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丫頭小風
-
2 # 蘭姐說身邊事
我家公公婆婆也是那些,第一個孩子他們特別溺愛。無論是要什麼都是盡他們所能,後來孩子兩歲後都是我自己帶的,父母帶的孩子性格好些,獨立性強些。
-
3 # l悠然見南山l
這個情況我覺得大多數人都很苦惱,我也是!我女兒三歲了,會跑會跳,自理能力不賴!但是隻要有爺爺奶奶在身邊,就會把她抱起來,我女兒也會變的沒長腿似的,堅持不走路!玩具也不收拾了,指揮爺爺奶奶收拾,爺爺奶奶有一點違抗的意思,嘴巴一扁,就都舉手投降,她說什麼就是什麼!
從好處看,這很溫馨,被寵愛的女兒在這種愛裡,開心,溫暖,幸福,安全感十足!非常好!
從壞處看,這會縱容她一些不好的習慣,自理能力下降,頤指氣使不尊敬長輩,養成等著他人給自己收拾玩具的習慣!這很不好!
而老人是無論和他們說多少遍都是沒用的!依然且固執的溺愛孩子!說多了還會急眼,會生氣,會覺得我是後媽,見不得閨女好!!?????
這就很為難了!所以啊,遠離,才是正道!能更有效的減少矛盾!
比如一個星期去他們家一次,或者一個月去一兩次,自己帶孩子的時候自然是嚴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他們也需要有放鬆的時候,去爺爺奶奶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孩子回去了能肆無忌憚的玩,老人也遷就他溺愛他溺的開心!沒有各種規矩,沒有各種要求,自由而放肆!讓孩子盡情的享受隔輩親的無條件的愛!長輩也能把積攢了許久的愛釋放出來,他們也開心,而我們這些當爸媽的,就由著他們吧,不用操心孩子!無論孩子怎麼樣,也不要說!
等一兩天的放鬆時間過了,再回自己家,讓孩子收收心,更有激情的投入下一輪的有規律的生活裡!
這樣不更好麼,是吧!
但是鑑於您已有二胎,孕期中,照顧孩子和胎兒有點勉強,那您就別生那麼多氣了,也別和老人吵架!因為是您自己要去找他們幫忙的是吧,所以建議您可以由著他們來,您孕期這段時間,她也才不到兩歲,享受溺愛也是可以的,真正改正孩子壞脾氣教育孩子的年齡是三歲左右,那時候您已生產,也有精力去教育她了!這時候您就安心養胎吧,別想太多啦,要不您生氣,公婆也氣,對您自己身體也不好不是?可以先放縱孩子一下,沒問題的!
我是南山,感謝閱讀
-
4 # 月行說
有公公婆婆寵孩子不是你的焦慮,而是你的幸運。如果你的孩子自出生起,就是孃家人接管,公公婆婆不管不問的話,你得多心疼你的爸媽。
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正面直接溝通,儘量在老公陪同下溝通。因為公公婆婆不是你的父母,沒有參與你的成長,甚至對你的脾氣秉性不是很瞭解,他們認為我寵孩子不僅來自對孩子的愛,更是對你好,為你分擔帶娃的辛苦,如果你質疑我們溺愛孩子的話,就是否定我們的付出,輕則家庭不和,重則家庭破解,。因此,如果想跟公公婆婆溝通的話,儘量在老公的陪同下進行委婉地商量。
我的一個閨蜜就是因為和公公婆婆爭吵導致離婚的,自從生下兒子後,公婆把孫子寵上了天,想要飛機玩具就買飛機玩具,想要奧特曼手辦就給買奧特曼手辦,孫子稍有磕碰就大呼小叫,閨蜜阻止了幾次,卻被公婆斥責:“這難道不是你兒子嗎?哪有你這麼狠心的媽媽!”每次閨蜜出來聚會,都要經過婆婆的靈魂拷問:“你都有孩子了還出去浪什麼?在家陪陪孩子不好嗎?”日子一長,閨蜜忍不住爆發了,帶著孩子決絕地離婚了。
-
5 # 心心說話
大家好!我是吳姐!首先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孩子小時候被公公婆婆寵得無法無天了,全是壞皮氣,四歲後我們就分開住了,一下子孩子不適應了呀,沒人慣著她了呀!動不動發脾氣,記得有一次又發脾氣了,這一下惹怒了他爸爸,把他打了三四個小時才告饒,自從那以後,孩子的脾氣就變好了了,現在的孩子,該管教還是要管教,管嚴一點,讓她做個有出息的人。
-
6 # 愛吃fish的橙子
客觀來說,老人幫忙帶孩子通常能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使孩子在生活上也能得到相對細緻的照顧,自己帶過孩子的父母也都明白,全天帶孩子其實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而老人們通常都是本著愛孩子的心才來幫忙的,在理解這些的基礎上就能學會理解和感激,然後抓大放小。
