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耀強不是小強

    清朝皇子不能由生母撫養是為了讓孩子與自己的母親分開,避免被溺愛,避免皇子和生母感情深厚,皇子長大成人以後一旦繼承皇位重用生母親族導致外戚專權現象。這樣做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防止爭權干政。清朝的雍正和同治就是與自己的生母感情淡漠的典型。

    外戚篡權江山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漢武帝為了防止外戚專權,為了劉弗陵,殺母立子,殺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雖然後來殺母立子的情況減少了,但這方面清朝有一套很完整的皇子養成、教育體制,皇子生下滿月後就要離開生母,由奶孃撫養,不是特定節日,平時也是甚少見

    另外皇子生長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皇子的性格容易軟弱無能。交給其他人撫養,由於不是自己親生的,對待皇子自然沒有生母那般的溺愛,缺少最原始的羈絆,這非常能鍛鍊皇子的忍耐力,面對國家大事時,更能有氣力來應對。

    與自己的母親分開,讓皇子減少孺慕之情,不要像女人一樣易感傷,軟弱,這也是希望皇子有男兒氣概

  • 2 # 時光隧道2019

    在清朝,有皇子出生後,往往會被沒有血親的他人撫養,並不是由自己的生母撫養長大。對於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為了提高皇子的地位。清朝規定,只有嬪以上的女性才能撫養皇子皇女,任何人都不能撫養自己的親生子女,在自己孩子出生後不久,他就要離開生母,被別的人撫養長大,只有在生母生日或者是一些重大節日才能見上一面。

    2、防止皇子被毒殺:皇宮中爾虞我詐的事情太多,妃子之間為了爭寵,許多傷天害理的事都能做出來,毒殺皇子的事屢有發生。如果兩個妃子處於敵對狀態,各自生下的孩子互換撫養,一方皇子如果意外則追究其責任,這樣就可以避免皇子被暗算的情況,同時在撫養的過程中還可以促進感情,極大程度上保護了皇子的安全。

    3、鍛鍊皇子的堅毅的性格。古代的儲君最怕就是生長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皇子的性格都是軟弱無能。交給其他人撫養,由於不是自己親生的,對待皇子自然沒有生母那般的溺愛,缺少最原始的羈絆,這非常能鍛鍊皇子的忍耐力,面對國家大事時,才能臨危不懼。

    4、防止外戚專權。皇子由他人撫養,使得親身母子之間感情不深厚,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從而避免皇子一旦繼承皇位重用生母親族,導致外戚專權現象。

    對於清朝而言,這一舉措極大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的統治,它保證了權力更替的順利進行。生在帝王家,有利也有弊,但它抹殺剝奪了她們享受天倫之樂的權利。

  • 3 # 劉何輝

    主要是防止外戚干政,歷史上許多朝代都出現了外戚干政的事件,所以作為一個朝代的開拓者,他們會制定很多祖訓來使自己的基業更好的延續下去

  • 4 # 笑看往事如雲

    我們都知道,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由自己生身父母撫養成人的。所謂;誰家的娃,誰家抱。而在清朝,降生在皇宮大內,那些富貴逼人的皇子們,也是由自己生身父母撫養的嗎?答案居然是否定的!這也是清朝獨有的特色。歷朝歷代的皇子們,都是由生母撫養長大,只有清朝,把這看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給否定了。這是為什麼呢?

