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舉例說明。
6
回覆列表
  • 1 # 草原風兒吹

    所謂儒,孔子信徒,不管心裡怎麼想,實際上怎麼幹,嘴上說的必須是仁義禮智信。曾國藩,大儒領軍,殺人百萬,外號曾剃頭。你能說他不是儒將?

    王陽明,心學祖師,用兵陰謀詭計,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人家都聖人了。能說不是儒將。

    于謙,北京保衛戰,創造了一條最出名,最有效的軍法,前隊退,後隊斬前隊。前軍退,後軍斬前軍。我不用督戰隊,我全軍都是督戰隊。他是正經科考的進士,誰能說于謙不是儒將。

    但是,無論怎麼吹,儒生領軍想打勝仗,都會在第一時間拋棄儒家思想,轉而成為兵家信徒。只為勝利!

    儒家所有經典都是教如何做人,沒有教如何打勝仗的。都生死相搏了,你還談仁義禮智信就腦殘了。

    所以,歷史上就沒有所謂的儒將,也沒有人用儒家思想治軍。儒將是儒生們創造出來的,是為儒家臉上貼金。

  • 2 # 樹望春

    儒將,古往今來我覺得三國時期的周瑜可稱儒將,琴棋書畫,足智多謀,風流倜儻。再就是明朝的王陽明,多謀善斷,又是一個代大儒,著書立說。最後是曾國藩,是儒之大家,也是儒家最後的楷模,雖然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但是他著的書誰人都立為銘言。南宋的辛棄疾算是半個儒將,他就是填了幾首詞,他和周瑜跟前面兩位不是一個檔次。近代的儒將也只有毛主席可以稱的上,文有文韜武有武略,著有多部書,《論持久戰》,可稱的上一部兵書。

  • 3 # 剛日讀史

    儒將這一個詞,本身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呢?

    這跟不同時代不同的主流意識形態有相關的。 儒者,衣袖飄飄、仁義道德;而將者,則爭戰沙場、伏屍百萬。

    如此一個矛盾一組字結合在一起,其實這是有儒者貶低武者的意思在裡頭,明面上不是,而但內裡暗含著,這個詞語的重點在於“儒”,而在於“將”。

    那麼重儒思想,或者說是著重於文章禮儀的年代,到底對應著中國歷史上是哪一個朝代呢?

    答案很唯一:只有三國末期到曹魏末期的這一段時間裡頭,其它的朝代都不具有這樣的特質。

    先秦時期,講“糾糾武夫,國之干城”, 地歷史上這是武人地位的最高階段,有“國之干城”的美譽,軍功則是揚名立萬的本錢。

    (秦漢堂堂正正之師)

    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給“北伐匈奴”作鋪墊,當時崇尚的是公羊學的“大復仇”思想,當時的文人武人都以報仇為己任,奴隸出身的衛青,能做到大將軍,是軍功。 東西兩晉,崇尚的是大名士,每一個人都想做像謝安這樣的大名士。

    據說,聞雞起舞的大名士劉琨守幷州的時候,匈奴人來圍城,幷州將破。

    夜暮時分,知道死期將至的劉琨,一襲白衣勝雪,在城頭上吹起人生最後的一曲洞蕭之曲,曲聲宛轉、蕭聲嗚咽,百蕩迴腸。

    沒想到,一夜之間,匈奴底層士兵起了思鄉之情,不願意再打仗,導致了匈奴軍心不穩,於是撤兵。

    幷州之圍得解,這裡講的還是大名士的風采,而不是名將的風采。 相反,如果你在東晉說一個名士是儒將,那就得罪人了。

    因為這個時代的名士,最看不起的就是當兵的,謝安的哥哥謝萬北伐的時候,日日酒高會,並且把兵士稱之“勁卒”,對他們呼來喝去的。

    “勁卒”是一個很低下、卑鄙的名稱,所以將士離心離德,導致了北伐失敗,謝氏失勢,謝安才不得不出山。

    (兩晉名士風采)

