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何侃房產
-
2 # 風箏和桐桐的房車生活
如果是在美國買房的話,肯定會盡量選富人區,因為富人區的社會治安要好的多。
中國的話就絕對不存在社會治安好壞這個問題了,在中國所謂的富人區,無非就是樓盤價位較高的地方,窮人區就是樓盤價格低的地方。
除了樓盤價格不一樣,還有豪車多一點,富人區比窮人區,所謂的窮人區。沒多大區別的,物業管理能好一點,但是物業費也貴。
其實在中國壓根就不存在窮人區這一說,特別是在城市當中能買得起房子的就絕不是窮人,即便是貸款。住在富人區當中的老賴也不少,窮人區的有錢人也一樣很多。
現在只有那種眼界極低的人才會把住宅分什麼窮人區和富人區。確實有那樣的人,小孩子一定要送價格極高的貴族幼兒園,一定要穿名牌開豪車。
整天擔心害怕被人看不起。其實現實生活當中,越喜歡標榜自己過的富人生活,越喜歡跟人攀比的人,往往越是沒有錢的人,還有就是那種暴發戶,以前窮了太長時間的人。
以前送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提前跑到幾家幼兒園那兒看看幼兒園的環境。有一家環境設施特別好,一個月收費有點貴。
本來想看看裡面到底設施好到哪裡,結果在幼兒園放學一些家長接孩子的時候,就聽到幾個家長在那比說什麼我家的孩子一雙鞋600,他家的孩子一雙鞋才200這種話。一聽果斷的放棄這家幼兒園,不想讓我的女兒跟那種整天攀比的人一起。
我倒不是仇富,但是不喜歡那些整天炫富的人。事實上,真正有錢的人是不屑於整天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財富的。
買房子到底是買窮人區還是富人區,其實壓根就不應該有這種思想。買房子看的是環境,看設施,和地理位置。符合自己心意就好,而沒必要考慮周圍的鄰居,是窮人還是富人。
富人不見得素質就那麼高,窮人素質也不見得就那麼差。當一個人已經在意識當中把人分成窮人富人來對待的時候,那這個人的格調已經就降低了。
-
3 # 房房姐
很多人認為去富人區當窮人,殊不知富人區也是有鄙視鏈的,例如《三十而已》中顧佳的房子和王太太家,剛見面就被王太太鄙視,那麼她們的房子有什麼區別呢?
顧佳住的房子位於上海浦東新區景瑞尚濱江,商住一體高階專案,上面是住宅,下面是一線奢侈品,房子均價130000元/平方米,建築面積177.83平方米,二手房售價在2700萬左右,毗鄰東方明珠,望向黃浦江,物業服務堪稱一流,24小時貼心服務,隨叫隨到。
王太太住在顧佳家樓上,雖然住在同一棟樓,但是戶型和麵積差別很大,王太太家住的是476.76平方米的4室2廳6衛的3層頂層複式,越高越貴這套房子的單價大約是220000元每平方米,總價超過1億元。
雖然在同一個小區,有大戶型有小戶型還是不一樣的,可能外人不知道你住的多大的房子,但是生活在一個小區的人是知道你住什麼戶型的,鄙視也產生了。
有的人認為可能混進了富人圈子裡,殊不知人與人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和資源的相互交換,你不能為別人提供相應的價值必然被淘汰,這就是現實。
所以,建議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選擇合適的小區,等條件好了再去置換也不遲。
-
4 # 百品參茸
在我看來這兩者都不合適。
你在富人眼裡就是一個窮人,富人的世界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意外和驚喜,但是對於你來說就是驚嚇。就如同電視劇《三十而已》當中的主角,為了能夠進入到富豪圈子,已經努力努力再努力了,但是你的最高點只是別人的起點,自卑就不用說了,剩下的可能就是嘲笑和歧視。你認為已經是饕餮大餐,別人看來這就是一道開胃菜。在這種生活交際中你能找到自尊和快樂嗎?電視劇中女主角拼了老命買的限量款奢侈品包在圈子裡面就是入門級別的,顯然玩到一起的可能性不大。最終就是自己受傷,別人看不上。如果你有足夠強大的心裡,你可以嘗試著假如這個圈子,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透過這種無形的人脈資源強大自己的經濟基礎,最終做到真正的融入到這個圈子。這可能是這件事情最完美的結局,怕就怕沒等你融入到這個圈子你自己的內心已經被打擊的七零八落,體無完膚了。
