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喬若水
-
2 # 元西1
不是,首先糾正一下老奴的名字:是‘奴兒哈赤’ 這才是明朝官方正式名稱;取其‘奴兒’之意!其實老奴在寧遠城下受傷後,到死的那天相隔有八月之久。以當時的醫療條件如果說是傷勢延綿,沉痾不盡;最後傷重死了也不奇怪。問題是老奴的死,其實是非常突然的,可以說對當時的後金政權來說是一個突發事件,並沒有任何準備。從老奴自己並沒有指定好接班人來說就可以證明這一點,雖說老奴當時是屬意多爾袞,甚至把自己親領的兩黃旗都交給了多爾袞兄弟;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指定好繼承人的隻言片語留下。這就為後來的繼承人之爭埋下了伏筆,實際上要不是‘黃臺吉’政治手腕高明,及時化解了這一爭端,後金很可能為這事自己打起來。那麼為什麼老奴連自己的後事都沒交代,就突然死翹翹了呢?我們來看下毛式版本:老奴在瀋陽附近養傷期間,為了刺探軍情,毛文龍派人精銳力量深入到瀋陽附近,那天明軍小隊在埋伏地點遠遠看見有一韃子大官騎著馬帶著一群隨從從山路上過來,當時就沒客氣直接用火銃給了他一下,打沒打著沒看清楚,只看見這馬受驚把韃子大官從馬上掀了下來!那些隨從就像瘋了一樣。明軍小隊順利脫跳,當天晚上就傳出老奴死了的訊息。後來毛文龍收到手下的報告和老奴的死訊後,覺的那韃子大官就是老奴沒錯了,要不沒那麼巧啊!直接就上摺子向崇禎報告自己的人很可能幹掉了‘奴兒哈赤’;崇禎一聽大喜啊,這事得賞啊!轉念一想不對,這是大事,可不能被騙啊!得找人核實下,找誰呢?後來就找的袁崇煥核實這事,老袁一看不對啊,這事不能是毛文龍乾的,這功要讓毛文龍領了,這傢伙還不得尾巴翹到天上去?當時就給崇禎上摺子說,這事懸,沒證據可以證明是毛乾的,可能老傢伙在寧遠受傷後一直沒好,自己死的。崇禎一看也對,沒證據啊,也就給老毛賞了些錢財了事,沒在提這茬。後來訊息傳出來就變成了:老奴在寧遠受傷後,傷重不治,掛了!這訊息一出老毛不幹那,這事合著就沒我的事了,就開始和老袁鬧彆扭,後來~~後面的事大夥都知道了!
-
3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袁崇煥是不是漢民族英雄?
袁崇煥死於皇太極的反間計不假,皇太極要除掉他的原因是:一、他在寧遠大戰中擊潰了努爾哈赤的大軍;二、他經略遼東成為了皇太極南征明朝的攔路虎。所以,昭槤在《嘯亭雜錄》卷一中說,皇太極設反間計誅殺袁崇煥,乃“深蓄大仇”。
努爾哈赤
而崇禎帝之所以要處死袁崇煥,有三個原因:一、袁崇煥瞞著朝廷,私自與皇太極謀和,故而有了他對崇禎帝說的“五載復遼”的空頭口號。二、袁崇煥不甘心毛文龍索餉太多、實力坐大,擅自以十二款可斬之罪殺了毛文龍。三、袁崇煥與曾助他打贏寧遠大戰、寧錦大戰的滿桂不和,借勤王抗金之機,箭射愛國悍將滿桂。
袁崇煥是明末名將不假,但算不上民族英雄。
再回到本題,努爾哈赤於天命十一年正月,率大軍討伐寧遠,寧前道袁崇煥和總兵滿桂等堅守城池,以從西洋購置的紅衣大炮擊敗後金大軍。很多人認為,包括北韓史料和明朝遺老筆記,都說炮中努爾哈赤,使之重傷。這其中有幾點不符合邏輯:一、努爾哈赤年已六十八歲,體弱老邁,還會衝鋒陷陣嗎?二、努爾哈赤的兒孫們都是十多歲上戰場,身經百戰,英勇彪悍,還會讓一個年近古稀的曾祖級老人去拼殺嗎?三、袁崇煥始終沒有說過是他給了努爾哈赤致命一擊。如果他由此巨功,明朝給他的封賞和宣傳只會更高更多。
袁崇煥
努爾哈赤死於寧遠大戰失敗的七個月後,地點為靉雞堡。此前的四月,他曾率兵征討喀爾喀五部,四月後因毒疽復發而死。這一點,是成立的,他擁兵三十多年,多次以少勝多,少不了親自上陣,身上的傷痛自然不少。常在馬背上廝殺的戰將,容易產生毒疽,明初名將徐達之死,也有毒疽復發的主要原因。
所以說,努爾哈赤的命,不是喪於袁崇煥之手。
-
4 # 朔風飛揚鐵甲依然在
又是那個腦殘猿糞提的弱智問題!說你蠢你還不信,還要不斷出來顯擺你的愚蠢!我不介意一次次的打你的蠢豬臉!
