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周滅亡之時,禮樂還未完全崩壞,宗法制下週平王如何獲得了正統地位
6
回覆列表
  • 1 # 史說心知

    歷史上很多事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向來就有同情弱小的一面,所以哀兵必勝在華夏特別常見。當年,周平王為太子時,孤兒寡母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肯定有很多諸侯對其有惻隱之心。再加上人家本來就是太子,他爸爸的做法也為很多族內族外的諸侯看不慣,不算他姥爺舅舅族的申國,其中表現最為其抱不平的就是血緣關係最近的鄭國和晉國和秦國。

    而且我們還有理由懷疑,犬戎一股不值一提的強盜能夠闖過秦晉那一關,給王都淬不及防的一擊,本來就有貓膩,到底誰放的水,不得而知。

    總之,只要有人擁護就會有希望。

    另一方面,周攜王雖然得到很多諸侯的擁護,但是他太強勢了。在王室逐漸衰微,諸侯日益強大的大背景下,怎樣保住既得利益,一位好操控的幼主自然比一個獨立強勢成熟中年人要方便的多。

    越是有機會的後起之秀就越渴望發展壯大。老牌諸侯在周攜王的支援下壓制新興諸侯,但是周平王卻答應新興的諸侯奪取更多的利益。一邊是虎視眈眈的年輕人,一邊是因循守舊的老傢伙,勝負之勢已然埋下了伏筆。

    儘管如此,但畢竟擁有大多數老牌諸侯的周攜王的優勢更加明顯,如果來一個霸王硬上弓,趁新諸侯還未成長起來就逐一討伐,成功的希望還是蠻大的。

    但正是這種優勢讓周攜王太自信了,他居然天真地以為自己有足夠的威望和德信可以不戰而臣服天下。

    所以當他信心慢慢地巡視晉陲之時,被突然發難的晉文侯一舉拿下,可能他到死也沒有想通,為什麼先祖傳承的以德服人這一套突然不管用了。

    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正是這一個偶然事件,使得老牌諸侯突然群龍無首,再找頭頭來主持大局卻是誰也不服誰,可不是嘛,再加上大家都是元老,地位都差不多,憑什麼聽你的?

    就這樣老牌聯盟瓦解,新興諸侯開始瘋狂擴張,尤其是鄭國,遷到中原以後急於擴張領地,一不小心就成了春秋小霸,這讓周平王又喜又憂,喜的是他終於站穩了腳跟,憂的是,他這個天子再也掌控不了天下的局面了。

  • 2 # 山川志德信松

    我的答案:西周宗法制度是與分封制緊密相連,以血緣或者姻親關係為紐帶的政治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度是核心。禮樂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鞏固和維護周朝的統治。周平王宜臼是太子,同時是嫡長子,繼承王位,具有合法性,諸侯被周幽王烽火所戲,但是承認王子宜臼的太子身份和犬戎的力量、禮樂制度仍然存在。所以承認周平王的正統地位。

    分析:1.周幽王寵幸褒姒,立褒姒之子為太子,廢除申後和太子宜臼。

    2.太子讓人暴打褒姒,周幽王下詔廢王后申後,立褒姒為正宮。然後囚申後於冷宮,廢太子宜臼。這種處理方法引起朝中大臣公憤,告老歸田的很多,朝中大臣是支援宜臼的做法的。

    3.周幽王聽從上卿虢石父的建議烽火戲諸侯,來換傾國傾城的大美女褒姒一笑,笑完百媚俱生。眾諸侯大怒而歸。周幽王以烽火為戲,久而久之,烽火不信,諸侯不到。西周受封諸侯必須為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出兵勤王、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的義務。所以點燃烽火,諸侯會出兵勤王。

    4.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宜臼逃往申國。申後的父親申侯上表責備周幽王廢太子、寵褒姒、戲諸侯的事情。周幽王發兵征討申國。申侯借兵犬戎,攻佔鎬京,周幽王在驪山被追殺。諸侯聽說犬戎攻陷王城,發兵勤王。驅趕了犬戎,奉故太子宜臼即王位,稱周平王。

    西周是分封宗法制,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父親留下來的一切,當時周幽王已經在驪山被追殺。禮樂制度保證君權至上,無人抗衡的等級觀念。所以周平王具有正統地位,諸侯也承認!

