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說古代的男人鬍鬚留的越長越是長得好,是真的嗎?
5
回覆列表
  • 1 # 大學僧來啦

    作為一個浸淫古言詩歌的顏控妹子,我來列舉一下古代經典和言情裡關於男色的描述。

    人們常用“貌比潘安”來誇讚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儼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麼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美到什麼程度呢。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晉著名文學家。

    史書上直接說潘安長得漂亮的就三個字———“美、姿、儀”。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氣質又好。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潘安在當時已經擁有一大批死忠的“粉絲”了。《世說新語》中記載,潘安每次出去遊玩,都會有大批少女追著他。追著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給他獻花,又是給他獻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夠滿載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

    有哩語“英俊瀟灑似潘安、風流倜儻塞宋玉、才高八斗過子建 。”

    此外,宋玉,蘭陵王,曹植等也是歷史傳說中的美男子。

    再比如,

    魏晉南北朝時期詩人阮籍曾寫詩:“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懌若九春,罄折似秋霜。流盼發姿媚,言笑吐芬芳,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衾裳。”描寫的是古代安陵君與龍陽君,安陵君貴族出身,有文化,有修養,而且十分精於世道,很會做人。少年時俊美可人,青年後瀟灑誘人,學識淵博,性格沉穩,放眼一瞧,迷倒仰慕者黑壓壓一片,其魅力非能用語言描述。龍陽君生活在戰國年間,是魏安釐王的男寵。他貌美嫵媚,後宮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龍陽君是中國歷史上較早有記載的男同性戀,龍陽也成為後世男色的代名詞之一。

    又如個人十分喜歡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中,描寫賈寶玉的經典語句:“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也是一時沉浸不已。

    以下是一些曾讀到過的關於“美男子”的描述;

    1、叔夜之為人也,遙遙若高山之獨立. 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2、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3、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 視而有情.

    那身穿水墨色衣、頭戴一片氈巾的,生得風流韻致,自然是個才子。

    4、用「美男子」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身高近七尺,偏瘦,穿著一襲繡綠紋的紫長袍,外罩一件亮綢面的乳白色對襟襖背子。袍腳上翻,塞進腰間的白玉腰帶中,腳上穿著白鹿皮靴,方便騎馬。烏黑的頭髮在頭頂梳著整齊的髮髻,套在一個精緻的白玉發冠之中,從玉冠兩邊垂下淡綠色絲質冠帶,在下額繫著一個流花結。

    他的面板很白,就像絕大部分的南宋文人一樣;但因為面板白,俊美的五官看起來便份外鮮明,尤其是雙唇,幾乎像塗了胭脂般紅潤。但他相貌雖然美,卻絲毫沒有女氣;尤其是那雙眼睛,看起來既聰明又驕傲。

    5、白衣黑髮,衣和發都飄飄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飄拂,襯著懸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他的肌膚上隱隱有光澤流動,眼睛裡閃動著一千種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畫,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 這種容貌,這種風儀,根本就已經超越了一切人類的美麗。他只是隨便穿件白色的袍子,覺得就算是天使,也絕對不會比他更美。這種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態,竟是已不能用言詞來形容。

    面如冠玉 長身而立,貌賽潘安,劍眉星目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6、 只見那人俊美絕倫,臉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稜有角的臉俊美異常。外表看起來好象放蕩不拘,但眼裡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讓人不敢小看。一頭烏黑茂密的頭髮,一雙劍眉下卻是一對細長的桃花眼,充滿了多情,讓人一不小心就會淪陷進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適中的紅唇這時卻漾著另人目眩的笑容。

    7、高挑秀雅的身材。衣服是冰藍的上好絲綢,繡著雅緻竹葉花紋的雪白邊和他頭上的羊脂玉髮簪交相輝映。巧妙的烘托出一位豔麗貴公子的非凡身影。那笑容頗有點風流少年的佻達。下巴微微抬起,杏子形狀的眼睛中間,星河燦爛的璀璨。他穿著墨色的緞子衣袍,袍內露出銀色鏤空木槿花的鑲邊。腰繫玉帶,手持象牙的摺扇。欄外的花園裡,芙蓉月下妖嬈,淺紅色的新蕊,明媚的像要召喚回春天。

    8、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當然,自古美人不分男女,我也收集了一些表達美人的詩文辭藻,希望提供給讀者,在寫作時可以用到:

    有萬夫難敵之威風、似撼天獅子下雲端、如搖地貔貅臨座上

    含詞未吐,氣若幽蘭。

    膚如凝脂,吹彈可破,如絲綢之光滑,蘆葦之柔韌!

