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傅205366224

    起訴媒體又不是起訴方舟子,方舟子不須應對。

    其實,如果高曉松對於之前媒體示好的誤讀能主動澄清,說明這個人還有點做學問的樣子。

  • 2 # 千城萬鄉精準扶貧

    兩人都是我喜歡和崇拜的人,都是有情懷的好人,他們並不會仇視對方,特別是曉松老師不會像方舟子老師那樣死板,兩人的性格鮮明,曉松老師豪放一些出點小樣也無礙,媒體瞎發揮,應該告他們。方舟子擺事實吐個槽,沒有過當。

  • 3 # 粒粒久

    高曉松無論在音樂製作,還是主持節目,都令人刮目相看。

    作為人生贏家,他這次裝逼裝大了,僅此而已!

    說起高曉松,估計大家對他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即他是位出色的音樂製作人。高曉松曾在清華大學讀書,他和李健,都是娛樂圈少有的出自高等學府的。高曉松清華大學尚未畢業,就忙著追夢而去了。

    高曉松曾公開調侃,自己是家裡學歷最低的,他一般不敢在家裡談學歷這個話題!這個說法,真不裝逼!

    高曉松的爺爺高景德,是清華大學歷任校長之一,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電機工程學家。所以高曉松考大學時就選擇清華大學,專業為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可是後來大家都知道,他搞音樂去了,此舉算是家族裡的叛逆者。

    高曉松外公張維,是深圳大學的創辦者。是中國工程院和科學院兩院院士,能夠熟練應用四國語言的科學家,真是讓人豎大拇指!

    高曉松舅舅張克潛,是著名的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科學家。此外,其母親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而且師從建築大師梁思成。

    高曉松考入清華後,遵循自己的夢想退學搞音樂製作,後來真的成了著名的音樂製作人。再後來主持節目《曉說》,又成功地收羅了大批粉絲。

    出身名門的高曉松,說話行事洋洋灑灑。《曉說》裡的他,瀟灑揮著摺扇,於信口開河中指點江山,有時說得高興了,什麼那哥們、特牛B等詞出來了!他有時特別真誠,絲毫不作假不掩飾,有時又特別高逼範兒,這種作派,還是很受粉絲們推崇的。

    這次入職哈佛造假事件,被較真的方舟子拆破,其實個人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高曉松用這個名義來發表論文,或用以獲得個人利益和榮譽等,那性質會不一樣。現在這情形,可以理解為,一個習慣大大咧咧裝逼的真性情曉松,到了哈佛,面對浩瀚書海很開心,一高興就又一次裝逼,沒想到,被人很快發現了!僅此而已。

    說實話,曉松的節目做的蠻好,那種氣場是專業的學者水平所缺少的。

    其實他到了哈佛,坦然承認自己來哈佛學習,不就完了!

    看來裝逼有癮,貪戀此舉很容易產生一些後遺症。

  • 4 # 呂梁山人也

    高曉松又不去哈佛了?是哈佛放不下你這尊佛,還是你這幅嘴臉,人家哈佛不讓你進去?在美國也許你這張面子還不夠分量,那就回來吧,反正你爹媽,爺爺都在清華,清華園是不能拒你進門的!你應知,中國還是比美國溫暖,畢競中國人還是很講人情的,看看!你那樣的鼓吹美國,為啥人家也不給你面子?

  • 5 # 耗子55466353

    忍不住想說兩句。因為對哈佛制度不瞭解,暫時認定是高曉松自費做了哈佛研究員,那麼,為什麼不可以自費做研究員?自費做些研究工作不可以?而且內容還是中國相關的。我覺得,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恰恰是這樣,有自己的興趣,在喜歡的內容上做些自發的研究工作,不是為了學術威望,學術職稱,甚至為了利益而做研究。同時,對於有條件的興趣愛好者(當然是經濟條件),可以獲得豐富的相關資料,對個人做研究是很好的一個途徑。學者們都在幹什麼?知識分子們都在幹什麼?是不是忙著拿課題費呢?以上,純個人牢騷,看官不必在意。