有時候兩代人在原則性的事情上立場是不同的,並且相互之間沒有任何溝通,那麼傳遞給孩子資訊就很難達成一致,也很容易讓孩子在原則問題上界限感不明。孩子如果是和父母和老人居住在一起的話,兩者的影響都會比較大的,有時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比如,有時候小孩子要抱抱不要走路,在爺爺奶奶面前哭鬧一下就可以不用走路了,哭鬧一下自己的要求就會被滿足。在媽媽或爸爸面前哭鬧打滾或許也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
養育孩子並不是所有人的教育方式都是一模一樣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模式才是真實的人生。所以父母還是需要抓大放小,原則性的重要問題需要在溝通之後保持大方向上的基本一致。比如孩子哭鬧就不能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或者是孩子打人時需要及時制止等。
其實每個家庭每對父母對於什麼問題很重要,可能看法不相同,這就需要大家坐下來好好想想,好好把問題解決。
1.想好問題,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具體的溝通。
有的媽媽覺得自己和老人說,尤其是和孩子的爺爺奶奶說,他們會覺得被兒媳婦說了會掉面子,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讓爸爸來負責與孩子的爺爺奶奶溝通,自己負責和孩子的外公外婆溝通,但是在這之前,建議和“隊友”提前說好,不要抱著指責的態度去質疑,而是用尊重老人的平和方法溝通,比如和老人一起討論某個育兒問題的時候,或者是從某個新聞引申到要談的話題等。
和長輩溝通需要記住一個基本原則:解決問題前先調整情緒,因為彼此的理解、氛圍的和諧是順暢溝通的基礎。很多媽媽因為著急,所以和老人溝通時,會用指責的語氣,直接不客氣地指出老人的錯誤,這往往使老人本能的抗拒,導致溝通失敗。
其實人都是一樣的,具有攻擊性的建議,很容易激起對方攻擊性的“自衛”行為,這時對方的建議也是很難聽進去的。
如果一開始就把彼此擺在對立面,很多人最後在意的已經不是事實的恰當與否,而是面子問題了,所以有些人會在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妥當的情況下,挺著脖子硬扛。
2.如果媽媽有時間陪伴孩子,可以考慮和老人協調分工
比如和老人商量好,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老人要是看著捨不得,總是忍不住要用零食哄孩子,可以自行避開關上房門看電視或者出門溜達溜達都可以,讓爸爸或者媽媽全權處理,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私下溝通。
3.因無法和老人很好的溝通和協調時,需要看個人的取捨了
有沒有可能維持現狀,只抓關鍵問題,例如基本的安全健康問題等。孩子受到不同人的不同影響,父母可以做好自己的這部分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連線,讓孩子更多的被自己影響。而且父母的言行其實無形中也會被其他家人看到,對他們或許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連基本關鍵問題都不能保證,比如老人會打罵或者是甚至虐待孩子的話,哪怕家庭狀況不佳也需要做出改變,要麼自己帶,要麼找合適的託兒所,要麼請人幫忙。凡是需要考慮優先順序和重要性,為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我們總得需要盡最大的努力。
總結語:兩代人的想法不同,養育孩子的觀念就不同,這就需要爸爸媽媽怎麼和老人好好溝通了,溝通失敗把自己的那部分做好對孩子也是有影響的。如果老人帶孩子對孩子影響健康安全問題,媽媽就需要做好取捨了。
