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隰華
-
2 # 愛歷史的小蝸牛
首先,關於歷史上的一些皇帝的死因,本來就無從證明,只能靠一些史料來驗證一些。
對於朱高熾的突然死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猜測,有雷擊、有肥胖、中毒、深知縱慾過度。
關於朱高熾的肥胖的問題,歷史上有很多記載
朱高熾的胖在歷史上是出名的,因為胖差點沒被自己的老子把太子位給廢了。史料上記載他體態肥胖,行動不便,沒有漢王受朱棣的喜愛。
為了讓朱高熾減肥,朱棣先讓太子給自己學騎射,可朱高熾腿不行,只練了一會就累癱了。
眼見練武不行,朱棣就讓其節食減肥,想著餓一下就瘦了,太子每天都吃不飽,手下人看太子吃不飽,就偷偷給其帶飯吃,結果被朱棣知道了,一怒之下把廚子給活煮了。
-
3 # 江東汪郎
明仁宗朱高熾的突然駕崩,讓很多喜歡陰謀論的人產生了聯想,而其中最主要的觀點就是他的死和明宣宗朱瞻基脫離不了關係,也就是說提倡陰謀論的人給朱瞻基加了一項罪名,弒父!
但汪郎認為,朱瞻基根本沒有必要去走這步險棋,一是他的太子之位鞏固,沒有人可以撼動;二是如果弒父陰謀敗露,將會顛倒社會倫理道德;三是他當時遠在南京,如何能夠弒父;四是他的母親張皇后坐鎮後宮,他根本沒有必要去弒父。
那麼朱高熾為什麼在位不到一年(十個月)就駕崩了呢?汪郎認為可能是以下三點原因。1.因為肥胖導致疾病纏身的他突然猝死!
現代科學表明,人過於肥胖就會疾病纏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也會隨之危害人體的健康,而高血脂就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誘發因素!
朱高熾是個大胖子,走路都需要內侍攙扶,他的身體對他的心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所以他的身體不好(比如經常頭暈,供血不足等)這肯定是真的。
而他當了皇帝以後,面臨的政務壓力突然增大(太子時期處理政務和皇帝時期處理政務的心理和壓力是不同的),可能誘發了心血管等極容易猝死的疾病,比如心肌梗塞,所以史書上才會認為他“無疾驟崩”。
確實,即使在現代社會,一旦發生猝死,也會給人一種很突然就死去的感覺!2.縱慾過度導致病情突發!
如果太痴迷男女之事,對身體的損傷肯定很嚴重!
朱高熾縱不縱慾?他是縱慾過度的!
朱高熾因為身體發胖,本身就比較弱,但做了皇帝后又太過於沉迷女子肉體,這樣進一步加重了他的病情!
事實上在朱高熾即位不久,大臣李時勉就上了一道勸他不要縱慾過度的奏疏,讓他怒不可遏。
要知道,朱高熾以寬厚、仁和著稱,所以駕崩後能得到“仁宗”的廟號。但李時勉的這道奏章讓他臉色發青,當場就令錦衣衛對李時勉動刑,差點杖斃李時勉。
朱高熾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還仇恨李時勉,認為李時勉在朝堂上侮辱他。
可見朱高熾確實因為縱慾過度加重了身體隱藏的病因,最後導致誘發後猝死!3.坐穩江山後的精神鬆懈!
朱高熾在做太子期間,其實一直頂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因為身體的原因,他其實並不受朱棣待見。他能做太子,完全是因為自己是長子,以及朱瞻基能夠得到朱棣的隔代親!
但是他的太子之位並不牢固,不僅是自己的父親試探他,自己的兩個弟弟也是虎視眈眈,而且武將和他也比較疏遠,而更重要的是他還得提防弟弟們射出的冷箭!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朱高熾必須打死十二分精神來面對,一旦有所差池,就會被朱棣所廢!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他登上皇位後,也就意味著自己已經成為大明朝的主人,不會再去擔心有人背後射冷箭。
這也導致了他精神上的突然放鬆,反而垮了身體。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實際上他為朱棣的靖難以及永樂盛世是作出貢獻的。
靖難時朱高熾坐鎮北京城,替朱棣守住了後方;永樂朝時,身為太子的他只要朱棣不在京師,他就擔負起監國的重任!
