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是獨生女,婚前覺得父母很疼愛你,要什麼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都會給,每年生日都會打電話來祝福,但是結婚三年,父母不再記得自己生日,每次回家也是當客人一樣,如果回家不給錢,不帶禮物,父母態度會有些冷淡,是我自己太敏感了嗎?
18
回覆列表
  • 1 # 緣歸

    是自己太敏感了,首先父母擔心他們如果再寵愛你的話會對你的婚姻造成影響。

    當你做了父母就會懂得真正為子女好的父母是不會用一生去寵愛子女的,因為生活終歸要自己去面對。

  • 2 # 二月蘭的蘭

    肯定要不一樣啦!這說明你的父母很有分寸,知道女兒結婚了就是大人了,要擔起自己該擔的責任!現在是你該反過來關心父母了,你該記得給父母過生日了,再往後就是孩子,人生的責任和義務不就是這樣一輩輩傳遞的嗎?

  • 3 # 酒麴

    婚後父母更加小心翼翼了。

    我結婚前,我爸媽想說就說,我媽還罵我

  • 4 # 向上媽媽

    有這種感覺,也許是不能像以前一樣天天回家,也許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也許是兄弟姐妹太多,也許是我們做的不夠好。

  • 5 # 青青草48067941

    不是你太敏感,我是深有體會的,

    我記得我剛結婚的時候,那時候我在婆家條件並不好。過八月十五,我們說好了回孃家過。我就去買了一些菜,肉。我拿回到孃家,我媽嫌我買的肉不好,給我扔在了鍋臺後。還說了一句這買的什麼。我當時的心裡拔涼拔涼。

    我感覺哪怕是父母,兒女過的不好也會瞧不起,還有一次我媽當著我面說,她們吃個東西也吃不清閒。意思是我總是去她家蹭吃蹭喝。心裡苦啊!沒辦法,誰讓她們是父母呢!

    不過,這幾年我們條件好了,她們也老了。感覺需要人了,對我們的態度能好點了。

  • 6 # 深圳嗯林生活領域vlog

    其實我們不希望她們把我們當客人一樣對待,雖然很客氣,確再也找不到做女兒時那種親密、舒服、自在的感覺了。

    可能在他們看了客氣待我們是一種禮貌,卻給我們帶來了生疏距離感。

    每年回去給錢買東西是少不了的,她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攀比心裡,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太在意,畢竟她是我們的父母,量力而行就好。

  • 7 # 彭漢榮915

    有不一樣,在家的時候當一個未成熟的小孩子樣寵,,心甘肉疼,兒前乖後。雖然是家裡的女兒,嫁了之後回孃家就好比是客人樣,因為不是天天在家生活,嫁了她有她的家,除了回家看父母或者走戚仿友一般沒事的情況下多伴時間在婆家。[握手][握手][握手][鼓掌][鼓掌][鼓掌][撒花][撒花][撒花][給力][給力][給力]

  • 8 # 黑妹解說

    肯定不一樣了,當我們還沒結婚時,我們是家裡的一份子,無論是我們還是父母,說什麼做什麼都沒有顧及,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是一家人,可是結婚以後,你就是婆家人了,對於孃家來說就是兩家人了,孃家就不是自己的家了,我知道有些人看到這裡可能有些傷感,可是慢慢的,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就會以自己的小家為前提考慮,父母考慮事情的時候也許不會把女兒那一方考慮在內了,這就是結婚前和結婚後的區別,可能剛開始不適應,慢慢就好了,但是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不能忘,我們也要好好孝順才對

  • 9 # 從中梅L

    結婚前,父母還把我當成一個孩子,有什麼好吃的零食都給留著,還是時不時的再給一些零花錢,有時候犯了錯,就大聲批評喝斥,媽媽氣急了,還會罵幾嗓子,總之,就是該怎麼著就怎麼怎麼著,結婚後,回到孃家,還是給準備愛吃的零食,給零花錢我也不要了,咱也知道父母的錢來之不易,都出嫁了就不好意思再用父母的錢了,到了做兒女的報恩孝順的時候了,給媽媽買雙鞋,買兩套衣服,給爸爸買箱好酒,看見二老歡歡喜喜地在門口等女兒回家,心裡有太多說不出的幸福感。結婚後,爸爸脾氣明顯變好了,不再吵我了,媽媽也只剩下慈愛的一面了,縱然有錯也不再罵我了,把我當成大人來疼了,出嫁後,到了另一個家庭裡,更能體會到自己父母對自己是真的好,到了該我們孝敬他們的時候了,逢年過節,再忙也要抽時間去回孃家看望父母,不能讓父母親難過,媽媽常說,凡事多包容些,要和婆家人相處好,好好過日子,我們就放心了。

