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天賦家

    要不要講父母的辛苦,這要看孩子的心智理論,共情能力如果心智理論和共情能力都很強,不用講孩子也能感知到

    這類孩子很有“眼力勁”,他們很會察言觀色,父母生病的時候,不舒服的時候,都會體貼關心,問寒問暖,所以,面對這類孩子,你不用說,孩子也能體會到。

    如果心智理論和共情能力都很低,說了也白說

    這類孩子基本上不太理解被人情感,也不能明白別人的感受,他們很難與其他人共情,所以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談辛苦,如同對牛彈琴,說了孩子也聽不進去,說多了反而會心生厭煩。

    SO,懂的不用說,不懂的說了也白說。

    心智理論

    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是指個體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意圖、期望、思考和信念等,並藉此資訊預測和解釋他人行為的一種能力

    共情能力

    共情(EMPATHY)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 2 # 醬子one

    我認為要給孩子適當的講,講一些他能接受的,能引起他和家長共鳴,能體會到家長辛苦的事情,不要什麼都講。孩子小的時候,雖然該享受父母提供好的優質的生活,但也應該讓他稍許瞭解父母生活的不易,他才能體諒父母,遇到事情時才不會一味的去埋冤大人。

    並且這樣做,孩子從小是生活在了一個真實的世界裡,而不是童話世界。現在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事情就尋死覓活,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世界都該圍著他轉。適當的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辛苦,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

  • 3 # 軍官變奶爸

    我個人感覺,是一定要講的。

    原因如下:

    一、生活的艱辛,要讓孩子知道

    我出生在農村,祖祖輩輩種地為生,很小就跟隨大人下地耕種、除草、澆水、施肥、收割莊稼,養豬、種菜等等,深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和無奈。所以我每年都帶著孩子去農村體驗生活,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學會尊重勞動,珍惜眼前,起到鼓足幹勁,頑強拼搏的目的。

    二、重複的督促,增加孩子記憶

    孩子畢竟是孩子,都有“放下爪就忘”的特點,且我們都是從那時過來的,都有過這難言經歷。所以父母必須天天嘮叨,日日督促,事事提醒,時時要求,只有這樣婆婆媽媽的絮叨,才能增加孩子的記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幸福的生活,都是來之不易

    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幸福的生活不是憑空想象得來,都是透過頑強拼搏、不懈努力得來的,所以說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學會珍惜,學會憶苦思甜,學會創造幸福,學會為來之不易的幸福保鮮。

    四、光榮的傳統,必須代代相傳

    我小時候,我父親也經常為我講他過去的那些不平凡的歲月,講新中國的來之不易,講農村生活的艱辛,以來督促我努力學習,來個“鯉魚跳龍門”,改變自己的人生路。

    為此,我們要傳承家風,傳承祖訓,激勵後人,吸取經驗,珍惜現在,不走彎路,接過火力棒,努力拼搏,奮勇前進 實現夢想,為家添彩,為國爭光。

  • 4 # 羽媽幸福成長記

    我認為需要在適當的時機,偶爾提一下就可以,不要每天掛在嘴邊。當然完全不提也不恰當。

    朋友一:孩子,爸爸天天工作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呀。你要聽話,好好學習,對得起我的辛苦才是呀。這樣的對話每天都重複幾遍,孩子聽的多已經沒有感覺了。

    朋友二:從來不提工作的事情。孩子要什麼都滿足,可是事實上家裡條件已經很艱苦了。寵溺無度,造成的後果就是信用卡嚴重透支,孩子還沒有任何的感恩心理。孩子對於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享受。有一天父母沒能滿足他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他還對父母口出惡言。

    所以這兩種情況,我都看在眼裡,堅定的知道我要吸取教訓。

  • 5 # 靜媽咪成長記

    看孩子多大,適不適合給孩子講,並且是講了他能不能明白你說的是什麼。

    如果孩子太小,你給他講了,他也不懂,最好就不要講了。

    如果孩子太小懂事了,還是不要父母的辛苦,一個小孩子,本來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下幸福的生活著,媽媽老是給他灌輸生活好累,好苦,這會在他心中形成一種概念:將來等我長大了,是不是也像爸爸媽媽這樣這麼的辛苦。孩子會出現討厭長大的心裡,對未來充滿畏懼,不希望長大,他想要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的庇護傘下,無憂無慮。

    如果孩子已經可以生活自理,並且可以支配父母給的生活費,此時父母可以將自己辛苦告知孩子,讓他漸漸明白爸爸媽媽的不易,不要揮霍父母的血汗,讓他早早地對社會有一定的認知。這對他將來踏入社會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不至於在遇到挫折時失去對社會生存的信心。