而他坐上皇位後,改革了永樂時期的弊政,為朱瞻基的治國打下基礎。
故而他雖然在位時短,但文人們還是把他統治的十個月和兒子朱瞻基統治的十年合在一起,統稱“仁宣之治”!
-
4 # 雨霽視角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僅數月,然而為政勤勉,重點發展生產,與民休息。還平反 建文帝時期的許多冤獄,廢除了苛政。
在軍事上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讓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是為“仁宗”。
洪熙元年1425年5月,朱高熾暴卒,年僅48歲, 登基到去世不到10個月,這讓後世人對他的死也是各種猜測,而野史最喜歡的就是陰謀論了,認為朱高熾一定是非正常死亡。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1395年,17歲的朱高熾被立為燕王世子,他從小生性好靜,喜歡讀書,而且他體態肥胖,胖到走路都要人攙扶,所以更是討厭武學。
對於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來說,他並不喜歡這個又胖又不愛武的兒子,反而更喜歡他的兩個與他性格相似,也喜歡武的小兒子。
相反, 朱高熾在文方面卻是很有天賦的,他的老師們十分喜歡他,這也是他喜靜不喜動,而身體肥胖,體質單薄、健康不佳的主要原因。
朱棣靖難起兵,朱高熾留守北京,以數萬人的軍隊,抵禦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次行動,改變了人們對他的看法,永樂二年,他被封為皇太子。
從那以後,朱高熾就開始以太子的身份,參與朝下,處理政事,而且只要他父親敲開京城,就是由他擔任監國,而他在職務上的表現,也贏得了大臣們的擁戴。
洪熙元年1425年,5月29日,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登基未足一年便"無疾驟崩",其中必有緣由。但《明仁宗實錄》《明史·仁宗紀》等,都隻字不提其死因。究竟朱高熾因何暴卒已成歷史之謎。
第一:朱高熾的肥胖是史書上多次記載的,也是很明確的,他胖到走路都需要人扶,都說一胖百病生,從現代醫學來講,肥胖是會引發很多疾病的。容易造成高血壓、高血脂,容易引起腦梗,心梗等情況發生,所以朱高熾突然去世,很有可能是死於突發性腦梗。 這放到現代醫學了,對於 許多突發腦梗的病人,也未必能救的過來,更何況在那個西醫術並不發達的明代。
第二:縱慾過度而得不治之症,大臣李時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勸他謹嗜慾之語。朱高熾看了之後,怒不可遏,他認為李時勉在朝堂上當眾侮辱他,於是命令錦衣衛對他動武,險些要了李時勉的命。到生命垂危的時候,他還說:“時勉廷辱我,由此可見,朱高熾確實縱慾無度,李時勉奏疏觸及其痛處,否則不會如此耿耿於懷。
第三種陰謀論認為是他的兒子朱瞻基謀殺了他老爹,目的就是想快速繼位。
首先來講,朱瞻基的母親是張皇后,而且他是長子,又被立為太子,是合法繼承人,為什麼要去謀殺自己的父親呢?
而且自己的父親是一個英明的皇帝,在位期間,政親仁和,為大明江山的發展奠定基礎,朱瞻基作為法定繼承人,有必要去承擔一個弒父殺君的罪名嗎?
