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以《史記.屈原列傳》為參考,來回答。原因如下:

    屈原對楚國執政者和楚國前途的絕望;同時作為一個深愛楚國的大詩人政治家,他不會朝秦暮楚,只有為自己的祖國以死殉葬。

    屈原是楚國王族,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兒子,受封於屈,因以屈為氏,名平。屈原在楚身居要職,為楚懷王左徒,左徒相當於上大夫而次於令尹。在國王左右參預政事,起草詔令。太史公評價屈原:博聞疆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你如果沒看明白,我來告訴你:屈原文化素養好,政治水平高,文學才能和外交才能傑出,懂了嗎?屈原憑藉這些傑出的才能,積極參與楚國內政、外交,開始深受楚王信任。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楚國上官大夫同屈原官階相同,嫉妒屈原的才能。這上官玩陰招絕對是高手,唐朝李林甫可能就是跟他學的,看官莫急,聽我慢慢道來。上官把準了懷王猜忌能臣、用人不專的至命弱點,編造讒言:大王讓屈原制定國家重要的法令,不宜在國王批准前張揚,現在屈原弄得地球人都知道,這已讓令懷王大怒不己,上官又進一步誣陷說:每一令出,屈原必誇耀自己的功勞,認為“非我莫能為也",這一下懷王氣得要發瘋了,要知道懷王當過諸侯的領頭大哥,當時書面語叫“縱長",自以為牛得不能再牛啦!怎能容忍部下屈原矜能伐功呢?於是懷王疏遠了屈原。

    屈原被罷黜,對楚國來講後果很嚴重。楚懷王在後宮被鄭袖蠱惑,在外被秦相張儀其欺詐,在朝廷上被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矇蔽,在政治、外交、軍事上昏招連連,失敗慘痛,概括如下:懷王因小失大,貪圖秦相張儀假意相送的秦國六百里商於之地,解散了楚齊鐵盟,使秦國攻楚之時,齊不再施以援手,而張儀陰謀得逞後,詐說送楚的是張儀自己的六里封地,懷王受盡張儀的欺騙愚弄;楚國丹淅大敗,喪師八萬,大將屈匄被俘,丟失漢中地;楚國藍田大戰,遭到魏國襲擊而敗退;楚國放走楚國大仇張儀;諸侯共同攻楚,楚將唐眛戰死;懷王受騙入秦,客死他鄉。屈原不在其位,仍謀其政,一有機會就苦勸懷王,但懷王致死未聽。

    再後來,懷王子楚頃襄王即位,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又在新楚王面前狂進讒言,屈原終於被放逐。

    屈原的偉大在於他雖然姓屈但絕不向惡勢力、昏君屈服。他寫下了千古名篇《離騷》,在詩中展現了他在忠與奸、公與私、方正與邪惡鬥爭中鮮明的立場,他敢於抨擊昏君,敢於抨擊楚國黑暗政治,他是個威武的鬥士。要問《離騷》有多牛,只要說兩事就行了!屈原憑《離騷》成了公認的浪漫主義的一代詞宗,李白、蘇軾這些牛人都恭恭敬敬尊他為祖師爺!“騷客"成了詩人的代名詞!寂寞身後事,這句詩用在屈原身上純屬胡扯!但屈原作為傑出的政治家,沒能像辛棄疾說的“了卻君王天下事",內心極度痛苦,他因為“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被放逐,他懷瑾握瑜因不願向黑暗勢力低下高貴的頭顱,眼看看楚國暮氣沉沉,領土一天比一天縮小,亡國只在眼前,屈原如一個大孝子看著老父日漸年邁,病情日重一日,但自己又無力挽救,內心的痛苦非常人所能想象,最後作了《懷沙》之賦,抱著石頭自投汨羅江為自己的祖國提早殉葬。屈原絕不可能“君不正,臣投外國"的,因為他是屈原!

    屈原死了,他永遠活在楚華人民,甚至全華人民心中!臧克家有詩句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信夫斯言!

    望斧正!

