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種花兔ow

    不完全對,但也有一定道理。蚌鶴相爭,漁翁得利。李氏父子就是漁翁。#歷史#

    那麼,楊廣做了哪些宏偉工程呢?一個就是京杭大運河,調集了百萬民工,幾年時間就完成了,這條運河至今為南北水運發揮著作用,確實能帶動運河周邊經濟的發展。第二個是出征高句麗(現中朝邊境一帶),穩定了邊疆局勢。第三個就是鎮壓起義。因為前兩項工程,消耗了太多人力物力,老百姓不堪重負,爆發了農民起義,楊廣在征戰高句麗的同時還的與國內起義軍作戰,進一步消耗了國力。

  • 2 # 戈壁老老楊

    筆者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唐朝當然不是楊廣打下來的,相反唐朝是取代了楊廣的隋朝,但並不能就此說明楊廣是昏庸、無能的,相反楊廣當政時搞得很多制度或策略都被唐朝,特別是李世民登基後的唐朝延續了下來,包括楊廣在位時搞得一些大的工程對後世一直都有影響。綜合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開鑿運河,楊廣調集百萬士兵和民夫開鑿了大運河,為此逼反了多少人,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大運河連線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兩大流域的商業和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是現在也還在發揮作用。2.修建洛陽,楊廣調集了二百萬民夫修建了洛陽,因為洛陽的修建,從秦代以來中國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偏西的長安、開始東移到中原一代,便於國家的管理,唐朝就是實行的雙京制,當時的東京洛陽就是楊廣時修建的。3、東征高麗,楊廣敏銳的看到了高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三次遠征高麗,後來唐繼續打高麗,一直到唐高宗的時候,才徹底將高麗打敗。4.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度,這個對後世的影響就更不用說了,一直延續到了清末。後來被西方人學去,變異為公務員考試,到現在還在用。5.開通絲綢之路,使隋朝成為一個開放式的帝國,而且楊廣還被草原部落尊為“天可汗”,比李世民早了三四十年。 綜以上可以說明楊廣治理國家的戰略水平是很高的 ,不是個昏君,那為什麼全天下的人都反對他呢,因為他是個暴君,殘暴的君主,不知道體恤老百姓,比如為了早日開通大運河,讓老百姓連續多日在水裡幹活不準上岸 ,很多老百姓腰部以下被水泡的長了蛆、或者直接就死在了河裡。修長城時兩次調發民夫一百多萬,修完長城直接死了一半,造成“天下死於役” 的慘景。 天下百姓活不下去只得造反,楊廣最終也落得“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唐朝李世民登基後,很明智的總結出“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避過了前隋所犯的錯誤,同時在制定國家發展策略時,高度借鑑了楊廣的戰略思想,要從這方面說的話,楊廣還是為唐朝的強大間接的做了貢獻,只不過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 3 # 飛奔而來的橙子

