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睡夢中醒著

    呃……劉備並不代表正義,只代表其中一個利益集團。至於不喜歡喜羊羊嘛,我覺得代表著一部分人的心態:不喜歡完美的角色,因為離自己有距離,可能更多人喜歡懶羊羊。

  • 2 # 老夥計162720415

    內戰中只有爭戰和各自的政治利益,正義和非正義只艱於他的手段及殺人的性質,特別是殺的什麼人。在《三國演義》中所述,曹操殺百姓,百姓跟劉備都是政治需求。這也是千百年來,中國百姓尊劉反曹的主要原因。

  • 3 # 巍巍146513313

    讀到《三國演義》中作者對劉備給予正面描寫,多以忠厚著筆,留給作者的印家卻是很虛偽,如長板坡一戰,趙雲為救阿斗捨命廝殺,劉備給予的回報是故報親兒擲馬前,後來也沒有真正重用趙子龍,把趙放在重要的位置。喜羊羊的好總是透著一些假和虛偽,所以我不喜歡它。

  • 4 # 禁街虎1

    三國演義也好,三國正史也罷,魏蜀吳各自為了本集團的利益,你殺我戰,互有攻伐。他們沒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沒有誰是真的為了天下百姓。

    曹操征伐徐州,目的是要給他的養父曹嵩報仇,下狠心決定打下徐州後屠城。這是什麼行為?軍閥還是強盜?

    孫策借兵開創東吳之地,立穩腳跟後也很張狂,做的最過火的事就是不顧百姓求情,執意殺死於吉,後來于吉每晚都來索命。這一橋段是否以于吉做為百姓代表,說明民心欺不得?得罪了百姓,你就算是一國君主也不好使,早晚滅了你。

    到了孫權,年輕時還算勵精圖治,可到了晚年,開始走向驕奢淫逸,大殺功臣之路。這是昏庸的標誌吧?

    劉備,看似最忠厚,其實他的所作所為實在不怎麼樣,甚至讓人仔細想想都覺得他是三國演義裡最無恥的君主,沒有之一。我這麼說話大家先別噴我,試想劉備都做了什麼?開始窮的叮噹響,後來走了桃花運,娶了漂亮媳婦兒,還一連娶了兩個。開掛啦?還沒窩蹲呢,就邁向皇帝生活了,東宮西宮的伺候你?有了漂亮媳婦兒你倒是珍惜呀,先前下邳丟了,夫人陷於呂布之手;後來徐州失陷,倆夫人又被曹操逮去。長坂坡前,直接把兩位夫人弄得不知去向。糜夫人傷重跳井而亡,要不是趙雲拼死,連甘夫人和劉禪都得死在亂軍之中。危難時刻老婆都能丟,夠狠!

    劉備在益州發展成王,成皇帝,可這地盤是他本家兄弟劉璋的,被他搶來了,還把劉璋“發配”了。這是好漢子乾的事嗎?初期被曹操打的到處跑,逃去了荊州境內,劉表念及同宗,收留他,讓他住在新野。後來劉表死了,他兒子劉琮投降。我想,幸虧劉琮投降的早,否則荊州全境都得被劉備搶去。以劉備的為人,沒他幹不出來的事。這人比曹操,孫氏兄弟還不濟呢,他能代表正義?

    至於喜羊羊嘛,和劉備不是親戚關係,他們的角色之間跳躍性太大,讓人一時腦筋轉不過彎來。

    單就喜羊羊來說,能勇敢的和狼搏鬥,可敬可佩,但是除了勇敢和聰明,也就沒什麼了。所以看這部動畫片必須得綜合著看。力氣大的暖羊羊,武功好的沸羊羊,懶惰成性的懶羊羊,漂亮單純的美羊羊,它們在一起互補才能擁有完美的性格和特點。題主看不慣喜羊羊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做為主角的它特點比較大眾化,沒什麼突出的重點吧。擁有主角光環卻沒有人們期望中的表現,所以是不討喜的。

