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執皆可破
-
2 # 三維山西
海市蜃樓是大氣光學現象。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後發生顯著折射,使遠處景物顯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異幻景,常發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區。古時傳說這種幻景是海里的蜃吐氣而成的,故而得名。在平靜無風的海面、湖面或沙漠上,有時眼前會突然聳立起亭臺樓閣、城郭古堡,或者其他物體的Phantom,虛無縹緲,變幻莫測,宛如仙境,這就是海市蜃樓。
-
3 # 杏枝勃勃
科學上認為是大氣層在水汽達到一定的飽和,對遠處的建築物,自然景觀等折射,在天空投影,但目前為止,對上萬幅海市蜃樓圖片進行核對,沒有找到一個母景,因此有科學家說,是多維空間的閃現,
-
4 # 澎湃的海
天天有N多種解釋,空氣密度不同的折射,又是什麼什麼傳過來的,我就是不明白,折射也好,透視也好,我們所看到的是哪裡的建築?哪裡的景觀?跟地球上哪個國家的實物能對上?誰能解釋?
-
5 # 舊日的蒲公英
就是一種光的折射現象
前面看到很多人說什麼海市蜃樓沒有原型,你沒找到就說沒有原嗎?
原型好的,我或許不比大家懂得多,但不要噴我好了啦,我是一名小學生,噴我我就去王者榮耀排位。
-
6 # 空杯心態888
都說海市蜃樓是光學作用,是否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呢?又是否有海市蜃樓的科學驗證來證實?或者光學作用只是以目前的科學根本無法驗證海市蜃樓的原理而自圓其說的理由,這會不會是第二個或者第N個幾百年前的地心學理論(太陽是圍著地球轉的理論)? 如何解決以下疑點?: 1.如果海市蜃樓是靠折射的,試想,給你一面鏡子(假設是無限大的鏡子)你走到鏡子面前折射效果是連鼻毛都能看清楚,當你離鏡子100米或1000米或者更遠的時候是什麼折射效果,你看見的自己可能都不夠鼻毛大,試問海市蜃樓的蜃景都是上千公里,如何能把上千公里的某一範圍景物如此大個清晰的呈現在眼前,從當前地點折射上千公里折射回來的應該是一條地平線,如何能得到上千公里外的某個小地域的又大有清晰蜃景? (提示:反射和折射雖然不同概念而是相同原理) 2,如果沒辦法解釋上面疑問的話,那就把原理轉換到投射效果,(什麼是投射,看過電影就應該知道,放電影的機器就是個投射機器,影片投射機可以把膠片裡小小的影象投射到目標的一個平面上可以得到放大效果)如果沒什麼客觀原因的話這原理是行的通的,但是客觀原因不可能不存在的,這樣問題就產生了,往目標投射一個放大的物體先決條件是凸透鏡,投射到目標的大小還和凸透鏡和凸透鏡的距離有關,投射的失真度是和凸透鏡的平滑度透明度還有中間介質(從投影源到投影目標中間距離的距離中的介質)的影響. 試想,就說距離遠點,給你一個好的高倍望遠鏡,天氣好的話在中國上空拿望遠鏡去看金字塔你認為你看到的金字塔有海市蜃樓的清晰嗎?這只是個引導例子,嚴格來說,靠大氣如何能形成兩面投射N距離不失真的凸透鏡(或平行鏡)和一個目標平面,你覺得可能嗎,而且還經常出現. 深入點,大家可以畫個投射圖,在投射目標到投射源中心畫條中心線,假設真的能形成這麼好的投射結構,那按照投射距離計算,從中國到埃及金字塔,以氣體形成的投射器真的能那麼穩定的固定在以金字塔為源物體的位置上嗎?如果氣體形成的投射器偏離了一毫米,N公里外的投射目標還會是金字塔嗎?你相信氣體能形成這麼標準穩定的結構而且持續數小時? 再者以直線投射的方式根本不可能從埃及投射到中國的海平面上(因為地球是圓的),還要經過折射,一個圓形表面點到點的折射的路徑肯定是三角形或者多邊形(多重摺射)的,大氣生成的折射鏡沒有損耗的嗎?點到點的折射路徑裡難道連一點雲彩或煙霧?相信海市蜃樓是投射形成的肯定是XXXXX呵呵. 3.以上兩項都不成立,有人說是光纖作用,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瞭解光纖的標準和原理還有光纖的價格就知道不可能了,氣體本身就是一種介質,是光線的阻體,如何能用氣體做光導,簡直荒謬.何況高科技生產的光纖還存在有光阻. 4.光還有多少折射法就不用管它了,來拋開例子實際的科學的總結一下重要的東西,圍繞著光學原理來說 ①光傳導:氣體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光阻,它如何能成為如此細緻影像的折射體或者傳導體 ②光偏差:氣流本身就是動態的這些亂動的氣流怎麼能這麼穩定的反映一幅畫面? ③視覺點:圓表面的三角視覺點根本行不通(不加解釋,只是從物理上晃悠學生的東西,反正考題不這樣回答就沒分) 其它就不多說了,光這幾點夠科學家們頭腦發熱了.