首先努爾哈赤的死和袁崇煥一點關係也沒有!寧遠之戰後八個月努爾哈赤才死的!他在寧遠不僅沒死而且連傷都沒有!用用你的豬腦子想一想,一個將近七十歲的老人還會衝鋒陷陣攻城嗎?而且他身為後金的大汗!而且他本來就是李成梁的家奴,又和明軍打了這麼多年仗,他能不知道明軍的大炮有多厲害嗎?他還會往前走?就算袁大炮嘴炮無雙打中了野豬皮,那他後來八個月到處巡視又打蒙古,又擊退偷襲的毛文龍,又接見歸降的蒙古部落首領的事全是替身?最關鍵的是,袁崇煥自己都沒提過擊斃或者擊傷努爾哈赤的事!他的奏章和當時的各種史料裡面都沒有記載!你這個蠢貨從哪裡推測出來的!?瞎編亂造!
其次,袁崇煥是文官!明朝中後期都是文官統兵,文官瞧不起武將,將武將當成奴僕一樣的存在!你還叫袁崇煥將軍!呵呵,一點常識也沒有!你要當他的,面叫他將軍,你的偶像估計會讓人把你拖出去砍了!
-
5 # 隔壁狐狸小姨
首先袁崇煥沒有直接轟死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是受了傷之後。當時寧遠之戰袁崇煥的確使用西洋大炮,但是努爾哈赤並未被炮擊而死,事實上,努爾哈赤是被救回軍營之後死去的,甚至是否被炮彈擊中,都沒有詳細記載。
普遍認為努爾哈赤是因為被袁崇煥打敗,抑鬱而終,也有說法是努爾哈赤受到了大炮的擊傷,感染而死。
-
6 # 歷史的波瀾壯闊
據明史記載,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領六萬大軍對明朝的邊境發動了進攻。當時,他已經六十八歲了。但是,就是憑藉著這樣的年老之軀,他竟然硬生生地攻下了明朝的八座城池。連戰連捷的努爾哈赤越戰越勇,絲毫沒有見好就收的打算。
最後,他兵臨寧遠城下,並耀武揚威地發出招降書,想要寧遠的守將袁崇煥歸順自己。寧遠是明朝的邊關重鎮,更是東北防線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此城若失,則明朝的東北邊境終將走向糜爛。袁崇煥面對殺氣騰騰的努爾哈赤,堅決地表示了自己戰鬥到底的決心。
為了鼓舞將士,他更是在寧遠城上架起十一門紅衣大炮,想以此來重創敵軍。紅衣大炮並非空殼子,它們是明朝向英國購買的巨炮。其炮身之長,射程之遠,威力之大,都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此次南下,努爾哈赤勢如破竹,萬萬想不到寧遠城中竟然有如此先進的秘密武器。
努爾哈赤指揮滿清騎兵發動襲擊後,袁崇煥立即下令開炮。轟轟幾聲後,衝在前面的騎兵應聲而到,隨之衝鋒的步兵也是死傷慘重。這時,努爾哈赤才覺察道事情不妙,自幼以放牧為生,之後在白山黑水中崛起,打下了赫赫的基業,但習慣於騎馬衝殺的他,卻對火器一竅不通。
如此一來,後金軍吃了大虧,只得撤兵離去。至於病死說,是出自《清史稿》,據記載,在天命十一年七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可《明史》記載:袁崇煥在這次戰鬥中,用火炮擊斃了敵軍的一位大頭目。但是,這個大頭目是不是努爾哈赤,史書中卻沒有具體的說明。更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清代的史書論及努爾哈赤時,都說是因病而死。但是,到底是什麼病,史書中卻似乎是有意避開了這個話題。因此,很多專家都認為:努爾哈赤確實是死在寧遠城下了。
而且,北韓方面的史書也支援這種說法,甚至,還詳細記載了袁崇煥戰後嘲諷的事情。後金軍撤退後,袁崇煥派遣使者前往敵軍軍營中慰問,還特意對努爾哈赤說道:“老將軍橫行天下那麼多年,今天卻敗在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手上。看來,這就是天數啊!”
