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桂西散人

    孫堅號稱江東猛虎,少年時就因為追擊賊寇,聞名鄉里,成年後一直以軍功見長,在鎮壓叛軍和起義軍時表現突出。

    但董卓也不是易於之輩,少好遊俠,兇悍異常,在漢胡雜居的邊境創出一片天地,並以軍工上升到州牧。

    在關東聯軍時討伐董卓時,董卓曾經說過,其他諸侯都無需在意,只有孫堅需要提防。

    為什麼董卓會獨怕孫堅?

    董卓因為孫堅差點被殺

    黃巾之亂後,董卓被任命為中郎將,派到涼州輔助皇浦嵩鎮壓羌人動亂。不久後,皇浦嵩被宦官們誣陷被撤職,換張溫為統帥,張溫去涼州前徵召了孫堅。

    到涼州後張溫命董卓覲見,但是董卓久久不來,見面之後態度傲慢。孫堅認為董卓在涼州久戰無功,桀驁不馴,日後必會作亂,建議張溫殺掉他立威。張溫不聽,將孫堅調回內地。

    孫堅是關東聯軍攻打董卓最兇的諸侯

    董卓作亂之後,孫堅響應袁紹的徵召,起兵反抗董卓,因為本身實力不強,與袁術會盟,拜他為盟主。

    孫堅軍剛與董卓接觸,就對抗他手下幾位都督,包括胡軫、呂布等,並斬殺都督華雄。

    孫堅率軍進攻,與董卓對陣於洛陽城郊,董卓敗走。孫堅乘勢進攻,擊退呂布,進入洛陽。因為得不到其他諸侯的支援而撤軍。

    其他諸侯在此時要麼在觀望那個,如袁紹等,要麼進攻失敗,如曹操。只有孫堅一路追擊董卓,還高奏凱歌。

    所以董卓說出那句話並不是害怕孫堅,是董卓料定只有他會追擊,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實際上孫堅兵力並不多,對董卓造成的損失有限,退走只是迫於關東聯軍的勢力龐大,

  • 2 # 龍鎮

    董卓兼併丁原之後,實際已經擁有涼州、幷州兩個軍事集團,天下強兵,盡在掌握。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諸侯起兵造反,董卓壓根沒放在眼裡。唯有一人,令董卓心生懼意,那就是沒有世家大族背景的孫堅。他甚至這樣告誡自己的部屬:“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所謂小戇,不是小愚,而是有點李雲龍那種瘋勁。事實上,孫堅從來就是那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心意如火,行動如風,敢作當為。當年在長沙,他不但把屬地內的盜賊清理得乾乾淨淨,還狗拿耗子,“越境尋討”,跑去鎮壓零陵、桂陽兩郡的起義,甚至跑到江西去救援為賊所攻的宜春縣。漢朝律法明確規定:“二千石(省部級幹部)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發。”但是對於孫堅,沒有任何約束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太守無文德,以征伐為功,越界攻討,以全異國,以此獲罪,何愧海內乎?”

    董卓與孫堅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早在中平三年,朝廷命司空張溫討伐邊章、韓遂,張溫以君命召董卓前來,董卓姍姍來遲,而且態度頗為傲慢。當時孫堅是張溫的參謀,建議張溫:對於如此傲慢之徒,應該“陳軍法斬之”。張溫猶豫,孫堅又列舉董卓三大罪,力諫張溫斬殺董卓,可惜張溫最終沒有采納。站在張溫的角度,不斬董卓自有其道理,畢竟朝廷大員,不是說殺就可以殺的。但是,如果孫堅有決定權,董卓就必死無疑了,他可不在乎那麼多條條框框!大概是這個時候,董卓便發現孫堅有點“小戇”,是個不好對付的角色。

    關東諸侯討伐董卓,孫堅也自湖南一路北上,先是斬殺了對自己“無禮”的荊州刺史王睿,接著又以不配合義軍為名斬殺南陽太守張諮,簡直是無法無天。但是,也就是這個無法無天之徒,在天下諸侯面前,紮紮實實與董卓打了幾仗,將董卓的西涼勁旅打得潰不成軍。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純屬杜撰,實際上打敗呂布的,便是孫堅。而且孫堅有韌性,偶爾失敗,捲土又重來,死死粘住不放。董卓打不過孫堅,派人向孫堅求和親,而且許諾封孫堅的子弟為刺史、郡守,被孫堅嚴辭拒絕。在這種情況下,董卓沒有辦法,只好放棄洛陽,遷都長安,以避孫堅的鋒芒。