-
7 # DoctorEvan
空間或時空錯位,時空裂縫。原因就是:你所見的投影物體,在地球上找不到第二個.即便是正反映像。宇宙之大,無奇不有。
-
8 # 看風景的蝸牛君
說起海市蜃樓,古代傳說中會將其視為神仙居所,其實這只是一種普通的光學現象,只不過由於成因太過苛刻,人們偶然才能遇到罷了。
在大海上,由於海水比較冷,因此接近海面的位置空氣溫度較低,密度較大;而隨著海拔增高,空氣溫度升高,密度也逐漸減小,越來越稀薄。這就使得不同海拔的空氣層折射率有所區別,海拔低的區域空氣密度高、折射率大;海拔越高、空氣密度越小,折射率越小。根據折射定律我們知道:
因此一個物體的光被空氣層不斷折射,入射到下一層空氣的角度不斷變大。當入射角度達到臨界角°,滿足全反射的條件時,則會發生全反射,使得向上傳播的光最終改變方向,向下傳播,到達人眼。這時蜃景在真實物體的上方,稱為“上蜃景”。
其實,這種現象也經常發生在沙漠之中。與海面上恰恰相反,沙漠由於太陽暴曬,表面空氣熾熱,密度較小,折射率較低;隨著高度升高,空氣溫度隨之下降,密度增高,折射率也隨之升高。因此物體向下傳播的光線被折射率漸變的空氣層不斷彎折,最終在某一層空氣發生全反射現象,使得光線彎折向上傳播,進入人的眼睛,就像被水面反射一樣。因此沙漠中的旅人經常誤以為前方有大片湖泊,拼命追尋而不得。
此種現象也經常發生在夏季暴曬的公路上。由於此時蜃景出現在真實物體的下方,因此稱為“下蜃景”。
上述兩種情況下,由於光線傳播過程中發生過一次反射,因此蜃景都是倒立的。但實際觀察到的海市蜃樓有時是正像,又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地球是彎曲的,正常情況下人們無法看到地平線以下的物體。如上面所說,由於海面上的空氣下冷上熱,因此折射率下大上小,使得空氣層將地平線以下的光線彎折到人的眼睛裡,原本看不到的地平線以下的物體就被人看到了,這時光線並未發生反射,因此仍舊是正立的像,而且往往是放大的像。嚴格來說,這也是“上蜃景”的一種。
除了以上兩種“上蜃景”和“下蜃景”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海市蜃樓的現象,稱為“側現蜃景”。例如聳立的懸崖或牆壁被太陽暴曬後,表面溫度很高,因此越靠近崖壁或牆壁的空氣層溫度越高,密度越低,折射率越小;隨著到崖壁或牆壁距離的增加,空氣層溫度逐漸降低,密度增大,折射率增大。與暴曬的沙漠類似,遠方物體入射到崖壁或牆壁的光線被空氣層不斷彎折,最終發生全反射現象。此時彷彿崖壁或牆壁變成了一面垂直的鏡子,因此此種海市蜃樓的現象稱為“側現蜃景”。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蜃景”非常複雜,甚至有時我們會在地平線附近的一個窄帶上同時觀察到正立、倒立的像,稱為“複雜蜃景”。這是由於空氣中出現了一層溫度突變的“逆溫層”充當了光的波導,使得物體的像複雜多變。此種蜃景出現的氣候條件非常苛刻,因此往往轉瞬即逝。
可以看出,雖然根據蜃景情形的不同,將海市蜃樓現象分為多種,但其成因歸根究底都是由於溫度不均導致空氣密度不均勻導致的。
-
9 # 火星一號
海市蜃樓是由光線折射引起,主要可分為兩種型別:下現蜃景和上現蜃景。當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會發生折射的現象,例如,光從空氣進入水中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筷子插入水中看起來會變彎就是出於此因。當光線從溫暖的空氣進入較冷的空氣中時,光線也會被折射,這是因為冷空氣的密度高於熱空氣,所以冷空氣的折射率也會高於熱空氣,從而導致光線折射現象。
下現蜃景是最為常見的海市蜃樓現象,遠處的景象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真實物體和該物體在水池裡的倒影。這種現象出現在炎熱的天氣中,當地面被太陽烤得很熱時,熱量會不斷從地面輻射出來,並直接加熱地面上方的空氣。因此,當光線穿過較冷的空氣進入較暖的空氣時,將會發生彎曲併產生海市蜃樓,看起來就像是物體放在水面旁邊。下現蜃景在炎熱的日子裡較為常見,人們通常會在柏油路上看到這種現象,馬路遠方看起來有一灘水窪。此外,這也是沙漠中最常出現的海市蜃樓景象。
