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東一粟

    首先這不是一個概念的問題。

    其一,秦始皇要對不起也是對不起當初把國土封給這個外姓人的周王室!六國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爭鬥,唯一的結果就是一個滅六個,這一個最後成為了秦國!

    秦國的始祖姓嬴,名非子,號秦嬴,秦非子最大的本事就是養馬,因而很得周王的喜愛,因為秦非子的居住地為犬丘(在今陝西咸陽市興平市境內),周孝王為了抵禦戎狄的侵擾,需要大量的馬匹裝配軍隊,所以對這個人格外的寵愛,為了表彰非子,周孝王就把秦地封給他,還賜姓嬴,也就是說讓他繼承了自己宗室名號,成為了附庸國,所以才有的這個秦嬴之國。這個秦非子死後,他的兒子、孫子世世代代就把這塊土地傳承了下來。

    當年的這塊土地說實話也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秦王世代不斷地自我涅槃才有了最後的吞併六國的強大的嬴政帝國,在這一路的強大過程中,都是歷代秦王自我努力的結果,本來春秋戰國就是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亂戰時代,勝者王侯敗者寇,在這個時代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秦始皇沒有說丟臉可言。

    他的兒子是在劉邦、項羽等六國七拼八湊的戰國六雄聯軍手裡丟了國家,可他泉下見了六國君主哪一個不是他手下敗將,至多也是個平手吧!

    其二,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是因為父老把期望給了他,他無法給這些孤兒寡母,白髮蒼蒼的人交代,按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他是把一把好牌打個稀爛!如今的我們都覺得丟人,何況是不可一世的霸王也?!

    項羽從跟隨他的叔父擁傀儡楚王聯合所謂的六國聯軍破釜沉舟,然後節節勝利,由於他的牽制,使得劉邦率先過了秦關,拿下秦國首都。這個時候,項羽拿著一副多好的牌!王炸、4個2 、拖拉機,可他硬是“四帶二”後,被劉邦“一副4個4”,“幾副對”終結牌局,他不自殺,算他臉皮厚!

    所以項羽無顏才是對!“自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個知恥的人至少在後世還被才女李清照追思了一句!也不枉“霸王”一場!

  • 2 # 肖廣大

    項羽領八千子弟兵自江東起事,三年,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號為霸王,太史公稱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項羽與劉邦爭戰五年,終成垓下之敗,烏江自刎。項羽臨死之前對其部下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其烏江亭長叫項羽渡江,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楚霸王本可稱霸天下,結果痛失好局。毛主席有句詩寫得好: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霸王是羞愧而死的,他是個剛烈的將軍,不是個能屈能伸的政治謀略家。

    秦始皇席捲天下,併吞六國,威振四海。平滅了周朝自春秋戰國時代的亂局,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郡縣制,使華夏成為名副其實大一統的國家,功績古今未有的。秦始皇自認為功蓋過三皇五帝,自命為皇帝,他只有鄙視六國君主,可在六國君主面前耍皇帝的威風。

  • 3 # 向天空

    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前曾說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我認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項羽不希望在打仗了。假如項羽沒有自刎,而是逃回江東,那麼他的手下定然會支援他再次起兵,與劉邦作戰。而這並不是項羽想做的。

    經過多年的戰亂,士兵和百姓都早已疲憊不堪,妻離子散。經過這次的戰敗,項羽對這一點深有了解,他的楚國士兵都累了,不想在打仗了,百姓更不願意再次引起戰亂,所以項羽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和平,才說出無顏見江東父老,然後自刎。就是希望江東人不要給項羽報仇,希望早日結束戰亂,天下和平。

    而秦始皇統一六國乃是大勢所趨,順應天命。無愧於六國君主。六國失敗是自己的原因,不能怪罪於秦國,更不能怪罪於始皇帝。秦國能統一六國,在秦孝公時期就已經打下了基礎,是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秦國才有統一六國的資本。而且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後,並沒有屠殺六國貴族,還把六國貴族接到秦國都城繼續過貴族生活,這一點六國君主都應該感謝秦始皇。

  • 4 # 使用者1471892148613

    項羽為人光明正大講義氣不做小人之舉卻被劉幫利用而失去取得勝利的機會兵敗後覺得大失顏面而無顏江東自吻在人格上倍受後人稱讚。秦始皇一舉滅了六國統一中華把六國分為郡縣是對國家的貢獻那有無顏之理!

