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把傷痕當酒窩

    在中國的歷史上,五千年的璀璨文化誕生了太多的大人物,英雄,才子等等,他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財富,但如果要在絕命詩,遺囑裡選一首好的我首推《示兒》。

    示兒 南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生於1125年卒於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偉大的愛國詩人和詞人,中興四大詩人之一。

    陸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詞,但這首詞應該算是比較特殊的一首,這首作品寫於嘉定三年,當時陸游已是89歲高齡,是重病在床時寫給兒子的一首絕筆詩,也是遺囑。他在生命垂危之時,仍悲痛山河破碎,國之不國的歷史情景,他用他最後的生命之光,寫下了這首《示兒》詩。這首詩,意境高遠,情感濃郁,至今仍被廣為傳頌,也是小學生必背詩詞之一,傳達出一種炙熱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光芒,表達的是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著詩人滿腔的悲憤之情!​

  • 2 # 朝秦暮楚郎

    國朝淪喪之際,王公大臣爭相投降。小小江陰城的小小典史閻應元,率領江陰全城老小九萬八千眾,奮起反擊,抗擊南下二十四萬清軍八十一日之久,城破那天,留下絕命詩【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題罷,突圍,未果,大呼:“為我謝百姓,我報國的任務完成了。”然後拔出短刀,刺胸而出,沒有死,又跳湖自盡,被清軍首領劉良佐抓住,拉出水面綁了起來。本為明朝將領,卻又投降滿清的劉良佐坐在乾明佛殿上,看見閻應元被押了上來,就假惺惺拍著應元的肩膀而哭。閻應元說:“何必哭呢?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只有一死罷了,快殺我!”閻應元挺立不屈,罵不絕口。一個士卒用槍刺他的小腿,血流如注,他倒了下去。日暮的時候,他被人捆到棲霞奄。奄裡的和尚夜裡不停聽到“速殺我”的聲音,不久就停止了。天明的時候,閻應元終於遇害了。他死了,但是他還活著。那一刻,倒下去的是一座大山,隨之崩塌的,是我們漢人的脊樑。誠然如蒼水公所言:餘生則中華兮,死則大明。寸丹為重兮,七尺為輕。閻公千古!江陰城破那天有兩首絕命詩流傳了下來,一首是閻公所作,上面已經寫了出來,還有一首是無名女子死前所作:“屍山腐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死的人殉國而死,活下來的人投降而活!好一句“活人不及死人香”。我族巾幗英雄!

  • 3 # G-JQiang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 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 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 當宋朝的軍隊收復祖國領土的那一天,

    家祭

    無忘告乃翁: 在祭祀祖先的時候,

    千萬不要忘記

    把這件事情告訴我在天之靈

  • 4 #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嗚呼哀哉,庶不我尤!

    明朝的方孝孺死前所作絕命詞。

    方孝孺是建文朝的大臣,對建文帝忠心耿耿,南京城破,建文帝自焚而死,燕王朱棣請他草擬即位詔書,他不但不肯,還破口大罵了朱棣一頓,因而十族被誅,他在死前,寫下了這首絕命詞。

  • 5 # 墨言路遙

    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從古到今,無數的古人在彌留之際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發人深省的話語,那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體悟!

    豫讓:“嗟乎!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已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智瑤的死純屬咎由自取,但豫讓卻執意要為他報仇。為了殺掉仇人趙襄子,豫讓不惜毀了自己的面容,吞炭燒壞自己的喉嚨,想盡了各種刺殺的方法,可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趙襄子抓住。襄子欣賞豫讓的俠義,每一次都不為難他。最後,豫讓也知道自己殺不了趙襄子,就要求襄子能夠讓他刺一下衣服,以表明自己為主人報仇的心意。襄子答應了他。豫讓遂“拔劍三躍而擊之”,最後仰天大叫:“吾可以下報智伯矣。”然後橫劍自殺。據說當時趙國的志士們聽到豫讓死的訊息,皆痛哭流涕。像豫讓身上的那種重義輕利,為知己者可奮不顧身的任俠精神幾千年來受到人們的敬仰。豫讓是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而他遺言中的“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足以令後世忘恩負義者汗顏!