重傷下的努爾哈赤火冒三丈,當即想要同袁崇煥約下時間再次戰鬥。誰知,怒火攻心之下,他不久就命歸黃泉了。
如此說來,努爾哈赤確實很有可能死於寧遠一戰。但是,也有不少研究人員存有疑問。清史專家李鴻彬在《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一書中,卻就對努爾哈赤炮傷而死論者的關鍵證據《春坡堂日月錄》提出了質疑,並提出第三種觀點“憤懣致死”說:
既然努爾哈赤受了重傷,袁崇煥還派人檢視過。那麼,這樣的一個功勞,為何袁崇煥沒有嚮明廷奏報呢?就算袁崇煥視功名如糞土,那麼,朝廷中的那麼多官員為何不向皇帝報告這一蓋世功勳?要知道,明軍與後金軍的戰鬥中很少有這樣的勝利。
這期間,他們就是斬首了幾名後金兵也要大書特書,何況是擊傷了敵軍首領?其實,在明史中,寧遠大捷確確實實報告給了朝廷。但是,其中並沒有提到擊傷了努爾哈赤,明朝的諸多史書中也對此毫無記載,這不能不令人感到疑惑。
後金軍在寧遠撤軍後,努爾哈赤在八個月後才去世。很多人對此解釋道,他在這八個月內遍訪名醫,一直悉心治療。可是,由於受傷太重,還是不久於人世了。但是,史書上明明白白記載著,努爾哈赤在這八個月中曾親自率軍攻打過蒙古,還進行過一些外交活動。
如此行事,怎像一個重傷之人?
其實,真實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同年七月中,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並非炮傷,二十三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於五日之後,八月十一日,便乘船順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時,與前來迎接大妃烏拉那拉氏相見後,行至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逝世了。
雖然,歷史的真相很難還原,但是,將這一系列的資料放在一起考慮後,研究人員逐漸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努爾哈赤攻打寧遠時年事已高,而且突然打了敗仗,內心抑鬱不平。他雖然一直想要同袁崇煥再次較量較量,可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在調養中憤憤而終。
雖然,不能斷定寧遠城下受炮傷的就是他,但是,寧遠之戰肯定給了努爾哈赤一記重拳。也就是說,年齡和寧遠之戰,是努爾哈赤死亡的兩大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清史稿》、《明史》、《春坡堂日月錄》】
-
7 # 小島知風
其實在《明史》中並沒有任何關於努爾哈赤是死於袁崇煥炮轟之下的說法,在袁崇煥的傳記中只記載了袁崇煥用紅衣大炮轟死了一位後金的將領,但是具體是誰卻並無記載。這位後金將領如果真是努爾哈赤的話,邊軍肯定會嚮明朝中央政府告捷,但是並沒有捷報出現,說明這個人就不是努爾哈赤。
而《清史稿》中也並沒有明確交代努爾哈赤究竟是如何去世,只是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捷八個月之後,身體不預,繼而去世。
後世關於努爾哈赤死於炮轟的說法其實是採用了明末清初時期北韓人李星齡所撰寫的《春坡堂日月錄》,而這部書中採取的是當時一位北韓派往明朝的譯官曾跟隨袁崇煥出戰寧遠大捷,目睹了袁崇煥炮轟後金兵馬的情況,這位北韓翻譯官認為努爾哈赤之死和袁崇煥的寧遠炮轟有關係,回到北韓之後流傳開來,而被記錄在了這部書中。
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捷之後,也就是被袁崇煥炮轟以後,又活了八個多月,這期間努爾哈赤仍舊東征西討,還曾親率軍隊攻打過蒙古,完全不像是被轟的半死不活的人行為。
再看袁崇煥傳記中也並未明確表示努爾哈赤死於袁崇煥炮轟之下,如果轟死了後金領袖,袁崇煥就算是再低調,他手底下的人都會嚮明朝中央政府報捷,但是這段時期明朝政府所記錄沒有收到任何關於寧遠大捷之後更重要的報捷。
所以後世歷史學者大多認為努爾哈赤之死確實可能和寧遠大捷有一定關係,要知道努爾哈赤當年已經六十八歲,縱橫天下幾十年,卻敗於書生帶兵的袁崇煥之手,可以想見努爾哈赤內心肯定是抑鬱寡歡的,他其實更想和袁崇煥再來一戰,但是畢竟當時已經六十八歲的努爾哈赤,心有餘而力不足,未能等到和袁崇煥再戰,就已經去世了。因此努爾哈赤很有可能是正常的死於老年疾病,並非死於袁崇煥的炮火之下。
-
8 # 史事思