    總之,我們要不要給孩子說,是要看他的年齡和對事情的看法、接受以及處理能力。

  • 6 # 然爸然媽

    我會選擇不給孩子講媽媽有多辛苦,原因有三點。

    一,我相信父母的辛苦孩子看的到,當他看不到的時候是因為他還不懂,不能體會,那麼這時講也沒用。

    二,我辛苦,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其實主要也是為了我自己。我需要孩子帶給我的快樂,我也需要滿足自己的責任心,我更需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感。所以,不是因為我辛苦我就要孩子為了我幹什麼。

    三,也許你會擔心如果孩子不知道父母辛苦就不知道感恩父母,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理所應當。我覺得這要看,有些事辛苦,可確實是理所應當。比如養孩子是辛苦的,而了孩子我們當然理所應當要養他。說到感恩,我覺得這是一個教育的問題。比如,吃飯的時候給孩子添好飯,哪天不添好他就發火,可是添飯並不是一件辛苦事,不能因為不辛苦就覺得理所應當,就不要感恩。

  • 7 # 亮寶成長記

    我覺得父母的辛苦沒有必要像倒苦水一樣地講給孩子聽。當然,對於有些父母對孩子完全隱瞞自己的辛苦與付出,一味地將無比輕鬆的“假象”呈現給孩子的這種做法,我也是不贊同的。我覺得最值得借鑑的做法是讓孩子瞭解父母的工作性質,知道父母的辛苦付出,但不要以倒苦水或者博同情的方式講給孩子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倒苦水”、“博同情”會讓孩子產生包袱。有些父母向孩子強調自己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強調自己的付出與犧牲,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不要浪費了自己的付出,不要讓自己的犧牲變得毫無價值。同時,這樣的父母通常還會強調一句“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這樣,會給孩子弱小的內心壓下沉重的包袱。面對這些的孩子會不敢犯錯誤,害怕父母失望;會有自卑心理,覺得自己身上壓著重擔無法輕鬆面對生活;會過早地喪失兒童的天真無邪,早早地給自己人生上一把枷鎖。

    二是輕鬆掙錢的“假象”會讓孩子不懂得珍惜與感恩。有些父母選擇主動隱瞞自己工作的辛苦,為了不讓孩子心靈有負擔。但過份的保護,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孩子無法體會“有付出才有收穫”,會覺得很多都是理所當然的,都是很容易很輕鬆就能獲取的,甚至會覺得這些本來就是屬於我的。這樣的小孩不會懂得珍惜,把一切都看似太容易、太簡單;不會學會感恩,覺得父母就應該是這樣對待自己,同時也覺得其他人也應該這樣對待自己。

    因此,我覺得正確方式應該是讓孩子適當瞭解自己的工作,用行為讓孩子去了解,而不是用語言。可以是帶孩子參觀自己的工作場所,可以是讓孩子加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共同做一件事情等等。

  • 8 # 小太陽愛繪本

    不贊成刻意講。

    不管誰的生活都不易,關鍵是面對生活的態度吧。作為父母應該帶給孩子的是積極的樂觀的面對生活的態度,刻意講辛苦會給孩子造成很無奈的壓力,而大部分孩子都還不具備可以實質為家庭分擔壓力的能力。

    不知道題主想要給孩子刻意講的目的是什麼?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培養的好,孩子自然會懂得要體諒父母,培養的不好,父母再講也沒用。

    那天看新聞,一個十幾歲的男孩,給遊戲主播刷禮物花了好幾萬,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家肯定很有錢,富二代,可這個孩子的父母其實是一名環衛工人,而那幾萬塊錢是孩子媽媽攢了多年的積蓄。

    這個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媽媽很辛苦嗎?他肯定知道,但他還是這樣做了。

  • 9 # 靚媽成長筆記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同,要因人而異,不要過分誇大,也不能避而不談。

    有的家庭媽媽每天很辛苦,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攬下來,但其實也很鬱悶,因為孩子不體諒他,也不幫忙,甚至從來沒有注意過媽媽的辛苦,覺得這都是理所當然的。像這種情況父母就要和孩子說,讓孩子注意到家庭裡的媽媽角色比其他人多做了很多事情,讓他體諒或者親身體驗一下,並引導孩子適當的學會分擔家庭的事務。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孩子有承擔家庭的責任心,融入到家庭裡的具體事情才能更加直觀的感知到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知恩圖報,首先讓孩子知恩,不那麼心安理得的享受一切,才能理解父母。

    但是,有的孩子很敏感,很細膩,乖巧懂事,他自己本身也就能夠體諒父母,會主動幫忙做家務,並且本身家庭也許條件不是很好。像這種就不需強調父母辛苦,而是讓孩子很多感受到家庭的快樂,即使條件不好但仍然能夠積極樂觀面對生活。否則,一再強調父母辛苦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對他未來的生活方式有負面影響。

