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揹著月亮hj
-
2 # 小強說說車
現在的渦輪增壓汽車非常盛行,很多買車的人都會選擇渦輪增壓車。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渦輪增壓汽車?現在買自然吸氣車還值得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渦輪增壓車?這是有原因的,我們知道最多使用渦輪增壓車的德系車是歐洲。因為歐洲的排放法規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在嚴肅的環保法規面前,大排量的汽車選擇了妥協。改善的方法就是小排量加裝渦輪增壓器。這樣一來汽車的排量小了動力不減,可謂一舉兩得。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渦輪增壓車只是環保法規面前妥協的產物。寶馬的三缸發動機,也是環保法規面前的一種改變。
因為德國汽車在中國賣的非常好,並且多為渦輪增壓車,所以渦輪增壓車在國內很受歡迎。說一說我們國產車為什麼也愛用渦輪增壓,因為我們國家的環保法規很大程度是借鑑了歐洲的排放法規。同樣的原因造就了國產渦輪增壓車。因為大的汽車環境是渦輪增壓,所以選擇渦輪增壓車的人越來越多。
說一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缺點:動力輸出不夠線性,故障率高,維修保養費用高,擁堵路段操作起來費勁。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渦輪增壓車的原因。
與渦輪增壓車相對的是自然吸氣發動機車。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輸出線性平順,並且發動機故障率低,這是大家喜歡自然吸氣發動機的主要原因。並且現在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也能夠做到很好的燃油經濟性,比如說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技術,本田的地球夢科技,給車子帶來動力的同時也做到了節能減排的目標。
總體而言,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也非常的成熟了,問題也不會那麼多。現在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油耗也不會很高,並且動力也可以做的很好。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是混合動力和清潔能源汽車。例如本田的混動雅閣,豐田的混動卡羅拉。德系車還在堅持渦輪,而日系車在混動方面已取得成果。不得不提的還有電動車特斯拉。未來汽車一定是節能環保的汽車,並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價格也會越來越便宜。
-
3 # 愛駕天下
汽車使用的渦輪技術,最早是在飛機上使用的。飛機在高空飛行氧氣稀薄,需要對空氣進行壓縮才能達到充分燃燒提升動力。因此,最早的汽車渦輪技術,也是為改善發動機動力性而設計的。與渦輪增壓相對應的還有機械增壓,其實都是為了增加進氣量實現充分燃燒而做的努力,只不過兩種增壓技術的原理不同,渦輪增壓是靠發動機排出的高溫高壓的廢氣來驅動渦輪工作,需要發動機達到一定轉速後,排出的廢氣才具有推動渦輪高速旋轉的能量,因此渦輪發動機的渦輪起作用是在一定的轉速之後,而不是怠速,這就是常說的渦輪遲滯。
而機械增壓是靠發動機曲軸帶動增壓器工作的,也就是說機械增壓從發動機開始運轉就開始工作,所以平順性就和自然吸氣一樣好,但因為是曲軸帶動,所以會消耗一部分動力,而渦輪增壓使用廢氣,所以算是廢物再利用。不僅如此,渦輪增壓還能在中、高工況時帶來不錯的動力輸出,提高燃油經濟性,而且渦輪增壓更適合現在主流的小排量發動機。
