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牧心日記
-
2 # 大憨有話說
孩子(不是嬰兒)犯了錯,是讓他自己承擔還是替他兜著?
我的建議是,自己承擔,因為尊重他,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但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具兩個例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孩子猶如一棵幼小的嫩苗,由於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彎、歪、斜等“不良情況”。這時就需要父母充當“園丁”的角色,對“幼苗”進行剪枝、打丫;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分析如下:
一、孩子撒謊怎麼辦?
要想有效制止孩子的撒謊行為,父母要從具體原因著手,對症下藥:
A,用生動形象的事例向孩子講清楚誠實的好處和說謊的壞處。
B,鼓勵孩子改正錯誤。
C,從小事抓起,透過實踐培養孩子誠實的思想行為。
D,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應該做誠實的榜樣,成為孩子仿效的模範。
除此之外,我認為父母還應該掌握以下的一些技巧。
1、如果發現孩子撒謊時,首先要弄明白孩子隱瞞真相的原因,是生氣、怕你不愛他或者只是怕受懲罰,這是相當重要的。
2、作為父母,應該考慮一下,當孩子犯了錯,他除了撒謊,是否有其他逃脫或減輕受懲罰的方法呢?
4、當他對很多事情不斷撒謊,或者超出常理地堅持某個特定謊言時,要提醒孩子謊言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可以這樣說,“如果真相大白,你想你會怎麼樣?”
5、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實情,一定要記得稱讚
-
3 # 海口輕輕謝老師
視錯誤深重情況而定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孩子犯了一些很小的錯誤,家長應該及時教育,讓他認識到錯誤,並避免後期繼續犯錯,孩子認識到錯誤之後家長就可以幫孩子擦好屁股,小錯誤初犯可以諒解!
如果涉及到價值觀是非上面的錯誤,就得讓孩子明白問題的嚴重性,自己犯的錯自己承擔,長個記性!
人生道路很長,適當的挫折可以讓人生經歷更多,也更美好!
-
4 # 卿老師生活觀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儘管孩子是天使
-
5 # 一念之間一心向善
你好,本人是一名教師,對於這個問題,提出本人的幾個觀點。
第一,誰來承擔不是最終問題,主要是孩子是否認識了這個問題導致的後果,這個後果如果不認清楚,以後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第二,如果是一些小問題,在孩子承受範圍內的,如果孩子之間的打鬧,與朋友的衝突等,儘量讓孩子自己先去處理,家長在善後。
第三,如果是一些原則性問題,涉及面比較廣,孩子無法解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逃避這個問題,比較出面解決,否則對孩子的影響更不好。父母解決完問題後,再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問題。但是,千萬不要一手包辦了孩子的所有問題。
最後,小孩出現一些問題,錯誤,很正常!我們都是在犯錯中成長,但是,問題出現是讓我們汲取經驗的!這是關鍵!
-
6 # 晨晨媽咪育兒經
既然孩子犯錯了,那作為家長肯定是要糾正他的錯誤,怎麼能替他兜著呢,錯不在大小,一定要讓孩子勇敢面對,承認自己的錯誤,父母應該及時引導孩子,而不是包庇袒護他,愛孩子的方式要擺正你的三觀
-
7 # 王修細
現在的孩子犯錯是常常發生的。就拿上學的孩子來說,現在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每週一班主任老師安全課除了安全教育還特別強調帶手機來的主動上交,由班主任代為保管。可學生根本不會拿出來。我帶的學生,每次被我沒收了,家長來拿回去,過一個星期又帶學校來了。到底是誰之錯!這是家長在放縱自己的孩子犯錯
-
8 # 小狼笨笨
五點多醒了以後我就在想學生的事情。中國公安大學的一名教授說:人犯罪後為要被處罰,比如判刑?是為了懲戒,讓這些人對法律有所敬畏,這樣他們就不敢再做犯法的事情。
同樣的道理,學生違反紀律後,對學生進行處罰,也是為了讓他們對紀律有所敬畏,不再違反。
然而呀,學生違反了紀律,家長過來兜底,處罰成了空殼,不僅不能對學生進行好懲戒教育,老師們還被家長各種埋怨,也就是說班主任和老師吃力不討好,既不能正常得進行懲戒,樹立班威,又得被學生家長各種討擾,不勝其煩。
有鑑於此,如果家長對學校的處罰有異議,那就家長來當班主任,家長來管你家孩子。別什麼都交給老師了,但是懲戒權不讓老師行使。