    至於南北朝時代,由於關隴軍事貴族的橫空出世,這一幫人就是以“出將入相”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文武根本沒有分野的現象,也就沒有儒將這一個說法;到了宋、明、清,由於世家門閥的徹底覆滅,科舉制產生了大量的流官, “文官集團”這一個巨無霸一樣的勢力,終於出現了。

    這一股勢力以“貶低武人”為特點,想想宋朝的一代戰神狄青,被文人逼得憂鬱而死的下場就知道了,範公范仲淹經略西夏,名滿天下的他不是將而是文人,是主政一方的大員,並不以戰術稱雄於世。

    所以在宋朝,武人被文人貶低到極點,儒就是儒,將就是將,更沒有儒將這一個說法,明清亦是如此。

    (宋朝文人貶視武人是從骨子裡發出來的)

    所以說,所謂儒將,特指的是三國末期到曹魏頒佈“九品中正制”之前的這一段時間裡,因為在這一個戰亂的年代裡,講究的是既以武力保衛家園,又講究出身名門、大袖飄飄、風采絕倫的儒家品質的這麼一種結合體。

    而到了新中國開國的這一段時間內,大多數將領出身根正苗紅,最高偉人倒是詩才絕豔,但他又高於將;其它的將領,就算名動世界,但在文這一方面又達不到名動四方的條件。

    所以,經過如此篩選,在特指的一段時期之內,又以名動天下、才情絕豔的條件來看,歷史唯一的儒將,就是三國時代的周瑜周公瑾了。

    (左手論語,右手刀劍)

    “曲有誤,周郎顧”講的是他的才情;助孫氏建立江東政權,講的是他的軍爭謀略;“赤壁之戰”大敗曹操,講的是他的名將風采。

    正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是我所讀的歷史中,心裡面最為認可的唯一儒將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 4 # 情戀中國紅

    古往今來、傑出的儒將很多。

    但此人可算是一位。

    兵者、國之大事。

    翻開世界軍事晉升將軍歷史的長卷,我們可以找到許許多多赫赫有名的軍事奇才。

    遠有蒙恬、霍去病、範三侯、關羽、張飛、呂布、李靖、陳慶之、岳飛。

    清有嶽鍾琪、年羮堯、阿桂、曾國藩、左宗棠。

    無一不是赫赫戰功步步高昇,位居顯赫,拜將封侯賜田地修家廟。

    然而,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有一位不應被歷史和後世人們遺忘的一代兵王西征神兵四川南充閬中歷史名人。