  • 5 # 子羽的文庫

    因為他們站在了道德的最高點,也是作者想要塑造的正面角色

    當一個正面角色,太過正面,反而就顯得有點假了

    所以,一個角色的刻畫,還是非常重要的

    越小的時候,越發現,自己喜歡劉備這樣,為國為民的大義角色

    長大了才發現,自己逐漸喜歡上了曹操,這樣有才有略的奸雄

    再長大一點,才發現,其實孫權才是最聰明的

    他中庸卻不迂腐,他聰穎又不鋒茫

    他很好的將自己隱藏在了劉備與曹操中間

    既不是出頭鳥,又沒人覺得他好欺負,活成了平凡,卻又偉大的人

  • 6 # sunjin6278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心懷仁義,有恢復大漢救民於水火的宏願,一生奔波,艱苦創業,終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就,在書中是一個很正面的人物,很值得同情學習和讚揚。《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的喜洋洋,是個聰明有智慧小羊羔,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機智勇敢地斗大灰狼,取得一次次勝利,也是令人可歌可泣的。兩部作品都是以弱勝強,以勤奮智慧勇敢戰勝邪惡強敵,都是真善美戰勝假醜惡的最好樣品。但提問者卻對代表正義的劉備充滿反感,對喜洋洋不太喜歡,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也許是你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人大凡都有逆反心理,社會時時稱道的,書本里處處讚揚的,有時候在逆反心理作用下,總是反其道而行之,它好,我就認為它不好;它值得讚揚,我看不讚揚。它不就是怎麼怎麼著了嘛,有啥可值得稱道的?有正三國,我就來個反三國,能有什麼?逆反心理有好的一面,就是推動自己去努力探求創造,開啟新天地;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顛覆社會價值觀,把人引入歧途。也許是你忌弱變強?本來你自己在一些事情中一直是強者,一直壓服著那些弱者,心理認定了他們弱者的地位,弱者就是弱者,怎麼可能成為強者?怎麼可能戰勝強者?看了《三國演義》和《喜洋洋與灰太狼》,你心裡自然不舒服,反感劉備最終成為強者,反感喜洋洋能勝過灰太狼。也許你認為劉備太無能、喜洋洋太軟弱?劉備半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正是遇到了諸葛亮,他才有了一席之地,他事事都靠諸葛亮,他有什麼能為?他憑什麼領導諸葛亮?他憑什麼做皇帝?喜洋洋就一小羊羔,人性化地給它編排了些智慧,羊和狼永遠不在一個級別,喜洋洋都是人為給予的小聰明、小智慧罷了,哪能有這回事?也許你在看《三國演義》前已受到一些專家教授的講演影響?現在黑三國,黑劉備,黑諸葛,黑關羽等等的說詞很多,滿天都是,而且都搞到了第一手證據材料,很有可信性的,劉備是偽君子,是地地道道的私心小人,是梟雄,什麼劉備摔孩子?什麼劉備痛哭抹淚?那都是他收買人心的手段,都是假的,某某專家早就把他批得體無完膚了,虛仁假義,劉大耳最可惡。也許提問者還有什麼別的原因吧,由於本人不是心理醫生,能力有限,只能胡亂說出這些,又不知合不合胃口,是不是很可笑很膚淺啊!

    不過我們要清楚,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到底是假仁假義還是真心愛民,確是不好說,但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確實被塑造成了仁人君子形象,是真心為天下蒼生的,這點兒無庸置疑,他的所作所為,都是正能量的,確也無可厚非;喜洋洋不是小綿羊,大灰狼也不是真的大灰狼,二者都已具了人性化,代表了善良和邪惡,啟示善良的少兒們要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要勇敢去戰勝那些貌似強大的不良善者,是很好的啟蒙電教片,喜洋洋是滿滿的正能量形象,怎麼能會讓你不喜愛呢?

  • 7 # 黃蜂二師兄

    這是觀點和性格使然,劉備在前半部裡確實顯的窩囊,孩子被追丟,幸虧趙雲拼死搶了回來,老婆死的死,散的散,幸虧關羽千里護嫂才活下來。劉備劇照

    還有在荊州的時候,諸葛亮就勸他把荊州奪下來,他不聽,寧願被打死也不願搶兄弟的權位,結果拱手讓人,看著就來氣。劉邦劇照

    但是這也是劉備不同於常人的地方,他要是不會隱藏,曹操早就把他殺掉了,沒有地盤可不就得先投公孫瓚、袁紹、曹操、劉表,忍辱負重,“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小不忍則亂大謀!

    劉邦當初比他還慘,不也是死乞白賴的越做越大,打下漢朝幾百年基業。你看喜羊羊也是這個原因,看到它太軟弱,可是它就是一隻羊呀!把狼放在它面前它也不會吃掉的羊,比起劉備的偽善來,更加可憐!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敗局已定時,不要衝動蠻幹,還有就是自己是誰要搞清,是羊就做不了狼的工作!

