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明國亮
-
2 # 一別成久違
虎牢關是險隘,山嶺交錯
因在汜水之西,有時也被稱為汜水關。背靠黃河,三面山嶺交錯,形同口袋,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當年呂布在虎牢關一戰成名,這裡的地勢也是幫了大忙的。
所以,竇建德的十萬大軍不可能擠進這個狹長地帶,變主動成被動。歷史上太多的教訓是可以汲取的。同時,李世民的軍隊只有幾千人馬,竇建德是率領了十萬大軍而來,直接攻城,等於就是把自己的兵力優勢,放棄了。他肯定是不樂意和李世民擠在虎牢關裡開戰的。並且李世民又是防守方,優勢和勝算是高過竇建德的。並且那時的李世民的軍隊素質,如果論單挑是高於竇建德的。這也是竇建德不急於開戰的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竇建德是遠道而來,而李世民是以逸待勞,軍隊是急需要修整的。在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或者說在沒有好的計謀的話,是不可能貿然進攻的。
(圖為夏王竇建德)
在古代交戰,水源是軍事作戰的必需品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家喻戶曉。為何馬謖失了街亭,被司馬懿打的大敗?就是因為馬謖輕敵,把軍營紮營在山頂之上,想居高而攻司馬懿。本想以逸待勞。可是司馬懿是何許人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切斷馬謖軍隊的水源,圍而不打,待蜀軍疲敝之時,輕鬆拿下。導致馬謖大敗,最後被斬,就可以看出,古時水源的重要性。
所以竇建德列陣汜水邊,也是出於對水源的需求。人畜都需要水源,十萬大軍,離開了水還怎麼打仗。這樣就很能理解他的做法了。
(圖為虎牢關)
本人認為雖然地勢和水源導致了竇建德,依汜水安營紮寨。其實我還認為,本能的是竇建德是懼怕李世民的,和他開戰是沒有信心的,或者他並不想與他決戰,只想嚇唬嚇唬他,我帶了十萬軍,你才幾千軍,萬一我不開戰,李世民主動請降呢?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
但是歷史事實證明,其實確實如此,李世民開戰前,自己清領數騎打探竇建德的陣營,被發現了,還不緊不慢的殿後,邊走邊射,就能看出李世民是有名將之姿的,同時也是對竇建德的軍隊的一種不屑。
開戰的時候李世民讓宇文士及去把他的陣營攪亂後,竇建德手忙腳亂還未列陣完,李世民率領眾人,衝到他面前把他擒拿住了。
這場戰役也是空前絕後的,讓人不得不大讚唐太宗的威武!
-
3 # 獨孤飛壺
我認為竇建德的軍隊沒有直接攻城的原因有3個原因。
⑴他是不得已才出兵的,因為李世民一旦打敗王世充,下一個就會是竇建德。所以竇建德的目的只是解救王世充,並不是真的要拼命,只是為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已。當時李世民處在前後夾擊的局勢,再加上竇建德的軍隊兵力戰優勢,他認為李世民會考慮退兵,所以只是先擺陣勢,讓李世民知難而退。
⑵虎牢關三面環山,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人多的優勢在這裡沒法發揮,要想功下虎牢關死計程車兵會不計其數。竇建德是農民起義領袖,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君王,他不忍心自己計程車兵死傷慘重,所以也是進退兩難。
⑶竇建德的謀士獻計,繞路攻打李世民老家,來個圍魏救趙,這樣可以不用攻打虎牢關,又可以救王世充。可是這樣繞路太遠,風險也很大,這叫竇建德左右為難,難以抉擇。所以只好列陣商議對策。