如果確實不接受處罰結果,那也好說,這個學生老師們管不了,不管還不行嗎?他願上課就上課,不願上課他想幹啥就幹啥,給他絕對的自由。
-
9 # 會東讀書
孩子犯了錯, 自己要承擔後果。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當孩子犯錯後, 告訴孩子, 必須自己承擔後果, 並在錯誤中學習,避免下次範同樣的錯誤。
家長的心態要擺正, 孩子犯錯誤不是件丟人的事。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孩子成長的過程, 也就是一個犯錯改錯的過程。
犯錯一般分為下面2種情況:
1.學校犯錯, 和同學發生爭執, 沒按時完成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講, 被叫家長。上學遲到, 逃課........其中沒按時完成作業, 逃課嗎不認真聽講, 屬於學習態度問題,平時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避免或減少錯誤的發生
2.家庭中犯錯。 包括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撒謊, 欺負弟弟妹妹,玩遊戲,拿父母的零錢,不尊重老人。。。。。。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小錯誤。需要家長在平時中正確的引導, 以及做好榜樣。畢竟, 父母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
總之, 理智的對待錯誤, 錯誤本身並可怕, 讓孩子承擔錯誤,並在錯誤中學到新的東西,比你替tat兜著錯誤效果要好。
-
10 # 白子95
應該讓孩孑自已承擔錯誤,使他認識到哪做錯了,後果是什麼,應該如何改,而不是家長大包大攪,這樣有家長護著,孩子就迷茫,辦不清是非,對他的成長有害而無益的。
-
11 # 竹葉青之風浪江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督人,理應對孩子的所做所為應該負責任,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並告知糾正錯誤的方法,去引領他如何去做對的事,我家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有次放學回家,檢查他書包的時候,發現他的作業本卻是別家孩子的,我以為他私自拿別人東西,當時我就很來氣,我強壓自己的情緒,詢問孩子具體原因,原因出奇的可笑,說是小朋友不和他互換本子,就不和他玩了,不算是拿,候來我就發現自己錯了,同時也很耐心教育孩子,自己的東西一定要保管好,別人的東西堅決不要,從那以後他的書包裡就沒有過其他人的東西,自己的書本也保管的很好。
-
12 # 連鎖人才提供商
肯定是孩子自己承擔啊,從小培養孩子的承擔能力,孩子能承擔多大責任,就可以做多大事!如果超出孩子的承擔單範圍,自然是家長承擔,但是要給孩子一定的處罰,長記性,深刻認識到問題嚴重性,引以為戒!
-
13 # 新農民老劉
孩子犯了錯,原則上當然是他自己承擔。
如果屬於後面的情況,家長先承擔起這個責任,平時也可以作為教育孩子的一個條件。
-
14 # 小張同學的VLOG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我想這個問題沒有探討的必要,小錯不糾,大錯必犯,小惡不懲,大惡必成。
既然他是一個孩子,那麼證明現在他犯的錯誤是在可控範圍內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讓他自己去承擔自己的錯誤,樹立他正確價值觀,幫助他辨別是非,明白善與惡的分界線,切記不可因為年紀小而去縱容他。
李玟瑾教授說過一句話“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在於家庭束縛力的缺失,而再合格的懲戒手段不如父母在初期的一句喝止與說教”,這就可以看出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的懲罰是非常關鍵而且必要的。
-
15 # 旭堯之君
作為家長,要看孩子犯錯的程度,去引導教育孩子認識不足,勇於承擔過錯,並且要積極努力改正。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怕的是不能看到自己的錯誤。人生道理坎坷崎嶇,那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學會認知,學會改變!
-
16 # 生命不倒翁
應該讓他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這樣他才能辨明是非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如果涉及到經濟部分的孩子沒能力承擔,作為家長要勇予承擔責任,但要讓孩子知道因為他的過失給家庭帶來的損失,讓他記住不要再犯類似錯誤。
-
17 # 用心擁抱彼此
犯了錯,為什麼不自己承擔呢?
人怎麼才會成長呢?
