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伸手就能夠到一片天

    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夫妻兩個也有同名的 有可能音同字不同 。但婆媳兩個的同姓同名的多。有些名字也是不分男女的男孩女孩都有教

  • 2 # 水生木克土

    曾經在一家酒店的門口見到過彩色氣球門上寫著新郎張某某,新娘張某某,三個字一模一樣,都是中性名記不清叫什麼了,好像都有個“濤”字。有點兒好奇就進去看了一眼,正趕上主持人主持婚禮,問張某某願意娶張某某為妻嗎?又問張某某願意嫁給張某某為妻嗎?當時在座的嘉賓都大笑,主持人就說今天算是自己人娶自己人了,地地道道的合二為一啊!

  • 3 # 公證25324572混蛋

    太多了,我的同志就是男人姓王,女的也姓王,男叫王立,女的叫王淑賢倆個都是直乎名字,女兒王穎人稱三王,我看人家過的挺好的有啥這樣的人家在中國多了

  • 4 # 歲月如歌147601857

    我有一男一女兩個同學,一個是初中同學,一個是高中同學,但沒想到畢業後他(她)們居然走到一起,成了夫妻,女的叫李華,男的叫李華生。

  • 5 # 喜歡詩

    你也連我也連,不準雜交

  • 6 # 靜心171197686

    這種事發生在張王李劉等大姓一點也不怪。稀有姓氏不大可能。我們村有劉姓一戶妻子,兒媳,女婿(三個女婿)全姓劉。

  • 7 # 鬱金香小雪

    初一分班時,我們年級倆叫趙明的弄混了,然後立馬出門。這倆趙明先後都和我成為朋友,男趙明是我小學時的朋友,女趙明是我初中的朋友。倆人先後都算計過我,都是初三那年鬧翻的。之後就對這個名字有陰影了。當然,他倆沒談戀愛。

  • 8 # 皖舒老李

    我的內侄女和內侄女婿同姓同名,還生了雙胞胎兒子,平時招呼,只能大某某,小某某,慢慢也就習慣了,有趣的事情就是剛開始叫名字,兩個同時回答,尷尬不,後來直接在前面帶大小,很簡單

  • 9 # RisingSun旭日陽剛

    我們村就有一對,女方是鄰村的,現在60多歲了。兩人以前是同桌,畢業以後沒聯絡過。等到談婚論嫁的時候,給兩人分別介紹物件時兩個人都沒看上對方。等到介紹兩個人處物件了,中了,成了!

    雖然在一個村,因為我的年齡比較小,也不太熟悉,感覺兩個人都普普通通,不溫不火,很平常的一對夫妻。唯一方便的就是來了包裹,隨便拿一個人的身份證就取回來了。

    我是山東威海市文登區小觀鎮的。

  • 10 # 孔二123

    有啊。原來看過報紙,江西一個廠裡兩個職工都叫浦紅,由於經常收信收錯,兩人成一家了。不知道這兩個浦紅現在怎麼樣了。

  • 11 # 九零方隊1

    我當兵時,班裡有一個老兵叫霍言亮,河南人,連長說這個霍言亮下連隊之前,更早一個叫霍言亮的老兵剛退伍,河北滄州人,一個走一個來,兩個霍言亮相差20天同一個連隊沒見上面!

  • 12 # 江南柏舟

    有的,我一個同事,男的,叫陳曦,工作中在合作單位遇到一女孩,也叫陳曦,之後,男陳曦狂追女陳曦,最終倆陳曦修成正果,成了夫妻。

  • 13 # 福爾曼

    我當兵時的新兵連,有兩個叫於洋的,家是一個地方的,之前都不認識,然後新兵連被分到了一個班,更巧的是下連後被分到了一個連,名字就以大小分別,體格大的叫大於洋,體格小的叫小於洋,兩人關係好的很,說這是緣分。復原後又去了同一所學校上學。

  • 14 # 閃閃紅星

    小時候大家都會叫他(或者她)小名,但是從入學開始有了大名後一般都只有父母才叫孩子小名,別人都會叫他們大名,這是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

    我本家一個姑姑,1953年出生,正月初一生日,小名叫“正兒”,大名牟淑玲。;我姨奶奶(我爸的姨媽)有個兒子,1953年出生,正月初一生日,取名(小名)“正一”,由於方言發音的緣故,叫白了就連成“正兒”了,後來入學取了個大名叫楊守才。對於別人,對於他們的小名以及他們的生日,雖然沒完全忘記,但也慢慢的不在意了。當時,無論孩子多大了,即便他們都結婚了,自己的父母一般都是叫他們小名,而別人一般都會叫他們大名,等他們有了孩子後,父母也不會再叫他們小名了,這也是我們當時.當地的風俗習慣。

    有一年正月初五,我爸爸去我姨奶奶家走親戚,嘮嗑時我姨奶奶說“你守才表弟這也二十幾歲了,如果有合適的酒幫他介紹個物件吧”,我爸說“守才弟長得一表人才,為人處世也很是正經,姨,我們本家有個妹妹,歲數跟守才弟應該差不多,人長得甚是漂亮,性格溫婉,姨,等我回去給介紹一下,姨您就等著聽我的信兒吧”。

