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恩哥聊健康
-
2 # 淨壇招財貓
上網查資料確實可以,但需要分辨資訊是不是正確,非醫學專業出身的人因為完全不懂所以非常容易被不準確甚至錯誤的資訊搞糊塗,所以出於禮貌和尊重還是請優先聽取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當然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適當提出一些想法向醫生求證。比如我在骨科工作但在內分泌方面是非專業人士,如果內分泌科醫生有時間我也願意說說我現在對糖尿病的新認識和問問我能查閱到的相關資料是不是有參考價值,自我學習的同時防止跑偏
-
3 # 放的飛的陽光
打斷你的敘述說明你說的不對。反感你上網查資料,是因為你沒查出真知灼見,反而被網路謠言和點選率最高的冷笑話騙了,然後用謠言和笑話作為依據來和醫生探討疾病。如果你恰好查到了真實有效的醫療資訊,醫生不會打斷你,也不會反感,只會好奇的看你一眼,然後問一句,“你也是搞醫的?”。
-
4 # 楊進剛
確實也有一些人在看病時,曾說自己在網上查看了一些知識,也談了一些觀點。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兒,我自己就經常上網查東西,但去的是比較專業的網站,因為作者都是圈內的醫生,有醫院、有資料支援,但對一般人而言,閱讀起來比較困難,太專業。我很少去面向公眾的網站,因為良莠不齊。
我不反對看病前上網查詢,因為這也是人之常情。找我看病的人總體上時比較謙虛,並不會質疑我,很多時只是提一下網上的知識。
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而且看病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有很多種考慮。同樣的疾病,可能有不同的表現。同樣的表現,也可能是不同的疾病。
即便是同一種病,也還有不同處理策略,除非是生死攸關的情況,很難說哪種策略更好,因此就需要權衡利弊,和看病的人以及家屬一起商量。
如果網上查了知識,還來看病,至少是說明,他並不是特別確定網上的話,所以來看的。
一個人不舒服,即使到醫院來,也很難都能不誤診,更何況上網自己查呢?
現在人工智慧比較火,這比之前上網自己查要靠譜一些。之前有報告說“谷歌醫生”能使正確診斷的比例達到58%。
因為,網路和計算機的學習能力要遠遠好於人,這到可以取長補短。而且,網上的資料比較多,機器人可以做到“不犯錯”。
這倒是一個好訊息,對醫生也是一個挑戰。
-
5 # 木族1
因為一個正規醫院的在職醫生真的很忙。少有時間在網上解答病情。
不僅限於醫療行業。網上查到的的資料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某些人發的廣告貼,軟文貼。甚至很多是顛倒黑白的。
而這些資料,恰恰會造成病人先入為主的認知。
所以,不僅是醫療行業。大多數行業的技術人員都反感就網上的資訊做探討。
-
6 # 評論驚喜多
遭遇過真事,家裡寶寶兩歲的時候手上起了一些紅色小痘痘,我因為上班,叫孩子媽媽和爺爺一起去我地比較有名的老牌醫院兒科檢查一下!掛的專家號,兒科主任看的!孩子媽媽打電話哭著給我說:醫生說是手足口,要隔離治療,你趕緊拿東西過來!我感覺不對,因為手足口是傳染的,首先得有傳播途徑啊,孩子兩歲又沒上幼兒園,全家也都比較注意衛生!趕緊上網查!手足口的發病徵兆!怎麼查怎麼不對勁,到醫院我直接問那兒科主任醫師,手足口不應該是什麼什麼症狀,我網上查了之類的話,剛開始很客氣的說,誰知道那醫生直接怒了:我說是就是,你要是自己網上查你去網上看病去唄,找我幹什麼?然後說什麼手上有紅點就是手足口病症,必須隔離觀察,要是隔離檢查不是豈不是更好!給我氣的呀!換另一家同等級醫院,醫生一看,一檢查全身,說是被蟲子(家裡小蜘蛛之類)咬的!摸了點藥就好了!對不起,不是我們要自己查,是因為垃圾醫生太可怕!