  • 6 # 鑄茗山人

    為嘛很多人就咬定高就是在裝13呢,也許人家就算是自費,有機會進去哈佛圖書館研究館藏資料表達興奮之情在微博裡發表出來呢,總是有人看不慣一個長的不咋地,但是比自己成功的人,矮大緊那樣的家庭背景那樣的人生經歷需要跟你們裝13嗎,要事業他有事業,任職阿里,又是音樂製作人,國內電視臺邀約估計多的很,人家有資本,也不需要裝13,他的家庭裡隨便拿一個長輩出來都是各個領域的翹楚,他有必要自己去弄個研究員就出來裝13,很明顯,只是他覺得他能在最前線研究哈佛圖書館,在最前線給矮大緊的粉絲一些之前他所沒有接觸的哈佛圖書館的史料而感到興奮,跟粉絲分享喜悅而已,然後就有見不得人家好的站出來說他裝13,還有蹭熱度的方舟子跑出來刷存在感,無所事事的方肘子,發現自己最近在媒體沒有存在感了,又跳出來刷兩撥,寄生蟲似的肘子,不斷的蹭各種熱度,無底線,之前的轉基因,現在矮大緊,他的打假有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東西嗎,估計肘子也不會有啥迴應,除了罵街,被懟的時候他也只能灰溜溜的躲一邊耍賴了。對於這種寄生蟲,我只想說,哪裡涼快躲哪裡,想黑矮大緊,自己撒泡尿看看自己幾斤幾兩,矮大緊雖然只是在節目裡耍嘴皮子,但是,他確實對中國文化很有研究,對世界歷史很有研究,他的學問肘子都不及十分之一,可能你不是很認同他的一些觀點,但是曉說裡面說的還是挺有深度,還是挺客觀的,也有一大批的忠實粉絲。人家社會背景在那,圈子在那,學識在那,社會經歷在那,你就算不服又能咋滴,上帝沒有給他一個俊朗的外表卻給了他才華,你就嫉妒去吧。。。

  • 7 # 洛之秋

    這次高曉松將一些自媒體告上公堂,但是卻放過了方舟子,這其實是因為方舟子太狡猾,沒有落下造謠的實錘。

    那幾家自媒體最大的尾巴,就是指控高曉松花錢買到了哈佛研究員的職位,而方舟子揭露的內幕是:這樣一個研究員職位,並沒有薪水可拿,高曉松只是需要哈佛教授的推薦,就可以憑此獲得哈佛大學的電子郵件,校園卡,以及訪問圖書館的各種許可權。這樣的research associate比一般的訪問學者確實更加高階,因為訪問學者往往有半年到一年的期限,但兩者能獲得的資源其實是差不多的。

    總的來說,高曉松確實不是被錄用為哈佛正式的教職工,這一點沒有疑義。

    但對於這件事情,我基本上還是同情高曉松,因為我是他《曉松奇談》《曉說》等節目忠實的聽眾,可以說是每期不落的從頭到尾聽過一遍。

    高曉松在他宣佈自己入職哈佛的微博中,最惹人詬病的其實是“入職”兩字。因為入職似乎會讓人聯想到領取薪水,但高曉松又的的確確沒有直接說自己從此會拿哈佛的工資。實際上,退一步想,高曉松有自己的阿里集團的高管職務,同時還要負責收視量高達4億的自媒體的更新。

    他這樣的超級大忙人怎麼可能領取哈佛大學的薪水成為正式成員呢?換句話說,就算哈佛可以聘請他正式入職並給他發工資,高曉松也不可能真正的受聘,因為他的工作時間無法允許。

    正如高曉松在後面的一條微博中補充說明的那樣,這樣一個研究員的職位其實是給一些具有社會知名度的非學術界人士。大家也不要把哈佛想得那麼清高,它同樣需要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需要找名人來貼金。高曉松提到大提琴家馬友友在哈佛和他的頭銜是一樣的,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因為馬友友的美國知名度高出高曉松不知道多少千萬倍,哈佛大學對這樣的人也只能給一個研究員的名譽頭銜,可見高曉松能獲得research associate絕不是什麼怠慢。

    我想,高曉松真正想炫耀的,其實不是他和哈佛大學的關係。因為作為一個出身名門的清華子弟,高曉松可以炫耀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那些沒有聽過他節目的人會說他在裝逼,但實際上高曉松吹的牛在節目裡比這個要厲害得多得多,尤其是講到他和好萊塢的各種關係,以及他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

