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孔乙己亂彈
Ground.to.ground.mⅰssⅰⅠe地對地導彈武器系統。(Ⅴ-2地地導彈是現代導導彈武器系統的開山鼻祖。)地地導彈由彈頭、彈體、戰鬥部、動力系統和制導系統組成與地面指揮控制、探測跟蹤、發射平臺構成武器系統。
以陸基平臺發射攻擊陸地目標。
可攜帶單彈頭、多彈頭、常規或者核彈頭、分戰術以及戰略洲際導彈武器系統。(近、中遠端)
早期的納粹德國的V-2地地彈、該型號導彈採用的是無線電制導方式。
50年代蘇聯釆用無線電覆合式制導。
(美軍“民兵lⅠⅠ”NS-20/50制導糸統)現代地地導彈制導方式多種多樣、有1、被動雷達制導、2、主動雷達制導、3、半主動制導、4、GPRS加地形匹配、5、鐳射制導、6、電視制導、7、熱成像制導……
現在導彈制導已經發展到數字遙控式制導技術。地地導彈制導方式隨著現代雷達技術、數字化技術、資訊化科技發展打擊精度越來越精準。
-
3 # 鷹鴿分析
地對地導彈分類不同,選用的制導方式也不同。彙總起來大致有慣性制導、雷達制導、光學制導以及複合制導四大類。
地對地導彈按照用途可分為戰術導彈和彈道導彈,通常戰術導彈射程射程比較近,一般在300公里以內(主要是受到國際相關出口條約限制),是一種配屬戰役戰術層面使用的遠端壓制武器。按照射程來劃分又可劃分為近程彈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遠端彈道導彈和洲際彈道導彈。彈道導彈又根據搭載的戰鬥部種類有常規導彈和核導彈之分。
先來看看戰術導彈,其實在飛行原理上戰術導彈屬於短程彈道導彈的範疇,只不過是在不同國家的軍語表述上存在一些差異,故而就有了戰術導彈一詞的說法。在作戰使用上,戰術導彈在攻擊目標的種類上與彈道導彈存在較大差異,更像是一種精確制導的遠端大口徑火箭彈。舉個例子吧,以美國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為例,其使用的ATACMS-BAT可以攜帶13枚智慧反坦克子彈藥(BAT),共有四種型號射程也在140-500公里之間。
反過來看短程彈道導彈,射程範疇在1000公里以內,以我國的東風-11系列為例,該型導彈採用的單級火箭模式,搭載多種單彈頭彈藥,主要用於對固定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在看出口型的B611導彈系統,是由彈道導彈簡化改進而來的短程地對地導彈系統,搭載一枚480公斤的傳統單彈頭,在打擊目標的選擇上也與東風-11類似,有別於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
這就是戰術導彈與彈道導彈之間的本質區別,主要體現在搭載彈頭種類以及作戰用途上的區別。在制導模式上,戰術導彈的制導方式更加靈活一些。由於理念上的差異,戰術導彈和短程彈道導彈有時候在稱呼習慣上是一致的。
著重講講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一般中近程彈道導彈大多使用的光學末制導模式,中遠端導彈使用雷達末制導系統,洲際導彈更多的使用慣性制導模式。
在近程彈道導彈家族中名聲最響的非蘇聯的飛毛腿導彈莫屬,該型導彈是典型的近程彈道導彈。飛毛腿導彈最早的制導技術較顯落後,主要以慣性制導為主,因而其命中圓機率在300-500米之間,這屬於早期的近程彈道導彈制導模式。但在後續的改進和發展中,中近程彈道導彈為了提升命中圓機率引入了光學制導元件,在導彈飛行的末端透過光學元件進行制導,從而提升了導彈的命中精度。
比如我國的東風家族中東風-11、東風-15以及最新的東風-16都採用的是末端光學制導模式。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我國主供出口的B-611、P-12以及M-20等型號則採用的是複合制導模式,主要有慣性制導+衛星末制導和慣性制導+尋的制導兩種模式,後一模式在造價上更高,技術更為複雜一些。
