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巖雜談
-
2 # 未來Social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控制生產成本,遵循消費者生產者模式,有多少人需求,根據需求量去產相對應的量。而不是生產者乙方不計代價地去生產,否則就是供大於求。
2.價效比與利潤問題,價效比就意味著靠硬體賺錢少,但也不能不賺錢。多數情況下工業產品的物料價格隨著時間會越來越便宜,前期生產一臺手機200塊錢,賣給消費者也是220,後期生產一臺手機可能只需要180,賣給消費者依然是220,這樣才可以保持價效比與利潤的平衡,否則,好處都給了消費者,小廠商只能喝西北風了。
3.小米是一個上市公司了。需要依靠新產品去吸引使用者眼球。不能為了逞一時之氣現貨供應,阻礙新品的研發,釋出,售賣。所以表現的還是保守一點。
像微博所宣稱的高管跑去代工廠之類的都是營銷手段罷了,現在能做到現貨的手廠商國內一個都沒有(所以這不是小米的問題,本質上是行業默許了,友商彼此心知肚明,反正結果是使用者買單)——單個機型的大量供貨算不上現貨。
-
3 # 小楊哥的vlog
在我看來還是以下幾點,小米公司一是控制成本,畢竟主打價效比的小米手機利潤率不高,二是搶購模式,有預定量再生產手機。三是手機更新換代比較快,前期處理器螢幕等供應不上,後期靠降價賣手機了。
-
4 # 怡夢園緣圓
這是經營方式與策略問題。小米走的是價效比,利潤本身就小,你要是賣現貸,賣不動就壓了,只能走網銷。其實,現在好多手機也大幅度關注網銷了,減少積壓,提高利潤。
-
5 # 明日帝國23
怎麼不能現貨啊?全國各地的小米之家不是都有現貨嗎?之前只能網上購買,一是起步階段,供應商不好談,經常缺貨,另外也是一種飢餓營銷的手法!現在線上線下都可以買到了!
-
6 # 骨灰級手機渣渣
我是手機渣,喜歡把頭裹在數碼裡。
小米手機為什麼不能現貨?
說起小米手機供應這方面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飢餓營銷”。
我帶你看一下小米1釋出以及正式開售的時間。2011年
8月16日,小米手機在北京798藝術中心D·PARK北京會所舉行釋出會,正式釋出小米手機。 [4]
8月29日,小米手機1000臺工程紀念版開始發售。
9月5日,小米手機開始接受線上預定。
10月20日,小米手機開始正式銷售。
12月18日,小米手機第一輪開放購買
從這些資料種可以發現小米16號釋出手機後,在29號搞了一波工程紀念版,不多僅1000臺,而且工程機要便宜才1699,比正式還要便宜300,當然這只是小米對自己粉絲也就是MIUI論壇的使用者福利。
試想一下,每天只有200臺,只能搶,配置高,還便宜,不爭著搶才怪。而且那個時候的MIUI就具備強大的自定義了。同時期的華為,中興等等國產UI還都已安卓原生UI為主,硬體打不過,系統也打不過,小米當時的競爭壁壘很明顯,所以不成功都難。
本身是第一次賣手機,庫存做的少,可以防止庫存壓貨,賣不出的情況,正好手機在當時很搶手,自然就產生了新的營銷套路——飢餓營銷。
小米手機開始釋出時就是走的飢餓營銷路線,走飢餓營銷我覺得初衷是因為小米庫存不足,因為作為一個手機廠商沒有辦法來預測手機的銷量,不可能把貨備足來讓消費者購買,如果消費者不買呢?庫存怎麼辦,只能降價處理,手機一發布,賣不了,就降價,那這款手機離涼涼也就不遠了。今年小米10一樣,上架一分鐘又顯示已售完,網友開懟:高階也玩飢餓營銷。
盧十瓦微博迴應。
小米10現在還是延續這個套路,我覺得這個套路反覆用,反覆好用。大家心裡都清楚,為啥還要去等呢?選擇其他廠商不香嗎?
我覺得首發購買的大多數還是比較關注手機行業的,不說是小米鐵粉,那也肯定平時關注數碼資訊。買的使用者就是這批人了。
寧可搶也不去買別的手機,原因肯定是小米更具吸引力,多方面可能是:價格合適、配置高、曲面屏、雙揚聲器等等吧!