  • 2 # 東都有湘

    很簡單,因為屈原經歷蟲洞穿越效應,知道未來中國會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紀念日設立。常言說得好“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屈原先就安排好了彩排,到了正式投江那晚,隨著一聲巨響,屈原他爹拍拍身上滾落大石留下來的泥土,欣慰的看著自己的崽屈原,順著汨羅江駕著小船離開了楚國而去……。(待續)

  • 3 # riverliu150313009

    汨羅江畔端午習俗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2009928日至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會議審議並批准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76個專案,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22個專案。其中以汨羅江畔端午習俗為主要內容之一的中國端午節名列其中。

    ◎湖南嶽陽汨羅江,素有“龍舟故鄉”之稱,是龍舟文化的發源地。

    ◎兩千多年前的汨羅江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驚天一躍,造就了延綿至今的一個 中華儀式——賽龍舟,如今,這種賽龍舟儀式已衍變成了汨羅國際龍舟節。屆時,江面上,百舸爭流,鼓鑼喧天,喊聲陣陣;江畔則人頭攢動,萬眾歡騰,群情激昂。

    ◎汨羅國際龍舟節,從2003年舉辦首屆汨羅國際龍舟節,至今已經舉辦九屆。

    ◎2013年,汨粽橫空出世,在第九屆汨羅國際龍舟節上,作為嘉賓饋贈、政府接待和龍舟賽前祭江的指定用粽。

  • 4 # 梅花121339996

    屈原(前340——前278年),戰國時期楚華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漢族,戰國未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楚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國國為有所增強。

    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為民報國的熱情。

    在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 5 # 彎弓再射鵰

    有一種觀點認為:屈原其實是被謀殺的!他的政敵在五月初五這天,派出殺手去殺屈原,屈原駕舟逃遁,殺手緊追不放,最終,屈原被殺手抓住,捆縛後塞入麻袋,沉江餵魚!這也是後來端午節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目擊者不敢說出真相,用這種方式曲折地揭露屈原死亡的真相。

  • 6 # 易玩三品

    屈原為什麼跳江?

    第一,對楚懷王極度失望,對楚傾襄王更加失望,由此認為楚國的前途一片黑暗,喪失了信心,看不到光明。

    第二,遭受到小人的讒言與誣陷,以及楚王對他的輕視—革職和處罰—流放,自感未遇明主,懷才不遇,理想和才幹在現實中無法兌現。對他的心靈打擊和折磨時時刻刻在煎熬著他的靈魂,當這種內心的折磨達到極限時,終於無法控制,唯以死明志,得到解脫。

    第三,抑鬱寡歡。由於上述原因,長期的思想壓抑,孤潔高淨的性格,使他與現實中的人無法溝通,卻無任何辦法也無處得以施放,久鬱心中,堵塞心靈。心之神,神塞自去,身形乃亡,如今所言“鬼使神差”之故。從其《懷沙》賦與漁夫對話可見一斑。他自己如此而言,此時此處的屈原唯一的出路,就只有死。

    假設:

    1)假設屈原與時俱進,隨波逐流,與懷王、傾襄王保持和諧一致。他不會去死!

    2)假設屈原與那些奸佞小人一樣,上吹牛拍馬,下排除異己,貪贓妄法。他不會去死!

    3)假設屈原流放後,放開胸心,脫下先前身份,融入民間,做樵夫漁人,他不會去死!

    如果假設任何一個成立,屈原不會投江去死。當然,就不會有今天人民津津有味樂道的屈原,也就沒有流傳千古的《楚辭》、《離騷》、《九章》、《九歌》《國殤》。

  • 7 # 從善如劉L

    都是說,屈原感覺到自己是懷才不遇,沒有受到朝廷重視,說白了,他感覺到自己太屈了,太委屈了,也太憋屈了,時間一長,精神壓力就大了,就抑鬱成疾,就有了自殺的念頭,最後就選擇了人們都在快快樂樂過端午節的時候投江自殺。

    實際上也就是這樣的,屈原是個詩人,也是個偉大的詩人,屈原是個政治家,但是他不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感覺他的意見不被朝廷重視後,就心灰意冷,鬱郁鬱寡歡,這也就說明了屈原不是個心胸寬廣,不是個大度豁達之人,不能屈,只能伸,只能上,不能下,因此也就在歷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幕。

    但是不管怎麼說,屈原做為一個詩人,做為一個愛國的詩人,還是給後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這麼多年來人們還沒忘記他,還在繼念他,也就把端午節拿來做為專門的紀念他的節日了!

