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懷寧農人小凱哥哥

    兒子不理父母怎麼辦?!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多層次多角度去思考!小孩子,那麼你得考慮到是不是自己陪她的時間少了,有沒有抽時間陪她去買買玩具啊,有沒有做他愛吃的菜啊!。。。。。。到了初中,現在這個階段正是孩子的叛逆期,做父母的要多學會和孩子溝通!不要動不動就和孩子大喊大叫!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同時孩子好與壞都與父母息息相關!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記住多溝通!多交流!多關心!到了高中大學!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做父母的要放任得失!給足他們足夠的時間,空間!有時我們甚至要向他們學習!時代在進步!不要一味老思想駕奴在他們之上!這個時期要跟孩子搞好關係!只要大的方向不變!。。。孩子會走好自己的路的!只有多一份關心少一分責怪!我相信兒子一定會理父母的!

  • 2 # 文采任風流

    首先要知道兒子不理父母原因何在,在父母自己調和不了和兒子的關係,最好是請個兒子能聽他話的親朋好友從中開解,跟他講道理,讓他明白不能為了一些事情就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讓他知道他將來也要當人家的父母,如果將來他的孩子也為了一些事情不理父母,問他會是什麼感受,讓他設身處地為父母的感受想一想。

  • 3 # 俞文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的心理容易受家長的誘導或環境的影響。孩子目前的情況出現,應該主要是來自於父親的誤導。

    這個情況應該積極和您愛人進行相關的溝通,如果是其心理存在問題,最好是及時進行心理矯正治療。孩子的情況需要加強和其多溝通,陪護及關愛。

  • 4 # 胡來H

    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是平等、公正的,並且無論什麼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尊重,小孩子更不例外,他們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也存在自己的自我主管醫師,因此家長應該儘可能的照顧孩子的面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改變方式多和孩子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 5 # 笑話666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

    心理學家稱青春期為“自我的第二次誕生”。

    1、認為自己長大了和自己沒有長大的矛盾

    青春期是童年到成人階段的過渡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急於讓自己從童年過渡到成人的階段。但是由於生理和心理的不足,也決定了孩子從童年到成人的轉變需要一定的過程,需要一步一步的成熟心智。當急於求成遇到慢條斯理,急切長大遇到緩慢轉變,之間就會很產生摩擦。當孩子產生迫切的長大想法,就是青春期孩子的自我矛盾。

    2、擺脫父母和需要父母的矛盾

    曾經的我們也急切的想要擺脫父母,不想讓父母約束自己,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懂,還事情非常多,讓人很厭煩。可真正的長大後,見到真實的社會,卻開始懷念童年。不想離開自己的父母,才恍然大悟原來父母說的都是對的。誠然,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十七歲,他們都會經歷青春期,他們也需要從跌跌撞撞到穩紮穩打。

    現在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急於擺脫自己的父母,想證明自己不靠父母也可以,但是經濟因素和心智也限制了孩子,讓他一定會需要父母。孩子就夾在擺脫父母,和需要父母的矛盾中。這也是想象和實際逐漸契合的過程,孩子需要在這個相互拉扯的過程中,自己學會妥協和思考,進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3、想要好好學習和學習不好的矛盾

    有句話說:一生中,要接受幾次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丈夫的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

    青春期的孩子在明白一定的道理之後,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也有了瞭解,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嚮往。想要發奮好好的努力,但是會發現自己對有些知識很吃力,雖然想要努力的學會,但是有些知識看不懂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急躁崩潰的心理。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很想學好還是學不好的矛盾,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明白,自己是平凡世界裡平凡的一個,還是平凡世界裡耀眼的發光體。

    二、父母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1、平等的和孩子交流

    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不懂事,父母總是向孩子釋出指令,這個事情不能做,這個事情要這麼做。可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就不行,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還是以命令的口氣對待孩子說話,斷然是不行的,父母也要根據他不同的階段,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

    那就從平等的和孩子交流開始,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把他看成一個單獨的個體,把他看成自己的朋友。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友善的提醒,但是也需要想想,當自己的朋友做錯一件事的時候自己是什麼態度,那對待孩子也應該是什麼態度。孩子長大了,就不能把他當成孩子了,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2、認可孩子的行為和所做的事情