在窮人眼中,你就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王者,在這裡你可能活得很滋潤,別人看你的眼神可能都是羨慕。你可能很享受這種被人尊重的感覺,但是你的人生可能也就止步於此。因為你沒有繼續奮鬥的慾望,慾望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只有又足夠的慾望才能激發人的鬥志。在這裡你只是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已經完全的實現了,沒必要繼續奮鬥了,安於現狀可能是一種最好的解釋吧 而。且在這裡你也不會找到真正的朋友,畢竟沒有共同的語言。你的一個包包可能是人家一個月的工資,你的一餐消費可能是人家一個月的伙食費。試問下時間久了誰還跟你一起玩?只要沒有被虐心裡都會和你保持足夠的身體距離和心理距離。所以你在這裡也不是你最終的選擇。
在我看來你應該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找到和你相差無幾的小區來居住。這樣可以有很多的共同語言,你也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無論出於哪種目的的朋友都將是在你生活中和事業上能幫得上忙的朋友,因為你們有共同的奮鬥目標,只是暫時的報團取暖,但畢竟是能取到暖。
我不是一個利己的物質主義者,我只是一個能夠從生活中抽絲剝繭善於觀察生活的人。熱愛生活,不攀權富貴;享受生活,寬以待人!
-
5 # 金哥滬漂日記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所以寧可去富人區撿垃圾,也不要在窮逼們面前瞎嘚瑟。跟著富人你才知道富人在想什麼,他們靠什麼賺錢,你才能找到方向。窮逼沒有資訊,只知道抱怨,和窮逼待在一起不會獲得任何好處。有句話說,你接觸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有錢人就去富人區。對富表現出極度的渴望,對窮表現出極度的厭惡!
-
6 # 隨你們更換
讀書畢業季時,我記得同學們對選擇填報去哪所學校非常糾結也很犯難。有老師說:寧可做高個子中的矮子,也不可做矮子中的高個子!道理就是,好環境會時刻提醒你向上,而在低窪的環境你,你會在自我陶醉中自滿和墮落不思進取!買房我覺得也是同理!當然這也要因人而異。
-
7 # 何樂不為2020
在同等條件下,個人認為,在富人區當窮人好!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富人區的房子定位不一樣,配套也不一樣,物管收費也會相應貴些,一分錢一分貨,所以提供的服務也較好!而物業的好壞,是與物業保值升值息息相關的。
二、買房子除了自己工作學習方便外,更重要的也是考慮孩子的未來。富人區對應的教育相應會好些,對孩子未來發展也更有利。
三、富人之所以能成為富人,很多情況與他們的資訊資源有關。在業主群,交流中有很多關於投資資訊的,如準備換到哪個樓盤,優勢亮點等。雖然說我們是勉強擠到富人區,就算有好機會也沒錢投資,但是耳濡目染,會慢慢吸收一些有益的投資理念。
四、擠到富人區也沒什麼自卑的,因為也不會向業主借錢。別人也不知你沒錢。再說你到窮人區,你也沒有炫富的資本,只是覺得自己很棒,滿足虛榮心而已。
當然,買房始終要量力而行,方便自己及家人。也不用考慮太長遠如一輩子,因為說真心話,有了第一套房,就會有第二套。就象有了第一個一百萬,第二個一百萬就更容易了一個道理。每個階段有不同需求。
-
8 # 磊珞
不是富人,而在富人區買房,充其量只是滿足了一時的虛榮心,然而,日後,將給自己帶來的,則是無盡的尷尬。周圍的人,既是富人,人家在相互交流時,必定顯富、攀比、炫耀自己的發達史。一個窮人,夾雜其中,必定無比得尷尬、無語,簡直就是自取其辱。
富人在窮人區買房呢?自然是鶴立雞群了。依我看,也不過是一時的榮耀感。如果你千金散盡,資助窮人,倒是可以產生一些共同語言。但是,久而久之,富人也會變成窮人的。如果富人堅持傲視一切,那麼,左鄰右舍必然遠離富人。富人的最後結局就是:孤獨、寂寞就會取代鶴立雞群快感。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就是現實。任何違背現實規律,獨立特行的人,都是難以長久的。
-
9 # 路舊好行
不論你在窮人區當富人還是在富人區當窮人,肯定一點的是都不好。因為存在貧富差距,人與人之間互相不走動,多少存在了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這社會誰靠誰?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和運氣過日子,回到家裡門一關,就各過各的日子,互不相識和互不往來。還是農村好,大家都差不多,閒時你來我往喝杯小酒拉下家常,這才叫大家都活著,這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