    對於這樣一個硬也不吃,軟也不吃的敵手,董卓當然害怕。他把持朝政的時候,拉攏的文臣何止數十!但是對於武夫,他唯一想過要拉攏的,恐怕就只有孫堅了(呂布不算,充其量是個打手)。

  • 3 # 像一陣風吹

    當時十八路諸侯大都各懷鬼胎,一盤散沙,實力大都參吃不齊;而孫堅素有威名,有勇有謀,部下死命效忠,部隊人不多但精銳。

  • 4 # 鳳竹年少

    孫堅雖然是豫州刺史,破虜將軍,卻沒有自己的地盤,而是依附袁術,手下追隨的也不過二三十人,但是在董卓眼裡,他和手下十萬軍隊的袁術卻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優秀。

    可見董卓雖然人品一般,但是眼光老辣。

    孫堅十七歲時就獨力智破海盜,早就名揚天下。黃巾之亂時,更屢立戰功,專挑硬骨頭打。

    孫堅之所以叫孫破虜,也是因為他在董卓叛亂時,幫助袁術奪取了南陽,袁術便幫他請封了破虜將軍。

    關東聯軍以袁紹為盟主,卻整日只知宴飲,不過是打著討董的名義招兵買馬擴充實力而已,在這幫人中,把心思放在討董上的,竟只有三人:曹操、鮑信、孫堅

    而孫堅更是其中與董卓人馬大戰並且得勝而歸的第一人。

    當時董卓著急遷都長安放棄洛陽,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避開關東軍。

    但是關東軍幾次和董卓大戰都失敗而歸怎麼可能值得董卓寧肯燒了洛陽也要退,因為關東軍有個孫堅,董卓幾次打敗都是在孫堅手中,所以董卓雖罵他是個傻小子,卻不得不堤防忌憚,甚至要遷都。

    董卓甚至派人去很孫堅談和,想要聯姻拉攏孫堅。其實儘管孫堅給了董卓幾次大敗,但是董卓實力依然雄厚,而且孫家一旦和董卓聯合,孫家就可以立刻擴大起來。

    但是孫堅放棄了這大好的機會,認為董卓是亂臣賊子,絕不姑息苟且。

    孫堅這頭拒絕了董卓,一心忠於漢室,但是袁術卻在背後搞小動作扣下孫堅糧草給他下絆子,孫堅回頭給他罵了一頓,才拿到了糧草。中間說不得就要董卓派人搞的反間計,如果不是孫堅立身正,恐怕就要讓小人鑽了空子,可見董卓對孫堅的忌憚有多深。

  • 5 # 公孫楓翔

    為什麼孫堅打董卓最為堅決,行動最賣力呢,除了孫堅本身的英雄氣概,想要建功立業的雄心之外,他和董卓其實早就結下了樑子。

    首先孫堅和董卓早就認識,兩人之間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我們知道關東諸侯聯合討伐董卓發生在公元190年,而早在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涼州的邊章、韓遂發起叛亂,時任中郎將的董卓帶兵平叛,卻打不過邊章韓遂他們。於是朝廷派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叛軍。沒錯,這個張溫就是後來董卓進京後以非常殘忍的手段當街拷打致死的司空張溫。《三國演義》中還加以發揮,變成董卓大宴群臣時把張溫的人頭裝在托盤上給大臣們巡迴展示。

    扯遠了,說回這次張溫平叛。張溫出發前表奏孫堅參軍事。也就是作為自己的參謀,一同前往涼州平叛。張溫此時地位當然比區區中郎將董卓高的多,可董卓仗著自己是地頭蛇,對中央軍領導非常傲慢,軍事會議遲到很久才來,態度也不好。孫堅也是年輕氣盛,當然看不慣董卓,就建議張溫立即除掉董卓,為此羅列了一大堆的理由。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孫堅的正確,一次軍事行動中,張溫派周慎和董卓兩路兵馬包圍叛軍。出師不利,兩人返回大本營,結果周慎幾乎全軍覆沒,董卓軍卻毫髮無傷。這裡其實就顯示出董卓的野心了,他已經看出漢帝國中央力量虛弱,所以才敢於如此明目張膽坑友軍,儲存自己實力。可張溫心太軟,最終還是沒能殺了董卓。