就是在每一次犯錯中尋找為什麼會錯,錯在了哪裡,怎麼才能不再犯類似的錯誤等等,要懂得自省。沒有人會為他人的錯誤買單的,有的只是懲罰。想一想你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犯的錯誤,有人給你承擔嗎?沒有人落井下石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沒有承擔自己犯錯的勇氣和能力,想想就很可怕。
-
18 # 藝寶課堂
未成年的孩子作為一個沒有完全行為控制能力的人,所犯的錯誤有大小之分,大的例如給他人造成一定的傷害或者經濟損失,這種讓孩子獨自承擔是不大現實的。需要作為第一監護人的家長出面解決,事後也不能對孩子嚴苛指責,讓他內心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也不能放任自己的行為,透過交流溝通的方式,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小的錯誤如跟小朋友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搶奪玩具,或者是有不太嚴重打架行為。就需要家長先跟孩子交流,問清楚前因後果,不能盲目的失去理智,不去聽孩子的解釋。問清楚情況,再跟孩子分析哪些做得值得稱讚,哪些地方做得不對,對做得好的地方要表揚,對做得不對的地方,也要批評指正。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後,引導孩子跟對方賠禮道歉。讓孩子樹立一個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在生活的磨礪中不斷成長,也引導孩子能夠正確的去處理遇到的問題。
很多家長一遇到孩子的事情,就大發雷霆,不聽孩子解釋,不問青紅皂白,一味的指責,謾罵,甚至毆打體罰。這種行為是絕對要禁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行為處事方式都不夠理智,怎麼能夠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呢?
平時也要跟孩子多多交流,不能以各種忙為藉口而疏遠了孩子和家人。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才能夠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你把孩子當朋友,孩子有什麼心事才會第一時間跟你反饋。孩子需要關懷,更需要我們平等的對待,不能倚老賣老,覺得我是你老子,就能夠棍棒相加,打你沒商量。
-
19 # 使用者7004372283019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然現象。孩子由於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的不足,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面對孩子犯錯誤,孩子能在錯誤中學到什麼,如何改正自己的錯誤。
1、當孩子犯錯誤時,孩子會從中學到什麼?
是學會誠實、負責,還是學會撒謊、逃避?誠實和負責才是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品質。 懲罰,特別是打罵的方式,雖然能夠暫時制止孩子的錯誤,但是孩子並不能從錯誤中反省並修正自己的行為,反而學會了撒謊和逃避。
2、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對孩子支援和信任,還是對孩子進行打擊和責備?
既然已經犯了錯誤,孩子應該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學會主動承擔錯誤的後果、積極彌補錯誤的損失.家長的支援和信任無疑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樹立自尊和自信。相反,懲罰則使孩子誠惶誠恐,自尊和自信都受到損害,不利於他們從錯誤中成長。
3、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是要孩子為過去而受罰,還是為未來而成長?
相信許多家長都會選擇後者,那就不要用懲罰去對待一個犯錯誤的孩子,而是要將錯誤作為教育孩子成長的機會。
不過,不懲罰不代表對孩子的錯誤置之不理,而是要用其他的方法來代替懲罰。
一、是採取順其自然法。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自作自受,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己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這個後果是家長和孩子都能承受的),從中接受教訓。例如,孩子跳進了泥水坑,他的鞋就會溼。如果孩子拒絕吃午飯,他就會餓到晚飯時間。家長不要擔心孩子走彎路,孩子親身經歷的事情,比家長的勸說更能讓孩子印象深刻。
二、是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孩子犯錯以後,應積極承擔錯誤的後果,主動用行動彌補失誤。家長要告訴孩子改正錯誤的具體方法,鼓勵孩子反思自己的不當行為,透過改正錯誤來恢復自信、樹立規則意識。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代替孩子承擔責任,而使他們喪失了從錯誤中學習和修正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但每次犯錯都是一次教育和成長的機會,把握好了,可以塑造孩子的行為習慣。面對孩子犯錯誤,家長的做法如果是“護短”,替孩子承擔錯誤或是開脫罪責,而並沒有讓孩子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的話,無法使孩子正視自己的問題,並改正自己的問題。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的替代和開脫只會縱容孩子,使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20 # 求求部落9986
個人覺得小孩子八歲前管教好,八歲後就有必要給他灌輸道理了,自己做錯事要有勇氣承擔自己做的事情,做到下不為例,
回覆列表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不能總是替孩子兜著。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要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過失,並且要承擔相應的後果,這樣才能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