10 # 扮豬並不吃老虎
直接撈乾貨。
當然是去富人區,買得起富人區的房子就不能再算是窮人了。
還是那句話,有錢不是有錢人,房子多才是有錢人,真正的有錢人是兩抽屜京滬房產證那種。
不接受反駁,不服忍著。
第一,教育。
這個我放第一位,因為我就是這樣考慮的。現在的學校其實貴就貴在生源和環境了,其他導師無所謂。
老師就那樣吧,而且富人區有很多好處。比如打個架好處理,一般富人的時間成本高,喜歡儘快處理,講道理 , 時間耗費小,這個和道德無關,或者說長期是無關的,主要是時間成本高,嫌麻煩。
不缺錢了,就能想各種辦法給抓學習,集中精力。我小時候學校裡什麼人都有,打架的,鬧事的,放學勒索錢的,弄得人一天慌的一批。
第二,安全。
這個和上一個其實是一回事,富人區相對安全,不缺錢的地方,肯定環境好一些。
第三,妒忌。
古人就有小富進城,大富進京的說法。放在現在一樣的。你在村兒裡包地發了,難免有人嫉妒。
你去富人區,大家忙的不像話,誰理你。
第四,不認識。
富人小區一般也不咋互相來往,對門也不咋認識,就是一個個共同居住,不過業主群裡可能有些交流,總之這些都是自願的,一般都是拿錢說話,互相交流機會,或者維權之類的,更加講規則,不會道德綁架或者看你不隨大流就收拾你。
第五,升值。
這個世界是二八定律的。財富和資產總是向少數人聚集,這好像真沒啥辦法。現在的很多地方房價就是這樣,貴的更貴,便宜的不動彈,分化更加嚴重,這個我寫過相關文章,有機會可以看一看。
總之,富人區當然更好,我說的俗一點,人活得意義不就是往更高層次,更富有的地方走嗎?
-
11 # 萬水千山18
買房子買在富人區當窮人和買在窮人區當富人兩者都不是很好。
記得一次買房,一村書記叫買市郊的還遷小區的房子,每平米四五千元,價格實在便宜、誘人,但一轉念深感不對,因為還遷小區幾乎住著當地拆遷過來的村民,除了有好幾套住房外,手裡還握著上百萬的現金,可謂財大氣粗,要不出手,一出手就必定大手筆。與富人同住一個小區,可以想象到時刻面臨的尷尬窘地,記著自己的囊中羞澀。
退一萬步,即使住進那裡,還會遇到這樣和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居住環境不夠理想。村民過去住慣了單家獨院,天大地大,不受約束,習以為常,亂丟亂放、亂停亂靠,會讓人接受不了,說不定人在樓下走,有從上面視窗扔下的垃圾砸了下來,猛然一個猝不及防,無奈和難堪。
再說,富人買房大多購買在別墅區、一梯一戶區,不僅房屋面積大、環境好,而且價格也不菲,自己又沒有那麼多錢去買。所以說,住在富人區會感到彆扭、寒磣,說話不線上,走路不一條。住進窮人區也會感覺勉強、委曲。總認為買房應該買在與自己大致一樣經濟條件、眾多城市居民的居住小區為宜。
-
12 # 蔣婷婷
提這個問題就暴露了你的財富,說明你是中等收入
偏上的人。
是我選擇的話,我會買適合我的房子,但你這樣提問了,那我就建議你買窮人區的房子當富人,這樣你就有成就感,如果你是買富人區的房子當窮人,那你就會產生
自卑感。
-
13 # 碧海藍天207291568
富人區房子一般地段較好,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建議買富人區。窮人區綠化環境,服務設施等差些,經濟條件差些這裡應該是首選,如果借鉅款去買富人區房子,一輩子活在還貸的煩惱中,而且有的富人還會看不起你,總有矮人一等心情,住得能愉快嗎?相反住窮人區就沒有這種自卑的心理,經濟壓力小,雖環境差些但心裡是快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量力而行,知足能常樂。
-
14 # 江v太v公
人真的就被這麼畫上了,369等連個房子也被分了,區域你根據自己的實力來呀,你有錢肯定是富人區了,條件又好,設施又完善,各種資源。
網上不是有一個詞叫普通住宅嗎?普通住宅不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嗎?感覺你中間跳了了一個檔,直接到達了富人這個檔,那兩級分化特別嚴重,梁楷奉化本來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怎麼可比沒完全沒有可比性啊?中間那檔才是最多人可以接受,可以享受的呀,而這一黨的人是最多的呀,最檔怎麼會跳過了?這是不可跳過的一檔啊!