中遠端導彈制導早期發展與飛毛腿導彈類似,直至美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推出潘興-Ⅱ型中程彈道導彈之後,中程彈道導彈制導系統發展掀開嶄新的一頁。潘興導彈首次使用新體制制導模式,使得其成為國際上命中精度最高的彈道導彈,命中圓機率達到30米以內。技術實質就是在末制導中加了一個J波段的雷達地形匹配製導元件。
由於雷達末制導在主動探測距離上要比中近程導彈使用的光學元件更遠,同時承載的負荷更大,因而在後續的中遠端導彈發展中大都採用的是雷達末制導模式。目前主要分為雷達地形匹配製導和雷達尋的制導兩大類,在技術體制上,前者屬於匹配製導體制,後者則為尋的制導體制。中國的東風-21D之所以具備反航母作戰能力就是得益於末端尋的制導技術的應用。
洲際彈道導彈由於射程遠、飛行速度快,因而一般都採用全程慣性制導的模式,當然近些年也有一些使用末制導技術的洲際彈道導彈出現。洲際彈道導彈在打擊精度上有個理解誤區,由於洲際導彈基本上都是核導彈,因而在打擊精度沒有常規導彈那麼苛刻,國際上一般將命中圓機率控制在300米以內,更多的是發展機動變軌、分導式多彈頭等突防技術上,命中精度在排列上靠後排在突防之後。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洲際彈道導彈由於制導元件加工工藝的精度提升,其打擊精度也在逐步提升中,美俄當前主流洲際彈道導彈的命中圓機率基本上達到了百米級,美國的三叉戟最新改進型導彈的命中精度甚至達到了70米。但從總體上來看,還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突防技術的發展上,畢竟核導彈的核爆炸威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精度帶來的誤差。
另外,陸基巡航導彈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地對地導彈,巡航導彈更多的考量的是打擊精度,屬於一種比較典型的精確制導武器,因而很多國家都將命中精度看得比較重,制導技術也是發展比較迅速的,屬於典型的複合制導體制,應用到了慣性導航、影象、地形匹配技術等諸多制導技術,因而其打擊精度可以輕鬆達到20米範圍內。
-
4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地地導彈的概念是指從陸地發射攻擊陸地上的目標的導彈,按照這個定義地地導彈的種類很多,包括反坦克導彈,巡航導彈也屬於這個範圍。不過,人們習慣性的把地地導彈定義為我們通常說的彈道導彈,地地導彈按照射程分為短程、中程、遠端以及洲際彈道導彈,按照作戰使用分類,分為戰術和戰略兩個層面,又分為常規和核彈頭兩種。
上圖俄羅斯“飛毛腿”戰術彈道導彈彈道導彈屬於典型的地地,彈道導彈都有一個固定的彈道,儘管現在的彈道導彈具備機動變軌能力,但初始彈道和中段彈道自然是按照彈道飛行,即便是末端機動也是按照彈道原理機動變軌,總體彈道原理並沒有改變。地地導彈由陸地上發射並對陸地上的目標進行打擊,地對地導彈的發射方式有地面和地下、固定和機動等等方式,射程最遠可達一萬多公里,如此一來就必須要有一保證導彈能夠具備一定精度要求的技術措施,也就是地地導彈的制導系統。地地導彈根據射程遠近制導方式並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基本的制導方式就是慣性制導。慣性制導的原理是利用慣性彈道,在導彈的彈頭上安裝慣性制導裝置,主要有測量裝置、計算機和自動駕駛儀組成,測量裝置包括測量角運動引數的陀螺儀和測量平移運動加速度的加速度計。彈道導彈在起飛前要求出一個基本引數,輸入給導彈上的慣性導航系統做為基本射擊諸元,導彈發射後對導彈彈道不斷修正,直到擊中目標。慣性制導的優點是不依賴外界干擾,發射後自己主動解算射擊彈道偏差,自己修正,自主攻擊。缺點是精度差,戰略彈道導彈都採用慣性制導,另外為了保持精度需要戰略彈道導彈都採用慣性制導+星光制導。星光制導的原理是利用恆星的固定點位,解算出導彈的的飛行路線偏差,進行修正。
