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隻訊號燈吖
-
2 # 邢襄小牛
閱微草堂筆記是是我們熟知的紀曉嵐晚年所著,寫於乾隆五十四年至嘉慶三年之間,是一部文言文小說,全書共二十四卷,包括《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誌》《姑妄聽之》《灤陽續錄》。這幾集都分別刊印過,彙編在一起就成了我們熟知的《閱微草堂筆記》。
該書呢,記錄了很多鬼神精怪的小說,每一篇都很短,但基本都能說明一個道理,我認為跟西方預言很相似。我認為紀曉嵐所寫這些故事的時候,一是記錄所聽,二是自己編纂,除了消遣娛樂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勸誡教化人民。
紀曉嵐在自題有兩首詩
千生心力坐銷磨,紙上煙雲過眼多。
擬築書倉今老矣,只應說鬼以東坡。
前因後果驗無差,鎖記蒐羅鬼一車。
傳語洛閩門弟子,稗官原不入儒家。
從這兩首詩清楚了說明了寫寫部書裡目的。這裡我們不展開來說了,只拿其中一小段分享給大家。
滄州城南上河涯,有無賴呂四,兇橫無所不為,人畏如虎狼。一日薄暮,與諸惡少村外納涼,忽隱隱聞雷聲,風雨且至。遙見似一少婦,避入河干古廟中。呂語諸惡少曰:彼可淫也。時已過夜,陰雲黯黑。呂突入,掩其口。眾共褫衣沓嬲。俄電光穿牖,見狀貌似是其妻,急釋手問之,果不謬。呂大恚,欲提妻擲河中。妻大號曰:汝欲淫人,致人淫我,天理昭然,汝尚欲殺我耶?呂語塞,急覓衣褲,已隨風入河流矣。旁皇無計,乃自負裸婦歸。雲散月明,滿村譁笑,爭前問狀。呂無可置對,竟自投於河。蓋其妻歸寧,約一月方歸。不虞母家遘回祿,無屋可棲,乃先期返。呂不知,而搆此難。後妻夢呂來曰:我業重,當永墮泥犁。緣生前事母尚盡孝,冥官檢籍,得受蛇身,今往生矣。汝後夫不久至,善事新姑嫜,陰律不孝罪至重,毋自蹈冥司湯鑊也。至妻再醮日,屋角有赤練蛇垂首下視,意似眷眷。妻憶前夢,方舉首問之,俄聞門外鼓樂聲,蛇於屋上擲數四,奮然去。
其中道理,不言自知。手機碼字辛苦,望於君有益……
-
3 # 晉唐風骨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裡的一個關於讀書的故事,我個人比較喜歡。
有一位老學究走夜路,碰到一個死去的朋友,於是一人一鬼,結伴同行。走到半路,有一間破屋子,老學究的鬼朋友說:“住在屋子裡的人,是個大學者。”老學究很好奇,問道:“你怎麼看出來的?”鬼朋友回答說:“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汩沒。唯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緲繽紛,爛如錦繡。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老學究聽了,更加好奇,又問:“老夫讀了一輩子書了,你幫我看看,我睡覺的時候,屋頂上的光芒有多高呢?”鬼朋友遲疑了好一陣子,才吞吞吐吐地說:“昨天我經過老兄的私塾,老兄正在睡午覺。說實話,我只看見屋頂上直冒黑煙,恍若烏雲籠罩,沒有半點光芒!”老學究聽了,惱羞成怒,氣鼓鼓地把鬼朋友趕走了。
其實,他的這位亡友說的雖然是“鬼話”,倒也堪稱至理名言,值得世間讀書治學之人奉為鏡鑑,藉以自省。書本上的知識,若能化為己有,靈活運用,自然光芒四射,神采非凡;如果人云亦云,毫無己見,張口閉口,無非陳詞濫調,那就只有冒黑煙的份兒了。
-
4 #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老規矩,先說結論——《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其中一篇官員買書童的故事,引人深思!
某官員在路上看到老太婆在賣兒女,就從他那裡買了一個小書童,然後當晚,這個小書童自己自薦枕蓆,官員就對之進行了一番不可描述,結果出門之後,聽到書童自己窩在房間裡哭。
官員:你既然不想這樣,為何要主動獻身?
