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刀魚的心願

    這個問題分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主觀上,武則天雖然獨斷專權,但是除了這一點以外做的其餘的事都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她打破貴族政治,讓庶民階層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治理,庶民利益得到照顧,國家政治結構更加合理。對於貴族階層,她除了大義滅親有點問題,但她還是保住了李家的根基,李隆基上位甚至有太平公主鼎力支援,李家人對她們並無太大怨恨。;另外,客觀上來說,可以去查武則天開始的那些年氣候可以說是老天尚恩,風調雨順,年年豐收,農民安居樂業。相較於南宋康靖之恥時的連年低溫,武則天可謂人品爆發。所以貴族和貧民都對武則天並無實際怨恨,她可以得以免於清算。

  • 2 # HuiNanHistory

    武則天的家族,難道不也是唐中宗李顯的母家嗎?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

    同樣是掌權日久的女性,呂后死後,繼承皇位的漢文帝和他沒有血緣關係,諸呂全部被清算。而武則天死了,李家和武家仍然保持著緊密的聯姻關係,當然不會被清洗。

    當初,武則天為了當皇帝,可是誅殺了一大批李唐的宗室。

    剩下的那些人,要麼是不敢挑戰她的權威,都是遠支宗室,要麼就是有她的血統,是她的後代如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等人。

    舉個例子:

    載初元年(690),酷吏周興誣告唐高宗的第三子杞王李上金、第四子許王李素節謀逆,這兩位近支宗室以及他們的兒子,全都被武則天接機殺害了,此後“唐之宗室於是殆盡矣”,李唐家族再也不能對武則天構成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將來繼承武則天皇位的,要麼是武家子孫,要麼就是李顯、李旦。

    除此以外,武則天還利用婚姻策略,將李家和武家綁在了一起。

    例如,太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物件就是武攸暨,他是武則天的堂侄。

    再有,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她的兩任丈夫分別是武崇訓、武延秀,其中前者就是武三思的兒子。

    武則天在臨終前的一個階段,全力撮合李家和武家的關係。最後的神龍政變,其實是李家和武家共同謀劃的結果。

    總之,這個問題是很明顯。李家和武家不可分割,已經在武則天晚年成為了現實。

  • 3 # 漁經獵史小仙女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女性,是真正做到了巾幗不讓鬚眉的人,她曾經在封建社會里力壓一眾男性登上了皇帝之位執掌天下大權。在她去世之後其家族並沒有被清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李唐皇族和武家經過多次聯姻,關係十分複雜

    武則天去世後的繼任者是其親生兒子李顯和李旦,武家雖然是他們的母族但在歷史上皇帝殺死親舅舅的事例從不少見,他們之所以沒有對武氏動手,是因為他們的女兒和兒子們都先後嫁娶了多位出身武氏的男性和女性。兩家的關係錯綜複雜,血脈交纏,說是親如一家也不為過,所以李顯和李旦並沒有清算武氏家族而且,唐玄宗李隆基還有一位很寵愛的妃子——出身武氏的武惠妃。她是楊玉環進宮之前,李隆基最喜歡的女人,雖然她活著的時候受家族拖累沒有成為皇后,但去世後卻被李隆基追封為皇后。李顯、李旦及之後的李隆基並沒有清算武氏家族,以後的皇帝當然也不會這樣做。

    第二,武則天臨終前的手段和謀算保護了武氏家族

    武則天是一位很有才的女性,她自然也想過自己去世後武氏家族該何去何從,因此在她去世之前,她就廢除了自己皇帝的封號,宣佈和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這樣會讓人相信她只是幫李家代管一段時間的天下,並不是真的想把他奪到武氏手中。同時在她去世之前,她曾經將侄子和兒子們宣到一起,讓他們發出誓言永遠不會互相傷害。在尊重誓言的古代,李氏皇族自然不會清算武氏家族。

    第三,得益於武則天執政時期的政績

    武則天在位時期,選用了很多賢能的人才,他們一起通力合作將國家治理的蒸蒸日上。即使武則天被逼退位,但仍然有許多大臣在盡力的擁護她,經營多年的武則天在朝中有很大的勢力,因此在皇帝們想清算武氏家族時就會遇到這些勢力的阻撓。