首先要看你自己的經濟實力,你有多少錢?你擁有多少財富?未來可提供的詞持續收入有多少?你的首付款能夠湊夠多少掙錢還能掙多少年還款能力有多強,大概露一下,你就知道你適合在哪個段位了,這麼簡單的事情,一下拉兩個階層能完全是不一樣的,你要知道富人去的套房子頂那個最下面那個階層的好幾套房子,這完全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怎麼比啊?完全沒有可比性,覺得有點意思,不知道為什麼你會這麼講。
根據你手裡的錢,首付款夠哪裡?然後計劃一下自己能接受哪個價位的?做一個相應的選擇,別人的意見都是參考決定權,在你自己如果現在實力還沒那麼強,那就先過度一下,如果自己的夢想很大,實力也夠強,直接富人去,不要想別的,去那邊能認識好一點的圈子大人,這是網路上那麼說的,但是富人之間也不怎麼打交道的,除非業務上有往來,也不要聽他們說的,租金夫人去打交道的都是富人,那有可能你每天看到的只是保姆的富人都不過去住呢。中國有句話叫量力而行,吃幾碗乾飯的自己清除,看著哪個合適哪個來?不要特別的壓抑,擁有美好的夢想及未來,努力去實現,使你的人生目標,但是這些目標要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很難一步到位的哪一個土豪不是先有了原始積累一步步來的那房子也是一個道理呀,如果現在條件一般,那就先過度一下,等到以後有錢了再完成這個美好的願望,也不是不可以的,你這兩集跳的心臟看起來槓槓的,那能一樣嗎?那沒法比呀。
富人區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好,設施完善,配套完善,居住的人群不一樣,整體環境都特別好,物業費當然也要交的多一些,這都是特別簡單嗎?你花了多少錢?享受多少嗎?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交易是公平的嗎?
所有人只是建議你自己根據手裡所持有的資金,節後去發展及你自己對生活品質的一個要求作出決定,其他人所意見只是一個參考。
-
15 # 晴1024566137
幾年前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我選擇了做富人區的窮人,因為覺得小區高檔點,環境和衛生還有物業相對會好點,還有鄰里素質會高點,人活一輩子,誰不想住個好點的環境。但有個缺點,就是別人知道你在XX小區住,首先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然後問你是不是租的,知道你是買的後,會再次露出驚訝的神情,因為覺得你不像。
-
16 # 地產老牛
我的觀點:如果有錢能買富人區的房子,那麼一定要買富人區的。
本人是做房地產的,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開始在窮人區租房住了好幾年,後來慢慢的收入高了就在小區買了房。
感受如下:
1.環境不好:
小區衛生條件差,垃圾箱常年不清理,原因?很多居民不交物業費唄,拖著、惡性迴圈;
汽車、電動車、腳踏車亂放,每天都能看見因為搶車位吵架的;
2.素質低:
不能說窮人素質低,但人窮了,會比富人更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
亂扔垃圾、大聲看電視、喝酒到半夜、樓上樓下因為下水道堵了吵架等等,
狗屎在小區裡隨處可見,有好多家佔道路通道私自搭建小房。
有人說,窮人團結,可不一定,越是窮人越互相看不起,鄰里之間也沒什麼來往。
有一個五十多歲的人下樓的時候跟我四歲的女兒搶道,把我女兒碰倒了,我都無語了。
鄰居對門的整天把垃圾袋放在我家門口一側,你走兩步扔到樓下不行嗎?