下面插入一波雷軍自己說飢餓營銷的問題,真的是套路還是沒有庫存。
最後我覺得其實庫存和飢餓營銷相結合來表現出沒有現貨。一款手機上市之前,肯定要又一波首發銷量的預測,不準確大概也要有。這樣才能知道備貨多少,大概首發賣出去多少,然後讓沒有買到的,繼續等。這樣有個好處,每次都不會有剩貨,而且想買手機的使用者會有緊張感,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你有錢也要看我有沒有貨。首發銷量對於一個手機單品能不能成為爆款的意義很大,所以不設計一下,就拿出來賣很可能會出現積壓庫存,降價銷售的風險。
-
7 # 瞬間的失意
這是經營方式與策略問題。小米走的是價效比,利潤本身就小,你要是賣現貸,賣不動就壓了,只能走網銷。其實,現在好多手機也大幅度關注網銷了,減少積壓,提高利潤,飢餓營銷
-
8 # 不染紅塵
第一是小米獨特的營銷模式第二是找你手機本身利潤空間小
我們來說第一點小米的營銷模式,小米的營銷模式無疑是做的最成功的。線上預約,線上搶購,F碼真的是將飢餓營銷發揮的淋漓盡致。我也曾經搶購過小米的手機。從預約就可以看到產品的市場效果,受不受歡迎。這方面也能夠控制一下成本。包括後面小米眾籌這種營銷。在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值得大家借鑑學習的。
小米手機自身的利潤,小米從入局手機行業,就算是把手機行業來了一次顛覆。把手機制造成本透明化。讓消費者能夠明白其中的利益。小米也是一直被稱為業界良心企業。這也是能夠圈粉的一大因素。
小米的營銷,可以很好的控制住成本,可以得知銷量的時候再製造出對應數量的手機。還有一方面,電子市場日新月異,淘汰更新很快,如果現貨的話很容易造成積壓庫存。這一方面直接影響成本。成本是每個公司都需要很好掌控的。
作為業界良心企業,希望小米越做越好,更多創新。多多讓我們普通消費者受益。
-
9 # 君天創造
主要原因,而是在於小米手機在眾多國產手機中脫穎而出,那用到的與傳統行業不一樣的營銷方案:1.別的老品牌都是以低配高賣賺的盆滿鉑滿。小米手機還是按傳統思維的話,你再有多錢也衡量,不過老品牌。所以他選擇了高配低賣。要贏得市場和使用者。2.資金不雄厚,手機高配低賣,利潤點低的情況下。我把所有的資金拿去生產手機,我沒有賣出去,那就是一個字死。所以他只能透過市場的反饋,覺得這個產品好,有多少人要購買,所以他才去生產。而中間沒有經銷商,所以可以把利潤做得更低,更貼合老百姓。所以最終贏得了老百姓的喜愛,也贏得了市場。3.產品更新代數比較快,晶片原材料一開始價格都比較貴,後期生產的產品,那在原材料方面就會得到一部分便宜,這樣就會多一份利潤,甚至把這個利潤分發給使用者,就會獲得更多使用者的支援。這也是小米手機能成功的原因。
-
10 # 馬嶺薯
小米不提供現貨有很多原因。
從小米1開始就是透過官網預約搶購或F碼購買,這樣的做法是前所未有的操作方法,小米手機的價效比也很好以至於供不應求。
小米手機我買過小米1那時候是小米2差不多出來了所以輕易就買到了,小米2出來之前小米爆米花活動剛好到廣州站,凡是報名成功參加爆米花活動的都有一個小米2的F碼,當年在場的無一不興奮的,當然我也在現場獲得了小米2F碼。
小米2F碼一度被炒到300Y一個,我透過F碼買到了小米2發到Q空間,發出去沒多久就有人找我想買我的小米2,當然我也轉讓給她了小賺200。
小米在些發達城市都有小米之家但只提供售後不提供購買新機,這無疑是給米粉們重頭一棒,小米不提供現機除了和三大運營商合作定製機之外也沒有其他合作的商家,這麼一來就誕生了很多小米黃牛黨加價賣小米手機。
小米手機到小米雜貨公司,小米所有新品都需要透過預約搶購,如果你的速度慢了就需要等待下一輪開放購買,這麼一等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是半個月。
小米的營銷手段也是很多手機公司學習的方式,曾經的錘子、360等都是需要預約搶購的。
說到小米不得不佩服雷軍的飢餓營銷手段,也是因為這樣才造就了今天的小米。
-
11 # 老易聊手機
小米手機一般是飢餓營銷。利潤空間不大。沒幾個手機店願意賣。經銷商的進貨價,和網上零售價一樣的價格。還有誰會願意花幾千塊錢,去備一臺這樣的貨。所以實體店一般沒有現貨。
-
12 # 小米紅米科技
小米手機在大多數手機使用者眼裡,都是便宜,實惠,價效比的代名詞,恰恰也是因為小米手機價效比高,讓每一次的小米新機發布都是一機難求,這讓很多米粉很是苦惱。雷軍似乎意識到這點,知道各位米粉求機若渴,為穩定大家迫切的心情,雷軍在小米9釋出會上表明小米9現貨足夠滿足米粉們的需求。