慣性制導最大的優點是不受外界干擾,電子戰系統,訊號干擾系統對它不起作用,衛星有沒有跟它也沒有關係,戰略彈道導彈都不依賴衛星導航技術。戰術彈道導彈和短程彈道導彈以及巡航導彈也都採用慣性制導方式,只不過是採用其它制導方式增加精度需要。慣性制導有兩種,一個是捷聯式,即把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直接安裝在導彈上,因此受到導彈振動影響大,需要有較大的計算機解算出需要的引數,對計算機容量和運算速度要求高,但整個系統體積小,重量輕。二是平臺式,測量裝置先裝到平臺上,在裝到導彈上,平臺是穩定的,能夠隔離導彈飛行時角運動對測量裝置的影響,直接測量出導彈所需要的引數,計算機量小,容易修正偏差,缺乏是體積大,重量高。
彈道導彈基本採用平臺慣性制導方式,前文說了,戰略彈道導彈採用慣性制導+星光輔助制導方式,戰術彈道基本採用慣性制導方式,如果是具備末端機動攻擊移動目標的導彈,或是精確打擊地地導彈,例如像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這樣具備米級精度的地地導彈則採用了慣性制導+衛星導航(GPS/GLONASS)+景象匹配製導等等多種制導方式,也被稱為複合制導。如果單獨依靠慣性制導伊斯坎德爾導彈的命中精度約為30米,這是射程280公里時的精度,如果採用慣性制導+景象匹配製導精度就會小於2米,而最新的伊斯坎德爾-M的命中精度據說可達1米,也就是說指哪打哪。可見衛星導航技術和景象匹配製導還是有很高的制導價值的。
地地巡航導彈的制導通常採用慣性制導+雷達地形匹配或是景象匹配+衛星導航定位(GPS)複合制導模式。反坦克導彈制導方式通常採用慣性制導、視線指令制導、鐳射制導、紅外成像制導、毫米波制導等等,通常是上述制導方式複合使用。地地導彈制導方式隨著技術的發展也不斷進步,彈道導彈具備了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例如,對大型艦船進行打擊,這就需要具備末端對目標的探測能力,因此,地地導彈的制導技術會繼續不斷的發展下去。
-
5 # 魂舞大漠
地地導彈制導方式,無非就那麼幾種,細分則令人有點眼花繚亂的感覺。簡單說來,如慣性制導,尋的制導和地形匹配製導等。僅以制導方式,分不清導彈先程序度,如慣性制導的陀螺儀,因為技術先程序度不一樣,那麼制導精度也就千差萬別。
慣性制導,也是最早的制導方式,沒有之一,以後加入了星光修正,地形匹配等,制導技術越來越先進,為了追求更精確的,不受干擾的制導方式,大多采用的是複合制導,就是幾種制導方式加在一起,說到底也是技術進步的結果。
過去總把一種制導方式看得能誰,如GDP制導,對於沒有定位衛星的國家來說,一旦GPS訊號遭遇切斷或關閉,便會大有問題。其他制導大多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有一定的技術限制,比如衛星制導容易受干擾,鐳射制導,特戰部隊要提前進入,或飛行進入照射才行,而地形匹配製導,需要提前繪製出精而更精確的地圖,因此要做到最好,還是要緊密結合到一起,價格雖然上來了,但打擊精度得以大幅提高,實戰證明,複合制導也是有效的。
制導方式結合在一起後,大致又可分外三種,主動制導,半主動制導和被動制導。所謂主動制導,就是導彈靠自己來發現和鎖定目標,就是人們常說的發射後不管;半主動,是複合制導方式的結合;使用紅外製導的就是被動制導。大致如此,不知我的話說清了沒有?