    李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誰也不能否認李斯在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中所做出的貢獻,尤其在統一文字方面,他的功績更是無人能及。可是誰也不能否認這個滿腦子只想著出人頭地的傢伙,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又做了數不盡的惡事。他殘害自己的同學韓非;為了保住丞相的位子,他辜負了秦始皇對他的信任,和趙高合謀篡改遺詔,立了胡亥為二世皇帝。後來,又為了迎合胡亥,屢屢上書附和秦二世的暴政。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被同謀趙高陷害了,落了個滿門抄斬的下場!在冷森森的屠刀向著他父子而來的時候,李斯對自己的兒子說出了上面的遺言,曾經的轟轟烈烈在這一刻變得一文不值,曾經認為不值一提的生活,在這一刻又變得是那麼的珍貴和遙不可及。千年過後,讀來讓人慨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項羽:“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曾經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西楚霸王在烏江邊走投無路,從橫掃天下無對手,到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項羽短暫的一生演繹了一出經典的英雄悲歌。但是這位霸王至死都沒有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他太過自信自己的力量,而忽視了自身的不足,最終身死國滅,還不自知。實在可嘆又可憐!

    劉備:“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戎馬倥傯一生的劉玄德深知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面對著三國並立,唯蜀最弱的局面,他悔恨自己貿然伐吳,致使蜀漢元氣大傷,可是已是時不我待了。大限將至,他只得把恢復漢室的希望寄託在自己

    的兒子身上。這如杜鵑泣血般的遺言正是一位老父親即將離別之時,諄諄教導著自己尚年輕的兒子。而他不知道他的這句遺言在後世被用來教導了無數的孩子!

    宗澤:“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過河!過河!過河!” 當年的杜甫在武侯祠緬懷諸葛亮時,用自己的想象描摹出了孔明曾經的模樣。但他可能沒想到幾百年後,他的詩句卻實實在在地說出了一個人的心聲。在收復中原的大好局面下,南宋小朝廷一味地投降退讓,不願還都東京,而且處處掣肘,讓宗澤的北伐大業最終變成了泡影。年近古稀的老將軍受不了這個打擊,病倒了。在彌留之際,他想到了同樣壯志未酬的諸葛亮,隨口吟唱出了杜甫的名句,但他突然間又彷彿看到了浩蕩向東的黃河,看到了黃河岸邊整裝待發準備北伐的軍隊,他用盡所有的力氣向軍隊發出最後的指令:“過河!過河!過河!”可一切都不過是幻影而已,宋軍再也沒有能夠渡過黃河。但宗老將軍高呼的三聲“過河”卻激勵著岳飛、韓世忠等人與金人殊死戰鬥,最終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86歲的陸游最終沒有看到恢復中原之日,在那個“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年代,除了他,還有誰會想起那已經喪失了數十年的中原失地呢?陸游的一生註定是痛苦的,國家的不幸,自身的不幸交織在一起,讓他常心懷鬱結。但即使是到了風燭殘年,他也不改其志,仍然為收復舊山河而奔走呼告。雖然他的呼聲被淹沒在西湖的歌舞淫樂聲中,但從此他的聲音就留在了中華民族的記憶裡,每到民族危亡之時,都回響在為國赴死的仁人志士的耳邊!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南宋王朝的腐朽根本就是無可救藥的,但是文天祥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精神卻永照史冊。在那一刻,他已經不單單是在為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盡忠,而是在用他的死向世人展示中國士人的最高境界。他的遺言道盡了一個讀書人讀書的終極目的和人生的最終追求,連同他的《正氣歌》和《過零丁洋》兩篇詩作一起都是永垂不朽的宣言書!

    袁崇煥:“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縱然是身陷重圍,縱然是粉身碎骨,袁崇煥從未改過他剛毅的本性,即使是在含冤受屈,將要被他效忠的皇帝處死,被他浴血奮戰所保護的百姓唾棄的時候,他仍然只想著:守護邊疆,守護他所愛的國家和人民。最終他死得比岳飛還要冤,還要慘,甚至他的冤案最後是被他的敵人平反的。可是這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在他死的那一刻,

    一縷忠魂就永遠地載入了我們的史冊之中!

    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戰快哉!”

    經過明清兩代高壓的政治統治,已經幾乎絕跡的任俠精神在譚先生的身上又閃耀了起來:不成功便成仁,若不能生活在理想的社會,寧願以鮮血去洗滌黑暗的現實。譚嗣同的不妥協,不苟且,視死如歸的精神為當時麻木的中國人打了一劑強心針!

    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雖然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道路是曲折的,而且也曾經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他想要恢復中華、強我民族的革命精神卻是不容臵疑的。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革命,從未顧惜過自己的身家性命,每看到一絲共和的希望,他都會傾其心血,付出所有。所以直到今日,他的這句勉勵後人的遺言仍可以指導著我們繼續向前!