  • 3 # 5有5

    正所謂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為博美人一笑,丟了江山的周幽王。

    褒國在被周幽王攻打時,把褒姒獻給周幽王,用美人計求得自保。周幽王本就昏庸無道,褒姒可能心存故國,也可能是天性使然不愛笑。周幽王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多次點燃烽火,以各諸侯急忙來救的壯觀景象博得褒姒一笑。

    此後又聽信讒言,廢后黜太子。立褒姒為後,她的兒子為太子。且不說當時的宗法制度: 嫡長子繼承製。也得考慮一下申侯的勢力影響吧?不考慮就不考慮吧,居然還要把前太子殺了,這就激怒了申侯。

    申侯聯合鄫國、西夷犬戎大舉進攻西周都城鎬京。不久,鎬京被攻陷,周幽王身死。

    周幽王昏庸無道諸侯尚可忍受,畢竟眼不見為淨。但是以烽火戲諸侯就有點作死,直接導致了鎬京的救援不力,可見影響之大。

    二王共立,諸侯爭利

    殺死周幽王後,申侯立自己的外孫為周平王。與此同時,虢石父擁立周幽王的兄弟餘臣,史稱周攜王。周攜王的政治能力優於周平王,治下逐漸穩定繁榮。周平王因為缺乏實踐經驗,依靠鄭國治理天下。

    “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 竹書紀年

    因周王朝遷都後對擁立的諸侯大肆封賞,以至於實際控制的土地減少,實力衰弱。各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地盤,開始了不間斷的兼併戰爭。晉文侯見有利可圖,便襲殺周攜王。至此,周平王成為了唯一的天子。

    在申侯擁立周平王時,各諸侯國肯定都經過了利弊權衡:一者,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兒子,雖然是廢太子;二者,周平王有申侯支援,沒有必要做無謂的犧牲。再有,當時二王並存,他們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只是後來周平王勢微,控制不了諸侯國,諸侯國見有利可圖,才承認周平王的地位。

  • 4 # 暮史朝經

    到於為什麼諸侯要承認都平王的正統地位,因為涉及諸多問題的,起初時周平王並沒得到多數諸侯承認其合法地位,反而去承認另一個周天子的合法正統性,那個人就是周攜王!

    西周建立後完善宗法制和大肆分封土地來維護王權的統治

    武王滅掉商後,建立周朝後,也為了王權的統治地位,設立以宗法制度保持王室內部穩定,貴族等特權,以分封制維護自己的權威。

    在宗法制度和實現分封制分王室成員,功臣為諸侯,讓他們來保衛王權的統治地位和權威,分封王室成員為諸侯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權威,透過分封土地也可以牽制其他諸侯的實力。

    在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繼位是維持王室內部穩定重要根基

    在夏開啟了世襲制度以後,到了周朝設立以嫡長子為繼承人,才有了王室穩定的基礎。何為嫡長子繼承製,說白了就是正妻原配所生的長子。在古代等級森嚴制度下,也是一夫一妻制,而其他皆為妾,正妻所生的兒子皆為嫡子,而妾所生皆為庶子,哪怕妾所生的兒子比妻所生的兒子早,你依然是庶子,只不過以庶長子和嫡長子區分,這便是嫡出與庶出的由來

    在以嫡長子為繼承製下,所有諸侯包挺卿大夫、士大夫,貴族都以嫡長子繼承其爵,宗法制度又分大宗小宗,對天子而言,諸侯是他們的小宗。對諸侯而言,天子是諸侯的大宗,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是所有卿大夫、士大夫、貴族的大宗,他們是小宗,以至類推,這便周朝等級森嚴制度!

    然而各諸侯為什麼會承認周平王為合法正統地位呢?

    因為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嫡長子兼太子,太子是古代帝王的儲君,一般都是嫡長子為太子,除非嫡長子無子或被廢,嫡長子早亡有後的話會立其長子為儲君!

    周平王最初憑著母親是周幽王的王后被立為太子,這就是子以母貴,而西漢景帝時期的皇后無子被廢,立長子劉榮為太子,而此時他的母親慄姬並非皇后,這就是母以子貴,本來能憑著劉榮成為太子自己也會立為皇后的慄姬卻不識好歹,導致太子劉榮被廢,自己也被打入冷宮!

    而周平王本來繼承周幽王的王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其父周幽王有個寵妃就是褒姒,褒姒為周幽王生得一子,更深受寵幸。

    被褒姒美色衝暈頭腦的周幽王聽了褒姒之言便有廢太子宜臼(周平王)立褒姒之子伯服之意,最終果然周幽王廢了太子宜臼和王后(宜臼母親),貶為庶人。立褒姒為王后,兒子伯服為太子。

    怕被褒姒陷害逃往申國,申侯聯合犬戎攻殺幽王

    申國是宜臼外公的封國,外公申侯聽聞此事後也很惱怒,一邊周幽王又命其交出廢太子宜臼,申侯沒有聽從,反而和繒、許小國聯合犬戎攻打幽王,鎬京被破,幽王被殺,伯服也被殺,幽王也成為了周朝開國以來第一個被殺的天下共主,而這些以下犯上的申侯等諸侯立宜臼為周王,史稱周平王,由於鎬京被毀已無法重建,所以東遷洛邑作為新都城,史稱東周,這也是周王室開始走向衰落的開始!