    滿清八旗入關,徹底統一中原之後,對前朝政權是如何被顛覆的,做出了深刻的反省,最後總結出顛覆政權的五種可能性。

    一、外戚專權,二、太監干政,三、武將起兵造反,四、人民起義。五、異族入侵。

    滿清政權也相對制定出如何預防這五種顛覆政權可能性的辦法。歷朝歷代,關於太監干政的事件,數不勝數;最有名的東漢末年的‘十常侍’,明朝的九千歲‘魏忠賢’等等。

    對於太監干政,滿清的節制方法是:不讓太監這個群體讀書,和學習文化。他們唯一需要學習的,就是對皇家的忠誠。事實證明,滿清的這個方法相當有效。在整個清朝的歷史中,沒有一個太監能夠像他們的前輩一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對將領可能起兵造反,滿清的節制方法是;把練兵的將領,和統兵的將領剝離。滿清官兵的招收和訓練,都由專門的將領負責。而在發生戰事的時候,再換一批將領統領士兵們進行爭戰。這樣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將領對官兵的統治力。這種方法也的確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對於人民起義,起因多種多樣,但關鍵還是;百姓們無地可種,無糧果腹。這也是‘康熙’對‘鰲拜’等朝廷勳貴圈地深惡痛絕的原因。節制方法;調節民生,愚民,兵力壓制等多種方法。

    對於異族入侵,滿清本身就是異族,但是他們比蒙元做的要好得多。滿漢融合,做的也相當不錯。唯一需要提防的異族,就剩下草原上的蒙古人了。滿清採用的是最古老的辦法:‘和親’!在整個清王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一共有七十多位格格,遠嫁蒙古。比較有名的是:‘榮憲公主’,這位‘榮憲公主’極受康熙的喜愛,康熙對子女的教育和封賞都很嚴格,但卻特別破例,恩賜給這個女兒“固倫”的封位,而這位備受恩寵的‘固倫榮憲公主’也遠嫁給漠南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最終,也沒有逃脫成為政治犧牲品的命運。後來,《康熙王朝》電視劇經過藝術加工後,改編成‘藍齊格格’嫁給葛爾丹。而真正的歷史中,‘康熙’並沒有把任何一位格格嫁給‘葛爾丹’。

    所謂外戚;就是皇帝母親一方的親戚。許多皇帝早逝,太子幼年繼位,於是就出現了母后鄰朝,垂簾聽政的情況。這也給外戚干政,提供了土壤。歷史上出現許多因為外戚干政,導致王朝衰頹,甚至覆滅的悲劇。

    對於外戚專權;滿清的節制方法是:妃嬪誕下的皇子,生母無權撫養!而是由指定的嬪妃,或朝中的大臣撫養。

    皇長子:胤褆,生母惠妃納喇氏,由內務府大臣‘噶禮’,撫養。

    皇三子:胤祉,生母榮妃馬佳氏,由內大臣‘綽爾濟’撫養。

    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生母德妃烏雅氏,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

    這種方法雖然很殘酷,但卻很有效。比如‘雍正’:他對生母‘德妃烏雅氏’就比較疏遠,對養母卻惦念有加。在回憶養母‘佟佳氏’時,曾感念其“撫沖齡而顧復,備蒙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德”。

    生在帝王之家,雖然享受無邊的富貴,卻要面對骨肉分離的痛苦,雖然擁有莫大的權勢,卻要隨時提防各種陰謀詭計,甚至粉身碎骨的下場!正所謂福兮禍所倚。

  • 5 # 寧哥說事

    清朝的皇帝為什麼從小就和生母分開。個人覺得這個題目有點問題,應該改為清朝的皇子,為什麼從小就和生母分開。清朝的皇子不能讓親生母親撫養的原因,其實是清朝的祖宗制度,清朝建國之初,就有皇子、公主生養的教育規定,但到康熙皇帝時才確定為正規的制度,稱之為祖制,直到清朝滅亡都嚴格地遵守。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這麼做,其實為了提高皇子地位,清朝規定只有妃子以上的女性才能撫養皇子皇女,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撫養自己的親生子女,在自己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要離開生母,被別的人撫養長大,只有在生母生日或者是一些重大的節日才能見上一面。

    第二,源自於滿人崇尚勇武的本性,將皇子和生母分開,是要防止皇子被溺愛,保持滿清堅韌勇武的性格,為了培養皇子的獨立性,離開生母的皇子往往都不會十分嬌氣,能夠儘快的自立,這樣也有助於皇子能夠一心學習治國之道。

    第三,與政治有關,主要為了防止外清專權,專權網址自幼離開生母由養母撫養長大,怎樣做以後皇子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之後?一般就不會重用母親親戚引發外親專權。也為了照顧一些沒有生育能力的嬪妃,所以才會過繼子女讓她撫養。