    話不多說專講重點,相親後雙方一見鍾情,父母也都同意,接下來就是先交往一段時間看看。七十年代,這種事我們當地一般從相親到結婚需要交往一年到三年時間,雙方互相打聽一下對方人品如何啊,打聽一下對方人家的名聲好不好啊,打聽一下對方是否有重大疾病啊之類的。所謂交往也不同於現在的年輕人,一般情況下女方會在正月初四到男方家去一次,再就是農曆六月份去一次,如果男方家裡蓋房子有大事,女方要去幫忙做做飯.往工地送送水之類的。男方,正月初三要去女方家走親戚,端午節前.中秋節前都要去女方那裡拜見岳父母,並送點禮物,如果遇到女方家大事也要去,這自不必說,但是除此之外一般不可以經常去對方家,否則會被別人笑話的,因為那時候的人們都是很保守的,什麼婚前同居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連拉手都不會有,否則會被對方認為是輕浮。

    正月初三,男方上午到女方家,女方家裡會很鄭重的接待她,當晚男的會在女方家過夜以便初四和女方一起回自己家,而女方到了男方家一般需要住兩三天,以便幫未來的婆婆做做飯招待客人(我們當地每年從正月初二起要開始把自己家的親戚們挨家挨戶去一次,一般每家親戚需要一天時間,所以正月初幾家家戶戶都有親戚來),其實這都是為了雙方能夠互相瞭解。除了去幫未來岳父家幹活,一般男方去女方家都只需要一天時間。農曆六月,女方去男方家也需要住上幾天,但是這時候男方家可是沒有親戚來的,對於未來兒媳,一般也不用太過盛情招待。對於男方家,未來兒媳來了,就跟平時差不多而已。我姑姑第一次去我姨奶奶家是那一年的農曆六月,去的第二天,婆媳倆在炕上聊天,中午,守才表叔回來了,姨奶奶說“正兒,你去草垛拿點燒草回來吧,我們要做飯了”。淑玲姑姑心裡咯噔一下,暗想;“這個婆婆,怎麼能叫我小名呢,再說了你們家草垛在哪我又不知道。我去哪裡拿草”。這時守才表叔說“好的,媽”。淑玲姑姑暗想“莫非他也叫正兒?”,果不其然,接下來很快證實了,於是淑玲姑姑就跟我姨奶奶說了她小名也叫正兒,並且很快還都知道,淑玲姑姑和守才表叔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並且小名也相同還有更巧的是兩人都不吃蔥和姜。真是緣分啊!

  • 15 # 樂天933

    我們一中有個老師剛剛畢業就考進來,分在物理教研組,組裡面有個男老師和她名字一樣,並且倆人很快好上結婚了,就不知道她倆在家怎麼稱呼對方。

  • 16 # 一二土幹千萬

    80年代未我當班主任,班裡有兩個譚玉紅,點名發作業本等很不方便,後來我就給她們改了名,一個叫譚玉,一個叫譚紅,兩個人每人保留一個字,誰也不吃虧。兩個人都沒意見,兩人以後就按新名子叫了。當時還沒身份證戶口本,改名子容易。

  • 17 # 王祖蔭1

    同名同姓未見過,機率低吧。但若是單名,可能性就大一些。我小區前些曰子有一對新婚,姓名像兩兄妹,AB強/AB蘭。

  • 18 # 123456187981847

    我和我的老婆是同性張,還有個有趣的是,我的媽媽,我的兒媳婦,我的姑爺子都姓姜。這樣的巧合不常見吧。說明一下,三個姜姓都遠隔百里。日子過得還可以,我和姑娘都是教師,姑爺子是鐵路的,兒子是機械廠的技工,兒媳婦是公司的會計,溫和的大家庭,時時刻刻充滿著溫馨祥和。很高興!

  • 19 # 水軍已成網路公害

    我在國企上班時,車間裡有四個叫張力(麗,莉,利)的,倆男倆女,其中倆張利(麗)最後結婚成一家人,記得開會,開工資等多人場合時,只能叫男大張利,女小張麗。不然誰也沒辦法區分在叫誰。工友閒下來開玩笑,我老婆是張麗(莉),倆女孩氣的瞪眼睛無法還嘴。

  • 20 # 愛我中華166893080

    有個河南的夫妻,男的叫李成,妻子叫李成,改寫成:李存。真是天生成就她們倆。在一個廠做,坐在一起,喊男的李成,喊女的李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

    男的腳殘嚴重,妻子很漂亮,聰明,能幹。上班,家務買菜,洗衣,做飯都全靠妻子。一雙兒女已成人長大,買房買車,家庭幸福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子跟男孩子連續四天夜聊到三點,之後男孩子就冷淡掉了,早上發訊息晚上回,現在直接不回,這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