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骨生花
-
2 # 韓康康健
你好,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證明你面板應該是乾性或油性的!
還有就是一般霜裡面都有很多礦物油的成分!如果你面板幹,角質層就會厚,在用了霜之後就會出現那種搓出泥的現象!建議每週做一次去角質的保養。
乾性和油性面板一定注意定期做去角質護理,注意補水,面膜一週最少做兩次!
在選擇護膚品時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護膚品,其實油性面板不適合用霜的,用一些清爽的護膚乳就可以了!
-
3 # 飛宇之羽
化妝品使用出現搓泥現象,是指使用護膚品時,臉上搓出或白色、或灰黑色等不同顏色,且偏幹或偏溼的條狀或坨狀的東西,稱為搓泥。
搓泥是由於護膚品配方中為了調節粘度或者膚感問題而加入了一些固體粉末或者是一些增稠劑造成的問題,以及肌膚自身狀況及使用方法不當的協同作用下可能會發生。而且分成“自搓泥”和“交叉搓泥”兩種情況——同時和面板自身狀況有關。
一、護膚品配方
從配方的角度來劃分的話,搓泥可分為“自搓泥”和“交叉搓泥”兩種。
1、自搓泥顧名思義就是產品自己能跟自己搓出泥來。
比如有些高分子成分,像被大家熟知用於保溼的玻尿酸,其原料是大分子結構,在無水的情況下是固體粉末,因本身具有很好的抓水吸溼能力,而用於護膚品中。在較高濃度下的玻尿酸,水乾了後會在面板上慢慢形成一層膜,搓一搓就可能會出現泥或屑屑的現象。
除了玻尿酸這類高分子成分,還有很多其他高分子聚合物,比如卡波姆、黃原膠,這些配方師會在配方中加入的“增稠劑”,能夠把護膚品中所有的水都牢牢固定住,從而不會讓產品表面出現一顆顆的小水珠而影響護膚品的體驗感,但是新增過量的話,上臉之後,水乾了之後,也可能會出現搓泥現象。
2、交叉搓泥指的是當一個有搓泥傾向的產品,在單獨使用的時候,它是不大可能產生搓泥現象,但是和其他護膚品使用的時候,就搓泥了。
一般這種情況的話,要結合面板來說了,細看我們面板的表面其實是有紋理,當單獨使用一款可能有搓泥傾向的產品時,面板上會形成一層產品膜,並且佔據面板的紋理結構,而後面使用的產品,可能無法被面板“吸收”,也無法與前一款產品很好的相容,然後加上外力揉搓,就出現了搓泥現象。
二、肌膚自身狀況
在夏天的時候,使用產品不會有搓泥現象,但是到了秋冬季節,就同一款護膚品出現了搓泥現象。這應該和面板老舊角質層太厚有關。在乾燥的天氣,面板嚴重缺水後,會產生皮屑,當塗抹護膚品時,皮屑混合護膚品就形成了泥的現象。
三、使用方法不當
就是使用護膚品的程式和時間上有誤。比如,在擦上保溼霜、精華液等含高分子聚合物及水溶性增稠劑的產品後,馬上又塗抹粉底或者防曬產品,就可能會產生白色屑屑。
-
4 # 藜麥籽
或者護膚品塗抹用的順序,疊加的產品太多或者使用手法不對,也會引發搓泥。
經常使用一些去角質的產品或者去角質面膜,去角質建議一個星期去一次就夠了,不需要太頻繁,否則會導致角質層太薄,降低面板的抵抗力。
使用護膚品要一步一步慢慢來,塗抹完一種護膚品要使用正缺手法輕輕拍打按摩到完全吸收,再按順序塗抹下一層產品,有的護膚品品質地太過水潤、厚重,或者帶有蛋白質的護膚品,營養物質過多質地更加潤,面板吸收不好也會產生搓泥的現象。
護膚品儲存不要太陽照曬,Sunny照射會導致化妝品水分蒸發,某些成分會失去活力,以致引起變質。高溫會造成化妝品水油分離,膏體幹縮,引起變質。油水分離現象也會搓泥。
-
5 # 小咖看電影1
可能的原因有三:
1、可能面板比較乾燥,使用到深度滋潤的產品,一下子吸收不了,就容易搓泥。
2、所用的護膚品不適合(產品配方中大分子成分或是膠質成分過多),導致不吸收,無法上妝;
3、可能是護膚品用的順序,疊加的產品太多或者使用手法不對,因為疊加過多,增稠劑量就會比較大,會引發搓泥,還有一種是濃度高的大分子透明質酸,會在面板表層形成一個透氣膜,防止水分蒸發,如果後面用粉劑的化妝品,也會容易搓泥。
還有一種情況,當卡波姆、黃原膠這些增稠劑,遇到“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會發生反應,產生沉澱,外在表現就是“搓泥”。
-
6 # 魔女心經
使用歐萊雅的面霜搓泥是很正常的事情,跟什麼膚質、面板狀態怎麼樣、去不去角質沒什麼關係。這是由歐萊雅一向的配方喜好決定的,多少年了也沒改掉這問題。
仔細對比產品和配料表,會發現歐萊雅的很多面霜裡面含有卡波姆這種成分。卡姆波是一種黏度控制劑,高分子聚合物,透明狀態,像果凍一樣,主打清爽質地的面霜都喜歡新增。卡波姆對護膚沒有任何幫助,也不會提高產品使用感,唯一的優勢就是讓產品乳霜看起來晶瑩剔透,讓面霜流動性弱一點。
作為一種具有吸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不僅無法滲透進入面板,而且無法與面板表面緊密貼合,所以含卡波姆較多的面霜用在臉上會有一種浮在臉上無法吸收的感覺。歐萊雅停產的很多面霜就普遍存在搓泥的現象,如今在售的,也有幾款產品只是上手很滋潤清透,但上臉就像變了質地,多用點就容易搓泥。
歐萊雅零點霜,曾經還有日霜晚霜之分,至少兩種質地,英文標識分別是REPLUMPING CUSHION與REVOLUMIZING MOISTURIZING。前者慕斯質地,比較容易搓泥;後者滋潤質地,不會搓泥。目前官網和旗艦店只有REPLUMPING CUSHION版本,暫時不知道專櫃有沒有REVOLUMIZING MOISTURIZING版本。
歐萊雅的新品小蜜罐,分日霜和晚霜,晚霜質地更為滋潤,不搓泥,日霜比零點霜的質地更偏油一點,比晚霜差一點,搓泥情況輕很多,只要用量不是很多的話,一般不會出現搓泥的情況,不過,還是有點卡波姆的悶感存在,上妝搓泥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個人並不太喜歡小蜜罐。
-
7 # 護膚愛分享
是真的會搓泥!