上現蜃景通常出現在寒冷或者冰凍的水面上方,由於上方的空氣比下方更溫暖,所以光線穿過其中時就會發生彎曲,使得物體比實際情況看起來更高。因此,上現蜃景是極地區域最常見的海市蜃樓景象。在一些寒冷的海域也會看到這種景象,比如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一座浮島或者不存在的陸地。由於地球是個球體,所以在很遠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上現蜃景。
-
10 # 青青草原美麗的家
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海市蜃樓是自然發生的光學現象,它將光線偏折而在遙遠的距離或天空中生成虛像。在大氣科學中稱為蜃景。人們往往一提到海市蜃樓就會想到山東的蓬萊仙島。蜃景一般常常發生在海邊或沙漠地區,在中國內陸地區,這種現象比較罕見。
海市蜃樓多發生在春夏之交的升溫季節,海面或者沙漠空氣溫度高於海水或沙丘的溫度,以海平線上方某處水平線為對稱軸,將海面映象對稱反射到天空上,將海平面反射到天空中,呈現出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神奇幻象。
下圖這是拍攝於青海湖和山東蓬萊的海市蜃樓奇妙影象。
-
11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海市蜃樓是光線透過不均勻的大氣時,發生折射成的像,通常發生在海面上,在沙漠地區也會出現,稱為沙漠蜃景,炎熱的夏天,在柏油路上空也會發生。
-
12 # 道路邊的驛站
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是一種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海市蜃樓的出現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絡。其特點是同一地點重複出現和出現的時間一致。
-
13 # 春笑
海市蜃樓是因為光折射與全反射所形成的自然現象。曾有科學家在密封的房間裡利用鐵皮、玻璃、紙的剪影、炭盆、及沙子模擬沙漠的場景,模擬實驗海市蜃樓出現的原理是什麼,透過實驗證明海市蜃樓是反常的折射現象,是光線在大氣層中傳播折射出來的。海市蜃樓每次的出現都與當時的大氣層,氣溫、風向有很大的關係。中國古代明朝、清朝到近代都出現過海市蜃樓,古代的人們稱海市蜃樓為“仙境”。
中國近代出現的海市蜃樓
上海陸家嘴東方明珠上空出現過的海市蜃樓
河北省承德高新區出現過的海市蜃樓
寧夏湖城出現過的海市蜃樓
廈門觀音山上空出現過的海市蜃樓
四川德陽旌湖出現過的海市蜃樓
大連莊河出現過的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一般出現在大海的海面與沙漠中,偶爾也會出現在雪原中,中國出現海市蜃樓最多的區域是煙臺的長島與廣東的惠來。
-
14 # 核先生科普
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現象,從名字就可看出多發生在海邊,古人認為蜃龍吐口氣形成的,中國歷史上蓬萊就多次出現過海市蜃樓景象,秦始皇和漢武帝認為那裡應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派人去學習長生不老之術。
其實海市蜃樓也可以發生在沙漠,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不管是海上還是沙漠中,出現海市蜃樓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溫度或者其它因素引起當地大氣密度發生了變化。