    孫堅何等英雄任務,十七歲單人嚇退海盜,後隨名將朱儁平定黃巾南征北戰,以軍功當上長沙太守。在任上又連續平定區星、周朝、郭石等人在相鄰郡縣的叛亂,一時間影響力遍及荊南各郡。

    當董卓進入長安廢掉劉辯裡劉協為帝,禍亂朝政、恣意妄為時,孫堅十分激動,憤憤地說道:“如果當年張溫聽了我的話,朝廷哪會有這場浩劫!”

    可以說孫堅對董卓的仇恨除了和天下其他人一樣之外,還多了一些使命感,當年就看出董卓這人狼子野心,卻沒能早早幹掉,所以當討董聯軍成立後,孫堅非常堅決地衝在第一線,他的行動是各路諸侯中最堅決的。董卓這個國賊當年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活命,孫堅強烈地希望親手結果了這個禍害。

    董卓當然多年前就跟孫堅打過交道,深知孫堅是什麼樣的人,是不是真有本事。而且孫堅這些年南征北戰早就成為當世名將,人稱“江東猛虎”。董卓自己軍事水平還真不行,當年打不過邊章、韓遂,連黃巾軍也沒打過,進京把持朝政也有時機把握得好的因素,所以碰上來勢洶洶的孫堅心理上就矮了三分。孫堅確實是員虎將,真的打敗了董卓,雖然受限於自身兵力和糧草原因沒能再進一步,但也算是出了當年沒能親手殺掉董卓的一口惡氣。

  • 6 # 劉文靜

    董卓和孫堅討伐黃巾軍時就有過交集。當時董卓打了敗仗後還在時任司空兼車騎將軍(全國軍隊副總司令)的張溫面前出言不遜,孫堅作為張溫手下在旁邊建議殺掉董卓並陳述他的數大罪狀。張溫考慮到董卓在涼州地區很有影響力就沒有聽孫堅的,而是放了董卓一馬。這只是他們一次不愉快的交集董卓還談不上怕一個只是小官的孫堅,但內心也把孫堅當做一個人物。

    後來到了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時,董卓惡名滿天下,孫堅也因為先後輕易掃平幾次起義造反和幹掉荊州刺史和南陽太守而天下聞名。歷史上真實的關東聯軍一共有十一路而不是小說演義中的十八路。董卓分三路佈防,出於對南路地形和孫堅的重視,把呂布和華雄都放在這一路而且重兵把守。結果北路和中路先打了起來,關東聯軍被打的大敗,損失慘重。曹操當時在中路,他的對手是名氣不是很大的徐榮,幾下就被徐榮打的大敗,手下不是戰死就是溜掉了,完事一清點人馬,兩萬人就剩幾個子弟兵了,幾乎可以說是全軍覆沒。關東聯軍中曹操這樣的也算可以了,很多的是出工不出力,一看打起來了就躲得遠遠根本不去打。

    照這樣下去估計董卓後來都不麼用遷都長安了。這個時候南路的孫堅和袁術在得知其他兩路已經大敗的情況下向董卓發起了進攻,打敗了胡軫、呂布和華雄。孫堅勢如破竹,銳不可當,董卓兵力強大的南路軍一敗再敗,眼看孫堅就要直取洛陽了。這個時候已經在中路取得大勝的徐榮趕了過來增援,會同南路軍大敗過於深入的孫堅。孫堅手下大將祖茂為救孫堅力戰而死。但孫堅不屈不撓,很快重整旗鼓又殺了過來,還幹掉了華雄。華雄歷史上是孫堅所殺。易中天品三國中就說過,天下諸侯曹操是奸而雄者,其他是梟而雄者,唯有孫堅一人是英而雄者,英雄本色。董卓一看慌了神,趕緊求和,要和孫堅結成兒女親家並讓孫堅給他開個家族子弟的名單刺史郡守隨便當。

    孫堅一點都不為所動,大罵董卓禍國殃民,表示有你無我,有我無你,不死不休!董卓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和孫堅接著打又吃了大敗仗。沒辦法,只好留下呂布的幷州軍斷後趕緊退到長安。題主所講的董卓懼怕孫堅應該就是這個時候。