沒有直接的史事證明,不過根據記載,努爾哈赤泡溫泉時“膿瘡”發作,突然死去。因此,史學家推測這極有可能是被袁崇煥在寧遠城用火炮打傷,傷口潰爛致死,因為這種致死的病狀和炮傷很相像。
寧遠保衛戰中努爾哈赤率領的部隊慘敗,在激戰中,是有滿清的高階將領受傷嚴重,被人用氈子或毛毯一類的東西包裹住火速脫離了戰場,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是努爾哈赤本人,於是大軍敗退後撤幾十裡,不敢貿然再進攻寧遠。
也就是在此役中,袁崇煥一戰成名,滿清視袁崇煥為死敵。
應該是在激戰中被炮火擊傷,數月之後,舊傷復發,不治暴斃。
-
9 # 驪山少女
題外話,十多年前我在北京朝陽區東部某公園,偶爾發現袁崇煥展覽室,出於對民族英雄的敬意,我掀開門簾走進,僅僅一間屋子,牆上掛著幾張紙上水彩畫的英雄人像,牆角下有一人躺臥的未疊被窩,十分寒酸淒涼。不知現在如何,順給題主添亂了,鑑諒。
-
10 # 香茗史館
關於努爾哈赤的死因,目前爭議仍然較大,那麼努爾哈赤真的是被袁崇煥炮轟而死嗎?一直以來,炮轟努爾哈赤都被認為是袁崇煥的一大功績,然而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努爾哈赤被其炮轟致死的可能性極小。
努爾哈赤發動寧遠之戰,撤軍後八個月突然病逝明朝天啟年間,後金在遼瀋之戰獲勝之後,又攻克包括遼西重鎮廣寧在內的40餘座城堡,明廷大震之下,採納孫承宗和袁崇煥“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的主張,並以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取代王在晉,經略遼東。
孫承宗抵達遼東之後,隨即命令袁崇煥和副總兵滿桂率兵萬餘駐守寧遠。袁崇煥於是在寧遠練兵屯田、修築寧遠城,遂使寧遠成為山海關的重要屏障。天啟五年(1625年)夏,孫承宗又採納袁崇煥建議,派兵據守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等城,將遼西防線向前推進200裡。
天啟五年(1625年)十月,孫承宗屢遭攻訐陷害之下憤而辭官,天啟帝以閹黨高第取而代之,而高第抵達山海關之後便下令盡撤錦州、右屯、大、小淩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軍和守城器具,將軍隊全部撤入管內,因袁崇煥堅決反對而只讓其率領少量軍隊駐守寧遠。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趁著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努爾哈赤親率八旗軍六萬餘人直逼寧遠城。此時寧遠城內守軍不過兩萬,且在關外各處軍隊撤退之後寧遠已成孤城,袁崇煥於是堅壁清野,率領全城軍民意圖死守寧遠。
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在派人勸降袁崇煥失敗,反被其用大炮轟擊後,後金於次日發動進攻。面對後金大軍的圍攻,袁崇煥率領軍民死守,甚至親自擔土搬石,堵塞缺口,雙方激戰至深夜,後金軍攻城不破後只得收兵。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後金軍隊再度與明軍激戰兩日,然而依然對寧遠城無可奈何,在付出較大傷亡代價後,努爾哈赤被迫撤軍。
而就在寧遠之戰結束八個月後,即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突然病逝,終年68歲,後葬於瀋陽福陵,廟號“太祖”。
努爾哈赤是否被袁崇煥炸死?目前來看可能性不大由於從寧遠之戰到努爾哈赤去世,之間僅僅間隔了八個月時間,因此若說努爾哈赤被袁崇煥以火炮擊傷,最終不治身亡似乎也說的過去,但從現有資料來看,這種可能性極小。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史料可信度較低。努爾哈赤重傷致死之說,出自於北韓人李星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和張岱所著的《石匱書後集》。根據該書的記載,北韓翻譯官韓瑗隨使團前往明朝時,恰好遇到了袁崇煥,袁崇煥對其極為欣賞,寧遠之戰時曾將其待在身邊,因而韓瑗得以親眼目睹了這次戰役,而袁崇煥則在戰事結束後派人前去羞辱努爾哈赤,因而得知努爾哈赤已經重傷。不過,關於這種說法,後金和明朝方面的史料均未提及,《清史稿》明確記載天命十一年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乃是因病去世。而《明熹宗實錄》中則僅僅記載了“(寧遠)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攻具焚棄,喪失殆盡”,根本沒有提及重傷努爾哈赤之事。如果努爾哈赤被重傷,如此大的功績,捷報之中不可能不提,明朝的史料更不可能不記載,這顯然不合常理,難以令人信服。