雖然渦輪增壓突出優勢較多,但它最大的不足就是渦輪遲滯,導致增壓範圍小,在低轉速區的扭矩低。為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們一直在致力去改善渦輪遲滯現象,使渦輪增壓更大限度接近線性(自然吸氣)。而且渦輪增壓可實現更高的功率提升,在資料上能更直觀展現出對比優勢。也正因為現在渦輪增壓保有量大,各方面應用成本較低,成為新加入增壓陣營廠家的首選。
囉嗦了這麼多,其實渦輪發動機被廣泛使用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家在2020年要求車廠生產的車型平均百公里油耗降低到5升以下(不明白的去問度娘),要油耗降低必須使用小排量發動機,而小排量發動機動力不足,必須要有增壓技術幫助才能實現。所以,這也是造成目前增壓發動機大面積使用的原因。
有些不懂的人認為,渦輪是歐美車廠最擅長的,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國內歐美車型使用渦輪機比較多,而日系車很少用,近幾年日系車才慢慢開始使用,比如豐田2.0T裝在漢蘭達和皇冠上,卡羅拉、雷凌使用了1.2T發動機,本田冠道使用2.0T等等。但實際上,日系車廠的渦輪技術並不弱,1986年本田以發動機供應商身份與威廉姆斯車隊合作,在1986年獲得F1車隊世界冠軍,並在下一年蟬聯。1987年,搭載本田1.5升渦輪增壓RA167E發動機的威廉姆斯FW11B賽車,最大馬力1050匹,以區區1.5L排量的V6發動機就能做到,以現在的技術來看,升功率也異常誇張,所以不要認為日系車企的增壓技術不如歐美系,這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
那為啥日系車不喜歡用增壓技術呢?日系車企基本都是家族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需求遠遠大過對技術更新的需求,而且他們認為能用自然吸氣發動機接近或達到增壓機的效果,為啥要用增壓機?增壓機成本高,零部件多,故障率高,這些都對使用口碑有很大負面影響。
而且,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並不是一味追求動力輸出,更重要的是改善排放,國家排放法規越來越嚴格,車廠透過渦輪發動機提供高功率大扭矩的同時,來降低油耗和排放。
所以,沒必要過於糾結渦輪機還是自吸機,白貓黑貓能抓到耗子就是好貓。馬自達創馳藍天發動機和凱美瑞2.5發動機,使用的是雙迴圈(奧托和阿特金森)技術,特別是凱八的2.5發動機熱效率達到全球最高的40%(混動發動機只有阿特金森迴圈,熱效率全球最高41%),渦輪機也望塵莫及,所以渦輪機不代表先進,自吸機不代表落後。喜歡什麼機器就用什麼機器,渦輪技術再牛逼,也永遠達不到自吸機器的平順度;自吸發動機再牛逼,也達不到渦輪增壓機在渦輪啟動後那種突兀的像吃了藥一樣的瞬間爆發力,這些完全要看每個人的喜好和選擇。
-
4 # 明天星期八8
我是想看看前幾年有些自以為是的寫過什麼:渦輪是日系發明的,是老祖宗,看德系用渦輪,笑而不語。那些人出來散步
-
5 # 汽車概況
在中國汽車市場,按照發動機進氣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吸發動機,而在當今時代,最流行的發動機莫過於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是如果你問老司機,你更喜歡什麼樣的發動機,80%的車主會選擇自吸發動機,如果你認為自吸發動機動力太差,他們更願意選擇大排量發動機,如果你認為自吸油耗高,那我們就買小排量自吸,這就是自吸發動機車主的執著;話雖如此,但是70%左右的車主實際購車時,會選擇渦輪增壓發動機車輛,並不是說自吸發動機車輛不夠好,而是當各大品牌車企全部都開發渦輪增壓發動機時,我們想要購買自吸車型,卻怎麼也買不到,至今為止,市面上的車型大多是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
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發展並不是很平順,早期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經常性出現渦輪延遲,發動機動力輸出不線性,發動機整體效能表現不夠穩定,尤其是在城市路況駕駛,渦輪增壓發動機簡直是噩夢般的存在,也正是因為如此,豐田放棄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發展。