光的直線傳播理論深入人心,但是光線只是在均勻的同一介質中才會直線傳播,在不同介質中會發生折射,例如我們把筷子斜放在碗中看到筷子像折斷了一樣就是發生了折射。
在炎熱的夏季,海洋在太陽的照射下不斷地蒸發,水蒸氣不斷上升,水面上由於蒸發吸熱溫度較上部較低,而水面上部溫度更高,空氣密度更為稀薄。
如上圖,當遠處的景象會經過不同層不同空氣密度的折射(從折射率大的空氣進入折射率小的空氣中),由高中物理知識知道光線從折射率大介質進入折射率小的介質時可能發生全反射。也就是從上圖中C,D的光線路勁進入人眼。
人眼觀察影象有個特點,只能依照入射光線的反方向成像,因此人眼成像就成了上圖中的上面的A\B影象。
沙漠中出現海市蜃樓的原理和這個類似,只不過沙漠中地面的空氣溫度由於同時受到地面輻射和太陽照射溫度更高,密度更小,上部空氣密度更大。因此容易將空中的像投入到地面上,比如在地面形成像天空一樣藍色的海水。
-
15 # 護士那些事兒
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現象。沙質或石質地表熱空氣上升,使得光線發生折射作用,於是就產生了海市蜃樓。海市蜃樓會發生在離海岸線大約6英里(9.6千米)的沙漠地區,會使1英里(1.6千米)以外或更遠的物體看起來似乎要移動。使陸地導航變得非常困難,因為在海市蜃樓環境中,天然特徵都變得模糊不清了。海市蜃樓會使一個人很難辨別遠處的物體,同時也會使遠處視野的輪廓變得模糊不清,你感覺好像被一片水包圍著,而那片區域高出來的部分看上去就像水中的“島嶼”。海市蜃樓還會使你識別目標、估計射程、發現人員等變得十分困難。不過,如果你到一個高一點的地方高出沙漠地面10英尺(3米左右)(3又 1/3米),你就可以避開貼近地表的熱空氣,從而克服海市蜃樓幻境。總之,只要稍稍調整一下觀望的高度,海市蜃樓現象就會消失,或者它的外觀和高度會發生改變。
海市蜃樓常在海上、沙漠中產生,海市蜃樓是光線在延直線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海市蜃樓的種類很多:根據它出現的位置相對於原物的方位,可以分為上蜃、下蜃和側蜃;根據它與原物的對稱關係,可以分為正蜃、側蜃、順蜃和反蜃;根據顏色可以分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
16 # 分享著
海市蜃樓的現象,用科學解釋的話,是光的折射和反射現象。也就是說,是地球上的某處景象,被“投影”到了另外一地的天空中。海市蜃樓的出現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特定地點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絡。其特點是同一地點重複出現和出現的時間一致。
自古以來,海市蜃樓就被世人所關注。在西方神話中,海市蜃樓被描繪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中國古代則把海市蜃樓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漢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萊尋訪仙境,還多次派人去蓬萊尋求靈丹妙藥。現代科學已經對大多數海市蜃樓作出了正確解釋,認為海市蜃樓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所謂海市蜃樓就是光學幻景。
2011年5月10日,廣州塔出現“空中CROWN”奇景,專家稱是海市蜃樓。
2011年5月9日下午4時左右,海口市沿海出現海市蜃樓奇觀,持續一個小時左右。
2013年4月30日,在珠海九洲港的海面上疑現“海市蜃樓”,海面上漂浮著“塔吊”。群山上半部分非常清晰,而下半部分就是浩瀚飄渺的雲霧連線著海水。群山漸漸模糊,逐漸被隱去,與天色融為一體,直至完全消失。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了20多分鐘。
