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易經風水—張恩彤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注1)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 2 # 趙芷妤

    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他們體會季節變化,觀察萬物生長,在這個過程中,總結出來一套跟農耕有關的規律,就是二十四節氣。

    人們按照節氣來春耕秋收,夏長冬藏。在合適的時候管理農作物,以保證年末收穫足夠多的糧食以供生存。

  • 3 # 西紅柿炒雞蛋666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注1)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注1:

    中國古代農業灌溉依託於河流,農耕主要集中於長江、黃河流域。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產。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4 # 四川嘉慶哥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注1)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注1:

    中國古代農業灌溉依託於河流,農耕主要集中於長江、黃河流域。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產。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5 # 子瑜起名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6 # 明日新觀點

    春雨驚春清谷天(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署相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一年中每個月都有兩個節氣)

      最多相差一兩天。(每個節氣所在的時間和預測的時間相差不會超過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上半年每個月的節氣一般都是在6號和21號)

      下半年是八、廿三(下半年每個月的節氣一般都是在8號和23號)

  • 7 # 老姐姐帶你看電影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注1)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 8 # 關注Today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希望可以和你共勉

  • 9 # 丶大輝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

  • 10 # 安來風水策劃及諮詢

    十二節氣歌為

    打春陽氣轉 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 春分地皮幹

    清明忙種麥 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 小滿鳥來全

    忙種開了鏟 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 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靛 處暑動刀鐮

    白露忙割地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 轉眼又一年

    十二節氣歌是中國先賢根據一年四季的變化而總結出來的歌謠,這個歌謠反應了四季變化以及對應的暑去寒來,它僅僅圍繞天氣的溫度變化以及對人,動物,農作物等的影響變化來論述的,強調了節氣對農作物從播種到收割的影響,這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十二節氣歌最適用於中國的東北方,它論述了農作物最適宜的生長髮育的最佳時期,正確地指導人們的農業生產,它奠定了中國農業的發現展,就是今天我們仍然再沿用它的指導作用,不能不說中國先人的偉大!

  • 11 # 謝詠老師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廿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農業灌溉依託於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於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產。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節氣涵義

    編輯

    立春

    立春,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漢至清初“平均時間法”,冬至後45天為立春。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標示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中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驚蟄

    驚蟄,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髮之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清明

    清明,鬥指乙,太陽黃經為15°,於公曆4月04-06日交節。古代曆書所說的“清明風”是來自東南方,東南方即《易經》所說的巽方。《易經》又有萬物“齊乎巽”之語,“齊”即“潔齊”之意,清明時節一到,氣清景明,萬物皆顯,這就是“清明”得名之由。按《國語》曰,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萬物“吐故納新”,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穀雨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辰;太陽黃經為30°;於每年公曆4月19日-21日交節。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穀雨是反映降水現象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溼度逐漸加大,非常適合穀類作物的生長。穀雨時節,在中國南方地區,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溼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秦嶺-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區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

    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5月05-07日,此時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曆書》:“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小滿

    小滿,鬥指甲,太陽達黃經60°,於每年公曆5月20—22日交節。小滿節氣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小滿和雨水、穀雨、小雪、大雪等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小滿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氣候特徵:“小滿江河滿”(南方)。另有解釋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北方)。

    小滿節氣期間,中國南方地區一般會降雨多、雨量大。由於南方暖溼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黃赤交角處的華南一帶交匯,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正如民諺雲“小滿,江河易滿”。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在北方,小滿節氣期間降雨很少或無雨,這期間氣溫上升很快,與南方的溫差進一步縮小。

    芒種

    芒種,於每年公曆6月5—7日交節,此時鬥指東南,太陽黃經達75°。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是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耕播的節令,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曆書記載:“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是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稻、黍、稷等。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由於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

    芒種節氣作為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是一個播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因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了。農諺“芒種忙,忙著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時節,正是南方養稻與北方收麥之時;南方地區人們忙著插秧播種,北方地區人們則忙著收麥。

    夏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執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小暑

    小暑,鬥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於每年公曆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中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

    大暑

    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公曆7月22—24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的影響,中國多地高溫潮溼多雨。這個時節Sunny猛烈、高溫潮溼多雨,雖不免有溼熱難熬之苦,卻十分有利於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此期間成長最快。 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執行的結果。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

    處暑

    處暑,是秋季第二個節氣。鬥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為150°;於每年公曆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由於受短期回熱天氣(俗稱“秋老虎”)影響,處暑過後仍有持續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後。

    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曆8—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注意預防“秋燥”。

    白露

    白露,是秋季第三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亦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於公曆9月7—9日交節。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節氣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白露過後,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秋分

    秋分,是秋季第四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Sunny的折射與晨昏蒙影)。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戊;太陽到達黃經195°;在每年公曆10月7日-9日交節。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霜降

    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於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俗話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

    立冬

    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斗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於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天季節,陽退陰生,生氣閉蓄,萬物開始收藏。傳統是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秋季少雨乾燥氣候漸過去,開始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立冬意味著風雨、乾溼、光照、氣溫等,處於轉折點上,開始從秋季向冬季氣候過渡。

    小雪

    小雪,是冬季第二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氣候特徵的節氣。節氣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絡,小雪節氣中說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徵;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

    大雪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鬥指癸,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8日。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小滿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節氣大雪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漸增多。大雪節氣最常見的就是降溫、下雨或下雪。大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徵,即氣溫與降水量。節氣的大雪與天氣預報中的大雪意義不同。實際上,大雪節氣的雪卻往往不如小雪節氣來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節氣也不是在小雪、大雪節氣。比如,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全年下雪最大的節氣,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節氣。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標示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Sunny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太Sunny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長;因此,古人認為,冬至為一年中陽氣最弱的一天,此後則陽氣漸漸回升。

    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於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該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大寒

    大寒,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醜;太陽黃經為300°;公曆1月20—21日交節。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民諺雲:“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大寒在傳統節氣中是極冷的時節。在中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字母哥和加內特,同時期誰的得分能力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