但在小米9開售後,短短45秒時間就售罄了,這不明擺著打臉嗎?從另一方面想想,現貨興許還隱藏另一個意思,即現在+沒貨=現貨,按照現在手機售罄的情況來講,如此解釋雖然難免有些牽強,但無論哪種解釋,都不足以平復米粉們期待然後失落難過這種過山車般的情緒,畢竟被“欺騙”的那種感覺確實不好受。
縱觀小米手機在過去一年的出貨量,資料並不是那麼好看。根據IDC資料顯示,小米在2018全年手機出貨量最高的第四季度,小米出貨量同比下降34.9%,可想而知,小米的表現不算理想。大家都知道,小米自成立以來,新機發布後一直處於缺貨狀態,從小米1到小米8都是如此,而同行業的華為卻可以做到現貨,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13 # 顧銘娛樂
小米手機不能現貨沒什麼奇怪的,產品毛利率越低,承受市場風險能力越弱,其備貨策略則必然偏於保守,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解釋:
第一種模式:產品成本1000,售價1010,單品利潤10塊錢,賣100臺可以賺回一臺手機,而如果降價銷售,降100,則賣一臺虧損90,相當於賣十臺賺取的利潤。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你的備貨只要超出需求的10%,即便在降價約10%的條件下就能完成清庫任務,你依然是血本無歸。
另一種模式:產品成本1000,售價1100,那麼賣10臺便可以賺回一臺手機,而如果出現庫存,即便是降100進行促銷,依然可以保證足夠的盈利,在這種模式下,備貨超出10%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這只是一種過於簡化的模型,只是說明原理,現實比這複雜無數倍。
低毛利導致的風險承受能力大幅度下降,以及對於降價清倉的接受程度的大幅度降低,這必然要求小米保守供貨,寧願供不應求而放棄部分市場,也不能供大於求出現庫存風險,只是其一。
低毛利導致的風險承受能力大幅度下降,以及對於降價清倉的接受程度的大幅度降低,這必然要求小米保守供貨,寧願供不應求而放棄部分市場,也不能供大於求出現庫存風險,只是其一。
其二,小米以線上為主要出貨渠道,導致其產品需求預測基本殘廢。對於線下渠道來說,多少個門店,覆蓋多少人群,能夠大約銷售多少臺手機,這是可以預估的,同時,線下渠道可以幫助廠商承擔市場風險和清庫存。線上渠道不同,其影響因素太多,波動太大,線上渠道的需求幾乎是不可預測的。
以魅族16為例,這臺手機在釋出之初收穫了極高的讚譽,按照當時的態勢,這款手機售出200萬臺,乃至300萬臺那是手到擒來的。
我們看看魅族16的京東和官網資料:
作為對比,小米8的資料是:
小米8到目前的銷量應該是400萬-500萬之間(不包含8se) ,由此我們可以大概推測魅族16的銷量應該是50-100萬之間,且是偏小的。
如果魅族16第一個月備貨100萬臺,會是什麼結局?
以及,生產是連續的,沒有廠商會說這個月我給你生產100萬臺,下個月不玩兒了,工廠停工,沒這事兒。
魅族如果第一個月能備貨100萬臺,或許現在的魅族已經被庫存壓死了,這是低毛利和線上渠道天生的缺陷。且手機不同於其他產品,其時效性極強,必須在時效內售出,否則會面臨大幅度的貶值。
當然,以上不是小米手機不能現貨的全部理由,保守供貨必然帶來搶購,但不會到小米9這種程度,因為這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了,無論線上渠道的資料預測多麼不靠譜,小米9首批備貨100萬臺是沒有任何市場風險的,再怎麼不濟,也不至於給天貓渠道不足1萬臺貨。這裡就牽涉到了小米麵臨的第三個問題,搶熱點。
OPPO沈義人在微博上說: “新品為何四月發?這是為了現貨輕鬆買。"
當然,沈義人這麼說有蹭熱度嫌疑,但其實也很能說明一些事情。
因為即便按照上述所說,小米需要保守供貨,工廠的生產是連續的,所以無法上過多的生產線等等,但小米依然有辦法保證首批供貨的,按照現在的備貨進度,小米只需要把釋出會從2019年2月20日調整到3月20日即可。
但小米顯然不會這麼做,實際上,如果小米在而今的時間節點上備大量的貨,那麼小米9的釋出會時間就不會是2月20日,而是1月20日了。
是的,小米就是這麼一家公司,極善於把握使用者心理,以極低的代價進行高效的傳播,也就是所謂的“價效比”營銷。小米當然可以3月20開發佈會,但到了那個時候,驍龍855的首發便不存在了,沒有了這個噱頭,小米產品的競爭力便不會如現在這般強勁,其所造成的聲勢也不會有而今這般龐大。
