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灰灰說

    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在某種程度上無法在一個頻道博弈。成熟的投資者應有自己的投資計劃和相關的原則,對於機構投資者也一樣。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有的堅信短線為王,有的秉持價值投資,也有的依靠指數基金來獲取平均收益,所以頻道不同,不存在博弈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 2 # Xhoney琪

    眾所周知,博弈論是一門研究行為決策問題的有效理論。自從馮·諾伊曼和摩根斯坦於1944年出版的《博弈論和經濟行為》中系統提出博弈理論以來,它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學中諸多常見分析工具的重要一極。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認為博弈論正在成為社會科學研究“正規化”中的一個核心工具,甚至於我們可以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數學’。隨著社會問題的日益複雜化和利益主體的不斷多樣化,博弈理論已經逐漸深入到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公共關係學、生物科學等領域,並業已產生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經濟學乃至金融學的研究領域,其以精準的演繹模型、嚴密的數理推導以及多向的考量驗證等諸多創新思維以及新穎方法給傳統型經濟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甚至有學者聲稱要用博弈論重新改寫經濟學。由此可見,不論是從相關學科的理論提升和完善,還是基於各種實踐應用的現實考量,博弈論已經成為一種橫跨諸多社會學科並行之有效的工具典範。

       無庸置疑,21世紀的世界經濟執行必將會以現代金融業和知識產業為重心。同時,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實體產業中的擴散,是新世紀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但是如果沒有功能強大、運轉科學的現代金融體系作支撐,世界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必將大打折扣。作為現代金融體系基礎的證券市場,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資源配置和加快實體經濟快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為人們所重視,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經濟的建設過程中,證券市場可謂功不可沒。但作為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上轉變而來的帶有典型“政策式”特徵的中國證券市場,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且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環顧中國二十載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其中不乏取得了令人歡欣鼓舞的顯著成績,但其間存在的問題也更值得人們關注。諸如中國證券市場規模較小,法律法規有待健全、上市公司資訊披露有效機制缺乏、投資者“羊群行為”嚴重,特別是股市中股指的大起大落等等現象和問題,不僅與中國宏觀經濟狀況執行良好的局面是不相符和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而且也極大影響著中國金融體系的健康和穩定發展。

    基於博弈論以上種種的突出貢獻以及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同時本著理論指導實踐的原則,筆者嘗試著以博弈論作為主要經濟分析工具,吸收和借鑑國內外關於證券市場的研究成果,對中國當前證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系統性分析。透過對證券投資市場參與者偏好特徵及其相應的投資決策行為的考察,建立他們之間的博弈模型,求解博弈的均衡策略,進而找出影響策略變數的政策和市場因素。以期達到為中國證券投資市場的有序、穩健、科學發展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看法和建議。

       論文首先從博弈論廣泛而又重要的應用價值以及當前證券市場實際執行過程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和困難等兩個方面來介紹論文研究的意義與目的,同時對現階段國內外有關學者於博弈論和證券投資的研究狀況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接著對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目標和研究方法進行了相關介紹。

       其次,按照理論固有的發展脈絡對博弈論的主要內容及其產生、發展概況展開了具體闡述,並較為全面的介紹了博弈的基本型別及其均衡,說明了證券投資市場各方行為符合博弈論研究的假設條件。

       第三,對證券投資的市場環境進行了有效概括和總結,並結合實際地論述了目前中國證券投資市場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總體上來說,證券投資的市場環境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投資者所處的“物”的環境--證券市場,二是投資者所處的“人”的環境--證券市場的各方參與者。

       第四,圍繞證券市場的投資主體及其相互關係進行了“博弈性”分析和總結,從博弈論的理論應用角度進行了具體、詳細地研析和釋解。也即從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的角度,分別在完全資訊,不完全資訊條件下建立博弈模型並對其決策行為作了相應的分析,力圖對當前證券市場在執行中的各種現象及問題的本質原因進行合理解析。

       第五,對於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的現狀,從上市公司、政府監管、市場結構和投資者教育四方面對現實市場博弈環境的不公平性進行了分析,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規範市場環境、實現公平博弈的相關建議。

  • 3 # 行風財經

    機構投資者的無奈,套牢的不只是散戶。

    機構散戶化,是中國股市設計不完善的結果。

    中國股市的非理性波動,實際不是由個人投資者引起的,而恰恰是那些在股市興風作浪的“莊家”所引起,他們利用資訊、資金和持股優勢,在股市翻雲覆雨。也有人指出,由於制度缺陷,中國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並不能促進股市的穩定。