  • 8 # 王雲川

    屈原跳江--國破山河碎,壯志猶未酬!主要有如下三點原因:

    其次,在外交上,他堅決主張聯合齊國,抵抗秦國。但楚頃襄王在自己父王(楚懷王)被秦國騙去訂立盟約,結果上了大當,被秦扣留,不得回國,最後竟病死在秦國,不思報殺父(間接)之仇。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再次任用害死自己父王元兇的奸臣令尹子蘭,和秦國媾和。屈原也遭到了令尹子蘭等人的傾陷排擠,被流放到大江以南十多年;

    再者,在屈原六十二歲那年,秦國派遣大將白起攻破了郢都,楚國已經面臨著亡國的危險,屈原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悲痛,正如他自己所說:“舊愁未去,又接上了新愁。想到郢都的收復遙遙無期,就像江水與夏水沒有盡頭。”他感到悲慘萬端,有苦難言。他懷著對故國的滿腔赤誠,寫下了如此動人的詩句: 啊,我在向四方遠望, 要幾時才能再回故鄉? 飛鳥一定要歸巢, 狐死,頭向著山岡。 我無罪而遭流竄, 日日夜夜心中不忘。就在這年,屈原終於以身殉國,投進汨羅江中而死。

  • 9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屈原之所以投江,主要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性格。

    屈屈雖然出身貴族,但卻有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一方面他嫉惡如仇,憂國憂民。另一方面,崢崢傲骨,視死如歸。他在骨子裡認定是楚國的人,生是楚華人,死是楚國鬼,因此,眼看楚頃襄王是個昏庸無能的主子,眼看秦國虎視眈眈,他更是憂心仲仲,恨不能親自掛帥出征,蕩盡心中綿綿心痛。但他只是個文弱的書生,因此,他儘自己所能,以勸諫的方式,勸襄王遠離酒色,棄奸臣重賢才,勵精圖治,重整楚國雄風。

    同時,提醒襄王不要被秦國的糖衣炮彈所迷惑,秦國才是楚國最大的敵人,並提出了聯齊抗秦,保家為國的戰略思想。然而,儘管屈原多次勸諫,襄王卻不為所動。最後一怒之下,竟然讓屈原光榮地下崗了——流放。

    兩年後,屈原得知秦軍大舉進攻楚國,都城鄢郢已是笈笈可危。屈原自然知道楚國離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嫉惡如仇、可殺不可辱的他當然無法接受國破家亡的事實,為此,屈原憤怒而絕望之下,選擇了投江,以身殉國,以死納諫。

  • 10 # 源來你知道

    1.首先,他是楚國的貴族。先秦採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就親疏有別地分封到不同地方當諸侯,諸侯又按照同樣的方式把國家分給不同的大夫。楚國和其它諸侯國有點不同,國君和周天子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所以在其它諸侯只能稱“公”、“侯”時,楚國國君就能自稱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稱號。楚國的君臣同樣有這種關係,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對楚王和楚國,不僅有一份大臣對國家的忠誠,也有一份難以割斷的血脈親情。

    雖然是楚國的大臣,但屈原也是楚國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所以其它人可以離開,他卻在感情上無法拋棄楚國,當祖國亡於秦人之手,他選擇了以身相殉。2.第二個原因,是楚華人對於個人生死和榮譽之間的獨特觀念。這種看法是有道理的,楚華人把榮譽看得比生死更為重要,自尊心很強,所以也才會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信念。楚國的滅亡雖然不是屈原的責任,但屈原斷不會以楚國貴族的身份做秦國的的降臣。

    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箇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捨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半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3.第三個原因,是屈原自己對於“美”的喜愛。《離騷》中,他用滿目鮮花和香草來比喻美好的事物。他形容自己的外表是“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意思是“披上了江蘺和繫結起的白芷,又編織起秋蘭佩戴在身”。又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就是說“裁剪荷葉製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製成下裳。沒有人瞭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心情感確實芬芳。讓我的切雲冠高高聳起,讓我的佩飾長長垂地。內在芳香與外表光澤糅合,只有我光明的質量沒有譭棄。” 品德的光輝和外表的鮮美一一相扣,不單是拿鮮花香草比喻品格,而且那些充滿意象的生命力也確實滲透到了人格中,讓後者更形象更直接的被把握到。

    眼前浩瀚縹緲的江河讓他感到孤獨和絕望,雖然世界混濁,沒人理解,但還有死亡可以安慰自己。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就此他下定了一死的決心。 楚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割讓上庸、漢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鄧、西陵;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了。這一年大概是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屈原當時62歲左右。屈原死後,人們為了懷念他敬重他,端午節的習俗也就慢慢的流傳到現在。