    史書記載曰: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

    起初周平王並沒有得到諸侯承認其合法性

    幽王被殺後,申侯擁立周平王為王,可是,在另一邊以虢國為首的周室諸侯國認為周平王不具有合法性,因為他已經被幽王貶為庶人,如今他卻帶領申侯和犬戎以下犯上奪得了王位,這種大逆不道,弒君父的,不承認其正統地位,所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周餘臣為王,史稱“周攜王”,這便是東周初年“兩王並立”的局面!

    在這種局面下,最終由周平王勝出

    在相持了十多年兩王並立的局面,在十多年裡互相指責對方不具備其合法性時。

    周攜王在晉國晉文侯的攻擊,最終以周平王勝出,周攜王被殺而終結,天下只有一共主,就是周平王,周平王也順其自然成了據有正統地位。

    諸侯認同周平王其正統地位,都是各自心懷鬼胎

    東周初年,由於平王是靠外公申侯扶持上位的,另一邊也有一個周天子,諸侯都不知道向誰朝拜和進貢。

    史書記載曰:

    犬戎西集殺幽王,邦土何由不便亡。宜臼東來年更遠,川流難絕信源長。”

    最後雖然說天下也成了周平王的天下,也認了平王的合法性,由於他的王位就是一個黑點,所以諸侯也漸漸遠離他,到最後形成了諸侯爭霸,天下共主成擺設,而這個罪魁禍首就是周平王他自己埋下的,曾經那個高高在上,有著絕對地位的就此被拉下神壇!

    總結:周王室的衰落從平王開始,自從自己被諸侯扶持上位,雖說貴為天下共主的他,但已經只是個名頭而已,實際上要看諸侯的臉色!

  • 5 # 香茗史館

    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到“平王東遷”建立東周,這期間其實隱藏著一段很少為人所熟知的歷史,而隨著《竹書紀年》與《清華簡》的相繼問世,才為我們揭開了那段歷史的神秘面紗。原來,根本沒有所謂的“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不過是一場王族內亂罷了。

    西周滅亡不過是王族內亂,少有人知的“二王並立”歷史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亡國,這種觀念可以說早已深入人心,若不是《竹書紀年》與《清華簡》的相繼問世,恐怕這場王室內亂的故事仍然會被淹沒在歷史長河當中。

    △“烽火戲諸侯”或許並不存在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劉國忠教授稱,根據《竹書紀年》與《清華簡》的記載,史學界就此可以斷定“烽火戲諸侯”並非西周滅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斷定這個故事根本就是編造。接下來,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

    周宣王去世之後,年僅十三歲的宮涅繼位,是為周幽王。此時的西周早已動盪不安、國力日衰,而繼位後的周幽王又重用佞臣虢石父,反而將勸諫的大臣褒珦關押了起來。褒族人為了營救褒珦,便將褒姒獻給了好色的周幽王。

    周幽王得到褒姒後,簡直驚為天人,果然將褒珦釋放,同時立褒姒為妃,而褒姒則為周幽王生下一子伯服。後來,在褒姒的蠱惑之下,周幽王廢除了王后和太子宜臼,冊封褒姒為後,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同時下令廢掉申侯的爵位。

    此後,為了徹底消除太子宜臼的威脅,褒姒又蠱惑周幽王處死申氏和宜臼,兩人只得逃至申國。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周幽王出兵包圍申國,要求申後之父申侯交出廢太子宜臼,申侯不從,自負不是周幽王對手的他,於是聯合繒國及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和褒姒之子伯服均被斬殺於驪山之下。犬戎攻入鎬京,大肆劫掠一番,這才俘獲褒姒而去。

    周幽王死後,申侯、繒侯、許文公等立宜臼為周天子,是為周平王;而虢公翰等則在攜地擁立周幽王之弟(另說其子)姬餘為王,是為周攜王,從而導致周王室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聯合外敵弒父的周平王,是如何奪取正統之位的?

    周平王因揹負著弒君殺父的惡名,因此雖然得到了申侯、繒侯、許文公等諸侯的支援,但卻並未被其他諸侯認同,因而各地諸侯並不朝見周平王。與之相反,周攜王應該是作為正統才對,但為何周平王最終卻又奪取了正統之位呢?