    與成熟市場相比,新興市場大起大落、巨幅震盪的特徵更加明顯,究其原因,機構投資者不夠發育固然難辭其咎,但更與新興市場規模小、流動性差、市場主體不成熟、上市公司素質不高、資訊披露不規範、市場機制不健全、宏觀經濟形勢變數較多、非經濟因素影響過大密切相關。

  • 4 # 股市鏽鐮刀

    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是如何博弈的?你這個問題,就如同問一個不會做飯的人:“你自己不會做飯,那你平時吃的飯是怎麼來的?”這個看上去雖然不太恰當的比喻,是想說明一點,機構如同會做飯的保姆或者家人,而個人投資者,就是那個不會做飯又想吃飯的人。

    在這裡,對於個人投資者的定義,我們必須要區分一下:所謂的個人投資者,有“資金雄厚”的大戶(也可以稱其為遊資),也有幾千、幾萬或者幾十萬本金的中小散戶。中小散戶和機構之間的博弈,如同一隻小綿羊遇到一頭餓狼,除了待宰的命運,沒有其它結局。就算是實力雄厚的遊資大戶,如果遇上的也是實力雄厚的機構,這些遊資仍然只是一隻小綿羊而已。

    世間之事,萬事沒有絕對。

    雖然個人投資者在機構投資者面前如同一隻待宰的小綿羊,但是隻要懂得合理的進退之道,在暗流湧動的股市裡要想做到獨善其身,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至於說如何在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博弈之間獨善其身,這裡就老生常談的必須提到兩個字:學習!

    在股市,影響一隻股票價格波動的因素很多,但能最終決定這隻股票價格上漲還是下跌的最關鍵因素,是隱身在該股的主力(可以是機構,也可以是遊資),他們大多都是手握巨資,他們的目的和廣大中小散戶一樣,都是為了在這個市場賺取最大化的利潤。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是萬億年來不變的規律,在資本市場,也在遵循著這一規律,只不過資本市場裡的強者,是真有水平的投資高手和擁有雄厚資金實力的投資者。

    作為個人投資者,要想在與機構投資者的博弈之中分得一杯羹,首先要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就是你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買入這隻股票,該在什麼價位區間買入,該在什麼價位區間賣出,這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希望你不要等閒視之。作為證券市場的弱者(中小散戶),唯一的制勝法門,只有一個:懂得跟主力合作,學會適當的時候擇機跟隨主力。

  • 5 # 中產新經濟

    個人覺得做股票有幾個方面,也就是選股能力,另外一個就是擇時的能力,再一個就是資金管理能力,最後對宏觀大環境的判斷能力。這些都是比較系統的缺一不可。我們個人投資者完全是憑感覺和運氣做股票,而機構投資者他是有良好的選股能力和擇時能力以及資金管理能力,對宏觀判斷的能力,並且隨時做好規避系統性風險的能力。所以要和機構博弈首先得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克服人性貪婪的弱點,這樣才不被機構所利用。

  • 6 # 喬立方龍回頭

    要說明的是個人投資者就不可能與機構投資者形成博弈,最多就是跟隨機構投資者的步伐而已。

    首先表現在機構投資者都是專業投資人士,而個人投資者進入門檻很低,幾乎不需要有什麼專業知識;

    其次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實力可以撬動一個股票,能夠駕馭股票走勢,個人投資者你能嗎?你再精明,你能撬動股票的上漲與下跌?

    最後機構投資者是個團隊,一支股票的建倉、拉臺、洗盤、派發幾乎都是計劃之內的,每個環節的風控、投研都是一個完整的鏈條,每個環節都有專業投資團隊在執行,有計劃、有戰略;

    而個人投資者盲從、不專業、迷茫、羊群效應都無法形成專業的投資策略,例如,今天想好的要操作的標的到明天一旦震盪修復反而不敢建倉,但要大漲的時候反而盲目追漲。

    綜上所述,個人投資者怎麼可能與機構投資者形成博弈呢?

    筆者認為能做的就是追隨機構投資者的步伐,人家吃大肉,你吃塊小肉也不錯!