-
5 # 於左
朱高熾是明成朱棣的嫡長子,永樂二年被立為皇太子。因為父皇一直看不上他,又有兩個弟弟從中搗亂,朱高熾這個皇太子做得非常窩囊。隱忍二十多年後,父皇駕崩,朱高熾終於修成正果,登上大位,就是明仁宗。
結果卻很不幸,朱高熾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還沒找到皇帝的感覺,便早早死去,時年四十八歲。這個年輕在明朝的皇帝當中算是比較大的,但朱高熾在位時間太短了,從永樂二十二年的八月登基,到洪熙元年的五月死去,在位只有十個月,只比後來的明光宗長一些。
從《明史》的記載來看,四月時,明仁宗還親自前往天壽山,拜謁父親、母親合葬的長陵。五月的庚辰日,突然患病,派人奔往南京通報皇太子,第二天就病勢危重,下令傳位皇太子,隨即病逝。
那麼,明仁宗朱高熾如此迅速離世,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關於這一點,一直有不同的說法,甚至有人懷疑是皇太子朱瞻基做了手腳,這一點是非常荒誕的,不值一駁。朱瞻基根本沒有這樣的動機,而且他從四月起就一直在南京居守,明仁宗垂危時才匆匆命他返回北京,沒趕上與父皇見上最後一面。
此外還有幾點說法:
一種是說他被毒死。《野記》中說:郭妃在宮中為皇后祝壽,明仁宗也參加了宴會,席間郭妃向皇后進酒,皇后不喝,明仁宗以為她擔心酒有問題,拿過來替她喝了。結果很快被毒死,郭妃也自殺。
一種說法是被響雷驚死。《病逸漫記》中說:“仁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但是按照《野記》的說法,明仁宗和郭妃死時,“時適雷”。就是明仁宗死時,天上響雷不斷,但這應該不是他的死因。
一種說法是“陰症”。《病逸漫記》中引用宮中一位雷太監的說法,認為既不是毒死,也不是震死:“皆不然,蓋陰症也”。這位太監認為明仁宗是得了邪病而死。
第四種說法是被大臣氣死的。這裡說的大臣就是翰林侍讀李懋,字時勉。當時李懋上疏,對明仁宗有所勸諫,其中兩條讓明仁宗特別生氣,一條是皇帝的身邊不應該有那麼多的妃嬪,另一條是皇帝不應該讓皇太子遠離北平,守在南京。
李懋的批評,暗指明仁宗生活荒淫,而且不是一個好父親,這讓明仁宗大怒,當面痛責李懋。李懋也是剛直的脾氣,當面反駁。明仁宗氣極了,命令武士用金瓜錘斷李懋的肋骨,差一點把他打死。
隨即明仁宗自己也病倒了,顯然是被氣壞了。《明史·仁宗本紀》的記載也能印證這一點:己卯日,翰林侍讀李時勉、翰林侍講羅汝敬因為言論而被投入牢獄,第二天明仁宗病倒,第三天死去。臨死那一天,明仁宗還對大臣夏原吉說:“時勉在朝堂上羞辱我。”說著又生起氣來。
個人認為,明仁宗在威嚴的父親面前壓抑了大半生,突然坐上皇位,可以為所欲為,難免有一些放縱。後宮中寵愛的女人多了,他又不能擺平她們之間的爭鬥。所以,他被妃子毒死的說法也是無風不起浪,起碼說明後宮的矛盾很尖銳,李懋等人才會勸他生活檢點。
明仁宗的身體一直異常肥胖,肯定有三高,加上縱慾的影響,現在又被李懋大大激怒,怒極生病而死,符合常識。
-
6 # 史海撲通
朱高熾的死因應該是長期心理與精神壓力的壓抑得到釋放後,縱慾過度導致的猝死。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卻因為腿腳不好加上過度肥胖並不得朱棣的喜愛。礙於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則,即使不喜歡也被封為了燕王世子。但由於朱棣過於強勢和嫌棄,以致於朱高熾在老爹面前一直都是謹小慎微。古代都是父為子綱的,爹再不好,做兒子的也只能受著,不像現在可以拍拍屁股離家出走。