2015年3月19日上午,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灣海域,正在海邊散步的市民發現,在靈山島附近,海平面出現幾座高樓狀的物體,原本空蕩的海平面突然出現這樣的奇景,多數人猜測這是“海市蜃樓”。
2015年10月,武寧縣海市蜃樓的組圖被網友們瘋轉。照片中,在延綿的山脈上方出現兩棟高樓大廈,彷彿屹立在雲端,令人驚歎。幾棟樓房一直持續了將近半個小時,直到天色逐漸變暗後消失。
2018年7月24日,貴陽市的觀山湖區也出現了海市蜃樓,從網友拍的影片中可以看到雲端中浮現了一座高樓大廈。
不過,最讓人感到驚恐的就是愛琴海發生的海市蜃樓。
1954年的某日,在愛琴海某地的上空,出現了一次海市蜃樓。和其他的海市蜃樓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景象中,竟然發現了一些模模糊糊的人影,他們穿著維京海盜一樣的裝扮,房屋也是古代的建築。這次海市蜃樓,約有2400多人看到了。
有人懷疑是不是穿越時空了,有人認為是一種時空扭曲的現象,有人認為海市蜃樓來自於未來和過去光的傳播。還有一種解釋是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他會像磁帶一樣記錄下某個時段的景象,然後會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方重播這個記錄下來的景象。
世間萬物,千奇百怪,地球上很多有趣現象,還有待我們去一一解開。
-
17 # 奈米防水吧
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幻景,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根據物理學原理,海市蜃樓是由於不同的空氣層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氣中又有著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氣與高空中冷空氣之間的密度不同,對光線折射而產生的。蜃景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絡。
-
18 # 唯壹氣象觀測
平靜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樓臺、城廓、樹木等幻景,稱海市蜃樓。中國山東蓬萊海面上常出現這種幻景,古人歸因於蚊龍之屬的屋,吐氣而成樓臺城廓,海市蜃樓因而得名。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先從光的折射談起。
當光線在同一密度的均勻介質內進行的時候,光的速度不變,它以直線的方向前進,可是當光線傾斜地由這一介質進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質時,光的速度就會發生改變,進行的方向也發生曲折這種現象叫做折射。當你用一根直杆傾斜地插入水中時,可以看到杆在水下部分與它露在水上的部分好像折斷的一般,這就是光線折射所成的。有人曾利用裝置,使光線從水裡投射到水和空氣的交介面上,就可以看到光線在這個交介面上分兩部分:一部分反射到水裡,一部分折射到空氣中去。如果轉動水中的那面鏡子,使投向交介面的光線更傾斜一些,那麼光線在空氣中的折射現象就會顯得更厲害些。
空氣本身並不是一個均勻的介質,在一般情況下,它的密度是隨高度的增大而遞減的,高度越高,密度越小。當光線穿過不同高度的空氣層時,總會引起一些折射,但這種折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習慣了,所以不覺得有什麼異樣。
可是當空氣溫度在垂直變化時出現反常,會導致與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這就會產生海市蜃樓的現象。由於空氣密度反常的具體情況不同,海市蜃樓出現的形式也不同。