書童:我爸爸當時買的書童就是這樣,如果不獻身,爸爸就要打他們。我怕疼啊。
故事的結局似乎是官員給了書童一筆錢,放了他自由.
下面聽我的分析:這個小書童的家庭,原來應該也是小產階級或者自以為是有產的無產階級,看起來,後一種比較可能,因為老爹一死,家裡就衣食不繼要賣兒賣女。這個和那些“幾十歲被開的年薪百萬主管奔到十幾樓,一躍而下”差不多的情況,都是沒有勞力工作以外的經濟來源才出現的情況。
娼妓的本質,就是出賣肉體換取金錢,用肉體換取生活資料。而對比起來,這樣對人的身體,尊嚴等的傷害最大,因此,一般是在出賣勞動力沒有辦法,而又有肉體資源可以出賣的人,才會轉變成為娼妓。
因為古代的妓院,進去逛的主體,是一些中產,小康,而妓院中的主體人員,都是一些本來是中產,小康家庭的孩子,在家庭破產之後,這些小孩一般底子好,知書達理,長得白嫩,而他們所在的家庭容易破產,容易被摧毀,一旦被摧毀,小孩就被弄進妓院,成為新一代此類階級的消費物件。細思極恐!
自耕農階級擁有生產資料,且不在城市,很少會和妓院發生關係
僱農以及更低的階層,一般難以有錢生育,生下來也都是代代為奴,偶然有幾個漂亮的,一般都進了地主的房裡。
所以,支援娼妓業務的人,基本都不會想到,有一天會是自己的兒女成為娼妓。
人類社會的規則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社會能夠正常的存在。這些規則,法律雖然限制了部分人的權力,但是主要是為了讓所有人都更好的生存。
有人要用錢與權獲得性服務,就必須要把人打到為了錢必須出賣性服務的境界中,才有這種現象!
歷史總是這麼讓人頭大……
-
5 # 襟亞
一直覺得課本里選的那篇《河中石獸》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品相就挺高。不過,我還是更喜歡其中的另外一篇——《南皮許南金》。
咱先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說河北南皮縣有個叫許南金的人和朋友住在一個廟裡讀書,夜裡有個鬼怪出來找事兒來了。那個朋友當然嚇壞了,這位許先生面無懼色的和鬼對上了,鬼看他不害怕覺得無聊就走了。又一個晚上,這個鬼又來了,這次許先生正在如廁。掌燈的小書童嚇得扔掉了蠟燭,許南金把蠟燭直接放在了鬼怪的頭頂上。接下來在馬桶上就開始給那個鬼上思想品德課了,課畢還貼心的用用過的廁紙給鬼擦了擦嘴。那個鬼當場就給噁心壞了,還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來了。
“談鬼色變”是人之常情,故事中許南金的那個朋友和書童都被嚇得不行,完全表現出正常人該有的恐懼。這位許先生不是尋常之人,非但不怕,還敢於向鬼挑戰,並最終戰勝了鬼,給“人”掙了一回臉。說起來勇氣實在可嘉,戰果實在喜人。
紀曉嵐並沒表明自己對這件事的態度,但是我自己品出了點滋味。我們對於鬼的恐懼,往往來自於我們自身的經驗(比如道聽途說)。真正擊敗我們的其實不是鬼,而是我們自己的恐懼。這就像很多的事一樣,當我們勇敢面對它的時候,會發現沒那麼可怕。《南皮許南金》好就好在這個地方吧。
-
6 # 明倫書院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學者、文學家紀曉嵐(紀昀)編寫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狐友幻形》,因為這篇小說直擊世道人心,發人深省。
故事說:濟南朱子青有一位狐友,平時大家只聞其話音而不見其形貌,“時預文酒之會,詞辯縱橫”,於是人們都很想見識一下這位狐友的尊容,狐說:你們是想見我的“真形”呢還是想見我的“幻形”?眾人與狐友經過一番討論,狐友做了一些搖身一變的表演。或變為老人,或變為道士,或變為美女,但都不如眾人的意。有人提出要“一睹真形”,狐友說“天下之大,孰肯以真形示人者,而欲我獨示真形乎?”言畢大笑而去。