    並不是全靠楊廣,而是隋朝的底子厚,一直延綿到唐朝還沒有完。

    隋朝建立以後,隋文帝與民休息,政策不錯,加上氣候也給力,這一時期北方的氣候比較溫暖溼潤,雨水充足,所以幾乎年年風調雨順。

    糧食產量好,國家稅收就高,隋末戰亂不休也沒把隋朝的底子給打完。

    隋朝就好比是鯨落,隋末戰亂就是鯨落後爭相分食鯨魚的屍體,只不過唐朝這條魚實力強大,後來就幹掉了所有的分食者,自己獨佔了這條鯨魚,自然就肥的流油。

    那這條鯨魚有多肥呢?大運河和科舉制就不說了,一個是經濟上的,一個是政治上的。只說一個方面,當時常平倉裡儲滿了糧食,一直到唐高宗時期還沒用完,就說隋朝有多富吧。

    當然,這與隋煬帝並不將常平倉裡的糧食分給小民也有關係,但我們不能否認隋朝的富有。

    隋文帝給楊廣打的底子真的是超級好,比秦始皇留給秦二世的天下要好多了。隋朝滅亡完全是隋煬帝自己的責任,不作不死說的就是他了。

  • 4 # 書言72

    隋朝末年起義四分五裂 那些吹楊廣的都是些不懂歷史 隨便看了幾篇自媒體文章的人 國家應該出臺法律限制自媒體 什麼亂七八糟的都能發表

  • 5 # 坤侖江山

    這個楊廣是隋朝皇帝,他被滅掉才有的唐朝天下,怎麼唐朝強大全靠楊廣?這個說法確實有點荒謬,唐朝的強大多虧了李世民才是正經。

    公元617年,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父子從太原起兵佔領長安,一舉奠定大唐基礎,隨後李世民親率大兵,先滅劉武周、宋金剛,後平竇建德,困降王世充,在打跑劉黑撻後佔領河北和山東大部,大唐天下三分功勞有其二。與李建成、李元吉決戰宣武門稱帝后,開創了貞觀之治盛世天下的局面,所以說唐朝強大全靠李世民才對。

    而楊廣繼承隋朝天下以來,窮兵黷武,御駕親征三次攻打高句麗均鎩羽而歸勞民傷財,後來又為了去揚州賞花,竟然不惜動用幾百萬勞工修建京杭運河,橫徵暴斂讓百姓生不如死,把一個好好的大隋江山折騰的千瘡百孔民不聊生。他對後來的唐朝最大的貢獻就是留給了大唐一個四分五裂的爛攤子,極度需要休養生息的百姓和疲憊不堪的軍隊。

    唐朝建立後對應的政策也陸續出臺,符合了當時與民休息的需求,對外實行和親避戰政策,對內普查戶口、鼓勵桑農、完善科舉等等舉措,終於迎來了名聲享譽世界的大唐盛世時代。

  • 6 # 劍丶不劍

    不是楊廣打下來的,是唐朝繼承了隋朝的優勢資源。

    隋朝雖短但做了很多影響後世的事情,現在就說兩個:科舉制度、大運河。

    科舉制度是隋朝才建立的,也是中國史上的首次。科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階級之間的壁壘,平民子弟也可以透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在朝堂之上出現了出身卑微的平民,這是之前朝代不能想象的。平民子弟透過科舉進入決策層,因為他們來源於基層,更加了解基層,知道底層人民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在決策的過程中更能體諒底層人民的艱辛。科舉制度的創立是隋朝的巨大貢獻,影響了後世所有的朝代。唐朝完美的繼承了這一制度,因此唐朝時期的盛世與科舉制度密不可分。

    隋朝大運河起初是為了加強對南方地區的統治,後來大運河對南北的商業、農業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北方乾旱少雨多發旱災,南方雨水充沛多發澇災,大運河也就是今天的南水北調;把南方多餘的水資源運到缺水的北方,對於南北方農業都有好處。其次運河聯通了南北地區,貨物、人員流動更加方便和快捷,促進了當時商業貿易。

    但是由於隋朝開通大運河太急於求成,導致民不聊生,最後只能滅亡。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關係,李淵也是隋朝的棟樑,掌握著兵權。後來李淵征戰天下也是用的起初隋朝的兵力。

