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翁子涵

    《談月亮》是矛盾先生所寫,作者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

    點評了普通人對月亮的盲目認識,實際上

    闡明瞭華人傳統心理認知的問題。月亮就

    像是一針麻醉劑,使人安於現狀,喪失鬥

    志。

    我覺得月亮的可怕之處為:

    ①使人苟安於現狀(或“人們借月

    亮發牢騷,得安慰,變得短視”);

    ②使人喪失鬥爭的勇氣(或“臨到緊要關頭,不能

    堅持到底”)。

  • 2 # 錦繡詩詞書畫

    《談月亮》是茅盾先生上世紀30年代的散文作品,它突破了以往月亮文學對月亮的正面視角,從月亮的另一面展開剖析,展示出亮“消極”的一面,並以對比的方式單明瞭觀點,讓人們對被長期忽略的,隱形的“月亮可怕”之處,有了些許的感悟!

    文中寫到:

    一、星夜使你恐怖,但也激發了你的勇氣。只有月夜,說是沒有光明嗎?明明有的。然而這冷悽悽的光既不能使五穀生長,甚至不能曬乾衣裳;然而這光夠使你看見五個指頭卻不夠辨別稍遠一點的地面的坎坷。你變作“短視”了。你的心上會遮起了一層神秘的迷迷糊糊的苟安的霧。

    二、人在暴風雨中也許要戰慄,但人的精神,不會鬆懈;人撐著破傘,或者破傘也沒有,那就挺起胸膛,大踏步,咬緊了牙關,衝那風雨的陣,人在這裡,磨鍊他的奮鬥力量。然而清淡的月光像一杯安神的藥,你在她的魔術下,腳步會自然而然放鬆了,你說不定會向青草地下一躺,眯著眼睛望天空,亂麻麻地不知想到哪裡去了。

    以上對"月亮可怕"的對比,說明了人在於自然界現象的情緒感應是不同的,但文化的引導,暗示是起至關重要作用的。

    《談月亮》獨闢蹊徑的藝術構思,以獨到的角度,對消極的"月亮文化"進行批評,立意文化積極的態度!

      

  • 3 #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茅盾在《談月亮》中提出了自己對月亮的不同感悟,不知何因,作者眼中的月亮是個大騙子!溫情主義的假光明!在他看來,彎彎的新月“沒覺得這殘缺的一鉤兒有什麼美”,這彎彎的月牙兒與美人的眉毛“愈比愈不象”,“這一鉤的冷光正象一把磨的鋒快的殺人的鋼刀。”月朦朧是“裝腔作勢”,是“欺騙”。《談月亮》文字間表面充滿了“月亮可怕”,而實際突破了以往東西方月亮文學對月亮的正面視角,它從月亮的另一面展開剖析,展示出月亮“消極”的一面,使月亮文學中的“月亮”更加人性化,更加真實與豐富。

    月亮是騙子,溫情的淡光把一切醜相幻化為神秘的美,叫人忘記了提防。

    不知道什麼原因,我跟月亮的感情很不好。我也在月亮底下走過,我只覺得那月亮的冷森森的白光,反而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幻化為一片模糊虛偽的光滑,引人去上當;我只覺得那月亮的好像溫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潛藏著的一切醜相幻化為神秘的美,叫人忘記了提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式助聽器是否適合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