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乾的骷髏
-
2 # 陳1362708
不太認同。父母的投入,如果是不顧孩子感受的主觀意志,未來不一定能怎麼樣;孩子的成長,一步一個腳印,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
-
3 # 孫政道
更為重要的是教孩子怎麼做人,而不是填鴨式魔鬼訓練。救救孩子們吧!因為他們已經不堪重負。
教育從嬰兒坐在母親懷抱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母親及周圍的人說的任何一句話,一個舉動,都能被孩子看到聽到,都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品格。父母與其給孩子以物質援助,不如給孩子以勤勉的品格,這要比給他們任何財富都更重要。兒童就是父母親的一面鏡子,父母極力隱瞞自己的品行,但孩子卻暴露了其父母真實的一面。
使兒童成才的基礎就是要是他們快樂,兒童的工作就是遊戲。如果沒有父母的愛作為培養孩子的養料,那麼這個孩子人格必然缺陷,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喪失愛的能力。
-
4 # 猥然灱甮
不絕對,合理適度的提供條件是最好的。首先得給成才一個定義,到哪個度上算成才?跟誰比?比如日本的福田愛,幼兒時性格身體素質就是打乒乓的苗子,她的媽媽就悉心培養,進步到一定程度了,送到中國培訓,這對一個普通的日本家庭也是很大的投入了(家長的時間和金錢),否則福田愛的水平提高不到巔峰時的水平或者說成不了才。如果福田愛兒時沒有表現出來在體育上的天賦,父母還是在這上面投入相當的精力和金錢也未必能成才。所以要適度合理,當然如果確定了孩子具備某方面的天賦,父母加大投入一般會有正面的效果的,沒有花錢的不是啊。
-
5 # 馬藍4
父母投入多不一定就收穫大,讀書講天份,沒有天分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還是沒有不行,我朋友就是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精力,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付出,總以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的孩子玩耍,她不讓自己孩子去,就陪孩子去上小提琴班,鋼琴班,繪畫班,整天都很忙,媽媽自己沒有時間玩,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讀小學開始都是去讀雙語班,讀高中去省城陪讀美術班,找各種關係都要擠進去!後來兒子讀大學也是美術,現在出來工作了,對他的工作沒有什麼幫助,也不見得比我們普通人的孩子有多麼優秀。我的兩個孩子,小時候該玩就玩,有正常的社交,讓他們順其自然的成長,我不見得我的孩子不優秀!教育孩子只要他們品德不壞,做事認真負責任就行啦!我養孩子沒有別人那麼操心,只在他們成長的路上偶爾指導一下就好了。不讓他們走彎路或少走彎路,把他們培養成獨立,自主,品質優秀的人就好!
-
6 # 洋蔥287064657
這是個相對論的問題,在陪伴孩子的成長也是自己的成長,錢有就可以多花,沒的話就控制,還有這是傳承的責任是美德,要把這個變成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鎖就有點過分了!會適得其反
-
7 # 一鹽九錢置地五餉
真不省心省力。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而金字塔的頂端畢竟是“立錐之地”……人往高處走,是謂人心所向。呵呵!有付出未必有收穫,不付出定無收穫,父母為孩子投入巨大付出以換取孩子將來可能的“立錐之地”,肯定是值得滴!