    所以,父母辛苦是否跟孩子說要依情況而定,這種強調會給孩子壓力,壓力會推動孩子前進,也會成為孩子的障礙,我們處理的時候要謹慎。

  • 10 # 張先生三思

    我覺得應該視情況而定。正常懂事的孩子,父母的辛苦他們是能看在眼裡的,不懂事的孩子,你再苦口婆心講,作用也不大。

    首先,生活中應該讓孩子看看父母工作的環境,看看父母忙碌的身影,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不容易。即便是孩子還小,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但至少養成節約,不鋪張浪費的習慣。

    再者,講的效果永遠是微乎其微的,真正參與才會有效果。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事情都是家裡人包辦,動手能力太差。日常生活裡應該讓孩子做做力所能及的事,適當吃點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帶孩子參加一些自己賺錢的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參與到勞動裡,才能體會大人的不易。

    最後,可以給孩子看一些辛苦工作,努力生活的勵志影片,帶孩子去邊遠的困難地區感受那裡的小夥伴生活的艱辛。

    帶孩子做了這些事,相信不用你講,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

  • 11 # 小小云分享時間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此處的意思雖和樓主的問題有些許,但我想說,能“自知”的辛苦自然沒必要如祥林嫂般碎碎念,尤其是對著自己的孩子。

    1、 能自我消化的辛苦,只道是尋常。

    對於上一輩的父母來說,的確很喜歡錶達“我很辛苦,而且都是為了你”這樣的觀點,但每個人生來都是要為自己負責的,吃飯、睡覺、工作、生活,哪一件事不需要付出點力氣呢?即便是吃飯,也要買菜煮飯,即便是睡覺,也有可能翻來覆去輾轉難眠。我有時候不太理解那些做什麼事都說是為了孩子的人,試問一句,此生,若沒有那個小小的依賴著你信任著你的孩子,你就不需要工作,不需要努力生活嗎?既然不是,這個說法就完全是偽命題。

    2、 有些辛苦是因為自我管理不善造成的

    就像是經常需要加班的人經常會說自己工作有多麼辛苦一樣,但同樣的工作環境下,你其他的同事有可能就做得風生水起,遊刃有餘。如果你覺得負荷太大,那麼,我覺得你應該去仔細審視下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了。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更沒有必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如果你為人父母都不能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沒辦法有效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孩子當如何學習正向面對人生呢?

    3、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去負責的

    你的人生你做主,你孩子的人生孩子做主,你為了你的人生努力,你孩子為了他的人生努力。你們或許會在某一瞬間覺得惺惺相惜,因為大家因了同樣的目標,但絕不是誰必須依附誰,誰為誰而辛苦。

    作為父母,我覺得平時可以經常和孩子聊聊這樣的話題:1、 我的工作是什麼,平時都做什麼,我有多麼的愛我的工作

    2、 讓我們全家人都開心的事情是什麼——一家人經常在一起、每年可以有兩到三次集體出遊的機會、一起讀好書、一起聽音樂會、一起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3、 怎麼做能讓你更開心?怎麼做能讓我更開心?當我或者你覺得累了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

    4、 如果有一件我必須要做的事情是我不太喜歡的,我可以不做嗎?又或者我可以想什麼辦法能讓我自己喜歡它?

    5、 經常告訴彼此,我很愛你。

    在一個家庭裡,聊天的內容和談話的方式真的很重要,這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發展和他遇見困難時的態度,一個遇見任何事情都會挑剔不已、牢騷滿腹的爸爸或者媽媽,是沒辦法培養出遇事冷靜、積極向上的孩子的,在這件事上,我和你們一樣,一直在努力,願共勉。

  • 12 # 讀書踐行人悠媽

    目的是什麼

    首先要搞清楚,父母說自己辛苦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讓孩子內疚,或者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那就不必。 前者會讓孩子有沉重的心理負擔,後者孩子自己會體會,不需要父母多嘮叨。

    有的父母只是希望孩子知道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有顆感恩的心,我認為還有比訴苦更好的方法。

    父母還可以如何做

    1、多開家庭會議。家庭會議中有個環節叫做致謝,透過致謝會培養孩子有顆感恩的心,成為好人好事的發現者。這種方法,孩子是主動觀察的,而不是靠父母的說教來被動接收的,效果差距不是一點點。

    2、分擔家務。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有句話,你不敢用孩子,就是害了孩子。家務活會培養孩子的毅力、責任感、計劃能力等等,如果在週末或者假期一起做家務,也是全家人難得的共享時光!