但是隨著排放法規的日趨嚴格,渦輪增壓發動機排量小、油耗低、動力強的特徵則非常適合當今汽車行情,渦輪增壓發動機也被大多數車企重新拾起來了,其中,大眾對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開發最為賣力,也是最早一批廣泛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早期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非常容易損壞,為此,大眾還揹負了穩定性差、技術水平不達標的黑鍋,這就是新技術應用而帶來的弊端。
不過,在各大車企的努力下,渦輪增壓發動機已經變得異常成熟穩定,發動機設計壽命都已經可以達到四五十萬公里,滿足於正常家庭應用,一點兒問題也沒有。並且,隨著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技術進步,渦輪延遲現象得到明顯改進,發動機起步加速時,動力輸出線性度顯著提升,車主們買車也都喜歡購買渦輪增壓發動機。
自吸發動機但是,很多老司機還是喜歡自吸發動機,自吸發動機效能穩定,車主無論怎樣駕駛,發動機的效能都可以做到始終如一。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嘗試駕駛日產、豐田的自吸發動機,他們對自吸發動機的開發相當執著,幾乎是從一開始進入中國,就開始使用自吸發動機,到現在為止,依然選購自吸發動機,就像軒逸,自始至終使用1.6L自吸發動機。
自吸發動機的應答性更加迅速,車主踩油門,發動機瞬間有反應,幾乎與車主同步進行,沒有延遲現象,自吸發動機駕駛非常順暢,車主駕駛感舒適度較高。現在的自吸發動機,大多匹配CVT變速器,比如日產、豐田、現代車型,小排量自吸發動機配CVT變速器特別香,這樣的動力系統最大的優點便是駕駛感好。
總體上來說,雖然當今汽車市場乃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天下,但是自吸發動機依然被很多車主所喜愛。
-
6 # 眾口說車
明確的告訴你,自吸車還是值得購買的!特別是相對較大排量的自吸車更值得購買!而在日常的城市行駛時,我更推薦自吸發動機!
自吸發動機的動力響應更及時、更跟腳開過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的人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就是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定的動力延遲,特別是對於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由於基礎排量太小,動力響應必須要靠渦輪正壓狀態才能激發,因此,必須使發動機維持在高轉速,但是在日常城市駕駛時,在頻繁的起步,剎車減速,在起步過程中,發動機的轉速波動很大,而為了輸出較大的功率,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需要儲壓,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通常現在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普遍採用小慣量渦輪增壓器,相對而言大大改善了渦輪到正壓的時間,不過,無論是慣量多麼小的渦輪,都無法克服動力延遲。都無法和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隨動隨有、隨叫隨到的感覺。這種跟腳的感覺可以更加細膩的控制發動機轉速以及動力輸出,雖然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動力儲備方面比不上渦輪增壓,但是,在日常的城市行駛,這種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相應還是很重要的。通常來說,一輛2.5L排量的自然吸氣車型駕駛感覺會很輕鬆,踩多少有多少,隨踩隨有。動力輸出更線性。當然,2.5L自然吸氣車型在高速上的確沒有渦輪車後勁更足。