  • 8 # 關二哥8712668

    你有時也會這樣,為了事業,為了你最愛的爸爸媽媽,你愛人,你的小朋友!會嗎?自問,年輕人,為了我們所愛的人,你,你,你,一個都沒有!

  • 9 # cycpczcy

    物極必反。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被刻畫的太過仁德,就顯得虛偽。漢獻帝血衣帶詔書給國丈董承,劉備也參與其中,後袁術兵敗欲投袁紹,劉備以防止二袁合兵一處為由,離開京畿,取了徐州,衣帶詔東窗事發,他割據一方免於一死,置皇帝於不顧;荊州劉表臨終欲託付大事,劉備恐人心不服,堅決不受,後奪取荊州,多送美女給劉琦,劉琦身體衰弱,早逝。。。三國演義把劉備刻畫的太過,不如曹操真性情。

    同理,喜羊羊雖然代表正義一方,但是將他的才智刻畫的太過,讓人覺得不真實,而且這麼強的表現欲,也會引起人不適

  • 10 # 鄞粵強

    《三國演義》是演義小說,不是歷史故事,因此,作者刻意捧劉備,貶曹操,這就造成了後世的普世觀點,曹操是奸雄,劉備是梟雄。但是,如果仔細看小說之後不難發現,其實作者對劉備的描寫並不是那麼完美的,至少他做人不夠真實,他的成功只是因為他姓劉,是漢室宗親,唯一的能力就是籠絡人心,臨死還不忘考驗諸葛亮一番,搞了一個白帝城託孤的把戲,說什麼阿斗能力不行,先生就繼位吧,其實諸葛亮如果真的不識時務的話,當時就會被賬外的眾將殺死,可見劉備的險惡用心了。所以小說中的劉備是越看越可恨,我甚至認為,整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第一號大奸大惡之徒。

  • 11 # 17942601573

    三國演義在揚劉貶曹的傾向下,對諸葛亮的描寫確實有神化,但看三國志可以發現,曹操與劉備的處世風格確實有所不同,曹有擔當的一面,也有奸詐狠毒的一面,劉在人格上有寬的一面,如曹有屠城,劉沒有,劉也沒曹殺人多。曹操統一北方,在客觀上有利百姓,是英雄,但從三國志等史書上看,曹確有奸的一面,三國演義沒冤枉他。

  • 12 # 弗洛伊德的噩夢

    你這個問題會誤導很多讀者的,什麼時候開始,劉備成了正義的代表者,提問題一定要用詞準確,這是對回答者的尊重,也是對讀者的尊重。

    所謂正義,那是要和邪惡相對應的,而在三國這樣一種權利的爭奪中,沒有所謂的正義,大家都是為了重新統一,只是打的口號不一樣而已,其目標並沒有所謂好壞之分。

    因此,形容劉備,最好用仁義與正統來表達,這是我個人的建議。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回答為什麼有仁義之心的劉備反而令大部分人討厭與反感呢?

    這要從三方面回答:

    三國演義

    仁義過頭

    一、三國演義

    作為一個評書演繹的小說,對三國真正的歷史已經做了很大改變,故事、人物的虛構與杜撰太多太多。因此,不可避免,三國演義裡夾雜了太多作者吳承恩個人的感情,為了讓人物更加鮮活立體,當然把劉備的仁義與曹操的奸詐推向了極致,這也是導致讀者開始討厭曹操,但是後來慢慢又喜歡與欣賞曹操了,因為他的性格里面有很多可愛的成分。而劉備不一樣,他從始至終都是一副仁義樣子,性格單一,而且很多時候,由於仁義過頭,反而令讀者討厭。

    我覺得這個還近代以及現在電視上講解曹操有很大關係,曹操被平反,樹立英雄形象之後,自然劉備就顯得沒那麼仁義了,曹操如果是真性格,那麼劉備當然就是假仁義。用對比的方法進行評說,這是一種手法。

    三、仁義過頭

    劉備整個人的身上就又一個標籤,仁義。從故事開頭看到結尾,看著看著審美都疲勞了。他不像曹操那樣,性格有一種矛盾存在。這種物極必反的心理效應,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 13 # 心裡住著陽光

    為什麼對劉備反感,沒有看到期精髓,其精髓不是仁義,是打不死的小強,白手起家屢敗屢戰,對喜羊羊反感,因為他太過正義和突出,代表了能力,也太死板,沒有情緒。這樣就給人壓力,相反懶羊羊,很多人喜歡,因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容易被人接納。

  • 14 # 初曉兒

    問題:為什麼我看《三國演義》時對代表正義的劉備充滿反感,在看《喜羊羊與灰太狼》時也不太喜歡喜羊羊呢?