    他所創造的軍事晉升將軍歷史的奇蹟卻鮮為人知。

    這便是一戰定乾坤一人一次戰功連同祖上三代同時晉升大將軍的開創者清代元戎蒙應瑞。

    四川閬中人蒙應瑞是大清康雍乾盛世的傑出貢獻者。

    四川閬中人蒙應瑞是大清康熙五十九年著名的西征戰役最大的受益人。

    蒙應瑞,大清國著名的軍事將領、傑出的湖廣鎮筸總兵官。

    蒙應瑞字兆麟、

    生於公元1689年12月11日。

    卒於公元1776年3月20日。

    四川川北鎮保寧府閬中(今南充市閬中古城北門威德牌坊)人。

    出生普通商人世家,因未岀生前其父母夜間共夢麒麟從西方而來在閬中古城北門城牆上空來回飛翔,不久孕育一子為圖吉祥取名蒙應瑞字兆麟。

    幼小的蒙應瑞在先祖母先父母的教育下健康成長。

    16歲時以優秀的成績被推薦在川北著名學府錦屏書院(今四川閬中東風中學校前身)學習。

    17歲時因母親羅氏病重原因其先祖蒙順(後來康熙帝賜名蒙善宇)先父蒙元亨。

    帶領全家第二次回到故鄉陝西省涇陽縣今咸陽市涇陽縣安吳鎮鐵李村交龍堡祭祀交龍堡。

    蒙氏始祖中華名卿兼將軍的蒙毅以及歷代蒙氏先祖並提前進行成人禮教育。

    回到家鄉閬中後不久母親羅氏病故(其母年僅38歲因病早逝)。

    作為長子長孫的蒙應瑞擔負著家庭的責任和對社會的義務。

    年滿18歲的他與父商議後決定離開書院投筆從戎就近參加川北鎮駐閬中行伍營區。

    作為一名職業軍人的他在閬中行伍營區一呆就是13年之久。

    他在上級的關愛下學會了各種特種兵技能,在家庭其遠祖名將蒙恬名卿蒙毅將軍文士的精神引導下健康成長。

    他的戰友們個個都是出類撥萃逐步晉升成為額外委、外委、把總等。

    可他還是一名特殊的職業軍人,或許就是這種長期特殊的磨練成就了一位橫空岀世與眾不同世間唯一的曠世神兵一代兵王的他。

    他富有膽略,善於計謀,人才精壯,深得將士厚愛。

    他處事機智遇事變通,戰時減少傷亡。重罰敵軍主帥、他生活儉樸,從不居功自傲。

    而且時時刻刻都以大局利益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為第一重任,他因西征一戰成名三代拜將。

    他雖身為武將,但善於整飭營伍治理邊疆,能使民族複雜環境團結和諧各安耕種共享太平。

    是一位剛柔並濟名聲遠播忠君愛國愛民愛鄉的文雅儒將風範。

    蒙應瑞用兵如神,有膽有謀;曾親自在康熙五十九年這場戰役中獻計獻策得到重用。

    臨時委派蒙應瑞快速組織並訓練了一支精通藏語由三十餘人組成的精銳之師。

    由這位重要獻計獻策人蒙應瑞全權負責指揮調動。

    成為長達近24年敵方對邊疆的困擾結束。

    近4年的西征主戰勢順利平定。

    挽回前兩次十萬大軍還未開戰途中遇伏6萬將士血灑邊疆的重大損失。

    收復了今天的內外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廣大地區疆域的迴歸。

    成就了戰爭史上將軍(嶽鍾琪)與士兵(蒙應瑞)的完美組合建立曠世基業西北開發的和平使者快速結束戰勢奇蹟締造者。

    這組人馬由四川川北兵與四川松藩兵組成的川軍,人稱“不朽川軍”。

    在當時西征結束後全國行伍營區範圍內掀起了西征學習川軍蒙應瑞。

    民間留傳了一些民謠“撫遠大將奉旨徵,後勤保障靠川軍;廣納眾智得良臣、應瑞西征定乾坤”。

    蒙應瑞就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戰定乾坤西征之戰造就的名將世家。

    由嶽鍾琪臨時委派的蒙應瑞組成的三十餘人分兵潛伏敵營腹中,大敗智取威脅著大清江山長達近24年邊疆不得安寧數年間無數將士血灑邊區,使大清大軍全軍潰敗的敵軍主帥數顆首級懸掛戰勢敵營四方大營營門上空。

    敵軍見狀紛紛來降。

    使這場戰役順利平定。

    民間百姓中更流傳“川軍”乃是天兵的傳說。

    只率區區三十餘人潛伏敵營,竟然可以在一兩月內使長達近四年的主戰勢宣告結束。

    無數降兵歸順大清,號稱不敗的敵軍上至將帥下至士兵被清年降服;

    可以說,在當時的敵軍和邊疆人民眼裡,川北閬中兵蒙應瑞就是天降神兵!

    後來的蒙應瑞在歷練生涯中,就連時任直隸總督的李衛也看得蒙應瑞該員人材精壯准予撥補。

    在護理廣東碣石鎮總兵印務時奉旨前往的蒙應瑞對營伍情況瞭解後。

    上下官兵尊旨孝忠朝廷服務民眾。

    他每到一處首先了解的是民情軍情和官兵技能以及槍支器材的管理和將領的調整並能出奇制勝。

    蒙應瑞西征戰功後,康熙帝沒有任何語言評價他。

    只是號召大清將士學習蒙應瑞西征之精神。

    並且把他從士兵一躍薦升成為官居從二品署副將銜的湖南鎮筸鎮總兵待旨歷練賞賜二品頂戴紅珊瑚三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

    蒙順賜名蒙善宇以孫蒙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一品頂戴紅寶石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

    蒙元亨以子蒙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一品頂戴紅寶石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