如果只是做一個燕王世子,將來繼承王位變成燕王,可能朱高熾的生活還不至於太糟糕。可是偏偏老爹是個不省心的,一激動把皇位奪過來了。朱高熾就從燕王世子一躍成為了皇太子,一當就是20年。這20年的太子生涯,著實不好過。由於朱棣在馬背上待慣了,不願意管國家行政上的那些瑣事,所以他在位的這些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北伐蒙古,把國家丟給朱高熾這個太子。但同時又擔心太子權力過盛,結黨營私,圖謀不軌,免不了對朱高熾進行管控,甚至猜疑。
朱高熾既要好好為他爹幹活,稍不留意就會遭到雷霆暴擊,經常擔心哪一天這個太子之位不保,連性命也丟了。有一次在朝會上,作為監國的朱高熾當眾斥責刑部尚書劉觀的過失,並未對其做進一步的處罰。但卻收到了遠在北京的朱棣的嚴厲警告,“大臣有小過,不要遽加折辱“,緊接著又追加一封信要求朱高熾”凡功臣犯罪,調發將士,必須奏決“,嚴防太子越權。
而一旦坐到了皇位,似乎就只有君臣,再無父子。給本就脆弱的父子關係帶來更多的考驗,只不過出題的永遠是父親,兒子只能被動接招。不管朱高熾如何小心翼翼,總有流言蜚語引起朱棣的懷疑。於是,朱高熾在監國期間做的一些舉措在朱棣回京後都被一一否決。有大理寺右丞耿通看不下去,三番五次勸諫朱棣,“太子事五大過,可無更也”,朱棣為此龍顏大怒,下令將耿通凌遲處死,所有官員必須到場觀看。這是對所有人的警告,無疑把太子朱高熾給孤立了。
永樂十二年,朱棣北伐回京,朱高熾接聖駕晚了一步,同時他的奏疏有些詞語欠妥,令朱棣非常不滿,認為太子這是怠慢自己。幾天之後,朱棣就不由分說,將太子屬官楊士奇等人都抓起來關進大牢,好在楊士奇把太子接駕遲疑一事攔在了自己身上,才給太子解了圍。
永樂十六年,朱高熾因為給一個立過軍功的犯人減刑,再一次遭到朱棣的猜忌。竟然令禮部侍郎胡濙秘密前往南京暗中調查太子的德行,經得起考驗的朱高熾再一次化解了危機,胡濙以太子誠敬孝謹的七件小事回奏朱棣,才打消了朱棣的懷疑。
可以說,朱高熾做太子的這20年,每一天都如履薄冰,長期的壓抑甚至讓他有過度的恐慌。有一次,朱棣因為太久沒有召見過太子,很是想念,就想派人召見。但是近臣建議最好派夏元吉前去,朱棣很疑惑,近臣解釋道,“皇太子久不蒙召,一旦忽有命,恐過疑或至他虞”,果不其然,太子聽說父皇傳召,“果驚怖”,甚至“頗欲自裁”,當得知是夏元吉來時,才鬆了口氣。
朱高熾一共只活了46歲,只有最後的登基稱帝的十個月是放鬆的,其餘整整45年的時間裡,精神和心理都是高度緊繃的,如果不是心態好,一個忍字修得好,可能早就掛了。也正是由於緊繃了45年的弦,一旦放鬆就會發生強烈的反彈。即位後,終於不再擔驚受怕,可以隨著自己意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放縱自己於酒色之中,朝政諸事則交付給太子,加上朱高熾天生肥胖,不可避免的會伴隨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猝死的可能性非常高。
史書對於朱高熾的死因記載不詳,一是古代醫學不太熟悉這種猝死的原因,二就很可能是朱高熾縱慾過度引發猝死,實在不光彩。
-
7 # 文史漫談
史書記載朱高熾壯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便“無疾驟崩”。《明仁宗實錄》、《明史·仁宗紀》等,都未曾提其死因。朱高熾為何而死已成歷史之謎,所以只能是後人推測了。
以下是我的推測,且當看個樂呵朱高熾體相痴肥,走路都需要兩個人扶著,就跟咱們現在看到的日本相撲運動員似的。可以說他的身體一直都不是很健康。所以當弟弟朱高煦陪著朱棣御駕親征,沙場馳騁時,朱高熾留在了北京監理政事。靖難戰爭中,朱棣為了鼓勵朱高煦賣力殺敵,就曾專門對他說:“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朱高熾多病,他要是沒了,太子就是你的。
等到朱棣登基後,身為嫡長子的朱高熾成為了太子。其實朱棣對於朱高熾不是特別滿意,再加上有兄弟朱高煦虎視眈眈,所以在當太子那些年朱高熾壓力很大。
熬了二十多年,朱棣終於死了。朱高熾上位。朱高熾本就體弱,工作上的勞累讓他身體漸漸不支。