    但是我一直認為,真正厲害的人偶爾吹吹牛裝裝逼是無傷大雅的,因為他們確實有著超越常人的人生履歷和能力。但凡是聽高曉松節目多的人,都會佩服得承認一點,那就是他確實讀書非常非常的廣博,不管是天文地理,軍事科技,還是人文藝術,歷史典故,不管是中國美國,還是古代現代,他確實有著過人的口才和驚人的涉獵。在強聞博記這一點上,國內沒有任何一個脫口秀主持人可以望其項背。

    而且高曉松也的確有一些人文情懷,他做雜書館就是這種情懷的體現。高曉松入職哈佛絕對不是為了裝點門面,因為他的節目需要有大量的資料查閱,而美國哈佛的東亞圖書館,尤其是東亞系的費正清研究中心,是整個北美研究中國資料最齊全、研究實力最強悍的地方。

    他獲得了這樣一個研究員的頭銜,真正讓他覺得非常自豪和驕傲的,其實並不是跟哈佛扯上了關係,而是他可以自由的使用這些圖書館。所以他的價值觀和很多網友是不一樣的,我們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覺得他是因為跟哈佛沾邊而興奮,殊不知真正讓他狂喜的,是那些書架上塵封的史料.......

  • 8 # 探索軟體

    絕口不提“合作”研究員,就是變相欺騙。大概高自己也知道“合作”的意思,説白了就是自己審請來查資料,做個登記。最搞笑的是“入職”,嚇死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哈大給了他“職位”呢。

  • 9 # 書聲琴韻

    狄仁傑:元芳,你怎麼看?

    元芳:大人,卑職以為高曉松這次“入職”哈佛裝13失敗,其實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呀!

    首先,裝13又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事情,男人嘛,偶爾裝一下無可厚非,又不是像某某明星吸毒嫖娼,從此身敗名裂。也就是說高曉松自費去哈佛學習順帶裝了一個13,這件事情並非性質有多壞,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雖然裝逼失敗,但是他名聲大噪呀。老實說,以前我也只是聽說過高曉松,對他並不瞭解,現在好了,不僅知道他,還對他的前塵往事進行了詳細瞭解,對馬雲這樣的人物我都沒那麼認真的瞭解過。這次事件讓他的知名度更高了,難道不是福嘛?

    最後,高曉松為何要狀告自媒體,而放過了對他打假的方舟子?是真的因為名譽受損太嚴重,還是想借機炒作,讓事態升級,引起公眾關注,以達到提高知名度,一舉成名的目的?

    他要澄清自己為何不拿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讓公眾無法可說,讓那些流言蜚語不攻自破,反而狀告自媒體,意欲何為?

  • 10 # 守正遠志

    中國有句古話:相由心生。單看這兩人的長相就能看出個大概,八九不離十吧。高曉松博學多才,有過酒駕,自有判斷。方肘子就是個攪屎棍子,沒有在他的學術領域發表任何意見,無非就是今天打假這個文憑,明天吐槽那個學歷,當然,這廝最大的醜惡嘴臉是鼓吹轉基因食品的無害,草甘膦沒毒,給美國佬當狗

  • 11 # 劉龍珠律師

    1月31日,高曉松宣佈“正式在哈佛大學入職成為研究員”,微博洋溢著滿滿的喜氣;隨後,“打假專業戶”方舟子發聲,稱高曉松的“研究員”只是一個“自費去哈佛大學東亞系查資料的訪問學者”,並且強調“哈佛不給任何報酬,自己掏錢”。

    次日,好幾家網路媒體爆出了這樣一則熱門新聞——矮大緊洗黑錄:高曉松買哈佛大學身份騙粉?

    如今,高曉松告了這幾家媒體,稱他們就“哈佛入職”一事造謠高曉松造假欺騙——高曉松釋出微博曬了各方證據,表示自己的職位是Associate,官方名片上的中文翻譯叫做“合作研究員”,並且哈佛在官方邀請信中明確表示沒有收取任何費用,稱他“買身份”是誹謗——唯獨他沒有告方舟子。

    劉律師認為,高曉松告誹謗,贏不了!