狐友的最後這句話,恐怕讓天下人多少都有一種被打臉的感覺吧。
自古以來,表裡不一、口蜜腹劍,以“幻形”出現的人物真不少見。例如以寵愛弟弟的寬仁形象出現的鄭莊公,“王莽謙恭未篡時”的王莽,還有一邊打著“中日親善”“東亞共榮”的旗號,一邊在中國大地上殺人放火的日寇……
在階級壓迫的社會,普通人即使沒有幹傷天害理的事情,也並不想戴著“幻形”的面具自欺欺人,但囿於時勢與世俗,也不得不委曲求全,扮演應聲附和的角色,說著言不由衷的話。《皇帝的新裝》裡面有個說真話的孩子,雖然故事沒有交代孩子後來怎樣,但在那個封建專制時代恐怕也是處境堪憂。君不見,魯迅有一篇《立論》的文章,裡面說有個人家生了個男孩,於是主人請客人們說好話,討彩頭,有個人偏偏不識相,說這孩子將來會死,結果被暴打了一頓。
從世俗的眼光來看,這個說真話的客人確實可惡,但超脫來看,是不是也真實的有幾分可愛呢?
然而在封建社會,世俗的力量往往是牢不可破的。“吃一塹,長一智”,曾經說過真話、現過真形的孩子在世路上歷經坎坷後也會戴上“幻形”的面具保護自己,或者變得口是心非,笑裡藏刀,或者遇事模稜兩可,奉行打哈哈的處世之道,或者大智若愚,明哲保身,還有的人在強權和世俗的威壓下扭曲了人格,迷失了自我,逐漸耽於物慾或者走向奴性。等等這些,大概都是狐友所說的“孰肯以真形示人”的原因吧。階級壓迫時代假象流行,實在可悲可嘆!
再來看《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紀曉嵐,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那個在熒屏上鐵齒銅牙、詼諧幽默,和乾隆皇帝君臣相得,與黑惡勢力鬥智鬥勇的紀大才子。然而箇中辛酸,誰解其味?
清代皇權高度專制,思想言論被高度鉗制,“文字獄”到乾隆時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乾隆帝“風流倜儻”,自詡為“十全老人”,但做臣民的就只能戰戰兢兢了。紀曉嵐雖然貴為御用文人,但時時有“伴君如伴虎”之虞。他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修書期間,他的很多同事因為文字獄案或被嚇死、或遭抄家,紀曉嵐也多次被牽連,被髮配至新疆,宦途險象叢生。在這種“避席畏聞文字獄”的政治高壓下,知識分子被異化、被扭曲是普遍現象。後來紀曉嵐官運亨通了,恐怕也是不得不以隱“真形”、示“幻形”得來的吧,因為在皇權之下是沒有自由、沒有率真的。與此同時,經歷過“康乾盛世”的迴光返照,清朝的國運也在“萬馬齊喑究可哀”中日薄西山了。
晚年的紀曉嵐外表少了許多詼諧的風趣,內心世界日益走向了封閉,一腔孤憤都寄託在一部說狐道怪、諷刺時弊的《閱微草堂筆記》中,靈魂的睿智與自由只能在書齋孤燈之下的雋思妙語中發散了,這裡才能尋找到他的“真形”。
從《狐友幻形》這篇故事與紀曉嵐的人生經歷中,相信大家會有更多更深的思索吧。
-
7 # 雅室雕龍
先了解一下《閱微草堂筆記》其書之大概:
△《閱微草堂筆記》舊書
清代文言短篇小說以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最,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次之。魏晉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說和唐傳奇之後,《聊齋志異》文學性更強,是古典文言小說的高峰!而《閱微草堂筆記》文學性稍差,但是作為《四庫全書》主編的紀昀的作品豈是凡品,自有其過人之處!