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輸出儲備更大在有較大的動力需求時,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物理排量不夠,無法及時的提供動力,就需要渦輪進行儲壓,完成儲壓雖然需要一定時間,但是當渦輪增壓發動機處於正壓以後,動力就會源源不斷的輸出,因此,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加速時間顯然更短,實際上這是在渦輪完成儲壓以後才能夠爆發出來的。
渦輪增壓發動機市區頻繁加減速不省油無論是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在市區行駛時,一旦動力需求增大,渦輪處於正壓時,就必然會有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就必須要噴入相匹配的燃油才能匹配,當然,如果市區能夠始終勻速行駛,那麼由於渦輪增壓發動機較小的排量,泵氣損失更小,油耗肯定是會降低一些。
自然吸氣發動機耐久性和穩定性遠遠好與渦輪增壓發動機自然吸氣發動機由於其結構簡單,發動機缸內壓力和溫度都比較低,對於潤滑和散熱的要求更低,因此,其使用壽命和耐久性都比較長,保養要求更低,而相對而言,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溫度比較高,渦輪轉速可以達到幾萬轉,對於保養和散熱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通常來說,渦輪增壓發動機在5年以後很多的故障都會凸顯出來。
阿特茲和新凱美瑞到底值不值得買?這兩款車是日系中比較有產品力的車型,馬自達的創馳藍天發動機、變速箱技術,採用了13:1的高壓縮比,匹配了號稱世界上最聰明的6AT,動力響應迅速,外觀很有魂動魅力,2.5L排量的油耗只有7.1L,油耗表現很優秀。
而號稱中年油膩老油條的凱美瑞,該款以後,外觀更加犀利,2.5L匹配愛信橫置8AT,穩定性非常高,雖然這款8AT在低速換擋時並不是那麼平順,但總體上來看,符合這個級別的正常水平,而且凱美瑞在中低速行駛的舒適性更好。
總體上看,如果喜歡自吸,這兩款車是不錯的選擇! -
7 # 馬頭人車庫
以前大排量自然吸氣是稀有物種,這兩年渦輪增壓的快速挺進讓小排量自然吸氣也越來越少見,難道自然吸氣現在就這麼不受待見了嗎?其實縱觀汽車這百來年的發展史,它越來越快,越來越科技化,但是我們消費者更多的是在被動地接受,你造5.0L V8,我買5.0L V8,你造渦輪增壓我絕對買不到插電混動,所以主機廠是把主動權牢牢地握在自己手裡,那麼誰才是他們背後真正的指揮官?
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對於環保的呼聲,如果石油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相信今天跑在大街上的更多的是那些四出排氣的V8跑車。回到今天,馬路上越來越多的渦輪車,理性客觀的說,每個汽車製造商製造汽車的功底不同,造出來的產品素質也是良莠不齊,但是大部分的渦輪車開起來總還算靠譜,雖然在動力傳遞的線性程度上還遠不及自然吸氣。
渦輪給你什麼樣的感受?什麼是動力傳遞的線性感?因為渦輪的結構,只有在發動機的轉速到了某一個點,它排出的廢氣量足以推動渦輪正向壓縮氣體推向氣缸,發動機才會爆發出更大的馬力,在此之前渦輪更像是一個累贅,為了避免發動機的爆震,壓縮比儘可能的調低,動力感受甚至還不如同排量的自然吸氣,這就是所謂的渦輪遲滯。
而當發動機的轉速滿足渦輪工作的要求,你會感覺到這臺車像是變了性,一下子瘋狂起來,動力頃刻間如洪水般洩出,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就是渦輪給你的感受,好與不好都差不太多,主要取決於廠家怎麼調。而自然吸氣呢?我只能說,排量越大,缸數越多,越絲滑越順暢。在日常用車方面,其實車主不必過分的在意它們之間的差異,有的人說渦輪會壞不耐用,但是如果你要他具體說出個一二三來,他卻閉口不言,現在渦輪的製造工藝早已不是90年代,馬路上大部分的車它們用的渦輪都幾乎可以做到與車本身的使用壽命相同,只要你正常保養即可。