    欽賜御筆“元戎第”鎦金宅匾和“宅第、宗祠、種植、休閒”四處封地。

    四川南充閬中歷史名人蒙應瑞成為古代將軍中唯一一位因一次一人戰功連同祖上三代同時官拜大將軍並且奉旨修建元戎府邸以及四處封地第一人。

    雖然歷史上因戰功拜將封侯賜封地的將軍比比皆是。

    但蒙應瑞是因一人一次戰功成就如此高的榮譽。

    是古今中外晉升將軍歷史罕見的,而且就連他幾千年前的山東蒙氏族祖伏羲女媧以及其母閬中人華胥和遠祖名將蒙驁名將蒙武名將蒙恬名卿蒙毅塑像也奉旨雕塑在閬中蒙公祠內供蒙氏後人與各地百姓共同祭祀是何等的榮耀。

    假如這場戰役沒有將軍嶽鍾琪和士兵蒙應瑞的完美組合。

    那麼後世人們所看到的康雍乾盛世就會成為一個未知數。

    當然歷史沒有假設。

    所以說岀歷朝歷代卓越的軍事家們外四川閬中人蒙應瑞當之無愧譽為“中國歷史第一智將良將一代儒將”。

    翻開中國歷史大清康熙五十九年西征相關文獻很難發現有關記載他任何戰功於史料之中。

    查閱中國國家第一檔案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檔案》。

    蒙應瑞將軍他和所將軍都不一樣。

    任何一位將軍都是從基層一步一步的薦升而成。

    而他一出場就是署副將銜(從二品)。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將星群星閃爍。

    然而在這群星閃爍的將星中。

    不論是征戰還是守疆。

    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全身而進和全身而退。

    在大局面前運籌帷握功成身退。

    縱觀世界各國軍事歷史上每場大型戰役都會造就一批精兵強將。

    四川南充將軍廣場閬中籍大將軍湖廣筸鎮總兵蒙應瑞在康熙五十九年西征戰勢中毫無疑問的肯定是作出過重大卓越貢獻之人。

    因為從古自今各國軍事歷史上“將軍是一個崇高的榮譽,非指揮千軍萬馬、功勳彪炳者不可得。在戰爭年代,都是在戰場上,拚殺過來的能征善戰之輩,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所以驍騎將軍蒙善宇驍騎將軍蒙元亨湖南鎮筸總兵蒙應瑞。

