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兩北鼻爸比
-
2 # miss廖1996
0-3個月
Q:滿月了, 寶寶還是和剛出生時一樣重,一點都沒增重。怎麼辦?是不是生病了?
A: 有可能是入量不足導致的。所謂入量不足,是指寶寶母乳或配方奶攝入不足。媽媽可以首先綜合關注一下寶寶的整體狀況,看看除了體重增長不理想外,寶寶還有沒有其他身體異常,以排除疾病的可能。如果寶寶精神狀態良好,食慾也不錯,只是體重增長不理想,媽媽可以首先嚐試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量。增加奶量一段時間後,寶寶的體重仍然不增的話,則需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看是否有過敏、胃腸疾病等問題。
Q:寶寶一個月了,白天有時能連續睡3-4個小時,正常嗎?
A :月子裡的小寶寶睡眠時間一般每天18-20 小時,所以白天連續睡3-4 個小時是很正常的現象。對於一個月的寶Bora說,還不能區分白天和夜晚,有時會出現晝夜顛倒的現象,這樣寶寶就有可能在白天連續幾小時睡覺。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Q:寶寶兩個月了,總是朝著一邊睡,頭部都變形了,需要糾正嗎?怎麼糾正呢?
A :小寶寶的頭骨比較軟,長期朝向一邊睡,的確容易出現頭骨被壓扁的現象,在民間叫做“睡偏頭”。寶寶睡偏頭了,會影響頭形的美觀,確實需要糾正。糾正的方法就是經常幫寶寶變換睡覺的體位,讓寶寶多側向頭形比較鼓的一側睡。必要時可用定形枕輔助糾正頭形,不要讓寶寶固定長期偏向一側睡覺,也是預防頭骨變形的最好方法。
Q:寶寶兩個多月了,排便的量和次數突然減少了,有時候2-3 天都沒有大便,有沒有什麼異常呢?
A: 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改變,在民間被稱為“攢肚”,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隨著寶寶身體發育,胃腸道功能逐步健全,很多寶寶在兩個多月的時候,都會出現大便次數減少的情況。原本每天五六次大便的寶寶,變得每天只有兩三次大便,有些寶寶甚至達到兩三天一次大便的狀態。
Q:寶寶3個月大了,從出生就不怎麼哭,尿了褲子也不哭。寶寶就是不愛哭嗎?還是有什麼問題呢?
A :每個寶寶的氣質型別不一樣,有的寶寶比較敏感,對外界的不適體察比較敏銳,反應也比較激烈,這樣的寶寶,往往尿布有一點溼或肚子有一點餓,就會大哭大鬧。而有些寶寶相對不那麼敏感,耐受性比較強,對外界環境改變的反應比較平淡,就會不太愛哭。
至於寶寶不愛哭是不是有問題,媽媽要根據寶寶的情況進行綜合判斷。為寶寶在生病時也會出現反應遲鈍的現象,所以媽媽要首先排除寶寶是否生病。通常情況下,如果寶寶以前很愛哭,這幾天突然變得不愛哭了,比一直就不愛哭的情況,更需要警惕。
照顧不敏感的寶寶,媽媽更要盡心一些。因為寶寶不太能夠給你尿溼了等提示,就需要媽媽及時發現寶寶的需求,不然就更容易因為沒有及時換尿布而導致臀紅等問題。
Q:寶寶3個月大了,肚臍還是鼓出來的,什麼時候能縮排去呢?
A 肚臍鼓出來的現象在醫學上被叫做“臍疝”。不用擔心,大多數臍疝會隨著寶寶年齡增長而自行恢復。媽媽輕壓寶寶臍部會出現一個圓環,稱為“疝環”,這個環的大小決定了臍疝是否能夠自行閉合。一般情況下,兩歲以內疝環直徑不超過兩釐米的,通常都能夠自行閉合。如果兩歲後疝環仍超過兩釐米,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4-6個月
Q:寶寶已經4個月了,脖子還是搖晃不穩固,這正常嗎?