回覆列表
我知道的只有這些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淵下詔秦王徵王世充,王世充聞唐軍來襲,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陽(今湖北襄樊縣)、荊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鎮守懷州(今河南沁陽)、齊王王世惲負責洛陽南城、楚王王世偉守洛陽寶城、太子王玄應守洛陽東城、漢王王玄恕守含嘉(洛陽城北)、魯王王道徇守曜儀(洛陽宮城北),王世充親自率軍作戰。李世民徵慈澗(今河南新安縣東三十里),王世充退守洛陽,唐軍蠶食洛陽附近的城鎮,切斷鄭軍的糧線,駐軍於洛陽北邙,進逼洛陽。
唐軍勢大,河南五十餘州相繼歸降,王世充遣人向夏王竇建德求救,竇建德的中書侍郎劉彬勸他說:“天下大亂,唐得關西,鄭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如今唐起兵攻鄭,從秋到冬,唐軍日見增多,鄭國地域日益縮小,唐強鄭弱,勢必不能支撐,鄭滅亡,夏也不能單獨存立了。不如放棄仇怨,發兵救鄭,夏從外襲擊,鄭自內反攻,一定能打敗唐軍。唐軍退兵後,再慢慢觀察形勢變化,如果鄭可取就取鄭,合併兩國的兵力,趁唐軍疲勞,可以奪取天下!”竇建德聽從此論,派人見王世充,答應出師援救。竇建德又派遣禮部侍郎李大師等人赴唐軍,請求唐停止進攻洛陽,李世民留下使者,但不予答覆。
一、唐鄭初戰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挑選一千多精銳騎兵,全部著黑衣黑甲,分為左右隊,分別由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統領。每次作戰,李世民都親自披上黑甲率領他們作為先鋒,乘機進擊,所向披靡,令敵人畏懼。行臺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帶兵巡行營屯,突然與王世充遭遇,交戰失利,秦王李世民帶領黑甲隊救援,王世充大敗,唐軍俘獲王世充的騎將葛彥璋,俘虜殲滅了六千多敵人。王世充逃跑回城。[2]
王世充的太子王玄應率領幾千人,從虎牢運糧到洛陽,李世民派遣將軍李君羨截擊,大敗王玄應的運糧軍,王玄應隻身逃脫。
李世民派宇文士及回朝上奏請求進軍包圍東都洛陽,李淵對宇文士及說:“回去跟你們秦王殿下說:這次攻打洛陽,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攻陷東都之際,隋朝皇室的車駕儀仗、圖書簿籍以及器械,除去各人所必須的,就都委託你收集起來,其他的男男女女玉器布帛,都用來分賜給將士們。”
辛丑(十三日),李世民將軍營轉移到青城宮,尚未修好壁壘,王世充就率二萬兵馬從方諸門而出,憑藉舊馬坊的牆垣溝塹,靠近水抵禦唐軍,唐諸將全都驚慌。李世民讓精騎在北邙山列陣,自己登上北魏宣武帝陵觀察鄭軍,對身邊的人說:“賊子的處境已窘迫了,傾巢而出,想僥倖打一戰,今日打敗他,以後他再也不敢出戰了!”李世民命令屈突通率領五千步兵過谷水進擊王世充,並告誡屈突通道:“軍隊一交鋒立即放煙火。”待到起煙,李世民帶領騎兵向南衝擊,身先士卒,與屈突通匯合兵力奮力戰鬥。李世民想了解王世充軍陣兵力分佈情況,率幾十精銳騎兵衝入敵陣,一直衝到敵陣背後,不可阻擋,殺傷很多敵人。不久因長堤所限,李世民和眾騎兵走散唯有將軍丘行恭跟隨著李世民,幾名王世充的騎兵追上來,李世民的坐騎中箭倒斃。丘行恭調轉馬頭向回騎,射擊追趕的鄭兵,箭無虛發,追兵不敢向前。於是丘行恭下馬將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自己在馬前步行,手執長刀跳躍大喊斬殺幾人,衝出王世充軍陣,得以迴歸唐軍大部隊。王世充也率領部下殊死戰鬥,軍隊幾次三番打散後重又集合起來,從上午七八點鐘直到中午,王世充的軍隊才退軍。李世民揮軍追擊,直到城下,俘虜殲滅了七千人,於是包圍了洛陽。唐驃騎將軍段志玄奮力與王世充計程車卒交戰,深入敵陣,坐騎倒下,段志玄被王世充計程車兵俘獲,兩名騎兵夾著他並抓住他的髮髻,準備過河,段志玄奮勇跳起,那兩名騎兵都掉下馬來,段志玄騎上馬奔回唐軍,後面有幾百名騎兵追趕,但不敢靠近。