但也不是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1. 機油
機油除了給發動機提供必要的潤滑之外,另一重任就是降低渦輪軸承處的摩擦,所以機油品質不行還是能影響到渦輪的工作表現的。
2. 空氣質量
如果你的空濾很久沒換了,那麼隨著空氣進入發動機內部的可能還含有大顆粒雜質,它們會在渦輪處短暫停留,對於渦輪葉扇的磨損可不容小覷。
其實說到底,渦輪是環保號召下的產物,但是它已經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汽車深深的融合在了一起,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有幾個執拗的品牌在堅持這自然吸氣,但是不知道它們能堅持多久。
-
8 # lucky53313
渦輪增壓發動機工作時溫度高,直接影響發動機使用壽命,對機油汽油要求高。自吸發動機用普通機油,汽油加92的。相對穩定,
-
9 #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在合資品牌中,豐田和馬自達確實是為數不多堅持自吸發動機的品牌。但我個人認為,需求和喜好才是選車的核心原則。只要你喜歡自吸的駕駛感受,並且這兩款車都能滿足你最主要的需求,那就沒什麼不值的,哪怕你只是為了在渦輪當道的市場上彰顯你的與眾不同,也沒什麼不可以。
不過既然是真金白銀買車,值不值重點還在價格。阿特茲有2.0L和2.5L兩種動力,均為6AT前驅,指導價17.58-24.78萬元,目前終端優惠在2萬元左右,2.0L最低配裸車不到16萬元,2.5L最低配裸車18萬元。這個價格對於一臺2.5L合資B級轎車還是說得過去的。雖然6AT放在2020年似乎有點兒過氣,但馬自達調校的6AT,差不多是現今所有6AT家用車裡最出色的,很好地兼顧了動力響應、平順性和傳動效率。至於2.0L和2.5L怎麼選,我個人還是傾向於後者,動力效能不能太差才對得起馬自達出色的運動基因。根據車主的反饋,阿特茲的弱勢在於異響機率較高,空間相對於其尺寸有點平庸,保養週期較短,每5000公里就要換一次機油,6萬公里總保養費用為8300元,這在非豪華品牌裡算是偏貴的了。
凱美瑞也有2.0L和2.5L汽油和2.5L混動3種動力,比阿特茲多了一種選擇。它的3套動力總成都比阿特茲新,調校也相當出色,2.0L+CVT、2.5L+8AT的動力和燃油經濟性都不輸同排量的阿特茲(我家去年買了一臺美版2.5L汽油版,好開省油),混動版的行駛品質和油耗更是汽油版無可比擬的。保養也是省錢省心,1萬公里或1年一次,6萬公里保養總費用只有4200元,也就是阿特茲的一半。但它的價格實在太貴了,上市兩年仍然幾乎無優惠。18萬的裸車價只能買到2.0L乞丐版,想買2.5L低配的話還要再加足足4萬塊,這基本是阿特茲頂配的價格了。混動版比2.5L汽油版又貴2萬,堪比豪華品牌低配B級車。要知道,在美國市場,2.5L凱美瑞和同排量的阿特茲是平起平坐的,終端成交價沒什麼差距。合資B級車裡,恐怕就屬凱美瑞最貴了。
總之,如果你非要買一臺自吸B級車,眼下我認為還是阿特茲相對划算一些。凱美瑞不是車本身不好,而是價格不好,有點兒價不配位。
-
10 # 趙雲2018
本人從事4S店銷售和二手車銷售多年
我給你一些專業的意見參考一下
渦輪增壓優勢:排量低相對來說比較省油,車船稅低,而且動力強勁,推背感給力
渦輪增壓缺點:保養貴,發動機積碳多,帶渦輪的車價格比同級別自吸的要貴
自吸優勢:毛病相對少,駕駛比較舒適,老司機一般喜歡,加速一般線性,也取決於變速箱
自吸缺點:車船稅高,市區跑不是很省油,動力弱
綜上所述,各有千秋,要看個人追求哪方面的需求,要動力就選渦輪,日常家用喜歡慢慢悠悠開車欣賞沿途風景的選擇自吸等
-
11 # 陝北玩客
自吸的車動力比較線性,最好買大排量,開起來特別爽,所以就看你喜歡哪種感覺,如果是隨叫隨到那就遠自吸,肯定沒問題。
-
12 # 請不要叫我鄉下人
