲是魚食的首選,這時候你要給他吃上飼料,我只能說呵呵了。
而在亞成期,燕魚就可能會有所害怕,可在入缸兩天之內開食,投以線蟲或紅蟲,然後狀態恢復正常之後再配以飼料餵養。
如果是直接買的成年魚,就可在入缸三天之內開食,好的成年燕魚會因為魚缸密度突減,而發生打鬥現象,這不是件壞事,反而證明了燕魚已經適應環境。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先投餵飼料,以探其以前的吃食習慣。如果狀態良好卻不進食,也得需要換食投餵。
以上僅僅是舉了個最簡單的例子,目的是要告訴大家新魚入缸怎麼去透過他的年齡段來分清他的舉止狀態,然後去投餵相應的食物,才能把新魚期的魚兒引導至正常期。
包括銀龍,鸚鵡,羅漢,錦鯉,金魚等等。都需要這麼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在養魚初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步走錯了,魚兒的各種疾病就會相繼爆發。
說白了,就是在水質,密度有所保證的前提下,我們的目的只有三個:
一,儘快使魚適應環境。
二,在最短的時間內使魚開食。
三,循序漸進而又不失時宜的去餵食,加量和換食,以求在入缸半個月內,把魚兒的體質先調整到最佳狀態,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即使要花費一部分錢財和時間,也要想辦法給魚吃上他最愛吃的東西,然後再去訓食和換食,這樣子你的愛魚得病的機率就會很少了,當然,你得挑到好魚。
-
8 # 創印象i
現在很多家庭當中都會購買一個裝飾性的魚缸,購買一些珍貴的金魚進行養殖。在家中環境與水中環境不一樣的情況下,那麼在養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方方面面的細節和方法,這樣才能養起魚來得心應手。在家中魚缸裡面養魚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方法和細節呢?
首先,新買的魚缸一定要進行清洗乾淨,如果直接將金魚放裡面之後,可能造成的成活率還是很低的。所以說,不要急急忙忙的將魚放置在其中,而是需要對購買的新魚缸來進行打掃清理一下,當裡面的雜質幾乎沒有的時候將魚放置在裡面,那麼在成活率上肯定會明顯的提高的。這在養魚過程中還是需要去注意到方方面面的細節和要求,這才能夠在家中養魚的時候知道了其中的細節是越來越多的。
蘇打水是在家中浴缸裡面養魚的最好水質。因為自來水裡面的細菌或者雜質太多,可能對嬌貴的金魚來說,肯定是不會適應這樣的環境的。因此,在養魚的過程中儘量要給自己的魚兒帶來了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千萬不能使用自來水,不然造成的影響還是會很大的。
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把握好基本的要求,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對魚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抓住了基本的細節要求,在放置水源的時候,還是覺得在其魚缸裡面帶來的效果上是很不錯的。
放置蘇打水的時候儘量分量更多一點,這樣讓魚兒在裡面的活動範圍上會更大一點,這樣在水多的情況下保證氧氣量上會更加充足一點,吸收養分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出來其效果上也是很不錯的。不錯可以在魚缸裡面放置一個小型的氣泵,這樣對於保證更換空氣的時候會更加不錯的,這樣隨時對氧氣量上是很有保障的。在這個方面來說,對養魚方面一定要把握好基本的要點和細節,才能夠促進魚兒生長更好的。