    楊廣在隋朝的很多措施被後世的唐朝繼承了,開通的大運河也為後世留下巨大的遺產。

    因此,我認為是唐朝繼承了隋朝的優勢資源,並不是打來的。

  • 7 # 好奇觀古今

    開大運河、立科舉制度等等的主要工作是其他朝代做的,主要功績也是其他朝代的,不是隋朝楊廣的。(此回答的其他段落裡有具體說明。)是其他朝代“功在千秋”“利在千秋”。楊廣沒有“功在千秋”“利在千秋”。楊廣接手的前人留下的產業與局勢,是古代中國最豐厚、最好的之一,但是卻被楊廣迅速敗壞了。多虧後來其他人結束了楊廣留下的隋末惡劣形勢,否則,華夏就要被楊廣搞的滅亡了,就要被楊廣造成的惡劣形勢搞的滅亡了。即使把那些豐功偉績都算作楊廣的,楊廣給華夏造成的破壞仍然遠大於功績。綜合楊廣的功過,楊廣的總影響是嚴重損害了華夏、造成華夏面臨滅亡的惡劣局面。其實,楊廣是罪在千秋,楊廣是既罪在當時、又罪在千秋。多虧後來其他人結束了楊廣的留下的惡劣形勢,阻止了罪在千秋。隋朝有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龐大疆域、大量人口人力物力、強大國家),本來即將迎來盛世了,但是卻被楊廣短短數年就敗壞成了隋末爛攤子與惡劣局勢,嚴重損害了華夏,楊廣不僅敗壞了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還對後面的朝代造成了極大困難與負面影響。隋朝楊廣造成極其嚴重的隋末大亂,徹底敗壞了北周留下的豐厚遺產(龐大疆域、大量人口人力物力、強大國家),嚴重削弱華夏,人口戶口銳減到約200萬戶,疆域大量丟失,嚴重分裂,內外眾多強敵,連吐谷渾都返回故地還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縣卻防禦不了;隋朝楊廣過度優待突厥,結果隋末突厥崛起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極盛程度,一度圍楊廣於雁門,楊廣脫險後至死沒報此仇,至死沒能削弱突厥,隋末dong突厥還把河西、隴右、陝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等地納入勢力範圍,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隋朝楊廣不收拾他留下的隋末爛攤子與惡劣局勢,反而到江都去醉生夢死去了……隋朝楊廣留下的是隋末爛攤子與惡劣局勢,華夏面臨外敵突厥吐谷渾等N胡亂華的危險,隋朝楊廣是既罪在當時,又罪在千秋。多虧後來李淵李世民擊敗眾多強敵,改變了惡劣局勢,阻止了“罪在千秋”。

  • 8 # 長安女子唐歌

    唐朝的強大當然不是楊廣打下來的。,而是唐朝從隋朝繼承來的。隋朝天下的統一有一半是楊廣打下來的。 大隋建立之初中原並未統一隻具有北方地盤,北方的地盤是由北周的皇帝宇文邕打下來的。北周皇帝宇文邕不幸夭亡,他的繼任者宇文贇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只對風花雪月和吃喝玩樂有興趣。對治理國家統一天下毫無興趣,因此政權旁落岳父楊堅手中。在宇文贇暴斃之後,宇文贇的兒子年幼用,太后楊麗華不得不依靠父親主持大局。這樣北周的皇權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楊家手中。楊堅的稱帝,也是水到渠成的。

    不管後人如何評述,楊堅如果不稱帝就會重蹈宇文護覆轍。

    楊堅稱帝建立了大隋朝。隋朝只有中國的大半壁江山。隋朝成立之後,楊堅派楊廣做晉王,率兵出征南方。後來在陽間的率領之下蕩平陳國,統一天下。天下一統的局面是由楊堅父子建立的。

    唐代接手隋朝的時候是一個爛攤子,到處都有反叛。 在李世民父子和眾多江湖好漢同心協力之下。透過兼併各個擊破等方式,最終統一了大唐。大唐是在隋朝的基礎上建立的,說大唐的天下是隋代楊廣打下來的,這不太恰當。統一中國卻有楊廣一份不可毀滅的功績。

    楊廣在位時間雖不長,但卻做下了不少驚天偉業。楊廣的開通運河為大唐留下了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使大唐經濟復甦,稱霸世界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隋朝大,唐朝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至少要多奮鬥100年。從這個角度上講,隋朝是有功於唐朝的。原本隋朝的楊堅就是,唐太祖李淵的姨夫。唐太宗李世民和楊廣是姨表親,他們在北周時代都是北周八大柱助國,他們都是士族門閥。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個統治集團在中國延續了近千年。

    不論從哪個角度上說,隋朝都為唐朝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說到隋朝對唐朝的貢獻當首推隋帝楊廣,楊廣過快的經濟建設步伐對當代來說是民力使用過度,對後繼的唐朝來說,是坐享其成。運河的開鑿,東都洛陽城的建立。為後世唐朝稱雄世界奠定了物質基礎。