-
8 # 楊光的頑主密碼
這樣說有些斷章取義的意味,因為作為望子成龍的父母,對兒女的投入都是盡力所及的心態,這是無可非議的,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的心態和初衷。
首先要放下攀比,妒忌,接受孩子生而不同。其次,不能有溺愛,嬌縱,孩子的出生就像是野蠻人進入了文明世界,我們要盡力的幫助他,改造他,學會文明社會的規則。最後我們要有耐心,要寬容,接受孩子的缺點和特性,幫助他實現自我。
以上所有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投入,這是作為父母的義務也是要承擔的社會責任,雖然孩子是父母生的,但他不是父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他認識他的世界,在他的世界裡盡顯才華,只有實現這樣的結果,父母的投入才算值得。
-
9 # 柔美時光
教育孩子自然需要父母花費精力與時間,其中重點是需要改變舊的觀念和想法,跟隨感覺走,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不是體現家長的意志;當提到家庭教育時,越是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長,越容易用力過度。過猶不及,父母想當然地認為需要給孩子安排一切事物,結果孩子的世界和家長的世界是分割的,甚至對立。
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孩子成為仁愛而堅強的人,父母投入到家庭教育的熱情,除了督促孩子學業外,更大力量是找到達成這個目標的方法。孩子的成長過程,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很大,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影子。父母以仁愛的方式“身傳言教”,那孩子學到的東西,將不僅僅是優秀、禮貌的品質,更有自信、自強、合作、互助、友愛。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要學習適合孩子生長的教育方式,放棄一些舊的、不當的教養觀念。
不要打罵孩子,不以語言“暴力” 侮辱、攻擊、威脅孩子;
避免以開玩笑的方式給孩子貼標籤,“小淘氣”、“小搗蛋”、“邋遢鬼”,防止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定位“,讓孩子不斷地向標籤靠近,最終成為那個樣子;
不要侵佔孩子生長的空間,放手給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以及整理自己的事情;
多用鼓勵性的語言,描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指正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父母的投入越大,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管控越嚴,當孩子只知道聽從安排而沒有自主意識,沒有主動性,等到家長對於教育力不從心時,卻反而責備孩子沒有自覺性,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卻要孩子獨自承擔後果。
因此,家庭教育中引導孩子而不是全方位、全天候地指揮,留出生長的空間,既不要拔苗助長,也不要遮擋Sunny雨露的滋潤,讓孩子學會自我對立成長。
-
10 # 水晶之戀G
1,胎教;
2,定期檢查;
3,產地(出生地方);
4,母乳餵養(奶粉);
5,精養(粗帶);
6,幼兒園(官方/私人);
7,小學(同上);
8,中學(同上);
9,大學(名牌/重點/普通);
10,工作(公務員/事業/企業/個體);
11,婚嫁(一部分同上);
12,家庭的幸福(1———12)。
-
11 # 海雨天風逛劇
個人以為,投入是有前提的,考慮時間,負擔,孩子心理,孩子興趣,持續性堅持等等。
時間是說孩子在學習之外有多餘的時間,那麼就要繼續投入,促進孩子掌握更多的才能。
負擔是指家庭能否負擔的起,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就要再三思慮。
孩子心理是想說,給孩子投入,就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下孩子是否需要,有沒有更好的。
每個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認知會逐步深入,興趣略有變化,關注孩子的興趣有助於更好的輔助孩子。
每一次投入都是帶有目標性的,要學有所識,
每一個才能都不是短期可以透徹學習的,重要的是要做到堅持,可以分階段學習,堅持下去,保證學一個,會一個,這樣即可以鍛鍊孩子的毅力,孩子又可以獲得成就感,還可以保證投入的有效性。
總之,,父母必須得持續地投入,而且得是有效投入,才能保證成才的機率大一些。畢竟,當前的社會,階層固化日趨嚴重,不投入起點就比別人差了一截!!!!!!
-
12 # 使用者8621233646885
不認同!這是一種偽理論。首先要看父母投入的到底是什麼,是怎樣去投入的。如果僅是為了一己私慾,試圖讓孩子達到一個自己所設定的高度,不惜用重金堆砌,這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是一個無可替代的過程。就像一棵小樹,首先需要一塊酸鹼度適中的土壤,然後根據它的具體生長狀況施肥,澆水,光照,當然也離不了空氣。
有的父母為了在孩子身上,儘快看到想要看到的成效,就不擇手段地去投入。豈不知顧此失彼,最後得到的卻是一棵發展不健全的病株。
每到這個時候,有的父母就開始暴力地去埋怨孩子,其實這都是因為你自己的浮躁,和一貫得不真正作為造成的後果,為何要強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將來的發展是和父母有太大關聯的,先天的基因只是一個方面,後添的科學教育,和正確人生觀的培養樹立,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個人見解,投入是應該的,並不是越多越好。在保障孩子正常生活基礎的同時,適當給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理念,父母循序善誘在前,讓孩子學會獨立在後。無論如何,用自己的模糊認知,再去誤導懵懂之中的孩子是斷斷不應該的。
成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成人才是一生的根本。
-
13 # 策馬奔騰娟子
我認同這句話,因為社會時代進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成才也應該適合社會的要求,因此,小孩的父母也應該投入更大的水平!