-
7 # 消化內科葉醫生
看情況,如果比較不是很忙的時候我一般都會比較耐心的聽完患者自己的陳述以及他在網上的查詢結果(當然如果他講的很長很久超過5分鐘的話並且講的天花亂墜我會比較客氣的打斷他)。如果他查的完全是錯的結論或者診斷我會用比較通俗的語言解釋給他聽一下,糾正他錯誤的觀點,如果他查的沒錯那就跟他一起制定治療方案,畢竟醫患共同的敵人是疾病!而且人家辛苦查了網路特別是跳進一個陌生領域看專業的醫學知識也不容易出於尊重還是要稍微傾聽一下(換位思考如果我們自己去上網查詢其他完全陌生的領域相關專業知識也是很不容易很辛苦的),我是有點不喜歡有些醫生一下子還沒等到患者講一句就大發雷霆呵斥直接否定人家(可能跟小時候沒當醫生時的就醫經歷有關,不是很喜歡很嚴肅的醫生)!
當然如果你去大型三甲醫院專科專家那裡看病,人家專科專家都是都是經驗非常豐富,看過幾萬個這種相關疾病了,基本給你的建議和醫囑都是是正確的,你所做的就是相信人家的判斷,不要隨便去挑戰人家的權威,特別不要拿某“無 恥”度的搜尋結果去反問人家!
最後再說一下查詢醫學方面的內容還是要去專業的網站,不要去某度查詢,理由很簡單,真正的專家是不會去百度回答問題的,沒那個精力更沒那個時間,有時間上網也是去比較專業的醫學網站寫文章,而且幾乎所有的醫生都很討厭某度(因為某度跟莆田系勾結把整個醫療圈給弄的雞飛狗跳)!
最最後,去某度查詢醫學問題查詢結果往往如下圖所示,所以最好還是不要亂查,最好的方法是結交一個醫生朋友,諮詢一下醫生朋友,如果沒有醫生朋友怎麼辦,那就多問幾個朋友,朋友的朋友也總有當醫生的,如果都沒有也不要去某度查詢,現在有很多付費的網上醫生診所軟體,如春雨醫生,愛問醫生等,去上面問一般都是有註冊的正式醫生在上面有償回答問題,答案肯定比某度更靠譜的!
-
8 # 哈哈哈哈哈哈哈4哈你
網上的知識只是片面的,是有很多隱性前提的,比如說,我是一名醫生,在網上我也可以查到土木工程專業的知識,難道我就可以去指揮別人怎麼造房子嗎,如果那麼簡單,為什麼還要讀那麼多年大學呢,更何況醫學專業的難度是公認最難的,當然一些小問題參考百度的意見也是還是可以的
-
9 # 小土孩7
如果什麼都能聽百度的,那以後看病都找度娘好了,一個大夫門診量那麼大,後面還有排著隊看病的人,怎麼可能聽你聊半個小時百度上的資料。而且很多人都自認為百度說的跟自己很像,如果每個大夫不但要給你治病。還要給你更正百度上的錯誤觀點,那工程真是浩大,一天也看不了幾個病人。
-
10 # 住院醫師阿庫
看到這麼多大醫院的前輩回答,我這個小輩也來湊湊熱鬧。我覺得我們並不反感患者及家屬查資料。正確理解查到的正確資訊有利於患者對疾病的瞭解,也減輕了醫生解釋病情的負擔。反感的是對資訊一知半解,確當真理。甚至企圖以自己查到的的資訊,指導醫生治療。由於一般人對醫學知識的匱乏,掌握、理解的資訊往往是片面的。家屬們又固執的認為自己是對的,讓醫患關係很緊張。
-
11 # 面板科醫生徐宏俊
這種情況真的還不能一概而論,雖然我們在門診上經常碰到別人說,我在網上查了是什麼什麼病,這個病給我嚇得夠嗆,或者是有的病人說我在藥店問了藥店的醫生,醫生告訴我用了這些藥,效果不太好,所以我來醫院來看一看。
由於我們面板科的皮疹比較直觀,所以在網路輸搜尋的時候相對容易。一般來說可能網站會給你提供一些關於一些病的資料,但是由於資訊的不對等,所以往往搜尋引擎給出的治療建議可能把患者嚇的夠嗆,比如把面部常見的一些紅斑當成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把外陰部的紅斑當成是梅毒或者艾滋病等等,你說能不嚇的夠嗆嗎?