    但個人投資者可以努力學習並總結經驗,不斷的形成自身的完整的交易體系。等到能夠訓練出尋找到機構投資者建倉的標的,在他們完成建倉後,個人投資者再找到一個建倉的機會,等待機構拉昇時從中獲取中間的利潤。這已經相當了不起了!除了這些,還有要判斷出機構派發的痕跡,能做到迅速的獲利了結。

    總的來講,個人投資者投資不要患得患失,不要總想著比機構投資者建倉早,也不要夢想著比機構投資者賺的還要多!要知道你是個人投資者,你不可能與他們進行博弈!磨練自己該歷練的就能成功投資!

  • 7 # 大軍說財經

    個人投資者,大多數是散戶,資金量小,資訊渠道不暢通,比如上市公司的生產情況,末來發展方向等;而機構就不同了,有專門的資料分析團隊,調研,資金量的優勢;個人投資者除非遇到大牛市或者提早潛伏要拉昇的板塊,不然,很難跑贏機構投資者。

  • 8 # 中山火炬高新區

    總體來說,個人投資者肯定是玩不過機構的,如果你沒有系統的專業知識,經歷過市場牛熊的洗禮,建議個人還是把錢交給機構打理。機構在宏觀分析,政策把握,行業研究,投資策略等等各方面都是有絕對優勢的,當然機構也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劣勢的,比如,在擇時方面就沒有個人靈活,因此,如果個人想與機構博弈,多在擇時方面下功夫。

  • 9 # 總有機會的

    如果在股市,就是大魚吃小魚,不過有時候這個大魚也吃不到小魚的,在股市上個人投資者船小好掉頭,可以隨時把自己的股票拋空,但是機構投資者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 10 # 股票價值投資陳小賤

    方法。個人投資雖然資金量小,但是買入價格還是自己決定的。不追高,不高買低賣,就虧不了。方式1。買基金,可以選擇定投基金,特別是指數基金的方式,可以獲得市場平均收益,但是無法大富大貴。方式2。買股票,以藍籌白馬股為主,不買中小盤,特別是垃圾股。

  • 11 # b140

    在博弈論裡,有一個案列叫做智豬博弈,描述的情景就很像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小豬的最優策略就是耐心等待大豬去行動,然後獲利;不要自己來回去行動,反而會一無所獲。

  • 12 # 職業交易員

    這個問題提出的非常好,去年拜訪了一傢俬募投資基金公司,收穫很多,正好借這個機會談下個人看法。

    我覺得,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根本沒法博弈。

    去年拜訪的這家投資公司總部在深圳,起家於期貨,後來擴大業務範圍到股票、債券,目前在國內私募行業已經佔據了屬於自己的地位,五度蟬聯金牛私募管理公司獎。

    這些榮譽的得來,絕對不是靠運氣,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公司2012年成立,到2015年投研人員42人,到2017年的時候,投研人員已經擴大到了72人。

    看到投研人員的數量了嗎,這就是實力最好的證明。

    我們再來看個人投資者,一個人盯著整個市場,不說股票,光期貨市場就有64個品種,這麼多品種的研究、分析,制定交易計劃、再到市場上交易、風控、管理,都有交易者一個人所為。

    不用再細說,我想各位也知道這其中的差距了吧。

    如果說個人與專業機構投資者有什麼樣的區別,我覺得主要存在這兩個方面:

    投研實力的差距--專業與個體

    除了人數方面的投研差距外,還有系統性邏輯的分析體系,這是區分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最本質的區別。

    這張圖是當時聽他們投研團隊分析股票市場時,所用到的5個維度,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的厲害關係,各種因素對個股的影響,然後綜合疊加後,整理出是否適合投資的理論。

    這第一條,其實很多的投資者並不具備這樣的分析、研究功底,更談不上對行業的判斷,選擇經濟環境下增長潛力大的行業、產業,從而選擇個股。

    個人投資者,更多的時候,喜歡參考機構投資者的研究報告,從而得出直接的結論,這就是直接性的差距,一個是分析得到結論,一個是直接參考別人的結論,交易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交易執行的過程--團隊與個人

    這家投資公司,光交易部就有9個人,分工不同,其中4個人協助風控工作,重點監控投資過程中,非系統性的風險,這些個人投資者都是不具備的。

    作為投資市場的單個個體,很多人自己分析了,自己操作,這麼多的品種、機會,情緒性的影響,生活瑣事,心態,都會影響到具體的操作過程。

    而機構投資者則不用擔心這些問題,只關心自己的工作職責,就像交易部只需監控具體的交易,持倉頭寸的管理;風控部需要關心的是持有的倉位是否超出了資產管理計劃所限制的風險,虧損的額度,至於怎麼樣處理,按照投資委員會制定的計劃就行了。