    有的媽媽喜歡給女兒買花花綠綠的衣服,恨不得集起七種顏色召喚神龍。可青春期的女孩就喜歡黑白灰,喜歡時髦好看的衣服。就像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劉靜說的話一樣:“父母想的是保暖,可孩子想的是好看。父母想的是營養,可孩子想的是好吃。”

    這句話也提醒所有的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是在不犯罪,不違法的前提下,認可孩子的行為和所做的事情。對他的審美和所做的事情表示贊同,因為這是孩子的人生,他只有犯錯了、摔倒了、流血了才能成長,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保護在孩子的兩側,只要不出法律的軌道,就讓他盡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接納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在一個家庭聚會上,父母讓孩子說自己的夢想,有的孩子說想成為科學家、醫生、宇航員,每個孩子都想成為了不起的人物。只有一個女孩說,她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話一出,所有的父母都愣了。但是孩子的媽媽坦然說道,這也很不錯,如果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她按照自己的心意,開心的生活,又何妨做一個平凡的人。

    說的沒錯,在孩子的成績提不上去,在孩子調皮搗蛋,但是心地善良的時候。為人父母,也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孩子的平凡,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孩子。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他身上也帶著光芒。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高冷,而是他自己就是一個矛盾體,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也不是不搭理父母,而是父母的說話、行為方式讓孩子不適。所以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要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當做到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自然也不會覺得孩子高冷了。

  • 6 # 羊皮刺蝟

    大部分恐怕已經成年!經濟上不獨立就很難做到。如果已經成年,第一共同語言少,難得有相同認知。第二家長不夠尊重孩子。提議長輩要努力學習,跟上時代,不要居高臨下。

  • 7 # 小母指風水師

    那是因為平時溝通得少,在孩子叛逆期又不知道如何應對,自然會出現兒子不理父母的情況,自己都是過來人,難道你沒有叛逆期嗎?

  • 8 # 小習之富

    就是自己慣的,還問怎麼辦?不禮遇,等他自己良心發現了覺悟自己主動會找上門的,此時如果家長再三番五次的勸解溝通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強扭的瓜不甜!

  • 9 # 牛蛋兒1024

    我覺得這也可能不是兒子一個人的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需要雙方從自身找原因,前提還有孩子多大父母多大等等細分以下原因。

  • 10 # zli陳記

    親子關係,在家庭中是屬於那種“剪不斷理還亂”關係,養子是義務,孝敬父母亦是義務。親情是家庭裡永遠也難以割捨的紐帶!

    首先:兒子不理父母,父母要自省,如果他還是孩子(未成年),做父母的就更要自省了!中國老祖宗傳承幾千年的——養子不孝父(母)之過,一直教導著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擔當,孩子的一切,大多數都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翻版。

    其次:孩子是青春期或叛離期,我們做父母的是否跟孩子有過更多的情感交流或情感“共鳴”呢?孩子這時候需要的是“懂”並表揚讚許或引導的導師,父母更應該責無旁貸。當然如果我們自身就不夠優秀,就要謙虛向別人請教了吧!

    最後:孩子長大成年了,他(她)有自己社會閱歷,對事情有自己分析,判斷能力了,也就是能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任了,我們如果還多以“大人(父母)”之居,多加干涉或阻撓,就顯得有些不明智了吧!誠然,孩子是自己的,但他(她)作為獨立的個體,也是需要自己走完自己的人生路的。

  • 11 # 真真生活錄

    兒子不理父母怎麼辦?這個問題應該從多方面去理解。孩子從小受到溺愛,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稍有不順心,就會遭到孩子的不滿,就會去不理會父母。應該養成孩子勤勞的習慣,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鍛鍊孩子勤勞的習慣。

    攀比心強。在學校看到別的孩子,穿著名牌兒的衣服,父母開著高檔的車接送,父母的穿衣打扮,可能有些不滿,心裡不高興,兒子也會不理父母。這樣需要父母的溝通,說服教育,來改變兒子的觀點。

    受到挫折,父母理不問。兒子可能在學校,遇到一些困難,可能在學習上,在等方面遇到了問題,兒子和父母說了,可父母不理不問,不去幫助,也會遭到兒子的不理。

    叛逆期。兒子到了叛逆期,想事非非,和父母想的做的都不一致,所以也會遭到兒子的不理。關於這個問還有多方面的原因,希望當父母的一定要做好榜樣,和兒子多溝通,說服教育,搞清兒子不理的原因,慢慢的來改變孩子,這個事情是不能著急的,要有信心,一定會成功的!