  • 7 # 想學好英語陳清權

    董卓非常智慧,董卓治理下的朝廷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差。孫堅草民出生。靠戰功立足。光腳不怕穿鞋的。董卓肯定要跑了。

  • 8 # 一半秋色

    這董卓是個暴戾無道,無法無天的主,他自幼好勇鬥狠,孔武有力,好結交遊俠,少年時為了結交羌人,竟然將家中唯一一頭耕牛殺了款待羌人,要知道耕牛在古代有多重要,那可是農作物生產唯一能夠依靠的物力,在古代殺害耕牛可是要坐牢的!可見董卓性格既豪爽又魯莽,做事只圖一時之快,而不計後果。

    後來,董卓被任命為中郎將,長期在西北一代清剿叛軍,逐漸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靈帝駕崩後,外戚和宦官之間展開權力爭奪,袁紹、何進招董卓入京勤王,這一招是個昏招,無異於引狼入室,董卓就是一頭西北惡狼!

    這頭西北餓狼為何會畏懼孫堅呢?正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強中自有強中手,董卓是頭餓狼,那孫堅就是頭猛虎,他比董卓更蠻更猛更暴力。

    這孫堅少年時便膽略過人,有一天隨父親乘船去錢塘,忽見岸邊海盜數十人,正將搶劫來的財物分贓,眾人皆不敢上岸,好個孫堅,提刀奔向岸邊,邊跑邊作勢東西指揮著,好像對海盜進行圍捕似的,這群海盜以為官兵過來抓捕,四散而逃,孫堅趕上去追殺一人。自此孫堅聲名大振。

    亂世出英雄,這孫堅就是個大英雄,英雄豈能無所作為,他也參與到清剿黃巾軍的行動中,作戰時身先士卒,異常勇猛,常常隻身深入敵軍之中,叛軍無不聞風喪膽,望風而逃。

    一個是惡狼,一個是猛虎,兩者相遇,必有一番爭鬥!

    他們交惡是在清剿黃巾軍時,朝廷派遣張溫為車騎大將軍擔任剿匪總指揮,詔書召見董卓,董卓遲遲不來參見,張溫很惱火,責備他幾句,董卓竟口中罵罵咧咧,一旁的孫堅看到了,立即火冒三丈,當即勸張溫幹掉董卓,張溫擔心軍心不穩沒有同意,自此兩人交惡。

    且說董卓在京城恣意妄為,橫行跋扈,犯了眾怒,天下舉兵討之,孫堅也加入征討大軍,他與袁術聯合,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只打的董卓心生懼怕,派出李傕前去勸說,欲與孫堅聯姻,並讓孫堅列出名單一一舉薦做官,被孫堅嚴詞拒絕。

    後來董卓親自領兵與孫堅交戰,孫堅銳不可當,董卓受重創,孫堅又遇呂布,呂布亦不敵敗走,孫堅直接攻入董卓的大本營洛陽,入城之後,但見洛陽城內斷瓦殘垣,一片廢墟,董卓早就逃之夭夭。

    董卓如狼,孫堅似虎,這番爭鬥,還是孫堅更勝一籌!

  • 9 # 穿越再現彼岸

    江東猛虎,孫武后人

    孫堅是兵家孫武的後代,世居江東富春。年少時,孔武勇猛,17歲那年隨同父親坐船到錢塘,正好遇到海盜搶奪財物。孫堅提刀殺退海盜,名聲大振,累官做到縣丞。相當於現在的縣長吧。(孫堅劇照)

    黃巾大亂,孫堅共事董卓

    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孫堅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千精兵,跟隨朱儁南征北討。孫堅作戰勇猛,經常身先士卒,在攻打宛城時,他率先登城,士兵們受其鼓舞跟隨攻破了宛城,孫堅被升為別部司馬。(董卓劇照)

    公元186年,張溫(這個張溫和東吳出使蜀國的張溫不是同一個人)代替朱儁指揮準備征討邊章、韓遂在西涼的叛變。這時董卓奉命率軍前來共同討伐,當時的孫堅已經成為參軍。在召見董卓的時候,董卓遲遲不肯前來。來到後對張溫的指責不服,而且頂撞張溫。孫堅建議張溫將董卓斬殺,列出了三條董卓的罪狀,一、董卓所部是西涼兵,邊章和韓遂近在咫尺卻不進剿;二、董卓受朝廷重用,毫無建樹,一直在自保;三、對上司狂傲不羈。但是張溫不為所動,並沒有斬殺董卓。(張溫劇照)