-
9 # 乾貨日常筆記
要將玻璃缸放置在近窗戶通風又有Sunny的地方。要注意放養密度,根據容器的大小,合理安排,寧可少養,不可多養。因為室內空氣不大流通,養多了水易渾濁,容易造成金魚缺氧而死亡。如有空氣泵則可多養一些,發現金魚有浮頭現象則需開空氣泵充氧,尤其是在夜間,更需要充氧。
養魚所用的餌料以活魚蟲最為理想,水質不容易壞,喂乾魚蟲、人工合成顆粒飼料也可以。現在市場上有活魚蟲出售,不過要天天購買也很麻煩。對市場上賣的乾魚蟲,要選比較新鮮的顆粒鬆散的餵魚,不要買陳舊發黴的乾魚蟲來餵養。人工顆粒飼料以用營養成分齊全的全價飼料為好,市場上有賣。
為了保持水質清純,投餌量要嚴格定時定量,通常每日投餌1次至2次為宜,每次投餌量以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宜,餌料不要喂得太多。喂多了其害處有二:一是魚吃飽了,代謝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金魚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餌料剩下,容易腐敗發酵,使水質變壞,也會造成缺氧。其實金魚是比較耐餓的,一兩週不喂,也不會發生問題。
養金魚保持水質清純至關重要,要經常用乳膠管吸除積渣,把玻璃缸底部的糞便、殘餌連同混濁水吸乾淨,然後徐徐地補進已放置一天的新水。倘若操作過程中出現水草浮起或假山被碰倒等情況,要及時恢復原狀。
養魚越久,沉渣積累越多。雖然每天清除,也不能全部清除乾淨。如果沉渣增多,影響玻璃缸的清晰度,就要徹底換水洗刷玻璃缸,才能保持水質清純,便於觀賞,也為金魚保持優良的生活環境。
一般所用的長方形玻璃缸因體積較小,不可多養,宜少不宜多。如在長40釐米、寬25釐米、高30釐米的容器內,可飼養5釐米至7釐米長的金魚6尾至8尾。魚體身長超過8釐米的成魚,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飼養,而需在豪華型的大玻璃缸或陶瓷缸中飼養,並配以小型充氧機備用,以防缺氧。以上放養密度只是參考,還要看水溫的高低、魚體的大小和水質的好壞來決定,不能機械行事。一般說來,魚體大,要少養;冬季可多養,夏季要少養;水溫低時可多養,水溫高時要少養。
-
10 # 踏火逍遙說魚
養魚應注意什麼?有什麼講究嗎?
養魚這個事真要說起來話就可長了,注意(講究)的事情太多了,以淡水食用魚為例,下面這些細節一定要多注意才行:
市場行情:在養魚前一定要對當地的市場做一個細緻的調研,這些包括當地人們喜歡的品種、單尾的重量等等,再根據當地的市場情況和餌料供應情況來決定養殖品種,因為一般的食用魚還是在當地銷售靠譜一些,外地的話運輸成本高。
-
11 # 談漁說蝦
養殖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你是否能夠把控這個行情,對於這個行情是否有真的瞭解,如果有我建議你就可以養了,但是實際的情況很多都是從半路出來,對面行情 不清楚,養殖有專業的人,會幫你處理專業的事情。
-
12 # 水族愛好者啊
這個說起來可就長篇大論了,簡而言之,養魚先養水,培養硝化菌,注意水溫,注意溶解氧,注意密度,主要是這幾方面
-
13 # 神魔量合
現在,注意的多了!!!
首先從養魚前來說,要看看當地政府讓不讓你養。是養殖區還是禁養區,還是半禁養區!