雖然身虛體胖,但是男人都是好色的,朱高熾也不例外。然而他的身體不好,幹不了事,所以就吃藥。
本就肥胖多病,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還亂吃藥,種種原因,加之一處,朱高熾終於頂不住,猝死了。
-
8 # 未濟
朱高熾猝死之前見星象有變,便對楊士奇等人說:天命盡矣。似乎已經預測到了自己將不久於人世。
《明史》裡記載: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於南京。辛巳,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是日,崩於飲安殿,年四十有八。
朱高熾身材肥胖,走路都需要有人攙扶,怎麼減也減不下去。身材如此肥胖,對身體壓迫很大,說是因為肥胖而去世倒也說得過去。但是對於朱高熾的具體駕崩原因,沒有明確記載。所以有很多猜測。
還有一種說法是朱高熾縱慾過度。朱高熾在登基前就有十個兒子,七個女兒。朱高熾登基後下令選侍女入宮伺候,於是被李時勉說成是所謂謹嗜慾者此也。其實若論孩子多少,縱慾是否過度,看康熙就知道了,康熙的孩子更多,也活了將近70歲,關鍵還是看身體行不行。因為康熙經常鍛鍊,朱高熾卻身材肥胖,按照這樣的體質,十七個孩子對於他來說,確實有點縱慾過度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常年壓力過大,這一點和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是一樣的。朱常洛更慘,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駕崩了,去世時才三十八歲。朱常洛和朱高熾比較相同的一點就是太子不好當。朱高熾因為身體原因和他更擅長內政,一直不是朱棣最喜愛的兒子,朱高煦一直垂涎太子之位,朱棣也有改立太子的想法。這對朱高熾來說是有極大的壓力的。
有一次,朱棣因為太久沒有召見過太子,很是想念,就想派人召見。但是近臣建議最好派夏元吉前去,朱棣很疑惑,近臣解釋道,“皇太子久不蒙召,一旦忽有命,恐過疑或至他虞”,果不其然,太子聽說父皇傳召,“果驚怖”,甚至“頗欲自裁”,當得知是夏元吉來時,才鬆了口氣。朱高熾已經到這樣的地步,精神緊繃幾十年,再加上他的體質,一切都很合理了。
朱常洛是有明確記載沉湎於酒色,並且服用紅丸的,於是他更快地駕崩了。因為朱常洛也是常年擔驚受怕,萬曆根本就不喜歡他,經歷了國本之爭,朱常洛終於能登基了,於是放縱了,需要發洩這麼多年的壓力。所以,可以推測,朱高熾登基後也可能有些縱慾過度,畢竟他也是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從他的子女數量來看,他沒有控制自己,若是常人也就罷了,偏偏他的體質不行。
朱高熾雖然年紀很大才當皇帝,但是他這個太子也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朱棣出征,朱高熾監國,朱高熾對於內政的處理是很早就開始的,而朱高熾也是勤勤懇懇,對於朱高熾的歷史評價是很高的。所以朱高熾也是很累的,並不是悠閒地當太子。常年辛勞,也是猝死的原因之一。
身體的肥胖,常年的精神壓力一時之間釋放,多年來積勞成疾,其實朱高熾壽命短是必然的,只是只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確實是挺可惜的。 -
9 # 樓哥看歷史
明仁宗的突然去世,確實和他過於肥胖的身材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過度肥胖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乃至心血管疾病,這在當代人之中已經成為常識。明仁宗朱高熾,大明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僅十個月就突然去世。綜合史料來看,他的死因,很大可能是由於過度肥胖引起的突發疾病呢。