  • 5 # 物質文化史

    秦始皇有什麼無顏見六國君主的?他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到了陰曹地府照舊滅了你們。

    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笑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可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是由於他的失敗,江東父老將子弟兵交給項羽,換句話說將希望交給項羽,結果項羽損失殆盡而還。換句話說項羽是失敗者。

    秦始皇可以自信滿滿地面對六國君主

    其實自秦始皇生於秦王室的那天,六國早已和秦國是死敵了。是秦統一中國還是六國繼續維持分裂,這隻能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而且,秦始皇繼位時秦對六國已經形成了壓倒之勢,根本不存在類似項羽對江東父老的感情,有的只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所以,秦始皇是勝利者,他可以自信滿滿地面對六國君主。

  • 6 # 浮沉的歷史

    項羽當時確實已經是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了,當年項羽隨其叔父從會稽起兵到最後的垓下之圍,項羽帶領手下的八千江東子弟已經整整戰鬥了八年的時間。而在項羽烏江自刎的時候,這些江東子弟已經全部戰死沙場,無一人生還。從西楚霸王的輝煌到垓下之戰的沒落,這其中只有短短的不到五年的時間。

    即便項羽厚著臉皮回到了江東,江東的老百姓還會支援項羽嗎?當年的江東子弟之所以跟著項梁相遇叔侄都是為了除推翻暴秦,而如今的暴秦已經滅亡。假如再招募了一支軍隊有戰勝劉邦可能性嗎?在現實面前,項羽只能自刎烏江,這是英雄項羽最好的歸宿。

    而題主所說的秦始皇無顏面對六國君主似乎就有點搞笑了,秦始皇為什麼要無顏面對他的手下敗講呢?六國君主通通都被秦軍擄獲,都成為秦始皇的階下之囚了,我看是六國君主無顏面對其列祖列宗才是,他們祖先開創的國家最終毀在了這些亡國之君的手中。

    真正毀滅秦國基業不是秦始皇而是秦二世胡亥,秦國在秦始皇手中發揚廣大,在秦二世的手中毀於一旦。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開創了一個大一統的大秦帝國。誰曾想到,僅僅幾年就亡在了胡亥的心裡。

  • 7 # 文史之路ing

    楚霸王項羽兵敗烏江,自刎,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輸了,覺得丟臉了,沒臉見人了;始皇帝就同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嬴政是太有臉見六國君主了。

    《阿房宮賦》是這樣寫的“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六國的後宮變成了秦始皇一個人的後宮,“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六國的財富變成了秦始皇一個人的財富。有這樣雄厚資本的秦始皇需要自卑嗎?原來朝夕相處的小夥伴一下變成超人,你說現在最難過的該是誰啊。

    像始皇帝這麼優秀,這麼張揚的人,當然要好好在六國君主面前好好得瑟一下。不過,六國君主不在了,去了另一個世界,始皇帝只好向六國的臣民好好炫耀一下,什麼叫做王者風範。始皇帝五次巡遊天下,天南地北四處走,第一次去了韓趙魏的地盤,第三次去了齊國的地盤,第四次去了楚國,第五次去了燕國。雖然不能親自在六國君主面前嘚瑟,讓六國民眾看看我天子威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當時已經沒有“國”,分封制變成了郡縣制。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全面地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36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這些郡完全聽命於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順帶著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傑出帝王,一手開創了中國的封建社會,順應了當時的時代潮流,但是秦始皇也是極具爭議的。據說秦始皇所修的宮殿,關中三百,關外四百餘,其中最有名的是阿房宮。又用刑徒七十二萬人穿驪山作陵。在宮殿中都有鐘鼓美人。窮奢極惡,忽略了人民,以數百萬人民的性命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不該啊。

  • 8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提出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否是說盡管秦始皇掃滅六國一統天下,但是強大的秦朝卻落個二世而亡的下場,因此秦始皇有失職之嫌,所以他應該是愧對被其消滅的六國君主的——就像項羽無顏復見江東父老那樣!

    然而事情卻未必會這樣簡單,因為秦始皇所處的整體環境與項羽時代有很大差別!如果說項羽擅於破壞而不擅於建設,他的滅秦分封天下之舉,更多的出發點在於滿足自己的稱霸獨尊之心,得以施展其逞威於天下之志!而秦始皇的奮六世之餘烈,殫精竭慮統一天下之舉,則是為了消彌天下禍亂之源!

    因此不能因為秦始皇推行嚴刑峻法,為了儘快整合天下,而不惜急功近利地濫佂民力透支國力,致使天下萬民因為秦始皇的修直道建馳道,築長城營阿房,討匈奴伐百越而疲於奔命,致使其怨聲載道與秦朝展現出離心之勢,因而埋下了導致秦朝覆滅的隱患,後又經秦二世的胡作非為,而變隱患為危機並被引爆,從而導致了天下大亂!