    因蒙應瑞西征一人一次之戰功開創了世界軍事兵備晉升將軍歷史上中國軍人僅此西征一戰從士兵到將軍。

    僅一年時間造就蒙氏祖上三代同時同地在今四川南充閬中古城北門威德坊處迎接聖恩選舉薦升(晉升)三元大將軍同時拜將的偉大創舉。

    他晚年因下屬原因自請革職到官復原職平安迴歸正寢。他雖然不能稱之為大智大慧。

    在歷史上歷朝歷代中岀卓越的軍事家們外。他當之無愧稱之為“中國歷史第一智將良將”。

    這位中國歷史名人四川名將蒙應瑞__戰爭史上奇蹟的締造者。

    四川南充閬中歷史名人名將蒙應瑞檔案。

    姓名:[清]蒙應瑞。

    中歷生卒:康熙[28]年_乾隆[]年。

    [漢語拼音]MengYingrui。

    籍貫:四川省閬中縣(今名:四川閬中古城保寧街道)。

    傳略:引文、出處。

    出身:行伍。

    履歷:職銜、任期、出處。

    署副將銜:康熙?年_?。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09946號。

    直隸密雲城營都司:雍正?年_雍正13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09946號。

    順義營遊擊(署):雍正?年_雍正?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09946號。

    直隸提標前營遊擊:雍正13年_乾隆3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55497號。

    直隸馬蘭鎮標中軍遊擊:乾隆3年_乾隆?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55494號。

    廣東廣州城守營副將:乾隆?年_乾隆9年。

    清實錄:高祖純皇帝實錄226卷、927_2。

    護理廣東碣石總兵印務:乾隆8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71814號。

    湖北宜昌鎮總兵:乾隆9年_乾隆10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66674號。

    湖廣鎮筸總兵:乾隆10年乾隆15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72968號。

    蒙善宇以孫應瑞貴贈驍騎將軍。

    蒙元亨以子應瑞貴贈驍騎將軍。

    清道光川北兵備道黎學錦編纂“保寧府志”選舉志。

  • 5 # 讀史論人生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

    三國儒將:周瑜、魯肅、陸遜、司馬懿

    江東屬於南方,南方典型的體質羸弱,和高大強壯的北方人相比,天生不佔優勢。因此,江東多儒將,如四大都督周瑜、魯肅、陸遜、呂蒙,除了呂蒙,剩下的三個都是儒將。他們善於用智取勝,而不是靠蠻力取勝。儒將和文官的區別是,他們也是武將,官職是大將軍之類的,也是職業軍人,只不過軍訓少,戰力低下,比一般士兵強不了多少。

    如周瑜和諸葛亮配合火燒赤壁,陸遜火燒劉備七十五萬大軍,司馬懿也不是以勇武著稱,他是和諸葛亮鬥智,這些人都不是靠蠻力打戰的。他們藉助天時、地利、人和來作戰,將敵人消滅。如果敵人攻進這些儒將的中軍大帳,他們只能坐等被俘,單挑也不是一般士兵的對手。

  • 6 # 每日一段歷史

    有過人的文化素養,有較強的著述能力,有帶兵打勝硬仗的經歷,這幾個因素相加綜合之後的軍事人物,都可以被稱為儒將。

    至於傑出的儒將,那所打贏的戰爭必須是非同一般,近代以來,我黨我軍中出色的儒將有好幾位,比如劉伯承元帥,葉劍英元帥等。

    不過我還是要提到新中國總理周恩來。周總理的軍事才華往往被他的外交談判和治國理政能力所掩蓋,然而周總理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的軍事指揮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周總理文武雙全,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已經是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國共兩黨日後叱吒風雲的諸多名將,包括林彪,徐向前,陳誠,胡宗南,陳賡,杜聿明……都要喊總理一聲“老師”,號稱“鐵軍”的葉挺獨立團,也是周總理參與組建的。

    1927年初,周總理親自指揮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將上海從帝國主義和軍閥手中解放出來。1927年8月,周總理又作為主要發動者參與組織了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

    周總理與聶榮臻,葉劍英,賀龍等在一起

    1933年2月―3月,周總理協助朱總司令在黃陂,草臺崗兩戰中連續殲滅國民黨嫡系部隊三個半師,一舉打破了蔣介石發動的第四次反革命圍剿。在解放戰爭時期,周總理到1947年6月還兼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協助毛主席佈局和實施瞭解放全中國的偉大革命戰爭。而周總理作為總參謀長的幾任繼任者是誰呢?

    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粟裕、黃克誠!三位元帥,兩位大將!

    在新中國建立後,周總理實際上是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和國防工業建設的領頭人,他一手推動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備升級改造和“兩彈一星”、核潛艇等重大專案,對新中國國防事業發展居功厥偉。他所發揮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在中央軍委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中,周總理赫然排在第二位,因此周總理是當之無愧的儒將之首。

  • 7 # 情不論長久重在有求

    儒將,首先要文才武略都精通,而且還必須是儒家學術之下的將領,才可以堪稱儒將……

    若是法家學術的應該不在其列:像商鞅,孫臏等……

    只為太多太多,數不勝數,我就暫列舉幾位:孫武,辛棄疾,吳起,曹操,魯肅,周瑜,李靖,岳飛,袁崇煥,曾國藩,左宗棠……

    成立新中國以來的:劉伯承,王新亭,曾思玉,王震等……

  • 8 # 影像漆醫生

    儒將是指有學識、風度儒雅的將帥。文采武功都很出色的將領。如馮奉世、祭遵、賈復、曹操、魯肅、周瑜、杜預、李靖、岳飛、袁崇煥、曾國藩、左宗棠、吳起、辛棄疾等。

  • 9 # 我主沉浮582

    自古儒將有多少?這個問題很好。

    什麼叫儒將?就是既善於帶兵打仗,又有儒雅風度的大將。

    在幾千年的燦爛發展歷史中,真正稱得上儒將又有多少?