  • 10 # 老先生8899

    女兒嫁出去了,就成家了,有了她自己的家,相夫教子過正常生活,經營好自己的家是自己的事,父母不能再去參與了,女嫁出去了,父母覺得家裡空了一樣,少了很多事情,飯菜也少做了。

  • 11 # 冰封魔界

    我一朋友,在婆家很難,過不下去,想離婚,回了孃家,而母親因女兒吃了飯,用仇恨眼光望著女兒,而當時的孃家是有錢的,母親開始討厭女兒,要生活費,女兒沒錢也咬牙交了,經過母親一鬧,女兒沒用婆家接自已回去了,起碼婆家有住處,能讓自己孩子吃飽,可回去的心情可想而知。

    還沒離婚就容不下,可想像出若離婚,這個朋友會陷入絕境,因為孩子總需一人帶,婆婆媽媽都不會管她,她帶個孩子,再找工作,再找住處,沒學歷,沒技術,何其難。只有一字忍,但也更恨,沒人容下母子三人,等孩子大後,她覺得,父母養她大過錯,慢慢原諒父母吧。而對她不好的婆家,畢竟收容了她,給她避過難,原諒做不到,但也會養她老,但這個朋友心裡很苦,想到過往就哭

  • 12 # 灰色的無尾熊

    我深有體會,沒結婚的時候我媽媽對我是管東管西,哪裡做的不對不好還會罵兩句,也會和我說些知心話,關係說不上多親密但也不至於很疏遠。

    自從結婚後,感覺回家把我當客人了,說話客客氣氣的,一開始沒覺得。

    記得有次印象特別深刻,回家過年,家裡的年貨大部分都是我買的,等到要去給我外婆舅舅家拜年的時候發現身上的現金幾乎快用光了,那時還沒有取款機,也沒帶挫折在身上,我好好想向我媽拿一點,但我媽沒做聲,不說給也沒說不給,直接轉身去做別的事情了,我以為我媽沒聽到,就又追過去問她要,我媽說家裡還要用錢,錢不太夠,我就聽懂了,我說我是現在身上現金不夠,現在要救急,你放心,我借你的錢我會還的,如果你不放心我寫欠條給你,我媽才把錢拿給我了。

    從那次後我就知道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什麼都要和你算清楚了,不像小時候沒錢就朝媽媽要了,結婚後對我媽來說就是兩家人了。

  • 13 # 夜空中最亮的星321

    還是會不一樣的吧。

    沒結婚前,我是家裡最受寵的那個。

    現在剛從孃家回來沒幾天,這次是住的最傷心的一次,媽媽會因為很小很小的事情說我,而且那種態度和語氣是之前絕對沒有出現過的,比如我把剩菜倒了;比如我刷碗沒在盆裡刷,直接衝的;比如我把洗衣服的水直接倒了……我知道媽媽是從之前的苦日子過來的,節省慣了,我能理解,但媽媽真的把話說出口,心裡真的挺難過的,自認為是個很堅強的人,很少掉眼淚,但最親最近的人說我,哪怕只有一句話,我也受不了,所以媽媽說我,我就會一個人躲起來偷偷的哭,現在想起來心裡還是會不舒服。

  • 14 # 子夜曇花一現

    這樣就對了,你在你自己的.家裡也懂得處理好關係。有利於你新家庭的和諧。你媽是真正的對你好。你也會真正的長大

  • 15 # 直隸小妞兒

    親身經歷跟你說說吧,別的家庭我不知道但是我孃家那邊確實是不一樣。

    我哥哥比我大一歲,因為年齡差距很小從小就打架,但是小時候父母買任何東西一般都是兩沒有什麼太大差別算是一視同仁吧。

    後來長大了我記得我去外地實習那一年,因為要出遠門了我手裡就一百多塊錢,我媽說把給我哥買的行李箱給我用了,我給了我媽九十塊錢,那時候到了外地手裡就剩幾十塊錢了,去了要體檢交45塊錢,那個難熬的日子從來沒想家裡人提起過。