    然而卻不應該否認秦始皇在天下統一後,力推郡縣制,統一文字和度量衡,規範了使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典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從而為以後天下繼續維護永久而不容分裂所統一,奠定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基礎。秦始皇的奠定統一之功是不可磨滅,也不會磨滅的。

    彼六國分裂之君,又焉能與秦始皇相提並論?倘若無秦始皇推進統一,結束了大分裂大動盪,而是任由天下繼續混亂下去,不僅無利於天下安定,而且還將延遲中華走向統一的時間!因此即便是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仍然可以憑其首次統一天下之功,傲視六國君主於地下!

  • 9 # K辰子

    如題主所問,楚霸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秦始皇有顏見六國君主嗎?

    答案是肯定有啊。楚霸王項羽和秦始皇的立場是不同的,一個兵敗之人,而一個是憑一己之力掃六合平天下結束五百多年的分裂格局的開朝天子,他們倆沒法比。

    項羽之敗

    細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自古以來,歷史上的政權王朝都是依靠世家貴族起家的,很多時候,世家往往能左右一個政權的興盛與頹敗,而項羽的發跡就是因為有這樣一群人的幫助,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公元前223年,秦國舉全國之力令名將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相持一年,這根最難啃的骨頭最終還是被拿下了,楚王負芻被俘後,楚國大將項燕兵敗被殺。而從此刻開始,樹倒猢猻散,楚國亡了,那些依附於楚國的大族自然也就沒落了。其中,項氏便是如此,項氏一族從此成了落水狗,四處逃竄。

    注意,雖然楚國亡了,但是楚國的原故土江東由於山高皇帝遠而且長江流域一帶土地肥沃,長期以來是儲存了實力的,因此江東成為了項梁的後盾,那麼江東人民是對項梁忠心嗎?錯了,他麼只是對楚國忠心,只是對項梁不得已找來的後楚懷王曾經的楚國貴族熊心忠心,項梁只是借了江東父老對楚國的赤城之心罷了。

    項羽是從此刻發跡的?並不是,這是他只是有一身好武藝的跟屁蟲罷了,他是跟著擁有實權的武信侯項梁後,當項梁在定陶戰死後,項羽的靠山倒了,不過他此刻也混到了僅次於宋義上將軍的次將,終究還是有人壓他一頭。不過他項羽可不是什麼善茬,在入關中時,項羽矯殺了宋義,在鉅鹿之戰中打敗章邯,從此開啟了他的霸悍時代。

    之後的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劉邦想入關中,熊心按照“先入關者為王”的約定讓項羽兌現承諾,項羽又怎肯把辛苦打下來的地盤拱手讓人,於是就有了我們熟知的“鴻門宴”,當然他對熊心的怨恨也漸漸的露出頭來,終於在熊心遷去長沙的圖中將其暗殺。

    注意,重點來了,項燕或是項羽的發跡根本是那江東的七千子弟兵,而且項羽並不是江東人,也就是說項羽靠著江東父老的支援起家發跡,可是後面因為自己追求權勢殺了江東人所尊重的楚國後裔。最最關鍵的是,他還把陪他起家的七千子弟兵全帶進水溝了,試想,他真的有臉再回江東嗎?或者他真的還敢回江東嗎?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秦始皇之功過

    我想很多人喜歡歷史的原因應該和我一樣,因為歷史無關對錯,不管你橫說豎說,要麼它是既定的事實,要麼那就是虛無縹緲,怎麼說都能行得通。比如,最常見的就是關於對某些歷史人物的評價,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在諸多的歷史人物中,爭議比較多的秦始皇應該算一個。又說他是奇功無比的,也有說他是暴君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奇功無比的秦始皇

    說他功勞很大,其實也說得通,為什麼?自古以來有這樣一個現象,凡是亂世,社會必會停滯不前,人民必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比如,歷史出名的幾個亂世,春秋戰國,五胡亂華,五代十國。這幾個時期是相對來說,歷時比較長的,結果也看得到,春秋戰國長達五百多年,人民苦不堪言,社會進步極慢,被孔子說是禮樂崩壞的時代。而五胡亂華更是恐怖,漢人差點被屠殺殆盡,漢人文化差點從此永絕於世,更比說還有食人肉的情況發生。再來看五代十國,唐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幾十年混亂的後遺症也很明顯,那就是雖然一統了確是一個被人肆意欺負大宋。

    因此,綜上所述,秦始皇的功績確是是很大,試想,要不是秦始皇統一了六國,這樣七國並立連年征戰的局面不知還要多久,那麼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對漢民族的影響不知又是如何?當然,那樣的情況沒有發生,就誰也不知道如果不統一會發生些什麼。

    上面的觀點是站在社會國家的層面上說的,下面我們再在文化層面上來看。

    因為我們國家的領土比較寬廣,民族眾多且分佈不均,就會造成這樣一個情況,彼此之間語言不通,難以交流往來,你若不信你這樣去想想,如果國家沒有統一規定普通話通用,學校以普通話為標準,那各省份各地域之間還能正常交流嗎?怕是很難吧,且不說其他民族的語言,光說漢語的不同方言就很難溝通了。

    所以,現在來看是不是就能更能理解秦始皇的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的功勞了。春秋戰國各國有各國的文字習慣,如果不統一不達到民族大一統又如何能夠做到文化的大融合呢?如何形成如今這種既多樣性有能統一溝通交流的文化呢?