在夏季,白晝海水溫度比較低,特別是有冷水流經過的海面,水溫更低,下層空氣受水溫影響,較上層空氣為冷,出現下冷上暖的反常現象(正常情況是下暖上涼,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左右)。下層空氣本來就因氣壓較高,密度較大,現在再加上氣溫又較上層為低,密度就顯得特別大,因此空氣層下密上稀的差別異常顯著。
假使在我們的東方地平線下有一艘輪船,一般情況下是看不到它的。如果由於這時空氣下密上稀的差異太大了,來自船舶的光線先由密的氣層逐漸折射進入稀的氣層,並在上層發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層密的氣層中來,經過這樣彎曲的線路,最後投入我們的眼中,我們就能看到它的像。由於人的視覺總是感到物像是來自直線方向的。因此我們所看到的輪船映像比實物是抬高了許多,所以做上現蜃景。
中國遊海中有個廟島群島,在夏季,白晝海水溫度較低,空氣密度會出現顯著的下密上稀的差異,在渤海南岸的蓬菜縣(古時又叫登州),常可看到廟島群島的Phantom。宋朝時候的沈括,在他的名著《夢溪筆談》裡就有這樣的記載:
“登州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蝶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睹。”
這就是他在蓬菜所看到的上現蜃景。1933年5月22日上午11點多鐘,青島前海(膠州灣外口)竹岔島上也曾發現過上現景,一時轟傳全市,很多人前往觀看。1975年在廣東省附近的海面上,曾出現一次延續6小時的上現屋景。
不但夏季在海面上可以看到上現蜃景,在江面有時也可看到例如1934年8月2日在南通附近的江面上就出現過。那天酷日空,天氣特別熱,午後,突然發現長江上空映現出樓臺城廓和樹木房屋,全部匾景長20多里。約半小時後,向東移動,突然消逝。後又出現三山,高聳入雲,中間一山,很像香爐,又隔了半小時,才全部消失。
在沙漠裡,白天沙石被太陽曬得灼熱,接近沙層的氣溫升高極快。由於空氣不善於傳熱,所以在無風的時候,空氣上下層間的熱量交換極小,遂使下熱上冷的氣溫垂直差異非常顯著,並導致下層 空氣密度反而比上層小的反常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前方有一棵樹,它生長在比較溼潤的一塊地方,這時由樹梢傾斜向下投射的光線,因為是由密度大的空氣層進入密度小的空氣層,會發生折射。折射光線到了貼近地面熱而稀的空氣層時,就發生全反射,光線又由近地面密度小的氣層反射回到上面較密的氣層中來。這樣,經過一條向下凹陷的彎曲光線,把樹的影像送到人的眼中,就出現了一棵樹的倒影。
由於倒影位於實物的下面,所以又叫下現履景。這種倒影很容易給予人們以水邊樹影的幻覺,以為遠處一定是一個湖。凡是曾在沙漠旅行過的人,大都有類似的經歷。影片《登上希夏邦馬峰》的一位攝影師,行走在一片廣闊的乾枯草原上時,也曾看見這樣一個下現醒景,他朝嚴景的方向跑去,想汲水煮飯。等他跑到那裡一看,什麼水源也沒有,才發現是上了蜃景的當。這是因為乾枯的草和沙子一樣,可以被烈日曬得熱浪滾滾,使空氣層的密度從下至上逐漸增大,因而產生下現蜃景。
無論哪一種海市蜃樓,只能在無風或風力極微弱的天氣條件下出現。當大風一起,引起了上下層空氣的攪動混合,上下層空氣密度的差異減小了,光線沒有什麼異常折射和全反射,那麼所有的公景就立刻消逝了。
總而言之,這是有趣的,又是科學的。
回覆列表
海市蜃樓是光在密度分佈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時發生全反射而產生的。夏天,在平靜無風的海面上,向遠方望去,有時能看到山峰、船舶、樓臺、亭閣、集市、廟宇等出現在遠方的空中。
平靜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樓臺、城廓、樹木等幻景,稱為海市蜃樓。廣東澳角、山東蓬萊、浙江普陀海面上常出現這種幻景,古人歸因於蛤蜊之屬的蜃,吐氣而成樓臺城廓,由此得名
海市蜃樓常在海上、沙漠中產生,海市蜃樓是光線在延直線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