A :4個月脖子還不穩固,並不一定說明寶寶身體發育存在異常。寶寶身體的發育和運動能力是有相關性的。如果寶寶一天到晚總是躺著,或是豎抱時,媽媽總用手託著寶寶的脖子,給寶寶支撐,沒有給寶寶足夠的鍛鍊頸部肌肉的機會,寶寶就容易出現脖子搖晃、不穩固的現象。媽媽可以給寶寶多一點機會練習拉坐或俯臥抬頭,這樣寶寶的脖子就會逐漸變得穩固了。
如果媽媽不放心,可以讓醫生首先幫助排除疾病的可能。在沒有身體異常的前提下,就需要合理適度地幫寶寶進行鍛鍊。如果寶寶經過練習,到5個月的時候,脖子還是不穩固,就一定要及時看醫生。
Q:寶寶5個月大了,頭髮還是很稀疏,這是怎麼回事兒?該怎麼辦呢?
A :頭髮數量的多少和遺傳有很密切的相關性,個體差異也很大。很多小寶寶都會有頭髮稀少的問題,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頭髮會逐漸變得濃密的。
不過頭髮稀疏是佝僂病的典型症狀之一,一定要提防。可以綜合觀察寶寶的情況,看除了頭髮稀疏外,還有沒有睡眠時易驚、煩躁、囟門過大或閉合延遲、雞胸、方顱等佝僂病症狀,如不確定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可以多帶寶寶曬曬太陽,保持頭部清潔,及時去除乳痂,治療奶癬。另外,幫寶寶經常做做頭部按摩,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對促進頭髮生長很有益處。
Q:寶寶6個月了,會翻身,可是每次都只會自己翻過去,卻不會翻過來,需要訓練寶寶翻回來嗎?
A :學習翻身除了跟寶寶自身的大運動發育節奏有關,也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在衣服比較輕便的夏天,寶寶學會翻身的時間會比在衣服厚重的冬天提前一些,瘦寶寶學會翻身比胖寶寶更容易等等。無論如何,大多數寶寶在四五個月的時候,就能學會從仰臥翻身到俯臥的姿勢。但是,寶寶並不是學會翻過去後,馬上就能掌握翻回來的本領。大多數寶寶要等到出生七八個月的時候,才能學會從俯臥翻回仰臥的姿勢。
7-12個月
Q:7個月寶寶會爬和扶站立了,聽說站得太早對寶寶的內臟、脊柱和腿部不好,是真的嗎?
A :大動作發育的程序每個寶寶都有不同,要尊重寶寶不同於他人的個性化節奏。只要寶寶自己可以完成爬或扶站立的動作,就說明他的肌肉、骨骼已經做好了準備。只要是順應寶寶自身大動作發育程序的,即使比普遍意義上的標準提前一些,也是沒有問題的。
媽媽需要做的就是,給寶寶提供促進大動作發育的環境,比如給即將學爬的寶寶提供可供爬行的空間和遊戲毯,給即將學扶站立的寶寶提供可以抓扶的矮凳或把杆等等。但不要在寶寶身體還沒有準備好之前,人為長時間大強度地強迫寶寶爬或站立,這是不符合發育程序、揠苗助長的行為,是對寶寶身體有傷害的。
Q:寶寶8個月了,入睡時習慣含著安撫奶嘴,會不會影響牙齒排齊?
A 安撫奶嘴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但需要提醒媽媽注意一些使用的細節,比如安撫奶嘴通常分為不同的型號,媽媽要針對寶寶月齡選擇適合寶寶的型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對牙齒排齊的影響。另外,安撫奶嘴要注意清洗消毒,定期更換,一般兩個月左右就需要給寶寶換新的安撫奶嘴,不要讓寶寶用老化破損的安撫奶嘴。
Q:寶寶9個月了,一坐下身體就向後仰,有問題嗎?
A :如果寶寶六七個月時已經能夠坐穩,這段時間一坐下就身體後仰,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發明的新淘氣手段,只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寶寶從學坐時開始,一坐下就身體後仰,從來沒有坐穩過,則可能提示肌肉張力有問題,需要排除腦癱及微小型腦功能發育障礙,最好儘快帶寶寶到醫院檢查。
Q:寶寶10個月了,至今一顆牙都沒長,這正常嗎?
A: 寶寶長牙有遲有早,個體差異非常大,與遺傳有很大的相關性, 也會受到性別、地域環境、營養情況等因素的影響。比如女孩通常比男孩長牙早、炎熱地區的寶寶比寒冷地區的寶寶出牙早、營養好的寶寶出牙早。大多數寶寶會在出生4~10 個月間長出第一顆乳牙,但是也有一些寶寶會推遲到1 歲。只要寶寶在1 歲以內出牙,媽媽就不需要擔心。
Q:寶寶10個月了,一直只會肚子貼地蹭著爬,不會抬起肚子來爬,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呢?