仁宗朱高熾(左)劇照
“胖弱”的明仁宗出於為尊者諱的原則,無論是《明史·仁宗本紀》還是《明仁宗實錄》,都沒有提到皇帝陛下本人的身材。《實錄》中說仁宗“自幼端重沉靜”,其實換句話說就是個不太愛動的小胖子。一般“端眾沉靜”的都是胖子,“飛揚跳脫”的都是瘦子,為什麼?讓一個胖子“飛揚跳脫”,臣妾做不到呀。但是在仁宗皇后張氏的本傳之中,還是明晃晃地指出皇帝肥胖的缺陷:
後始為太子妃,操婦道至謹,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歡。太子數為漢、趙二王所間,體肥碩不能騎射。成祖恚,至減太子宮膳,瀕易者屢矣,卒以後故得不廢。及立為後,中外政事,莫不周知。—《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
明成祖朱棣永樂時代,發生在皇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之間的奪嫡之爭硝煙瀰漫,異常激烈。漢王、趙王一方不但屢屢暗中施放冷箭,對於大哥肥胖這個弱點也是窮追猛打。
成祖嘗命同仁宗謁孝陵。仁宗體肥重,且足疾,兩中使掖之行,恆失足。高煦從後言曰:“前人蹉跌,後人知警。”時宣宗為皇太孫,在後應聲曰:“更有後人知警也。”高煦回顧失色。—《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仁宗胖到了什麼程度,兩個太監扶著走,還走得七高八低,難怪英武過人的朱棣看到這個大胖兒子就來氣。
但是無論如何,朱高熾總算熬到了老爹駕崩,自己成功繼位。可是這位仁宗皇帝僅僅做了十個月天子,就在48歲的壯年突然駕崩,這其中到底有何隱情呢?
朱家三兄弟
正史推測:被大臣活活氣死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初九日,翰林侍讀李時勉上疏批評皇帝。李時勉這個人,《明史》對他的評價是“性剛鯁,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當初朱棣還在世的時候,就敢硬著脖子和永樂皇帝頂牛,因此面對朱高熾更是火力全開。
由於早朝的時候官員太多,仁宗便在退朝後將李時勉召到便殿,想私底下和他好好溝通一番。未曾想此人二愣子精神發作,在和皇帝的辯論中梗著脖子一步不退,最終徹底惹毛了仁宗。盛怒之下的皇帝命人把李時勉狠狠打了一頓,據《明史》記載,當時這老小子足足被打斷了三根肋骨,差點一命嗚呼。
洪熙初,上疏言事,命武士以金瓜搖之,傷觔幾死。—《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一》
仁宗本來在第二天已經將李時勉外放為監察御史,但朱胖胖越想越氣,過了一天又改變主意,下旨將其打入錦衣衛大牢。五月十一日當晚,仁宗在召見戶部尚書夏原吉之時還在大罵李時勉。估計怒火中燒的朱胖胖血壓突然升高,隨即“不豫”。一天後,仁宗崩於欽安殿宮中。
仁宗大漸,謂夏原吉曰:“時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五十一》
金瓜
那麼李時勉究竟寫了什麼導致仁宗如此生氣呢?筆者大概看了下,倒是很符合文人們嘴毒和陰陽怪氣的特徵。仁宗即位後曾對宮殿進行小規模修補,被說成“所謂節民力者此也”。仁宗下旨挑選一些侍女補充後宮,被說成“所謂謹嗜慾者此也”。仁宗身體不適幾天沒有上朝,被說成“所謂勤政事者此也”。然後以上行為又被總結成為一句話:“所謂務正學者此也”。
朱高熾不但是個非常勤勉的皇帝,同時也極其愛惜自己的羽毛。稍有小過(甚至都稱不上過錯)就被李時勉如此冷嘲熱諷,罵人不吐髒字,難怪會血氣上湧。