  • 6 # 楊超越寶寶

    和珅的臨死前寫的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年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詩的意思是說,我和珅活了50歲,跟做夢似的;現在呢,我死了。但是,我還會再轉世回來的,我轉世後將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裡,諸位可一定要認清楚啊。

    先說詩的前兩句"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的解釋。

    和珅為什麼會受乾隆寵愛呢?有野史記載,在乾隆未登基時,為寶親王,與父皇雍正王妃馬佳氏暗生情愫,但他們的"故事"被皇后鈕祜祿氏撞破了。皇后惱怒萬分,賜馬佳氏於月華門自盡,乾隆聞訊,趕往月華門,可此時乾隆尚幼,雍正不會容許他救下馬佳氏的,只好眼睜睜看著愛人死去,出於留戀,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馬佳氏額頭,兩人相約如馬佳氏能投胎,來世使此印記與乾隆相認。後來,寶親王當了皇帝,是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幾次,始終沒遇見額頭有紅記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這事之際。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衛中無意看見和珅,當時和珅不過是世襲之輕車都尉,但乾隆憑和珅額上的紅記認定他乃馬佳氏投生而成,於是擢升和珅為御前侍衛,值乾清門,併兼任正藍旗副都統。正因有這一段淵源,在野史中才會傳出和珅與乾隆關係不正常,兩個是同性戀,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編撰"了這一故事,總之,這個故事影響極廣,後世史家,尤其是民間野史都承襲了這種說法,這就是和珅亡命詩的前兩句的最佳解釋。

    再說詩的後兩句"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的解釋。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和珅詩中"水泛含龍"用的是夏後龍嫠的典故。大意是說夏朝末年,夏帝從兩條龍那求得龍嫠(即龍的唾液),鎖在一個櫝盒子裡,日後代代相傳沒人敢開啟,此櫝似像西方傳說中的潘多拉魔盒,可週厲王偏不信邪,他開啟盒子,裡面的龍嫠流出化為玄黿,玄黿進入一童女體中,此女無夫受孕,產有一女,是為褒姒,也就是後來周幽王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女子,也是導致西周滅亡那個褒姒,而"香菸"在古文中是傳宗接代的意思,於是乎,有人把兩者串聯起來,說和珅死後也會化身為褒姒似的女子來禍害大清帝國,這個女人當然就是慈禧了!

    另一種說法是說夏桀不但殘暴,而且荒淫,他寵愛妺喜和一個半人半蛟龍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淫無度,而且,"蛟妾"每天還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併滿足。最終,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就此斷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據此解釋道,和珅死後要化身為"蛟妾"式的妃子,來禍亂大清帝國。此說與上一說實乃同出一宗,不過典出不同,一為褒姒,一為蛟妾。可以說,實際是解釋方法和途徑不同。

    還有一種說法是"水泛含龍"中的龍不是真正的龍,而是說發大水,在和珅被賜死的頭一年,也就是嘉慶三年,河南的黃河決堤,因此,有人對" 他日水泛含龍日"意思是說和珅等到下一次發大水時要轉世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會,還是歷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黃河再度在河南決堤,同年十月,一個小女孩哇哇落地,這個女孩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

  • 7 # 蘇白subai

    韓愈的祭十二郎文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真情實感的流露。

  • 8 # 皮皮萌寶李時珍的皮

    燕北大地,荊軻身負燕太子丹重託,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李斯,秦國丞相,但最終卻在與趙高爭位失敗被殺,臨死之際說道“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死前才知自己內心最想得到的,令人惋惜。

    嵇康,竹林七賢之一。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深深刺痛了統治階級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視聖人經典、痛恨官場仕途,長久下去,豈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統治,此人非殺無以正民風、清王道,這裡不是現成有個呂安的案子嗎?將他牽連進去,既可殺之,又不會施人以柄,豈不妙哉。於是,在一些仇視嵇康的小人的誹謗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統治者司馬昭下令將嵇康處以死刑。在刑場上,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但最終被殺,他留下的遺言是“廣陵散於今絕矣”多少人為了內心的一個追求做了多麼大的努力,嵇康如此,阿基米德也是如此。留下的“不要動我的圖”多麼令人震撼啊。

    李煜,南唐後主,因多次寫亡國之思的詩詞,於七夕夜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不算南明)。曾六下罪己詔。最終留下了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無論一名皇帝怎麼樣,他能留下勿傷百姓一人的話就足以證明自己了吧。

  • 9 # 唐風漸遠

    劉備:“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戎馬倥傯一生的劉玄德深知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面對著三國並立,唯蜀最弱的局面,他悔恨自己貿然伐吳,致使蜀漢元氣大傷,可是已是時不我待了,大限將至,他只得把恢復漢室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兒子身上。這如杜鵑泣血般的遺言正是一位老父親即將離別之時,諄諄教導著自己尚年輕的兒子。而他不知道他的這句遺言在後世被用來教導了無數的孩子!