  • 12 # 清靜虛無

    兒子不理父母怎麼辦?

    1、首先要搞清楚到底什麼原因導致兒子不理我們,一定是有原因的。

    2、如果兒子出現這種狀況,我們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不會無緣無故的不理我們,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最愛的親人。

    3、自己的教育方面應該有很大的問題,才會導致這樣的,很多家長都為此頭疼。你總是順從他的話,你就會變成他的兒子了。你嚴格管教他吧,他又可能會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怕事。

    4、其實你只要能掌握這幾點,你就會覺得很簡單了。因材施教,如果你小孩從小比較調皮搗蛋,你就管教嚴厲一點,而爾也心平氣和地跟他說心裡話!讓他知道父母心裡有他,也非常的愛他,剛柔並濟才有最好效果。

    5、如果小孩從小比較膽小、自卑、你就不能太嚴厲了,這樣反而會更膽小怕事、自卑。我們應該鼓勵他,找出他的優點表揚他。但是做錯事了也應該提醒他,好好的跟他溝通,怎樣來解決。

    6、小孩子是很聰明的,其實他們心裡什麼都清楚,模仿能力特別強的。我們做家長的一定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特別是孝道方面,要行不言之教,他都會看的清清楚楚。孩子其實就是一張白紙,只是看我們家長怎麼影印!說白了孩子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印件,所有結果我們都是自作自受……

  • 13 # 老趙探劇

    兒子不理父母怎麼辦?這個問題的出現一定是父母的某種行為或者語言傷害到了孩子,讓孩子牴觸到一定的限度,才會做出這樣的防禦姿態。

    如何來化解這樣的危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家庭矛盾一定不是短期形成的,因此我們要從根本上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01

    家長的反思

    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問題,自己要求的這個事情是否合理,孩子是否能夠接受,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問題,說話的語氣是否有問題等等。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在要求孩子的時候,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正面自己的問題才是解決矛盾的開始。

    02

    和善與堅定並行

    在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指出父母和老師們應該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以互相合作為基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貫穿整個教養過程的則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帶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03

    那麼我們如何作用和善與堅定的方法來與孩子溝通呢?

    首先我們要給雙方時間來平復我們的情緒,因為在生氣的狀態下人是裡不理智的是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的。

    然後我們要保持對孩子的尊重的態度和平等的關係。

    在以上基礎上,我們第一步來說出自己對於孩子感受的理解;第二步,承認自己的問題;第三步,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第四步,讓孩子關注於如何解決問題。

    例如:“寶貝兒,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我完全可以理解你現在的感受,很抱歉是我的做法出了問題,我向你道歉,你現在這種沉默的行為會讓我很難受。你能夠和我談談你生氣的原因嗎?其實我們可以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最後我想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任何一個有孩子的家庭恆古不變的話題。因為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成長,所以我們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學會反思自己,與孩子尊重平等的對話,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讓孩子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也有選擇,最重要是要健康和快樂的成長!

  • 14 # 裝修輝哥

    孩子的成長是分階段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相應的特點,而如果出現兒子不理父母的情況,雖然跟孩子所處的成長階段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很大程度都是由於家長的教養方式不當而引起的。下面具體來看一下吧。

    首先:改變和孩子的相處之道。現在孩子很多表現都是脾氣大,動不動就發火。現在的家長越來越不會對孩子說“不”了。這些孩子的生活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家長在很多時候都是不讓孩子幹一點點家務活,滿足孩子的任何願望。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犟,不聽話。所以適當的時候要堅決地對孩子說“不”,很多時候應該將家長的需要放在前面,讓孩子明白家長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性,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是為了家長而活。這樣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其次:每次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多給孩子幾種選擇,這樣的話,孩子就不會關注在自己的選擇之上了。同時對於孩子來說,選擇總要不家長的硬性要求要顯得平等,有民主性。同時也鍛鍊孩子的自主決策能力,長大了才不會成為沒有主見的孩子。