    韋莊:“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人面桃花相映紅,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

    張先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閒花淡淡香。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喬吉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

    夢後樓臺高鎖

    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

    微Swift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

    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雲歸

    李煜

    雲一糹咼,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芙蓉如面柳如眉。雪膚花貌參差是

    風吹仙炔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日光斜照集靈臺,紅樹花迎曉露開。昨夜上皇新授菉,太真含笑入簾來。

    錿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玉樹臨風、風流倜儻、英俊瀟灑、英姿颯爽、身軀凜凜、相貌堂堂、鳳眼生威、儀表堂堂、高大魁梧、眉清目秀、相貌堂堂、風流倜儻、 瀟灑閒雅、一代天驕

  • 2 # 逆戰西訣

      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祖籍河南中牟縣大潘莊。西晉著名文學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嶽二十歲,時晉武帝躬耕藉田,嶽作賦以美其事,灑灑千言,辭藻優美,為眾所疾,遂十年不得升遷。嶽三十餘歲出為河陽縣令,令全縣種桃花,遂有“河陽一縣花”之典故。有政績,太傅楊駿引嶽為太傅主簿。楊駿被誅,被除名。他性輕躁,趨於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併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孫秀當政,遂夷三族。

      潘安在文學上往往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古語云“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試圖遠離政治紛紜,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親近自然,渴望自由,嚮往隱逸,享受閒居之樂的高雅情懷。

      宋玉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崇尚老莊,戰國時期鄢(今湖北宜城)人,楚國文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於屈原之後,為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所作辭賦甚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東牆”的典故皆他而來。

      蘭陵王

      高長恭相貌柔和內心豪壯,聲音姿容很不錯。高長恭擔任將領時,親自辛勤處理瑣細小事,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使是一個瓜幾個果子,也一定和將士共同分享。起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列舉他的貪贓之事,被免除官職。等到討伐定陽,陽士深在軍中,擔心災禍到來。高長恭聽說此事說:“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於是求小的過失,用棍棒打了陽士深二十下來使他安心。高長恭曾經入朝而隨從都散去,只有他一人,高長恭獨自回來後,沒有責罰他們。武成帝獎賞高長恭的功勞,命令賈護買妾二十人送給他,高長恭只接受其中的一個。有一千金的債券,臨死那天,把它們全部燒掉。

      衛玠

      衛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衛瓘,晉惠帝時位至太保,父親衛恆,官至尚書郎,是著名書法家。衛玠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永嘉四年(310年),遷移南方。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

      思夢患病

      衛玠幼年時,詢問尚書令樂廣人為什麼會做夢,樂廣說是因為心有所想。衛玠說:“身體和精神都不曾接觸過的卻在夢裡出現,這哪裡是心有所想呢?”樂廣說:“是沿襲做過的事。人們不曾夢見坐車進老鼠洞,或者搗碎姜蒜去喂鐵杵,這都是因為沒有這些想法,沒有這些可模仿的先例。”衛玠便思索沿襲問題,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終想得生了病。樂廣聽說後,特意坐車去給他分析這個問題。衛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後,樂廣感慨他說:“這孩子心裡一定不會得無法醫治的病!”

    ――――――――――――――――――――

      中國古代美男標準

      三庭指臉的長度比例,把臉的長度分為三個等分,從前額髮際線至眉骨為上庭,從眉骨至鼻的下端為中庭,從鼻底至下頦為下庭,各佔臉長的1/3。

      五眼指臉的寬度比例,以眼形長度為單位,把臉的寬度分成五個等分,從左側髮際至右側髮際,為五隻眼形。兩隻眼睛之間有一隻眼睛的間距,兩眼外側至側髮際各為一隻眼睛的間距,各佔比例的1/5。

      四高,第一是,額部;第二個最高點,鼻尖;第三高,唇珠;第四高,下巴尖。

      三低:兩個眼睛之間,鼻額交界處必須是凹陷的;在唇珠的上方,人中溝是凹陷的,美男的人中溝都很深,人中脊明顯;下唇的下方,有一個小小的凹陷,共三個凹陷。

  • 3 # 稀鴿

    屈原的《離騷》中就曾經提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詩中提及的“美人”就是指當時的統治者楚懷王。至於對美男的標準,古人是眾說紛紜,說法不一。古書中對美男的外貌描寫很多,如“面若粉施”、“鼻若懸膽”、“丹鳳含威”、“面如冠玉”等等,均是對男子容貌的一種審美標準。