二、唐圍洛陽
李世民包圍了洛陽宮城。城中王世充的防禦十分嚴密,大炮可以射五十斤重的石頭,投出二百步遠,有八個弓的弩,箭桿像車輻,箭鏃如同臣斧,可以射五百步遠。李世民四面攻城,晝夜不停,十幾天未能攻克。城中先後有十三個人想以城倒戈應唐,均沒有來得及發動就被殺死。唐軍將士都疲憊不堪想回關中,總管劉弘基等人請求班師回朝,李世民說:“如今大舉而來,應當一勞永逸。洛陽以東的各州已望風歸服,唯有洛陽一座孤城,其勢已不能持久,成功在即,怎麼能放棄而回朝呢?”於是下令全軍:“洛陽不破,決不回軍,再有膽敢提起班師的一律斬首。”眾人才不敢再提班師一事。李淵聽說後,也下密敕讓李世民還軍,李世民上表說明洛陽必定可以攻克,又派參謀軍事封德彝回朝面陳軍前形勢。封德彝對李淵說:“王世充得到的地方雖然多,但都不過是略有聯絡的部屬,實際號令所能管轄的只不過洛陽一城而已,他已經智盡力窮,克城之日就在近期之內。現在如果回師,他的勢力就會重新振作起來,再加上各地互相聯合,以後想要消滅他就難了!”於是李淵聽從李世民的建議。李世民寫信給王世充,曉以禍福利害,王世充沒有回覆。午(三十日),王世充的鄭州司兵沈悅派人到唐左武侯大將軍李世處請降。唐左衛將軍王君廓夜晚帶兵攻擊虎牢,沈悅作內應,於是唐奪取了虎牢,抓獲了鄭國的荊王王行本及其長史戴胄。
三月,唐軍在洛陽城外挖溝築壘困守。洛陽城內缺糧,一匹絹才值三升粟,十匹布才值一升鹽,服飾珍玩,賤如土芥。百姓把草根樹葉都吃光了,就一起澄取浮泥,放入米屑作成餅吃,食後都得病,身體腫脹腳跟發軟,餓死的人交錯著倒在路上。當初皇泰主遷百姓入宮城時,有三萬家,到這時不足三千家。就是地位高貴的公卿,這時連粗糠都吃不飽,尚書郎以下官吏,需自己親自參加勞動,還往往餓死。
三、夏軍出擊
竇建德命他的將領範願守衛曹州,調孟海公、徐圓朗的所有兵馬,向西救援洛陽。到滑州,王世充的行臺僕射韓洪開啟城門迎他們入城。己卯(二十一日),軍隊到酸棗。[8] 竇建德攻陷管州,殺了管州刺史郭士安;又攻陷了滎陽、陽翟等縣,水陸並進,用船運糧,向西溯黃河而上。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臺王世辯派遣手下的將領郭士衡帶幾千兵馬與竇建德會合,共十幾萬人,號稱有三十萬,在成皋東原紮營,在板渚修築宮室,派人和王世充互通訊息。
當初,竇建德寫信給李世民,請唐軍退到潼關,退還奪取的鄭國土地,重修原來的睦鄰關係。李世民召集將佐商議此事,眾人都請求避開竇建德的兵鋒,郭孝恪說:“王世充已是窮途末路,馬上就會成階下囚,竇建德遠道而來救助王世充,這是天意要鄭、夏兩國滅亡。我們應當憑藉虎牢之險抵禦竇建德,視情況而動,肯定能打敗他們!”記室薛收說:“王世充保據東都,倉庫充實,統帥的兵馬,都是江淮地區的精銳,現在的困難只不過是缺糧。因為這個緣故,被我們拖住,想打打不了,要堅守又難以持久。竇建德親自統帥大軍遠道赴援,也會盡出其精銳。如果放他到此,兩寇合兵,將河北的糧食運來供給洛陽,那麼大戰才展開,不知什麼時候結束,統一天下的日子更是遙遙無期了。現在我們應當分出兵力圍困洛陽,加深壕溝增高壁壘,如果王世充出兵,要小心不和他交戰,大王您親自率領驍勇精銳,先佔據成皋,磨快兵器訓練兵馬,等他們到來,以逸待勞,一定能夠克敵。打敗竇建德後,王世充自然也就敗亡,不出二十天,就會捉住兩個國君!”李世民十分讚賞他的計策。