  • 4 # 聞古鑑今

    武則天晚年被李顯逼退位時,為什麼李顯不敢清算她?很多人都想不通這個問題,直到現在,大多數的網友都認為李顯沒有必要這樣做,其實究竟原因是不是因為李顯覺得武則天老了,翻不起大風大浪,所以不清算她,今天咱們就來仔細講講李顯不清算武則天的原因。

    01 武則天穩住了大唐,對大唐有功

    武則天的一生頗為傳奇,作為歷史中唯一一個女皇帝,如果不是武則天當時為唐代江山打拼,唐李唐的江山早就改姓長孫了,當時李世民死後就有很多人想要謀反,這個時候武則天明裡暗裡都在幫助李治左右朝政。所以沒有武則天的扶持,李治也就沒有資格去泰山封禪,在之後就更沒有武則天所統治的大唐盛世。這個時候,李顯不管是從家族史上去考慮,還是根據當時的朝政來考慮,都沒有必要再去清算李則天武則天。

    02 不清算武則天也和武則天職權之前注重門第有關

    如果李顯揪著武則天所犯下來的是種種罪過不放,肯定會被當時武則天所注重的子弟所厭煩,如果李顯想坐就唐朝的江山,始終都離不開這些人才的幫助,所以為了朝堂上有更多人才願意幫助自己,李顯更不可能傻傻的去清算武則天。

    03 武則天年事已高,李顯根本沒有必要趕盡殺絕

    如果武則天在李顯時代依然年輕,那麼李顯就沒有上位的機會,在李顯上位以後武則天年事已高,不管是從人道主義來看,還是武則天畢生的政績來看,武則天的功要明顯大於過,在加上武則天的身份在這擺著,古代又特別重視皇室血緣關係,所以李顯根本沒有必要趕盡殺絕。

    04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年事已高,與李顯之間的母子情更重

    最後一點就是自從神龍政變後,武則天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這個時候,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出武則天的異變,這讓兒子李顯更為難過,對他媽媽也有一種負罪感,所以自然不會清算武則天,以秦始皇嬴政為例,當時的趙姬不也是犯下種種惡行,可是嬴政不照樣沒有為難自己親媽,所以不管是從哪一方面考慮,清算武則天都不是明智之舉。

  • 5 # 歷史堆中的胖子

    的確,如果按照正常的政治流程,那當武則天死後,整個武家是要被血腥清洗的,畢竟當年呂后得家族就是這麼沒得。但是,當時朝堂的形勢已經不允許來一次大清洗了。

    武則天晚年雖然被神龍革命搞下了臺,但是武則天已經立了李顯為太子,可以說武則天已經是還政於李唐。而李顯生性懦弱,要讓他搞血腥的政治清洗,他也做不出來。更何況武則天還當著李顯的面哭了一把,表示自己已經立你為太子,為啥子還要搞政變?李顯看著自己的親媽一夜之間衰老了很多,那也是悲從心來,連忙表示自己對政變毫不知情。可以說經過武則天這麼一搞,本就懦弱的李顯甚至還產生了愧疚之意,畢竟是血濃於水,不是誰都可以六親不認啊。

    更可況,武則天稱帝多年,武家勢力遍佈朝中,如果真要清洗武家勢力,那誰來制衡張柬之?別忘了,張柬之這貨可以逼退武則天,那哪天再冒出一個李柬之怎麼辦?所以,不如留著武家勢力來制衡朝中,那樣既不會造成朝政動盪,另外也能保證沒有其他勢力可以威脅皇權。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韋皇后,韋皇后看到自己的婆婆做皇帝威風八面,所以就也動了做女皇帝的心思,天天以武則天為目標搞事情,韋皇后知道自己在朝中沒有根基,於是就與武家結成了政治聯盟。

    古人玩政治,那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好平衡,不然皇帝自己真容易被架空。李顯也好,韋皇后也罷,他們都被髮配到房州,可以說是長期脫離朝堂。雖然現在李顯是皇帝,但是如果要動根基深厚的武家,那必然會造成政治動盪,甚至朝堂上的平衡也會被打破,這是生性懦弱並且沒啥能力的李顯不想看到的。