    晉國作為姬姓諸侯大國,從西周之初到西周晚期,晉國與周王室之間的關係都極為密切,周王室始終視晉國為肱股,晉國對周王室也始終忠貞不二,那麼晉國為何最終又背叛了周王室呢?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早在周宣王時,雙方的關係已經產生了裂痕。

    一方面,周宣王在位之時,因聽信讒言而殺了很多女子,大臣杜伯勸諫反被周宣王所殺,而杜伯的兒子隰叔則逃到晉國當了士師,雖然周宣王對於誤殺大臣極為懊悔,但後果卻已經無法彌補。另一方面,晉穆侯去世之後,其弟弟殤叔篡位自立,太子姬仇被迫出逃,然而周宣王和即位的周幽王都沒有幫其奪回,因而姬仇重新奪回國君之位後,與周王室的關係已經疏遠。

    此外,周攜王乃是虢國所立,虢國結果趁此做大,而晉國作為虢國的鄰國,這自然引起了晉文侯姬仇的不滿。而想要削弱虢國,自然也就不能承認他所立的周攜王。於是,公元前750年,晉文侯姬仇親自前往虢地,殺死了周攜王,

    當週攜王被殺之後,其他諸侯國,有的為了自身的利益,轉而支援周平王,例如鄭國、秦國,有的則作壁上觀,例如衛國、宋國、齊國,只有一個魯國曾經和鄭國大戰了一場。不過,周平王雖然是最終的勝利者,但由於其有殺父弒君的惡名,因而已經失去了實權。

    同時,或許正是由於周平王繼位不正,為了挽回聲譽,這才貶低抹黑周幽王,從而有了“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久而久之得以廣為流傳,最終被司馬遷收錄進《史記》之中。

  • 6 # 哈士不是奇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無道,引得當時的百姓怨聲載道。然而,礙於西周一直以來的宗法制,平民和貴族之間的鴻溝無法逾越,因此哪怕當時的平民對周幽王再不滿,也無法推翻周幽王的統治。

    真正推翻周幽王統治的導火索,是因為立儲之爭。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雖然這只是個故事,但是西周的滅亡也確實和褒姒有關。

    嫡長子繼承製的重要性

    周幽王因為寵愛褒姒,將自己的嫡長子給廢了,立了褒姒的孩子,也就是庶子為太子。這在西周,是一件大事。嫡長子繼承製,可謂是西周的立國之本。

    在西周之後的春秋戰國時期,接連出現弒君,篡位的事情,就是因為那些國君沒有很好地貫徹嫡長子繼承製。而論起這些事情的根源性事件,就在周幽王身上。

    於是乎,周幽王的皇后申後就不爽了。因為太子之位,本來就是自己兒子的,如今被一個庶子奪走,她怎麼能甘心?

    她一個人不甘心也就罷了,掀不起什麼波瀾,可是她的父親申侯可是一方諸侯。於是,這位諸侯便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將周幽王殺死在驪山之下。西周也由此滅亡。

    而申侯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地殺死周幽王,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周幽王昏庸,其治理下的王室之地早已腐朽不堪。奸臣當道,百姓苦頓更別提軍隊的戰鬥力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褒姒自身的力量不夠。按理來說,雖然周幽王廢了原太子,會引起原太子一方勢力的不滿,但是也在無形之中討好了另一方勢力,也就是現太子一方的勢力。

    問題就出在這裡,褒姒的母國褒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當年因為打不過周王室,這才獻出褒姒救命。而申後的母國申侯則是當時的二等爵位國,從其後面能夠聯合犬戎攻破鋯京來看,實力應該也不差。

    而嫡長子即位乃是天經地義,是符合周禮的。再加上嫡長子一方勢力龐大,現太子庶子一方勢力孱弱,這才造成了西周的滅亡。

    周幽王身死,一個簡單的嘗試,卻引起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動盪

    申侯連同犬戎殺死周幽王,有想過後果嗎?想必是沒有的,當時的他只是想自己的外孫坐上週天子之位,至於之後發生的禮樂崩壞,應該是他始料未及的。

    總而言之,周幽王身死以後,各地的諸侯們就逐漸意識到,如今的周王室已經不是曾經的周王室了,他們已經不具備號令天下的權威。

    不過,此時畢竟距離西周滅亡才一會,宗法制的觀念依舊深入人心。因此,哪怕周天子已經不行了,眾多諸侯也不敢公然自立。不過,這並不妨礙諸侯們想要一個傀儡。

    於是,便出現了兩個周天子,一個就是申侯所支援的天子周平王,另一個則是以虢國為首的姬姓諸侯國立的周幽王之弟周攜王。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終究還是因為周平王的外公申侯弒君了,哪怕他是嫡長子,也擔當不起這樣的罪名,於是便有了周平王得位不正的說法。

    不過就連周幽王都身死了,這種所謂的得位不正也就是一個笑話。事實也的確如此,最終,姬姓諸侯國所扶持的周攜王內部因為利益分配不均產生了矛盾,引起了晉文侯姬仇的不滿。最後,晉文侯姬仇殺死了周攜王,投靠了周平王,這場兩王並立的鬧劇才落下了帷幕。

    結束語

    申侯殺死周幽王的事情,雖然在當時是維護了他自己的利益,但是卻為後面的禮樂崩壞埋下了伏筆,只能說弊大於利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柏樹葉拌人糞肥料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