應注意相關的手續和證件的辦理。
然後就是最關鍵的步驟,就是所有技術和養殖經驗。。。從苗到水質到飼料,再到疾病預防,還要注意違禁藥品和殘留。
等一切都過關了。。。達標了。。。
你還有一個環節要注意,就是市場行情。。。
自2018年底,至2019春末。淡水魚的行情那真叫“淡水魚”那叫實實在在的慘淡。加上大面積的魚疫病爆發(說白了,就是飼料病,魚吃飼料到了出塘,卻沒出,大多都積累脂肪肝)
總之,大家真想進軍水產行業。真的應該好好琢磨琢磨了。。
回覆列表
一、困水
困水是將自來水置入容器內,透過氧氣泵
曝氧
或者放置於Sunny下暴曬,目的是讓自來水中殘留的氯氣自行分解,從而到達魚缸換水的標準,正常情況下,曝氧或暴曬24小時後的自來水,氯氣含量基本為零。二、養水
養水,是將自來水置於有過濾系統的容器內,進行24小時不間斷迴圈,一般3-7天,目的是除掉氯氣和培養
硝化細菌
,儘可能縮小更換的水和原缸水的差距。三、打氧
關於打氧,很多人都會存在誤區,認為沙頭噴發出的小氣泡就是魚兒需要的氧氣,其實不然,沙頭噴發出的氣泡是空氣,而空氣屬於混合物,它是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質組合而成,空氣中的氧氣很難溶於水,那些小氣泡如果未漂浮到水面爆破的話,氧氣是無法溶在水裡的。
水中的溶氧量和三個指標息息相關,分別是大氣壓力、水面和空氣接觸面積、水溫。
關於水溫和水中
溶解氧
的關係,大家應該知道一個規律,就是家裡冬天的時候,在盆或桶裡養一些鯽魚之類的魚類,可以活很久,而到了夏天,基本一天就會掛掉,原因就是水中的溶解氧和溫度成反比,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越低,反之就越高。關於水面和空氣的接觸面積,我們來說說,水的表面都會有一層薄薄的
油膜層
,自然條件下的水體,如果想在空氣中獲得氧氣就必須讓油膜層下的水體和空氣充分接觸,所以這就是魚缸沙頭打氧的真正原理--微小的氣泡浮於水面後爆破,撕開水體表面的油膜層,從而達到讓水體暴露於空氣之下,獲得更多的溶解氧。流動的水,甚至大風都可以將水面的油膜層撕開,如果你有留意人工魚塘,一般魚塘的中央都會裝幾個有“噴水式增氧器”,它的作用就是在夏天高溫且無風的情況下,以噴水的方式,來使水面更大面積的接觸空氣,噴灑出的無數水滴落入水面時就會將水錶層的油膜撕開。
關於大氣壓力和氧氣含量的關係,簡單的說,海拔越高的地方,氣壓越低,容易缺氧,這就是很多人走川藏線會出現的“高反”,其實就是缺氧。
由此看來,水中溶氧量和大氣壓力成正比、水面和空氣接觸面積成正比、和水溫成反比。
四、曝氧,PH值升高
很多魚友會反饋,為什麼曝氧後的水PH會升高,其實這不是個例,只要你曝氧過的自來水都會有PH升高的情況。
水的PH值7.0為中性,低於7.0的為弱酸性,高於7.0的為弱鹼性,自來水公司輸送到每家每戶的自來水PH值一般都在7.0以上甚至8.0,目的是為了不腐蝕管道,而當你將已經是弱鹼性的水曝氣的時候,為什麼PH值還會一直飆升呢?原因很簡單,當你透過曝氧的方法排除水中氯氣的同時,也將自來水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全部排除出去,水體氧氣量飽和。二氧化碳溶於水後生成碳酸,碳酸會使PH值降低,所以,水中的二氧化碳減少就等於碳酸的減少,而碳酸的減少直接導致PH值升高。
五、換水
很多魚友可能並不理解養魚換水的真正原理,為何要週期性的換水?換水的目的是什麼?
先從開缸說起,開缸的首要任務是短時間內建立起成熟的
硝化
系統,其實萬物生長都需要一個過程,即使你添油加醋也不可能速成,成熟的硝化系統會將魚只糞便、食物殘渣所釋放出的氨(有毒)透過一系列的硝化過程轉化為硝酸鹽(無毒),縱觀硝化細菌的硝化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硝化細菌中的亞硝酸菌將氨氮(有毒)轉成亞硝酸鹽(有毒)。
硝化細菌將亞硝酸鹽(有毒)轉化為硝酸鹽(無毒)。
硝酸鹽以無毒的形式存在於水中,但很多朋友忽略了一點,就是當硝酸鹽積累一定程度,在特定的環境下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的突然升高,導致魚只暴斃。
所以,我們所說的規律換水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換水,稀釋掉原缸水裡的硝酸鹽含量。
六、建議
養魚先養水,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個人的觀點是,養魚的本身有很多不可複製性和差異性東西,例如:龍魚本身體質的差異性、中國南北水質的差異性、養殖環境的差異性、主人心態的差異性等等,這些差異性也就形成了整個養魚手法的不可複製性,原理性的東西理解即可,萬不可按部就班,別人的手法未必適合你,在養魚的過程中琢磨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養殖方法才是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