    再次:透過多種方式讓孩子體驗別人的感受。孩子還比較小,不能推己及人。所以家長要給予孩子機會學習,要想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這樣孩子才會明白成人的想法,雙方才會取得一致諒解。沒有天生個性不好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關鍵看看這個小天使的教育環境,所以天使怎麼樣養成的關鍵在於家長是不是能用對待天使的方式教育他。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出現了問題,不要首先想的是這孩子怎麼了,也要從自身上找癥結。

  • 15 # 晴子是胖丫

    大家好,我是琴子是胖丫。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兒子不理父母,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建議緩一緩。雙方都互相冷靜一段時間。個子都會認識到自己的原因吧!這時候父母在敞開心扉找兒子談一談。如果是誤會那就解開了 ,如果有心結或者是矛盾就各自聽雙方的意見來解決。

  • 16 # 阿偉去釣魚

    首先改變孩子的相處之道,現在很多孩子脾氣很大,動不動就發火,而很多的家長也從來不會對孩子說“不”,一味的滿足只會讓孩子脾氣越來越大,這些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脾氣也會越來越犟。所以很多時候要對孩子說“不”,讓孩子明白大人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性,不要讓孩子覺得世界都以自己為中心,他們是為了家長而活,這樣的孩子永遠長不大,讓孩子學會理解!

  • 17 # 正小熊CC

    兒子不理父母,敢問兒子多大嘛?

    首先從孩子的角度來講:3歲孩,開始進入行為叛逆期,因為娃能跑能跳,在行動上已經不需要父母的協助了,對好奇感興趣的事物,想探索就付諸行動,不叫做的事情是一定想要做的;13歲孩開始進入思想叛逆期,對人生和世界不成熟的認知,青春期的多巴胺,對父母的管束和要求開始感到牴觸,會反駁會堅持自己的想法;23歲娃步入社會,世界觀和人生觀已經初步成型,同時,很多父母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已經固化,孩子和父母的認知開始出現較多的分歧,對同一事件的認知和作出的反應,標準不一致而導致觀點不相同。

    從父母的角度來講,一定要從自身的角度來找一找兒子不理自己的原因。解決問題一定不要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畢竟置氣傷感情並且也解決不了問題,最好不要因於自己是父母的家庭地位,就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強加於兒子。孩子雖然是父母的血脈,但已經是另一個社會個體,擁有自己

    的人生。

    從雙方面來講,兒子和父母處於不一樣的人生階段,如果出現矛盾,出現分歧,雙方都需要意識到,彼此需要謙讓,求同存異,給更多的機會溝通!

  • 18 # 一杯青檸茶

    這個問題因為不瞭解什麼情況,有點不好全面去回答。

    因為問題的根源不知道在哪裡,兒子的年齡在哪個階段,分析問題的方法就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作為父母,如果孩子小,給予足夠的愛和尊重,理解,幫助他健康成長,有愛一定能讓孩子回頭重新凝視自己的父母!

    如果孩子已是成年人,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不是涉及財物問題,人身安全問題,沒有兒子是不理父母的。

    畢竟血濃於水,這應該是暫時性的問題,所以不用太糾結,交給時間吧,一切都會好的

  • 19 # 家有兒子小行哥

    我兒子如果不理我,我會好好跟他聊聊,他不回覆我。我也在後面跟著他說。畢竟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不等跟他真慪氣啊。要知道為啥不理我。

  • 20 # 大徒簡車

    看到這個問題,莫名心裡一緊。雖然都是隔著螢幕或者電視看到這些,但還是或多或少覺得無奈。

    除非,家庭有過重大變故(各種情況,自行補腦),其他的情況都可以從父母身上找到原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1.是否沒有真正的愛孩子(幾乎不存在),更多是陪伴的缺失

    2.是不是過分的愛孩子,但自己不會愛,也沒有教會孩子“大愛”

    3.是不是對孩子提過高的要求,又無法啟發孩子。無法實際幫助,僅僅是把自己的高期望當目標

    4.是不是過分簡單粗暴,領導式訓導

    ... ...

    大部分,孩子不理父母,可能都認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得不到公平的愛”。

    什麼時候都不晚,至少不“傻”,你給的愛是會被感受的。希望題主能儘快與孩子冰釋前嫌,重構家的溫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高速公路為什麼世界上最牛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