從史書上的時間線來判斷,仁宗的突然駕崩,和李時勉的上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死因就有很大的可能是血壓突然升高之後導致的血管破裂,從而導致迅速去世。
神奇的是李時勉竟然還得以善終,一直活到了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四月,以74歲的高齡去世。死後賜諡“文毅”,後改諡“忠文”。想想這傢伙要是放在“我大清”,敢這麼跟皇帝說話,只怕族裡族外已經凌遲三遍了。
張皇后劇照
野史說法:被愛妃下毒誤殺陸釴,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進士榜眼,其所著《病逸漫記》中記錄了明孝宗弘治朝以前的許多逸事。關於仁宗皇帝的死因,書中是這樣說的:
仁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又疑宮人慾毒張後誤中上。予嘗遇雷太監質之,雲:“皆不然,蓋陰症也。”—《病逸漫記》
由於仁宗是突然駕崩,當時輿論洶洶,有很多猜測,包括“雷擊致死”、“中毒而死”等等說法。陸釴其實在自己的書中做了一次闢謠,他親口問宮中太監,得到的結論是“陰症”。至於什麼是“陰症”,筆者不瞭解中醫,應該也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到了著名的大才子兼胡扯專家祝枝山手上,明顯是隻看了前半部分的內容,隨即妙筆生花做出了一大篇文章。劇本改成了宮鬥,細節活靈活現,彷彿祝大才子本人當時就在現場一般。
仁宗郭妃以中宮誕辰,邀過其宮上壽,上亦往。妃進卮於後,後不即飲,上曰:“爾又為疑乎?”遽取飲之,妃失色,無及矣。俄而,上崩,妃自經死,時適雷。—《野記·卷三》
祝枝山劇照
祝大才子不但慣會道聽途說,還特別會添油加醋。到他筆下,把“中毒”和“雷劈”這兩個說法合二為一,變成仁宗在被毒死的同時正好打了雷,其心可謂毒矣。可惜筆者是個很認真的人,針對祝枝山的說法,我們來掰掰謊。文中既然說到當天是“中宮誕辰”,也就是皇后生日,我們就來看看仁宗皇后張氏的生日是哪一天。
庚午,皇太后聖節。上率親王上壽禮畢,宗室諸王各遣人奉表賀,文武群臣命婦行慶賀禮。—《明宣宗實錄卷十六》
這裡的庚午日,是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四月初七日,皇太后聖節就是指生日。仁宗駕崩後,皇太子朱瞻基繼位,是為宣宗,皇后張氏則被尊為皇太后。仁宗是哪天去世的呢?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難道他還能在四月七日喝了毒酒之後,再硬挺上一個月才嚥氣嗎?不過聯想到祝枝山這廝還造謠說什麼朱棣誅了方孝孺十族啦,《永樂大典》根本沒有修完啦,難怪他寫的這本《野記》被評價為“可信者百中無一”。
結語:仁宗由於身體肥胖,必然有相關心血管疾病。他被李時勉氣到,從而突然駕崩的可能性是最高的。至於雷劈啊,中毒啊之類的胡說八道,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則可,若信以為真則未免過於無知。當然還有更駭人聽聞的,就是說其實是宣宗謀害了父皇仁宗,這個目前並沒有過硬的證據可以支援。
回覆列表
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大家也許知道他的很多事蹟,但只要一提到朱高熾,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他很胖,那麼至於朱高熾有多胖,據說他胖的走路都成問題還需要人攙扶,登位一年便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