    雖然清朝的祖訓現代人看起來特別的殘忍,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祖訓,才出了千古一帝康熙雍,才有了康乾盛世的盛狀。

    當中也有一些值得我們現代人值得學習的地方,現代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孩子有四個老人,兩個大人來疼愛,想象一下,如果這樣的孩子在溺愛當中成長,對他的人生經歷會有好嗎?古人的有些祖訓還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值得學習。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方評論,謝謝

  • 6 # 大道至簡T2

    其實歷史上很多

    題目也有問題,清朝是少見的不從小立太子或皇帝的朝代,當然末期不算當時快絕種或已絕種

    清朝是異族入關,清承明制,以前原始簡陋之極,獨創創新很少

    大致上皇子公主生母不親自撫養,原因一是既然能生說明一定年輕漂亮得寵,親自撫養一要哺乳二要帶小孩,皇帝的性趣無法保證,原因二是恐怕費族富貴女子都不親自撫養,與皇室的差別就是母親與親子隔離規矩嚴不嚴,皇室還有一個原因是生母是憑臉蛋進宮別的教養素質勿論,所以宮中定有專門的撫育教養幼童人馬

    最悲傷的是漢昭帝劉弗陵,為了讓他做皇帝,漢武帝不惜殺了他生母鉤弋夫人,劉弗陵7歲,只過了一年,8歲登基

  • 7 # 追夢五千年

    原因是防止外戚干預皇家事情:

    1幼年的兒子一般最聽母親的話,這就是為了防止外戚干預皇家事情。

    2幼年的皇子從小由奶孃撫養,老師的教育。比較好培養性格。

  • 8 # 丁公子說

    嗨,大家好,我是@上谷丁公子,關於清朝的皇帝為什麼從小要跟生母分開?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看法,跟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就是我最高興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識有緣,您能看到我的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緣分,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清朝的皇帝為什麼從小就和生母分開其實是清朝的祖宗制度

    我覺得清朝的皇帝為什麼從小就和生母分開。個人覺得這個題目有點問題,應該改為清朝的皇子,為什麼從小就和生母分開。清朝的皇子不能讓親生母親撫養的原因,其實是清朝的祖宗制度,清朝建國之初,就有皇子、公主生養的教育規定,但到康熙皇帝時才確定為正規的制度,稱之為祖制,直到清朝滅亡都嚴格地遵守。

    與自己的母親分開 讓皇子減少孺慕之情

    皇子生長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皇子的性格容易軟弱無能。交給其他人撫養,由於不是自己親生的,對待皇子自然沒有生母那般的溺愛,缺少最原始的羈絆,這非常能鍛鍊皇子的忍耐力,面對國家大事時,更能有氣力來應對。

    與自己的母親分開,讓皇子減少孺慕之情,不要像女人一樣易感傷,軟弱,這也是希望皇子有男兒氣概。

    這種方法雖然很殘酷,但卻很有效。比如‘雍正’:他對生母‘德妃烏雅氏’就比較疏遠,對養母卻惦念有加。在回憶養母‘佟佳氏’時,曾感念其“撫沖齡而顧復,備蒙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德”。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在帝王之家福兮禍所倚

    我個人認為生在帝王之家,雖然享受無邊的富貴,卻要面對骨肉分離的痛苦,雖然擁有莫大的權勢,卻要隨時提防各種陰謀詭計,甚至粉身碎骨的下場!正所謂福兮禍所倚。

  • 9 # 心想事能成

    清朝的特殊規定,生母養母都不能撫養皇子,母子平日見面都很難

    我們再看清宮劇的時候,不止會因為其中各宮的嬪妃為了爭寵的爭鬥,而看的津津有味,同樣也會因為各位嬪妃之間的奪子的戰爭,甚至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去殺掉別人的孩子,這樣的精彩片段,而看的目不轉睛。

