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嚮往遠方的女孩
-
2 # 江西農村小馮吖
有一種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遷就別人委屈自己?就算是家人也不可能永遠遷就,舉個例子吧!
曾經的我,跟他在一起三年,我熬過了異地戀,打敗了時間,打敗了距離,準備結婚的時候我終於熬不住了,因為我不想一人獨自抗爭了。不管我們兩人遇到什麼問題,想方法的是我,逃避的時候永遠少不了他。
三年前,我們兩個很相愛,後來慢慢明白了,並不是兩個人相愛就足夠的,家庭需要兩人共同經營,擔起生活的責任。
愛情裡面,不是兩個人相愛就足夠了,它需要兩個人共同澆灌,擔起生活的責任,為父母、為未來。
他看上去很孝順,父母說什麼都絕不違背,當時就想著找一個這樣的男人多難得啊,以後他一定也會孝順自己的父母,該多幸福啊!呵呵!慢慢才知道他不是孝順,是不敢反抗父母在家中的權威,他已經習慣了被父母擺佈,失去了自我意識,父母說的無論對錯都照辦,他也只有不反抗也才能讓他父母如此遷就。
遇到什麼事,他只會問我該怎麼辦,自己沒有一點主見沒有一點放在心上,等著我給他方法,久了我也累。太愛一個人,太遷就一個人,他就會把那份愛那份遷就當成理所當然,他覺得你就是他的附庸品,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洗衣做飯是女人的本分,懷孕生子是女人的天職,假如有一位這樣的家人你還會遷就嗎?
別以為無止境的遷就會換來一個人的改頭換面,如果他能懂你的用心良苦,他早就懂了,還用得著你如此去遷就他?有些人不經歷大是大非一輩子都不會長大。
我永遠都不會去遷就一個長不大的家人,除非他是自身存在什麼缺陷!
-
3 # 雒慕君
你會遷就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家人嗎?
你讓我想起了我婆婆,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家人,與其說是長不大,倒不如說情商低。至於要不要遷就,我想,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的。
如果,家人從為你著想的角度出發,做了一些事情惹得你不高興,但是這些事又沒有什麼影響,那我覺得遷就了也無妨。有一次我來大姨媽了,可是特別想吃雪糕,就從冰箱裡拿了一根吃了起來。婆婆看見了,一把就把雪糕搶走,嘴上說雪糕有啥好吃的,自己來事兒了不知道嗎?還要吃!
我當時是生氣的,因為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從小我都是喝涼水那麼過來的,來大姨媽從來沒痛過,也沒任何異常,長大了懂了也會控制自己大姨媽期間不吃寒涼食物,但是偶爾吃一次還是可以的。婆婆一把搶過去,還說了我一通,我當時很生氣,覺得她什麼都不知道就這麼粗暴的制止了。但是轉念一想,她的出發點是好的,怕我肚子疼,怕對我身體不好,也就沒有發火了,這是我說的可以遷就的情況。
那不能遷就的是什麼情況呢?我覺得當這位家人觸及到你的底線,讓你極度不舒服的時候,你就不必遷就了。有一次我家裡有一位遠親去世,由於長年在外不怎麼聯絡,我就跟孃家的爸爸打電話,商量怎麼處理這個問題,需不需要隨禮之類的。電話過程中,我婆婆直接衝過來跟我說,幾年不聯絡的人為啥要白送錢呢?不隨!
這就是觸及到我的底線了。一是我跟爸爸聊天商量,她不懂情況上來就插嘴,而且態度還不好,二是沒有顧及我爸爸的感受,當著我爸的面這麼說會讓他擔心我過得不好。掛了電話,我就開始跟婆婆“理論”,告訴她我生氣的原因,並且明確告知這樣的問題我不希望出現第二次。這就是我不遷就的情況。
說了我的經歷,我想告訴你的是:
遷就與否,要看你的意願。作為家人,肯定要比對陌生人的寬容度更高,但是不能完全不遷就,也不能全部遷就。你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願,太過分的,那就不必委屈自己了。想一下他做這件事的原因及初心,想一下他做了這件事的後果,是否對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壞影響,如果你可以接受,遷就一下也可以,不能接受那就懟回去。不遷就了,懟回去了,他勢必會覺得生氣難過,你可以跟他講清楚你的難處你的原因,讓他理解你體諒你。畢竟是家人,未來要一起相處,凡事多溝通,說清楚了,他才不會在心裡長刺兒。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做事思維都是不一樣的,也許你們站在了同樣的位置,但是由於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影響他和你想到的做到的事情不一樣,也許在他眼裡,你才是那個需要遷就的人。所以還是那句話,家人,多溝通,多表達愛,除了讓他現在你的角度多考慮外,你也要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 -
4 # 有譯思
感謝邀請!這個得分情況來說。第一種情況:這個永遠長不大的家人可能因為先天或後天原因,智力方面受損,這樣的話,作為家人,我們不僅要遷就忍讓,還要關心幫助,因為前世千百年的輪迴,才換來我們今生成為一家人; 第二種情況:這個家人成年了,因為被寵壞了,沒教育好而長不大,那麼我想就沒必要遷就了,省得家裡多個啃老族,我們跟在後面當個鏟屎官。
回覆列表
我不會遷就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家人,即使他是我的家人我也受不了,我想一般人也會受不了。即使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會年老她們即使愛你,也會衰老。人和人都是相互的,沒有誰願意一輩子的遷就誰,忍耐誰。如果家裡有這樣的一個男人或者女人,那麼這個家庭也一定不是幸福的家庭。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個婆婆,因為她的丈夫從和她結果的時候就一直遷就她,他們結婚後,男人做飯洗衣服幹活,女人什麼都不會,她甚至不會做飯,也不願意主動的在丈夫工作回家後幫丈夫做一頓好吃的飯菜。所以她的丈夫很累很累,外面的工作很辛苦,中午回家來還得燒飯做菜,吃完後出門繼續工作,等到傍晚回家來把中午的吃的髒亂的飯桌收拾下,在洗水池把碗碟洗掉,再開始做晚飯。不過他們像其他家庭一樣有了兒女,即使兒女雙全,可終究擺脫不了不幸福的命運。夫妻吵過鬧過,奈何這個女人從不改變,男人累了,他被女人的哥哥打,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在遭受折磨,以後的每天不在和妻子說話,日子就這麼過了下去,一緩幾十個年頭過去了,一兒一女都長大了,女兒嫁人了,兒子也結婚了。兒子取了衣服,婆媳矛盾不斷,媳婦受不了這樣的婆婆,婆婆呢也習慣了她只吸取不付出的生活,丈夫,女兒,兒子,媳婦也都忍受不了她,甚至鬧離婚……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她永遠長不大,永遠把自己當作18歲,即使她已經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她或許不明白,沒有誰要甘願的遷就誰,希望有一天她可以真正的明白她錯了,錯在一味地享受,人生很短暫,總是要苦樂做伴才是最幸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