    可以說,選擇李顯上臺充分證明了武則天的眼光毒辣,因為如果上臺的是李旦,那以李隆基殺太平公主的很辣,那武家肯定也就玩完了。

  • 6 # 東海尋人

      最近看到一個觀點,說的是武則天駕崩後她的家族沒有受到清算。我認為這句話一半對,一半錯,事實上武氏家族被“清”了一半,“算”了一半。

      武氏家族被清算的幾個表現

      事實上武氏家族是經過一定程度的“清算”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景龍政變。大家都熟悉逼迫武則天退位的神龍政變以及剷除韋后集團的唐隆政變,殊不知他們中間還夾著一個景龍政變。唐中宗景龍元年(公元707年),當時的太子李重俊聯合一部分人發動了宮廷政變,誅殺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及其黨羽十幾個人。可惜的是,人是殺了,但政變卻失敗了,被韋后集團鎮壓了。不過武則天死後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是武氏家族的領頭人物,他們的死也代表著武氏家族在政治上的沒落。

      第二,唐隆政變。雖然唐隆政變主要針對的是韋后集團,但是也是殺了一部分武氏重要成員,比如武延秀,他是武則天的侄孫,武承嗣的的兒子。武承嗣、武三思都曾是武則天繼承人的候選者之一,他們的嫡子可以說是代表武氏族家族的傳承者。武延秀的死等於是切斷了武氏家族第二條傳承鏈(指的是武則天死後的順序,武三思、武崇訓是第一條)。

      第三,先天政變。跟前面兩次政變類似,先天政變被殺的是武崇敏、武崇行,這是武氏家族在政治上第三條傳承鏈,也是最後一條。他們的父親是武攸暨,武則天的堂侄。武三思、武崇訓、武延秀死後就算這一脈血緣關係稍微差了一級,但算緊隨他們之後的。武崇敏、武崇行兩兄弟死後,武氏家族在上層政治上就很難有什麼大的作為了。

      第四,後期壓制。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後,武氏家族在官職上品級都很難提高,甚至連他最喜愛的妃子武惠妃(與楊貴妃相遇之前)想立她為後,都被張九齡為首的大臣阻止了。原因無他,只因為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這說明武則天死後的大唐政治是一直在壓制武氏族家族的。

      武氏家族未被徹底清算的原因

      然而武氏家族並沒有被徹底清算,還有一部分武則天的侄子的後代活得好好的,比如上面說的武惠妃他的以及父親武攸止。武攸止是武攸暨的親弟弟,在先天政變中並沒有受到牽連,算是儲存下來了一支武氏家族的血脈。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上面的資訊總結出一條規律,武則天的武氏家族,跟他血緣關係較近的一部分受到了清算,血緣關係較遠的則多數沒有受到清算。

      其實是武則天在很早的時候就提前布好了局,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武氏家族。

      首先武則天用了封建社會最常用的招數——家族聯姻,來保護武氏家族。比如武則天讓自己的親女兒太平公主嫁給堂侄武攸暨,而在這之前她還本來打算選擇親侄子武承嗣為女婿人選;武則天時期的長安年間,武崇訓娶了安樂公主,後來安樂公主又二婚嫁給了武延秀;武惠妃其實很小的時候就進宮了,跟當時被囚禁的李隆基可以說是青梅竹馬,這裡多多少少也有武則天的一份功勞。武李聯姻,加上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等皇帝都是她的子孫,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很難將武氏家族清除乾淨。

      不僅如此,武氏家族的子女跟朝中大臣、名門望族也有進行聯姻,比如武三思的女兒嫁給閻則先、薛崇簡、裴光庭,武承嗣的女兒嫁鄭克義等等,其他也有很多沒有記載在的。有了這些聯姻關係,也決定李唐統治者沒法進行大規模的清算,因為涉及的人實在太多,必然會遭致朝中大臣的反彈。