以小米8為例,其釋出時呼聲很好,但到了魅族16到來,其聲勢便大幅度削弱,而開始降價了。
小米mix3也許是小米mix系列裡市場反應最差的,但顯然,這臺手機本身沒做錯什麼,它只是錯在了釋出於vivo NEX和OPPO find X之後。搶熱點是小米的重要營銷手段之一,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很多人喜歡小米,是喜歡其價效比高,但小米能夠獲得如此高效的輿論傳播,光靠價效比是遠遠不夠的,科技公司以產品為根本,以技術為靈魂。
所以小米即便知道810靠不住也依然要發note頂配,知道LG當初的螢幕不成熟也要發小米note2,知道陶瓷的產能跟不上也要釋出mix,知道亮銀色無法真正量產也要發小米6探索版,知道結構光搞不定也要發小米8探索版,知道5G還遙遙無期也要在2018年冬天釋出所謂的小米mix3 5G版本…
因為小米很清楚,這些產品不是為了賣的,就是為了製造可持續的熱點來支撐小米所需要的高熱度傳播。因為對於科技產品來說,純粹的價效比是不具有足夠傳播價值的,極致和科技加持下的價效比才有。
所以,大家看到了小米9遇到熱捧,但小米9se卻沒有,因為後者雖然價效比足夠高,但不夠極致。所以小米8在其釋出的時間節點上同樣具有足夠高的價效比,但卻換不來好的口碑,同樣是因為不夠極致和科技。
極致和科技,這本來就與價效比是相矛盾的,想要更好的,必然要投入更多,這個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但對於小米來說,它既需要高性價比產品來搶佔市場,又需要極致和科技來保持口碑和傳播。
矛盾的東西必然會生出各種齷齪,因為它不夠真,便總有出簍子的時候,
小米6x就是在這麼一款典型的價效比產品,它沒法如oppo或者vivo那樣上異形屏和窄下巴,正如雷軍在紅米note7釋出會上所說:“小米也可以把手機下巴做窄,可是在行業普及新技術初期,價格很貴,價效比不高"。隨著行業的進行,零配件會降價,然後看起來價效比就高了。
所以近年來,我們發現,小米總是跟不上行業的步伐。在行業18: 9的時候,小米搞16: 9的小米note3;在行業做異形屏的時候,小米搞18: 9的小米6x;在行業做水滴屏窄下巴的時候,小米搞無結構光大劉海+coG封裝大下巴
為什麼這麼做?便宜呀.
小米既要用價效比來佔領市場,又要用極致和科技來尋求口碑,魚也想要,熊掌也想要,那麼總歸有一個是假的,你拿到了魚,熊掌便只能用麵粉來偽裝一下了。
在小米9身上,首發驍龍855是魚,價效比是熊掌,那代價便只能是搶購了。
因為小米即沒有足夠多的錢去保證供應鏈的單價優勢,也沒有足夠多的量去保證規模優勢,那麼小米憑什麼拿到供應鏈的優先供貨權呢?靠講故事麼?講故事對米粉有效,但供應鏈是要真金白銀的.
當然,我有驍龍855,我又有價效比,這樣的產品稀少沒什麼問題,因為交易的過程都是自願的,不喜歡就不買嘛,買賣不成仁義在
但問題是,小米為了保持輿論優勢,在宣傳上就瞎搞,什麼現貨呀,開放購買呀,什麼詞兒吸引人便用什麼詞兒,由此造成輿論的高開低走,消費者自然就不買帳了。
你沒貨可以,別瞎吹牛逼行麼?既然你搞不定供貨,在釋出會上放這張圖什麼意思?重新定義現貨麼?
以及大力宣傳極致價效比和黑化有湯的小米王騰在微博上說:
“小米像阿麗塔一樣,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著目前的國產手機行業。”老實說,看至這句話的時候我蠻吃驚的,小米反抗著整個國產手機行業,在反抗什麼?國產手機行業是邪惡勢力嗎?
小米崇尚的是價效比,那麼便是把比小米手機價效比低的廠商定義為邪惡的勢力了。
雷軍在紅米note7釋出會上說“小米當然可以把下巴做窄,但這麼做價效比不高,小米可以等到供應鏈價格降下來再用。
可問題是,如果友商都如小米這般想,新技術從何而來?價格又如何降下來?新技術的引進靠的是拿錢砸,供應鏈價格下降是大規模普及帶來的利好。
小米的這種模式屬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沒問題。但乘涼的時候罵栽樹人沒良心,是黑惡勢力,不合適吧?拿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怎麼也不應該。
回覆列表
第一 前期個別物料貴,大批次產後成本才能減低。
第二 不想有太多的庫存,現在的數碼產品更新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