    看《三國演義》時對劉備反感很正常,看《喜羊羊與灰太狼》不太喜歡喜羊羊也沒錯。

    解答與分析:看《三國演義》時對代表正義的劉備充滿反感的原因:

    一,《三國演義》尊劉貶曹傾向明顯,人們看《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基本是以曹操做比照。

    人都是有缺陷的,性格缺陷和外表缺陷一樣,不能刻意修整。整過容的臉往往不柔和、不自然,甚至僵硬難看。

    《三國演義》裡的曹操就寫得自然、真實、生動。 而《三國演義》裡的劉備,則雕琢的痕跡很明顯,就像整過容的臉,總覺得有哪裡令人不舒服。

    比如說,“劉玄德攜民渡江”一節,劉備拋妻棄子,帶百姓渡江逃跑。

    劉備有必要攜民渡江麼?假如不攜民渡江,曹操難道會把荊州和新野的百姓都給殺了? 曹操並非異幫侵略者,難道他奪江山的目的就是為了屠殺百姓? 即使作者硬給曹操一個屠城濫殺百姓的罪名,那也是為了尊劉貶曹的需要。 “劉玄德攜民渡江”,幾乎損折趙雲這員大將。而趙雲救出了劉禪,劉備把他拋之於地——沽名釣譽,收買人心,假仁假義的面孔的確令人反感。

    二,與曹操的奸詐狡猾、直截了當,狠毒任性、豪爽不羈相比,劉備慣用鱷魚的眼淚,九易其主,過河拆橋,落井下石,更令人生厭。劉備這方面的特點,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清楚。不贅述。

    在看《喜羊羊與灰太狼》時也不太喜歡喜羊羊的原因:

    為什麼人們看《喜羊羊與灰太狼》不太喜歡喜羊羊?人們喜歡不喜歡喜羊羊,都是相對於喜歡不喜歡灰太狼來說的。灰太狼很真實,如同真實生活中的人,無論它的優點還是缺點、善還是惡。因為真實,所以人們喜歡它。兩相比較,喜羊羊過於完美了,高大全形象,沒有缺點本身就是缺點。這也補充說明了,人們為什麼對《三國演義》裡的劉備反感:美化過的劉備不真實!

  • 15 # 桃林村497

    劉備攜民過江這一段,足以說明劉備是一個真正的偽君子,他是想用難民來阻擋曹操的追兵,如果他真正為民著想,在魏延開啟荊州城門時,為什麼不帶百姓進城?三英戰呂布,他看到關張二人不落下風立馬加入戰團,馬戰他可是用的短兵器,這種揚名立萬的好事他豈能錯過?不奪劉表的荊州,卻搶劉璋的成都。還美其名曰同宗兄弟。

  • 16 # huimin94

    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就不喜歡劉備,覺得他蠻沒用,一個大男人只知道哭哭啼啼 ,完全是靠諸葛亮,一遇到危險就把老婆孩子丟下,自己跑,曹操雖然兇狠手辣,至少有本事 ,文韜武略,歷史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 17 # 木馬粉碎機

    首先對您的欣賞面之廣表示敬意,愛看三國又愛看喜洋洋的人我覺得應該不多。再說您提的情況我覺得您有反社會反人類的傾向,找個心理醫生看看吧。

  • 18 # 一懶xinn眾衫小

    幾個所謂的歷史領悟創作者能不能專業一點。首先分析歷史人物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在講究忠義的漢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肯定不是正義的。第二,即使是以現在的眼光,魏蜀吳三國唯一沒屠過城的就是劉備,如果這算假仁假義,我寧可選擇這樣假仁假義的統治者。第三劉備能從織蓆販履走到割據一方,人格魅力是遠遠勝過曹操孫權的,可以參考黃權,許貢等事。

  • 19 # 再起的牛魔王

    那你一定十分中二,並在生活中非常嫉妒別人,就是看不慣別人白手起家,只活在自己認為黑色的世界中!壞人做了一件好事就洗白,好人做了一件壞事就黑化!真特麼地可笑!