      然後武則天還不放心,特地讓自己的兒子跟侄子們聚到一起,發誓要和平共處,不能自相殘殺。雖然後面幾次政變都違背了這個諾言,但背信之事李家是不敢做絕,也怕報應,也會對不相干的人保留一點餘地。所以幾次政變下來,之清除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武氏家族成員,且也主要是殺頭部的幾個,餘下的很少被殺。

      另外一方面,武則天在位與掌權期間政績也不錯,提拔了很多賢臣,比如姚崇、宋璟、張說等宰相,而這些人之後成為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除了他們,還有一些職位稍低的大臣,數量也是很龐大的。武則天的餘威並未因為她的死而消失,其潛在的支持者還有很多,李唐統治者還是不敢小覷的。

      由此可見,武則天駕崩後,武氏家族只有一部分因為皇權鬥爭而被清算,沒直接參加的或者血緣關係稍遠的都保留了下來,不過在先天政變之後武氏家族在政治上就比較難躋身到上層了。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跟武則天的提前佈局有關,包括武李聯姻,互相起誓;而武氏與朝中大臣、名門望族也存在著大量聯姻關係,加上武則天提拔的很多大臣都成為了後來的中流砥柱,朝中存在大量潛在的支持者,李唐統治者故而無法真正地實行徹底的清算。

    所以實際武氏家族其實是被“清”了一半,“算”了一半。

  • 7 # 老浩威海

    只因皇權和平傳位,沒發生宮庭政變,但也屬於流血的交接手續。一切在暗中操作。電視劇在巜神探狄仁傑》裡,成功地把武則天與狄仁傑君臣團結,勤政愛民,鏟暴除惡,得人心,合民意。表演得淋漓盡致,緊張地吊著廣大觀眾的胃口,密切劇情的進展。只因電視劇的反覆演播,一箇中華女傑亮麗地刻劃在觀眾的腦海裡,武則天,一代英雄,中國的一代英明女皇。她的英明也算無奈表現在臨去世前,聽取忠臣的合理安排,把武三思幾個武氏家族的崇臣,以及陰謀奪取國家政權的張昌宗,張易之弟兄,被張柬之等五位忠臣兵諫斬首。歷史上,這次行動有說是武則天提前安排的錦囊妙計。新皇,武則天的愛孑,李顯上位。只因母親見兒李顯生性軟弱,逆來順受,所以取代。再次登基後,不可能向姥姥殘存的親屬滅九族。武則天在臨終前又交待,去帝號,稱皇后,屈服與大唐李氏天下專崇。所以此題向人們揭示了一千多年前歷史之謎,提出了為什麼武則天死後武氏得以殘生的疑問。歷史之迷,繁如星辰,解開迷案,任重道遠。我們解這些難題,自知力薄,知識淺顯。不可為而為之呀。

  • 8 # 前身天賜良機

    武則天死後為什麼她的家族沒有被清洗,原因很簡單,她的家族裡沒有掌握實權的人,對後任沒有威脅,所以就用不著清洗

  • 9 # 八千里悟道

    一 ,武則天死後,上任的是她兒子李顯,這個人能力十分有限,可能是第二次當皇帝,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心胸倒是比較開闊,不是睚眥必報之徒。他上位以後,多少朝廷大事都應付不來,哪能想到打擊報復武家人?

    二,武則天在位時,武家人雖然跋扈,但是並沒有做到能夠權侵朝野、把持朝政,朝廷大事還是讓大臣們做主,這也為她死以後,武家人沒有被清洗埋下伏筆。

    三,李氏皇族不團結,在武則天死後忙著爭權奪利,內耗嚴重,自顧不暇,顧不上打壓武家人。

  • 10 # 白揚5Y4Z

    這是歷史,看過武則天電視劇的,都知道武則天死後,將皇位傳自己的兒子李顯。武則天這個人很聰明,為了這個皇位她也是深思熟慮,反覆考察,才決定的。武則天也是一度想把皇位傳給武氏子弟。由於狄仁傑的意見,武則天聽後非常慎重,皇位讓自己的兒子繼承,死後誰能動她?新皇帝是自己的兒,哪有兒子清算自己母親的道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想法,中間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武則天在位時,也看出了武家和李家的矛盾,將來她死後,李家不可避免地會和武家發生衝突。所以在她在位時,一直有意識地讓兩家進行大規模通婚,要將李武兩家融為一體。她甚至還讓李顯、李旦、太平公主和武承嗣、武三思、武攸暨等人在明堂發誓兩家互相永不相負,並昭告天下,誓言刻在鐵券之上。武則天在位時所做的,也是為死後,李氏家族和武氏家族不發生衝突。