其實我們面板科醫生更多的是起到一個滅火的作用,就是把病人的擔憂給消除,告訴他不是這麼嚴重的面板病,而是非常簡單的比如說皮炎、溼疹、蕁麻疹等等等等。有時候,問著問著患者又會重複:真的不是那個病嗎?我們只能無奈的笑一笑,對,的確不是那個病,是這個簡單的面板病,網路那些知識不靠譜,不要把自己嚇壞了,我們還得經常去安慰患者。
還有的患者,得了面板病以後,不來正規醫院就診,他們去藥店讓藥店的所謂藥師來幫他看病,然後給他開什麼藥膏來塗抹,我們也經常碰到這樣的。實際上,藥店的藥師他們並不是醫生,更不是面板科醫生,他們只是銷售人員,不具有診療的資質,但是他們往往也會正兒八經的胡說八道,給患者拿一些藥膏,往往是一些所謂的中藥藥膏,反正也抹不壞面板,他們認為癢了就是皮炎溼疹,腳上長了皮疹就是腳氣。往往並不是正確的,偶爾有誤打誤中,用對了藥。這時候患者來我們正規醫院來看病的時候,還會說藥店的醫生說了。我這個時候經常會打斷他們,告訴他藥店的沒有醫生,他們只是銷售人員,這個實際上也是一個起到一個滅火的作用。
我並不是特別反感患者說網路上或者藥店告訴他是什麼病,我往往會先看到他們的皮疹,告訴他們正確的病以後會告訴他們,不要輕信網路搜尋搜到一些疾病,更不要相信藥店的那些人告訴你是什麼病和推薦用什麼藥,這些都是不靠譜的。所以,正確的選擇還是來我們公立醫院面板科來進一步診療。
-
12 # 回憶115987146
說下我的事!我父親脈管炎!大母腳趾痛,後來不知怎麼想的,就去醫院說,也就是說脈管炎大母腳趾痛的受不了了,切了吧!醫院就真的切了!後來傷口根本不能癒合!,醫院根本控制不住,也不說轉院,天天在那熬著,我們不能看著一點一點爛掉啊!自己轉院!醫院非讓籤什麼免責任書才讓轉院,沒辦法簽了,最後轉北京忘了那家醫院了,醫生看了以前照片說根本沒必要切除,純屬瞎治(反正就是這麼個意思),住了半個多月傷口就明顯癒合,後來上網查了查,除非那跟腳趾貌似是變黑成什麼樣,是在不行了醫院才建議切除,其實一些病我們自己瞭解一下也好!省的盲目就醫!
-
13 # 王六金
當然很反感了,因為他們也是在網上查資料,我們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查,他們不過是根據儀器檢查結果查,當然儀器檢查的結果比較明確,但是儀器也不是萬能的,有很多誤診病例不就是儀器沒檢查出來,醫生就毫無辦法的事嗎,而且有的醫生太相信儀器了,你明明感覺不舒服上網查是得了某某病,可是儀器檢查不出來,醫生就說你沒有病,是心理問題,你說氣不氣嘛?有可能我們已經得病了,身體再提醒我們,可惜總有一些醫生…哎,那麼我們是選擇相信醫生還是選擇相信自己呢,我覺得還是相信自己吧。
-
14 # LETHEON
患者查東西,對自己的疾病有個簡單的瞭解,這個沒錯,可就怕有些患者覺得自己看了一點醫學資料就是自己這個疾病的專家了,各種吧啦吧啦的和醫生抬槓,醫療知識那麼多,想要透徹的瞭解要花好久,就算醫生今天心情好願意和你交流,你後邊的患者也不願意。
-
15 # 再快也是86阿
樓上都是一些三甲醫院的專家,我這種小醫院的小醫生就不班門弄斧了,隨便說幾句。
首先很多令人討厭的原因是很多問題讓人啼笑皆非,如果是正確的還好,但是如果是錯誤的,或者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就會讓人很反感,其實不是反感病人,而是反感這個錯誤的資料。