-
7 # 湖神
讓他們學點知識,這樣對孫子不是愛,是害!“猴子不上樹多敲幾遍鑼”,常唸叨。讓你老公去說,你儘量避免與老人發生正面衝突,與事無補還傷感情。
-
8 # 農村曉洋
我個人認為應該公公婆婆太寵孩子這個問題呢我個人建議不要太寵著,雖然說孩子是家裡的小寶貝,但是不能沒有方法的去溺愛自己的孩子,這樣會給孩子慣出很多的壞毛病,對以後孩子在社會上也會造成傷害,我個人覺得公公婆婆不應該太溺愛孩子
-
9 # 豫鄂小仝
一般都是這樣的,俗話說“隔輩親”,不是無中生有的,爺爺奶奶寵孫子孫女不是不可以,但要做到不盲寵,不溺愛,這個需要做兒女的與爸爸媽媽多溝通,分享一些育兒的經驗與想法,告訴他們太寵孩子的壞處。
-
10 # 綠野仙蹤CZM
老人帶孩子都有這個毛病,一味的遷就孩子只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一定要好好提醒老人,跟他們講道理,孩子的教育都是從小,從家庭抓起 學校負責教學,家長負責教孩子培養好習慣好性情,特別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個性,要懂得感恩,分享,尊重他人,有完整的人格才能在正確的道路發展。
-
11 # 寶媽小云生活日記
把你的想法和老公溝通下,有些事情還是讓老公和父母去溝通吧!
都是為了孩子好,才會教育的!有機會多和老人溝通下,站在老人的角度考慮下,該怎麼說他們才比較容易接受!
不要著急,慢慢溝通
-
12 # 蘇飄老白
這個問題,現在是大家都面對的問題,我認為首先應當看父母對小孩什麼方面寵愛,如果是原則問題的方面應當和自己父母去溝通和說明事情的後果讓父母認識太寵愛小孩會對小孩以後會很大影響,這樣父母有會去思考和體會和理解,所以說重要的是溝通,謝謝大家,拜拜!
-
13 # 中國式家教
道理可以寫一籮筐,但是因為你遇到的是實際的問題,那麼要奔著解決去,我的丈母孃也幫忙帶過小孩,在這方面深有感觸,在這裡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是老人在不在這裡的問題,如果不在你這裡,這個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把這個放在最前面,因為這個辦法可以百分百解決你現在提出的問題,雖然你也提出來,這樣很難!但是你想過沒有,很難,但是可以百分百解決你的問題!你的目的是解決問題,現在是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只是很難!這麼反反覆覆的說幾次,可能你應該有所觸動!接下來就是你權衡和決定的時候了!
老人帶小孩,思想,理念,想法都不一樣,兩個時代的人,你認為你是對的,老人認為他是對的,你是錯的,這是最可怕的地方,你還沒有辦法讓老人心服口服,然後改正!如果老人本身不是說一不二,主見很強的人還好,以後可能有緩和解決的可能性,如果老人的性格比較犟,改的可能性非常小!你的這種情況只會不斷持續和惡化!
你跟老人講道理已經講過了,行不通,如果你繼續講,也是講不通,再說了,你說現在懷二胎,對你的心理來說,你繼續堅持的動力和力度會遠遠的小於之前,之前你一個孩子你都沒有下決心做什麼決定,如果你繼續往後拖,估計以後你都不會來看這個評論了,因為2個孩子更讓你左右為難,那麼老人寵孩子的這個問題在未來可以預見會更嚴重,從時間精力來說,你都無暇顧及!
孩子多抱一抱,可以感受到愛和溫暖,抱太多也會存在過度依賴的問題,這個度的的確確不好把握,加上老人寵愛,應該是抱的太多。
你的舉例並不多,如果僅僅是哭一下就要抱這個問題,奶奶有力氣想抱就讓他抱,第二個小孩出來了,老人就騰不出時間和精力抱了,即使想抱,到時候也抱不動了,至少沒有現在抱的多,到那個時候你再去做工作,估計是事半功倍!
我認為你可以就老人的問題一個一個的辯證的看,個個擊破,不要籠統的認為老人所有的各種寵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樣有可能能讓你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和解決的辦法!因為其他的具體問題,你沒有提,在這裡就不能解答,如果願意互相學習和交流,歡迎大家關注我哦,給我發私信,共同學習進步!