蕭瑀、屈突通、封德彝都認為:“我軍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王世充憑藉堅城固守,不容易很快攻克,竇建德挾勝利之勢而來,士氣高漲銳不可擋,我軍腹背受敵,不是好辦法,不如撤退保守新安,以便等待時機。”李世民說:“王世充損兵折將,糧食吃盡,上下離心,我們不必花氣力攻打,可以坐等他敗亡。竇建德剛剛打敗了孟海公,將領驕傲,士卒疲憊,我們佔據虎牢,等於扼住他的咽喉。他如果冒險決戰,我們可以輕而易舉打敗他;如果他猶豫不決,不來交戰,要不了十天半個月,王世充自己就會潰敗。破城後兵力增強,士氣軍勢自然倍增,一下打敗兩個敵人,就在這一仗了。如果不迅速進軍,竇建德進入虎牢,周圍各城新歸附,必然不能堅守;兩敵合力,勢力必然強大,怎麼會有機可乘呢?我的計劃決定了!”屈突通等人又請求解除洛陽之圍,憑藉險要以觀敵人變化,李世民不答應。於是將軍隊平分為兩部分,由屈突通等人輔助齊王李元吉圍困東都,李世民率領三千五百名驍勇向東赴虎牢。李世於正午時分出發,過北邙,至河陽,取道鞏縣而去。王世充登上洛陽城望見唐軍行動,不知唐軍意圖,竟不敢出城交戰。
四、進駐虎牢
癸未(二十五日),李世民進入虎牢。甲申(二十六日),帶領五百驍騎,出虎牢,到城東二十多里處,觀察竇建德的營地。沿路分別留下隨行的騎兵,讓李勣、程知節、秦叔寶分別統領,埋伏在路旁,只帶四名騎兵和他一起前去。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我拿著弓箭,你手握長槍跟著我,就是來一百萬人又能拿我們怎麼樣?”又說:“敵人看見我就返回,是上策。”離竇建德營地三里處,李世民等與竇建德的遊兵相遇,遊兵以為他們是偵察敵情的斥候。李世民大喊:“我是秦王。”拉弓射箭,射死對方一員將領。竇建德軍中大為驚慌,出動五六千騎兵追趕,跟隨李世民的人都嚇得變了臉色。李世民說:“你們只管在前面走,我自己和敬德殿後。”於是勒住韁繩慢慢走,追兵快趕上了就拉弓放箭,每射一箭都殺死一人。追兵懼怕便停止了追擊,停一會兒又重新追趕,幾次三番,每次追趕上必定有人被殺死,李世民先後射殺了幾個人,尉遲敬德殺死十幾人,追兵不敢再進逼。李世民有意徘徊或稍稍後退引誘追兵到埋伏圈內,李世等人就奮力戰鬥,大敗追兵,斬首三百多級,俘獲竇建德的將領殷秋、石瓚返回虎牢。於是李世民致函竇建德,說明:“趙、魏地區,歷來為我大唐所有,現被您侵奪,只因為淮安王被俘受到您的禮遇,又蒙送回同安公主,所以彼此真誠相待放棄舊怨。王世充最近與您修好,但已有多次反覆,現在王世充的滅亡就在眼前,卻花言巧語引誘您,您於是就率領三軍之眾,來聽從調遣,千金的軍費,白白為別人而消耗,實在不是上策。如今與您的前哨相遇,他們不堪一擊,您與王世充還沒能相見,能不心中有愧嗎?我所以稍挫您的銳氣,是希望您能聽從善意的勸告,如果您不聽,恐怕將會後悔莫及。”[11]
四月,唐益州行臺左僕射竇軌率領巴、蜀兵馬前來與李世民會師攻打王世充。
五、雙方拉鋸
竇建德在虎牢受阻不能前進,停留了一個多月,打了幾仗都未能取勝,將士們人心思歸。丁巳(三十日),李世民派王君廓率領一千多輕騎搶奪竇建德的運糧隊,再次打敗了他,並俘獲竇建德的大將軍張青特。[13]
凌敬對竇建德說:“大王您不如出動全部兵力渡過黃河,攻取了懷州、河陽,派重將守衛,又擂響戰鼓豎起戰旗,翻越太行山,進入上黨,略地汾州、晉州,奔赴蒲津,這樣做有三點好處:一是進入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二是開拓了領士召收兵馬,國勢更加強盛;三是關中的唐受震駭,鄭國洛陽之圍自然會解除。眼下的計策,沒有比這更妥當的了。”竇建德準備按照凌敬的建議行事,但是王世充連續不斷地派人來告急,王琬、長孫安世也日夜哭泣,請求竇建德援救洛陽,又暗地裡用金玉收買竇建德手下的將領,阻撓凌敬的計劃。諸將都說:“凌敬是個書生,哪裡懂得打仗的事,他的話怎麼能聽呢?”於是竇建德向凌敬道歉說:“現在大家士氣很高,這是上天在幫助我,趁此機會決戰,必定能大勝,不能照您的意見辦了。”凌敬再三爭辯,竇建德不高興,命人把他架了出去。竇建德的妻子曹氏對他說:“祭酒凌敬的話不能不遵從。現在大王從滏口趁唐國空虛,連營漸進奪取山北並、代、汾、晉等地,又藉助突厥的軍隊向西抄掠關中,唐軍必然回師自救,還用擔心鄭國的東都之圍不解嗎?如果在此地停頓不前,磨滅了士氣,消耗了財力,要想成功,就沒有日期了!”竇建德說:“這不是女人能懂的!我來救鄭,鄭如今處境很危急,就要亡國,我棄他而去,是畏懼敵人而背信棄義,不能這麼做。”