    在幾乎所有的清宮劇裡面,即使你做為一個嬪妃,為皇上生了孩子以後,希望可以子憑母貴,但是有很多的嬪妃,生了孩子,可是卻不能把孩子養在自己的身邊,有的還需要別人來幫自己去養孩子,也是非常的難過了。

    有時候,皇子和自己的母親甚至一年之內都可能見不了幾次面,於是在清朝的時候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規定,規定說,“皇子出生以後,一定要找一個比自己生母職位高的嬪妃來撫養他,也就是養母了”,那這種說法真的可靠嗎?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種規定不是很可靠。

    在最近大火的劇《延禧攻略》中,我們可以發現,令妃魏佳氏是非常受乾隆皇帝的寵愛的,除了乾隆皇帝心目中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之外,可以說乾隆皇帝最喜歡的人了。但是,她所生的孩子,也並不是在自己身邊長大的,也是交給了別人去撫養長大了,所以,有人就會感到疑惑了,難道清朝真的有這樣的制度產生嗎?

    其實,不是的,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因為,清朝的時候皇帝們都是文武全才型的,接下來要選擇繼承皇位的皇帝,也一定是要武功非常的厲害,一定是要善戰的。不僅要有文學方面的才能,也一定要有可以在馬背上能夠上戰場的能力。

    所以,皇子們就必須要遠離自己母親的陪伴,不再被自己的母親所溺愛著,要學會很多的東西。養成一個非常獨立的性格,要學會自己自主的去思考很多的東西,他們在出生之後,就會被自己的奶孃領取撫養長大,等到長大之後呢,就會被放到阿哥所裡面,會有專門的老師去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為以後能夠做一名國君,提前做準備。所以,因為這個原因,可能就和自己的母親接觸的就比較少了。

    那皇帝真的需要從小的時候,就和自己的生母分開嗎?其實不是的,皇帝在很小的時候,生母是可以陪伴在他的身邊,經常見到的。但是由於,很多的嬪妃們都需要照顧皇上的生活起居,所以就有很多的嬪妃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管自己的孩子,所以才把他們交給了奶孃去管他們。所以並沒有哪條規定,一定要讓皇子和自己的生母必須分割開,所以說,生和養其實是可以分開來說的。

    在《甄嬛傳》當中,三阿哥一直都是由自己的生母齊妃在養育的,但是由於,齊妃害的寧貴人不能生育後,寧貴人知道有毒,卻也還是喝了下去,所以齊妃就自盡了。因為齊妃過世了以後,三阿哥才開始交由皇后來撫養。但是,三阿哥也一直都在阿哥所裡面和其他的弟弟們一起學習技能。

    所以說,阿哥們只是因為能夠得到更好的管教,得到更多的才能,所以才會暫時性的離開自己的生母!

  • 10 # 辰曦微陽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第二個少數民族大一統政權,維持了268年,應該說是個相當成功的封建政權。

    清朝統治者借鑑了之前各朝各代的種種統治得失。尤其是 前朝明代 各種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統治制度,從制度上做了最大程度的防微杜漸,所以也才有了這268年的國運。

    那麼我來說說 清朝的皇帝為什麼從小就要跟生母分開呢?這是多方面的考量和總結而來。。。

    1、皇帝選拔標準的需要:清朝是滿族聯合蒙古族成功入主中原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漁獵民族和馬背上民族的聯合,他們崇尚勇武,一貫能騎善射。清朝皇帝選拔的標準都是文武全才型。一方面是要能征善戰,一方面還要有一定文史方面的修養。皇子們必須要遠離自己母親的陪伴,不再被自己的母親所溺愛,沒有人可以依賴。讓他們形成一個非常剛強、獨立的性格,學會自己去獨立思考很多東西。

    2、培養外向型性格、獨立自主的能力:與自己的母親分開,讓皇子們減少戀母情節、儒慕之情。不能像女人一樣容易感傷、軟弱、兒女情長等等。這也是希望諸皇子從小就有男兒氣概、陽剛之氣。讓其形成外向開朗性格,掌握獨立應變能力,建立性別榮譽感和認同感。從而心胸廣闊、心懷天下,濟世於民。