  • 11 # 曙汛飛滴

    屈原沉江,主要源於自身無法解決的矛盾:定位太高,追求忠君愛國、獨立不遷、上下求索、好修為常四項全能,沒有退路,難以實現。第二,屈原性格上的原因,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12 # 人生如翠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最偉大、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稱他的作品為“楚辭”。代表作是《離騷》,這是屈原作品中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共三百七十三句,兩千七百七十七個字,詩中敘述了詩人為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遭受的打擊和迫害,深刻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對人民和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長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殘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見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汙。屈原道:“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意思是:我寧肯跳進江水中去,葬身在魚肚裡,哪能使自己潔白的品質蒙受世俗的灰塵?) 公元二七八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端午節那天,人們仍要在江河裡划龍舟,把粽子繫上五彩絲線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 13 # 新鄉海鼎-戴鵬飛

    《離騷》中屈大夫已經說了~餘故知謇謇以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指九天以為證兮,夫為靈脩之故也!得罪人多,與庸人說不清道理!

    耿直清高,憤世嫉俗,是非分明~就像蘇軾說的一樣,人生一世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就像詩仙李白說的一樣,忽魂畿以魄動,恍驚起而長覺,唯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啥也別說了!喝!幹!然後他老人家就跳下去了……

  • 14 # 川渝線上

    從前一年兩節,過年和中秋。屈原為了讓老百姓多過一個節日,就定於5月5投江,讓老百姓感動來悼念,年年悼念就成就了一個端午節。屈原是真投還是沒投誰也不知道,幾千年前的事了。反正屈原不投江,大家都沒端午節過。

  • 15 # 詩書君

    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屈原是個只會吟詩作賦、漫長牢騷的憤青。這樣的印象主要歸功於離騷,因為離騷大家太熟悉了。

    屈原最開始並不是一個憤青,反而是一個可以從橫捭闔的政治家。他在出國的官位是左徒,異常的尊貴。他雖然與王室有親戚,但是他能如此尊貴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他的能力。他學識淵博,博聞強記,能夠很好的理解國家興衰的道理,又善於辭令,是一個外交人才。

    楚王將制定國家法令的任務都交付給屈原,表示對屈原足夠的賞識與信任。屈原如此受到信任,引起了他人的嫉妒,有一個叫做上官靳尚的大夫就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上下都知道屈原在制定楚國的律令,屈原自恃功勞,每每誇口,除了我誰也做不去這樣的法令。

    這句話當然讓很楚王很生氣,他生氣的是屈原這樣說顯然已經不把他放在眼裡,而且隱隱感覺到自己的位置受到威脅。於是楚王疏遠了屈原,政治上鬱郁不得志,走上了憤青的道路。

    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是齊楚聯姻,秦國害怕出國出兵,就用張儀的計謀賄賂楚王並與楚國訂約,楚國就沒有出兵。等到秦國攻打齊國之後,秦國卻被拒不承認當初的約定,楚國出兵。楚國當時還是強國,秦國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抗楚國,只好議和。楚國要求交出張儀,張儀到楚國之後,賄賂楚王的愛妃得以退身。這時候屈原聽聞釋放了張儀,再一次覲見楚王,告訴他不要放張儀,這時候張儀已經追不回來了。

    秦國想謀圖楚國,無奈楚國很強大,只好以聯姻的名義讓楚王去秦國。結果楚王客死秦國。

    懷王死後,他的兒子繼位。屈原對新的楚王頃襄王有所不滿,便被流放了。流放的時候,屈原仍然寫文章希望得到重用,結果一次比一次流放的地方遠。

    他認為自己是臣子,不能對國家盡忠,就是沒能盡到一個臣子的責任。而且楚懷王的所作所為讓天下人恥笑。在古代,君辱臣死,楚懷王不僅受到了侮辱,而且客死異鄉,這份恥辱無法洗掉,恐怕只有死才能解脫。

    於是屈原抱石投江而死。

  • 16 # 夜小紫

    屈原的投江,很多朋友會從政治方面給予解讀,諸如懷王聽信讒言,屈原被放逐,抑鬱而自殺。

    但是我對於這樣的答案,總是不夠滿意的。因為這裡只能解釋屈原“自殺”的原因,而不能解釋屈原為何“投水自殺”。

    有一種比較有趣的說法,從楚地宗教的角度給瞭解釋,個人覺得頗為有趣。

    這裡,先要聊一聊什麼叫郭店楚簡。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出竹簡,共804枚,為竹質墨跡。其中有字簡730枚,共計13000多個楚國文字,楚簡包含多種古籍,其中三種是道家學派的著作,其餘多為儒家學派的著作,所記載的文獻大多為首次發現,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其中,最有名的是郭店本的《老子》,另有一篇《太一生水》,是較為罕見的,對楚國宗教思想進行闡發的一篇文獻。