    隋朝打下地外交基礎,也順利的將太宗李世民送上了天可汗的寶座。所以說隋朝對唐朝的貢獻非常的巨大。沒有隋朝這顆墊腳石;唐朝不可能走的這樣快,這樣高這樣遠。

  • 9 # 史相雲

    關於這個問題,正確的表述應該是:隋煬帝客觀上為大唐的建立與繁榮奠定了基礎,唐朝的很多典章制度也繼承於隋朝,有個成語叫“唐襲隋規”。因此這牽扯到了隋煬帝的功與過,以及和唐代的關係。我們例舉以下幾個事來說明:

    一 修運河與洛陽城。這是隋煬帝最廣為人知的事。而運河對於後世王朝具有著深刻的影響。首先,它貫通了南北1000多公里,南北方的物資運輸,經濟交流從此更加緊密。直到今天,在運河杭州段,依舊有很多貨船在上面穿梭。

    其次,隋煬帝將運河的中心設在洛陽,並將首都置於此,使中央王朝能更有效的控制南北,維持大一統的局面。後來的唐朝就是利用了這個優勢,在征討高句麗的時候透過運河來運送軍隊。雖然修建運河產生了一定的勞民傷財,但確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二 開科取士。 隋煬帝在父親的基礎上建立進士科,正式開始科舉考試。由此帶來了幾個方面的好處:第一、天下學子第一次有機會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同時也打開了下層人士通往上層階級的通道。雖然這樣做會侵吞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自南北朝以來一直靠蔭恩、血緣世襲的貴族。但在長遠上看是有利於人才的迴圈與國家發展的,唐代許多名臣都是寒門出身,透過科舉考試實現了“登天子堂”,如唐太宗的宰相馬周,唐代宗宰相元載等。科舉考試延續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廢除,可見其對歷朝歷代的重要性。

    三 打擊關隴貴族。隋唐兩代脫胎於南北朝特殊的政治結構,皇權一直受到關隴貴族的影響,就像一個毒瘤一直影響著隋唐的皇權與國家發展。隋煬帝算是第一個嘗試打擊關隴貴族的皇帝,比如前面提到的修運河、遷都洛陽、開創科舉制、以及建洛陽糧倉、扶植南方士族等措施,他都是為了擺脫關隴規貴族的控制,更好的集中皇權,促進國家的發展。後來的唐朝在隋煬帝的基礎上,繼續打擊關隴貴族。直到武則天時期才基本完成這個使命。近代陳寅恪先生說:“武曌則以關隴集團外之山東寒族,一旦攫取政權,久居洛陽,轉移全國重心於山東,中進士詞科之選舉,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貴族階級”。武則天能徹底消滅關隴貴族,正是在隋煬帝開運河、建科舉等制度基礎上實現的。

    因此,大唐的繁榮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隋朝的基礎上,並繼承了隋朝的許多政策,諸如科舉制等。另外,隋唐兩朝都是從西魏的政治框架延展出來的,都有鮮卑族的血統和親戚關係(唐高祖和隋煬帝是表親),因此我們可以把隋唐看做是一體的兩個階段。只不過隋煬帝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最後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導致隋朝滅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完全是隋煬帝過於壓迫人民造成的嗎?

  • 10 # 影樂咖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隴西李氏家族在隋末戰亂,天下群雄並起的時代大背景下,滅隋建唐。

    隋朝第一任皇帝,隋文帝楊堅,在接受北周靜帝的禪讓而登基為帝,建立隋朝,進而統一天下。

    在他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改革下,國力達到了頂峰,出現了萬國來朝的局面,史稱“開皇之治”。

    在他之後,隋明(後被改為煬)帝楊廣繼位。這可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雖有能力,卻把他老爸辛辛苦苦經營的江山任性揮霍,導致天下群起反抗,最終王朝易姓。

    李氏家族趁勢而起,建立唐朝。並且在李世民時代,變成天朝大國,連吐魯番都稱其為“天可漢”。可是這都是建立在隋文帝當時積累下來的雄厚底子上。唐朝的很多制度都是延續隋朝的制度,而當時大力發展的江南地帶,也沒受戰亂影響,使得唐朝在開國之後,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所以說,唐朝是靠李氏家族自己打下來的,但是發展卻是建立在隋朝雄厚的底子上的。

  • 11 # 舊書齋

    這種說法,比較扯淡。不過隋朝轟然倒塌,的確是楊廣的“功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非常扯淡的言論,如果按照馬哲的觀點看,那就是缺少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問題。