2、努爾哈赤無重傷跡象。寧遠之戰結束之後,從努爾哈赤的行動軌跡來看,哪裡有一點重傷的跡象。根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在攻打寧遠失敗之後,努爾哈赤又率兵突襲覺華島,“我軍奪濠口入,擊之,遂敗其兵,盡斬之。又有二營兵,立島中山巔。我軍衝入,敗其兵,亦盡殲之。焚其船二千餘;並所積糧芻,高與屋等者千餘所”。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攻打喀爾喀蒙古,“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同年五月,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回師盛京。五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又曾親自迎接前來瀋陽的科爾沁部奧巴貝勒。直到同年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這才前往清河湯泉療養。如上所述,寧遠之戰後,努爾哈赤不僅經常出席活動,而且頻頻出兵作戰,哪裡有一點重傷垂死的樣子。
3、古代的醫療條件。以明朝末年的醫療條件,尤其是尚未入關的後金醫療條件,對於槍炮傷基本就是束手無策,一旦被炸成重傷,或許不會立即死亡,但定然不會再活多久。如果努爾哈赤真的被大炮炸成重傷,那麼有理由還能活蹦亂跳的長達半年之久嗎?這顯然不太可能。
如上所述,從現有史料來看,袁崇煥用大炮轟死努爾哈赤這種事情顯然不太可信。而且,目前關於努爾哈赤之死雖然有爭議,但爭議的焦點主要在於他到底是鬱憤而死,還是因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
11 # 曹城少年
袁崇煥炮轟努爾哈赤致死不太可信,但是被氣死倒是有可能。
公元1626年正月,在努爾哈赤攻打寧遠,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68歲了,在古代絕對是高壽了。況且連年征戰,必定傷病纏身,所幸橫行關外多年無敵手,在遇到42歲的袁崇煥也是他一生中的劫數,況且袁崇煥並不是正兒八經的將軍,而是從小立志讀書考中進士的文人,由文入將也是明末的福氣。
在正月二十四清晨,後金軍開始進攻,袁崇煥利用城牆優勢,架起十一門紅衣大炮,毫不留情的掃射後金軍,後金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已經死傷大半。二十五日,後金軍再次進攻又是血流成河,只是派少數人去城下搶同胞屍體。二十六日,再次進攻,並沒有任何的成效,死傷慘重。《孫子兵法》有云: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努爾哈赤帶兵六萬,據統計後期傷亡人數在1.7萬人。對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大敗,悲憤的吐出一口老血啊。
而努爾哈赤的死亡事件是這個事情之後的八個月,如果被紅衣大炮轟傷,按照古代的醫療條件,只會很快因感染而死,不可能撐到八個月之後。這樣看來,努爾哈赤是常年征戰,積勞成疾,年事已高,老年又在寧遠遭受大敗,肯定很悲憤。最後因病而亡,高壽而終,也算是好的結果了。
-
12 # 彭贛州
袁崇煥率明軍用西洋大炮,炸傷努爾哈赤,重傷不治身亡,後大金換主,立接班無望的非長子又年幼順治為帝,多爾袞監國.………政治妥協的結果
根據考古依據,取材於正史,參考於野史,佐證於古物,首先這件事沒有古物佐證,而正史的情感傾向性很多人不信任明史,這個數字能拉到一半左右,那最後考證的就來源於野史及其邏輯,但野史中有許多關於奴兒呵斥起居的記載,說奴兒呵斥被大炮擊中以後半年內仍有活動記錄,半年後才死,還參加了什麼祭祀。
對於那些只知道正史怎麼說怎麼說的人,麻煩你不要回答,我是想問如果作為歷史考究,這件事缺乏文物和邏輯的佐證,是否能作為文章的依據引據?
回覆列表
題目中“梟首”應改為“首級”
努爾哈赤是被袁崇煥紅衣大炮擊中了病重,打了這麼久依舊沒有突破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