-
6 # 論道今朝
地地導彈包括很廣,使用的制導方式也多樣。地對地攻擊導彈主要包括有:地對地巡航導彈、反坦克導彈、地對地乘波體導彈、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等。
一、地對地巡航導彈,採用慣性+衛星導航+地形匹配+主動雷達制導的複合制導模式。
二、反坦克導彈,(單兵發射)採用慣性+紅外製導。(車載發射)採用慣性+光纖制導。
三、地對地乘波體導彈:1、吸氣式乘波體導彈,採用慣性+衛星導航+預設彈道或地形匹配。2、滑翔式乘波體導彈,採用慣性+衛星導航。
四、彈道導彈:1、傳統彈道導彈,採用慣性+預先設定射擊諸元。2、制導彈道導彈,採用慣性+衛星導航。
五、洲際導彈:1、單彈頭,採用慣性+星光制導。2、多彈頭,前半段採用慣性+星光制導,後半段釋放出分彈頭後,分彈頭採用慣性+衛星導航+星光制導。3、滑翔式乘波體彈頭,採用慣性+衛星導航+星光制導。
-
7 # 資訊所長
老式的地對地導彈制導方式單一
地對地導彈是人類擁有的第一種型別的導彈,早在二戰時期,德國就研製了V系列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並且投入了實戰,造成了一定的傷亡和威懾作用!而導彈相比較普通的炸彈或者火箭,它最大的區別就是可以制導,能夠提供相比較傳統武器比較好的打擊精度,在很遠的距離還能夠確保一定的精度。
早期的彈道導彈採用的制導方式單一,起初只有慣性制導,慣性制導並不是它的字面意思,不是向火炮發射炮彈一樣,對著目標的大致方向發射炮彈就行,慣性制導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制導方,系統結構複雜,裡面擁有許多精密的部件。
比如有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等,在導彈飛行過程當中測算導彈實時的高度和加速度等,因為彈道導彈在發射之前,打擊的是固定目標,所以目標的位置資訊和發射地點的位置資訊是固定的,所以飛行彈道也被固定下來,事先已經模擬好了彈道,按照模擬的彈道飛行就可以命中目標。
但是導彈在飛行過程當中,系統也會出現誤差,再加上外部因素影響,比如風力影響,所以需要時刻需要慣性制導系統確定導彈位置,是否和起初計算的一樣,不一樣就進行調整方向舵進行修正。儘量確保和計算模擬彈道一致,不過由於系統還是會有誤差,所以海上會存在精度誤差,導致精度也在幾公里,但是在幾百公里的射程上打擊大型城市已經足夠。
現代地對地導彈採用複合制導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導彈的制導方式越來越多,制導的精度也越來越高,現在高精度的導彈已經能夠達到分米級,比如巡航導彈,而導彈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精度,和制導方式離不開,為了確保高精度,現在的地對地導彈採用的是複合制導方式。
所謂複合制導方式,就是採用了多種制導方式,包括老式的慣性制導、先進的衛星制導和地形/影象匹配製導等方式,慣性制導工作方式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因為不受干擾,它是導彈命中精度的最低保障。衛星制導技術各位也是耳熟能詳,通過幾顆導航衛星,就可以確定導彈的時刻位置,然後根據彈載計算機內部儲存的模擬地圖位置進行比對,有誤差就進行修成,實際上這兩種制導方式的結合已經可以達到米級制導精度。
但是人們對於武器精度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所以還出現了地形或者影象匹配製導,導彈在飛行過程當中,可以透過裝置採集導彈飛行過程當中的地形資料,然後再和彈載計算機裡面的地圖地形進行比照,出現偏差也進行修正,按照事先設定好的飛行軌跡飛行。而影象制導就是把目標的影象輸入到計算機,一旦彈頭制導裝置拍攝的影象和儲存的目標一致,導彈就飛向目標完成攻擊,一般用於末端制導。
當然導彈的制導方式還有很多,比如電視制導、紅外製導和反輻射制導等等,但是地對地導彈的制導方式無外乎慣性制導、衛星制導和地形/影象匹配製導等,所以現在的地對地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都擁有非常高的精度,尤其彈道導彈,精度也可以達到米級,可以實現精確打擊。
-
8 # 淡藍芽的憂傷
無線電制導能不能用於地對地導彈呢?