△紀昀畫像
《閱微草堂筆記》是一部文言志怪短篇小說,內容是以記述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的流傳的鄉野怪談,或親身所聽聞的奇聞異事為主。小說獨樹一幟,高人一等。後人把《聊齋志異》和《閱微草堂筆記》譽為清代文言志怪小說中的“雙壁”。眼界奇高的魯迅先生對其有過高度評價:“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託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可見《閱微草堂筆記》的功力是極高的。
△《閱微草堂筆記》舊書
喜歡這篇原因很簡單,就是篇尾那段議論所揭示的這篇小說所蘊含的哲理,發人深省。大抵畏則心亂,心亂則神渙,神渙則鬼得乘之。不畏則心定,定則神全,神會則沴戾之氣不能幹。故記中散是事者,稱“神志湛然,鬼慚而去”。
◇一身正氣臨危不懼,就會心神不亂。做到心神不亂氣定神全,那麼什麼妖魔鬼怪邪風戾氣都不能近身。它告訴我們在面對邪惡勢力時,要以自己的一身浩然正氣勇敢直面,臨危不懼,就能氣定神完,戰勝它!
◇不光做人是這樣,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如此。當今新冠疫情肆虐,中國人民以正氣擔當處變不驚,臨危不亂,基本戰勝了新冠疫情。而西方一些別有用心妖魔鬼怪,惡意抹黑甩鍋中國之際,中國始終巋然不動不懼紛擾,保持了應有的定力,讓跳樑小醜們只能或自說自話唱獨角戲,或無計可施氣急敗壞。勝利終將屬於我們,任何阻礙都不會改變大國崛起和民族復興前進的步伐!
△電視劇劇照:紀曉嵐(紀昀)
-
8 # 康康愛讀書
當初讀《閱微草堂筆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篇。並不是讀書有高尚卑劣之分,只高頭講章一部加上經文策略些許,就值得鑽研一生,讀書恐怕是他追名逐利的手段,而並不是為了真才實學,怎可能胸有光芒啊!
全文如下:
愛堂先生言:聞有老學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學究素剛直,亦不怖畏,問:“君何往?”
曰:“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攝,適同路耳。”
因並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廬也。”問何以知之。
曰:“凡人自晝營營,性靈汩沒。惟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徹,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飄渺繽紛,爛如錦繡。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次者數丈,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熒熒如一燈,照映戶牖。人不能見,惟鬼神見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
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
學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翻成白話文就是:有一位老學究在夜裡走路的時候遇見以前的一個亡友,死人啊!這人平時性情就很剛正,他也不怕鬼,就搭話:“你上哪去啊?”
鬼答:“我現在在陰間當差,現去南村收一魂魄,正好與你同路。”於是一起走。
路過一間破舊的房屋前,鬼說:“這是文人的房子。”
“何以見得呢?”反問。
回答:“凡人都是白天忙於生計,心裡想的也多,導致埋沒了靈性。晚上睡覺的時候就不同了,雜念全無,元神也最清朗明澈了。所以此時心中所讀的書,字字閃耀光芒,就自全身的孔竅裡透射出來了,那情景縹縹緲緲,色彩繽紛,燦爛如錦繡了。學問淵博的如鄭玄、孔安國,文章寫得好的如屈原、宋玉、班固、司馬遷者,他們發出的光芒直衝雲霄,與星星月亮一樣閃耀奪目。比他們次的也有幾丈高的,幾尺高的,依次遞減。最次的人也有一點兒微弱的光芒,這點光芒也像燭燈一樣可以照了門窗的。這樣的光芒只有鬼神可以看見,普人凡人是看不見的,我適才看見這間破屋的上空發出七、八尺高的光芒,才說這是文人的家。”
學究聽了激動的問:“我一生讀書無數,你看我有多高的光芒啊?”
那鬼遲疑了半日,才慢吞吞回答:“昨天我路過你的私塾,看見你睡著了,只見你胸中有高頭講章一部,考試用的卷子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在屋子的上空,那些學生的朗朗讀書聲,也像在濃雲密佈當中一樣。實在沒有看見什麼光芒,不敢胡說,請原諒啊!”
老學究聽了很生氣,大聲斥責那鬼,鬼大笑著離開了。
紀曉嵐說:人,可能心底都是自詡很高的,聽了不符合自己預期的話,就會不高興啊!