  • 10 # 民國年間那些事

    2010年10月,《巨流河》由三聯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臺灣學者齊邦媛的自傳,也是中國近代苦難歷史的記錄,見證了大半個世紀的人世滄桑,記述了包括齊世英、齊邦媛、朱光潛等各色人物,其中張大飛無疑是最令人難忘的一個。

    張大飛是遼寧營口人,父親張鳳岐曾任在偽滿某警察局長,因私放地下抗日工作者,被日本人活活燒死。張大飛承受這種致命打擊,流亡關內,經國立中山中學收容,得到了齊邦媛一家人的溫情與關懷。

    張大飛後來為報國仇家恨考入空軍官校,加入“飛虎隊”。張大飛與齊邦媛見面次數不多,卻通訊無數。一張張淺藍色的航空信紙,記錄著張大飛戰鬥中的成長,記錄著他虔誠的信仰,也記錄著那來自雲端的純潔誠摯的感情。他們之間的感情不容輕易分類,對齊邦媛來說,張大飛似師似友,似戀人也似兄長,“他是所有少女憧憬的那種英雄,是一個遠超過普通男子、保衛家國的英雄形象,是像我那樣的小女生不敢用私情去褻瀆的巨大形象”。1943年4月的一個黃昏,齊邦媛正在樂山的武漢大學讀書,張大飛在執行任務之前突然出現,隊友開的吉普車在校門口不熄火地等他,大雨中匆匆一個擁抱,便立即上車疾馳而去——誰也不曾想到,這竟是他們的最後一面。

    1945年5月18日,張大飛駕機與日機激戰,為掩護友機不幸犧牲。出征前,張大飛透過齊邦媛的哥哥齊振一給齊邦媛留下了一封令人動容的訣別信:

    振一:

    收到此信時,我已經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個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沉思,內心覺得平靜。感謝你這些年來給我的友誼。感謝媽媽這些年對我的慈愛關懷,使我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全然的漂泊中有一個可以思念的家。也請你原諒我對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

    我請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後,把邦媛這些年寫的信妥當地寄回給她。請你們原諒我用這種方式使她悲傷。自從我找到你們在湖南的地址,她代媽媽回我的信,這八年來,我寫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書,她的心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似乎看見她由瘦小女孩長成少女,那天看到她由南開的操場走來,我竟然在驚訝中脫口而出說出心意,我怎麼會終於說我愛她呢?

    這些年中,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則,我死了會害了她,我活著也是害她。這些年來我們走著多麼不同的道路,我這些年只會升空作戰,全神貫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詩書之間,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這必死之身,怎能對她說“我愛你”呢?去年暑假前,她說要轉學到昆明來靠我近些,我才知道事情嚴重,爸爸媽媽怎麼答應?像我這樣朝不保夕、移防不定的人怎能照顧她?我寫信力勸她留在四川,好好讀書。

    我現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歲,這些人生滋味以前全未嘗過。從軍以來保持身心潔淨,一心想在戰後去當隨軍牧師。秋天駐防桂林的時候,在禮拜堂認識一位和我同年的中學老師,她到雲南來找我,聖誕節和我在駐地結婚,我死後撫卹金一半給我弟弟,請他在勝利後回家鄉奉養母親。請你委婉勸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後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2000年5月,75歲的齊邦媛探訪位於南京紫金山的航空烈士公墓,在一排排巨大的黑色大理石碑中,找到了張大飛的名字,上面簡單刻著:“張大飛 上尉 遼寧營口人 一九一八年生 一九四五年殉職 ”27歲的生命濃縮在這一行簡短的文字裡,50年前的愛情終於有了結局。

  • 11 # 坑貨協會會長

    楊漣《獄中血書》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明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及第,為官清正,擢拔為給事中。

    明神宗萬曆後期,神宗寵幸鄭貴妃,有換太子的打算,無奈朝臣反對,沒有貿然施行。 (明神宗朱翊鈞繪像)

    由於被皇帝不喜和猜忌,太子處處謹小慎微,神宗病危,沒有傳旨召見太子,太子不敢擅自入宮,楊漣力主太子入宮探視,太子最後才順利繼位,是為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