-
14 #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孩子是千萬不能嬌慣的,這樣會害了孩子,不是愛孩子的表現。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二胎的政策才開始,許多父母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不管是什麼事都為孩子承包,比如背書包、大便擦屁股、洗衣服和洗臉,甚至有的父母端茶倒水的事都為孩子做。由於極度驕慣,孩子會出現閒這種菜飯不好吃,挑剔的事經常發生,更有甚者,對父母又打又罵。許多孩子從一出生就被父母和老人溺愛,有些孩子根本不會做家務,有些孩子根本不會洗衣服,真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了,這樣的孩子培養出來是不會有自力能力的,以後長大根本不能融入社會的,也不會有幸福感,因為做家務的孩子才會很幸福。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是指講究衛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盡力做,還要幫助父母完成一些家務活。父母千萬記住,在孩子面前不要吵架,多花時間陪孩子玩玩具、拱積木、益智遊戲和玩比如jint的記憶訓練遊戲。父母要作孩子的楷模,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俗話說,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父母最主要的教育要素。
-
15 # 鄭菜菜zxy
公婆寵孩子屬於正常現象,如果不寵你會說對孩子不好,寵總比不寵要好吧!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帶起來,就算是累點也不會被公婆寵壞
-
16 # 呼倫貝爾霞姐vlog
孩子不能太慣太寵,寵愛過度就不好了,慣子如殺子,等到脾氣養成,再改可就難了。
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難免寵著,得有個度,尤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說是隔輩親,我是深有體會。
我家孩子小時候讓婆婆公公帶的時候,慣的不成樣子,吃飯得坐電視劇上面吃,過去電視劇是厚型的,能坐住。
小便得去廚房的地漏上撒尿,不去衛生間,我下班回家,他們還覺得很好玩,跟我眉飛色舞的學,好像自己家孩子跟別人家多麼不同,一到吃飯就往別人家跑,吃人家的就好吃,別人還不好意思說啥,各種奉承。
我們發現這樣下去孩子就毀了,沒樣了,我們倆一商量,不管婆婆公公高興不高興的,把孩子領回家,自己帶,寧可累點,怕他以後習慣養成再管就難了,婆婆跟我也沒好臉色,我也不管這些了。為了孩子將來,不能慣著。
在老人面前管教孩子,他們橫加干涉,孩子還往老那跑,告狀,沒法管,關門自己管,孩子沒撐腰的也好管教。尤其男孩子,將來得撐起一個家,得有好習慣,得有擔當。
我說這些,也是希望你不能太寵孩子,要想長成大樹,枝杈得修剪,隨時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像你說的,孩子不能總抱著,放心哭一會也沒啥,就當鍛鍊心肺功能了,你心疼孩子,孩子不心疼你,跟老人擺明厲害關係。
都是親生的,都是為孩子好,他們也能理解你,如果不行,讓老公出面,跟他父母說,或者你倆齊心,必須得讓老公支援你才行哦!
-
17 # 師言師語
公公婆婆太寵孩子了怎麼辦?
為什麼公公婆婆會太寵孩子?90年代往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家就一個寶貝,但由於是自己孩子,出於恨鐵不成鋼或是傳統觀念的原因,往往會對自己兒子女兒要求更加嚴格。當這一部分獨生子女結婚生子以後,相當於兩家四個老人只有一個孫兒輩的娃娃,極具有稀缺性;而老人上了年紀都會更喜歡人熱鬧,作為家族唯一的小孩子自然會得到老人更多的疼愛。其二呢,也有一種叫做“隔輩親”的說法,曾經對兒子女兒的嚴厲讓彼此有些距離,想彌補和孩子親近的遺憾,因而對孫兒輩寬容一些。
有人疼愛孩子雖然好,但寵的太過反而對孩子不好。
第一,過分寵孩子會讓他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們走在路上或者逛公園、逛商場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爺爺奶奶兩個人一個揹著孩子,一個肩上揹著大包小包,脖子上還掛著水瓶,孩子一句喝水就趕緊停下來把吸管放到他嘴裡,但他們背上的孩子已經四五歲,完全可以自己走路,自己拿水杯和一些簡便物品,可是老人就是怕累著孫兒,寧可自己受累也不願讓孫兒累。這樣孩子在家過的應該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間久了,等他離開家人,根本適應不了,因為他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自主不只是生活上簡單的獨立,還包括精神上的獨立,一個人格健全的人首先要具備思維上的獨立,有自己的主見,遇到事情才會去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但試想,一位生活處處靠老人照顧的孩子怎麼去建立自己獨立的思維呢?