    綜上,秦始皇的功績還真是不容小覷呢。

    2.暴君秦始皇

    那有人就要說了,秦始皇他就是一個暴君啊。這是亂說嗎?如若細細分析,還真有一點。看看他都幹了那些事吧。

    第一,強力統一六國,基本上是用武力解決的。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一帝功成呢?想想都不寒而慄,那些堆積如山的森森白骨他秦始皇能夠撇得乾淨嗎?不可能,不說多了,就說一個長平之戰就夠讓人戰慄了。秦國舉全國之力攻打趙國,兩個勢均力敵的大國之間的碰撞倒黴的還是廣大的百姓,結局就是,趙國失去大勢,基本上算是完了,白起坑殺趙軍45於萬眾,秦國也是耗盡一切,紛紛鼓舞民眾上戰場去支援,最後傷亡20於萬眾,一場仗打下來死傷於六十多萬,夠血腥吧?而這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後面和楚國的強強對抗呢?

    第二,一統後的暴政。秦始皇登基稱帝還是很勤奮的,據傳秦始皇每日批閱的奏章總字數多達二十萬字,注意,這可不是我們現在看小說一目十行哦,人家是工作,批閱萬還要思考想出解決辦法,這工作量並不小。不過,勤奮並不代表不暴政,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他都幹了那些事。

    修長城,據相關記載,秦始皇得到一本寫著“亡秦者胡也”的《錄圖書》,就派蒙恬前去攻打匈奴,奪取了部分黃河以南的土地,之後便命令蒙恬修築長城,整整用時十年之久,想一想,在那個時代純依靠農業的時代,修個長城花費十年,其中所用人工所花費的物資可能少嗎?

    再看,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修建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歷史明確記載動用了70餘萬人,這個人數即使是在現在做工程也不少了吧?關鍵還是那句話,那個時代的人都是靠農民種地養活,70萬的壯丁撇開農業去做工,那代價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曠日持久歷時37年的浩大工程,始皇陵。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可見其耗費的人物物力也不在少數。

    當然,秦始皇的“暴政”還有很多,比如,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耗費巨資尋找長生之法,焚書坑儒,殺害儒生,徭役繁重,刑罰殘酷等等,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不過,不管後人如何評價秦始皇,秦始皇在六國君主面前還是有驕傲的資本的,自古以來,成王敗寇,秦始皇是戰國最大的贏家,即使秦國二世而亡那也是亡在他兒子手裡,而他永遠是哪個風風光光 一統九州的第一個皇帝。

  • 10 # 二手旱菸

    項羽無言江東父老是司馬遷在史記裡邊說的,是不是真的也只有項羽知道了。

    如果項羽覺得無顏江東父老,為什麼垓下之圍晚上要突圍呢?既然無顏回江東,乾脆帶領手下計程車兵與劉邦、韓信死磕。

    垓下之戰當晚,韓信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使項羽誤以為自己的領地丟失殆盡,士兵多數逃亡,軍心渙散。項羽誤判了情勢,實際情況遠沒有他想的那麼差。

    如果項羽覺得無顏回江東,那他當時就不應該突圍,應該整合自己的部隊,與劉邦血戰。垓下之戰當天項羽損失了20000人,還剩80000人,劉邦一方損失更大。以項羽恐怖的戰力,如果決心死戰,戰爭結果其實未可知。

    可是沒有,項羽沒有死戰。項羽率領800騎兵突圍了,最後到了烏江邊,卻不肯過江,最後,頭顱贈故人,自殺了。這個操作,實在是讓人看不懂。

    回答另一個問題,秦始皇太有顏見六國的君主了。

    戰國混戰,最後秦國在秦始皇的指揮下,統一六國平定天下。其它六國國君應該汗顏,自己跟人家的差距怎麼那麼大。秦始皇人家怎麼能一統天下,大家一起六個國家,都被人家給滅了。

    秦始皇應該一邊吃著火鍋一邊唱著歌,看著六國的國君說,這六個人幹啥啥不行,亡國第一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交自帶正能量的朋友,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才會積極進取,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