A: 肚子貼地蹭著爬,通常稱作“腹爬”,抬起肚子來,用雙手和膝蓋著地爬,叫做“手膝爬”。寶寶只會腹爬不會手膝爬,並不意味著發育有什麼異常,僅僅說明,胳膊和腿的力量還比較弱,還不足以支撐起身體,以方便他利用手膝爬行。
可以設計一些引導寶寶俯臥抬起上身的練習,鍛鍊寶寶的四肢力量,慢慢寶寶就能逐漸掌握手膝爬。媽媽可以將爬行的地面設定得粗糙一些,以增加匍匐爬行難度,讓寶寶逐漸習慣抬起身體爬。同時可以設定一些枕頭、靠墊等障礙,以促使寶寶抬起身體翻越障礙,練習手膝爬。有些寶寶會跨越手膝爬的階段,直接從腹爬過渡到站立和行走,這對發育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媽媽不必擔心。
Q:寶寶一歲了,鄰居家同齡的孩子都會說一些詞了,而我家寶寶還不會說話,有點擔心,是不是說話太晚了?
A :通常一歲的寶寶,可以掌握幾個簡單的單詞,比如爸爸、媽媽、奶奶等。但是也有一些寶寶到12 個月還是沒有開口說話,此時需要觀察一下寶寶的理解能力。比如媽媽說“燈”這個詞時,寶寶是否會看向燈的方向;媽媽拿出“小狗”和“汽車”兩張卡片,讓寶寶找出“小狗”時,寶寶是否可以完成。如果寶寶的理解能力沒有問題,只是單純沒有開口說話,暫時不用擔心。可以多和寶寶交流,和寶寶說話時語速要慢一些,說清楚一些,一定要讓寶寶聽清楚媽媽的發音,等寶寶完成一定量的詞彙積累,就會開口說話了。如果寶寶的理解能力有明顯欠缺的話,最好帶他看看醫生。
揭秘嬰兒寶寶的身體動作密碼
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嬰兒學說話的準備期,嬰兒反覆地自我發音。到接近1歲時還逐步能聽懂某些詞意,並開始模仿最容易發音的幾個詞。最先學會的詞是“媽媽”,這幾乎是世界上大多數嬰兒開始說的第一個詞。
這時期,父母應儘量逗引孩子練習發音,用說、看、摸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孩子模仿發音。如模仿“糖”的詞音時,可以一邊教說,一邊拿出糖果給他看,還讓他用手去拿著糖吃,使他懂得詞意,為後階段學說話打下基礎。
嬰兒身體語言揭秘
你可曾觀察到嬰兒在學會說話前有豐富多姿的身體語言嗎?它正在向你傳遞資訊。
科學家們曾饒有興致地研究過數千名嬰兒,發現他們的手勢和麵部表情有千姿百態的變化,這些變化並非出於偶然,而是有其意義的。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研究嬰兒心理學的斯克佛教授,分析了1-6個月嬰兒的面部表情語言,大致有以下幾種:
1、咧嘴笑,表示興奮愉快
嬰兒笑的形態是突然發出,短暫而快速的,嘴角牽動,笑容驟現,伴著的表現是滿目發光、兩手晃動,舒展著魅力,接著笑容旋即消失,等候親吻鼓勵。這時父母應報以笑臉,用手輕輕地撫摸嬰兒的面頰,並在他的額部親吻一下,給予鼓勵。於是,嬰兒又會以微笑來報告父母的示意,對父母的行動表示滿意。
2、癟嘴,表示要求
嬰兒癟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這是啼哭的先兆,實際上是對成人有所要求。如餓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樂,厭煩了要人抱起來。這時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的要求,適時地去滿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開心,抱他去戶外玩:讓他集俯臥、爬行,扶他坐起來,改變化長臥久睡的姿勢。
3、撅嘴、咧嘴,表示要小便
男嬰通常以撅嘴來表示要小便,女嬰則多以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來表示要小便。父母若能及時觀察到嬰兒嘴形的變化,瞭解孩子要小便的表情訊號,就能摸清小便的規律而加以引導,逐步培養嬰兒的自近代能力和良好的習慣。
4、紅臉橫眉,表示要大便
嬰兒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後臉部發紅,目光發呆,有明顯的“內急”反應。這是要大便的訊號,父母應立即解決他的“便急”之需。
5、玩弄舌頭吐氣泡
大多數嬰兒在吃飽、尿布乾淨,而且還沒有睡意時,會自得其樂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頭,或吮手指、吐氣泡。這時,嬰兒願意獨自玩耍,不願意別人打擾。