    一、 標題雖搶眼,卻非肯定句:《矮大緊洗黑錄:高曉松買哈佛大學身份騙粉?》

    幾個自媒體的標題雖然非常搶眼,說高曉松“洗黑”,可是標題打的卻是疑問句,而且文中所引用的相關資料也都是方舟子的原話——並沒有實錘表明高曉松“買身份”,反倒是吐槽了一波方舟子,稱其“懟到最後在微博上連名字都沒了”。

    就“鳳凰歐洲”與2018年2月8日釋出的《矮大緊洗黑錄:高曉松買哈佛大學身份騙粉?》一文中,並沒有大段文字來敘述高曉松去哈佛做研究員的事情,誇高曉松家庭背景“群星閃耀”的詞句倒是不少,也有大篇幅文字來表達了筆者對與高曉松日益“娛樂圈油膩化”的嫌棄,希望高曉松能歸回到那個“詩和遠方”的文青,而不是“諂媚的矮大緊”。

    說白了,通篇文章除了標題噱頭的很,其餘的內容和“買身份”毫無關係。

    根據中國刑法246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而這幾個自媒體,並沒有捏造高曉松“買身份”入職哈佛,而是借方舟子的言論,自我發揮,提出了一個博眼球的標題,這種行為當然是不好,可是也不構成誹謗,尤其是不能證明“捏造”,因為它們跟本沒有確認標題的確實性。

    二、 始作俑者方舟子

    方舟子是第一個跳出來說高曉松“既不是哈佛大學研究員,也不是研究助理”的人,稱高曉松“自己掏錢”,還“騙國內的粉絲”——火藥味十足,一看就是要挑事情。然而,高曉松的被告名單裡,居然沒有始作俑者方舟子!

    高曉松為什麼不去告方舟子,反而去告一批引用方舟子言論的自媒體呢?他的目的就類似李小璐告網友誹謗一樣,想給自己立個牌坊——畢竟當年酒駕事件,高曉松主動認罪入獄半年,在社會上一片叫好,紛紛稱他“是個爺們”、“敢作敢當”。如今進哈佛做研究,想好好炫耀一番,卻讓一個方舟子啪啪打臉,要是不搞點大動作,“真性情”的標籤可就不保了。

    但是方舟子作為“打假鬥士”,戰鬥力眾所周知,和他打官司,高曉松贏不了,也吃不消。

    方舟子目前居住在美國加州,如果高曉松要告方舟子,除了中國,也可以適用美國加州法律。根據加州法,誹謗名人的構成必須符合以下5個要點:

    1、 with malice 存在惡意

    2、 an untrue statement, 不真實的陳述

    3、 damaging to the plaintiff"s reputation, 對原告產生名譽損害

    4、 made to someone other than the plaintiff (“published”), 向原告以外的人公開

    5、 with knowledge of the statement"s falsity or failure to use reasonable care to ascertain its truth,明知陳述虛假或沒有求證真實性

    高曉松首先就無法證明方舟子的惡意——惡意是一個人內心的念頭和想法,除非方舟子公開明示自己就是要編造故事黑高曉松,否則高曉松根本無法向法官證明,方舟子的“打假宣告”是他內心懷有惡意的虛假陳述。

    高曉松說自己官方定製的名片寫了,他就是“合作研究員”,可是方舟子的“打假”也沒有說錯——既然哈佛不收費,也不給工資,高曉松去哈佛做研究,不就是“自費”嗎?機票、房租、日常開銷,都要靠自己的存款來消費,就是方舟子說的“自己掏錢”啊!

    其實,從高曉松的微博看來,正式進入哈佛的那一天,能夠在圖書館裡研究感興趣的材料的確是讓他無比興奮——能看出來,矮大緊是真的很想做自己喜歡的研究。不過這個微博的“入職”一詞的確有些“裝逼”過頭。既然說了要“努力做一個較好的知識分子”,高曉松就不要折騰官司了,好好做點學術研究吧!

    “鳳凰歐洲”說的沒錯,大眾喜歡的是那個詩和遠方的文青高曉松,而不是油膩諂媚的矮大緊!