    一、儀容儀態   

    潘安,人稱“美姿儀”,史書中記載:其人“姿容好,神情亦佳。”也就是外貌又好,儀態氣質又好的意思。人們常用“貌似潘安”來形容一個男人的俊帥,潘安儼然成為了美男子的代言人。因為他長得美,在後世文學中,“檀奴”、“檀郎”、等都成了俊美男的代名詞。   

    別以為潘安是一個文弱書生,雖然長相俊美,但是據研究潘安10多年的專家研究表明:潘安雖然面板白暫,但卻是一個尚武的健壯青年,相信這又為潘安加分不少。甚至在後來,由於潘安仕途不得志,32歲時已經滿頭白髮,而“潘鬢”也成為了唐宋文人形容自己白頭的又一個頻率最高的形容詞。   

    除了這個這個典故,而“才過宋玉,貌賽潘安”、“連壁接茵”、“潘安再世”、“玉樹臨風”、“子建才,潘安貌”、“陸海潘江”等等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這位驚世美男。可見潘安的姿容在當時是多麼備受稱讚。  

     

    二、文學造詣   

    除了有出色的外表,過硬的文學造詣也是古代俊男不可或缺的。   

    潘安是官宦子弟出身,其祖父為安平太守,其父為琅琊內史,這要放在現代,絕對是個正宗的官二代富二代。因此,潘安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少年時期就有“嶽藻如江,濯美錦而增絢”的美譽。   

    潘安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他與西晉文學家陸機齊名,號稱“陸才如海,潘才如江”,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就曾寫道:“名灑潘江陸海云爾。”潘安出版過很多個人詩集。他善綴詞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出了太康文學講究形式美的特點。他還是當時小有名氣的文學團體“金谷二十四友”的成員。   

    潘安“善為愛哀諫之文”,今存有《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情著稱,他大大地在西晉時期把“賦”這一文體發揚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賦》、《閒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等等都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他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特別是《悼亡詩》更成為中國文學史悼亡題材的先河之作。   

    三、工作抱負   

    作為天下第一美男,他之所以能夠千古流芳,決不僅僅是因為外表貌美如花。他和那些所謂美貌的“男寵”本質不同。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經濟條件相對優越。潘安也曾入朝為官,政治上有一定的才能,當時他還加入了當時的皇后賈南風為首的賈氏集團,曾有過一時風光。當然,到最後由於個人對政治的強烈野心,導致誤入歧途,這就是後話了。   

    四、感情真摯   

    如同現在的電視劇男主角一樣,作為一個才貌雙全的男人,必然要有一副俠骨柔情。潘安就是一個絕佳的證明,他是一個至情至孝之人,對待自己的妻子、母親甚至是胞妹,都有著一份濃濃的情意。   

    潘安曾經著過一首詩,名為《陽城劉氏妹哀辭》,詩以比興開頭,以鳥徘徊於林,哀鳴不絕為頭,述說自己對胞妹的不幸早逝感到哀傷。試問,一個連自己的妹妹都如此關懷眷戀之人,怎能不讓世間之人為之動容?   

    至於對自己的妻子,潘安更是情深款款,潘安與妻子可以說是一門娃娃親,從訂婚到完婚,兩人經歷了17年的漫長戀愛歷程,感情篤定,矢志不渝。在那個三妻四妾,習以為常的年代,潘安也是從一而終。在其妻子過世以後,潘安更是作了一首開創中國文學史悼亡題材的先河之作《悼亡詩》,詩中用哀婉的語氣表達出其對亡妻逝後的相思不捨之情。   

    除了對愛情忠貞不二,潘安還是一名孝子。自潘安父親死後,潘安一直帶著潘母一起居住。在當年潘安任長安令時,一天,母親身體不適,偶然小恙,病痛中產生強烈的思鄉之情,潘安得知後決定送母親迴歸故里並棄官奉親,以盡孝道。《二十四孝》中還對“棄官奉親”這一故事有過記載:棄官從母孝誠虔,歸裡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從潘安還有天下眾多公認的美男子的身上可以看出,他們之所以能夠千古流芳,皮囊俊朗固然重要,但是其文化修養、個人特長、思想品德的高遠也不可或缺。雖然未必在操守和品格上決然的無可挑剔,但都是在某個方面有所作為,或者是寫文著詩,或者著史修典,如上文提到潘安開創悼亡題材先河;也或者叱吒沙場,或者是超凡脫俗,如古代“戰神“蘭陵王。因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求意蘊內涵的國家,對藝術如此,對人更甚。對於美男的評定,從來就不是一條標準走到底,正所謂形神合一。這些美男們如果不是擁有先天的美好條件、後天的勤加修煉,是根本不可能造出如此清新俊逸、超凡脫骨的“美男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文學大家的作品不容易讀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