真的很諷刺,人人都在學問的無涯之路上想越走越遠,但個個都囫圇吞棗,還自詡胸中光芒萬丈,現實卻是很殘酷的。
-
9 # 豬麩子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士紀昀在乾隆五十四年至嘉慶三年以筆記形式編寫的短篇志怪小說,和浦松齡的《聊齋志異》相似。
這部小說角色很多,主要是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假道學,假清高、不良現象利用狐鬼神怪來進行諷刺,用因果報應來勸導世人向善。
比較有意思的可能就是‘虛詞榮親’,大意就是說一富家子弟,深山迷路,卻遇見長輩鬼魂;原來長輩死後幾年,墓前立碑,全是死者自己都不知道的事蹟,原有的幾件小功小德,也被無端誇大;路過之人和地下眾鬼都恥笑死者,死者自己都很不好意思,捫心自愧,無奈只得離開所葬之地,四處遊走。
富家子弟勸慰道,阿諛奉承活人都是難免;為祖宗撰寫墓誌碑文,歌功頌德,違心之言,自古就有,死者已死,只要死後榮耀,又何必在意。死者認為公道是非,自有人心公斷,客觀評價,就應當實事求是。欺騙他人,又有何好處,終會良心自愧。
《閱微草堂筆記》每一篇都是基本獨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不能說最喜歡哪一個;不過文言文不好的朋友,看起來的確很困難。
回覆列表
裡面有一個心理故事挺有意思,一直有故事的豬。
原文:
胡御史牧亭言,其裡有人畜一豬,見鄰叟輒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見他人則否。鄰叟初甚怒之,欲買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經所謂夙冤耶?世無不可解之冤,乃以善價贖得,送佛寺為長生豬,後再見之,弭耳暱就,非復曩態矣。嘗見孫重畫伏虎應真,有巴西李衍題曰:至人騎猛虎,馭之猶騏驥,豈伊本馴良,道力消其鷙,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可為此事作解也。
解析:
有個御史,名叫胡牧亭。御史,相當於現在的紀委幹部。
這個御史胡牧亭,講了了一件事。
自己老家有人養了一頭豬。
養豬很平常。但是這豬跟其他豬不一樣,它咬人。而且不咬別人,專咬鄰居的一個老頭。
只要見到這老頭,立刻怒目圓睜,激動異常,躁動不安,每次都想撲上去咬這老頭。
而這豬見到其他人也不叫,也不咬,無動於衷,很正常。
鄰居老頭這個氣呀,這頭瘋豬,亂咬人。我這麼大人,還能被你一隻豬給欺負了嗎?!
看我怎麼把你買過來,剝皮抽筋,吃肉喝湯。
這鄰居老頭就打算把這豬給買過來,宰了吃肉。
但是,要說這豬瘋了吧,它為啥不咬別人,專咬我呢?這事兒就太奇怪了。
這人信佛。
就突然想到:這豬總是針對我,我是不是上輩子的罪過這頭豬啊,難道這就是佛經說的夙怨嗎?!
誒,不管有什麼夙怨吧,佛說天下沒有解不開的冤仇,沒有化不掉的仇恨,我就看看能不能化解我跟這隻豬兄前世的怨仇吧。
想到這兒,這鄰居老頭就花大價錢把這隻豬買過來。
當然不是吃。
而是送到寺廟,出錢出力,供養起來,這就是所謂的“上生豬”:一輩子不宰不殺,供養到自然死。
打這以後,這位豬兄見到這鄰居老頭,再也不像之前那樣狂吠亂咬,而是俯首帖耳,溫順有加,顯得很是親暱。
再也不像之前一樣狂吠亂咬的那副樣子。
意思是,真正至真至強至善的人,騎這個猛虎啊,就像我們平常人騎馬一樣簡單。可不是因為猛虎本來就溫順良善,而是因為騎虎的人道行高深,把猛虎的那個兇猛險惡給化掉了。要知道天地之間,所有的情仇恩怨都是因果和報應,都有其可以化解和消弭的方法,都有其不變的規律和路數。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有一顆至善至強之心,就不要擔心和顧慮這些所謂的仇和恨。
最後紀曉嵐說,整個這首詞,就可以解釋這整個豬咬人事件的前因後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