    孫武,春秋時期吳國將軍,著名的《孫子兵法》就是他的大作。

    周瑜,三囯時期吳華人,典型的儒將風範,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的指揮者之一。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善於用人謀略,有名的《曾國藩家書》傳世相當廣!

  • 10 # 珍愛儂

    不是所有的將領都可以稱作儒將的!中國最傑出的儒將應該數下面十位,如果不對請大家更正!

    1:諸葛亮 ,一位被神話的軍事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著有《諸葛亮兵法》一書。

    2:司馬懿,諸葛亮的一生勁敵,出身世家,足智多謀,老謀深算,精於戰略。

    3:陸遜,一介儒生,掌握兵權,審視奪度,東吳的頂樑柱。

    4:杜預,嗜書如命,人稱杜武庫,上書平吳之略,天下一統。

    5:王猛,前秦名相,維武經文,平燕大功。

    6:謝玄,貴族子弟,門閥世家,淝水之戰,名垂千古。

    7:崔浩,諸葛在世,鬼神莫測,協助魏主,統一北方。

    8,韋睿,軍師風範,騎馬坐轎,三尺竹杖,指揮若定,鍾離大戰,力挽狂瀾。日本名將上衫謙信,效仿韋睿,也用竹杖指揮作戰。

    9:王陽明,心學大師,文韜武略,佛道儒兵,樣樣精通,生擒寧王,鎮壓義軍,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隨身腰牌刻有一生崇拜王陽明。

    10:,葉劍英,出口成章,參謀之長,運籌帷幄,功在千秋。

  • 11 # 關山四月

    儒將是指有學識,風度儒雅的將領。就是在能夠在沙場上馳騁之外,還非常有文化非常非的博學。一提到儒將,想到的就是蘇軾所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周瑜的形象。不論是蘇東坡這首詞,還是易中天老師《品三國》的開篇所講,人稱周郎的周瑜實打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儒將。

    居既然周郎都上了,那諸葛不上怕是不行的!孔明的鞠躬精粹成為儒家學者心中的萬世楷模。下面要說的就是非常出名的一位儒將,王陽明。王陽明不止在戰場武功上非常的優秀,在文學造詣和哲學思想高處上面兩位,他更是被列位儒學中第四位聖人了。

  • 12 # 雲尚蠻夷

    首先,儒將泛指文武雙全的人,能文能武,既能帶兵打仗,也能治理國家之人。

    定義了儒將,那我們就來找適合這些要求的人。

    第一位,武聖,孫武。文,寫出了孫子十三篇,享譽後世。武,他指揮了五場戰爭,五站皆捷。

    第二位,三國時期,吳國大都督周瑜。

    第三位,三國時期,諸葛孔明。

    第四位,北宋岳飛,相傳有武穆遺書,詞,滿江紅。

    第五位,文天祥,投筆從戎,寧死不降元。

    第六位,明朝王守仁,思想家,哲學家,帶兵

    平寧王叛亂,只用了短短三個月。

    第七位,曾國藩,有曾國藩家書,創立湘金,平叛太平軍。

  • 13 # 人人說歷史9

    在我理解當中,所謂儒將就是,指讀書出身、具有儒雅之風,善於打戰,軍事才能不亞於自己文學修養的將領。中國上下五千年,武將如雲,任何一個有點歷史常識的人,估計開口就能說出十個以上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大家熟悉有陌生的辛棄疾。

    初識辛棄疾

    認識辛棄疾大都應該是在初中或者高中,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不知道當年難倒了多少學霸。這首詞是他寫給自己好友陳亮(字同甫),整首詞表現出作者對抗金軍旅生活和收復失地、建功立業的嚮往。那可能有人就會說他也就寫寫,其實還真不是,他可是真正的向岳飛一樣帶領過軍隊的。