我們六樓新裝修的,陽臺上弄了水管,直接把汙水往下排。
你說,在這種環境下,你能生活好?你的孩子看見這種情況,她就想當然的學習了。
後來,我們買了一個高檔小區,洋房社群。
我就舉兩個例子,
1.我跟我女兒進電梯,裡面的一個老人主動問你們到幾樓?,然後幫你點了。
以後我女兒也學著問別人,您到幾樓?這就是潛移默化。
2.小區沒水了,政府的集中送水車來了,我去打水。排隊三四十米,沒有一個插隊的。想當年我在的那個小區沒水了,一群人搶著打水還打架。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誰也不是天生就是富人,成為富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性格、努力、奮鬥。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老祖宗留下的話是有道理的。
-
17 # HannibalLecter
這個答案是很確定的,肯定是能選擇富人區就選擇富人區。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簡單地說就是孟母覺得原來的環境對孟子的成長不是很有利,於是搬家,換了一個好一些的環境。當然這中間孟母搬家主要可能不是覺得自己的鄰居窮或者壞,只是單純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可能覺得鄰居都是貪玩的小孩子,不利於自己的小孩學習成長,所以也就換個“學區房”,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氛圍,這個典故本身可能並不帶有嫌貧愛富的意思,但是這個典故很能夠說明華人在居住這個問題上,自古就是擇環境的。
為什麼麗江藍天白雲四季如春,海南三亞浪清沙白那麼好,可是全國每年還是有那麼多人削尖了腦袋要往北上廣擠,寧願一輩子不吃不喝存款在五環邊邊上買個小廁所蝸居,也看不起在三四線城市有莊園的老鄉?
放到現實生活裡,安居肯定要考慮的是價格、環境、鄰居、治安等因素。
富人區寸土寸金,價格肯定是貴的。以金錢作為唯一衡量標準,你在鄉下買一畝地,在城中村買一棟樓的價錢,在核心CBD,高尚住宅區可能就只夠買個車庫,但是一分錢一分貨是有道理的。富人區聚集了一大群高收入高消費的居住者,要求高,給的錢多,這裡的整體環境,包括人口密度,綠化,衛生,肯定就是更好的,配套設施更完善,治安更好。
其次,人文環境上,窮人區和富人區玩法都不一樣,見多了高階玩法的人,不管自己能不能天天過上高階生活,但是格調潛移默化地就上去了。而天天在髒亂差鬧窮的環境裡面泡著,很難得出淤泥而不染。
最後關於自尊心的問題,富人常常溫柔,窮人常常殘忍。聽說過在中東國家阿拉伯土豪隨手就送路人妹紙一個奢侈品包的案例,但是很少聽說窮人區大家爭先恐後幫鄰居交房租水電這種案例。在富人區當窮人可能會有些沒面子,但是也會變成正向的激勵,鼓勵人奮鬥,在窮人區天天和比自己還懶還差還窮的人計較幾分錢得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其實說實話,在今天,一般靠自己奮鬥賺錢的普通老百姓,富人和窮人不可能公然有太大差距,你富人還是要小區買房,窮人還是要小區買房,你富人還是一天三頓飯,拉屎在廁所,不可能人民公園拆了給你蓋別墅。真正什麼坐直升飛機上學的,住幾百畝的莊園的,買個島度假的,要麼是暴發戶,要麼是關係戶,在總人口裡是極少數極少數。所以,不跟極個別特例相比,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手頭有錢,肯定是寧願選擇更好環境的,所謂人往高處走。
馬克思說得好,勞動分工的不同造成階級差異,富人區和窮人區符合基本供需關係經濟規律,但是這種差異越大對社會來說越不好,富人區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衷心希望窮苦的人能夠透過奮鬥,自律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安得廣廈千萬間,希望天底下沒有窮人區,富人區,只有讓人人都住得幸福快樂的Sunny舒適生活區!