值得,因為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平順性好,加速線性,這個渦輪不能比的,比如馬自達的車還是很值得購買的!油耗低,動力足。很好開。
-
13 # 玩車教授
近些年小排量汽車大量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中,隨著國家對日趨嚴格的排放法規做進一步的要求跟限制,可以說也剛好助長了小排量汽車春天的來臨。不僅僅是中國產汽車,合資品牌裡頭像賓士、寶馬等無一例外都加入到這個陣營當中,於是“啊,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絲滑大排自吸” 卻有點被邊緣化的趕腳。
提起自吸發動機,幾乎是人人都愛,動力輸出的那種線性,那種綿密感,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所不能比的。至今,有些消費者買車都追求自吸帶來的那種平順感,而不會把渦輪增壓列入考慮,這或許就是自吸發動機在駕駛感受上讓不少車主所不能忘懷的地方。
賓士加入1.3T的規格,寶馬1.5T的入局,越來越多的車型將1.0T、1.5T等規格當做中高配的配置來銷售,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如今以勢不可擋的風頭,強勁的席捲著原本自吸的地位,以至於不少消費者都認為,渦輪增壓的春天確實已經來了,但自吸的輝煌正逐漸衰退。
事實是這樣嗎?渦輪增壓發動機現在真的取代了自吸發動機?自吸發動機如今在市場上的地位真的被邊緣化了?其實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的趨勢不可逆,但自吸現階段依舊頗有看點,大家還需要它。
就拿亞洲龍來說,該車上市之前,造勢很大,整個汽車圈都被其熱點充斥著,關注的消費者也不少。作為豐田“豐巢概念”全新平臺的產物,這臺豐田的高階座駕自然以全新的姿態成為所謂的“新旗艦”,而對於該車,豐田自然傾注了不少的心血。
但是,豐田亞洲龍沒有采用自家2.0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無論是汽油版還是混動版本,均搭載2.5L的自吸發動機。而亞洲龍這臺家用車顯然在省油和平庸之中取得了平衡,這或許就是其不使用渦輪增壓的底氣。
豐田的做法向來都是比較穩紮穩打,對於亞洲龍而言,跟同處於TNGA架構下的雷克薩斯ES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單看懸架結構兩車真的沒有什麼區別,而其定位正好沒有挑戰到ES的市場,但是又承擔了CAMRY所缺失的那塊利潤。
雖然價格有重疊,卻讓自己的高貴身份承擔起了CAMRY所覬覦但又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責任。
是的,作為全新一代的CAMRY,全系車型都採用了2.0L自吸和2.5L自吸的發動機,而作為主銷車型,2.5L的排量儼然成為銷量擔當。
對於消費者而言,CAMRY近24萬的混動版本購車成本太高,而亞洲龍最具吸引力的莫過於2.5L自吸油電混動的版本,也就是CAMRY做不到的那塊市場,亞洲龍給其填補了。
而利用CAMRY主打2.5L自吸的規格,亞洲龍主打2.5L自吸混動以及雷克薩斯ES作為品牌入門的豪華之選,三者可謂三管齊下,共同把自吸發揚光大。對於豐田而言,像HIGHLANDER2.0T這臺發動機所帶來的口碑滿意度很高,沃德十佳發動機之一,頭銜不小。
但是亞洲龍不用2.0T發動機或許正是其更加有把握的做法,選用更加成熟的發動機跟變速箱的匹配跟調校,用更加高效的發動機來取得對渦輪增壓發動機優勢上的平衡,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上,即使不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也影響不大。
而亞洲龍身上這臺2.5L自吸發動機實現了“高速燃油技術”,使其可以取得更低的油耗表現,同時發動機熱效率達到41%,這樣的成績表現堪稱世界頂級的水準。
再匹配Direct shift 8AT變速箱,這份自信讓混動版油耗達到巔峰,實現4.3L的綜合油耗水平,而普通版官方油耗也來到6.3L,誰說大排自吸一定油耗高呢?