當然能。
但是它的侷限性也非常大。
無線電是沿直線傳播,容易受到地形起伏與障礙物的影響,這限制了地對地導彈的射程。導彈飛行速度很快,操作手要一邊觀察導彈,一邊觀察目標,難以準確的控制導彈飛向目標。
人們也曾嘗試過一些解決辦法。比如讓電腦輔助控制:在瞄準具對準目標同時,用紅外攝像頭跟蹤導彈尾焰,電腦根據瞄準具與紅外攝像頭的資料計算導彈偏離瞄準軸線的角度,並且控制導彈及時回正,這樣導彈就能準確飛向目標,操作手也不至於手忙腳亂。這種制導方式屬於無線電指令與紅外測角組成的複合制導。
回覆列表
對地導彈的制導方式有很多,制導模式也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尋的式制導、衛星制導、慣性制導、地形匹配方式和遙控制導,但單一制導容易受到限制很乾擾,現代導彈一般都採用以上方式的組合,也便是複合制導了!
1、 尋的式制導,顧名思義就是尋找到攻擊目標並鎖定攻擊,依靠導彈自身發射的訊號返回或者收集目標的紅外訊號等,自動形成控制命令並跟蹤鎖定,引導導彈飛行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根據引導頭的特點又分為紅外製導、雷達制導、鐳射制導、電視制導等,如果按照導彈引導頭系統由分為主動、半主動和被動制導,其中導彈上安裝雷達主動發射雷達波尋找目標的就是典型的主動制導,而以捕捉目標紅外訊號源的便是被動紅外製導,有其他平臺捕捉目標並將目標訊號傳輸給導彈進行引導的稱為半主動制導!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導彈都是尋的式制導尤其是精確度很高的鐳射制導模式被越來越重視!
2、衛星制導,也就是俗稱的GPS制導模式,全球對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依賴度越來越高,因此GPS制導基本已經成為衛星制導的通用語了。利用衛星定位功能為武器提供全天候、連續、實時和高精度的導航,保證制導武器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目前,美國陸軍戰術導彈ATACMS、"聯合防區外發射武器"(JSOW)、"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等採用這種制導方式,還有世界很多國家的武器都採用了GPS引導或者進行修正!
3、地形匹配與景象匹配製導,透過掃描地面與實現在計算機裡形成的數字地圖進行比較,來確認導彈的位置偏差並實施糾正,根據掃描的方式不同,可分為可見光電檢視像匹配、紅外熱成像匹配和鐳射雷達匹配等,由於這種模式下導彈飛行高度較低,基本不受天氣的影響,而且地形匹配模式一般與慣性制導配合,糾正慣性飛行中出現的偏差。
4、慣性制導,一般遠距離攻擊目標時,導彈的引導頭距離根本無法達到那麼遠的距離鎖定目標,因此都會有一段慣性飛行,這一段時間的飛行資料基本靠導彈自身慣性測量裝置採集資料進行飛行,主要是透過陀螺儀、加速度表、制導計算機和控制系統進行精確計算,是一種理想的飛航模式,而且這種不依靠外物引導方式不受外界干擾,也不發出訊號隱蔽性好,但是受到風向、氣壓等影響會造成一定的偏差,必須經過其他制導方式進行糾正。
5、 遙控式制導,透過外界指令來實施攻擊的方法!典型的就是距離較近的反坦克導彈,很多都是採用這種遙控制導,比如以色列的長釘、中國的紅箭10等,這些導彈有些透過有線指令,有些是無限執行或者電視指令,有些甚至還是先發射導彈,讓導彈上的攝像頭、紅外裝置找到目標後,再由指揮人員發射訊號指揮導彈攻擊!
6 複合制導,又稱組合式制導系統。單一的制導總是容易受到各種限制,於是各國的導彈一般都採用多種制導方式組合,進行取長補短,比如遠距離攻擊的導彈採用慣性制導+GPS糾偏或地形匹配糾偏+末端紅外或雷達制導方式,有些對地導彈在末端就擁有GPS定位+影象匹配確認目標,目的就是增大制導距離,提高制導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當然是用複合式制導,對系統可靠性、大容量高速度計算機、減少飛行重量等方面都要有很高的要求,製造成本也會提高很多,但這些都是值得的!
以上便是對地導彈攻擊的制導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