    抗金之旅

    辛棄疾出生在金朝,因為當時北宋已淪陷,而且其祖父還在金國任過職,其祖父也希望自己能拿起武器與金人決一死戰。在金國生活的那段時間,辛棄疾親眼目睹了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並勵志要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1161年,金人大局南侵,辛棄疾聚集兩千多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金人內部發生暴亂,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奉命與南宋聯絡,在其完成任務回來途中,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訊息。辛棄疾是個暴脾氣,這氣一下子就上來了,並率領五十多人直闖幾萬的敵營,硬是將叛徒擒拿,交給南宋朝廷處置。其時年才二十一歲。

    由於其在義軍中的表現,在其二十五歲時就入朝為官了,可是這初來乍到、鋒芒畢露的辛棄疾在官場還是太嫩了,他不瞭解南宋的我皇帝,就寫了《九議》等著作,建議迎回被金人俘虜的二帝,結果可想而知,皇帝鳥都不鳥他。後來皇帝實在不想再聽他說,就把他貶了,給他一個閒職。

    一不小心便寫出了爆文

    辛棄疾官場不得志,但其抗擊金人、收復失地的志向出來沒變過,經歷和陸游特別相似,而且後來兩人還成為了好友,說是好基友也不為過。上不了戰場,壯志難酬,就只能將一腔熱血書寫在紙上了,還別說,辛棄疾雖是從戰場上下來的,可其才氣一點也不亞於其軍事才能,這不寫還好,一寫基本上就是爆文。比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等等,太多了。

    在當時有柳永、李清照、蘇軾這樣的大咖詞人活躍下,能夠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其在文學造詣上得有多高啊。

    也許辛棄疾要得從來就不是這些,他要的始終都應該是重回戰場,抗擊金人,收復失地,恢復中原。將有將的風度,儒有儒的風雅,將辛棄疾稱為儒將,一點都不為過。

  • 14 # 秀才說歷史

    歷史上著名的儒將,在我們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很多!

    我個人認為此三人最為有名!

    一!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

    被稱為書生帥才!當之無愧。

    二!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文人領兵,堪稱之奇,稱為儒將理所當然。

    三!五代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書生大將陳慶之,一介書生,善用奇謀,用兵如神,稱作儒將,實之名歸。

  • 15 # 祖國平安88

    何為儒將,書生也,粟裕大將,師範畢業,沒上過軍校,真正的儒將,指揮華東野戰軍殲滅245萬國軍,是中共殲敵最多的將軍。

  • 16 # 蕭武

    電視劇《粟裕大將》中有個片段,胡菸袋在電話裡對粟裕的命令推三阻四,就是不肯執行。站在一旁的陳老總勃然大怒,一把抓過電話說,直接以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名義宣佈,胡菸袋的師長職務撤銷,由師政委代理,如果這一仗打不好,師長和政委一起垮臺。師政委是個老實人,給胡菸袋求情,粟裕也在一旁說,打完這一仗再說。陳老總消了消氣說,粟司令給你求情,你先戴罪立功。胡菸袋雖然也很不服,但是不敢再說話了。

    陳老總其實是個儒將,但是生性為人豪爽耿直,所以看上去不像一般的知識分子幹部,而且經常講話很有江湖氣。陳老總其實並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參加革命後也是很長時間主要做政工工作,而非軍事工作。到中央蘇區時期,他又逐漸變成了軍事幹部,從此也就主要做軍事工作了,而且逐步成長為了大戰略區統帥。

    因為陳老總參加南昌起義的時候身份是黨代表,是政工幹部,而當時軍隊裡普遍對政工幹部看不起,總認為他們是夾著皮包耍嘴皮子的,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一直到南昌起義失敗後,只剩下八九百人,他和朱老總站出來收拾殘局,才讓很多人看到了他這個知識分子幹部的擔當。

    長征出發前,中央蘇區大量徵集兵源補充部隊,留下的基本上都是戰鬥力比較差,裝備水平也比較低的游擊隊,就交給陳老總留下充當軍事負責人,但同事又留下了項英為留守根據地的最高軍政負責人。一開始龔楚尚未叛變的時候情況還好,龔楚叛變後,軍事上壓力就比較大了,尤其是對陳老總的壓力最大。