當然,嬰兒的身體語言也會存在個體差異,年青的父母不能機械地照搬,而應日常生活中的細心地觀察嬰兒的一舉一動,注意總結嬰兒的不同身體語言與之相應的內涵。
6個月到1歲的嬰兒,由於感知能力和動作能力的發展與增強,除了用面部來表示自己的意願外,還以各種動作的體態語來表示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6個月時,嬰兒會張開雙臂,將身體撲向親人,要求擁抱、親熱。若陌生人想要抱他,則轉頭將臉避開,表示不願意與陌生人交往;7~8個月時,嬰兒會以拍手和笑臉表示高興,以點頭表示謝謝,對不愛吃的食物以搖頭表示拒絕;9~10個月時,嬰兒會以小手拍拍頭,表示戴上帽子後出去;11~12個月時,嬰兒除了用面部表情和動作來表示體態語外,已開始用簡單的詞語來表示自己的意願。
1歲以內,嬰兒有成千上萬的資訊要透過體態向父母傳遞,而且每個嬰兒傳遞的方式也各有差異,父母要細心觀察,瞭解嬰兒心理需要。
-
3 # 小西瓜2020
我家就有個剛出生的寶寶,現在才出生20多天,這個階段最大的難題就是他沒日沒夜的哭鬧。
剛開始以為他肚子餓了,所以只要一哭鬧,就給餵奶,但喝完奶,還是會哭,這時候就要找下原因,現在又摸索了一個經驗,檢查紙尿褲有沒有報警,呵呵,有時他哭鬧厲害也是因為拉尿或者拉粑粑了,他也會難受,排除這兩大點,小寶寶哭鬧不停,基本可以解決了。
有時周圍環境也會影響他,比如聲音太大,天氣冷熱,穿衣服的舒適度,都會造成他的哭鬧不停。
另外,現在還有育兒難題就是不知道具體的喝奶量,基本都是憑經驗在給他喝奶的量,頻率,喝完奶還會不停打嗝,小身板都跟著抽動,現在我們一般2小時喂一次奶,每次90ml,換尿布也是同步,有時明顯有異味了,可以更換多一些,有時拉的很乾,有時拉的很稀,有時一天都不拉粑粑等等,都會擔心,成為難題了,希望有同樣大寶寶的家長可以互相傳授一下經驗。
另外,這個剛出生的小孩洗澡,抱著安撫,也是難題,擔心著涼,水溫控制,抱著他怕弄到身體關節,頭也很小心保護。還有,寶寶這兩天臉上張了很多紅色的溼疹,他一哭鬧臉上都會紅通通的,溼疹狀的水痘也很擔心他難受。
以上最主要就是沒日沒夜的哭鬧,成了我最大育兒難題。
-
4 # 小小瑞媽媽
養兒方知父母辛,這真是我做了母親後體會到。養育孩子真是會遇到很多問題。我的寶寶現在一歲八個多月,第一每天吃飯就是個大問題,雖然每天換著給他做,但是他吃兩口就往外吐,非要看動畫片才好好吃飯,邊看邊吃有時都不嚼就吞,這樣都不消化,前天給他吃了紅米粥,然後拉的大便就都是一粒一粒的紅米,沒辦法,也是為了讓他多吃幾口飯才讓他看動畫片,以後還是得給他改正過來。這第二就是帶他出去玩,看上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就要,別人不給就哭鬧,哄都哄不住,其實真給他買一個一樣的他又玩不了一會就不玩了。這也可能是我們寶寶還太小,跟他講道理他也聽不懂,也許大一點就好了。第三就是哄他睡覺的問題。不管是睡午覺還是晚上睡覺,一定是都快把自己哄睡著了他還沒睡,一會上床一會下床,怕他摔著了還得跟著他到處轉,每天都是差不多到點了強制關燈不讓下床才慢慢哄睡著的。晚上十點左右才睡,早上六點不到就醒,他的精力真是很好。第四這也學是所有父母都不想遇到的問題,生病。孩子生病了,孩子受罪,大人看著心疼。有時候都想孩子所有的病痛都讓自己替他受了。我的孩子還小,目前也就發現這幾個問題,我也知道隨著孩子的成長,育兒方面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希望到時我和孩子一起面對一起解決。
回覆列表
第一點,孩子的健康是我最關心,最煩惱的。
可能由於孩子媽媽是一個工作狂,在懷孕期間沒有休息好,或者是因為孩子媽媽的體質也不太好,兩個小孩的體質都不好,特別是大寶,出生第三天就因為黃疸過高進入保溫室,一住就是十多天,即使
出院後,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做高壓氧,打腦營養針。大寶幾乎每個月都會因為發燒咳嗽而住院,無時無刻不是在抽血化驗,打針吊針中度過的,可以說大寶在3歲前,有一半時間是在醫院度過的。在此過程中,只要看到能夠提高孩子抵抗力的保健品,自己都會買,希望孩子能讓孩子抵抗力提高一點,不用經常生病,但是這都沒有多少用處。不過在大寶四歲的時候,嘗試給孩子泡腳,每天晚上都泡,讓人欣喜的是,孩子的抵抗力提高了,生病的頻率少了很多。也許是兩個寶寶經常生病,讓我明白不需要孩子以後有多出色,多富貴,只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第二點,老一輩和自己育兒理念的碰撞