-
14 # 無所謂213478592
父母投入資金越多,就越會養成白眼狼,這種例子數不勝數。養育孩子僅靠物質,那是遠遠不夠的,感情投入更加重要。
-
15 # 家韻找房
感謝邀約。成才指的是服務於社會體現個人價值,不得不承認一線城市對孩子投入真是大,一般普通家庭接受不了,二三線城市的小孩也有天賦高的透過努力成才,九年義務教育只是基本的,更多還是靠努力和天賦,教育投資肯定是必要的,輸在起跑線太多了,畢竟不是孔子的有教無類,雖然每個孩子都有所長,但是這是個靠學歷和能力說話的社會,沒學歷會很難很難,有條件教育投資很重要,不然會影響一生的走向!
-
16 # 我家湛江
我個人不認同這句話。
父母投入大,孩子才有可能成才。把孩子的成才教育與金錢的投入說成正比了。
的確不可否認,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非常的大,這是事實,雖然孩子的成才與家庭重視教育培養有關,其實也與孩子個人本身的條件有關。有些家長一味為了孩子多方面的成才,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愛不愛好,興不興趣,各種興趣班啦、各種資料啦都上,盲目的投資,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結果起不了預期的效果,反而害了孩子的未來,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在少數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要,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教育成本的增長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但是孩子成才與否,與家長對教育的投入並非絕對。更不是"父母投入大,孩子才有可能成才"。現實是,是才子,不用投入那麼大也是人才,不是才料,家長把金子給孩子全身穿戴,也成不了才。
-
17 # 使用者7466630744227
對有靈性的人類投資不能靠數學上的量比。關鍵是社會,家庭生活環境和孩子的悟性,假如投資給孩子電腦和手機可能就會毀了孩子一生,為什麼呢?孩子很難控制自已的意識孩子就會變成宅男(或宅女)的玩手機,電腦的方廢人。
-
18 # O687一介草民
父母投入大,孩子才能成才,我認為有絕對性,對教育孩子需要投入時間和資金,但並不是投入大而孩子就能成才。時間和資金有時投入大多反而適得其反,造成孩子的驕傲和虛榮。
先說投入時間,有的大人什麼都不做,到校旁租房子陪孩子上學,結果一部分孩子連本沒考上,原因是什麼?因為這些認為是大人的掌上明珠,在同學之間認為大人怎麼怎麼對孩子好,養成了虛榮和傲氣。
再說投入資金,有的大人讓孩子每個假期都補讀,星期天也上補習班,這樣孩子一點休息的時間空隙就沒有,久而久之,孩子身體成了缺陷,不是眼晴近視就是呆呆樣子,錢花了不少,學業也沒多大成就!
我認為,關鍵是讓孩子從幼小養成自覺學習的習貫,講一些誘導孩子學習的故事,讓孩子懂的學習的重要性。
-
19 # 123自由飛翔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從上幼兒園到讀大學,沒有哪個父母不為孩子而竭盡全力,家庭條件好是一方面,注要培養孩子自覺、自強、自立的孩子。
-
20 # 漢江風語
首先,我們得明白什麼叫成才。個人認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其次是對生活的熱愛,有良好的興趣和學習習慣,最後才是知識能力水平。
健全的人格、對生活的熱愛、良好的興趣習慣的培養,基本與金錢無關。
金錢,可以為孩子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但不是學習的動力。環境永遠是外力,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內因。
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內動力,促進孩子向內求。練好內功,成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們要做的是靜等花開。
練好內功,家長首先要率先垂範,做一個愛讀書的人,家長不愛學習,一般來說,孩子好不到哪去。
其次,家長要修身養性,做好人,方方面面嚴格要求自己。
三是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一起成長。
如果能做到這些,孩子讀書基本不需要用多少錢了。相反,花錢再多,環境再好,而內動力不夠,則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如果執著於金錢對教育的力量,相信金錢萬能,忽視孩子人格習慣興趣責任感的培養,還會有大麻煩的。
回覆列表
不覺得,李天一,孫小果家境都不錯,父母投入都不少,我覺得還是父母做好自己,給小孩做好榜樣,父母讓人尊重,兒女應該差不到哪兒去,父母多關心孩子,多交流會好一些,至於補習班那種,你自己一個孩子,都沒耐心,人家幾十上百,怎麼問的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