    公元187年,長沙發生叛亂,孫堅帶少數兵力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平息了叛亂。

    在孫堅和董卓共事期間,董卓對孫堅的勇猛和智謀瞭解的非常透徹,自己肯定不是對手,況且孫堅建議斬殺董卓的建議也傳到了董卓耳朵裡,不管是在作戰上和心理上董卓對孫堅都有深深的敬畏。

    既然對孫堅瞭解的足夠詳細,作戰能力和智謀都遠遠超過董卓手下的將領們,因此,董卓懼怕孫堅的部隊。

    其實,十八路諸侯的作戰能力未必都弱,只是董卓非常瞭解孫堅,並且孫堅非常忠於漢室,其他諸侯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不會出力攻打董卓罷了。

    先鋒孫堅,攻破洛陽

    事實正如董卓所預料的一樣,孫堅作為十八路諸侯的先鋒,作戰勇猛,將董卓的先鋒大將華雄斬殺,一路攻打到洛陽,董卓被迫遷都到長安。在《三國演義》中,董卓的先鋒大將華雄是被關羽所斬殺,真實的歷史中華雄被孫權的先鋒部隊擊殺。(溫酒斬華雄劇照)

    後話

    孫堅建議當時的東漢統帥張溫斬殺董卓,他沒有聽從建議,後董卓進京掌握政權後將張溫在大街上行刑逼供,死在了大街上。當時好多人私下議論,假如當時聽從孫堅的建議斬殺董卓,也不會有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張溫也不會因此而喪命,不過後悔藥是沒有賣的。

    你覺得吶?

  • 10 # 沃恩大蝦

    那麼沃恩來分析一下

    董卓軍隊真實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董卓在面對各路諸侯集結準備進攻時的自家軍隊真實情況如何?

    1、自家涼州軍

    2、何進和其弟何苗的部曲(應該洛陽附近駐軍)

    3、執金吾丁原的幷州軍

    為軍司馬,從中郎將張奐徵幷州有功,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

    這裡董卓曾經跟隨張奐征討幷州

    時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卓獨全眾而還,屯住扶風。拜前將軍,封斄鄉侯,徵為幷州牧。

    董卓也曾當過幷州牧,那麼這樣看來董卓對於自己手下三支軍隊,除了何進處收編來的,其餘可以說是非常瞭解,也就是說董卓自身就是靠著軍功得的榮譽,對於戰爭的判斷力是相當不錯的。

    河內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陽津,將以圖卓。卓遣疑兵若將於平陰渡者,潛遣銳眾從小平北渡,繞擊其後,大破之津北,死者略盡。

    這裡也可以映證在諸侯聯軍初期,董卓還是能夠打勝仗的,也就是說董卓的能力大家不用質疑,起碼是個合格的軍事家。

    孫堅軍真實情況比至南陽,眾數萬人。

    基本都是之前一起和孫堅打擊過盜賊區星、周超、郭石等,也算是有不少實戰經驗,應該也吸收了不少戰鬥力。應該有幾萬人。所以起碼還算是不錯的軍隊,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散兵遊勇了。

    兩軍對戰情況如何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這裡孫堅先是輸了一仗,後來又扳回一局,可謂是先輸後贏。

    沃恩分析

    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有了自己的感悟,沃恩總結一下自己的思考。凡事不能想的太簡單,在複雜社會,特別是動盪的東漢末年誰都會想要安定(當然前提是自身利益足夠),董卓對孫堅絕對不是怕,因為就戰鬥力而言董卓軍是遠勝孫堅的,但是董卓是個聰穎的人,他看問題很全面(或者他的謀士)

    1、因為打敗孫堅不是什麼難事,但是自己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2、這裡的和親就是希望以最低成本解決問題

    3、既然不行那麼與其和你們在這裡消耗,不如退一步回長安,帶上所有的金銀財物,能耐我和?

    總結

    所以沃恩可以大膽認為,董卓是在綜合評估得失後作出的判斷,避其鋒芒,收益遠大於付出,所以絕對不是怕孫堅,而是擔心自身損失也過大不划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刷深淵一萬票不太黑的話,能不能出齊一套9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