    不過陳老總這個人的好處就是不怎麼和組織上講條件,所以除了留守根據地這樣奉命於危難之間的任務,他還多次在危難之際勇挑重擔。抗戰開始後,南方八省游擊隊被改編位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陳老總擔任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則是一師一支隊司令員,從此開始了兩人搭班子的長期合作。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番號被撤銷,並且被宣佈為叛軍,中央決定重建新四軍,正在艱難之際,又是陳老總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代軍長,重建了新四軍軍部,並逐步指揮擴大部隊。到抗戰結束時,新四軍系統除了黃克誠的三師,還有六個師,如果再除去獨立性較強的五師中原軍區,也還有五個師,是各戰略區中兵力比較強的一個。

    抗戰結束前,按照原定計劃是林仍然回山東統領八路軍一一五師舊部,陳老總則回江淮地區繼續統領新四軍系統。但是風雲突變,形勢變化,要搶佔東北,林被調任東北,陳老總則順勢北移山東,並將蘇北一部分新四軍部隊一起帶過去,保衛山東根據地。此時中央將粟裕留在華中地區,另成立了華中野戰軍,協助陳老總指揮的則是羅炳輝。

    不巧的是羅炳輝就在此時缺因病去世了,陳老總一方面要指揮山東留下的他並不十分熟悉的八路軍部隊,幹部人事他都不太瞭解,加上直接指揮作戰非他所長,一時間十分緊張。無奈之下,只好急電中央,撤銷華中野戰軍,命粟裕率領新四軍的三個師迅速北移山東,統編為華東野戰軍,軍事指揮主要由粟裕負責。雖然軍事指揮確認非陳老總所長,但是他在華野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 17 # 和文化發起人

    首推心學大師王陽明:全能大儒,一代聖人王陽明。立德、立言、三不朽冠絕有明一代。所創立的心學體系影響世人500年之久。杜維明教授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1.王陽明,字伯安,名守仁,浙江餘姚人。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陽明心學”創立者。

    陽明先生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問學向道之心,以“學為聖人”為自己的崇高理想,孜孜不倦地在典籍中探求這方面的學問。後來在“陽明洞”築室隱居,因此以“陽明”為號。

    2.王陽明三十五歲那年,因為上疏言事,替彈劾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劉瑾的戴銑等人申辯,被劉瑾殘酷迫害,判“廷杖四十”,被打得奄奄一息,死而復生,投入錦衣衛獄,最後被貶謫至窮山惡水的邊遠山區——貴州龍場。

    3.陽明先生在龍場任驛丞的日子裡,儘管環境十分惡劣,處於缺衣少食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的境況,但他以一種堅定的求道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勵志修身不已。終於在一個夜晚,他領悟到了儒家湮沒已久的“格物致知”要旨,洞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徹悟了“知行合一”這種天地間的終極智慧,從而創立了影響後世的一門學說——陽明心學。

    4.經過龍場悟道,獲得了大智慧的王陽明擔負起教化百姓、經世安邦的重任,由默默無聞的自我修養,轉為轟轟烈烈地大幹,以純粹“一片天理流行”的身心狀態和覺悟,做好了“內聖外王”的人間事業。

    4.王陽明任南贛巡撫,以超絕的智慧和才幹,短時間內即剿滅盤踞江西各郡多年的眾多巨寇,並在寧王叛亂的緊急關頭,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僅用四十三天便生擒寧王,平定叛亂。以顯赫戰功一路升遷,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卒後諡號文成。

    王陽明的一生,是知行合一、以生命實踐“致良知”的一生。

    在他短短五十七年的人生之路中,可謂坎坷多難,但他總能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即使遭受迫害,蒙冤入獄,也不忘給獄友講習學問:“累累囹圄間,講誦未能綴。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悅。”更以詩明志:“我心良匪石,詎為戚欣動!”表明自己要做聖人的志向是非常堅定的,絕不像那種圓滑回轉的石頭,隨便就被悲傷或高興的心情所改變。

    在徹底擊潰叛軍、活捉寧王后,王陽明說:“自經此大利害、大譭譽過來,一切得失榮辱,真如飄風之過耳,奚足以動吾一念?今日雖成此事功,亦不過一時良知之應跡,過眼便為浮雲,已忘之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恨鐵不成鋼,也無計可施,感覺到絕望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