  • 12 # 鯤抓封D資大息奇貴族

    高曉松初,是搞音樂。現在的他有什麼像樣一絲一點的音樂出來沒有?沒有。大家須清楚,一個做音樂或做學問的人,最沒時間天天與大眾見面了。與你天天見的,只有老婆孩子正常,其他的就是扯蛋不做正事兒。這世界新聞多那是因為人多,不是這一點事兒就是那一點事兒,而不是天天見你一萬次叫新聞,那叫嘔吐的物件。高曉松的那些事兒,不過是拉皮條混臉的事。叫他學者那是對學者的侮辱。

  • 13 # 石畫01

    高曉松自費到哈佛查資料沒錯,他錯在不該吹牛逼說自己是哈佛聘請的專家學者。他不敢告方舟子一是方舟子沒說錯,告也告不贏,二是不佔理的情況下和方舟子硬懟,不知又會被嚴謹的方舟子扒出不知多少見不得陽光的內幕。

  • 14 # 熊掌號

    高曉松在他宣佈自己入職哈佛的微博中,最惹人詬病的其實是“入職”兩字。因為入職似乎會讓人聯想到領取薪水,但高曉松又的的確確沒有直接說自己從此會拿哈佛的工資。實際上,退一步想,高曉松有自己的阿里集團的高管職務,同時還要負責收視量高達4億的自媒體的更新。 他這樣的超級大忙人怎麼可能領取哈佛大學的薪水成為正式成員呢?換句話說,就算哈佛可以聘請他正式入職並給他發工資,高曉松也不可能真正的受聘,因為他的工作時間無法允許。 正如高曉松在後面的一條微博中補充說明的那樣,這樣一個研究員的職位其實是給一些具有社會知名度的非學術界人士。大家也不要把哈佛想得那麼清高,它同樣需要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需要找名人來貼金。高曉松提到大提琴家馬友友在哈佛和他的頭銜是一樣的,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因為馬友友的美國知名度高出高曉松不知道多少千萬倍,哈佛大學對這樣的人也只能給一個研究員的名譽頭銜,可見高曉松能獲得research associate絕不是什麼怠慢。

  • 15 # 賴林章

    又沒起訴方舟子,方舟子應對什麼。此事件實質上是高曉松虛榮心被方舟子撕了而心生怒火,故找幾家媒體來敗敗火。他不敢起訴方舟子,原因是方說得是事實,另方舟子是一名悍將,真惹得方把高曉松人性的醜事揭露出來,對於高是一件划不來的買賣。

  • 16 # 臨大事有靜氣U

    1.高是哈佛研究員是事實,不管方如何較真他的含金量,但title是真實的;

    2.方這些年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用科學的方式解決問題的人了,好像已經走入了極端,一方面極大的認可美國的各種規則和標準冰加以推廣,另一方面對國內的一些學者又千方百計予以否定,他的一些觀點很多人已經不再接受了;

    3.至於高起訴的事,其實方說的自費查資料等,也是事實,再加上房已經定居美國,估計判罰的可能性應該不大,最終可能是調解。

  • 17 # 美羅美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之處有還無”,矮大緊老師一直有爭議,不誤正業就是是矮老師的正義。做為追求學問的人們,特別希望出現向林語堂,辜鴻銘,錢學森,翦伯贊,陳寅初,陳景潤,費孝通……那些人,學問和學術研究可以勵志的楷模,我們也是這樣子被激勵大的人們,矮老師的家世背景和學問絕對不差,能成為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實讓人們激動了一把!“來登堡”大學是方鴻漸們的心結,向唐俊同學、李開復老師都被方舟子老師揪出來過,方舟子本身就是神童學霸出身,在美國搞研究N年,方老師啥背景我們不討論,他是過目不忘的的本事,他自己也說:我搞完研究有時間寫寫東西,看看誰造假,有的一眼就認出來,太能吹了;有的我可能判斷出問題,那就賠禮道歉!

  • 18 # 叨叨瞎叨叨

    松哥做的沒啥不好啊,怎麼著也是做研究啊!也是好事啊,得不得瑟關方舟子毛線的事啊!

    蛋疼就用毛線織個蛋袋!

  • 19 # izichaolu

    方舟子並沒有說錯,他的職位沒有薪水,就是給他一個機會自己到那裡去看看書(當然有進出圖書館的各種許可權),自己掏錢。

  • 20 # 香甜苦杏仁

    高曉松自曝哈佛研究員一事,多少還是有點炫耀成分在。不過,有著千垧地的員外向窮光蛋吹噓自己夜御十妻,外加一牛逼,有何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女生聊天冷場了怎麼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