第二,過分寵孩子會讓他養成一些壞習慣,比如挑食、玩遊戲、無紀律性。以前還在農村的時候經常去鄰居家串門,他們家新添了小孫子,爺爺奶奶高興的不得了,孩子爸媽去上班以後就把孩子給老人帶了。有次我媽讓我去他們家借點東西,到的時候剛好趕上他們在喂孩子吃飯,一個抱著,一個端碗,還在哄著:乖乖,快吃一口,孩子哇哇哭著說不吃白菜,非要吃火腿,還在身上滾來滾去,老人心疼,試了兩次就趕緊給他拿火腿吃了。有時候在衚衕裡碰到,要麼就是追著餵飯,要麼就是在給零食吃。後來孩子該上幼兒園了,老人擔心去的太早在外面會冷,因此每次都是快中午了才送過去,現在孩子都上小學了,聽他媽媽說,一週五天得有四天會遲到,這就是在一開始沒養成按時上學的習慣。那遇到老人太寵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第一,在工作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最好是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首先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比較堅持科學育兒的觀念,會給寶寶定一些規矩,也會要求孩子一起分擔家務,分享成績,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其次是爸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對孩子要求也會嚴苛,遇到壞習慣會及時糾正,這樣孩子有壞習慣也能及時改掉,健康成長。偶爾回去看望老人,一時半會也寵不壞,還能增進祖孫之間的感情。第二,原則問題堅決不讓步。如果爸媽實在不方便自己帶,只能讓老人帶孩子的話,建議提前做好溝通,比如吃飯,吃飯就在餐廳,孩子不想吃就算了,不能到處追著喂;會走了就要讓他自己走,實在走累了再抱起來,不能怕孩子累就一直抱著;上學的時候學校規定幾點到就要幾點送到,教給孩子時間觀念……諸如此類涉及孩子習慣養成的原則問題,一定要和老人溝通好,從對孩子的長遠角度來談,要老人堅持原則,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相信老人會理解並接受的。
總結:孩子多個人疼愛是好事,但凡事過猶不及,寵愛也要適可而止。遇到公婆過分寵愛孩子,建議爸媽自己帶;實在不允許自己帶的就和老人做好溝通,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作出努力!
-
18 # 使用者曦睿
帶孫子:教養子女成人是父母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而帶孫子是親情不是法律責任。70歲以前身體健康可以帶孫子享受天倫之樂。70歲以後多數人衰老速度加快,疾病增多,自顧不暇,重在保重身體。
從我女兒一出生他們就各種寵,一天到晚抱著不撒手的,現在我女兒一歲七個月了,都會走會跑了還天天抱著,每次我女兒哭一下他們就說不哭不哭抱一下抱一下,搞得我女兒現在很嬌氣,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要抱,一下都不肯走,為了這事跟他們鬧了好幾次了,剛開始還是好好跟他們說的,一點用都沒有,他們還是要那樣,我真的是沒辦法了,之前我在外面自己帶的時候還很乖,現在回來呆了一段時間就成這樣了,主要我現在懷了二胎了,想著自己在外面帶太累了,回來他們可以幫忙一下的
回覆列表
婆婆公公寵孩子是好事,但太於寵的是溺愛,會讓孩子覺有呼必應心裡,我覺得找個適合的時間、在小孩不在情況下可以跟公公婆婆坐下來聊一下關於太過於寵孩子的問題,什麼時候可以寵的,什麼時候不可以寵的,因為小孩會依賴性很強的,畢竟公婆跟自己的想法會不一樣,這時候必須坐下來好交流交了聊開了老人也會是明白事理。父母也是孩子的傍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