    光宗在當太子的時候被壓抑太嚴重,所以繼位以後基本就是翻身農奴把歌唱,縱情放蕩,揮霍透支,不到一個月,大明朝的新皇帝又要駕崩了。臨死託孤,除了內閣的幾個大佬,楊漣作為一個末流的京官,也位列託孤大臣之列。很快,光宗駕崩,木匠皇帝朱由校繼位為明熹宗。

    至此,朱由校和魏忠賢這對昏君閹豎便一起狂踩明亡的油門。

    朝政已經糜爛到不可為的地步,天啟皇帝安心當木匠,百官要麼同流合汙,依附閹黨,要麼明哲保身,坐視不理。

    天啟五年,楊漣上了一道彈劾魏忠賢的奏疏,石破天驚,平地響起一聲雷。

    結局基本沒有什麼意外,楊漣被下詔獄.

    在經歷毫無人性的酷刑之後,已經處於瀕死狀態的楊漣,咬破手指寫下了這篇絕命血書。

    漣今死杖下矣!痴心報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復掛念。不為張儉逃亡,亦不為楊震仰藥,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

    打問之時,枉處贓私,殺人獻媚,五日一比,限限嚴旨。家傾路遠,交絕途窮,身非鐵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

    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孔子云:“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以見先帝於在天,對二祖十宗與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

    讀之令人淚目。

    楊漣在獄中被酷刑折磨,寫了絕命書也無法傳遞出去,獄卒在搜查過程中發現了這篇絕筆,原本打算上交的獄卒在看過之後,默默的藏了起來,帶回了家,他對妻子說之所以冒死儲存這篇遺書,是因為這東西可以贖一些我的罪過。

    木匠駕崩,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一舉掃除了閹黨,魏忠賢吊死了回鄉路上,楊漣的遺書才公之於眾。

    朝廷為楊漣平反,諡“忠烈”,楊漣完全當得起這兩個字。

  • 12 # 歷史簡單說

    我們來看看三國時期那些人的臨終前都是怎麼說的吧?

    曹操臨終前是這樣說的:現在天下還沒有安定,就不能按以前的古制來辦喪事,等我下葬之後,就把喪服去掉,不要繼續服喪了,那些在外帶兵的將領,都不準來洛陽奔喪,各個官員都得各盡其職。

    我下葬時陪葬的東西,就放我平時穿的衣服就可以了,不要再放那些金銀珠寶這些東西。

    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你肯定能治理好國家,成就大業的,如果阿斗可以輔佐的話,你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不行,你就取而代之吧。

    劉備對劉理、劉永、劉禪說:你們與丞相共事,你們得像對待父親那樣對待丞相。劉備給劉禪的遺書說:我開始只是得了痢疾而已,後來又轉成其他病,我知道我自己應該是不行了。

    人活到五十歲就不能稱做是夭折了,如今天我活了六十多歲,一點都不遺憾,我就是比較擔心你們兄弟幾個,丞相說你很聰明也有氣度,進步很大,高過他的預期,如果真的這樣,那我就沒有什麼好擔心了。

    你要好好努力呀,一些惡事雖小,但不要去做,一些善事雖小,不要不去做,只要有才能和德行,別人就會信服你,我德行不夠,你就不要學我了,你可以多讀漢書、禮記,還有諸子百家的書,六韜,商君書。

    諸葛亮臨終之前對劉禪上表說:我在成都有八百棵桑事,還有十五頃薄田,我的後代子孫的吃穿用度是沒有問題了,我在外面任職,都是由國家來供給的,也就不用再治其他家業,來增加家財,等我離世的時候,我家裡是沒有多餘的衣服和錢財,不辜負陛下。

    諸葛亮給諸葛瞻的《誡子書》是這樣說的:君子的修行,應該是寧靜與節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志向和才能完成遠大的目標,學習應該努力勤奮,靜下心來,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才能有一番成就。

  • 13 # 考古小生

    (郢靖王)王薨之逾月,妃(郭氏)痛哭曰:‘賢王舍我而去,我寡而無子,尚誰恃邪?念自幼嬪賢王待如賓友,今安忍獨生乎!’乃整妝對鏡,自寫與其容付謹密宮人掌之,曰:‘候諸女長成識母之遺容也。’遂自盡。

    (梁莊王)王以疾薨,(妃魏氏)欲隨王逝。承奉司奏蒙聖恩憐憫,遂降敕旨存留,撫養王二幼女,仍主王宮之事。景泰二年三月十七日,以疾薨,得年三十有八。無子,以薨之年九月初七日,葬封內瑜靈山之原,同王之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情令》魏無羨為什麼跳下山崖卻“屍骨無存”?又是誰救了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