    大家讀過基本的《西方哲學史》的話,可能記得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家,米利都學派的泰勒斯,他認為萬物之源為水,水生萬物,萬物又復歸於水。郭店楚簡《太一生水》所揭示出的思想,某種程度上非常類似於泰勒斯——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覆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滄熱。滄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溼燥。溼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一缺一盈,以己為萬物經。

    簡單而言,“水”被視為萬物的母體,楚人貴水,死後是要船棺葬的。《九歌》中神靈上天下地都要乘坐龍舟,若《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都是明證。

    故而,可以揣測,從宗教思想的角度,屈原之所以是選擇沉江自殺,很有可能是因為楚人迷信水是萬物的母體,死後必然是要回歸水中的。是以也有一些說法,論屈原實際上是死後水葬,不是投江自殺的,缺乏證據罷了。

    主要參考了白奚《<太一生水>的“水與萬物之生成”兼論<太一生水>的成文年代》。

  • 17 # 古風散人

    楚懷王十六年,秦派張儀來楚,離間楚齊關係。張儀應允,如楚與齊絕交,秦願送楚六百里土地。懷王貪心而受騙,張儀回秦等楚齊交惡便毀約。懷王大怒,派軍隊兩次攻秦,結果都被打得大敗而歸,損兵折將,喪城失地。懷王只得再派屈原出使齊國,去尋求齊國的諒解。這時,秦出於外交考慮,又想與楚議和,以孤立齊國,便答應歸還剛奪得的土地。懷王氣憤不過,向秦要張儀解恨。張儀先用厚禮賄賂懷王寵姬鄭袖與寵臣靳尚,然後來楚巧言詭辯,而懷王聽信鄭袖、靳尚之言,竟放了張儀。

    屈原雖身在齊國,卻時刻焦慮著國事。他見楚又被秦如此玩弄,氣憤不已,便貿然從齊國趕回朝中,諫懷王殺了張儀。在屈原忠誠凜然的苦諫下,懷王有些後悔放了張儀,趕忙派人去追張儀,然而此時張儀已出國境。公元前304年,楚國正式與秦國聯盟,再次失信於齊國而投入秦國的懷抱,屈原聯齊的成果被輕易葬送了。

    屈原在此事中始終反對懷王親秦背齊,一再苦諫。懷王幼子子蘭與靳尚諸人親秦,對屈原的行為相當反感,便不斷在懷王面前詆譭屈原,甚至威脅說:“秦最恨親齊的屈原,現在秦楚已經結盟,可屈原還在攻擊秦國,萬一秦國怪罪下來,那楚國就要大禍臨頭了。所以應該將屈原論罪,以示守信於秦國。”昏庸的懷王聽信讒言,將屈原治罪,流放到漢北。屈原無辜被黜,憂憤而作《離騷》,以敘愛國忠君之情懷。

    在屈原被流放期間,秦多次背約,發兵伐楚,使楚遭到很大損失。懷王感到秦的兇狠,又想與齊重修舊好,便下令召回被放逐的屈原。這樣,懷王三十年,流放了五年的屈原又重新回到郢都,也就在這一年,秦軍攻陷楚國八座城池。秦昭王在軍事上佔據絕對優勢之後,派人送書信給懷王,約楚懷王會談結盟之事,懷王欲往。屈原知道後,又冒死上諫:“秦乃虎狼之國,不可相信,大王絕不能去秦。”靳尚則主張與秦修好,切不可得罪秦國,否則秦國必定增兵伐楚,後果不堪設想。懷王便去問少子子蘭。子蘭娶秦女為妻,為婚姻所恃,力勸懷王赴會,認為靳尚所言極是,不可不聽。懷王聽了子蘭的話後,便不理屈原的勸諫,決定出發赴會。哪料,懷王這一走果然中秦的圈套,遭秦軍伏擊而被囚禁。秦強行要求割地換人,懷王大怒,執意不從,最後竟死於秦國。

    懷王死,長子頃襄王立,以弟弟子蘭為令尹,並召回屈原,官拜三閭大夫。此時,楚人把懷王入秦而死歸咎於靳尚、子蘭,這也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對屈原的嫉恨。沒有多久,頃襄王在子蘭、鄭袖、靳尚眾人的讒毀下,將屈原流放江南。