    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首先就是要了解一切的前因後果,要系統的看待問題,而不是隻看一點而不看全部。但對於自己喜歡的人物,難免就會以偏概全。

    我記得以前聽過蒙曼老師說隋文帝非常偉大,說道在隋文帝在位時期,戶籍達到了840萬戶,人口達到了西漢水平。為了證明隋文帝的偉大,蒙曼老師舉了一個例子,漢末戶籍數只有120萬戶而已。看似很客觀,實際上非常不客觀。

    雖然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天下大亂,但人口數依然程波浪形增長,到了西晉初年,人口達到了四百萬戶,北魏達到了五百萬戶,北周時期達到六百五十萬戶,到了隋文帝統一天下之後,戶口數已經超過700萬戶。而到了隋煬帝時期,已經達到了890萬戶,這就是人口基數的不斷增長。這是一個長時間積累的結果,而不是一個人的功勞。

    第一、戶口數量問題

    因為很多人對於楊廣非常喜愛,所以簡單的看到了890萬戶這樣的強大,認為唐朝沾了隋朝的光。這是不客觀的,因為在隋朝末年十餘年的動亂中,人口大幅減少,唐初戶口數不足兩百萬戶,幾乎一夜回到解放前。

    由此可見,楊廣給唐朝留下的戶口數量,少的可憐,國家戰亂不休,千瘡百孔,是一個相當爛的爛攤子。如果縱向比較歷代開國,單從戶口數來看,唐朝是獲得前代遺產最少的一個朝代。而從唐太宗開始,唐朝用了20年的時間,才突破三百萬戶。

    由此可見,隋煬帝楊廣全盛時期的890萬戶,並沒有太多留給唐朝,唐朝不得不一邊開疆擴土,一面休養生息。

    第二、外部環境問題

    一些說法中,將隋文帝分裂突厥、隋煬帝滅掉吐谷渾、三徵高句麗,作為唐朝撿漏的證據。這也是不客觀的說法。首先,吐谷渾在隋朝開始動亂之時,就已經復國,而且當中原大亂之時,吐谷渾卻得到了長足發展,完全恢復最初的實力。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高句麗,高句麗的確在隋煬帝三徵高麗的時候,元氣大傷,但隋朝損失更大,單被高句麗鑄成京觀的隋軍將士的遺體,就有三十萬之多,而丟失的軍械輜重糧草更是不可勝記。再加上隋朝動亂,高句麗完全恢復了實力,在唐朝初年的時候,可以一次性動員十五萬精銳部隊參加戰鬥。可見唐朝沒有撿漏。

    至於東突厥,隋文帝時期的突厥分裂,的確獲得很多好處。但東突厥實力的恢復,也是相當可怕,在隋煬帝時期,東突厥已經是一個可以動員20萬騎兵的大國,實力和當年匈奴不相上下,更是囂張到在雁門關圍困隋煬帝。可見,東突厥的實力非同小可。

    到了隋朝滅亡之時,東突厥、西突厥、高句麗、吐谷渾都恢復到了巔峰時期的水平。而唐朝卻一窮二白。如果在縱向對比一下,唐朝在建國之時,外界環境相當惡劣。

    第三、大運河的出現

    這是隋煬帝楊廣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遺產,唐朝也的確因此獲利。但這也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之時,大運河已經遭到了各種破壞,大量溝渠堵塞,很多溝渠被人為切斷。唐朝建立並且統一天下後,花費了大力氣,不斷地修繕,重新開鑿這些大運河,這才保證了河渠的暢通。而歷朝歷代,也都是在不斷地修繕中,維持的大運河的執行。雖然大運河是楊廣的功勞,但並不意味著,楊廣開鑿完大運河之後,唐朝就坐享其成。相反,在唐朝初年,因為運河的破壞 和堵塞,利用率並不高。

    回到問題,就會發現,要說隋煬帝楊廣對後世沒有貢獻,那是扯淡,但要說唐朝的強盛全靠楊廣,更是扯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的種植業怎麼樣,種植什麼創收比較好,而且比較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