唐軍密探報告:“竇建德探聽到唐軍草料用完,在黃河以北放馬,準備襲擊武牢。”
五月戊午(初一),李世民向北渡過黃河,從南面逼進廣武,偵察敵情,乘機留下一千多匹馬,在黃河邊放牧以引誘竇建德,當晚返回武牢。己未(初二),竇建德果然傾巢而出,從板渚出牛口列戰陣,北靠黃河,西臨汜水,南連鵲山,連綿二十里,擂鼓前進。
唐軍諸將都十分驚慌,李世民帶幾名騎兵登上高丘望敵陣,對諸將說:“敵人從山東起兵,還沒有碰見過強大的對手,如今身涉險境卻很喧囂,是沒有紀律,逼近城池排列戰陣,有輕視我們的意思。我們如果按兵不動,他們的勇氣自然就會衰竭,列陣時間一長士卒飢餓,勢必就會自動撤退,我們再追上去攻擊,必然會取勝。我和各位相約,一過正午,肯定能打敗他們!”竇建德輕視唐軍,派三百騎兵涉過汜水,在離唐營一里地方停止。派人通報李世民說:“請挑選幾百名精兵和他們打著玩玩。”李世民派王君廓帶領二百名長槍手應戰,相互交鋒,驟進驟退,雙方不分勝負,各自返回營地。王琬騎著隋煬帝的青驄馬,鎧甲兵器都很新,遠離陣前向眾人誇耀。李世民說:“他騎的真是匹好馬!”尉遲敬德請求去奪馬,李世民制止他說:“怎麼能為了一匹馬損失一員猛士呢?”尉遲敬德不聽,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騎馬直衝入敵陣,活捉了王琬,牽著他的坐騎奔回唐營,眾人沒有敢阻擋的。李世民讓他去召回黃河以北的牧馬,等他返回才出戰。
六、生擒夏王
竇建德排列戰陣,從早晨到中午,士卒們飢餓疲憊,都坐了下來,又爭著喝水,遲疑著想撤退。李世民命令宇文士及帶三百騎兵經過竇建德軍陣西邊向南賓士,告誡他:“敵人如果不動,你就帶兵返回,如果動了,就領兵東進。”宇文士及到竇建德陣前,敵陣果然動了,李世民說:“可以打了!”這時黃河灘上的牧馬也已到達,於是下令出擊。李世民率領輕騎先出發,大軍跟隨在後,向東涉過汜水,直撲敵陣。竇建德的群臣正在朝謁,唐軍騎兵突然降臨,朝臣都跑向竇建德,竇建德召騎兵抵禦唐軍,因朝臣阻隔騎兵過不去,竇建德揮手令朝臣退下,這一進一退之際,唐軍已到陣前,竇建德形勢窘迫,後撤靠近東面的山坡。竇抗帶兵攻打他,交戰後形勢稍不利。李世民率領騎兵赴援,所向披靡。淮陽王李道玄挺身衝鋒陷陣,直衝出敵陣後方,又重新返回衝入陣中,幾番進出,身上聚集的箭像刺蝟毛一樣,勇氣仍然不減,放箭射人,都應聲倒地。李世民把自己備用的戰馬送給他,讓他跟隨自己,於是各軍大戰,戰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李世民率領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人將旌旗捲起,衝入敵陣,從陣後而出,開啟唐軍旗幟,竇建德計程車兵回頭看見唐旗在陣後飄揚,迅速崩潰,唐軍追出三十里,殺了三千多人。竇建德被長槍刺中,逃竄到牛口渚躲避。唐車騎將軍白土讓、楊武威追逐竇建德,竇建德落馬,白土讓挺槍欲刺,竇建德說:“別殺我,我是夏王,獻上我可以使你們得到富貴榮華。”楊武威下馬捉住竇建德,用備用馬匹馱著竇建德,來見李世民。李世民斥責竇建德道:“我們討伐王世充,與你有什麼相干,竟跑到你的領土之外,來與我們交戰!”竇建德說:“現在我不自己來,恐怕以後還得煩您遠途去攻取。”竇建德的將士都逃走了,唐軍俘虜了五萬人,李世民當天就遣散了俘虜,讓他們返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