  • 11 # 渤海梵夫

    有人說是因為血緣關係,那是胡扯。估計是電視劇看多了,或者是用現代人的思路,考慮古代的問題。跟皇權相比,親情,血緣頂個屁?

    歷朝歷代,哪次宮廷政變不流血?父子、兄弟互相殘殺屢見不鮮。武則天的老公兼老公公唐太宗李世民,不就這麼幹過嗎?她不是也殺了自己的兒女、女婿、孫子嗎?

    那麼李顯為何不殺武則天及其家族?我認為原因有三:

    1、李顯的兄弟姐妹,有一半都被親媽殘忍的殺害了,年少的他被兇殘的母親嚇傻了。為了活命,他拼命的討好母親,逐漸的喪失了自尊和性格,變成了極度懦弱,沒有主見的行屍走肉。

    後來,他一直被老婆和女兒操縱,並最終死在她倆手裡,也印證了這一點。

    2、他想用武家的人,平衡擁立他復位的五大臣和弟弟李旦。

    3、他認為,武則天已經八十多歲,且病入膏肓,沒必要殺了。而,除了他母親,武家的人,都是草包。也沒必要殺。

    後來,他的太子李重俊,輕而易舉的就幹掉了武三思,也證實了這一點。

  • 12 # 我是奮鬥

    武則天最開始其實是想把王權傳給武三思,最後在狄仁傑的勸說下(立三思,廟不附姑),她才想明白,最後下定決心把這個王權還給李家,她也開始考慮武家的後路了。

    武則天害怕自己死後她的家族被清算。她就想了一個辦法。什麼辦法呢?就是把李家的人跟武家的人拼命撮合在一起結婚。遇到年齡合適的就湊一對,遇到年齡合適就湊一對,儘管變成近親結婚,她也顧不上考慮,堅決撮合兩家結在一起。

    李唐恢復了以後,人們分不清這個人是李家的還是武家的,你沒法殺他。你說他是武家的要殺他,他的媽媽是李家的;然後你說這李家的要留,但他爸爸是武家的……全都混在一塊兒。

    所以武則天用這樣的方法讓自己的武家和李家最後融合在了一起,才避免了家族被清算的命運。

  • 13 # 煙郭說歷史

    武則天被五大臣發動政變趕下臺後不久,她跟唐中宗李顯說了一句話,不僅不僅讓家族重新掌權,還幹掉了五大臣。

    武三思等人在武則天死後還能逍遙快活,繼續掌握權力,追根溯源,還是因為武則天的佈局。

    公元705年,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發動神龍政變,以武力的手段逼迫武則天退位,並傳位給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

    武則天退位後,生命還剩下最後一年,在這一年中,李顯雖然當了皇帝,但還是很有孝心,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給武則天請安。

    有一次,李顯去武則天寢宮給她請安時,發現武則天憔悴了許多,與之前對比反差很大,畢竟是親孃,李顯看到後心裡很不是滋味。

    然而接下來一幕才是關鍵!

    李顯沒想到母親竟然衝著自己哭了出來,孝順又心軟的李顯也繃不住了,眼淚開始打圈圈。

    就在這時,武則天以一個母親的身份對他說了這麼一段話:

    當年我把你從房陵接回來,自然是為了把帝位傳給你,那五個賊子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裡。

    李顯聽後,當場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

    武則天的意思是在告訴李顯,他是太子,是唯一指定的繼承人,自己死後,必然會傳位給李顯,既然帝位早晚都是李顯的,又何必多此一舉去發動政變奪取皇位?