第二很多很多某度的回答都會比較誇張,比如一個人發熱感冒,一半也就吃點感冒藥喝點開水,但是很多言論都會說會慢慢的拖成肺炎,這種言論小孩子的父母特別多,所以會要求住院輸液等治療手段,這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個就是病人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彷彿要和醫生展開辯論賽一樣,一個人佔用了很久的時間,我這種小醫院都很忙,別說很多專家,掛號都排到一個禮拜以後了,為了照顧別人的看病時間,有時候也會打斷病人的敘述,雖然不太禮貌吧,但也是沒辦法
-
16 # 含蓄的吉他手方鍋
說一下我的經歷,我父母都是醫生,從小對常見病也有大概的瞭解。總體來說,對醫生也比較尊敬,父母的教育也讓我認知到對於自己不瞭解的領域,應該儘量傾聽專業人士的建議。然而也的確能感受到醫生,特別是老資格的醫生的部分偏執。
最近喜添麟兒,遇到黃疸不退的情況。第八天帶到醫院測得13.8,醫生開了茵梔黃口服液和雙歧桿菌,讓服用三天再複查,因為關心則亂,服用了一天才想起來查一下茵梔黃是什麼。查了發現16年茵梔黃注射液已經明令禁用於新生兒,慌了,特地去看茵梔黃口服液和注射液成分區別,誰知道都是那四種成分。雖然我尊重醫生的醫囑,但是邏輯上我認為既然成分一樣,憑什麼注射液不能用,口服液就能用?而且說明書對副作用和禁忌症都寫著不明,網上對使用此藥物也有爭議(醫生之間的爭議,網友的看法無視),試問有爭議的藥物我怎麼可以隨便給孩子用?
第十四天,正常黃疸應該褪盡得時間,去醫院檢測,升到15,問了醫生,醫生說吃茵梔黃,我說請問茵梔黃注射液禁用,擔心口服液也有副作用,醫生大罵我說培養一個醫生要10年,你知道什麼?我說這個指數吃茵梔黃就能降?結果醫生說不確定,住院吧。我對住院照藍光沒有牴觸,因為是全球公認的治療方法。照了3天降到10出院了。
這段期間,家裡所有人都聯合起來幹我一個,說要不是我停藥,吃三天肯定好了,哪裡要住院受罪?我解釋他們是聽不進去的,或許是對醫生的信任吧。但我堅持認為自己沒做錯,明明成分一樣,怎麼服用形式不同,就一個禁用,一個絕對無害如此極端?
而就在八月底,醫藥監出公告,明確列出了茵梔黃口服液的副作用和禁忌症,要求醫生在使用時考慮利弊。關於這點,我不對中成藥評論,我只想問兩個問題。一是在副作用和禁忌症都沒明確列出來的情況下,這個藥怎麼能輕易上市,並達到一種濫用的程度(說濫用是因為全國範圍內使用頻率極高)?難道之前沒有規模化的臨床驗證麼?二是我怎麼知道若干年以後口服液是否也會被禁用?難道小孩要做這種白老鼠?在這裡我有點後怕,如果我小孩在16年九月份前出生,在注射液沒被禁止之前黃疸不退,萬一醫生讓使用茵梔黃注射液豈不是完蛋。
看到好多人反駁說很多小孩用茵梔黃口服液也沒見有事啊。我的觀點是,茵梔黃的成分對於膽紅素的降低沒有針對性的藥理,而是促進小孩排洩。此外,你說的沒事或許沒表現出來,或許導致腸胃的問題而你沒往那方面想。
這兩天,我去了離家近的中醫院做複查,測得9,醫生說要想打預防針要再降低,開點藥給你,我說什麼藥?醫生說茵梔黃。
我認為醫生的權威應該建立在科班的學習經歷,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力求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而這前兩點大部分醫生都有。
-
17 # 飛說布客
因為網上有很多都是非專業人士亂說的,很容易造成互相之間的誤解,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而且醫生通常會很忙,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聽一些不必要的話。再醫生交代病情時就會把情況都告訴你,也會告訴你潛在的危險還有治療方案。也不是隻有一個病人,不能聽你再說什麼所謂的治療方案,應該如何治。如果你真的這麼自信可以透過百度來治病也就沒有必要看醫生了。