    這就是具體執行過程中的區別,一個人承攬全部的工作,和一個公司每個人只承擔其中的一部分,不用說,也能知道執行結果吧

    對待市場的態度--投資與投機

    事業心,也許是個人投資者最缺失的。

    機構投資者追求的是長期、穩健的收益,不在於短期的暴利,只看重一定時間內,這個時間可能是一年、或幾年內最穩定、勝率最高的投資品種、市場機會。

    個人投資者,則追求的是短期內的暴富,最好一張單子進去,翻幾倍的那種,可這樣的機會哪有那麼多,一年能有一次就不錯了。

    就像棉花期貨從8000/噸漲到34000/噸的2010年,已經過去10年了,截止到今天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機會。

    市場上凡是大的機會,都需要時間、時機具備了,才能醞釀的出來。

    俗語講,萬事具備,東風就來了,大的投資機會也是如此。

    那麼這樣說,是不是意味著個人投資真的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肯定不是,機會少,不代表沒有。

    可以把時間聚集、精力聚集,把精力集中到一個品種,或者一個市場上,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好這件事。

    就像馮成毅老師,十年只關注銅一個品種,日久天長,做的風生水起,被行業內人尊稱為“銅王”,自然賺錢也應該容易的多吧。

    如果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們能夠秉承這樣的態度和毅力,專注於一個品種上,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去積累、厚積薄發,會有做不成的事情?

  • 13 # 莫吝

    其實,我覺得你的這個想法就有問題:你要與之博弈的物件不應該是機構投資者,而是其他散戶。

    擺正對手其實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作為散戶,無論是從專業性、資金量、資訊量等各個方面,都無法與機構匹敵,那你憑啥還能贏得過機構呢?

    人家就是專門做這個工作的,有無數專業的人就為了做好這一件事情,他們要麼具備非常專業的投資知識,天天研究相關投資產品的走勢,收集相關資訊,做出有價值參考性的研究分析報告,要麼具備充足的操盤經驗和技巧。

    而個人投資者呢?只有單打獨鬥。你真的覺得你能打得過一個專業化的團隊麼?

    所以,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博弈沒有意義。

    我們要博弈的物件是同為個人投資者的其他人。

    假設市場上有10000個個人投資者和10個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不是我們博弈的物件,所以咱們不去管他。這10000個個人投資者才是我們博弈的物件。

    如果我們的專業性、經驗、技巧等方面沒超過一個人,我們賺錢的機會就會提升一些,如果你能排在在10000個人中的第一名,那麼即使你超不過機構投資者,也是至少不是虧錢的那一個。

  • 14 # 小遊資成長之路

    這個問題問的不太合適,個人投資者只能跟隨機構喝湯,和機構博弈真心談不上。

    機構投資者是一些金融機構,包括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北上資金、投資信託公司、銀行、信用合作社、保險公司等組織,而機構選股通常有獨特的標準,機構票特點如下:

    1、好的基本面通常是行業龍頭

    這樣的公司要麼有好的現金流,要麼是低PE、低PB、ROE比較高,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每年主營業務增長25%,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漲幅。如果其他業務仍能保持快速發展,這說明公司未來發展速度很好。

    通常才季報半年報和年報上都能體現,這些公司也通常是行業中的龍頭和細分龍頭。質地通常不錯,當然也有一些公司某些方面會有缺陷,不過這也不影響機構持倉買入,比如存貸雙高的康得新和東旭光電就出現了存貸雙高,也有部分機構踩雷。

    2、喜歡抄底、長線持有

    很多機構持股週期都比較長,特別是北上資金,自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北上資金則一路加碼A股,經常低位抄底高位逃頂,被認為是最聰明的資金。

    3、喜歡困境反轉,看好長期成長性

    業績開始出現反轉的個股也是精選個股常用的方法。例如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伊利利潤下降,被大幅度拋售,但這恰恰是底部區域。中興通訊在2018年貿易戰利空中大跌,社保基金底部建倉買入

    總結:

    瞭解了機構持有股票特點,我們只需要在財報上或者個股F10中10大流通股東中就能發現機構的身影。通達信也可以輸入880806查詢社保重倉個股。我是主力控盤分析,師承南京某遊資和廣州某私募基金經理,更多幹貨分享請關注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配置一臺玩絕地求生的電腦,大概需要哪些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