  • 20 # 厚積薄發才是精品

    那些反感劉備的,要麼是一些反人類,道德價值觀有問題的人,要麼是一些想出名想瘋了,不惜毀三觀搞些譁眾取寵的東西出來的玩意兒,要麼就是人云亦云,不知所謂的跟著瞎咋呼。

    有人說劉備虛偽愛做戲,曹操真實更可愛。在上面那些玩意兒的鼓譟之下,於是很多沒腦的人就喜歡曹操,討厭劉備。當然這也說明了當下的道德敗壞,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大背景下,這種觀點甚至成為了一種主流觀點,作為中國人,確實挺悲哀的。

    我們只談三國演義。1.三國裡曹操奸詐,善變,權術的形象生動,真實,自然沒錯。我們欣賞作家筆下這個人物的創作很到位,作為一個文學的經典塑造你喜歡,沒問題。那麼作為一個真實的人,如果你道德價值觀還正常的話,你還會喜歡嗎?三國演義裡,曹操的軍隊確實是經常亂殺百姓的,而且曹操曾經揚言要對徐州屠城,理由是他們的老大徐謙得罪了他。劉備同樣得罪了曹操,而且新野的百姓對劉備又是那麼忠心耿耿,有感情。那麼這種屠殺有沒有可能?劉備帶他們走,而且是百姓主動,自動要跟他走。如果你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如果你是劉備,你忍心拒絕和拋棄那些忠誠於你,死心塌地跟著你的人嗎?如果是,我真沒話說,對於這樣的人渣,你還能說什麼?所以劉備這麼做,怎麼就成了做戲?2.趙雲在那種極端危險,可以說九死一生的戰場環境下,在劉備孤苦伶仃,極其落魄的情況下。不僅不離不棄,而且冒著生命危險,經歷九死一生,拼著姓命把劉備的兒子,還有夫人救了出來。兒子而且是獨子,尤其還是在古代。如果你還有心肝的話,你的感激之情會不會就像今天人們的那句俏皮話: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但是封建禮教下,劉備是主公,同時又是一個極其知道好歹的人,成熟老練,情商極高的人,趙雲是臣子,劉備的感動與感激只能藉助其它的一些方式來表達了,所以就有了摔子的動作。那是假嗎?那不是假,那是真情的流露,不應該嗎?3.劉備帶百姓走,從後面長板坡的情況看,那種行為實際是把自己和百姓綁在一起,換句話說就是把腦袋別在了褲腰帶上和百姓同生共死。歷史的知識告訴我們,這是隨時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的,有這樣做戲的嗎?曹操的虎豹騎的快刀隨時可能讓你身首異處,易地而處,你敢嗎?你裝得出來嗎?4.劉備臨死時,說過那句著名的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這樣虛偽,裝善裝到進棺材的嗎?而且還要自己的繼承人繼續裝,如果是這樣,那麼是不是虛偽和裝我們得重新定義了?5.劉備曾經投靠的人,都是暫時性的依附,是客卿。不是真正的投靠,而且那些人都不靠譜。再說劉備對他們中的任何一位,有做過對不起他們的事嗎?如果劉備人品不好,荊州還有後來的那麼多麻煩嗎?劉表一死他就可以拿下了。不是沒有機會,也不是沒有人沒有告訴他,但他拒絕了。後來經過荊州時,手下建議劉備乘著劉表已死,荊州新主幼小,可以趁機拿下。劉備寧願居無定所,寧願逃亡,也不肯趁人之危,又再次拒絕了。你有見過這樣假的嗎?6.劉備唯一的可以讓人拿來說的,就是劉璋,可那本身就是劉備集團一方既定的戰略決策,而且也是劉璋先翻臉。過後劉備對劉璋也是不錯的。封他為將軍,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而且如果把奪取益州這件事放到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史裡,可以說屁都不算。7.這一點本來不值一提,不過為了照顧那些智力實在太過讓人擔憂的,還是說一聲,因為有人質疑。那就是呂布。首先呂布背叛在先,其次劉備與呂布不過是大敵當前的一種臨時性結盟。犯得著養虎為患嗎?又談得上什麼背叛嗎?就像今天的美國佬,值得對它忠誠嗎?腦袋有病吧!8.有句名言:一個人做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劉備終其一生,有過濫殺無辜嗎?沒有!有對百姓不好嗎?沒有!有對臣下不好嗎?沒有!有對不起誰嗎?沒有!

    題主你討厭他什麼呢?我該怎麼定義你呢?你屬於我前面所講的那幾種人裡的哪一種呢?你能告訴我答案嗎?題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賽季馬刺戰績雖佳,為什麼球迷看著這麼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