其實如果病人說點關於網上這個疾病的情況也還好,不要說從網上看到的治療方法,想讓醫生按照百度治病。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治療習慣,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去否定醫生,那樣也是對醫生的不信任,很容易造成反感。
醫患關係這樣,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雙方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加劇了雙方的矛盾。關於疾病的知識鴻溝也不可能透過百度來彌補。
來醫院看病,醫生當然會竭盡所能來治病,也會願意和病人溝通,告訴他病情。但是也應該體諒醫生不是神,也會煩,尤其是面對一堆病人處理不來時還要解答一些可能聽過上百遍的甚至是可笑的問題。
醫患關係,不應該是針鋒相對,應該彼此多一點努力。醫生多一些耐心,病人多一份信任。只有病人真正相信醫生,醫生真正讓病人安心,才可以做到越來越好。
-
18 # 骨科小黑鍋
(2018-03-10)感謝這麼帥氣這麼美麗的你關注了外科醫生“關節小黑鍋”,每日更新醫學科普小知識,聽聽健康有趣小故事,分享醫療有趣小影片!1、醫生會覺得你不信任他;
醫生可能心裡都會嘀咕幾句,你都在網上看自己在家做醫生自己看好啦,還過來幹嘛?這種行為有點班門弄斧的感覺,給醫生的感覺就是這個患者不信任他,甚至有點在教他怎麼做醫生的感覺,不被尊重不被信任的感覺非常不好;
2、你說的知識點過於片面或過時,醫生覺得不可信所以打斷你;目前大部分的病人搜尋都是透過“某度”搜尋引擎,“某度”的搜尋排名是按給的廣告費來算的,給的錢多的自然在使用者搜尋的時候就排在第一個!而大型三甲醫院很多都不注重宣傳,也許是覺得自己地位很高,不注重這方面宣傳吧(這點我是不敢苟同的)!
因此當老百姓搜尋的時候,第一個跳出來的不出意外肯定是某私人醫院、診所,因為他們給的廣告費多啊!也不能說他們的技術方法不行,但要是我生病,我是肯定不會去這些地方的!病人卻不同,病急亂投醫,經常就信了網上的說法,你跟他說他還認為你是錯的!可悲!
3、你說的這東西可能是對的,醫生為掩飾自己的無知,而不能被病人牽著走,要自己掌握主動權;從醫學院學生時代開始,學校的老師就一直教過我們,跟病人問病查體的時候,或者以後出門診的時候,要有順序的循序漸進的詢問,不能被患者的牽著鼻子走!比方說在門診問病史的時候,如果遇到有些話比較多的阿姨(沒有特指啊),她會跟你天南地北的扯,你要是態度好一點,年輕一點,她簡直就像把孫女嫁給你了!
遇到這種時候,病人有時候說的東西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醫生從來沒學習的但又都是正確的東西。病人都知道的東西醫生怎麼能不知道呢?正所謂久病成醫,病人長期涉及這方面的內容,在某一方面勝過醫生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醫生就算某個點的知識面不全面,整體的臨床思維還是在的,切不可暴露自己這方面的無知,跟著病人思維走了。
4、門診病人多,每個病人都這樣還怎麼看病?聽你說上半個小時,後面的病人怎麼辦?時間不允許,條件不允許!很多病人都會有這種心理,就想著醫生看你自己就行了,人都是自私的!你不看看一天門診排隊等著看醫生就診的人有多少?醫生出診3個多小時,要是當在你一個人身上就花了那麼多時間,聽你講“某度”搜尋來的東西,後面的病人怎麼辦?自己肯定要加班加點到看完病人為止,你認為可能嗎?