-
18 # 我就是孫少平
如果你僅僅是個中產,又感覺自己有上升的空間,你可以買富人區的房子,如果你沒有底氣上升,我想還是算了,和富人住一起?對你可能沒有害處,但是對家人的影響非常大。你老婆會拿你和別人比享受,你的孩子也會和別人比享受。再說了,中國的富人素質高的有素質低的更多。老婆孩子與別人攀比是你沒法承受的。當然窮人區裡良莠不齊,窮人也是善良的多,不善良的少,看你怎麼對待,善良的可以接觸,不善良的遠離。我想最好是不高不低與你收入大致相當的人住一起更好。
-
19 # 人生如旅途2018
看個人能力,有能力肯定選擇富人區,畢竟價格是篩選鄰居的有效方式。這意思並沒有看不起誰的意思,噴子勿噴。收入階層類似的,起碼大家素質不會相差太大,雖然不排隊部分人還是素質不好,但機率起碼不會太大。
-
20 # 992舒暢
我真不能說自己是富人堆裡的,還是窮人堆裡的,因為我很討厭這種說法。
就拿石家莊來說吧,有多少人是富人,又有多少人是窮人?這條線如何去劃分?我真是說不清。那些什麼公寓等住所應該是有點錢的人購住的吧!可是裡面的事情也不少,不知那些房地產老闆建築的高層樓房是富戶多還是一般居戶多?
當然,那些開著勞斯萊斯奔跑的人肯定要比開著凱迪拉克的人要趁錢,因為他們花上個千兒八百萬的根本不用眨眼。然而,那些住著民房,也就是住著高層的群眾們該是如何挑選?
我們不能但從這裡去劃分富窮。當一個富人胸前掛上一份標牌,上面寫:“我是富人!”估計會有人說是神經病;當一個窮人胸前掛有“我是窮人!”可能大家都會不以為然,這就是觀點。所以,人窮志不窮,人富志不堅,還值得宣揚嗎?
回覆列表
糾結這個問題的,都是有錢人,因為買房,如果是窮人,是沒有選擇空間的,只有所謂的富人,才有選擇的權利。
俗話說,百萬買房,千萬買臨,說的是圈層對於購房者的重要性。其實,對於購房者來說,在富人區買還是在窮人區買,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個人的預算,畢竟所謂的富人區或者窮人區,最直接的體現還是房價。
站在純居住的角度,所有人都向往品質生活,嚮往美好的生活,所以,多數人買房,如果不是一步到位,那麼後期換房,一定都是越換品質越高。
但是,對哪個區域買房,買什麼樣的房,每個人買房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
我們領導之前買房的時候,剛開始自己買房,因為有一個留學回來的發小,剛好兩家人的孩子年齡都差不多,為了孩子有一個玩伴,加上那個小區品質也還不錯,所以,兩家人就買到了一個小區。
後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他發現這個小區周邊沒有好的幼兒園,所以,為了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又置換到了一個高品質小區,他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個好的小區,因為小區品質好,配備的教育資源是很豐厚的。
當他住進去之後,發現在這個幼兒園上學的孩子,家庭經濟條件都是很好的,孩子的同學都是精英家庭的孩子。一方面小區物業很好,能夠享受到很好的物業服務;另一方面,左鄰右舍的素養都很高,這個圈層的孩子,有助於養成好的一些習慣。
與此同時,透過孩子之間的接觸,家長們也能有一個好的互動,大家慢慢熟悉之後,對於自己工作的開展,也能帶來一些幫助。
所以,很多人為了實現階層的躍遷,也是想方設法,買到高品質的小區。
與此同時,大機率,房價越高,小區品質越好,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很多人,高品質小區住習慣之後,換到一般的小區,一般也是住不習慣的,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房子都是越換越好,很少有人,換房子越換品質越差的。
所以,如果是有錢人,買房是自住,那麼也許有選擇的空間,但是能不能住的習慣,還是未知數,除非對於衣食住行這些基礎需求,好壞已經沒有了概念,住到哪都一樣,那就要看個人對於房子的其他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