    3、有時間有精力學習各項治國技能:沒有了母親的陪伴和打擾,讓皇子們更專心地學習,真正是一心只讀“聖賢書”了。皇子們每天不到五點就要開始一天十個小時的課程學習。主要有:①、文化課:經史和文學,②、體育課:射箭-騎馬-槍械射擊-武術,③、語言課:學習滿語和蒙古語。一旦有任何干擾和依賴情緒,就很難完成各項課程。經過這樣嚴苛的教育,清朝的皇子們雖然出身於少數民族,他們的先輩們也只是依靠武力奪取了政權,但清朝的皇帝卻普遍有著比較深厚的文化造詣。清代皇帝的平均文化素質,明顯高於漢唐宋明的大部分君主。

    4、防止外戚專權:縱觀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外戚專權、後宮干政都給最高統治者造成了重大損失,甚至直接導致亡國。清朝統治者為了預防類似事件發生,從小就讓皇子們脫離母親的懷抱,母親一族親近的機會就更加少了。降低了外戚專權、後宮干政的風險。。。

  • 11 # 海觀世界

    原因如下:

    1、清朝祖制。清朝建國之初就有皇子、公主生養、教育的規定,但到康熙皇帝時才確立為正規的制度,稱為祖制,直至清朝滅亡都嚴格遵守這個制度。清朝祖制,只有嬪以上的後宮主位(包括嬪這個級別在內)才有資格撫養皇子。但是任何嬪妃又都不能養育自己的孩子。皇子生下滿月後就要離開生母,由他人撫養,不是特定節日,平時也是甚少見面。

    2、一方面本身就承擔著江山社稷,另一方面也要優勝劣汰。如果繼續留在生母身邊撫養,可能就會被溺愛,被嬌慣,既不獨立也不自強,肯定是無法承擔這麼大的家業和責任的。清朝是滿人統治。滿人崇尚勇武,與自己的母親分開,避免被溺愛,從而保持民族的堅忍勇武的風格。畢竟滿人數量大大少於漢人,唯有強者才能掌控整個王朝的統治,雖然清朝後期的皇帝是一個不如一個。

    3、防止外戚專權。皇子由他人撫養,使得親身母子之間感情不深厚,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從而避免皇子一旦繼承皇位重用生母親族,導致外戚專權現象。清朝最典型的就是雍正和同治,與自己的生母感情淡漠。

    皇子長大以後對於生母並沒有太多感情,如果其中之一成為新皇帝,那麼他的生母就算升級為皇太后,本身制度限制加之母子感情一般也不會有什麼權利的。

  • 12 # 麗醬每日分享

    在封建帝制社會,後宮干政一直都被歷朝歷代的君王所忌諱,像西漢的呂雉垂簾聽政、唐朝的武則天篡位稱帝,都是血淋淋的教訓。滿清入主中原後為了防止後宮干預朝政,便對皇子們採取了“分離轉養”的養育方式。

    也就是說妃嬪生下皇子,滿月之後就要由專門的奶孃撫養,除此之外,還要另外記名到品級較高的其他妃嬪名下,如果是皇后,則認為嫡母,如果是妃子,則為庶母,沒有平級或者降級撫養的。

    一般只有在特定的節日裡,皇子們才能見到生母,其他時間是沒有機會的,長此以往母子之間的情分自然就疏遠了,也就消除了後宮干政的隱患。

    另外清廷皇室認為,皇子們身份尊貴,嬪位以下的小主是沒有資格撫養的,例如雍正皇帝胤禛,他出生時生母烏雅氏的級別很低,所以滿月之後就交給了皇后撫養。

    而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十四阿哥出生時,烏雅氏已經被晉封為德妃,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撫養了,從小骨肉分離,所以雍正與生母和十四弟的感情並不親密,這也是為什麼“九子奪嫡”時,十四阿哥沒有站在他陣營裡的重要原因。

    滿族人自稱是“草原雄鷹”,皇子與生母分開,一方面可以避免他們被過分溺愛,另一方面也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用什麼樣的助聽器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