    3、零花錢。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有金錢的概念,並學會節省,製作支出計劃等,孩子就不會把所享受一切都當做理所應當的。

  • 13 # 守候生活

    我覺得可以講,但可以選擇合適的場景,換種方式講。生活中,我在下面幾種情況下會相對比較囉嗦的與孩子分享父母的辛苦。

    孩子問我上班一小時掙多少錢的時候

    這個問題她不止問過一次,有時是問一小時幾美元,有時是問一小時多少人民 幣。孩子天真,問得很直白,但每次我都會如實回答,然後跟她一起計算其它職業,比如小提琴老師、舞蹈老師、證券操盤手等的每小時工資報酬,有時候也會講一點網際網路思維,以大數量來賺錢的思路。從頭到尾,我極少直接表明父母賺錢怎麼辛苦,但孩子自己能透過案例以此瞭解各職業的狀況並理解父母的辛苦,當然也或多或少能對她自己眼前該努力的事有點小啟發。

    孩子亂買零食,用錢沒概念的時候

    有段時間孩子特別饞,一出校門就要買零食,而且經常還要買給同學。還有一次北京的朋友帶她孩子來我家做客,我家小孩對她家小孩說:“你爸爸是不是錢很多,讓他給我家一點嘛!”,小孩眼中的錢真是糞土不如哈。這些事後我們才意識到娃對錢物完全沒有概念,開始給她講解各家父母辛苦掙錢的過程。

    孩子亂放壓歲錢,用錢不記賬時

    孩子們多少會有幾元壓歲錢,之前我幫她買了一手股票,她天天問我賺了嗎,漲了嗎?後來虧了,她也不再信任我了,就自己保管。今天買同學的生日禮物,明天父親節給爸爸買點禮物,以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呢,結果沒幾天一根冰棒也買不起啦,問她花到哪了,啥也不知道,記賬本上就只記了第一筆的開支。壓歲錢你來我往的,花掉的也都是父母的辛苦錢呵,幾天就沒有了,遇到這種情況又忍不住好好說道了她一通。

    感覺我都在講父母辛苦掙銀子養家的事,其實養孩子的過程中還有更多體力上的辛苦,那些只要自己勤勞一點也沒覺得辛苦,就不多提啦。

  • 14 # 愛吃棒棒糖的花玥玥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比較不能像我們這一代人那樣體會到上一代人的辛苦。我們的上一代人的辛苦都是以體力上的辛苦來體現的,那種苦是赤祼祼,也是很能震憾人心。你看著你的父輩咬著牙關,使著蠻力,駝著背渾淚如雨的在田裡幹活的時候,根本就不用他們來講他們的辛苦,你完全體會並且深深的心疼著父母。

    而我們現在不似我們的上一代那樣,大都從事體力較多。所以孩子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也較少。我認為辛不辛苦,必要的時候還是要跟孩子講講的。但是過了頭了也不好,孩子跟著摳摳索索的,你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而孩子也未必能幫得上什麼忙。

    在孩子亂花零花錢的時候

    女兒在4歲左右,也攢了好幾百個硬幣,小豬抱起來也蠻重的。她開始的時候就是摳幾個出來坐搖搖車,買根棒棒糖什麼的。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去個公園什麼的,摳個4.50塊錢出來,買個吹泡泡的,買根冰激淋,看到這個吃的要買,看到那個吃的也要買,還要買公園裡擺攤的玩具。就這樣,也記不清幾次了,她的錢縮得很厲害了,就只剩100多塊了。而我想增加她的危機意識,把100個硬幣換成一百塊的紙幣。這樣小豬肚子就很空了。這個時候我就跟她講賺錢的辛苦以及跟她探討下,什麼東西 能買,什麼東西沒有必要買。

    在孩子出門要這要那的買東西時

    孩子越大,越不受控制,有時候在公共場合,不買東西就變著法兒的煩人。有些東西我並不覺得用得上,或者沒必要買。這個時候就需要跟她說道說道金錢的事情了。

    當然,所以這些都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扮可憐,這樣會增加孩子的無力感。

  • 15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沒必要講啊!懂事的孩子自己都能看出來,沒必要跟孩子講,父母是如何如何辛苦把他養大,撫養成人的。生活在一個家庭裡,父母的辛苦孩子都是能親身感受到的。我小時候,我爸是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倒是我媽會經常嘮叨,我們要好好學習之類的,不然父母受的苦都白搭了。我記得我父母為了供我們姐弟三個唸書,每天很早起來給我們做飯,然後去上班工作,晚上下班還要怕照顧我們三個,確實很辛苦。我們家三個孩子都很懂事,也都很孝順,父母的辛苦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

  • 16 # 教育秀秀看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17 # 檸檬心理~

    要把家長的辛苦告訴孩子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麗穎是幾線明星?可以和鞏俐媲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