跟你這個問題相反的,我還要說一點就是,醫生在門診有時候反而會建議患者去網上搜索某些注意的東西比如說痛風的病人,醫生可能會叫病人去網上搜索一下高尿酸血癥的病人不能吃什麼東西?糖尿病的病人,醫生可能會叫病人搜一下糖尿病飲食等等。因為醫生可能在網上看過了,這方面的內容還是可以相信的,可以大大加快看門診的速度,並且有利於你的病情控制!
現在網路很發達,人們己習慣在不舒服時上網查各種資料,但據我觀察有一部分醫生很反感病人敘述自己查的什麼什麼資料,常常打斷病人的敘述,雖然病人不是專業人士,但醫生多聽一聽不同的意見或想法做參考不好嗎?不正面回答的病人的問題,病人也很難信任他們的診斷吧。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需要分開來看,病人自己查資料以及醫生對此事的態度,都不能一概而論。
國外的確有病人自己查資料制定治療方案的國外有個病人生了個不大常見的疾病,醫生打算按照現有的規範做治療,但是預後不是很樂觀。病人呢,是個高知,他覺得這樣不保險,就自己上網查專業資料庫,查詢了大量科研和臨床研究的文章。再和主治醫生溝通,擺資料、講道理,最後和醫生一起制定出治療方案。
結果呢,當然是治好了。所以,後面他就嘗試去推廣自己的這種模式。
國內的病人查的網站卻是X度……國內也有不少病人自己上網查資料。想自己瞭解一點疾病的資訊,這個可以理解。
然而,由於受到知識層次的限制和網路的限制,他們能查詢的多數是X度之類的非專業網站。這種連醫療資訊都可以賣錢的網站,能指望給出多少專業的意見。因網站誤導,而耽誤救治的事蹟常有發生。
而查詢網站的病人,其所患的疾病也多是常見病、多發病,按照現有的診療規範去做,基本沒有問題。因此,在這些疾病的診療方面,根本沒有必要上網查資料。
為何病人對自己上網查資料這麼樂此不疲呢?首先,病人和醫生之間缺乏信任。有些病人先入為主把醫生放在對立面,總覺得醫生要給自己多做檢查、多開藥。對醫生做的事情都抱著懷疑的態度。
其次,醫生與病人溝通的不夠。中國的醫生的確是忙,很多時候分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的幾分鐘,還要算上問診、檢查、等候等時間,最多再交代一些吃藥的注意事項,疾病的危險之處等等關鍵資訊。對於病人想了解的疾病的來龍去脈,哪來時間!另外,對於同一個疾病,面對不同病人講同樣的話,重複講上十來遍,可能就有醫生不想多說了……
第三,有些病人覺得自己很行。隔壁老王教的、X度查的、好多網友都這麼說,等等……最好是自己直接告訴醫生,給我開什麼藥就行。
最後,間接反映出中國網路事業的鋪天蓋地,這也是網路發達的一個方面,給病人提供太多便利。然而,專業性和科學性卻是差的太離譜。極易給出錯誤的引導。
怎麼和醫生溝通比較容易被接受?如果病人說自己在網上查了資料,多數醫生會比較反感,一是反感自己的權威性受到挑戰,二是反感網上的胡說八道。
不過也有醫生(比如恩哥)可能會耐心傾聽你的陳述,然後給出自己的建議。那麼,病人要怎樣做,才容易讓醫生接受這事呢。
1、陳述自己問題的時候,最好先客觀地說出自己的不適和做過的檢查,以及有過的治療和療效。不要一上來沒說幾句話就開口:網上說……X度說……
2、如果你只是想了解自己的疾病基本知識,那麼網上查了就查了,不需要在醫生面前提這事,更沒必要和醫生探討疾病怎麼發生、怎麼表現等內容。醫生不需要你給他講授這些,他會的比你多。
3、如果醫生的診療意見真的和你查的網路資料不一樣,那麼最好的說法是:醫生,我這種情況會不會是XX病?千萬別直接質疑:你這不對,我得的是XX病;更不能說:網上說我得的是XX病。委婉一點,醫生更容易接受。
5、你買本大學的教科書,認真看一看,也好過網上的道聽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