因為我和孩子媽媽都是上班一族,在我們上班的時候,孩子都是交給孩子奶奶照顧。在育兒理念這一邊,我和孩子媽媽是一致的,也許是因為代溝問題,我們和父母育兒理念就會經常出現偏差。我們覺得孩子不要吃太飽,會影響脾胃,但是孩子奶奶不管他餓不餓,都是按照大人的飯量來餵飯。我們對待孩子教育採用的是鼓勵教育和獎懲分明,無論孩子的成績如何,只要孩子做成一件事情,如幫忙收拾碗筷,或者幫忙拿垃圾到垃圾桶,我和孩子媽媽都會誇獎孩子。但是孩子如果孩子做錯事了
也會獎懲分明。但是孩子奶奶在對待這些問題上,都只是溺愛的方式,不管孩子對不對,只要孩子哭了,都會滿足孩子的要求。這些理念的碰撞在孩子出生的一段時間是最強烈的,不過也許看到我和孩子媽媽的堅持,平時也利用間隙時間來和父母解析我們的育兒理念,同時孩子奶奶看到了孩子在心態的改變,久而久之孩子奶奶也往我們的育兒理念上靠了。
第三點,孩子的叛逆期。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有一個叛逆期。在孩子的叛逆期,好像孩子對於父母的所有要求都會頂撞,在這個時候,父母都是被氣得半死,但是又無可奈何。其實在這個時期,父母採取的方式不應該是命令,要求甚至打罵的方式賴要求孩子。作為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看問題,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協商。孩子雖小,但是不能小瞧孩子的思維能力,其實孩子想要的東西和成人一樣,想要平等,不需要父母的權威,父母的高高在上。只要父母懂得了這個道理,改變對待孩子的溝通方式,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遇到問題,我們就應該學會解決問題,在剛晉升為爸爸的時候,遇到孩子的各種問題,總是會焦頭爛額,但是作為父母這個時候更應該靜下心來想出問題的根源,然後把問題解決。
我就說說我遇到父母的難題時,都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1.與孩子約法三章。對待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約法三章,使孩子遵守。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這樣的規則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約束意義。
2.多用商量的口吻。不管要求孩子做什麼事,一定要多用商量的口吻,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商量的語氣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它會使孩子認為父母尊重他,關心他的感受,從而對父母產生好感與信任。
3.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想法。在與孩子協商時,父母要有技巧地徵求孩子的意見,儘量讓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比如可以這樣詢問:“寶貝,媽媽想讓你有一個獨立的房間,你希望你的房間是什麼樣的?”“兒子,明天你就要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媽媽希望你能夠努力學習。以後每天
放學後,你要怎麼安排時間呢?
4.注意分析孩子的意見。不管孩子提了什麼意見,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分析,這樣做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更加全面地認識問題,而且在拒絕孩子的要求時,也會讓孩子心服口服。
上面這些都是我在成為爸爸時遇到的育兒煩惱,其實還有很多煩惱,這裡就一一闡述了。在育兒道路上,每對父母遇到的煩惱都有很多,也有很多不一樣,在解決這些煩惱的問題上沒有統一和絕對的解決方式,還是需要每個父母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孩子鬥智鬥勇,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