不過我覺得會搓泥的原因是因為面板吸收不了,所以我就加上了匯入儀一塊用。
我用的是Orey小飛魚匯入儀,之前用這個護膚品還有精華什麼的都感覺效果不太明顯,後來知道,如果只是用手塗抹,是不能被臉部完全吸收的;
為了能讓面板吸收好點,這才用了小飛魚匯入儀,貼在臉上按摩個10分鐘左右,塗在臉上的面霜精華和護膚品真的有被吸收,這大概就是深層匯入到了真皮層吧;
我用這個匯入類歐萊雅的那個零點面霜,用了大概一週就開始有效果了,面板狀態也比之前好了;
這款面霜的主打成分是孚玻因,它可以鎖住膠原蛋白,抵抗熬夜帶來的抗初老問題。
經常熬夜的話一定要注意保養,要守住我們的膠原蛋白!
面霜的質地很會有一些油,抹上之後是啞光的膚感,面板油的人會覺得有點粘膩厚重,單塗的話,幹皮應該也會喜歡~
因為我的面板比較油,所有單塗會覺得有點黏膩厚重,我用的時候不僅感受不到它的保溼效果,我還覺得它和搓泥!!!!
一度覺得這一個很雞肋的面霜,曾經還揚言,再也不想用歐萊雅家的面霜了,簡直坑爹!
後來有這個小飛魚匯入儀之後,我就想著湊合給這玩意用完得了,沒想到匯入之後的零點面霜有點好用了啊!
零點面霜它裡面的5倍超微分子破尿酸,有了匯入儀的輔助,可以深入肌膚底層進行補水,尤其是現在換季的時候,面板就更要做好補水保溼~
用小飛魚匯入之後的零點面霜在臉上吸收很快,那種油膩感完全感受不到,然後匯入之後感覺自己面板也變好了很多,滑滑嫩嫩的~~
如果是面板比較油、毛孔粗大可以多用藍光模式,小飛魚的藍光模式有消炎殺菌,維穩鎮靜的作用,還能調節面板的水油平衡,我現在面板出油就沒那麼厲害了。
如果是幹皮、想要改善面板暗沉可以用紅光模式,它的紅光模式有美白嫩膚、細膩膚質、補水保溼的作用。
不用用什麼護膚品,都能用小飛魚來匯入。
我用它一段時間,最大的感受是膚色暗沉問題有較好的改善,然後臉上水油平衡了~。
回覆列表
搓泥原因:
當表皮層的滋潤度與油脂不足時,保養品的吸收滲透速度會降低,其中保養品當中的高分子膠在反覆的按摩當中與老廢鬆動的角質或產品所含的金屬礦物離子結合形成了碎屑。經過反覆按摩混合,搓泥現象也就這樣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會導致搓泥現象:
1、老舊角質層太厚.當面板處於嚴重缺水狀態時,就會產生更多的皮屑,當遇到護膚品時,兩者就會產生“搓泥”現象。此外,面板在“好轉”的修復期,由於面板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量的皮屑,因此也會產生“搓泥”現象。
2、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蛋白質、玻尿酸等)此類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少則上萬,多則數百萬甚至更多,它們在特定的環境下會產生分離或變異,所以就易產生“搓泥”現象,因此:(1)凝膠類產品最有可能出現“搓泥”現象。這是因為卡波(凝膠類產品的一種原料)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用它做出的護膚品就易出現“搓泥”現象;(2)帶有蛋白質的護膚品(例如:添加了膠原蛋白的霜)也很容易出現“搓泥”現象。
3、不同乳化體系出來的護膚品有可能因為相互反應而出現“搓泥”現象。一些含有甘油的水和某些護膚品同用時就會出現“搓泥”現象。所以,有時當突然換了一種偏水的霜擦塗後,就有可能出現“搓泥”現象。(1)防曬隔離霜中通常含有鈦白粉或二氧化鈦水溶液,這些和油都不太相容,因此容易產生“搓泥”現象。(2)當化妝品的水油不相容時就易產生“搓泥”現象。4、與使用方法有關.(1)在擦塗精華、保溼霜等含高分子膠及水溶性增稠劑的產品後,馬上又擦上粉底或防曬乳,就會產生鹽類物質,出現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白屑”。(2)乳液、乳霜等產品大多含有親水性強的乳化劑,在擦塗此類產品後,若馬上擦上粉底、隔離等含有金屬離子的產品,就會將水溶性的成分置換成非水溶性的鹽類,進而產生“搓泥”現象。(3)在擦塗含有酸、水楊酸的抗痘產品後,再擦上帶有氧化鋅粉末的隔離乳或防曬,就會產生沉澱物。這樣不僅會出現影響美觀的“泥”,還會直接影響隔離、防曬的效果。