不管是CAMRY還是亞洲龍亦或是ES,它們的共同點除了同為TNGA架構之外,還都搭載了自吸發動機。CAMRY作為B級車,在同級中擁有強勁的實力表現,每月1萬+的銷量穩坐B級車熱銷車型之一。
而亞洲龍雖然上市才一個多月,但是市場熱度很高,而ES根據雷克薩斯4月份的銷量報告,銷量為10629臺,成為雷克薩斯首款單月破萬的車型。
若談對自吸的偏狂,馬自達無疑是那個最有自己“牛脾氣”的選手,不管是ATENZA、AXELA還是CX5等一眾馬自達車型,你會發現馬自達對自吸的執著已經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更應該是堅守。
不管是1.5L還是2.0L再到2.5L,這三套自吸規格的動力,你會在馬自達的車型都對應找得到。在大家紛紛加入渦輪增壓的陣營時,儼然馬自達並不追隨潮流跟趨勢,而自成一派。甚至還在為自己的轉子發動機投入巨大的研發精力,專注於內燃機更高的燃燒效率。
如果說其他大多數車企是將自吸跟渦輪增壓發動機共存一併推入市場,那麼馬自達則是對自吸絕對的情有獨鍾,並將這份熱愛寄託於全新的轉子發動機上,以增程混動的方式要在2020年迴歸到大眾的視野,並且滿足各國排放法規。這種技術上的突破就好比理科生解答了一道巨難的函式體一樣不容易。
目前市面上,其他自吸的車型也不少,CITY、ESCORT、Lavida、Renegade、秦Pro等等,太多車型都有自吸發動機的版本供消費者選擇。而像CAMRY這些少則十七八萬,多則三十多萬的車來講,其主打自吸發動機的車型銷量可不低。
更別說其他合資品牌,售價幾萬到十幾萬左右,1.5L自吸或者1.6L自吸等更是賣得火熱。在價格低廉的體系之下,相似規格排量下自吸發動機的車型也成為車廠主推物件,例如桑塔納等;所以自吸發動機現在想焉了,還真難。
當然了,除了轎車之外,華人繞不開的緊湊級SUV依舊也有走自吸方向的,像豐田的CH-R,就是全系搭載了2.0L自吸的規格,現代ix35也一樣不例外有2.0L自吸傍身。所以“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絲滑自吸”它依舊在環繞在我們身邊。
寫在最後確實,不可否認的是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現在是香餑餑,也是車企們熱衷去研發跟投資的物件。但是自吸發動機在平臺的技術承載,成熟度上等方面依舊有著優勢,尤其是親民的家用車,不少都是自吸+渦輪雙管齊下,給足了消費者選擇,同時在成本和需求上又能取得不錯的平衡。
所以,自吸現在依舊不滅,滅的只是老技術的淘汰跟新技術的誕生,雖然渦輪增壓已經成為車型配置的常態,但自吸的需求依舊強勁,想要讓自吸現在被渦輪取代,為時尚早,“啊,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自吸的魅力”,你能否體會到呢?
-
14 # qinjie12345
自吸2.5基本上起步不必渦輪差,特別夠勁更有力,開起來也很穩!保養便宜。可能有的油耗高了一點,但不得不說還是自吸好
-
15 # 小蟲說車
城裡不合適小排量渦輪,紅綠燈多,起步沒力,感覺在鄉下或者主要跑高速路還行。家用車買個1.8自吸起步的就湊合用了。
本人95年的,身邊朋友都買了車,現在手裡有點錢,想買一部車代步。現在的車基本都是渦輪增壓了,糾結阿特茲跟新凱美瑞。就是不知道現在買自吸車值得不值得。
回覆列表
很多不懂車都覺得現在是渦輪的天下,肯定帶T的好,其實不然,渦輪故障率高,尤其是小排量T動力,動力弱油耗高。渦輪和自吸,當然選自吸,選自吸的一個最大原因第一是故障率低,第二非常平順,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是動力好,油耗最低的,比渦輪都還低,馬自達是最具有工匠精神的一個車企,馬自達阿特茲是所有轎車裡面最好開的,變數箱反應最快的,當然買車最主要是要去試駕,比較,不能道聽途說,特別是網上的,什麼懂車的不懂車,還有水軍,不要被誤導,最後推薦一經典說車廣播節目《老檀說車》蜻蜓FM(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