    太后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衰老。及在上陽宮不復櫛頮,形容嬴悴。上入見,大驚。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來,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賊貪功,驚我至此。”上悲泣不自勝,伏地拜謝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謀。——《資治通鑑考異》

    如果大家還沒明白,我們來看看當時發生的這兩件事就知道了:

    1.事實上,當初五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時,並沒有第一時間跟李顯商量,最後是政變開始行動後才告訴他,我們要政變奪權,幫你拿到那個位置。

    李顯當時是不敢,也不想參與的,結果被五大臣硬生生給逼著上了他們的戰車。

    2.武則天晚年時期,公元698年,重新立李顯為太子,701年還都長安。

    這兩件事釋放出的政治訊號只有一個——為還政李唐做準備。

    李顯是唐高宗和武則天之子,她沒有立武家人為太子,而最後選擇了李家人,其次是當初稱帝后就定都洛陽,如今還都長安(李唐龍興之地),很明顯,她在準備把江山還給李家。

    透過這兩件事,大致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武則天已指定李顯為繼承人,並把皇權交還李顯,所以,皇位早晚都是李顯的。

    武則天這個時候跟李顯說這段話,就是在說,五大臣明知道皇位早晚會回到李唐手中,還要急著用武力逼迫武則天退位,是出於私人利益,不是為了李唐江山。

    恰好武則天退位後,朝廷局勢發生了一個變化,讓李顯對這個結論深信不疑。

    那就是五大臣因政變有功,在李顯登基後,聲望極高,威望已經超過了皇帝!

    很顯然,五大臣威望太高,權力過大,威脅到了皇權,李顯更加覺得五大臣發動政變就是為了獲取政治回報而做的,現在政治回報就是五大臣威望比皇帝更高,權力甚至皇帝都要忌憚。

    既然這樣,作為皇帝,就得解決他們!

    怎麼解決呢?李顯首先將武三思召回京師,將上官婉兒納為昭容,職責是機要秘書,其次封韋后為皇后並允許參政。

    到這一步,李顯搭建起了一套抗衡五大臣的班子!

    很快,皇帝在武三思的幫助下,很快使用各種方式將五大臣貶黜到偏遠地區,之後在武三思的安排下,五大臣中,除了2個病死外,其餘全部中途被殺。

    至此,五大臣勢力全部瓦解,武三思進入權力中央,並勾結韋后一黨,把持朝政。

    但武則天那句話,也僅僅是讓武家人在權力中央曇花一現而已,他們很快被再次清洗!

    武三思勾結韋后一黨,是個致命的錯誤,韋后和安樂公主妄圖效仿武則天稱帝,毒死唐中宗,改立傀儡,計劃透過垂簾聽政過渡到稱帝。

    結果引發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發動唐隆政變,一舉剷除韋后、武三思勢力。

    唐隆政變後,韋后勢力被清洗,武家人在朝廷的核心勢力也被清洗,從此,武氏一族徹底退出政治舞臺。

    而接下來的舞臺,主角變成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表演,一直到712年先天政變,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唐朝才恢復到短暫的安寧。

    總結

    1.武則天那段話其實對李顯具有誤導作用。

    事實上是由於武則天暮年時期,寵信她的兩位男寵,把持朝政,引發朝廷混亂。

    如果繼續任由那兩位仁兄鬧下去,李顯繼位的變數很大,政變是必然的。

    而李顯當時聽武則天說這話的時候,場面比較感性,情感佔據上風,根本沒去認真思考就著手要幹掉五大臣了。

    2.武則天死後,武三思是被李顯作為抗衡五大臣的政治盟友而存在的,他投靠韋后這架戰車後,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幹掉。

    武家勢力實質上是在唐隆政變中,被徹底清洗乾淨的。

    3.武三思之所以能再次崛起,五大臣之首的張柬之不斬草除根是原因之一。

    神龍政變之後,就有人勸說張柬之要除掉武三思,免得武家人死灰復燃,但張柬之不聽,他覺得武三思威脅不到他。

    結果就悲劇了,他沒想到李顯會把武三思召回,並委以重任,專門對付自己,最終害的自己以及五大臣全部團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巴最好看的影視作品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