    後來結婚老公老家比較遠,儀式什麼的都是在老家辦的,回來的路上當著我們的面我媽就說以後你婆家那邊裡的太遠也不用拉扯了。後來快過年了,我嫂子我哥我媽他們來我家我花了八百多給我媽買了件衣服,我媽回來當著我我哥嫂的面說,回家要給我嫂子兩千塊錢過年買衣服,我們倆口子日子比較好過就不給了。那話說的真是讓人傷心。

    一直到現在我結婚這麼多年,我媽分的很清楚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感覺。

  • 16 # 不可停的陀螺

    結婚前感覺自己是父母家的寶貝女兒,結婚後覺得自己是父母家的客人。如果我是獨生女可能不會這樣吧?但是我有哥哥。

  • 17 # 木條紋

    永遠記得結婚前幾天回家的時候,我媽給我整理了幾大袋子衣服,說讓我結婚的時候帶走。我開啟一看,裡面甚至還放著我上高中時候的衣服。當時真是哭笑不得,我說我又不是不回來了,我只是去結個婚而已。媽媽說那也得帶走。我說我一件都不帶,這都是不需要的舊衣服,就好好放家裡吧,有時候回來換洗穿一下。最後好說歹說,才勸住媽媽。[捂臉][捂臉]

    後來結婚後回家的時候我媽還真是把我當客人招待了,我就跟我媽說你不用管我,也不用特地招待你女婿,該咋樣就咋樣,你們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後來每次還是會特殊招待女婿的,譬如給他泡杯茶,給他打幾個荷包蛋之類的。[大笑][大笑]

    父母那兒,上一輩人思想還是很傳統的,他們認為女兒嫁出去了,再回來就是客了。好在我家沒有男孩,所以我們回家不受任何約束,想什麼時候回就什麼時候回。我也從來沒拿自己當外人,生我養我的父母,還有那塊打著滾長大的土地,怎麼會是外人呢?我也沒覺得我是嫁出去了,我只不過是結了婚而已。和一個相愛的人領了證,辦了酒,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而已。這就是兩代人的思想差異。

    當然我每次回家都會買些吃的帶回去,再給些零花錢給父母。小時候他們能為我做的有很多,而現在我能做的卻只有這些。因為異地而居,所以一年沒有幾次陪伴的時光。

    父母他們生活在貧困年代,沒有多少文化,不懂如何去表達愛,他們只能用自己最笨拙,最質樸的方式去愛,甚至有時候你可能都覺得愛的有些寒酸,有些缺憾,有些自私。但,那又能怎樣呢,絲毫不妨礙他們仍然從骨子裡愛著我們。

  • 18 # Hhshsbsb

    我覺得對我更好了。雖然不會要什麼給什麼,因為我也沒要,老公比老媽更會賺錢。平時去媽媽那都是想吃什麼就給做。以前也是。現在有了孩子,孩子缺啥都買

  • 19 # 生於夏花

    不一樣了,感覺已經融入不到父母得家庭,每次帶著孩子去父母家,父母會覺得很煩,幫他們收拾房間直接不讓動,說不是你家你不要動,想躺沙發上刷會手機會吵你說讓你看孩子,其他啥事都別幹,來家裡以後不準帶手機,回臥室看電視也不讓,說給電視關掉不讓看,唉,弄得我現在沒事真心不願意回孃家。

  • 20 # 粉面杏花

    小時候,父母應該養育你,因為你未成人!

    長大了,你已經習慣了父母的無條件付出,甚至習慣啃老!

    你可曾想過,他們也是人,也需要關愛,也需要兒女付出!

    你可曾想過,他們不再年輕,曾經為我們遮風擋雨的父母,他們已經力不從心!

    你可曾想過,曾經強大的父母,已經老弱病殘,需要兒女的照顧!

    ……

    不要恨你的父母,

    不要埋怨你的父母,

    為你操盡了心的父母,曾把你當寶的父母,可曾怨恨過你的無能,責罵過你的不孝!

    ……

    為人兒女,多想想,我們為父母做了什麼?

    祝願天下所有善良的父母,健康長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買房子,感覺就像沒有家一樣,你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