    公元前296年,屈原從郢都出發,沿長江北岸向東南行,在荒僻山野與簡陋村鎮中漂泊了十幾年。到公元前278年,六十二歲的屈原走到江濱,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回想自己這一生忠君愛國卻落得如此下場,痛不欲生,披髮沉吟了《懷沙賦》之後,便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

  • 18 # 文史不假

    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屈原,三番五次的勸告楚懷王,要聯合齊國一同對抗秦國。可是,楚懷王寵信靳尚和公子蘭這夥人,壓根不重視屈原。不僅如此,他還稀裡糊塗的受邀去了秦國境內,被秦國扣押在了咸陽,一直到公元前296年,憋屈的死在了秦國。

    老爹掛了,兒子橫立為國君,就是歷史上的楚頃襄王。這貨,更二,他居然繼續重用靳尚和公子蘭這批一味向秦國妥協投降的人。屈原本以為自己能得到一些重用,結果,還是沒戲。

    他還是不甘心,勸完老子勸兒子,希望楚頃襄王能遠離小人,重振軍隊,抗擊強秦,替先王報仇雪恨。靳尚和公子蘭就擔心楚頃襄王反抗秦國,一直把屈原看作是眼中釘,肉中刺。他們勾搭起來,一同構陷屈原,楚頃襄王就把屈原給革職罷官了,放逐到湘南的洞庭湖一帶。

    屈原簡直要氣瘋了,這種昏君還值得繼續輔佐嗎?他不吃不喝,滿心的憂憤無處去說。他在汨羅江邊,披頭散髮,骨瘦如柴,心憂國事卻無處著力。

    江邊的漁夫都勸他:“楚華人都知道你是忠臣!你為國家已經盡力了。”

    屈原回答:“我傷心的不是自己個人的遭遇,楚國現在這個境況,我心裡刀割一般。我如何能眼看著國家危險而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國,即便是死一百次我也願意。”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在一日日的期盼中,十幾年都過去了,屈原還沒有得到楚王重新啟用他的訊息。屈原甚至想立刻回到郢都,再去勸說楚王,事實上已不太可能了。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率軍攻打楚國並且攻破了都城郢都。這時的屈原,已經是62歲的花甲老人了。他不願意眼看楚國被毀,江山淪喪,並且視與楚國共存亡,在五月初五那天,懷抱一塊大青石,屈原跳到了汨羅江中以身殉國。

    漁民們划著小舟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子,他早已隨著楚國一起去了。他們划著舟,在江面上祭祀屈原,把竹筒裡的米飯撒在江裡。後來,為了祭奠屈原,將他在五月初五投江的日子,稱為“端午節”或者“端陽節”。

    回答完畢!

  • 19 # 硯逸善齋

    那個時候沒有自媒體,一肚子的知識無處表達,無法宣洩!最後只能含恨投江想涼快一下,結果地府的閻王缺一位有才能的文書所以就把他請走了……

    地府也想學雷鋒所以雷鋒走了……

    最後地府差航空公司把王均瑤帶走了……

    地府也缺手機又把喬布斯帶走了……

    估計地府還缺一個修漏油車的……

    不知道爬引擎蓋的缺不缺……

    呵呵

    分享快樂,分享Sunny!

  • 20 # 物語情歸

    1.屈原出生公元前340年,自幼愛書成癮,雖出身貴族,但自幼生活在民眾之中,十分同情貧窮的百姓,小小年紀做了許多好事,博得人們的讚許。

    2.公元前321年,屈原組織青年奮力抗擊來犯的秦軍,機智果敢地給敵人沉重打擊,展現非凡才華。

    3.公元前317年,變法改革。

    4.公元前314年,屈原因小人饞言,被罷官,任三閭大夫之職,

    5.公元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漢北地區。

    6.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漢北。

    7.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流放到南方,在這之間寫下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有《離騷》等。

    8.楚王對秦國的不斷妥協退讓,楚割讓士地,攻下郢都,楚王逃難,在這種背景下,非常苦悶和極度絕望的心情下,屈原眼看秦軍攻破京都,心如刀割,始終不願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寫下絕筆作之後,抱石投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一曲壯麗愛國主義篇章。

    後人們因為屈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作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一端午節。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末真有像明粉說的那麼強,吊打外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